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 中山陵前的追憶-“黃岡杯”一等獎_第1頁
品德與社會 中山陵前的追憶-“黃岡杯”一等獎_第2頁
品德與社會 中山陵前的追憶-“黃岡杯”一等獎_第3頁
品德與社會 中山陵前的追憶-“黃岡杯”一等獎_第4頁
品德與社會 中山陵前的追憶-“黃岡杯”一等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山陵前的追憶第一頁,共二十三頁。第二頁,共二十三頁。第三頁,共二十三頁。中山陵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陵墓,是全國著名的風景名勝,也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四頁,共二十三頁。中山裝中山裝為服裝的一種,是以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命名的男用套裝。上身左右各有兩個帶蓋子和扣子的口袋,下身是西式長褲,由孫中山提倡而得名。第五頁,共二十三頁。第六頁,共二十三頁。想一想人們?yōu)槭裁匆o念孫中山呢?第七頁,共二十三頁。孫中山簡介孫先生本名孫文,字逸仙。外國友人都稱他為“孫逸仙博士”。因為他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時曾用過“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國內(nèi)被尊稱為孫中山先生。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個農(nóng)民家庭。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學于檀香山、香港等地,畢業(yè)后在澳門、廣州等地行醫(yī)。后來他棄醫(yī)從政,并于1905年在日本組織中國同盟會,被推舉為總理,提出了“驅(qū)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的著名綱領,及“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學說。第八頁,共二十三頁。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歷程同盟會武昌起義成立民國討袁護國二次革命護法運動聯(lián)俄聯(lián)共國共合作第九頁,共二十三頁。1905年,孫中山成立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政治綱領:驅(qū)除韃虜,恢復中華,

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第十頁,共二十三頁。民族主義:反對列強的侵略,打倒與帝國主義相勾結之軍閥,求得國內(nèi)各民族之平等,承認民族自決權。民權主義:實行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歐美現(xiàn)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選舉、罷免、創(chuàng)制、復決四權(政權)以管理政府,政府則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試、監(jiān)察五權(治權)以治理國家。其核心觀念強調(diào)直接民權與權能區(qū)分,亦即政府擁有治權,人民則擁有政權。民生主義:其最重要之原則有兩個,一為平均地權(實行耕者有其田),二為節(jié)制資本(私人不能操縱國民生計)。三民主義第十一頁,共二十三頁。1911年10月10日晚,革命黨人和武昌的新軍在湖北武昌發(fā)動了起義,取得了勝利,清王朝土崩瓦解了。1911年是中國農(nóng)歷辛亥年,所以這次革命被稱做“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第十二頁,共二十三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統(tǒng)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1年12月,宣布獨立的各省代表到南京開會,宣布成立中華民國,并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正式成立。第十三頁,共二十三頁。1912年4月1日,孫中山卸職。先后經(jīng)歷了“袁世凱竊國”“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等風風雨雨。1924年1月孫中山先生提出了“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nóng)工”的“新三民主義”政策。同年11月他應馮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討論國家大計,終因積勞成疾,肝病惡化,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第十四頁,共二十三頁。建立民國以后,廢除了哪些封建傳統(tǒng),開創(chuàng)了哪些新的社會風氣?例如:廢除磕頭禮,改行鞠躬禮;廢除拱手禮,改行握手禮;大力開辦學堂;解放婦女,婦女可以進入學堂讀書受教育,可以走上社會參加工作,廢除纏足等。第十五頁,共二十三頁。辛亥革命前的其他仁人志士第十六頁,共二十三頁??涤袨榈谑唔?,共二十三頁??涤袨椋?858-1927年),廣東南海人。光緒年間的進士。曾受過嚴格的封建教育。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資本主義思想。1888年,第一次上書,向皇帝提出變法請求。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簽訂時,他正在北京應試,他聽到這一消息后,就聯(lián)合在京參加會試的舉人1300多人,發(fā)起著名的“公車上書”,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1898年在北京成立“保國會”。同年6月11日,光緒帝接受維新變法的建議,下詔變法,康有為受命參與國事。戊戌變法失敗后,逃往日本。第十八頁,共二十三頁。梁啟超第十九頁,共二十三頁。戊戌六君子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第二十頁,共二十三頁。戊戌變法戊戌變法指1898年6月(農(nóng)歷戊戌年)以康有為為首的改良主義者通過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所進行的資產(chǎn)階級政治改革,是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的一項政治改革運動。主要內(nèi)容是: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fā)展農(nóng)、工、商業(yè)等。這次運動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強烈反對,同年九月慈禧太后等發(fā)動政變,光緒帝被囚至中南海瀛臺,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和日本。譚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殺害,歷時僅一百零三天的變法終于失敗。因此戊戌變法也叫百日維新。是中國近代具有重大意義的一次資產(chǎn)階級改良運動。第二十一頁,共二十三頁。孫中山名言君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我一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