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必修上冊《第二單元學習任務:寫人要關注事例和細節(jié)》課件和同步練習_第1頁
部編版必修上冊《第二單元學習任務:寫人要關注事例和細節(jié)》課件和同步練習_第2頁
部編版必修上冊《第二單元學習任務:寫人要關注事例和細節(jié)》課件和同步練習_第3頁
部編版必修上冊《第二單元學習任務:寫人要關注事例和細節(jié)》課件和同步練習_第4頁
部編版必修上冊《第二單元學習任務:寫人要關注事例和細節(jié)》課件和同步練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元學習任務——第二單元寫人要關注事例和細節(jié)單元學習目標

勞動改造世界,勞動創(chuàng)造文明,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美德。無私奉獻,銳意進取,勇于創(chuàng)造,是新時代青年應該樹立的勞動觀念。本單元作品或報道優(yōu)秀勞動者的杰出事跡,或倡導踐行工匠精神,或歌詠勞動的美好與歡樂,從不同的角度彰顯勞動的偉大意義,體現(xiàn)勞動精神的傳承和發(fā)展。學習本單元,通過專題研討等活動,深入體會“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思想,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學會分析通訊的報道角度,理解事實與觀點的關系,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了解新聞評論的觀點,學習闡述觀點的方法;辨析和把握新聞的報道立場,提升媒介素養(yǎng)。

單元學習任務一、勞動推動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進步,也塑造著人的思想品格。袁隆平等杰出勞動者的模范事跡,古代人民熱烈的勞動場面,彰顯了勞動的崇高與美麗;普通勞動者的辛勤汗水,手工匠人的高超技藝,體現(xiàn)出勞動的價值與意義。從下列話題中任選一個,結合課文具體內(nèi)容,分組進行專題研討。

話題1

:勞動的崇高與美麗話題2

:勞動的價值與意義

話題3

:無私奉獻、銳意進取、勇于創(chuàng)造話題4: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

二、本單元所選的新聞作品包括人物通訊和新聞評論。前者報道典型人物,樹立時代楷模;后者評論社會熱點,引導社會輿論。細讀相關課文,完成下列任務。1.人物通訊要深入挖掘典型事件以表現(xiàn)人物精神,并在其中體現(xiàn)作者的立場和態(tài)度。閱讀本單元的三篇人物通訊,以表格的形式梳理其中的具體事件、人物精神和作者立場。

2.新聞評論講究觀點鮮明、針對性強,注重行文的邏輯性。梳理《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一文的思路,體會文章是怎樣辯證地討論有關“工匠精神”的話題的。3.角度的選擇對新聞評論非常重要。面對某個事實或問題,評論的角度不同,文章面貌往往迥異。思考《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在選擇評論角度方面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從本單元的人物通訊中任選一篇,基于其呈現(xiàn)的事實,考慮可以從哪些角度進行評論。三、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各種新聞,新聞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選擇一份報紙或一個新聞網(wǎng)站,瀏覽一周的內(nèi)容,從中挑選出三四篇你認為比較優(yōu)秀的新聞作品,小組合作,從新聞價值、報道角度、結構層次、語言表達等方面草擬一份優(yōu)秀新聞評選標準。每個小組按照標準評選出消息和通訊各一篇,

合作撰寫一份推薦書,闡述推薦理由,與新聞作晶一起在全班展示、交流。四、教過兩代人的山村小學教師,

救死扶傷護佑生命的醫(yī)生,精心擦拭每一塊玻璃的保潔阿姨,春耕秋收辛勤勞作的農(nóng)民,等等。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勞動者值得我們關注,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不少事也可能觸動我們的心靈。寫一個你熟悉的勞動者,不少于800字,題目自擬。

單元知識梳理

4.1喜看稻菽千重浪《喜看稻菽千重浪》是一篇人物通訊。閱讀學習人物通訊有助于我們開闊自己的人生視野,較為細致深入地走進他人的生命世界,并由此反省自己,從而更有效地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對高中生而言,“人物通訊”是一種新文體,所以上好本課無論是對激發(fā)學生學習通訊的熱情,還是對提高其通訊閱讀能力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断部吹据那е乩恕愤@篇人物通訊通過具體事例展現(xiàn)了科學家袁隆平重視實踐,實事求是,敢于向權威宣戰(zhàn),大膽創(chuàng)新的精神,也表現(xiàn)了他引領“綠色革命”的宏愿。1.作者簡介:沈英甲,1983年至2003年先后在外交部《世界知識》雜志和《世界博覽》雜志、《科技日報》任記者,期間曾擔任多年機動記者,在《科技日報》曾先后任副刊部主任、機動記者部主任,現(xiàn)為高級記者。代表作品有《走進神農(nóng)架》《采訪死亡手記》《生存方式》《前塵》等。文

識文

識(1)通訊:有記敘文的特點,可以記敘描寫,有人物和事件;有新聞的特點,必須真實,有時效性。同時通訊又具有二者沒有的特點:可以加入作者的觀點和評論。(2)人物通訊是報刊、廣播、電視上最為常見的通訊形式之一,是一種重要的應用文體,也是實用文寫作學科研究的重要文體之一。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動為新聞,重在表現(xiàn)人物的品質、性格和精神面貌,通過個別顯示一般,通過平凡突出偉大,達到揭示時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讀者的目的。寫人之所以重要,就因為人是有思想的。采寫人物通訊就是為了通過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去教育人、感染人。(3)人物通訊類型:①傳記式:特征是較完整地寫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跡,篇幅較長,內(nèi)容豐富。②特寫式:側重于寫人物的一時一事或某一側面。雖然比一般的特寫涉及的范圍大得多,但屬于集中于一事、一個側面的寫法。真正寫一時一事的人物通訊,也很常見。③群像式:特點是報道對象不止一個,而是一個集體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時空范圍內(nèi)的幾個同類人。了解袁隆平(1)生平:大學文化,1954年4月參加工作。歷任湖南省安江農(nóng)校教師,省農(nóng)科院講師,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省政協(xié)副主席、湖南省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他發(fā)起的“第二次綠色革命”,給整個人類帶來了福音?,F(xiàn)在,我國大江南北的農(nóng)田普遍種上了袁隆平研制的雜交水稻。雜交水稻的大面積推廣應用,為我國糧食增產(chǎn)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袁隆平的努力,也為解決世界糧食短缺問題作出了貢獻。六十年代以來,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中國在矮桿水稻、雜交水稻育種和超級雜交水稻育種上三次領先世界水平。前兩階段的研究成果在中國推廣后,中國的水稻單產(chǎn)從四百公斤左右提高到六百公斤左右,近二十年內(nèi)為全國增產(chǎn)糧食三千多億公斤。七十年代初,袁隆平發(fā)表了水稻有雜交優(yōu)勢的觀點,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種的禁區(qū)。國際上的同行們稱袁隆平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2)貢獻:袁隆平的成就主要表現(xiàn)在雜交水稻的研究、應用和推廣上:1960年發(fā)現(xiàn)天然雜交稻株表現(xiàn)出明顯的雜交優(yōu)勢。1964年提出利用水稻雜交優(yōu)勢的觀點,并開始水稻雜交研究。1973年與他人合作實現(xiàn)了雜交水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配套,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強優(yōu)勢雜交水稻。1971年突破制種難關,研究出一套秈型雜交水稻生產(chǎn)技術,使中國雜交水稻研究居于世界領先地位,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培育成功秈型雜交水稻的人。1976年至1987年間,他培育的雜交水稻種植面積累計達到十一億畝,增產(chǎn)稻谷一千億公斤。1979年,雜交水稻作為中國第一個農(nóng)業(yè)技術專利轉讓美國。(3)榮譽:1979年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1980年至1981年,赴美任國際水道研究所技術指導。1981年獲新中國建國以來第一個國家特等發(fā)明獎。1985年獲聯(lián)合國世界知識產(chǎn)權組織“杰出發(fā)明家”金質獎章。1987年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fā)的“科學獎”。1988年獲英國朗克基金會“朗克基金獎”。1989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1991年受聘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國際首席顧問。1993獲得美國菲因斯特拯救饑餓獎。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獲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頒發(fā)的“糧食安全保障榮譽獎章”。1996獲首屆“日經(jīng)亞洲技術開發(fā)大獎”。1997年在墨西哥獲得“先驅科學家”榮譽稱號。1998年獲“日本越光國際水稻獎”。1999年經(jīng)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準,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fā)現(xiàn)的一顆小行星為被命名為“袁隆平星”。2000年5月3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農(nóng)業(yè)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網(wǎng)定價發(fā)行。這是中國證券市場首次以科學家名字命名上市公司和股票。2000年8月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高等院校“袁隆平科技學院”在湖南成立,袁隆平出任名譽院長。這是中國首家以科學家姓名命名的高等院校。袁隆平是國家高科技“八六三”計劃生物技術的學科帶頭人,撰有《雜交水稻制種和高產(chǎn)的關鍵技術》、《雜交水稻培育的實踐和理論》等論文,主編《雜交水稻》一書。2001至2000年度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4“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2019年9月17日,獲得“共和國勛章”。頒

詞“心靈富豪”頒獎詞:他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他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無價。而他自己,依舊躬耕于田疇,淡泊于名利,真實于自我。他以一介農(nóng)夫的姿態(tài),行走在心靈的田野,收獲著泥土的芬芳。那里,有著一個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碼。感動中國頒獎詞: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xiāng)村教師的時候,已經(jīng)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nóng)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背景及解題1.背景: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日前公布的一份報告稱,世界上36個國家和地區(qū)由于內(nèi)戰(zhàn)或氣候惡劣等原因,面臨嚴重的糧食短缺問題。在發(fā)展中國家,有1/5的人無法獲得足夠的糧食,全世界每年有600萬學齡前兒童因饑餓而夭折。在解決糧食緊缺問題的過程中,科技進步無疑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而我國率先培育成功的增產(chǎn)20%的超級水稻必將造福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認可和尊敬。2001年2月22日,《科技日報》發(fā)表了這篇人物通訊。2001年2月22日,《科技日報》發(fā)表了這篇人物通訊。2.解

題(1)正題“喜看稻菽千重浪”,引用了毛澤東1959年寫的《七律·回韶山》中的詩句,表達的不僅是農(nóng)業(yè)科技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而且還隱含著對未來農(nóng)業(yè)更廣闊前景的展望,表達了作者對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貢獻的贊嘆。七律·到韶山毛澤東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卷起農(nóng)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2)副標題:“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于2000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設立,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負責,是中國五個國家科學技術獎中最高等級的獎項,授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fā)展中有卓越建樹、在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chǎn)業(yè)化中創(chuàng)造巨大經(jīng)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科學技術工作者。基礎知識積累1.字音稻菽(shū)

饑饉(jǐn)

田?。╣ěng)

稻穗(suì)掖(yē)著

頒(bān)發(fā)

闡(chǎn)明

貶(biǎn)斥一蔸(dōu)

花蕊(ruǐ)

秈(xiān)稻

粳(jīng)米分蘗(niè)

撒(sǎ)播

屏(bǐnɡ)氣

淤(yū)泥2.釋義刻骨銘心:比喻牢記心上,永遠不忘。也說鏤骨銘心,銘心刻骨。

饑饉:饑餓,饑荒。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群人里頭顯得很突出。義無反顧:在道義上只有勇往直前,絕對不能退縮回顧。力排眾議:敢于排除別人的異議,有力堅持自己的觀點。

亦步亦趨:老師走學生也走,老師跑學生也跑。比喻自己沒有主張,或為了討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從別人,跟著人家行事。不敢越雷池一步:原意是要堅守原地,不要越過雷池到京城去。后比喻做事謹慎或保守,不敢超越原來的規(guī)定或限度。無與倫比:沒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義)。概括文章主題:明確這篇人物通訊通過具體事例展現(xiàn)了科學家袁隆平重視實踐,實事求是,敢于向權威宣戰(zhàn),大膽創(chuàng)新的精神,也表現(xiàn)了他引領“綠色革命”的宏愿。文章高度評價了這位雜交水稻專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義:不僅使中國率先在世界上實現(xiàn)了“超級稻”目標,而且對解決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糧食問題都具有重大意義。文章也表達了對袁隆平的崇敬之情。

寫作些特點:(1)細節(jié)描寫:細節(jié)描寫是豐富通訊信息、把人物寫得栩栩如生、把來龍去脈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例如:“一位老人瞇起雙眼—走下了稻田”,幾個動詞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認真細心,對科學的嚴謹,一絲不茍。這段文字描寫了一位平凡的“農(nóng)民”形象,正是這平凡的外貌與偉大的貢獻形成了極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實踐。

再如:“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藥不開裂,性狀奇特的植株上,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馬上把這株洞庭早秈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條標記。袁隆平欣喜異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終于找到了?!边@幾句話,通過袁隆平的目光(突然停留)、行動(馬上標記)、心情(欣喜異常)三個細節(jié),就把袁隆平作為一個優(yōu)秀科學家難能可貴的創(chuàng)新品質形象而具體地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了。

(2)運用具體、典型的事例塑造人物。

①2001年春節(jié)剛過,袁隆平領獎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熱愛并獻身于農(nóng)科研事業(yè))

②1960年袁隆平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了“天然雜交稻”的雜種第一代。(勇于實踐,敢于探索)

③1964年袁隆平終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創(chuàng)新)

④1992年袁隆平發(fā)表文章批判貶斥雜交稻的文章。(堅持真理,實事求是)

⑤1993年袁隆平要求對推廣“玉米稻”持慎重態(tài)度。(堅持真理,實事求是)

⑥1986年以來,袁隆平提出并實現(xiàn)了雜交水稻育種的戰(zhàn)略思想,為我國糧食大幅度增產(chǎn)作出了突出貢獻。(矢志為中國和世界人民作貢獻)

⑦袁隆平的兩個心愿,要引導一場新的“綠色革命”。(矢志為中國和世界人民作貢獻)搜集占有大量的資料之后,可選的事例很多,但是作者圍繞主題,選取可以突出人物個性的事例,選材精,不龐雜。

(3)小標題的結構,體現(xiàn)布局謀篇的精細、巧妙。全文按人物的品質和事跡分類,列小標題組織材料。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工作態(tài)度、方法;創(chuàng)新是他的靈魂和本質——學術精神、品格;事實是科學家的空氣——道德操守、準則;饑餓的威脅在退卻——個人理想、志向;特點:條理清晰明白,重點突出;語句精妙、結構工整;內(nèi)容深刻、突出主題;形式靈動、富于文采。

(4)表達方式上,記敘為主,夾以描寫、議論、說明多種表達方式靈活運用。袁隆平是怎樣發(fā)現(xiàn)真理的,采用了倒敘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學實踐的過程(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發(fā)起了挑戰(zhàn)):發(fā)現(xiàn)特異稻(欣喜)→護理特異稻(滿懷希望)→試種特異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發(fā)現(xiàn)真理(收獲)。

4.2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屬于人物通訊。1957年,張秉貴被評為北京市勞動模范;1979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成為商業(yè)戰(zhàn)線上的一面旗幟,2009年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張秉貴身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美德,已遠遠超越了他所生活和工作的那個時代,成為了中華文明史上的光輝典范。1.作者簡介:林為民,1942年出生在我國臺灣,父親為愛國烈士林正亨。林為民自18歲起先后就職于北京日報社、北京晚報社,直至退休。他把一生都奉獻給了記者工作。文

識了解張秉貴張秉貴,1918年出生于北京,11歲時到紡織廠當童工,17歲到北京一家雜貨店當學徒。舊社會的苦難經(jīng)歷,讓張秉貴不堪回首。新中國成立的50年代初,即將開業(yè)的北京百貨大樓招聘營業(yè)員,盡管規(guī)定只招25歲以下的年輕人,但已經(jīng)36歲的張秉貴因有“多年的經(jīng)商經(jīng)驗”被破格錄取,當上“新中國第一店”的售貨員。他從1955年11月到百貨大樓站柜臺,30多年的時間接待顧客近400萬人次,沒有跟顧客紅過一次臉,吵過一次嘴,沒有怠慢過任何一個人。他苦練售貨技術和心算法,練就了令人稱奇的“一抓準”“一口清”技藝。所謂“一抓準”,就是指一把就能抓準分量;“一口清”則是非常神奇的算賬速度。1957年,被評為北京市勞動模范;1979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成為商業(yè)戰(zhàn)線上的一面旗幟,多次被授予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稱號,當選為黨的十一大代表,第五、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和常委。北京有燕京八景,張秉貴售貨被稱為“燕京第九景”。1987年,張秉貴因病醫(yī)治無效,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69歲;1988年,北京市百貨大樓在大門廣場處為其豎立半身銅像至今,陳云同志親筆為其題詞:“一團火”精神光耀神州。2009年張秉貴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背景及解題1.背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以昂揚的熱情和沖天干勁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為共和國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火熱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涌現(xiàn)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先進模范人物。在平凡的售貨員崗位上,張秉貴成為新中國商業(yè)戰(zhàn)線上的一面旗幟,被譽為“燕京第九景”。2.解

題“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這一標題意蘊豐富,含意深刻。表層意思是說張秉貴業(yè)務熟練,服務熱情似火,市民被他的真誠和一心一意為大家服務的行為所感動;內(nèi)在含意是歌頌在那個特定的時代里,先鋒人物們火一般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突出的是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勇于擔當和付出的精神?;A知識積累1.字音精神抖擻(sǒu)

凌辱(rǔ)

桃酥(sū)兵痞(pǐ)肺腑(fèi)(fǔ)2.釋義熙熙攘攘:熙熙:和樂的樣子;攘攘:紛亂的樣子。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擁擠。體貼入微:體貼:細心體諒別人的心情和處境,給予關心和照顧;入微:達到細微的程度。形容對人照顧或關懷非常細心、周到。和顏悅色;顏:面容;悅:愉快;色:臉色。臉色和藹喜悅。形容和善可親。全神貫注:貫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點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全力以赴:赴: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入進去。座無虛席:虛:空。座位沒有空著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傳誦:①輾轉傳布誦讀(多用于詩詞、文章等);②輾轉傳布稱道(多用于名聲等)。注特別意:傳頌,傳播頌揚,重在頌揚;傳誦和傳頌比較,誦一般指擴大說的范圍,而頌是稱贊的意思,多指傳播名人名事。(一)理清層次:1.思考:文章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明確: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張秉貴的“一團火”品格的表現(xiàn)。第二部分:張秉貴的“一團火”品格的成長。第三部分:張秉貴的“一團火”品格的影響。概括文章主題:文章敘述了北京市百貨大樓售貨員張秉貴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以高度的工作熱忱和對顧客“主動、熱情、誠懇、耐心、周到”的服務態(tài)度為人民服務的事跡,高度贊揚了張秉貴的無私奉獻、愛崗敬業(yè)的工匠精神。寫作特點:(1)巧妙地運用細節(jié)描寫,使內(nèi)容更加真切感人,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生動。(2)結構上的特點:彩線串珠式的結構方式?!耙粓F火”的服務精神,是本文的線索。作品以“一團火”的服務精神為線索展開,貫穿全文。采用了彩線串珠式的結構方式,敘寫老售貨員生活中的平凡事跡,凸顯了主人公具有“一團火”精神風貌,贊揚之情溢于文中。這種結構安排,起到概括故事情節(jié),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題的作用。(3)倒敘寫法。先點明張秉貴是勞動模范,再用豐富事例加以佐證,同時輔以插敘。買糖果的人形形色色,有老有少,有感激他、贊揚他的也有脾氣爆、對他發(fā)火的,但是張秉貴始終用他“主動、熱情、誠懇、耐心、周到”的態(tài)度服務每一個人。這樣安排更能突出這位勞動模范就如一團火,無論何時何境都能盡心盡力為人民服務,溫暖眾人心的美好精神品質。4.3“探界者”鐘揚《“探界者”鐘揚》刊發(fā)于2018年3月26日的《中國青年報》,講述了“探界者”、復旦大學已故教授鐘揚的生平。這篇文章用“英雄少年”“種子達人”“科學隊長”“接盤導師”四個不同的身份介紹了鐘揚,選取了典型事例,展現(xiàn)了鐘揚教授的貢獻。1.作者簡介:葉雨婷,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文

識了解鐘揚1.生平及貢獻:鐘揚(1964年5月~2017年9月25日),男,漢族,湖南邵陽人,199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生前系復旦大學黨委委員、研究生院院長、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組織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期從事植物學、生物信息學研究和教學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2017年9月25日,鐘揚同志在去內(nèi)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學院為民族地區(qū)干部講課的出差途中遭遇車禍,不幸逝世,年僅53歲。2018年3月29日,中央宣傳部追授鐘揚“時代楷模”稱號。6月,獲得“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稱號。12月,入選感動中國2018候選人物。2019年2月18日,獲得“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榮譽。鐘揚從事植物學、生物信息學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30多年,勤奮鉆研,銳意進取,在生物信息學、進化生物學等生命科學前沿領域有較長期的積累和獨創(chuàng)性成果;在交叉學科領域教書育人、因材施教,培育了許多學科專業(yè)人才,多次獲國家和上海市嘉獎;情系社會生態(tài),堅持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利用,把科學研究的種子播撒在雪域高原和上海海濱,為國家與社會的生態(tài)文明和綠色發(fā)展作出巨大貢獻。《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對鐘揚的介紹:【人物事跡】鐘揚長期致力于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率領團隊在青藏高原為國家種質庫收集了數(shù)千萬顆植物種子;鐘揚援藏16年,足跡遍布西藏最偏遠、最艱苦的地區(qū),長期的高原工作讓他積勞成疾,多次住進醫(yī)院,但他都沒有停下工作。多年來,鐘揚為西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人才培養(yǎng)、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超越海拔六千米,抵達植物生長的最高極限,跋涉十六年,把論文寫滿高原。倒下的時候雙肩包里藏著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熱愛的藏波羅花,不屑于雕梁畫棟,只綻放在高山礫石之間。頒

詞背景及解題1.背景:2017年9月25日,著名植物學家、復旦大學研究生院院長、西藏大學教授鐘揚在去內(nèi)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學院為民族地區(qū)干部講課的出差途中遭遇車禍,不幸逝世,年僅53歲。鐘揚不幸離世的消息令學界深感悲痛,許多學者和記者紛紛以各種形式撰文紀念這位良師益友。本文就是中國青年報記者撰寫的一篇報道。

2.解

題“探界者”有多重含義:(1)探學習工作之界,(2)探植物學之界,(3)探科普之界,(4)探教書育人之界,(5)探生命之界。這些充分體現(xiàn)了鈡揚把工作做到極致的工匠精神。基礎知識積累1.字音擬南芥(jiè)

調(diào)侃(kǎn)

悲愴(chuàng)第一屆(jiè)

黃岡(ɡānɡ)

毛坯(pī)房撰寫(zhuàn)奇葩(pā) 腦溢血(yì)收斂(liǎn) 跌宕(dàng) 量身定制(liàng)戛然(jiá)愧疚(jiù)

負荷(hè)2.釋義戛然而止:戛:象聲詞。形容聲音突然終止。鼎鼎大名:形容名氣很大。雷厲風行:厲:猛烈。像雷那樣猛烈,像風那樣快。比喻執(zhí)行政策法令嚴厲迅速。也形容辦事聲勢猛烈,行動迅速。跌宕起伏:跌宕:富于變化,有頓挫波折。形容事物多變,不穩(wěn)定,也比喻音樂音調(diào)忽高忽低和故事情節(jié)的曲折。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勾通:暗中串通

溝通:指使彼此通連;相通。溝通是褒義詞,勾通是貶義詞。)悲愴:悲傷凄慘;非常悲傷的意思。奇葩:本意是指奇特而美麗的花朵。常用來比喻珍貴奇特的盛貌或非常出眾的事物。也比喻人或事行為獨特,與眾不同。概括文章主題:明確:本文通過敘述鐘揚不同時段的事跡,表現(xiàn)了鐘揚的責任與擔當,高度贊揚了他忠于祖國、無私奉獻、不計得失、執(zhí)著敬業(yè)、不懈探索追求的優(yōu)秀品質。寫作特點(1)善于用事實說話。文章除了直接評價贊美,更多的是用事實說話,彰顯理性與客觀。比如用他的婚事表現(xiàn)他的雷厲風行,用他的小紙條上的工作安排表現(xiàn)他的忘我精神和忙碌勞累等。(2)引用人物自己的話來塑造人物形象。文章多處引用鐘揚的演講、文章、書籍中的文字,從不同層面表現(xiàn)他的品質。(3)作者在刻畫鐘揚時運用了正側面相結合的手法。①正面刻畫:a.刻畫人物語言。文章每一部分都有直接引用的鐘揚的話,它們或是鐘揚與別人對話,或是鐘揚的演講內(nèi)容,或是鐘揚寫的文字。b.刻畫人物行為、事跡。如不挑剔住房,赴西藏采集種子,熱心科普事業(yè)等。②側面刻畫:a.多處引用鐘揚母親、妻子、同事、學生的話,講述鐘揚的事跡,從側面烘托人物形象,表現(xiàn)人物性格。b.運用對比襯托手法,如寫鐘揚不在意生活品質與致力于種子收集的對比,藏族同事對其“大膽”的評價等。(4)細節(jié)描寫,生動傳神。多次運用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了對鐘揚的推崇之情。如文中對其衣著的細節(jié)描寫:“背著他經(jīng)典的黑色雙肩包,穿著磨白了的牛仔褲,戴著一頂寬檐帽。”將其勤儉樸實的形象刻畫了出來。(5)小標題的結構:小標題是每部分的綱領,圍繞小標題選材組材,使人物形象特點突出,形象更鮮明、更生動,事跡更典型、更感人。人物通訊的一般寫法(1)以人物為中心報道對象,通過人物新近的行動表現(xiàn)人物的品質、性格和精神面貌,反映時代特點和社會面貌。(主旨或時代價值意義)(2)人物生命形態(tài)和生活軌跡有一定的獨特之處,有鮮明的個性,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形象特點)(3)通過矛盾沖突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境界,通過人物的行動、對話等表現(xiàn)人物活的性格特征,通過細節(jié)描寫、心理刻畫等展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手法技巧)5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原載2016年4月30日《人民日報》。在2016年召開的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鼓勵企業(yè)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chǎn),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詞首次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本文作者對工匠精神予以高度評價,并且針對社會上存在的浮躁風氣和短視心態(tài)進行了批評。新聞評論文體知識:1.概念:新聞評論是媒體或作者對新近發(fā)生的有價值的新聞事件和有普遍意義的緊迫問題,運用分析和綜合的方法,就事論理,就實論虛,有著鮮明針對性和指導性的一種新聞文體,是現(xiàn)代新聞傳播工具經(jīng)常采用的社論、評論、評論員文章、短評、編者按、專欄評論和評述等的總稱,屬于論說文的范疇。簡而言之,新聞評論是對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和社會現(xiàn)象發(fā)表意見以指導實踐的一種文體。文

識2.特點:(1)與其他評論一樣,有論點,論據(jù),論證三要素組成,具有政策性,針對性和準確性;(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獨特的見解吸引讀者;(3)立意新穎,論述精當,文采斐然;(4)主要面向廣大群眾。3.撰寫方法(1)要讀懂材料。了解有關背景,熟悉主要事件及相關情節(jié),把握精神實質。(2)要評在點上。點評的篇幅要小,一定要選好角度提煉觀點,做到一語中的,目標集中、準確,不可分散,切忌什么都想評。(3)要評得有理。好的點評應該做到以禮以法闡釋,導向鮮明,事理清晰,鞭辟入里,以理服人,發(fā)人深省。(4)要評得生動。點評要講究藝術性,言簡意賅,干凈利索,力求新穎、鮮明、生動,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4.新聞評論的主要表現(xiàn)方法(1)夾敘夾議:對一件事發(fā)表看法的文章,它既要寫事又要寫看法,所以,夾敘夾議就成為主要的表現(xiàn)手法。(2)亦理亦情:論述文體,在對事件作出理性評判和分析時,并不排斥動之以情的作用。5.新聞評論寫作的基本思路第一步:引述材料,擺出現(xiàn)象。第二步:從現(xiàn)象中提取論述的觀點。

第三步:分析論證觀點,要聯(lián)系實際,緊緊圍繞論點,運用各種論證方法。第四步:總結全文,提出倡議。1.來源:“工匠精神”一詞,最早出自著名企業(yè)家、教育家聶圣哲。他曾呼吁:“中國制造”是世界給予中國的最好禮物,要珍惜這個練兵的機會,決不能輕易丟失?!爸袊圃臁笔炷苌闪耍涂梢赃^渡到“中國精造”?!爸袊臁狈€(wěn)定了,不怕沒有“中國創(chuàng)造”。千萬不要讓“中國制造”還沒有成熟就夭折了,路要一步一步走,人動化(手藝活)是自動化的基礎與前提。要有工匠精神,從“匠心”到“匠魂”……了解“工匠精神”2.釋義:工匠精神,英文是Craftsman’sspirit,是一種職業(yè)精神,它是職業(yè)道德、職業(yè)能力、職業(yè)品質的體現(xiàn),是從業(yè)者的一種職業(yè)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xiàn)。“工匠精神”的基本內(nèi)涵包括敬業(yè)、精益、專注、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內(nèi)容。2016年12月14日,“工匠精神”入選《咬文嚼字》公布2016年十大流行語。背

景本文原載2016年4月30日《人民日報》。在2016年召開的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鼓勵企業(yè)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chǎn),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肮そ尘瘛币辉~首次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一時間,“工匠精神”備受社會關注。國家將“工匠精神”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一方面表示國家對“工匠精神”的重視,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出國家鼓勵更多企業(yè)或個人要有“工匠精神”?;A知識積累1.字音墓志銘(míng)雕琢(zhuó)

挑剔(tiāo

ti)

精湛(zhàn)

造詣(yì)

臻(zhēn)卓越(zhuó)

雍容(yōng)鑄魂(zhù)2.釋義雍容:形容文雅大方,從容不迫。旨歸:主旨,要旨。雕蟲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離群索居:離開大伙兒,孤獨地生活。爐火純青:純:純粹。道士煉丹,認為煉到爐里發(fā)出純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來比喻功夫達到了純熟完美的境界。注意與“出神入化”“登峰造極”的區(qū)別。巧奪天工:奪:勝過。人工的精巧勝過天然。形容技藝十分巧妙。注意與“鬼斧神工”的區(qū)別。不謀而合:謀:商量;合:相符。事先沒有商量過,意見或行動卻完全一致。廢寢忘食:廢:停止。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專心努力。臻于至善:臻:達到;至善:善的極致。指做到極致。出類拔萃:拔:超出;類:同類;萃:原為草叢生的樣子,引伸為聚集。

超出同類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離群索居:索:孤單。離開集體或群眾,過孤獨的生活。超今冠古:

冠:超出眾人。超越古今?!肮そ尘瘛钡膬?nèi)涵:①愛崗敬業(yè)。愛崗敬業(yè)是從業(yè)者基于對職業(yè)的敬畏和熱愛而產(chǎn)生的一種全身心投入的認認真真、盡職盡責的職業(yè)精神狀態(tài)。中華民族歷來有“敬業(yè)樂群”“忠于職守”的傳統(tǒng),敬業(yè)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之一。②精益求精。精益求精就是指已經(jīng)做得很好了,還要求做得更好。能基業(yè)長青的企業(yè),無不是精益求精才獲得成功的。③專注。專注就是內(nèi)心篤實而著眼于細節(jié)的耐心、執(zhí)著、堅持的精神,這是一切“大國工匠”所必須具備的精神特質。④創(chuàng)新?!肮そ尘瘛边€包括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創(chuàng)新內(nèi)蘊。古往今來,熱衷于創(chuàng)新和發(fā)明的工匠們一直是世界科技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概括文章主題:這篇新聞評論結合時代特點深入闡述了工匠精神的內(nèi)涵,點明其當代價值,既批評了社會上存在的浮躁風氣和短視心態(tài),也廓清了對工匠精神的一些誤解,可以深化我們對勞動的認識,激發(fā)我們尊重勞動、追求卓越的情感??偨Y寫作特點:1.道理論證的方法:作者主要運用了道理論證來論述自己的觀點。作者引用企業(yè)家、古代典籍和普通人的話,加以分析論證,論證我們的時代需要工匠精神,它體現(xiàn)出社會的品格和國家的形象。2.排比造勢本文善于運用排比句,如“倘若沒有發(fā)自肺腑、專心如一的熱愛,怎能有廢寢忘食、盡心竭力的付出;沒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類拔萃、巧奪天工的卓越;沒有冰心一片、物我兩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動、腳踏實地的篤實”,讀起來朗朗上口,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強化了語言氣勢,增強了表達效果,令文章更有說服力。運用排比手法的效果如下:(1)用排比寫人,可將人物刻畫細致。(2)用排比寫景,可將景物描寫得細致入微,能收到層次清楚、描寫細膩、形象生動之效。(3)運用排比說理,可將道理說得充分透徹。(4)運用排比抒情,節(jié)奏和諧,顯得感情洋溢。3.語言特色:整散結合,文章?lián)u曳多姿,增強說服力。本文是一篇時評,但文章并沒有給人面目可憎、枯燥說教的感覺,而是生動形象,絢麗多彩。這主要是因為文章語言豐富,整散結合。如第1段作者用到了“高精尖、炫彩酷”等具有時代特點的新詞,使人們?nèi)菀捉邮芎屠斫?。?段中作者用“氣質雍客、活力涌流”來寫企業(yè),使企業(yè)擁有了人的特點,生動地寫出了厚植工匠精神對企業(yè)的意義。

第3.4.5段運用排比、對偶手法,起到增強氣勢、調(diào)節(jié)音律的作用,增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使觀點更加鮮明突出、更具有說服力。此外,本文運用大量成語,言簡意賅,擲地有聲。6.1芣

苢《芣苢》是一首描寫婦女們采摘芣苢的勞動歌謠,全詩洋溢著歡愉之情。無論是從其簡練的語言還是其獨特的藝術手法,都堪稱《詩經(jīng)》中的經(jīng)典篇章?!捌]苢”即車前子,古人認為車前子可以治婦女不孕或難產(chǎn)之癥,這使得文中的主角是婦女順理成章,同時也由此映射當時社會和諧穩(wěn)定,才會出現(xiàn)這樣洋溢歡樂的景象。《芣苢》中采用敘述平凡的事物,以表達情感寄意的方式為主,通篇無一“樂”字,卻無不讓人感受到其中呼之欲出的愉悅氣氛。1.《詩經(jīng)》《詩經(jīng)》,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年的詩歌,共305篇。詩經(jīng)的作者,絕大部分已無法考證。相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詩經(jīng)》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為《詩三百》。西漢時期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稱為《詩經(jīng)》,并沿用至今。文

識孔子曾概括《詩經(jīng)》宗旨為“無邪”,并教育弟子讀《詩經(jīng)》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jīng)》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jīng)》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jīng)》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成為《六經(jīng)》及《五經(jīng)》之一?!对娊?jīng)》內(nèi)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zhàn)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生活的一面鏡子。2.《詩經(jīng)》六義《詩經(jīng)》“六義”指“風、雅、頌,賦、比、興”。“風、雅、頌”是按音樂的不同對《詩經(jīng)》的分類,“賦、比、興”是《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1)體例風:土風、民謠。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十五國風”。雅:宮廷樂歌。西周王畿(周王朝直接統(tǒng)治的地區(qū))的音樂。分為大雅、小雅,“二雅”。頌:祭祀樂歌。有周頌、魯頌、商頌,“三頌”。(2)表現(xiàn)手法(根據(jù)朱熹《詩集傳》)賦: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鋪陳敘事?!八郎蹰?,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北龋阂员宋锉却宋?。比喻、打比方。興: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詞。起興、發(fā)端?!瓣P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四言詩:四言詩: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為主的詩歌樣式。盛行于西周。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所錄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齊的四言體,節(jié)奏為每句二拍,這顯然是在原始歌謠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適應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語言發(fā)展的狀況。到了西漢時期,五言詩在民間悄然興起,但文人詩仍以四言為主。東漢以后,五言詩占領了詩壇的主要地位,四言詩漸趨衰落。能繼承《詩經(jīng)》遺風,稱得上四言詩的只有曹操、嵇康、陶淵明、韓愈、柳宗元等人的少數(shù)詩作。如曹操的《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可作為當時四言詩的代表。背景及解題1.背景:這是周代人們采集野生植物車前子時所唱的歌謠,展現(xiàn)了農(nóng)人勞作忙碌而歡樂的場景?!睹娦颉罚骸啊镀]苢》,后妃之美也,和平則婦人樂有子矣。”后人多不贊成毛序的說法。2.解

題芣苢,車前草,春夏生長,遍布于荒野路邊,其嫩葉可食,全草可入藥,可以說是一種易得又多用的食物?!镀]苢》是《詩經(jīng)?國風?周南》中的一首詩。內(nèi)

讀(一)整體感知:第一步,讀懂題目;第二步,讀懂詩句的意思(借助課文注解,平時積累的知識);第三步,找出詩中的意象、表現(xiàn)手法,然后后結合時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挖掘詩歌的內(nèi)涵,體味作者抒發(fā)的思想情感。基礎知識積累1.字音芣(fú)

苢(yǐ)

掇(duō)

捋(luō)

袺(jié)

襭(xié)2.釋義采采:采而又采。芣苢:野生植物名,可食。一說即車前子,其葉和種子都可以入藥,有明顯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狀花序結籽特別多,可能與當時的多子信仰有關。薄言:發(fā)語詞,無義。這里主要起補充音節(jié)的作用。有:取得。掇:拾取,伸長了手去采。捋:順著莖滑動成把地采取。袺:一手提著衣襟兜著。襭:把衣襟扎在衣帶上,再把東西往衣里面塞裹。白話譯文: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來。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來。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來。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來。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來。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來。朗讀節(jié)奏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歸納主題:這是一首集體勞動的贊歌,描寫了人們集體采摘芣苢的過程,表達了勞動者喜悅的心情。開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滿載而歸,歡樂之情也從這一過程表現(xiàn)出來。詩歌反復地描寫勞動的過程,形象地表現(xiàn)了勞動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滿了勞動的歡欣,洋溢著勞動的熱情。藝術特色(1)重章疊句。重章疊句是詩歌的一種常見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結構形式反復吟唱的一種表情達意的方法。在不斷重疊中,產(chǎn)生了簡潔明快、往復回環(huán)的音樂感。同時,六個動詞的變化,又表現(xiàn)了越來越多直到滿載而歸的過程?!吨苣稀て]苢》重章疊句是絕無僅有的。以第一章為例:“采采”二字,以《詩經(jīng)》各篇的情況而論,可以解釋為“采而又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無意義的語助詞,“采之”在意義上與前句無大變化;第三句重復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復第二句,只改動一個字。所以整個第一章,其實只說了兩句話:采芣苢,采到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復,只改動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動詞。也就是說,全詩三章十二句,只有六個動詞——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斷變化的,其余全是重疊,這確實是很特別的。(2)賦的手法。本詩直接描寫采摘芣苢的勞動,從勞動開始到結束,沒有交代勞動者,起因、地點、環(huán)境、結果,沒有刻意創(chuàng)作的意識,直接吟唱勞動的主題,就事唱事。(3)豐富的想象空間。這首詩只寫了采芣苢的過程,沒有交代采摘的背景、人物及行為動機等。主體的模糊性使這些空白留給讀者更豐富的審美空間和解讀空間。6.2文氏外孫入村收麥《文氏外孫入村收麥》從諸孫入村寫起,記敘了在多日雨后的放晴日,孫輩替長輩收麥的事情。全詩并沒有詳細描繪勞動場面,而是寫了勞動中以餅充饑,勞動后喝酒等情形,從側面展現(xiàn)出勞動場面的熱烈。令人感受到濃濃的親情及勞動的歡樂。1.作者簡介:蘇轍(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文

識嘉祐二年(1057)登進士第。初授試秘書省校書郎、商州軍事推官。后因母病故,隨父兄回鄉(xiāng)奔喪。嘉祐四年(1059)守喪期滿回京。先后任大名府留守推官、制置三司條例司檢詳文字。因議事每與王安石不合,出為河南推官。宋哲宗時官至尚書右丞、大中大夫守門下侍郎。宋徽宗時罷職居許州。政和二年(1112),蘇轍去世,年七十四,追復端明殿學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時累贈太師、魏國公,宋孝宗時追謚“文定”。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其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