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_第1頁
北京市海淀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_第2頁
北京市海淀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_第3頁
北京市海淀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_第4頁
北京市海淀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海淀區(qū)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練習高三歷史2024.01本試卷共8頁,100分??荚嚂r長90分鐘??忌鷦毡貙⒋鸢复鹪诖痤}紙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荚嚱Y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紙一并交回。第一部分本部分共22題,每題2分,共44分。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1.《左傳》記載:曹劌對魯莊公說,要想戰(zhàn)勝強大的齊國,不能靠對親近的人施以小恩小惠,而應取信于民;魯莊公三十二年,內史過對周惠王說,國家興衰取決于君王的德行;虢國的史囂議論時政時說“國將興,聽于民;將亡,聽于神”。對上述言論理解正確的是A.天子對地方控制的加強B.強化“君權神授”的意識C.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終結D.體現(xiàn)“以民為本”的觀念2.在漢代張掖郡轄區(qū)內出土的《居延漢簡》記載:“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閏月丙戌,甲渠(縣級屯戍機構名)令史董子芳買鄣(要塞)卒口威裘一領,直(值)七百五十,約至春錢畢已(還清欠款)。旁人(證人)杜君雋?!贝撕喌氖妨蟽r值是A.了解西漢管理西域的機構設置B.提供財物交易契約的實際例證C.明晰漢代地方官吏的行政職責D.研究東漢監(jiān)察制度的具體案例3.794年,唐朝宰相陸贄在《均節(jié)賦稅恤百姓六條》的“論兼并之家私斂重于公稅”中指出:“土地王者之所有,耕稼農夫之所為,而兼并之徒,居然受利……(建議)凡所占田,約為條限,裁減租價,務利貧人。”材料反映陸贄主張A.削減地租以緩和階級矛盾B.實行均田制抑制土地兼并C.改革賦稅制度推行兩稅法D.休養(yǎng)生息以恢復社會生產4.《南京條約》簽訂后,英美與清政府議定,外國商人在通商口岸“卸貨后自投商賈,無論與何人交易,聽從其便”“與中國商民任便交易,不加限制,以杜包攬把持之弊”。以上規(guī)定表明A.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B.在長江沿線增設通商口岸C.十三行的貿易壟斷被打破D.西方各國鴉片貿易合法化5.據(jù)上海外白渡橋兩個年份各兩到三天的交通通行情況統(tǒng)計(單位:人、次),數(shù)據(jù)如下表: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城市近代公共交通實現(xiàn)從無到有B.傳統(tǒng)交通方式退出城市生活舞臺C.改變了中國汽車工業(yè)落后的局面D.國家的工業(yè)化推動交通工具變化6.京師同文館曾翻譯一則外國電訊:“(1883年12月29日)法京巴黎新聞紙內,議者催逼法軍占據(jù)瓊州、臺灣、舟山三島,以為將來賠補軍需之用?!边@反映出A.英法聯(lián)軍企圖擴大戰(zhàn)爭規(guī)模B.中國知識界開始開眼看世界C.列強在瓜分中國時存在矛盾D.輿論有可能影響戰(zhàn)爭的進程7.1901年1月29日清廷發(fā)布改革上諭,提出“近之學西法者,語言文字、制造器械而已,此西藝之皮毛,非西政之本源也”,要求高級官員“參酌中西政要,舉凡朝章國故、吏治民生、學??婆e、軍政財政,當因當革,當省當并……各舉所知,各抒己見”,朝廷“斟酌盡善”后,“切實施行”。對此理解準確的是A.清朝政府下詔實行維新變法B.超越了洋務運動學西方的領域C.允許官員和民間上書言國是D.導致了立憲派和舊官僚的分化8.武昌起義后,時任海關總稅務司的英國人安格聯(lián)宣稱:“采取某種方針確保關稅不致為革命黨用作軍費,并留供償還外債……關稅暫時由總稅務司或領事團保管?!焙蠛jP凈存稅款由上海稅務司按期償還各國外債,數(shù)額巨大,時人惟有嘆息而已。對此理解準確的是①首開中外協(xié)定關稅的惡例②英國控制海關破壞辛亥革命③保障列強資本輸出的收益④國民政府完全實現(xiàn)關稅自主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9.1924年1月31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公布,孫中山在該宣言中強調:“一切不平等條約,如外人租借地、領事裁判權、外人管理關稅權,以及外人在中國境內行使一切政治的權力,侵害中國主權者,皆當取消,重訂雙方平等互尊主權之條約?!睂Υ私忉寽蚀_的是A.孫中山對列強仍抱有幻想B.反對袁世凱的倒行逆施C.明確提出反帝斗爭的目標D.國民政府開始改訂新約10.1928年,毛澤東向工農革命軍宣布了三條紀律:“第一,行動聽指揮;第二,不拿群眾一個紅薯;第三,打土豪要歸公。”提出了六項注意:“一、上門板;二、捆鋪草;三、說話和氣;四、買賣公平;五、借東西要還;六、損壞東西要賠。”其歷史意義是①確定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方針②嚴明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紀律③密切了人民軍隊與人民的魚水關系④為革命戰(zhàn)爭的勝利提供了群眾基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紅色中華》第84期發(fā)表漫畫《整師整師的加入到紅軍中去》,表現(xiàn)了農民參加“興國模范師”“瑞金模范師”上前線的情形,還配文介紹了紅軍訓練和殲敵的狀況。此漫畫能用于說明A.國共合作開展北伐戰(zhàn)爭B.工農革命軍開辟井岡山根據(jù)地C.保衛(wèi)蘇維埃政權的斗爭D.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戰(zhàn)爭12.1933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在《給滿洲各級黨部及全體黨員的信》中指出,為使抗日游擊運動及反日群眾斗爭取得勝利,滿洲的黨組織要“盡可能地造成全民族的反帝統(tǒng)一戰(zhàn)線……黨(在)政治上和組織上的鞏固和發(fā)展是滿洲群眾斗爭勝利的保障”。這一指示有利于A.東北地區(qū)抗日力量的聯(lián)合B.促成“聯(lián)蔣抗日”方針實現(xiàn)C.牽制華北地區(qū)的日本軍隊D.延緩日本軍隊占領東北全境13.七七事變后,涌現(xiàn)出《保衛(wèi)盧溝橋》《八百壯士》《臺兒莊》《法西斯細菌戰(zhàn)》《祖國在呼喚》等話劇作品,晉察冀文藝工作者也創(chuàng)作了《把眼光放遠點》《子弟兵與老百姓》《兒女英雄》《團結就是力量》《十六條槍》等作品。這些劇作①激勵了人民的抗戰(zhàn)意志②反映了全國抗戰(zhàn)的局面③表達了停止內戰(zhàn)的主張④控訴了日寇的殘暴行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1943年,中美、中英簽訂新約,明確廢除兩國在華領事裁判權等特權。國民政府在《告全國軍民書》中稱,中華民族的“抗戰(zhàn)犧牲,乃使不平等條約百周年的沉痛歷史,改變?yōu)椴黄降葪l約撤廢的光榮記錄”。但在談判過程中,中國主張在中美新約中增加“以平等互惠之原則為基礎”的表述,遭到美方拒絕。英國繼續(xù)控制香港地區(qū)。以上史實表明A.列強在中國攫取的特權全部取消B.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終結C.中國英勇抗戰(zhàn)贏得國際地位提升D.世界反法西斯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15.1947年5月,華東野戰(zhàn)軍全殲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取得孟良崮戰(zhàn)役的勝利,“扭轉了華東戰(zhàn)局”。毛澤東說此戰(zhàn)“意義極大”。蔣介石哀嘆“孟良崮的失敗真是空前的大損失,令人哀痛”。此戰(zhàn)役A.進一步挫敗了國民黨軍隊發(fā)動的全面進攻B.粉碎國民黨軍隊對山東解放區(qū)的重點進攻C.基本摧毀了國民黨軍隊在長江以北的主力D.徹底結束了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的反動統(tǒng)治16.某學生閱讀《周恩來畫傳》,了解新中國處理國際關系的情況,摘錄了如下史料:①“處理中印兩國關系的原則,那就是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處的原則”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愿與之建立外交關系”③“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找共同基礎,我們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我們的會議應該求同而存異”④周恩來致函聯(lián)合國秘書長賴伊指出,安理會的決議是“支持美國武裝侵略、干涉朝鮮內政和破壞世界和平的,嚴重地破壞了聯(lián)合國憲章”按時間先后排列以上史料,正確的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④①②D.②④①③17.1955年5月起,依據(jù)《關于人民代表到各地視察工作的通知》,全國人大代表分赴各地或就近在城市和鄉(xiāng)村視察。在城市中視察重點是糧食供應和生產建設等,在鄉(xiāng)村中重點是糧食統(tǒng)購統(tǒng)銷、農業(yè)生產和互助合作等。代表們深入到工廠、礦山和農戶,收集了許多意見,并向政府進行了反饋。這一做法①推動了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②完善了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③有利于國民經濟建設的開展④豐富了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實踐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8.閱讀“新中國基礎教育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簡表(1949一1957)”依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能得出的結論是A.國家興辦了各類職業(yè)學校B.基本實現(xiàn)了義務教育的普及C.基礎教育的規(guī)模逐步擴大D.國家實行“科教興國”戰(zhàn)略19.《十二銅表法》第五表規(guī)定,死者的財產需要按其遺囑進行處理;第七表規(guī)定,如果私人土地遭受損失,土地所有者可依法提起訴訟,要求賠償;第八表規(guī)定,月息不得超過百分之一,有錢人不可隨意規(guī)定貸款的利率;第九表規(guī)定,“不得為任何個人的利益,制定特別的法律……任何人未經審判,不得處死刑”。對《十二銅表法》理解正確的是①體現(xiàn)出保護私有財產的原則②法律意圖緩和羅馬社會矛盾③法律應顧及所有公民的權益④立法適應羅馬帝國經濟發(fā)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拿破侖進入馬德里,以“解放者”的姿態(tài)對居民說:“我取消了異端裁判所……我取消了封建權利……一切特殊的裁判權都是攫取的,是違背國民權利的?!倍靼嘌廊藙t認為“法國人的皇帝”是“我們的幸福的敵人”。這段材料說明拿破侖戰(zhàn)爭①促成西班牙統(tǒng)一②打擊了封建勢力③傳播了啟蒙思想④激發(fā)了民族意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1.1786一1790年間,英國棉紡織品輸入印度年均120萬英鎊,至1809年增加到1840萬英鎊。1813年到1844年印度輸往英國的原棉增加近10倍?!坝《冗@個棉織品的祖國開始被大量外來棉織品充斥了”。印度的手工業(yè)者因失業(yè)而掙扎于死亡線上。當時的印度總督本丁克承認:“棉織工人的白骨,把印度平原的土地都漂白了?!痹斐?9世紀上半期上述變化的原因有①工業(yè)革命使英國棉織品成本降低②印度手工棉紡織業(yè)生產效率低下③英國輸出商品破壞印度經濟結構④蘇伊士運河便利了英國掠奪原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拉美國家獨立后,形成以出口農產品和礦產資源等初級產品為主的外向型經濟。19世紀,拉美的主要貿易活動掌握在英、法、德、美等國公司的手中。這一情況①導致了拉丁美洲國家的半殖民地化②導致工業(yè)化進程在拉美各國的完成③體現(xiàn)西方國家對拉美的滲透和控制④制約了拉丁美洲的經濟和社會發(fā)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題,共56分。23.(12分)印度洋:中國和西方材料一明朝自認為對周邊地區(qū)和國家負有保護、體恤、懷柔它們的責任,它們之間發(fā)生矛盾和沖突,明朝有責任來調解。明朝是經濟大國,物產豐盈,在交往中常常是賜予多于貢物。明朝靠這種禮制朝貢關系,維持著在亞洲的核心地位。這種核心地位,不含有恃強凌弱的霸道。朱元璋說:“吾恐后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zhàn)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這條祖訓影響了有明一代,鄭和下西洋也是這種祖訓精神的延續(xù),不存在對外掠奪,更沒有占有殖民地的訴求,有的只是和平的理念,友好的舉措?!幾酝跆煊小多嵑拖挛餮笱芯恐械膸讉€問題》材料二新航路開辟后,葡萄牙人來到印度洋。葡萄牙人把海洋歸所有人共有的習慣法說成僅僅適用于羅馬法管轄的歐洲人;并認為,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在羅馬法治之外,因而無權要求在亞洲水域航行。在葡萄牙人之前,沒有人將海洋宣布為自己的世襲產業(yè)或征服的產業(yè)。葡萄牙人到來之后,印度洋就從數(shù)千年來的公海變?yōu)槠咸蜒廊藢S械慕麉^(qū)。為了行使這種“權利”,葡萄牙人采取恐怖主義手段。達.伽馬在一次航行中,捕獲了從麥加返航的非武裝商船,在搬光船上貨物后,燒死了船上所有的人。在經過最初的殺人放火的階段以后,葡萄牙人獲得了“大洋海的主宰”的特權。他們組織了一整套帝國統(tǒng)治機構來行使和利用其壟斷權?!幾訹美]L.S.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歷史進程》材料三葡萄牙在印度的各個殖民據(jù)點里,構筑城堡,強征貢賦。葡萄牙壟斷東西方貿易,進行不等價交換;掠奪印度的寶石、香料和絲、棉織品,運往里斯本,然后高價轉賣到歐洲各國,牟取暴利。為了保持歐洲市場上香料的壟斷價格,葡萄牙殖民者限制印度香料西運,甚至將大量“過?!毕懔箱N毀。此外,葡萄牙還從事奴隸貿易,果阿是當時最大的奴隸市場之一。無怪乎印度人民談到葡萄牙殖民者時說,“幸而葡萄牙人同獅虎一樣少,否則他們會消滅整個人類”?!幾园懿碳儭对缙谥趁裰髁x侵略史》(1)閱讀材料,比較明代中國與同時期西方國家對待印度洋地區(qū)的不同。(8分)(2)簡要分析西方國家在亞洲沿海地區(qū)早期殖民活動的背景和影響。(4分)24.(12分)新民.新人材料一“新民”一詞最早見于《尚書·康語》,“王應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大意是,周公告訴康叔,應幫助周王依天命保護和改造殷商的遺民,讓他們去掉舊習成為“新民”。宋代朱熹在《朱子語類》中說“明德而后能新民……明德新民,皆當止于至善”,強調通過革故鼎新、革舊更新而成為“新民”?!靶旅瘛彼枷霃V泛流布。材料二序號人物及其思想主張①1895年,嚴復認為治國之根本在于治“民”,理想中的“新民”在“血氣體力”“聰明智慮”“德行仁義”三方面都應強大,主張“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以實現(xiàn)國家富強。②1903年,鄭觀應在南寧創(chuàng)設“蒙養(yǎng)學堂”,發(fā)布《告示》說:“嘗考泰西富強之國,皆學堂林立……蓋學堂所以開民智,未有民智不開而能致富強者也。”③19021906年,梁啟超在《新民說》中提出,“新民”要有獨立自主意識,“民之自由焉,自治焉,則群治必蒸蒸日上”;要有公德“利群”之品性,強調樹立國家意識和群體觀念,“知有公德……而新民出焉矣”;認為“天下無中立之事,不猛進斯倒退矣”,推崇進取和冒險精神。④1902一1906年,梁啟超在《新民說》中提出,“新民”要有獨立自主意識,“民之自由焉,自治焉,則群治必蒸蒸日上”;要有公德“利群”之品性,強調樹立國家意識和群體觀念,“知有公德……而新民出焉矣”;認為“天下無中立之事,不猛進斯倒退矣”,推崇進取和冒險精神。⑤19181919年,李大釗指出,“須知今后的世界,變成勞工的世界”;應“創(chuàng)造一種‘勞工神圣’的組織”,改造“掠奪主義的經濟制度”,認為“經濟組織沒有改變,精神的改造很難成功”;應“以人道主義改造人類精神,同時以社會主義改造經濟組織”;認為向上的、進步的“新人”,應以社會主義“互助、犧牲”的精神來代替資本主義“競爭、自利”的觀念。——摘編自梁啟超《新民說》、李大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1)閱讀材料一并結合所學,說明中國古代“新民”的內涵。(3分)(2)閱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評析近代以來“新民”到“新人”思想的變化。(9分)25.(10分)視角與解釋晚清時期重大歷史事件(部分)示意圖結合地圖中的信息和所學,任選3個視角,簡述晚清時期中國歷史的發(fā)展演變。(10分)26.(14分)貨幣和物價材料一南京國民政府19371949年法幣發(fā)行額簡表——摘編自鄭學檬《簡明中國經濟通史》等材料二100元法幣的購買力,1937年是兩頭牛,1941年是一頭豬,1943年是一只雞,1946年是一個雞蛋,1949年5月是0.245%粒大米!——中國人民大學農業(yè)經濟系《中國近代農業(yè)經濟史》材料三新中國成立初期,嚴重的通貨膨脹并沒有消除。投機資本利用當時的財政經濟困難,在城市中乘機哄抬物價,擾亂市場,從1949年4月到1950年2月,先后發(fā)生四次全國性的物價大波動。為了制止由于投機資本操縱而加劇的市場混亂,人民政府依靠國營經濟的力量和老解放區(qū)人民的支持,采取有力的經濟和行政手段,同投機資本進行了較量。首先是加強金融管理,進行“銀元之戰(zhàn)”。針對當時銀元投機猖獗的情況,人民政府嚴禁金條、銀元、外幣在市場的流通,規(guī)定人民幣為唯一合法貨幣。查封金融投機大本營上?!白C券大樓”,穩(wěn)定了金融市場。其次是進行“米棉之戰(zhàn)”,全國各大城市同時按國家牌價敞開拋售糧食和棉制品,使物價大幅度下降?!幾詮堌M之主編《中國歷史新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閱讀材料一和材料二,結合所學,分析法幣發(fā)行額變化的原因和影響。(6分)(2)閱讀材料三并結合所學,說明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政府是如何穩(wěn)定物價并最終解決物價問題的?(8分)27.(8分)干部教育材料一1939年4月17日,《新華日報》發(fā)表社論《論干部的學習》,指出干部在職學習的幾種方法是:“(一)在實際中學習;(二)讀書;(三)向群眾學習;(四)適當?shù)亟o予干部獨立負責工作的機會,來鍛煉干部、教育干部?!?940年1月3日,中共中央發(fā)布《關于干部學習的指示》,規(guī)定了學習課程的內容(如下圖)。——摘編自《中國共產黨干部教育簡史》材料二學會管理城市,恢復和發(fā)展城市中的生產事業(yè)……我們的同志必須用極大的努力去學習生產的技術和管理的方法,必須去學習同生產有密切聯(lián)系的商業(yè)工作、銀行工作和其他工作?!珴蓶|《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1949年3月5日)材料三建國初期,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全國各省、市共開辦干部學校和訓練班347所,這些干校共培訓科研、教育、工程技術、醫(yī)藥衛(wèi)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專業(yè)干部127.5萬人。到1954年,全國少數(shù)民族干部隊伍發(fā)展到14萬人,比1949年增長近13倍?!灾泄仓醒虢M織部《組織工作通訊》(1956年第7期)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評述20世紀30一50年代中國共產黨干部教育的歷程。(8分)海淀區(qū)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練習高三歷史參考答案2024.01第一部分12345678910DBACADBDCD11121314151617181920CABCBDBCAD2122AC第二部分23.(12分)(1)明朝主要起到協(xié)調矛盾,維護秩序的作用;實行厚往薄來的朝貢關系;奉行和平政策,沒有殖民侵略的意圖和行為。西方國家剝奪當?shù)鼐用竦暮Q蠛叫袡嗬?;殺人越貨;建立殖民?jù)點;壟斷貿易以牟取暴利;實行罪惡的奴隸貿易。(說明:如果學生分“理念”“方式”“措施”等對比項組織答案,信息概括準確、價值觀正確,也可)(2)背景:新航路開辟,西方國家資本主義的興起與發(fā)展。影響:促進了西方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為西方經濟發(fā)展提供了資金、物資與市場。(或:歐洲從殖民掠奪、商業(yè)貿易和奴隸貿易中獲得的財富最終轉化為資本,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對亞洲沿海地區(qū)的經濟和社會造成沖擊與破壞,造成了這些地區(qū)的貧困與落后,導致了這些地區(qū)的殖民地化和半殖民地化。(說明:如果學生從世界市場擴展、世界聯(lián)系加強等方面分析,也可)24.(12分)(1)“新民”一詞最早是西周改造殷商遺民時提出的,后來強調根據(jù)時代發(fā)展去除舊的習俗和觀念,遵循社會基本倫理道德,成為良好品德的人。(2)隨著近代民族危機加?。ㄈ绻谐鼍唧w的史事,如甲午戰(zhàn)爭、《馬關條約》簽訂、八國聯(lián)軍侵略、《辛丑條約》簽訂也可),新民思想有了豐富和發(fā)展。嚴復主張“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以實現(xiàn)國家富強。鄭觀應強調通過教育開啟民智,實現(xiàn)新民的理想。梁啟超強調,“新民”思想的關鍵在于使國民真正樹立起國家主人的意識,將其切身利益和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結合起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tǒng)治,但封建思想仍然束縛著人們,新文化運動興起。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傳播。李大釗認為工人階級是社會主義的新人,重視民眾的力量,強調互助和奉獻的精神,并用唯物史觀解釋社會經濟組織改造與人們思想觀念革新的關系。從新民到新人觀念的變化,反映了近代思想家對于爭取國家富強、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等重大問題的理論思考,也反映了中國近代社會不同歷史時期和不同階級立場的思想對于救亡圖存的認識。25.(10分)等級評分標準等級要求水平三(107分)正確概括出3個視角,歸納正確,解釋充分(每個視角列舉3個具體史事,也可以從材料中出2個,自己再補一個)水平二(64分)正確概括出3個視角,歸納正確,僅12個視角解釋充分正確概括出2個視角,歸納正確,解釋充分正確概括出2個視角,歸納正確,僅1個視角解釋充分正確概括出3個視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