粵教版(粵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科學知識要點_第1頁
粵教版(粵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科學知識要點_第2頁
粵教版(粵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科學知識要點_第3頁
粵教版(粵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科學知識要點_第4頁
粵教版(粵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科學知識要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鯽魚與青蛙》知識要點1、動物的幼體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生長發(fā)育,逐漸長大為成體。2、說說青蛙、鯽魚在生長過程中經(jīng)歷了哪些變化?答:青蛙的身體變化:卵→蝌蚪→長后腿的蝌蚪→長四條腿的蝌蚪→帶短尾巴的小青蛙→青蛙。鯽魚的身體變化:卵→鯽魚幼體→小鯽魚→鯽魚。3、像青蛙一樣的動物屬于兩棲類,常見的兩棲類有蟾蜍、娃娃魚(大鯢)、樹蛙、蠑螈(róngyuán)等;像鯽魚一樣的動物屬于魚類,常見的魚類有金魚、鱸魚、草魚、中華鱘、銀鯧等。4、兩棲(qī)動物和魚類的特征:兩棲(qī)魚類身體分為幾部分頭、軀干、四肢頭、軀干、尾身體皮膚裸[luǒ]露,能分泌粘液,有腳趾表面有鱗[lín]呼吸幼體用鰓[sāi]呼吸,成體用肺呼吸用鰓呼吸生長環(huán)境幼體生活在水里,成體既能在水里生活也能在陸地生活水里游泳幼體用鰭[qí]游泳,成體用四肢游泳用鰭游泳2、《蜻蜓與麻雀》知識要點1、蜻蜓和麻雀都是我們身邊常見的動物。蜻蜓和麻雀都會飛,都有翅膀。蜻蜓的翅膀和麻雀的翅膀是不同的,蜻蜓的翅膀上沒有羽毛,而麻雀的翅膀上是有羽毛的。2、說一說蜻蜓與麻雀的翅膀有什么不同?答:蜻蜓有2對翅膀,外形光滑,透明,有脈紋,較薄,無骨骼。麻雀有1對翅膀,外披羽毛,較厚實,內(nèi)有肌肉和骨骼,可伸展。3、像蜻蜓一樣的動物屬于昆蟲,像麻雀一樣的動物屬于鳥類。4、昆蟲和鳥類這兩類動物各有什么特征?答: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大部分昆蟲還有兩對翅膀(常見的昆蟲有蟬、蝗蟲、蝴蝶、瓢蟲、蒼蠅等);鳥類的身體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和尾五部分。身體被覆羽毛,前肢變?yōu)槌岚?,頭部有角質(zhì)的喙(常見的鳥類有公雞、貓頭鷹、鸚鵡等)。5、昆蟲和鳥類的特征昆蟲鳥類身體分幾部分頭、胸、腹三部分頭、頸、軀干、四肢和尾巴翅膀(數(shù)量)兩對一對(前肢變?yōu)槌岚颍┳悖〝?shù)量)三對足一對頭部有一對觸角有角質(zhì)的喙(huì)身體足長在胸部身體表面有羽毛6、蜻蜓的眼睛就是復眼。7、昆蟲類動物是動物界中最大的一個類群。8、到戶外進行自然觀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動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三、《壁虎與小貓》知識要點1、壁虎和貓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動物。壁虎與小貓都生活在(陸地)上,都能用(四肢)行走。2、動物的運動方式不一樣,其身體的外形往往也具有不同的特征。3、小貓與壁虎特征對比:小貓壁虎外表有毛有鱗片身體部分頭、頸、軀干、四肢、尾頭、頸、軀干、四肢、尾頭部有眼、鼻、嘴,有明顯耳廓[kuò]有眼、鼻、嘴,無明顯耳廓[kuò]足足底有肉墊[diàn],利抓足底有褶[zhě]、趾有吸盤繁殖方式胎生卵生4、像壁虎一樣的動物屬于爬行類(常見的爬行類有烏龜、鱷魚、變色龍等);像小貓一樣的動物屬于哺乳類(常見的哺乳類有長頸鹿、老鼠、猴子、大象、小狗、海豚等)。5、爬行類動物和哺乳類動物各有什么特征?爬行類動物的身體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和尾,體表覆蓋鱗或甲,四肢從體側橫出,腹部常貼著地面爬行;哺乳類動物的身體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和尾,體表長毛,四肢支撐身體在陸地上走或奔跑、跳躍。6、(哺乳類動物)是最高等的一類動物。7、唯一能飛翔的哺乳類動物是(蝙蝠),海豚、鯨魚也屬于哺乳類。8、像蜻蜓一樣的動物屬于(昆蟲類);像麻雀一樣的動物屬于(鳥類);像青蛙一樣的動物屬于(兩棲類);像鯽魚一樣的動物屬于(魚類);像壁虎一樣的動物屬于(爬行類);像小貓一樣的動物屬于(哺乳類)。四、《草地里的小動物》知識要點1、草叢里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它們在這里能找到足夠的(食物)和可以(躲藏)的地方。2、瓢蟲、蜘蛛、螳螂、蝗蟲都是生活在(草叢里)的小動物,它們都會(爬)或跳。3、陰暗潮濕的土壤里生活著許多小動物,如蚯蚓、(蝸牛)、(鼠婦)、(馬陸)等。4、觀察小動物時,不要(隨意觸碰)小動物。戶外活動要注意(安全)。5、說一說蚯蚓、蝸牛、鼠婦、馬陸,這些動物有哪些適應土壤生活的特征?答:(1)蚯蚓身體顏色接近土壤,有利于隱藏自己。(2)蝸牛和蚯蚓身表有粘液、光滑,有利于在土壤里運動。(3)馬陸和鼠婦體表有硬殼、光滑,方便在土壤里運動。(4)馬陸和蚯蚓的身體呈線性,方便在土壤里運動。6、草叢里蚯蚓的糞便、蜘蛛網(wǎng)、蝸牛殼,這些都是小動物生活的痕跡。7、根據(jù)所學知識,請你列出動物所具有的共同特點。答:動物具有共同的特點:(1)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2)會運動;(3)需要食物維持生命;(4)會排泄廢物;(5)會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6)會生長發(fā)育;(7)都有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8)會繁殖后代。8、草蟲里的小動物的身體的特點小動物有無翅膀運動方式共同特點蝗蟲有飛、爬小動物大多都有翅膀,它們都會爬、跳或飛,運動快速蜘蛛無爬螳螂有飛、爬、跳瓢蟲有飛、爬、跳9、觀察記錄動物名稱蝸牛蚯蚓鼠婦馬陸是否有眼睛有無有有是否有粘液有有無無是否有翅膀無無無無體表的特點光滑光滑光滑光滑身體的顏色棕色棕紅色棕色棕色10、下雨天蚯蚓為什么都爬上地面?答:雨水把土壤中的空氣都擠出去了,蚯蚓沒法呼吸,被迫爬上地面進行呼吸。11、為什么夏天易在土壤表面挖到蚯蚓,而冬天卻要在深層挖?答: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體溫,夏天土壤表面的溫度、濕度,適合蚯蚓生存。冬天土壤深層的溫度、濕度,適合蚯蚓生存。五、《海洋生物》知識要點1、在浩瀚的海洋里生活著許多種類的動物,如(魚類)、(哺乳類)、(爬行類動物)等。2、小丑魚屬于(魚)類、海龜屬于(爬行)動物、海豚屬于(哺乳)動物、龍蝦屬于(軟甲)動物、硨(chē)磲(qú)屬于(軟體)動物。3、不同種類的動物在海洋里有不同的運動方式,如旗魚用(鰭)在水中游動,章魚可以靠(噴水)或用(腕足)移動。4、旗魚是短距離游泳速度最快的魚,是海洋中一種大型的兇猛食肉魚類。5、旗魚如何適應海洋生活?答:1.長劍般的吻突,將水很快向兩旁分開;2.不斷擺動尾柄尾鰭,仿佛船上的推進器那樣;3.流線形身軀;4.發(fā)達的肌肉,擺動的力量很大。6、章魚如何適應海洋生活?答:1.靠噴水或用腕足移動;2.改變自身的顏色和構造進行偽裝以便靠近獵物;3.往外噴射墨汁躲避敵害。7、海獅如何適應海洋生活?答:紡錘狀的體型、魚鰭一樣的四肢、趾間具蹼等特征,使得海獅能在水中靈活游動和捕食。8、螃蟹如何適應海洋生活?答:螃蟹具有擅于爬行和游泳的步足,使它即可以在沙灘上快速爬行,也可以在水中快速的游動。9、海龜四肢像(船槳)一樣,它可以(劃動四肢)在水中運動。10、海龜如何適應海洋生活?答:海龜沒有魚一樣的腮,必須經(jīng)常浮出水面呼吸空氣。海龜早已適應了海洋中的生活,不需要喝淡水,游泳時強勁有力,能夠在水中潛游很長時間。11、海星如何適應海洋生活?答:海星利用腕足在水里移動、捕獲獵物,以及攀附巖礁。12、水母如何適應海洋生活?答:水母的外形象一把撐開的傘,傘邊緣有許多細線狀的觸手,這是它的捕食器官。利用體內(nèi)噴水反射前進,迅速漂游。13、企鵝如何適應海洋生活?答:企鵝的身體紡錘形,翅膀像船槳,后肢具有寬大的蹼,這些特征使得企鵝可以像魚兒一樣在水中快速游動。14、海洋里生活的動物有旗魚、章魚、海龜、(海獅)、(水母)、(企鵝)、(海豚)等。15、請你為保護海洋動物寫幾句公益用語。答:生命從海洋開始,善待海洋從你我開始;保護海洋,就是保護海洋動物的搖籃;海洋生物也有生命,保護海洋就是保護自己!六、《森林里的動物》知識要點1、在茂密的森林里生活著許多動物,例如(松鼠)、(獼[mí]猴)等。2、森林里的植物(十分豐富),有低矮的草本植物,有茂密的灌木,還有高大的喬木,這些植物為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和(棲息環(huán)境)。3、在森林的不同區(qū)域生活的動物會有(不同)的生活方式。4、森林里的小動物,有的棲息在樹干上;有的棲息在樹枝上;有的棲息在樹洞里;有的棲息在草叢里;有的棲息在泥土里等等。5、貓頭鷹、黃鸝、啄木鳥等動物生活在森林的(樹上),大象、鹿、熊等動物生活在森林的(地面),鼴[yǎn]鼠、螞蟻等生活在森林的(地下)。6、熊、蜥蜴、青蛙、蛇、老鼠都生活在森林哪些區(qū)域?答:熊生活在樹洞里;蜥蜴、青蛙、蛇生活在地面草叢;老鼠生活在土壤里。7、說說森林對動物的重要性。答:森林里豐富的植物為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和棲息環(huán)境。森林是多種動物的棲息地,保護著生物多樣性,一旦失去森林資源,很多動物將會面臨滅絕的危險。七、《網(wǎng)上學習:保護動物》知識要點1、在地球上生活著多種多樣的動物,由于各種原因,每年都會有一些動物從(地球上)消失。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加,動物(滅絕)的速度也加快了。2、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加,有的動物的棲息地被人類的(開發(fā))和(活動)破壞,或者因為人類為了自身利益進行(大肆[sì]捕殺),動物滅絕的速度也加快了。3、我國是十分重視保護野生動物,通過完善(法律法規(guī)),建立(自然保護區(qū))等多項措施對瀕[bīn]臨滅絕的動物進行保護。4、可以前往(圖書館)或者(登錄相關的網(wǎng)站)查閱資料,也可以或到自然保護區(qū)進行實地調(diào)查,了解所在區(qū)域有哪些珍稀動物,以及目前當?shù)夭扇×四男┯行У谋Wo措施。5、近年來穿山甲遭到(亂捕濫[làn]獵),數(shù)量急劇下降,瀕[bīn]臨滅絕。目前,我國通過法律保護、建立自然保護區(qū)、(進行人工飼[sì]養(yǎng))等措施,保護穿山甲。6、我國的珍惜動物有(穿山甲)、(華南虎)、黑臉琵[pí]鷺[lù]、(獼[mí]猴)等。7、為什么要保護野生動物?答:野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是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資源。從生態(tài)平衡、生物的多樣性角度來看,任何一種生物的消亡,對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延續(xù)都會帶來難以預料的后果,從而影響到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所以,我們要保護野生動物。8、保護動物的措施有哪些?答:增強公民保護動物的意識;完善法律法規(guī);建設自然保護區(qū);開展人工養(yǎng)育等。9、觀察是一種常用的科學技能,是搜集科學事實、了解科學現(xiàn)象的基本途徑,是科學探究的基礎。10、在制定計劃時,要確定觀察的目的、對象、方法、手段、步驟,以及使用的工具和記錄方式等。八、物質(zhì)的溶解1、海水看起來很(清澈),但與純凈的水不同,海水含有大量的(鹽分)。2、食鹽加入水中很快就會溶解,均勻地分散在水中,鹽水消失后,鹽水還是清澈透明的。3、高錳酸鉀溶解在水中會形成均勻、透明的紫色溶液。4、有的物質(zhì)可以溶解在水中,有的物質(zhì)不能溶解在水中。5、溶解的三大特點:均勻、分散、透明。6、用玻璃棒攪拌高錳酸鉀溶液時,不要觸碰到(杯底)和(杯壁)。7、實驗:觀察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步驟:(1)將燒杯裝上一定量的水。(2)將少量高錳酸鉀藥品放入燒杯里靜置一段時間,靜觀高猛酸鉀是如何分散到水中的。(3)用玻璃棒攪拌,攪拌后觀察高猛酸鉀的水溶液。實驗現(xiàn)象:______整杯水呈均勻的紫色_______實驗結果:______高錳酸鉀溶解在水中________8、物質(zhì)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們怎么判斷?答:物質(zhì)在水中看不到顆粒,分布均勻、穩(wěn)定,靜置后不分層,不能用過濾的方法從水中分離出來,就說明物質(zhì)在水中溶解了。九、《能溶解得更快一些嗎》知識要點1、我們要想知道攪拌是不是可以加快白糖溶解的方法可以用a、b兩個燒杯做對比試驗:相同條件:1、兩個燒杯放同樣多的水。2、兩個燒杯放同樣多的糖。3、兩個燒杯水的溫度相同。不同條件:1、a燒杯攪拌2、b燒杯不攪拌實驗現(xiàn)象:攪拌的那杯白糖溶解的快。實驗結論:攪拌可以加快物質(zhì)的溶解。2、要證明加熱能夠加快方糖的溶解,這個實驗該怎樣做?答:水量、糖量、放糖時間、攪拌時間都要相同,不同的是一個用冷水一個用熱水。3、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塊狀的冰糖比顆粒狀的白砂糖溶解得慢。4、實驗:運用對比實驗證明研碎能加快方糖的溶解。實驗材料:兩個燒杯、冰糖、水、玻璃棒實驗方法:1.用兩只燒杯盛同量的水;2.取兩份一樣多的冰糖(其中一份研碎)同時把兩份冰糖分別放入盛有相同水量的燒杯;3.同時攪拌,觀察冰糖的溶解情況。實驗現(xiàn)象:研碎的冰糖溶解的快,沒有研碎的冰糖溶解的慢。實驗結論:研碎能加快冰糖的溶解。5、通過實驗證明了攪拌、加熱、研碎(搗碎、弄碎)是可以加快可溶性固體物質(zhì)在水中溶解的。十、《專題探究:能溶解多少物質(zhì)》知識要點1、不同的物質(zhì)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不同的。2、食鹽和白砂糖在水中都能溶解。3、在一定量的水中,食鹽和白砂糖溶解的情況一樣嗎?實驗器材:燒杯、食鹽、白砂糖、玻璃棒、水、勺子實驗步驟:(1)在2個燒杯中各加入30毫升水。(2)分別加入一勺質(zhì)量為3克的鹽和白砂糖,然后攪拌。 (3)待鹽(白砂糖)完全溶解后才能再加一份,直至不再溶解為止。杯底有顆粒,停止加食鹽,停止實驗。計算出投放鹽(白砂糖)的總量。溫馨提示:①計算總量時,最后沒有完全溶解的那一份鹽(白砂糖)不算。②投放鹽(白砂糖)要小心,不要撒在桌面上。③實驗結束后把濃鹽水(糖水)放好,留待下一個實驗用。食鹽第1勺第2勺第3勺第4勺…..能否完全溶解能能不能我的結論這杯水能夠溶解__2勺鹽。砂糖第1勺第2勺第3勺第4勺…..能否完全溶解能能能不能我的結論這杯水能夠溶解__3__勺糖。實驗結果:在一定量的水中能溶解一定量食鹽或白砂糖,白砂糖比食鹽溶解的量大。4、食鹽,砂糖不能再溶解時的溶液,叫做飽和溶液。這時的溶液濃度是最高的。十一、食鹽還能分離出來嗎1、將一杯50毫升的濃鹽水放置在窗臺上,一周后觀察現(xiàn)象。答:杯子里的水一天一天繼續(xù)蒸發(fā)減少,液面逐漸的下降了,杯子里會隨水的蒸發(fā),出現(xiàn)一些白色顆粒——鹽粒。2、食鹽(白砂糖)還能從鹽水(糖水)里分離出來嗎?答:蒸發(fā)、加熱。3、實驗將食鹽分離出來實驗器材:勺子、鹽水、蠟燭、打火機實驗過程:用勺子取少許濃鹽水,放在蠟燭的火焰上加熱。當有鹽粒出現(xiàn)時,停止加熱,觀察現(xiàn)象。實驗現(xiàn)象:_隨著加熱,水被慢慢的蒸發(fā),鹽不會跟著水一起蒸發(fā),就會分離出來顏色、形狀及大小和鹽接近的白色顆粒,這種白色顆粒放入水中能溶于水,白色顆粒就是原來溶解的鹽。實驗結論:_結論:鹽被分離出來。4、分離溶解在水中的食鹽可以用蒸發(fā)的方法有哪些?答:陽臺上暴曬、放在鍋子里燒、放在酒精燈上加熱。?5、海水是重要的自然資源,食鹽大多數(shù)來自于海水。解釋食鹽是怎樣從海水中分離出來的?答:人們把海水引入到海灘的晾曬場,經(jīng)過陽光的照射,海水的蒸發(fā),鹽粒漸漸的蒸發(fā)出來。6、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常需要將混合在一起的物質(zhì)分離開來。根據(jù)鹽和沙的特征,嘗試將它們分離。答:首先,我們將鹽和沙溶解在水中,用過濾的發(fā)法,將沙子分離出來(沙子不溶于水),然后,用加熱的方法,讓水分蒸發(fā),這樣鹽就分離出來了。7、地球上71%為海洋,29%為陸地,所以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8、自然界中的水體有:海洋、湖泊、大河、小溪、瀑布、涌泉等。其中海洋中的是咸水,不能直接飲用,其他水體都是淡水資源。除此之外,冰川、地下水等也都是自然界的天然水體。9、由于水能溶解多種物質(zhì),所以自然界的水中總是溶有其他物質(zhì)。例如,礦泉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礦物質(zhì)。十二、《認識固體》知識要點1、我們常見的軍棋、飛行棋、象棋等一般都存放在專用的棋盒里。2、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由金屬、塑料、木材和石頭制成,像棋子一樣,它們都是固體。3、固體有確定的形狀、體積和質(zhì)量。固體的大小、質(zhì)量都是可以測量的。4、我們可以利用尺子測量固體的大小。(鋼卷尺)(皮卷尺)(米尺)(游標卡尺)是測量長度的工具,測量長度的常用單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5、測量質(zhì)量的常用單位有(千克)和(克),常用工具是(天平)。6、我們的身邊像石子、木塊都有一定的重量。我們應該測量,了解它的質(zhì)量呢?答:先用手掂一掂,再利用簡易天平測量:把天平調(diào)節(jié)平衡,在一端放上被測物體,一端放上砝碼,達到平衡,砝碼數(shù)就是物體的質(zhì)量。十三、《認識液體》知識要點1、水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固定形狀、會流動的物體,像水這樣的物體叫液體。2、活動:能給水變個樣嗎?活動器材:水一杯、氣球和橡皮筋一條。?活動步驟:把杯中的水倒入氣球中并用橡皮筋綁緊氣球口,使它變成水球。?嘗試通過各種方法改變水球的形狀。觀察并描述現(xiàn)象做好記錄。記錄:拉(形狀)壓(形狀)水球變長變扁 結論:水是沒有一定形狀的物體,所以裝入氣球中變成水球后會呈現(xiàn)不同的形狀。3、水是生活中常見的液體,水沒有確定的形狀。除了水之外,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液體,如牛奶、食用油和蜂蜜等。4、傾斜杯子時,液面還是水平的。5、將50毫升的牛奶與50毫升的食用油,分別倒入量杯,觀察它們的質(zhì)量和體積,作好記錄。方法:(1)略傾斜量筒,燒杯口緊挨著量筒口,分別將牛奶和食用油緩緩倒入量筒。(2)讀數(shù)時視線與量筒內(nèi)液體凹面最低處保持水平。記錄:水油50毫升的水與50毫升的油重輕結論:液體有確定的體積和質(zhì)量。6、用滴管在塑料板上各滴一滴水、食用油和牛奶進行觀察。方法:(1)將水、牛奶和食用油各滴一滴大小相同,并在塑料板同一位置上。?(2)稍微傾斜塑料板,觀察它們發(fā)生的現(xiàn)象,?做好記錄。記錄:水牛奶食用油是否流動流動流動流動流動快慢快稍快慢結論:液體不同流動快慢不同,具有流動性。7、砂鍋是人們常用的一種炊具。怎樣檢查砂鍋是否漏水?方法:將砂鍋壓入水中,觀察內(nèi)壁是否滲水。如果內(nèi)壁滲水,說明砂鍋有破損,不能使用了。如果不漏水,說明完好,可以使用。十四、《怎樣測量液體的體積》知識要點1、想要知道杯子里的水有多少,可以使用量杯或量筒測量水的體積。2、常用的量筒或量杯有10毫升、50毫升、100毫升和250毫升等規(guī)格。3、觀察量杯和量筒,說一說量杯和量筒有什么不同?不同點:形狀:仔細觀察量杯和量筒的形狀,會發(fā)現(xiàn)量杯的形狀是下小上大,而量筒則是一個均勻的圓柱形,上下粗細相同??潭龋毫勘驗橄滦∩洗螅钥潭纫矔凶兓?,刻度通常是下疏上密;而量筒由于上下均勻,因此刻度也是均勻的。用途:量杯適合粗略得測量體積大的液體;而量筒適合測量少量液體的體積,測量也比較精確。體積:量杯和量筒的大小就決定了它們測量體積的大小,量杯容量大,能夠測量體積較大的液體;而量筒容量小,只能測量的液體體積較小。相同點:量筒和量杯都是用來測量液體體積的儀器。都有刻度,刻度單位是毫升,都沒有0刻度。4、正確使用量筒測量液體時,正確的讀數(shù)方法是?答:讀數(shù)時,面對刻度,視線與量筒內(nèi)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再讀出所取液體的體積數(shù)。5、水杯是常用的生活用品,人們會根據(jù)需要選用不同容量的水杯。十五、《認識氣體》知識要點1、我們周圍的空氣,看不見摸不著,但它有質(zhì)量。我們可以用簡易天平來測量空氣的質(zhì)量。2、空氣沒有固定的_形狀_,但能_流動_。3、給籃球充氣①給籃球充氣,觀察充氣的過程中籃球的變化。當籃球鼓起時,停止充氣用手壓球,觀察現(xiàn)象。當給籃球充氣的時候,籃球會慢慢的鼓起來,當我們停止充氣,用手壓籃球時,籃球會出現(xiàn)一按就癟一個坑。②繼續(xù)充氣,籃球會有變化嗎?籃球充氣到一定程度,充氣筒就按不下去了,說明氣球中的氣體已經(jīng)到一定程度,充氣筒中的氣體已無法再流入籃球中。③充氣過程中籃球的變化情況,解釋原因。打氣筒中的空氣到了籃球內(nèi)部空氣占據(jù)了籃球內(nèi)部的空間,所以籃球變圓變大。4、用簡易天平測皮球里空氣的質(zhì)量實驗步驟:(1)將一個沒有充氣的皮球放在簡易天平上,調(diào)節(jié)天平使其平衡。(2)將稱過的皮球用打氣筒充滿氣后,再次進行測量,再把皮球放回天平上,觀察是否平衡。(3)比較兩次稱重的數(shù)字。實驗記錄:氣球較重很輕沒有充氣√充氣√實驗結論:空氣有質(zhì)量,但比較輕。5、空氣的體積會變嗎實驗器材:注射器、橡皮實驗步驟:①拉動注射器活塞,抽取空氣,用橡皮堵住注射器管口。嘗試推動注射器活塞,觀察并解釋實驗現(xiàn)象。②放開壓住活塞的手,觀察并描述實驗現(xiàn)象。試一試再拉動注射器活塞,觀察能否拉得動。③在學生活動手冊上進行記錄。記錄:空氣的體積會發(fā)生變化壓縮活塞前的體積/毫升10ML壓縮活塞后的體積/毫升5ML放手之后10ML小結:空氣的體積可以被壓縮,壓縮后的空氣有彈性(也可以恢復)。6、壓縮空氣的實驗:步驟1:把空氣抽進沒有針頭的注射器里,用橡皮堵住管口。步驟2:用力壓注射器的活塞??吹交钊粔合氯ヒ恍?,同時手感覺到很費力。說明空氣的體積可以被壓縮。步驟3:放開壓住活塞的手指,看到活塞又彈回原來的位置。說明壓縮空氣有彈性(或彈力)。7、空氣的體積可以被壓縮,也可以恢復,這種特性被廣泛應用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8、壓縮空氣應用的實例:(1)充氣拱門;(2)橡皮艇;(3)籃球、排球、足球;(4)修路工人使用的風鎬等。9、氣體具有流動性,同時,空氣具有質(zhì)量,但較輕;空氣體積能被壓縮的特點。十六、《它們占據(jù)空間嗎》知識要點1、水位會上升嗎實驗材料:水、塑料瓶和一些小石塊實驗過程:往瓶子里加入半瓶水,并在瓶壁上標記水位,再慢慢地往瓶里加入小石子,觀察水位的變化情況。實驗要求:①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把小石塊加入裝有水的瓶中,并觀察記錄加入小石塊前后水位的變化情況。②小組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本實驗,并注意安全和講究衛(wèi)生。③在學生活動手冊上進行記錄。記錄:加入石子水位變化半瓶水一半石子水位超過半瓶半瓶水全部石子水溢出瓶口結論:當把小石塊加入水中后水位上升了,實驗證明固體和液體都能占據(jù)空間。2、氣體也占據(jù)空間嗎實驗材料:剪子、塑料瓶、水槽、紙船實驗過程:(1)水槽中成滿水,把紙船放在水面上。(2)用剪去了底部的塑料瓶,罩著浮在水面上的小紙船,保持瓶子垂直向下壓入水底,觀察小紙船的情況的實驗。(3)慢慢擰松瓶蓋,觀察現(xiàn)象。實驗現(xiàn)象解釋用塑料瓶罩著浮在水面上的紙船,保持瓶子垂直向下壓入水底紙船不濕空氣占據(jù)空間,水與紙船不接觸慢慢擰松瓶蓋紙船濕了空氣被排除,水與紙船接觸結論:除固體、液體外,通過實驗證明空氣也能占據(jù)空間。3、固體和液體能占據(jù)空間,氣體也能占據(jù)空間。4、固體、液體和氣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固體與液體比較:相同點是均有一定的體積不易壓縮,都能占據(jù)空間;不同點是固體有一定的形狀但無流動性,而液體無一定的形狀但有流動性。氣體與液體比較:相同點是均有流動性,都能占據(jù)空間;不同點是液體不易壓縮,氣體易壓縮。5、空氣占據(jù)空間的實驗(小魔術“浸不濕的紙”)實驗工具:杯子、水槽、水、紙。實驗過程:把一團紙塞在玻璃杯的底部,將玻璃杯倒立壓進水里,直到水漫過杯底,再將玻璃杯豎直提出水面。觀察杯底的紙是否濕了。實驗結果:杯底的紙沒有濕。我的解釋:杯子豎直下壓,杯中的空間被空氣占據(jù)著,水進不了杯子,所以杯底的紙沒有濕。十七、《它們的狀態(tài)會變化嗎》知識要點1、水結冰后的變化實驗材料:水、塑料瓶和冰箱實驗過程:在塑料瓶中加入半瓶水,標記水位并蓋緊瓶蓋。將塑料瓶放入冰箱冷凍層中,待水結冰后,在進行觀察。記錄:放入前放入后現(xiàn)象塑料瓶的水半瓶大半瓶水位升高了結論:水變成冰,它的體積增大了。2、為什么不能把裝滿水的玻璃瓶放入冰箱的冷凍層?水在溫度降到一定程度是會由液態(tài)的水結成固態(tài)的冰,而且水結成冰后體積會增大,會把玻璃瓶漲碎。3、水珠從哪里來實驗材料:燒杯、水、器皿蓋實驗過程:往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并標記水位,用培養(yǎng)皿蓋著杯口,放在陽光下。過一段時間后,觀察并解釋現(xiàn)象。陽光下曬時間現(xiàn)象水30分鐘培養(yǎng)皿蓋上有水珠結論:在溫度升高到一定的情況下,液體會變成氣體。培養(yǎng)皿蓋上的水珠是從哪里來的呢?水在陽光的照射下,有液體變成氣體,遇見培養(yǎng)皿蓋變涼由氣體又變成了液體(水珠)。4、水是常見的液體,在一定條件下會變成冰。水能從液體變成固體,也能從液體變成氣體。5、從冰箱里拿出來的冰塊會融化,燒開水時壺嘴上方會冒“白氣”這些都是水的狀態(tài)變化的現(xiàn)象。6、那么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水改變狀態(tài)的例子嗎?水遇冷可以變成固體的冰,水加熱可以變成水蒸氣。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夏末,草葉上形成“露珠”;深秋,樹葉上形成“霜”等等。7、生活中水的狀態(tài)變化現(xiàn)象冬天早晨看到樹掛?,F(xiàn)象:由于水蒸發(fā)變成了水蒸氣,水蒸氣遇見樹杈變冷形成冰花(樹掛)。8、在自然界中,水會以不同的狀態(tài)存在。十八、《感受冷和熱》知識要點1、冷和熱是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2、在我們身邊,有許多冷熱程度不同的物體。有時我們可以根據(jù)觀察到的現(xiàn)象,感知物體的冷熱程度。3、可以通過觀察大致知道物體是冷還是熱,但是不能憑觀察到的現(xiàn)象就能準確判斷物體的冷熱程度。4、實驗:判斷水的冷與熱實驗器材:三杯冷熱不同的水???實驗過程:把三杯水放在桌子上,通過手、眼等的感覺器官來感覺物體的冷與熱。并做好記錄。第一杯水第二杯水第三杯水摸一摸熱涼溫看一看冒著水蒸氣,杯口壁上有水珠無現(xiàn)象無現(xiàn)象記錄:結論:我們可以大致知道物體是冷的還是熱的,不能準確地知道冷熱程度。5、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冷熱的現(xiàn)象?熱的現(xiàn)象:燃燒的火爐、燒水的電熱杯、電褥子、暖氣片……冷的現(xiàn)象:電扇、冰箱、冰川……十九、《測量溫度》知識要點1、人們用溫度來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國際上常用的溫度計量單位是攝氏度,用符號℃表示。2、溫度計是測量溫度的常用儀器,人們根據(jù)需要選用不同的溫度計進行測量。常用的溫度計都有體溫計、氣溫計、實驗用溫度計等。3、為什么不能用體溫計測量水溫呢?因為人體的正常體溫約為36.5℃,水沸騰的溫度一般為100℃,水的溫度大于體溫計的刻度,因此不能用體溫計測量水的溫度。4、怎樣利用溫度計測量水溫?方法:(1)溫度計下端垂直浸入水中。(2)溫度計不要使其觸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溫度計的液柱穩(wěn)定后進行讀數(shù)。(4)讀數(shù)時眼睛和溫度計的液面保持水平。5、與我們?nèi)粘I铌P系密切的溫度:人體正常體溫約36.5℃,水沸騰溫度一般是100℃,水結冰時溫度一般是0℃。6、測量冰融化成水的溫度變化實驗材料:鐵架臺、燒杯、冰塊、細繩、實驗用溫度計、秒表實驗方法:用燒杯成半杯碎冰,放在鐵架臺上;用細繩系住實驗用溫度計的末端固定在鐵架臺上,將溫度計放入燒杯中,觀察冰融化成水的全過程,記錄下測量的溫度。時間/分023456溫度℃-0.1℃-0.1℃0℃0.1℃0.2℃0.3℃記錄:我發(fā)現(xiàn):當冰沒有完全融化成水時,溫度穩(wěn)定;當冰完全融化成后,溫度開始上升。(當冰完全融化成水時,溫度是多少呢?0℃)7、冰在常溫下會逐漸融化成水,而水的溫度會隨著時間的變化逐漸趨向于環(huán)境溫度。8、用數(shù)字化設備測量物體的溫度,既靈敏、快速,又直觀。9、常見體溫計有玻璃體溫計、電子體溫計、紅外線測溫儀等類型。10、熱水變涼的過程中,溫度的變化是怎樣的?溫度隨著時間延長而逐漸降低。二十、《液體的熱脹冷縮》知識要點1、人們燒開水時,通常不會將水壺盛滿。這是什么原因?實驗器材:錐形瓶、大燒杯、熱水實驗方法:將裝滿水的錐形瓶放入大燒杯中。往大燒杯里加入熱水,觀察錐形瓶中液面的變化,做好記錄。記錄:錐形瓶里的水原因結論加熱水水面上升體積增大水受熱膨脹我明白:燒水時如果水裝得較滿,水還沒有燒開就會溢出來。2、錐形瓶里的水在受熱時,體積是否增大?實驗材料:錐形瓶、橡膠塞、溫水、熱水、冷水實驗過程:將帶有玻璃管的橡膠塞蓋緊裝滿水的錐形瓶,將錐形瓶依次放入不同溫度的水中,觀察液柱的高度變化,做好記錄。記錄:水的條件液柱現(xiàn)象結論放入熱水液柱水位明顯上升溫度升高水的體積增大放入溫水液柱水位不變溫度不變水的體積無變化放入冷水液柱水位下降溫度降低水的體積變小總結:水受熱后體積膨脹,水受冷后體積縮小,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做熱脹冷縮。3、做一個簡易溫度計工具材料:透明細塑料管、帶橡膠蓋的小玻璃瓶、白色硬紙條、燒杯、筆、剪刀、透明膠帶、雙面膠、溫度計、紅墨水、水制作方法:(1)(2)(3)(1)往小玻璃瓶加幾滴紅墨水,在加滿清水。(2)在橡膠蓋上扎一個小孔,投入透明細塑料管,并蓋緊瓶口。(3)將小玻璃瓶,分別放入不同溫度的水中,觀察細管內(nèi)液柱高度能否隨水溫高低而改變。標記刻度:在透明細塑料管上貼上白色硬紙條,嘗試標記刻度,制成簡易溫度計,使其能較準確地測量溫度。4、液體在受熱或受冷時會發(fā)生熱脹冷縮現(xiàn)象。溫度計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