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物理薛定諤之貓_第1頁
大學物理薛定諤之貓_第2頁
大學物理薛定諤之貓_第3頁
大學物理薛定諤之貓_第4頁
大學物理薛定諤之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薛定諤之貓\o"查看圖片"

“薛定諤之貓”又名“薛定諤的貓”,是關于量子理論的一個理想實驗,薛定諤之貓的概念提出是為了解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所帶來的祖母悖論,即平行宇宙之說。背景什么是薛定諤貓?這要從頭說起。薛定諤(E.Schrdinger,1887—1961)是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曾獲193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量子力學是描述原子、電子等微觀粒子的理論,它所揭示的微觀規(guī)律與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宏觀規(guī)律很不一樣。處于所謂“疊加態(tài)”的微觀粒子之狀態(tài)是不確定的。例如,電子可以同時位于幾個不同的地點,直到被觀察測量(觀測)時,才在某處出現(xiàn)。這種事如果發(fā)生在宏觀世界的日常生活中,就好比:我在家中何處是不確定的,你看我一眼,我就突然現(xiàn)身于某處——客廳、餐廳、廚房、書房或臥室都有可能;在你看我之前,我像云霧般隱身在家中,穿墻透壁到處游蕩。這種“魔術”別說常人認為荒謬,物理學家如薛定諤也想不通。于是薛定諤就編出了這個佯謬,以引起注意。果不其然!物理學家爭論至今。實驗內容把一只貓放進一個封閉的盒子里,然后把這個盒子連接到一個包含一個放射性原子核和一個裝有有毒氣體的容器的實驗裝置。設想這個放射性原子核在一個小時內有50%的可能性發(fā)生衰變。如果發(fā)生衰變,它將會發(fā)射出一個粒子,而發(fā)射出的這個粒子將會觸發(fā)這個實驗裝置,打開裝有毒氣的容器,從而殺死這只貓。根據(jù)量子力學,未進行觀察時,這個原子核處于已衰變和未衰變的疊加態(tài),但是,如果在一個小時后把盒子打開,實驗者只能看到“衰變的原子核和死貓”或者“未衰變的原子核和活貓”兩種情況。薛定諤在1935年發(fā)表了一篇論文,題為《量子力學的現(xiàn)狀》,在論文的第5節(jié),薛定諤描述了那個常被視為惡夢的貓實驗:哥本哈根派說,沒有測量之前,一個粒子的狀態(tài)模糊不清,處于各種可能性的混合疊加。比如一個放射性原子,它何時衰變是完全概率性的。只要沒有觀察,它便處于衰變/不衰變的疊加狀態(tài)中,只有確實地測量了,它才會隨機的選擇一種狀態(tài)而出現(xiàn)。那么讓我們把這個原子放在一個不透明的箱子中讓它保持這種疊加狀態(tài)。現(xiàn)在薛定諤想象了一種結構巧妙的精密裝置,每當原子衰變而放出一個中子,它就激發(fā)一連串連鎖反應,最終結果是打破箱子里的一個毒氣瓶,而同時在箱子里的還有一只可憐的貓。事情很明顯:如果原子衰變了,那么毒氣瓶就被打破,貓就被毒死。要是原子沒有衰變,那么貓就好好地活著。這個理想實驗的巧妙之處,在于通過“檢測器-錘子-毒藥瓶”這條因果鏈,似乎將鈾原子的“衰變-未衰變疊加態(tài)”與貓的“死-活疊加態(tài)”聯(lián)系在一起,使量子力學的微觀不確定性變?yōu)楹暧^不確定性;微觀的混沌變?yōu)楹暧^的荒謬——貓要么死了,要么活著,兩者必居其一,不可能同時既死又活!難怪英國著名科學家霍金聽到薛定諤貓佯謬時說:“我去拿槍來把貓打死!”薛定諤之貓的疑惑如果我們不揭開密室的蓋子,根據(jù)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經(jīng)驗,可以認定,此貓或者死,或者活。這是她的兩種本征態(tài)。但是,如果我們用薛定諤方程來描述薛定諤貓,則只能說,她處于一種活與不活的疊加態(tài)。我們只有在揭開蓋子的一瞬間,才能確切地知道此貓是死是活。此時,貓的波函數(shù)由疊加態(tài)立即收縮到某一個本征態(tài)。量子理論認為:如果沒有揭開蓋子,進行觀察,我們永遠也不知道此貓是死是活,她將永遠到處于半死不活的疊加態(tài)。這與我們的日常經(jīng)驗嚴重相違,要么死,要么活,怎么可能不死不活,半死半活?薛定諤挖苦說:按照量子力學的解釋,箱中之貓?zhí)幱凇八溃畀B加態(tài)”——既死了又活著!要等到打開箱子看貓一眼才決定其生死。(請注意!不是發(fā)現(xiàn)而是決定,僅僅看一眼就足以致命!)正像哈姆雷特王子所說:“Tobeornottobe,thatwasaquestion."只有當你打開盒子的時候,疊加態(tài)突然結束(在數(shù)學術語就是“坍縮(collapse)”),哈姆雷特王子的猶豫才終于結束,我們知道了貓的確定態(tài):死,或者活。哥本哈根的幾率詮釋的優(yōu)點是:只出現(xiàn)一個結果,這與我們觀測到的結果相符合。但是有一個大的問題:它要求波函數(shù)突然坍縮。但物理學中沒有一個公式能夠描述這種坍縮。盡管如此,長期以來物理學家們出于實用主義的考慮,還是接受了哥本哈根的詮釋。付出的代價是:違反了薛定諤方程。這就難怪薛定諤一直耿耿于懷了。自然的推論當它們都被鎖在箱子里時,因為我們沒有觀察,所以那個原子處在衰變/不衰變的疊加狀態(tài)。因為原子的狀態(tài)不確定,所以貓的狀態(tài)也不確定,只有當我們打開箱子察看,事情才最終定論:要么貓?zhí)稍谙渥永锼赖袅?,要么它活蹦亂跳地“喵嗚”直叫。問題是,當我們沒有打開箱子之前,這只貓?zhí)幵谑裁礌顟B(tài)?似乎唯一的可能就是,它和我們的原子一樣處在疊加態(tài),這只貓當時陷于一種死/活的混合。一只貓同時又是死的又是活的?它處在不死不活的疊加態(tài)?這未免和常識太過沖突,同時在生物學角度來講也是奇談怪論。如果打開箱子出來一只活貓,那么要是它能說話,它會不會描述那種死/活疊加的奇異感受?恐怕不太可能。換言之,“薛定諤貓”概念的提出是為了解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所帶來的祖母悖論,即平行宇宙之說。薛定諤貓佯謬實際上提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什么是量子力學的觀測?觀察或測量都與人的主觀有關,而人在箱外,所以必須打開箱子才能決定貓的死活。誰都知道箱中貓的死活是由鈾的衰變決定的——衰變前貓是活的,衰變后貓就死了,這與是否有人打開箱子進行觀察毫不相干。所以毛病出在觀測的主觀性上,應該朝這個方向尋根究底。微觀的觀測與宏觀的觀測有所不同。宏觀的觀測對被觀測對象沒有什么影響。俗話說:“看一眼總行吧。”意思是對所看之物并無影響,用不著擔心。微觀的觀測對被觀測對象有影響,會引起變化。以觀測電子為例,要用光照才能看見,光的最小單位光子的能量雖小但不是零,光子照到被觀測的電子上,對電子的影響很大。所以,在微觀世界中看一眼也會惹禍!量子力學認為,觀測的結果使得被觀測對象的狀態(tài)改變了:一個確定態(tài)從原先不確定的疊加態(tài)中蹦了出來。再追究下去,觀測無非是觀測手段(如光子)與被觀測對象(如電子)之間的一種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并不一定與觀測者聯(lián)系起來,后者可以用檢測器之類的儀器代替。經(jīng)過幾十年的探索,物理學家終于認識到:在由疊加態(tài)到確定態(tài)的轉變中,觀測曾經(jīng)扮演的角色應該以相互作用來代替,這樣不僅更普遍而且更客觀。具體到薛定諤貓佯謬,就能將人的主觀因素完全排除——貓的死活不是由人開箱看貓一眼所決定的。讀者會說:“不就是一只假想的貓嗎,讓霍金開槍打死不就完了?!笔虑椴⒎悄敲春唵?,否則許多物理學大師就不會那么孜孜以求了。薛定諤貓佯謬衍生出更深刻的問題:大量原子、分子所構成的生物與這些微觀粒子遵從的量子力學規(guī)律之間的關系究竟是什么?這不僅是重要的理論問題,而且具有實際意義。例如,自我意識的機制至今仍然是未解之謎,有人認為可能與量子力學或者更深層次的微觀規(guī)律有關。再如思維過程中的“頓悟”,會不會與前述之“一個確定態(tài)就從原先不確定的疊加態(tài)中蹦了出來”有關呢?可能有關的還有:生命的起源、物種的變異、光合作用的機制……如此等等??傊?,生命的秘密和思維的奧妙不可能與量子力學的規(guī)律無關。這就難怪薛定諤后來轉而對生命科學很感興趣了。1946年他寫出了著名的《生命是什么》一書,提出了一些很有創(chuàng)見的觀點。遺憾的是,在他有生之年,那可憐的箱中之貓依然生死不明。后續(xù)研究物理學是實驗科學,一切要由實驗來判定。較早的一批關于“薛定諤貓”的實驗是將處于疊加態(tài)的單個原子或分子從周圍環(huán)境中孤立起來,然后以可控制的方法使之相互作用,以觀察其變化。結果發(fā)現(xiàn),關鍵在于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它導致原先的量子疊加態(tài)轉變?yōu)榻?jīng)典的確定態(tài)。但是將這些實驗對象當作薛定諤貓是一種極度的簡化,單個原子或分子與薛定諤貓相去何止十萬八千里。1996年5月,美國科羅拉多州博爾德的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的Monroe等人用單個鈹離子作成了“薛定諤的貓”并拍下了快照,發(fā)現(xiàn)鈹離子在第一個空間位置上處于自旋向上的狀態(tài),而同時又在第二個空間位置上處于自旋向下的狀態(tài),而這兩個狀態(tài)相距80納米之遙?。?納米為1米的十億分之一)——這在原子尺度上是一個巨大的距離。想像這個鈹離子是個通靈大師,他在紐約與喜馬拉雅同時現(xiàn)身,一個他正從摩天樓頂往下跳傘;而另一個他則正爬上雪山之巔!——量子的這種“化身博士”特點,物理學上稱“量子相干性”。在早期的楊氏雙縫實驗中,單個光粒子即以優(yōu)美的波粒二象性,輕巧地同時穿過兩條狹縫,在觀察屏上制造出一幅美麗的明暗相干條紋薛定諤貓是他在1935年提出的關于量子力學的一個佯謬。這些年來許多物理學家絞盡腦汁,試圖解開這個佯謬。顯然,既死又活的貓是荒謬的。薛定諤想要借此闡述的物理問題是:宏觀世界是否也遵從適用于微觀尺度的量子疊加原理。“薛定諤貓”佯謬巧妙地把微觀放射源和宏觀的貓聯(lián)系起來,旨在否定宏觀世界存在量子疊加態(tài)。然而隨著量子力學的發(fā)展,直到最近經(jīng)過一系列精巧的實驗,這個問題才逐漸有了眉目。2000年7月,《自然》報道了最新的實驗結果。這次《自然》報道的實驗與上述那些實驗不同。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弗里德曼(J.R.Friedman)等人拿來做實驗的“薛定諤貓”不是單個粒子,而是在接近絕對零度的超導體環(huán)形電路中由幾十億對電子構成的超導流。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所的萊布弗里特等人在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稱,他們已實現(xiàn)擁有粒子較多而且持續(xù)時間最長的“薛定諤貓”態(tài)。實驗中,研究人員將鈹離子每隔若干微米“固定”在電磁場阱中,然后用激光使鈹離子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并分三步操縱這些離子的運動。為了讓盡可能多的粒子在盡可能長的時間里實現(xiàn)“薛定諤貓”態(tài),研究人員一方面提高激光的冷卻效率,另一方面使電磁場阱盡可能多地吸收離子振動發(fā)出的熱量。最終,他們使6個鈹離子在50微秒內同時順時針自旋和逆時針自旋,實現(xiàn)了兩種相反量子態(tài)的等量疊加糾纏,也就是“薛定諤貓”態(tài)。實驗證明,這種由大量粒子構成的宏觀量子系統(tǒng)也可以處于疊加態(tài)——相當于薛定諤貓的“死-活疊加態(tài)”。幾十億對電子構成的超導流當然還不能與幾億億億個原子構成的貓相比,但較之單個原子分子畢竟前進了一大步。所以有人驚呼:“薛定諤貓變胖了!”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的研究人員也在同期《自然》雜志上報告說,他們在8個離子的系統(tǒng)中實現(xiàn)了“薛定諤貓”態(tài),但維持時間稍短??茖W家稱,“薛定諤貓”態(tài)不僅具有理論研究意義,也有實際應用的潛力。比如,多粒子的“薛定諤貓”態(tài)系統(tǒng)可以作為未來高容錯量子計算機的核心部件,也可以用來制造極其靈敏的傳感器以及原子鐘、干涉儀等精密測量裝備。下一步是否拿一只真的貓來做實驗呢?不可能!首先是無法將之與周圍環(huán)境隔離——置于真空中的貓馬上會死掉。其次,與接近絕對零度的超導流不同,常溫下的貓根本不是宏觀量子系統(tǒng),何來疊加態(tài)?而且也沒有必要做這樣的實驗,物理學家根據(jù)現(xiàn)有的實驗結果,對薛定諤貓為什么不可能有“死-活疊加態(tài)”已能作出符合量子力學的解釋。格利賓的《尋找薛定諤的貓》哥本哈根詮釋哥本哈根詮釋是建立在由德國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MaxBorn所提出的“波函數(shù)的概率表達”上,之后發(fā)展為著名的不確定原理,即震動中的微粒子——量子的類弦的決定論詮釋。把電子波與發(fā)現(xiàn)概率聯(lián)系起來,并主張“波包塌縮”的一種對物質——波的量子論解釋,已經(jīng)成為量子論的標準詮釋。其在很長的一段時間成了“正統(tǒng)的”、“標準的”詮釋。但那只不死不活的貓卻總是像惡夢一樣讓物理學家們不得安寧。格利賓在《尋找薛定諤的貓》中想告訴我們的是,哥本哈根詮釋在哪兒失敗,以及用什么詮釋可以替代它。多世界詮釋格利賓在書中寫道:“埃弗雷特……指出兩只貓都是真實的。有一只活貓,有一只死貓,但它們位于不同的世界中。問題并不在于盒子中的放射性原子是否衰變,而在于它既衰變又不衰變。當我們向盒子里看時,整個世界分裂成它自己的兩個版本。這兩個版本在其余的各個方面都是全同的。唯一的區(qū)別在于其中一個版本中,原子衰變了,貓死了;而在另一個版本中,原子沒有衰變,貓還活著?!?957年,埃弗雷特提出的“多世界詮釋”似乎為人們帶來了福音,雖然由于它太離奇開始沒有人認真對待。格利賓認為,多世界詮釋有許多優(yōu)點,由此它可以代替哥本哈根詮釋。也就是說,上面說的“原子衰變了,貓死了;原子沒有衰變,貓還活著”這兩個世界將完全相互獨立地演變下去,就像兩個平行的世界一樣。格利賓顯然十分贊賞這一詮釋,所以他接著說:“這聽起來就像科幻小說,然而……它是基于無懈可擊的數(shù)學方程,基于量子力學樸實的、自洽的、符合邏輯的結果?!薄霸诹孔拥亩嗍澜缰?,我們通過參與而選擇出自己的道路。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沒有隱變量,上帝不會擲骰子,一切都是真實的?!卑锤窭e所說,愛因斯坦如果還活著,他也許會同意并大大地贊揚這一個“沒有隱變量,上帝不會擲骰子”的理論。這個詮釋的優(yōu)點是:薛定諤方程始終成立,波函數(shù)從不坍縮,由此它簡化了基本理論。它的問題是:設想過于離奇,付出的代價是這些平行的世界全都是同樣真實的。這就難怪有人說:“在科學史上,多世界詮釋無疑是目前所提出的最大膽、最野心勃勃的理論。”薛定諤方程方程\o"查看圖片"

埃爾溫·薛定諤在20世紀20年代中期創(chuàng)立了現(xiàn)在被稱為量子力學分支中的一個方程。后來被稱之為薛定諤方程:量子理論是20世紀科學的重大進展之一,但由于量子力學對傳統(tǒng)觀念所帶來的巨大沖擊,連“量子”的提出者在內的科學家都想盡各種辦法拒絕它,或做出各種調和性的解釋。事實上,薛定諤被量子力學的結果弄得心神不安,他不喜歡波粒二象性的二元解釋以及波的統(tǒng)計解釋,試圖建立一個只用波來解釋的理論。理想實驗薛定諤嘗試著用一個理想實驗來檢驗量子理論隱含的不確之處。量子力學告訴我們:除非進行觀測,否則一切都是不真實的。愛因斯坦和少數(shù)非主流派物理學家拒絕接受由薛定諤及其同事創(chuàng)立的理論結果。愛因斯坦認為,量子力學只不過是對原子及亞原子粒子行為的一個合理的描述,是一種唯象理論,它本身不是終極真理。他說過一句名言:“上帝不會擲骰子?!彼怀姓J薛定諤的貓的非本征態(tài)之說,認為一定有一個內在的機制組成了事物的真實本性。他花了數(shù)年時間企圖設計一個實驗來檢驗這種內在真實性是否在起作用,但他沒有完成這個計劃就去世了。相關議論薛定諤的實驗把量子效應放大到了我們的日常世界,現(xiàn)在量子的奇特性質牽涉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了,牽涉到我們心愛的寵物貓究竟是死還是活的問題。這個實驗雖然簡單,卻比EPR要辛辣許多,這一次扎得哥本哈根派夠疼的。他們不得不退一步以咽下這杯苦酒:是的,當我們沒有觀察的時候,那只貓的確是又死又活的。“存在就是被測量”-哥本哈根派“當我們不觀察時,月亮是不存在的”。這稍稍偏離了本意,準確來說,因為月亮也是由不確定的粒子組成的,所以如果我們轉過頭不去看月亮,那一大堆粒子就開始按照波函數(shù)彌散開去。于是乎,月亮的邊緣開始顯得模糊而不確定,它逐漸“融化”,變成概率波擴散到周圍的空間里去。當然這么大一個月亮完全融化成空間中的概率是需要很長很長時間的,不過問題的實質是:要是不觀察月亮,它就從確定的狀態(tài)變成無數(shù)不確定的疊加。不觀察它時,一個確定的,客觀的月亮是不存在的。但只要一回頭,一輪明月便又高懸空中,似乎什么事也沒發(fā)生過一樣。不能不承認,這聽起來很有強烈的主觀唯心論的味道。雖然它其實和我們通常理解的那種哲學理論有一定區(qū)別,不過講到這里,許多人大概都會自然而然地想起貝克萊(GeorgeBerkeley)主教的那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拉丁文:EsseEstPercipi)。這句話要是稍微改一改講成“存在就是被測量”,那就和哥本哈根派的意思差不離了。貝克萊在哲學史上的地位無疑是重要的,但人們通常樂于批判他,我們的哥本哈根派是否比他走得更遠呢?好歹貝克萊還認為事物是連續(xù)客觀地存在的,因為總有“上帝”在不停地看著一切。而量子論?“陛下,我不需要上帝這個假設”。量子自殺究竟是必然還是偶然決定了宇宙的命運?或者說:上帝玩骰子嗎?這個是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最大的爭議。量子力學主張:世界是由不確定的、隨機的事件決定,這個不確定(后者叫波動)其實就是辯證法主張的矛盾運作;而相對論則認為:世界應該是由固定的、機械的規(guī)律統(tǒng)治,任何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后,其實都有必然在支撐。關于薛定諤之貓,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許多非主流科學家是持懷疑態(tài)度的,他們認為:這個原因是由“平行宇宙”(MWI)造成的,即:當我們向盒子里看時,整個世界分裂成它自己的兩個版本。這兩個版本在其余的各個方面都是全同的。唯一的區(qū)別在于其中一個版本中,原子衰變了,貓死了;而在另一個版本中,原子沒有衰變,貓還活著。在量子的多世界中,我們通過參與而選擇出自己的道路。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沒有隱變量,上帝不會擲骰子,一切都是真實的。這個觀點還有更駭人聽聞的假設:量子自殺。提出在量子力學里,量子自殺是想法實驗,這令人毛骨悚然和啼笑皆非的實驗在80年代末由HansMoravec,BrunoMarchal等人提出,而又在1998年為宇宙學家MaxTegmark針對哥本哈根“波函數(shù)坍縮”中的“意識怪獸”,在那篇廣為人知的宣傳MWI的論文中所發(fā)展和重提。MaxTegmark認為宇宙有多個,量子的不確定性被分配到各個宇宙去,只要從主觀視角來看,不但一個人永遠無法完成自殺,事實上他一旦開始存在,就永遠不會消失!總存在著一些量子效應,使得一個人不會衰老,而按照MWI,這些非常低的概率總是對應于某個實際的世界!實驗在一套設備里,利用原子衰變來控制扣動一把槍的扳機,我們就可以觀測當一個人被打死了(如果衰變-->開槍)或者沒有(沒有衰變)。他遲早被打死,因為隨著原子衰變概率的增加,槍的扳機遲早會扣動。但對當事人本身的角度來說完全不是這樣。因為對他唯一有意義的就是“那些他活著的世界”。永遠都會有一個他活在某個世界!如果平行宇宙理論是正確的,那么對于某人來說,他無論如何試圖去自殺都不會死!要是他拿刀抹脖子,那么因為組成刀的是一群符合波動方程的粒子,所以總有一個非常非常小的可能性,以某種方式絲毫無損地穿透了該人的脖子,從而保持該人不死!當然這個概率極小極小,但按照MWI,一切可能發(fā)生的都實際發(fā)生了,所以這個現(xiàn)象總會發(fā)生在某個宇宙!其實不管換什么方式自殺都一樣,跳樓也好,臥軌也好,上吊也好,總存在那么一些宇宙,讓他還活著。從該人自身的視角來看,他怎么死都死不掉!當然在其他無窮個宇宙里,他的親朋好友卻要為他哀悼了。這實際上也是薛定諤貓的一個真人版。大家知道在貓實驗里,如果原子衰變,貓就被毒死,反之則存活。對此,哥本哈根派的解釋是:在我們沒有觀測它之前,貓是“又死又活”的,而觀測后貓的波函數(shù)發(fā)生坍縮,貓要么死要么活。MWI則聲稱:每次實驗必定同時產(chǎn)生一只活貓和一只死貓,只不過它們存在于兩個平行的世界中。宇宙分裂論這樣一來,薛定諤之貓也不必再為死活問題困擾。只不過是宇宙分裂成了兩個,一個有活貓,一個有死貓罷了。對于那個活貓的宇宙,貓是一直活著的,不存在死活疊加的問題。對于死貓的宇宙,貓在分裂的那一刻就實實在在地死了,不要等人們打開箱子才“坍縮”,從而蓋棺定論。從宇宙誕生以來,已經(jīng)進行過無數(shù)次這樣的分裂,它的數(shù)量以幾何級數(shù)增長,很快趨于無窮。我們現(xiàn)在處于的這個宇宙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在它之外,還有非常多的其他的宇宙。有些和我們很接近,那是在家譜樹上最近剛剛分離出來的,而那些從遙遠的古代就同我們分道揚鑣的宇宙則可能非常不同。也許在某個宇宙中,小行星并未撞擊地球,恐龍仍是世界主宰。在某個宇宙中,埃及艷后克婁帕特拉的鼻子稍短了一點,沒有教愷撒和安東尼怦然心動。那些反對歷史決定論的“鼻子派歷史學家”一定會對后來的發(fā)展大感興趣,看看是不是真的存在歷史蝴蝶效應。在某個宇宙中,格魯希沒有在滑鐵盧遲到,而希特勒沒有在敦刻爾克前下達停止進攻的命令。而在更多的宇宙里,因為物理常數(shù)的不適合,根本就沒有生命和行星的存在。似乎這個結論是可以將整個量子力學和相對論聯(lián)系起來,或者說,是用相對論取代了量子力學。但是,請注意:平行宇宙的保留了矛盾的對立性(同一個宇宙的貓不會有生死疊加)卻肢解了矛盾的統(tǒng)一性(使得矛盾雙方位于兩個不同的宇宙),辯證法的根本規(guī)律似乎要被否定了?且慢!仔細考慮一下:每一個電子的跳躍,每一個光子的衍射,我在鍵盤上敲打的每一個字符,都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宇宙?那么,自大爆炸以來,究竟有多少個宇宙被創(chuàng)造出來了?宇宙的數(shù)量每秒鐘都在以駭人聽聞的速度增長?這個理論似乎是要為了解釋一個小小的電子的衍射而興師動眾的創(chuàng)造一個龐大的宇宙呀!也沒有任何證據(jù)能夠證明這個理論,我們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我們擁有能夠創(chuàng)造宇宙的能力。其實前文早就說了,薛定諤之貓的狀態(tài)已經(jīng)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