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諫太宗十思疏》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表格式)課題15(1)《諫太宗十思疏》課型新授
教學目標語言的建構和運用掌握本文出現(xiàn)的重要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積累文言知識;把握“疏"的文本特征。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理清作者的論證思路與結構,感受起論說的邏輯力量。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賞析魏征高超的勸諫技術體會作者忠心耿耿敢于直諫的精神品格。
文化傳承與理解認識“十思”對于當時的作用和現(xiàn)今的借鑒意義。
教學重點積累重要文言詞句;賞析魏征高超的勸諫藝術,領會魏征忠心耿耿、敢于直諫的精神品格。
教學難點在語境中辨析重要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認識“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在當時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鑒意義。
教學過程:一、導入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因為忠臣批龍鱗,逆圣聽,諷諫帝王確為不易之事。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就是千古名證與教訓。然而,唐代諫臣魏征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沒有招來殺身之禍,相反卻得到了唐太宗的稱贊,太宗親手寫詔書嘉許魏征,并放置案頭,以資警惕。我們在感嘆這對賢君良臣時,也會為魏征超人的勇氣,高超的諷諫藝術所折服。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體味它流暢的藝術文氣和敢于直諫的火熱報國心。二、自主學習(一)作者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屬河北)人。唐代著名文學家、政治家、史學家。隋末參加李密義軍,后隨李密投唐,任太子洗馬。太宗即位,后擢為諫議大夫。魏征知無不言,敢于犯顏直諫,史有“諍臣”之稱。死后贈司空,謚號“文貞"。曾主持《隋書》《群書治要》的編撰工作,《隋書》的序論及《梁書》《陳書》《北齊書》的總論,皆出其手,時稱良史。(二)背景唐太宗是歷史上著名的開明君主,他常以隋朝的暴政為戒,不敢過分使用民力,能夠節(jié)私欲、明賞罰、聽取勸諫,甚至被譽“從諫如流”。但到了貞觀中期,隨著生產有了較大發(fā)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對外戰(zhàn)爭連年勝利,唐太宗漸漸驕奢,漸漸忘本。他大修廟宇宮殿,四處巡游,勞民傷財,百姓服徭役,長年不能回家。有大臣為此進諫,太宗卻說:“百姓無事則驕逸,勞役則易使。"針對這些情況,魏征在貞觀十一年,從三月到七月,五個月中,連給太宗上了四疏,《諫太宗十思疏》便是其中的第二疏,也稱“論時政第二疏”。(三)解題諫:勸諫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個皇帝,是我國歷史上最有成就的開明君主之一,在他統(tǒng)治時期,出現(xiàn)了安定富強的政治局面貞觀之治";十思:本文內容,即十條值得深思的情況疏:疏通事理,分條陳述。作為一種文體,屬古文體的奏議類,專指臣下向國君陳述意見的奏疏。疏,是奏議文體的一種,奏議類文章是古代臣屬進呈給帝王的奏章的統(tǒng)稱,包括奏、議、疏、表、對、策等?!段恼卤骟w序說》:“七國以前,皆稱上書,奏初改書為奏。漢定禮儀,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謝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陳情;四曰議,以執(zhí)議?!笔瑁欠謼l陳述的意思。有名的“疏"類文章有《論貴粟疏》(晁錯)、《諫逐客疏》(李斯)、《論積貯疏》(賈誼)等。補充:諷——用委婉的言語暗示或勸告諫——直言規(guī)勸,使改正錯誤。謗——公開指責別人的過失。譏——指責別人的過失?!爸r”是公開指責,“誹"是背地里議論,“譏”是微言諷刺。說——用話語勸說別人,使之聽從自己的意見(四)字音①木之長()②浚其泉源()③戒奢以儉()④塞源()⑤殷憂()⑥載舟覆舟()⑦慮壅蔽()⑧黜惡()⑨謬賞()⑩弘茲九德()(五)積累成語居安思危戒奢以儉鮮克有終垂拱而治縱情傲物載舟覆舟長治久安竭誠待下(六)通假字1.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振"同“震”,震懾。2.簡能而任之___“簡"同“揀”,選拔。3.則思無以怒而濫刑“無"同“毋”,不要。(七)古今異義1.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根本:古義,樹木的根;今義,指事物的本質。2.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縱情:古義,放縱情感,即“驕傲";今義,盡情。3.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虛心:古義,使……謙虛;今義,一種謙虛的美德。4.承天景命景:古義:重大。今義:景色。5.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骨肉:古義:親人。今義:自己的身體。6.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以為:古義:以(之)為;把......當作。今義:認為。7.人君當神器之重神器:古義:特指封建社會的國家政權。今義:泛指祭祀用品。8.臣雖下愚下愚,最愚昧無知的人。謙詞。今無此意。(八)詞類活用1.名詞用作狀語貌恭而不心服貌:指表面上。心:指內心里。2.名詞作動詞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君:做君主,統(tǒng)治。3.形容詞用作名詞人君當神器之重重:形容詞作名詞,責任、重權。居域中之大大:形容詞作名詞,重大的位置。懼讒邪邪:形容詞作名詞,邪惡的小人。擇善而從之善:形容詞作名詞,好的、可行的意見。則思正身以黜惡惡:形容詞作名詞,奸惡的小人、不好的行為等。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能:形容詞作名詞,有才能的人。善:形容詞作名詞,好的意見。居安思危安:形容詞作名詞,安逸的環(huán)境。危:形容詞作名詞,危險的情形。4.形容詞用作動詞智者盡其謀盡:窮盡。源不深而望流之遠遠:遠長。塞源而欲流長者長:長遠。克終者蓋寡終:堅持到底。5.形容詞使動用法欲流之遠者遠:使……流得遠。必固其根本固:使……牢固。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寧。正身以黜惡正:使……端正。思虛心以納下虛:使……謙虛。宏茲九德宏:使……光大。何必勞神苦思勞:使……勞累。6.動詞用作名詞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可欲:指看見想要的東西。7.形容詞意動用法樂盤游,則三思以為度樂:以……為樂,喜歡。憂懈怠,則慎思而敬終憂:以……為憂,擔心。(九)重要虛詞之:①臣聞求木之長者: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②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結構助詞,的。③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代詞,指代天下。以:①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來,表目的的連詞。②雖董之以嚴刑。介詞,用。③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來,表目的的連詞。④則思無以怒而濫刑。介詞,因為。而:①源不深而望流之遠:連詞,表轉折。②則思謙沖而自牧:連詞,表遞進。③垂拱而治:連詞,表修飾。④子產而死,誰氣嗣之:連詞,表假設。哉:①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哉。表反問語氣,呢。②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表反問語氣,嗎。③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出自《史記·陳涉世家》。表反問語氣,呢。(十)重點實詞蓋:①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斷,大概。②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連詞,承接上文,表示推斷原因,因為。雖:①臣雖下愚,知其不可:雖然。②雖董之以嚴刑:即使。誠:①必竭誠以待下:形容詞作名詞,誠心。②誠能見可欲:如果。下:①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方位狀語作名詞,臣下的意見。②臣雖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③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④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出自《論語·公冶長》第五篇):地位低下的人或學識比自己低的人。當:①盛夏之時,當風而立:對著,面對。②人君當神器之重:掌握,主持。③安步當(dàng)車:當作。安:①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安定。②燕雀安知鴻之志哉:怎么,哪里。③項王曰:“沛公安在?”:哪里。④衣食所安,弗敢專也:養(yǎng)生,所能養(yǎng)生的。⑤不念居安思危:安全的環(huán)境。信:①信者效其忠:誠實。②愿陛下親之信之:信任。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④忌不自信:相信。求:①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追求。②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探求。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請求。④不求聞達與諸侯:追求。⑤府史聞此變,因求假暫歸:請求。治: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②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醫(yī)治。③不效則治臣之罪:懲治。所:①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八?加動詞的固定結構。②山巒為晴雪所洗。表被動??耍孩倌芸私K者蓋寡:能夠。②然操雖能克紹:戰(zhàn)勝。③公乃與克日會戰(zhàn):約定。④克己復禮為仁:約束。終:①終茍免而不懷仁:最終。②能克終者蓋寡:堅持到底。固:①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使……牢固,鞏固。②據秦孝公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堅固。③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固然。④藺相如固止之:堅決,堅持。⑤至于顛覆,理固亦然:本來,原來。⑥獨夫之心,日益驕固:頑固,固執(zhí)。⑦斯固百世之遇也:確實,實在。(十一)特殊句式判斷句(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者……也”表判斷,在此處可譯為……的人)。(2)載舟覆舟,所宜深慎(直接表判斷)。(3)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判斷句(4)載舟覆舟,所宜深慎(直接表判斷)判斷句。省略句(1)樂盤游,則思三驅以(之)為度。省略句,省略介詞賓語“之"(2)(民眾)終茍免而不懷仁。省略句,省主語“民眾”。倒裝句(1)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以嚴刑董之,介賓短語后置)倒裝句。(2)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介詞賓語前置句固定句式(1)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豈……乎"是固定句式,一般譯為“難道……嗎?”(2)奔車朽索,其可忽乎?(反問)(十二)挖空練習《諫太宗十思疏》魏征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ㄊ├斫庑阅瑢?.諫太宗十思疏》中開頭“(),(),(),()"運用兩個形象生動的比喻來推理,引出正題,淺顯易懂。2.《諫太宗十思疏》,作者將德比喻為木之根本,流之泉源,充分肯定德對政權穩(wěn)定的重要作用:“(),();(),();(),()”。3.《諫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認為得天下的君王易失民心原因的句子是:“(),()。"4.《諫太宗十思疏》這篇奏章意在勸唐太宗:(),()。5.魏征《諫太宗十思疏》談到國君位高權重,如果“(),()儉”,也就類似于砍斷樹根求得樹術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遠。6.《諫太宗十思疏》起筆不凡,作者運用排喻的手法,用“(),()(),()"兩組比喻,引出中心論點。7.歷史啟示我們,要想使國家安定,江山永固,就必須對百姓積聚道德和仁義,正如《諫太宗十思疏》中所說“(),()”。8.魏征《諫太宗十思疏》開篇,用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地引出“(),()"兩句,強調了德義對于治國安邦的重要性。9.《諫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的結論。10.魏微的《諫太宗十思疏》開篇用“木"“泉”作比喻,得出“(),()"的結論,并以此為中心展開論述。11.魏徵《諫太宗十思疏》開篇運用排喻的手法,引出“(),()”的結論。12.《諫太宗十思疏)中寫木高固本、流遠浚源,其目的是為了申明“(),()"。13.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以兩組比喻起興,進而提出“(),()”,指出治理國家要積聚民心。14.《諫太宗十思疏》中,“(),()",強調要使國家穩(wěn)定,一定要積聚它的民心。15.《諫太宗十思疏》開篇用生動的比喻推理引出正題,本文的中心論題是“(),()”。16.《諫太宗十思疏》開篇以“固本"“浚源”為喻,提出全文主旨:(),()。17.在《諫太宗十思疏》中,文章一開篇,魏征就用生活中的木與水作類比,其目的是為了向唐太宗說明“(),()"。18.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并不是起筆便開門見山地提出“十思”,而是先用“(),()"兩句闡明了天下安定的基礎。19.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木長”需“固本",“流遠”需“浚源"作類比,得出的結論是“(),()”。20.《諫太宗十思疏》開篇作者運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舉出“(),();(),()"兩組比喻,從而引出了中心論點“(),()”。21.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描繪的政治境界是(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2.《諫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勸誡皇帝要不驕不躁,恪守職分,虛懷若谷,從諫如流的句子是“念高危,則思謙沖以自牧;(),()"。23.《諫太宗十思疏》中,戒驕傲的兩思分別是“則思念高危則思謙沖以自牧,”和“(),()。"24.《諫太宗十思疏》中,身居高位而有?;几?,就要時時用謙虛勉勵約束自己的句子:(),()。25.《諫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誡君王要有海納百川的胸襟的一句是:()。26.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納百川"的道理來告誡唐太宗的句子是“()”。27.《諫太宗十思疏》中,從反面設喻,闡述“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觀點的兩句是:(),()。28.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善用喻,喻巧而理至,用十分熟悉的樹木、泉源勸諫太宗在安樂時要想到危難,避免奢侈,否則,“(),()”,危及治國之本。29.《諫太宗十思疏》用設喻來說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儉,就做不到積累德義的句子:(),()。30.《諫太宗十思疏》的觀點是:“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想要求得國家長治久安,無疑是“(),()”。31.《諫太宗十思疏》明確指出,“人君"地位高,責任重大,如果“(),()”要想國家長治久安是不可能的。32.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說,如果帝王“(),()",那么德行就不能保持深厚,性情就不能控制欲望,如同砍斷樹根來求樹木長得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水流得遠。33.《諫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誡君王要謙虛有修養(yǎng)的一句是:(),()。34.諫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指出,想到自己的地位高而險,就要加強自我修養(yǎng)的句子是“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想到朝中可能會出現(xiàn)讒佞奸邪,就要端正自身的句子是”(),()"。35.《諫太宗十思疏》中言要謙恭自卑,不要志驕意滿的句子是:“(),();(),()”。36.《諫太宗十思疏》中“(),();(),()"言要始終謹慎,不要盤游懈怠。37.諫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提出“十思”,其中勸皇帝不要放任縱欲的句子是“(),()"。38.《諫太宗十思疏》中勸誡太宗不要放任娛樂游逸、狩獵的句子是:“(),()?!?9.《諫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誡君王游樂有限的一句是:(),()。40.《論語》中記載:“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蔽横缭凇吨G太宗十思疏》中規(guī)勸太宗娛樂游逸時要節(jié)制有度、網開一面的語句是:(),()。41.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一針見血地指出古代很多帝王打江山容易的原因的句子是:“(),()"。42.魏徵在《諫太宗十思疏》中用對比手法說明有好的開始的人多,有好的結局的人少的兩句是“(),()”。43.魏征《諫太宗十思疏》中用“(),()"兩句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指出歷代帝王在施政時大多虎頭蛇尾,不能善始善終。44.魏徵在《諫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創(chuàng)業(yè)容易守業(yè)難的原因在于:(),()。45.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認為,大凡帝王都是開始勵精圖治,兢兢業(yè)業(yè),一旦功成名就則道德衰退,“(),()”。46.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兩句表明歷代所有的帝王,開頭做得好確實多,能夠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47.《諫太宗十思疏》中用“(),()”說明人們開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堅持到最后。48.魏徵在《諫太宗十思疏》中,用“(),()"兩句闡明歷代的君王建立國家容易,讓國家一直被治理好卻很難。49.《諫太宗十思疏》,概括歷代君王能創(chuàng)業(yè)不能守業(yè)的普遍規(guī)律的句子是“(),()”。50.《詩經》有云:“靡不有名刀,鮮克有終。《諫太宗十思疏》與此意思相近的兩句是“(),()"。51.《諫太宗十思書》中,魏征告誠唐太宗如果擔心意志懈怠,就要做到“()”;如果擔心耳目被蒙蔽,就要做到()",如果擔心邪惡之人說壞話陷害別人,就要做到“()”。52.在《諫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以“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設問,引出更為具體的分析論證,指出“殷憂”與“得志"的不同心態(tài):“(),();(),()?!?3.《諫太宗十思疏》以三個“不"字的排比句從反面來說明問題,“(),(),()”,進一步強調了自己的政治意圖。54.作者又用“(),(),()"一組排比句從反面來說明問題,從而進一步強調了自己的政治意圖。55..《諫太宗十思疏》中用排比句闡明知人善任、簡能擇善效果的語句是:“(),(),(),()?!?6..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達到的理想政治境界的是:(),()。57.《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認為做到十思,皇帝彈著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說什么,天下人就已經都有教化了,這句話是“(),()"。58.《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認為如果帝王可以做到“十思”,就可以達到“(),()"的理想政治境界。59.《諫太宗十思疏》中用對比的手法來說明竭誠待人和輕視他人而帶來不同結果的句子是:(),()。60.《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運用對比來論證對人的態(tài)度不同,其結果反差強烈,從而說明能否以誠相待恭儉下人是事業(yè)成敗關鍵,這兩句是:“(),()。61.魏征《諫太宗十思疏》中勸導君主待人誠懇、不可倨傲的句子是“(),()”。62.《諫太宗十思疏》中正反兩面指出國君要竭盡誠心,才能團結的句子是(),()。63.《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指出對人態(tài)度不同,結果反差強烈的句子是“(),()"。64.《諫太宗十思疏》中,強調竭誠相待而不傲物遠人的句子是:“(),()?!?5.《諫太宗十思疏》中運用對比句“(),()"寫出了團結他人與輕視他人會造成不同的結果。66.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揭示君主在“殷憂”和“功成"時不同的處世態(tài)度會造成截然不同的結果的句子是:“(),()?!?7.《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質疑帝王創(chuàng)業(yè)守業(yè)能力不同的句子是:(),(),何也?68.《諫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說“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內容是:(),(),()。69.《諫太宗十思疏》中,國君不僅掌握帝王的重權,占據天地的重大地位,并且還要:(),()。70.《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指出文武群臣爭相效力,君王無煩心之事,那么帝王就會:(),()。71.《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強調帝王如果不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就如同“(),()"。72.《諫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誡君王興建要適可而止的一句是:(),()。73.《諫太宗十思疏》中勸誡太宗不要大興土木的句子是:“(),()。"74.《諫太宗十思疏》的“十思”中,作者告誡君王要虛心采納臣子意見的句子是:“(),()。"75.《諫太宗十思疏》中闡明“人君”地位重要,責任重大,應該防范危險,注重節(jié)儉的句子是“(),()"。76..《諫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誡君王對自己喜好之物要知足的的一句是:()。77.《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誡君王“戒奢侈"的句子是:(),()。78.《諫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誡君王要慎始慎終的一句是:(),()。79.《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十思"中建議唐太宗要始終謹慎行事,虛心納諫,從善如流的句子是“(),()”。80.《諫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誡君王公平賞罰的兩句是:(),()。81.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勸誡唐太宗“十思”,其中與“慎重賞罰"相關的兩句是:“(),()。”82.在魏徵的《諫太宗十思書》中,其中兩思是“(),();(),()。"是說賞罰要有尺度。83.《諫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誡君王要虛心接受他人意見的一句是:()。84..《諫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誡君王遠離奸佞小人的一句是:()。85.魏徵《諫太宗十思疏》中“(),()”,兩句向帝王表達了和諸葛亮《出師表》中“遠小人"、辨善惡一樣的諄諄告誡。86.《諫太宗十思疏》中強調取守天下不同是因為做法不同的句子是:(),(),(),()。87.《諫太宗十思疏》中強調刑法威嚇都無法讓百姓心服的句子:(),(),(),()。88.《諫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指出,面對統(tǒng)治者的嚴酷刑罰和威風怒氣,人們的態(tài)度是“(),()”。89.《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認為用嚴刑峻法壓制百姓得到的結果會是:“(),()"。90.《諫太宗十思疏》指出帝王是承受上天使命的兩句是:(),()。91.《諫太宗十思疏》指出帝王不必代替臣下職事的兩句是:(),()。92.《諫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有重大權利和地位的兩句是:(),()。93.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告誡唐太宗只有“(),()”,才能“永保無疆之休"。94.《諫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帝王要總結“十思”、弘揚九德的句子是:(),()。95.《諫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以自謙的口吻,強調明智之人(帝王)比自己更懂得不積德義不可能安定國家的句子是:(),(),()!96.《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指出帝王在創(chuàng)業(yè)守業(yè)時德行方面有不同表現(xiàn)的句子是:(),()。97.《諫太宗十思疏》中,強調不竭誠對待臣民,如同用腐爛的韁繩駕馭馬車一樣可怕的句子是:(),()?98.國家的發(fā)展和穩(wěn)定必須要有各項適宜的制度,在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中“(),()"兩句,以車做比喻說明這個道理,并用反問句加強了語氣。99.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認為如果君王按照十思去做,人們會各盡其才的句子是:(),(),(),()。100.《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和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一致的。101.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勸誡君王不能不在乎百姓產生的很小的怨恨,并且以“舟”作比應當警惕的句子是“(),();(),()"。102.《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和“舟"的關系比喻民心向背決定生死存亡的句子是:“(),()”。103.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作比喻告訴唐太宗要以民為本的句子是:“(),()”。104.《諫太宗十思疏》,作者肯定人民力量,要重視謹慎的句子是:“(),()"。105.《諫太宗十思疏》中用比喻說明人民力量巨大、勸諫唐太宗應深切警惕的兩句是:“(),()”。106.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中用比喻的手法告誡唐太宗要重視人民力量的句子是:“(),()"。107.《諫太宗十思疏》中,強調帝王不必耗費精力、違背順其自然治理天下方針的兩句是:(),()!108.《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總結這“十思”,做到“(),(),()",就能使智者、勇者、仁者、信者都能為君所用,各盡其責。109.《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提出了“用人納諫”的策略“(),()",為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打下了基礎,成為初唐的治國方略。110.《諫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應該選拔有才能的人,聽取好的意見的兩句是:(),()。111.《諫太宗十思疏》中表明君王應善于選賢納諫的句子:(),()。112.《論語》中“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的選才納言觀點與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的“(),()”相似。113.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認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揚“九德”,并且在用人和從諫方面做到“(),()"那么管理好這個國家就是一件很輕松的事了。114.《諫太宗十思疏》一文中魏征期望達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115.《諫太宗十思疏》一文中魏征認為唐太宗不需要勞神費思,代替百官執(zhí)事而發(fā)問的句子是:“(),()?"(十四)找出文本中對應部分,將圖示中的空缺部分補充完整。三、合作學習1.作者是怎樣剖析“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這一歷史現(xiàn)象的?這一段與上下文有什么聯(lián)系?2.“十思"的主要內容可歸納為哪五個方面?“十思”的核心內容是什么?“十思"的意義是什么?3.本文運用了比喻論證和正反對比論證來說理,生動形象,說理透徹。試結合課文內容具體分析。4.本文在論證過程中大量地引經據典,其表達效果如何?5.本文語言駢散結合,行文錯落有致。試分析說明。四、教考融合(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棄貲產不營,有大志,通貫書術。隋亂,詭為道士。武陽郡丞元寶藏舉兵應李密,以征典書檄。密得寶藏書,輒稱善,既聞征所為,促召之。征進十策說密,不能用。后從密來京師,久之未知名。自請安輯山東,乃擢秘書丞,馳驲至黎陽。時李尚為密守,征與書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眾數十萬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敗不振卒歸唐者固知天命有所歸也!今君處必爭之地,不早自圖,則大事去矣!”得書,遂定計歸。會竇建德陷黎陽,獲征,偽拜起居舍人。建德敗,與裴矩走入關,隱太子①引為洗馬。征見秦王②功高,陰勸太子早為計。太子敗,王責謂曰:“爾鬩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從征言,不死今日之禍?!蓖跗髌渲?無恨意。即位,拜諫議大夫,封鉅鹿縣男。左右有毀征阿黨親戚者,帝使溫彥博按訊,非是。帝謂彥博行讓征。征頓首曰:“愿陛下俾臣為良臣,毋俾臣為忠臣。"帝曰:“忠、良異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龍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顯號,子孫傅承,流祚無疆;忠臣,己嬰禍誅,君陷昏惡,喪國夷家,只取空名。此其異也。"帝曰:“善?!必懹^三年,以秘書監(jiān)參豫朝政。七年,為侍中。尚書省滯訟不決者,詔征平治。征不素習法,但存大體,處事以情,人人悅服。進左光祿大夫、鄭國公。多病,辭職,帝不肯。征懇請,數卻愈牢。乃拜特進,知門下省事,詔朝章國典,參議得失。十七年,疾甚。征家初無正寢,帝命輟小殿材為營構,五日畢,并賜素褥布被,以從其尚。令中郎將宿其第,動靜輒以聞,藥膳賜遺無算,中使者綴道。帝親問疾,屏左右,語終日乃還。(節(jié)選自《新唐書·魏征傳》,有刪改)【注】①隱太子:李建成。②秦王:李世民。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眾數十萬/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敗/不振卒歸唐者/固知天命有所歸也!B.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眾數十萬/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敗/不振卒歸唐者/固知天命有所歸也!C.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眾數十萬/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敗不振/卒歸唐者/固知天命有所歸也!D.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眾數十萬/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敗不振/卒歸唐者/固知天命有所歸也!2.下列對文中加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男,屬男爵,是古代五爵的最末等。秦以后的爵位不具備行政職能,主要用來確定皇親、功臣世襲的政治名位和經濟權利。B.洗馬,是古代在皇宮中喂馬的仆役。C.尚書省,官僚機構名,由漢代皇帝的秘書機關尚書發(fā)展而來,是魏晉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機構,為中央政府最高權力機構之一,下轄吏、禮、兵、刑、戶、工等六部。D.特進,官名。始設于西漢末年,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之下。東漢至南北朝僅為加官,無實職,隋唐以后為散官。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魏征極具才華。他對各種書籍、學問都能融會貫通。李密從元寶藏的來信中經??吹劫潛P魏征的話,于是催人召來魏征,魏征進獻十條計策勸說李密,只是未被采用。B.魏征眼光過人。他給當時李密部下李寫信并成功勸其歸附于唐,理由主要有兩點:一是天命歸于唐;二是自身處必爭之地,處境危險。C.魏征直言敢言。在唐初權力斗爭中,李世民最終獲勝。他責備魏征事先離間他們兄弟關系,魏征卻坦言李建成招致失敗的原因就在于沒有聽從他的意見。D.魏征執(zhí)法公允,為官清廉。他雖不熟悉律法,卻能堅持原則,按實情處理,大家都心悅誠服。雖身居高位,住宅卻連正室都沒有,還是太宗用建自己小殿的材料為他建造正室。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左右有毀征阿黨親戚者,帝使溫彥博按訊,非是。帝謂彥博行讓征。②忠臣,己嬰禍誅,君陷昏惡,喪國夷家,只取空名。5.文中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魏征有遠見(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朕觀前代讒佞之徒,皆國之蟊賊也?;蚯裳粤钌?朋黨比周。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銜冤。此事著于史籍,不能具道。至如齊、隋間讒譖事,耳目所接者,略與公等言之。高颎有經國大才,知國政者二十余載,天下賴以康寧。文帝惟婦言是聽,特令擯斥,及為煬帝所殺,刑政由是衰壞。社稷尋亦覆敗。古人云‘代亂則讒勝’,誠非妄言。朕每防微杜漸,用絕讒構之端,猶恐心力所不至,或不能覺悟。前史云:‘直臣在朝廷,奸邪為之寢謀?!藢嶋匏谌汗病?魏征曰:“臣嘗觀自古有國有家者,若曲受讒譖,妄害忠良,必宗廟丘墟,市朝霜露矣。愿陛下深慎之!”貞觀七年,太宗幸蒲州,刺史趙元楷課父老服黃紗單衣,迎謁路左,盛飾廨宇,修營樓雉以求媚。又潛飼羊百余口,魚數千頭,將饋貴戚。太宗知而數之曰:“朕巡省河洛經歷數州凡有所須皆資官物卿飼羊養(yǎng)魚雕飾院宇此乃亡隋弊俗不可復行當識朕心改卿舊態(tài)"以元楷在隋邪佞,故太宗發(fā)此言以戒之。元楷慚懼,數日不食而卒。貞觀中,太宗謂房玄齡曰:“朕聞自古帝王上合天心,以致太平者,皆股肱之力。朕比開直言之路者,庶知冤屈,欲聞規(guī)諫。所有上封事人,多告訐百官,細無可采。朕歷選前王,但有君疑于臣,則下情不能上達,欲求盡忠極慮,何可得哉而無識之人,務行讒毀,交亂君臣,殊非益國。自今已后,有上書訐人小惡者,朕當以讒人之罪罪之?!蔽赫鳛槊貢O(jiān),有告征謀反者。太宗曰:“魏征,昔吾之仇,只以忠于所事,吾遂拔而用之,何乃妄生讒構"竟不問征,遽斬所告者。(摘編自《貞觀政要》)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朕巡省河洛/經歷數州/凡有所須/皆資官物/卿飼羊養(yǎng)魚/雕飾院宇/此乃亡隋弊俗/不可復行/當識朕心/改卿舊態(tài)/B.朕巡省河洛/經歷數州/凡有所須/皆資官物/卿飼羊養(yǎng)魚/雕飾院宇/此乃亡隋/弊俗不可復行/當識朕心/改卿舊態(tài)/C.朕巡省/河洛經歷數州/凡有所須/皆資官物/卿飼羊養(yǎng)魚/雕飾院宇/此乃亡隋弊俗/不可復行/當識朕心改卿舊態(tài)/D.朕巡省/河洛經歷數州/凡有所須/皆資官物/卿飼羊養(yǎng)魚/雕飾院宇/此乃亡隋/弊俗不可復行/當識朕心改卿舊態(tài)/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朕,第一人稱代詞,原指“我”,秦始皇以后成為皇帝專用的自稱。B.煬帝,指隋朝的第二位皇帝楊廣,“煬"是他的謚號,帶有貶義。C.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后來“社稷”成為國家的代稱。D.幸,古時可指得到帝王的寵愛,也可指帝王到某地去。文中指后者。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唐太宗認為,讒佞之徒是國家的蟊賊,昏庸君主被這些人蒙蔽是忠臣孝子泣血含冤的原因,史籍所記載的這種事情很多,如高颎被殺一事。B.趙元楷在隋朝時就有邪佞的名聲,他千方百計討好前來巡視的唐太宗,不料卻招致唐太宗的責備,因此又慚愧又害怕,數天不食而死。C.唐太宗對上密折檢舉百官陰私的人非常不滿,認為這些人所檢舉之事細無可采,不利于國家;還認為如果國君猜忌大臣,那么大臣就不能竭忠盡慮。D.在讒佞誤國一事上,魏征贊同唐太宗的觀點;魏征被控告謀反,唐太宗不僅沒有追究魏征,反而殺了誣告之人,并且提拔魏征為秘書監(jiān)。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高颎有經國大才,知國政者二十余載,天下賴以康寧。(2)有上書訐人小惡者,朕當以讒人之罪罪之。10.“此實朕所望于群公也"一句中,“此”代指什么內容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參考答案二、自主學習(四)字音①木之長(zhǎnɡ)②浚其泉源(jùn)③戒奢以儉(shē)④塞源(sè)⑤殷憂(yīn)⑥載舟覆舟(zài)⑦慮壅蔽(yōng)⑧黜惡(chù)⑨謬賞(miù)⑩弘茲九德(zī)(十二)挖空練習臣聞求木之長(生長。這里指長得好)者,必固(使動,使……穩(wěn)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疏通水道)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德行和道義)。源不深而(連詞,表轉折)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極愚昧無知的人。這里用作謙辭),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主持、掌握)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喜慶,福祿)。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制服)其欲,斯(這)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凡百(所有的)元首,承天景(大)命,莫不殷憂(深深憂慮)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能夠)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即使)董(督察)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應當)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君(統(tǒng)治)人者,誠(如果)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建造,興建)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謙虛)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慎)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排斥)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不恰當地獎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弘茲(這)九德,簡(選拔)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仁愛,寬厚),信者(誠信的人)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垂衣拱手,指不親自處理政務),不言而化(教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ㄊ├斫庑阅瑢?.諫太宗十思疏》中開頭“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運用兩個形象生動的比喻來推理,引出正題,淺顯易懂。2.《諫太宗十思疏》,作者將德比喻為木之根本,流之泉源,充分肯定德對政權穩(wěn)定的重要作用:“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3.《諫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認為得天下的君王易失民心原因的句子是:“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4.《諫太宗十思疏》這篇奏章意在勸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5.魏征《諫太宗十思疏》談到國君位高權重,如果“不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也就類似于砍斷樹根求得樹術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遠。6.《諫太宗十思疏》起筆不凡,作者運用排喻的手法,用“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兩組比喻,引出中心論點。7.歷史啟示我們,要想使國家安定,江山永固,就必須對百姓積聚道德和仁義,正如《諫太宗十思疏》中所說“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8.魏征《諫太宗十思疏》開篇,用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地引出“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兩句,強調了德義對于治國安邦的重要性。9.《諫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結論。10.魏微的《諫太宗十思疏》開篇用“木"“泉”作比喻,得出“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結論,并以此為中心展開論述。11.魏徵《諫太宗十思疏》開篇運用排喻的手法,引出“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結論。12.《諫太宗十思疏)中寫木高固本、流遠浚源,其目的是為了申明“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13.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以兩組比喻起興,進而提出“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指出治理國家要積聚民心。14.《諫太宗十思疏》中,“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強調要使國家穩(wěn)定,一定要積聚它的民心。15.《諫太宗十思疏》開篇用生動的比喻推理引出正題,本文的中心論題是“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16.《諫太宗十思疏》開篇以“固本"“浚源”為喻,提出全文主旨: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17.在《諫太宗十思疏》中,文章一開篇,魏征就用生活中的木與水作類比,其目的是為了向唐太宗說明“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18.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并不是起筆便開門見山地提出“十思”,而是先用“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兩句闡明了天下安定的基礎。19.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木長”需“固本",“流遠”需“浚源"作類比,得出的結論是“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20.《諫太宗十思疏》開篇作者運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舉出“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兩組比喻,從而引出了中心論點“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21.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描繪的政治境界是(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22.《諫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勸誡皇帝要不驕不躁,恪守職分,虛懷若谷,從諫如流的句子是“念高危,則思謙沖以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23.《諫太宗十思疏》中,戒驕傲的兩思分別是“則思念高危則思謙沖以自牧,”和“則思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24.《諫太宗十思疏》中,身居高位而有?;几?,就要時時用謙虛勉勵約束自己的句子:念高危,則思謙沖以自牧。25.《諫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誡君王要有海納百川的胸襟的一句是: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26.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納百川"的道理來告誡唐太宗的句子是“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27.《諫太宗十思疏》中,從反面設喻,闡述“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觀點的兩句是: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28.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善用喻,喻巧而理至,用十分熟悉的樹木、泉源勸諫太宗在安樂時要想到危難,避免奢侈,否則,“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危及治國之本。29.《諫太宗十思疏》用設喻來說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儉,就做不到積累德義的句子: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30.《諫太宗十思疏》的觀點是:“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想要求得國家長治久安,無疑是“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31.《諫太宗十思疏》明確指出,“人君"地位高,責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要想國家長治久安是不可能的。32.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說,如果帝王“_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那么德行就不能保持深厚,性情就不能控制欲望,如同砍斷樹根來求樹木長得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水流得遠。33.《諫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誡君王要謙虛有修養(yǎng)的一句是: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34.諫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指出,想到自己的地位高而險,就要加強自我修養(yǎng)的句子是“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想到朝中可能會出現(xiàn)讒佞奸邪,就要端正自身的句子是”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35.《諫太宗十思疏》中言要謙恭自卑,不要志驕意滿的句子是:“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36.《諫太宗十思疏》中“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言要始終謹慎,不要盤游懈怠。37.諫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提出“十思”,其中勸皇帝不要放任縱欲的句子是“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38.《諫太宗十思疏》中勸誡太宗不要放任娛樂游逸、狩獵的句子是:“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9.《諫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誡君王游樂有限的一句是:樂盤游,則思三驅為度。40.《論語》中記載:“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魏徵在《諫太宗十思疏》中規(guī)勸太宗娛樂游逸時要節(jié)制有度、網開一面的語句是:樂盤游,則思三驅為度。41.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一針見血地指出古代很多帝王打江山容易的原因的句子是:“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42.魏徵在《諫太宗十思疏》中用對比手法說明有好的開始的人多,有好的結局的人少的兩句是“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43.魏征《諫太宗十思疏》中用“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兩句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指出歷代帝王在施政時大多虎頭蛇尾,不能善始善終。44.魏徵在《諫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創(chuàng)業(yè)容易守業(yè)難的原因在于: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45.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認為,大凡帝王都是開始勵精圖治,兢兢業(yè)業(yè),一旦功成名就則道德衰退,“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46.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兩句表明歷代所有的帝王,開頭做得好確實多,能夠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47.《諫太宗十思疏》中用“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說明人們開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堅持到最后。48.魏徵在《諫太宗十思疏》中,用“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兩句闡明歷代的君王建立國家容易,讓國家一直被治理好卻很難。49.《諫太宗十思疏》,概括歷代君王能創(chuàng)業(yè)不能守業(yè)的普遍規(guī)律的句子是“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50.《詩經》有云:“靡不有名刀,鮮克有終?!吨G太宗十思疏》與此意思相近的兩句是“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51.《諫太宗十思書》中,魏征告誠唐太宗如果擔心意志懈怠,就要做到“恐年歲之不吾與”;如果擔心耳目被蒙蔽,就要做到“慎始而敬終",如果擔心邪惡之人說壞話陷害別人,就要做到“虛心以納下”。52.在《諫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以“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設問,引出更為具體的分析論證,指出“殷憂”與“得志"的不同心態(tài):“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53.《諫太宗十思疏》以三個“不"字的排比句從反面來說明問題,“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進一步強調了自己的政治意圖。54.作者又用“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一組排比句從反面來說明問題,從而進一步強調了自己的政治意圖。55..《諫太宗十思疏》中用排比句闡明知人善任、簡能擇善效果的語句是:“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56..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達到的理想政治境界的是:鳴琴垂拱,不言而化。57.《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認為做到十思,皇帝彈著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說什么,天下人就已經都有教化了,這句話是“鳴琴垂拱,不言而化"。58.《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認為如果帝王可以做到“十思”,就可以達到“鳴琴垂拱,不言而化"的理想政治境界。59.《諫太宗十思疏》中用對比的手法來說明竭誠待人和輕視他人而帶來不同結果的句子是: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60.《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運用對比來論證對人的態(tài)度不同,其結果反差強烈,從而說明能否以誠相待恭儉下人是事業(yè)成敗關鍵,這兩句是:“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61.魏征《諫太宗十思疏》中勸導君主待人誠懇、不可倨傲的句子是“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62.《諫太宗十思疏》中正反兩面指出國君要竭盡誠心,才能團結的句子是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63.《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指出對人態(tài)度不同,結果反差強烈的句子是“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64.《諫太宗十思疏》中,強調竭誠相待而不傲物遠人的句子是:“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65.《諫太宗十思疏》中運用對比句“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寫出了團結他人與輕視他人會造成不同的結果。66.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揭示君主在“殷憂"和“功成”時不同的處世態(tài)度會造成截然不同的結果的句子是:“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67.《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質疑帝王創(chuàng)業(yè)守業(yè)能力不同的句子是: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68.《諫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說“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內容是: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69.《諫太宗十思疏》中,國君不僅掌握帝王的重權,占據天地的重大地位,并且還要: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70.《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指出文武群臣爭相效力,君王無煩心之事,那么帝王就會: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71.《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強調帝王如果不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就如同“伐樹根求樹木繁茂,阻住源泉求泉流流得遠”。72.《諫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誡君王興建要適可而止的一句是: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73.《諫太宗十思疏》中勸誡太宗不要大興土木的句子是:“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74.《諫太宗十思疏》的“十思"中,作者告誡君王要虛心采納臣子意見的句子是:“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5.《諫太宗十思疏》中闡明“人君"地位重要,責任重大,應該防范危險,注重節(jié)儉的句子是“居安思危戒奢以儉”。76..《諫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誡君王對自己喜好之物要知足的的一句是: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77.《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誡君王“戒奢侈”的句子是: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78.《諫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誡君王要慎始慎終的一句是: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79.《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十思”中建議唐太宗要始終謹慎行事,虛心納諫,從善如流的句子是“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80.《諫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誡君王公平賞罰的兩句是: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81.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勸誡唐太宗“十思",其中與“慎重賞罰”相關的兩句是:“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82.在魏徵的《諫太宗十思書》中,其中兩思是“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是說賞罰要有尺度。83.《諫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誡君王要虛心接受他人意見的一句是: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84..《諫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誡君王遠離奸佞小人的一句是: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85.魏徵《諫太宗十思疏》中“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兩句向帝王表達了和諸葛亮《出師表》中“遠小人”、辨善惡一樣的諄諄告誡。86.《諫太宗十思疏》中強調取守天下不同是因為做法不同的句子是: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87.《諫太宗十思疏》中強調刑法威嚇都無法讓百姓心服的句子: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88.《諫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指出,面對統(tǒng)治者的嚴酷刑罰和威風怒氣,人們的態(tài)度是“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89.《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認為用嚴刑峻法壓制百姓得到的結果會是:“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90.《諫太宗十思疏》指出帝王是承受上天使命的兩句是:凡百元首,承天景命。91.《諫太宗十思疏》指出帝王不必代替臣下職事的兩句是: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92.《諫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有重大權利和地位的兩句是: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93.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告誡唐太宗只有“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才能“永保無疆之休”。94.《諫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帝王要總結“十思"、弘揚九德的句子是:總此十思,弘茲九德。95.《諫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以自謙的口吻,強調明智之人(帝王)比自己更懂得不積德義不可能安定國家的句子是:臣雖愚下,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96.《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指出帝王在創(chuàng)業(yè)守業(yè)時德行方面有不同表現(xiàn)的句子是: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97.《諫太宗十思疏》中,強調不竭誠對待臣民,如同用腐爛的韁繩駕馭馬車一樣可怕的句子是:奔車朽索,其可忽乎?98.國家的發(fā)展和穩(wěn)定必須要有各項適宜的制度,在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中“奔車朽索,豈可忽乎”兩句,以車做比喻說明這個道理,并用反問句加強了語氣。99.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認為如果君王按照十思去做,人們會各盡其才的句子是: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100.《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和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一致的。101.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勸誡君王不能不在乎百姓產生的很小的怨恨,并且以“舟"作比應當警惕的句子是“_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102.《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和“舟”的關系比喻民心向背決定生死存亡的句子是:“載舟覆舟,所宜深慎"。103.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作比喻告訴唐太宗要以民為本的句子是:“載舟覆舟,所宜深慎"。104.《諫太宗十思疏》,作者肯定人民力量,要重視謹慎的句子是:“_載舟覆舟,所宜深慎”。105.《諫太宗十思疏》中用比喻說明人民力量巨大、勸諫唐太宗應深切警惕的兩句是:“載舟覆舟,所宜深慎"。106.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中用比喻的手法告誡唐太宗要重視人民力量的句子是:“載舟覆舟,所宜深慎”。107.《諫太宗十思疏》中,強調帝王不必耗費精力、違背順其自然治理天下方針的兩句是: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108.《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總結這“十思",做到“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就能使智者、勇者、仁者、信者都能為君所用,各盡其責。109.《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提出了“用人納諫"的策略“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為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打下了基礎,成為初唐的治國方略。110.《諫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應該選拔有才能的人,聽取好的意見的兩句是: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111.《諫太宗十思疏》中表明君王應善于選賢納諫的句子: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112.《論語》中“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的選才納言觀點與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的“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相似。113.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認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揚“九德",并且在用人和從諫方面做到“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那么管理好這個國家就是一件很輕松的事了。114.《諫太宗十思疏》一文中魏征期望達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文武并用,垂拱而治"。115.《諫太宗十思疏》一文中魏征認為唐太宗不需要勞神費思,代替百官執(zhí)事而發(fā)問的句子是:“何必勞神苦思,代替百司之職役哉?”(十四)①戒奢侈②戒懈怠③戒賞罰不明三、合作學習1.①作者首先提出歷代帝王“始繁終寡"這一歷史現(xiàn)象,然后分析這些帝王在取江山與守江山這兩個時期的不同表現(xiàn),突出他們往往都有這樣的通?。骸胺蛟谝髴n,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敝螅髡哚槍ΜF(xiàn)實,扣住“縱情以傲物"加以發(fā)揮?!鞍廖飫t骨肉為行路”,到了這種地步,那么,即便用嚴酷的刑罰來督察,用嚴厲的聲勢來威嚇,人們也不會心服。一旦民怨迭生,則社稷也將為之傾覆。②作者剖析這一歷史現(xiàn)象的目的在于進一步揭示不居安思危的危害,將第一段所論述的道理具體化。通過這兩段論證居安思危之重要,不這樣做的危害已經講得十分透徹。這就自然地引出下一個問題:到底怎樣才算居安思危呢?這時進而提出“十思"的具體建議,就顯得順理成章了。2.內容五方面:一是儉,“知足”“知止",生活方面戒貪心奢侈,實際上是要減輕人民的負擔,取得民心;二是謙,“謙沖自牧”“江海下百川",待人方面戒驕傲自滿,實際上是要“竭誠以待下”,以免君臣解體,離心離德;三是慎,“三驅為度"“慎始敬終”,處事方面戒好逸無度,要始終謹慎,不要盤游懈怠;四是正,“虛心納下"“正身黜惡”,用人方面戒受蒙蔽利用,虛心納諫,不為讒邪壅蔽;五是明,“無因喜謬賞"“無因怒濫刑”,執(zhí)法方面賞罰公正,不憑個人喜怒肆意賞罰。②核心內容:居安思危、正己安人,積其德義,以達到“平治天下"的目的。③意義:總此十思,弘茲九德,可以達到“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的理想政治境界。3.文中運用了大量生動的比喻,借以闡發(fā)治國安民的思想,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如文章開篇談論治國要注重“積其德義"這一根本原則時,從兩個方面進行了比喻論證,即“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和“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運用自然中的現(xiàn)象比喻治國的原則,淺顯易懂而又生動形象。同樣,魏征以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來比喻人民力量的重要性,至今還被人們引以為戒。正反對比論證主要集中在第一、二段,通過對比,凸顯了說明的道理,增強了說服力。如“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從反面來說“根不固而求木之長",“知其不可”,因此,“根"與“長”的關系自然而然地被人們接受了。4.本文多次引經據典,來加強文章的說服力。如,①第二段在分析歷史現(xiàn)象時,用《尚書·康誥》中的“怨不在大",《荀子·王制》中的“載舟覆舟”,總結了歷史教訓,說明守業(yè)之艱難、安民之重要,說明人心的向背將決定皇室的命運。在引述歷史教訓的最后,用周公、荀子的話來進行小結,在證據上也顯得更為莊重嚴肅,耐人尋味。②在陳述“十思"內容時,作者又多次化用了《老子》《周易》中的話。這些經典中的話流傳于世,早已被人奉為至理名言?,F(xiàn)經作者援引,融入文中,用以闡明自己的觀點,也有以少總多、言簡意賅的作用,使文章的內涵更為豐富,也更具說服力。5.唐代的奏疏,習慣上都用駢文。本文雖不在四六句式上加以雕琢,但大量運用鋪陳排比、對稱語句。如“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寫“十思”,運用排比,貫穿到底;“十思"后的總結之語,又運用了對偶和排比。同時,本文又用散文筆法,有機地穿插了一些散句,如“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等句,使行文錯落有致,增強了文章的表現(xiàn)力。四、教考融合1.C【解析】答題時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內容的變化等。句中“叛徒”作前句的狀語,后面斷開;“卒"是最終的意思,表時間的推移,前面斷開。2.B【解析】洗馬,太子的侍從官。3.A【解析】“李密從元寶藏的來信中經??吹?/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承包土地入股合作協(xié)議示范文本范本4篇
- 2025年度土地儲備及開發(fā)項目融資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綠色能源供應與倉儲管理合作協(xié)議3篇
- 2025年度數據中心場站電力需求側管理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互聯(lián)網保險產品銷售合同試用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網絡安全培訓與協(xié)議搭建服務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大連智能鎖智慧養(yǎng)老機構服務合同4篇
- 2025年度智能門鎖系統(tǒng)安裝及售后服務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股權收購中介服務專業(yè)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版生物醫(yī)藥研發(fā)技術服務合同6篇
- 第22單元(二次函數)-單元測試卷(2)-2024-2025學年數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含答案解析)
- 藍色3D風工作總結匯報模板
- 安全常識課件
- 河北省石家莊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聯(lián)考化學試題(含答案)
- 2024年江蘇省導游服務技能大賽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4年中考英語閱讀理解表格型解題技巧講解(含練習題及答案)
- 新版中國食物成分表
- 浙江省溫州市溫州中學2025屆數學高二上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
- 2024年山東省青島市中考生物試題(含答案)
- 保安公司市場拓展方案-保安拓展工作方案
- GB/T 15843.2-2024網絡安全技術實體鑒別第2部分:采用鑒別式加密的機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