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第一中學2020-2021學年高一1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1頁
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第一中學2020-2021學年高一1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2頁
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第一中學2020-2021學年高一1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3頁
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第一中學2020-2021學年高一1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4頁
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第一中學2020-2021學年高一1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魚臺縣第一中學20202021年度高一語文月考試題時間:150分鐘分值:150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1(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中國美學的核心概念不是美而是意境,這一點已經(jīng)成為中外學者的共識。那么,什么是意境?從中國美學史來看,意境與意象、象等概念相關。在《易傳》中,象是與形對照起來界定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象與形相比,有虛與實、動與靜的區(qū)別。象比形更虛靈,更生動。象還有另外一個用法,類似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想象”?!俄n非子·解老》中對象做了這樣的解釋:“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圖以想其生也。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比較起來說,眼見的形為實,意想的象為虛。正因為想象的介入,象變得更加虛靈、生動和非現(xiàn)實。順著這個思路,可以說意象比形象更虛靈、更生動。正因為如此,意象專指詩歌和繪畫等藝術形式所創(chuàng)造的審美對象,它可以是虛構的、想象的,總之,是非現(xiàn)實的。形象多指現(xiàn)實中的事物的形狀。形象可以是審美欣賞的對象,從而轉化為意象。比如,在文學形象這種說法中,形象就是審美對象,可以包含虛構和想象的成分。不過,形象也可以是非審美活動的對象。比如,在測量活動中,形象就表現(xiàn)為客觀的形狀。意象是審美對象,也是藝術創(chuàng)造的目標。通過意象,我們可以將審美與非審美、藝術與非藝術區(qū)別開來。既然意象已經(jīng)將審美和藝術從其他人類活動中區(qū)別開來,為什么還需要意境?究竟什么是意境?盡管境與象關系緊密,但它與象不同。中國傳統(tǒng)美學中,有“境生于象外”“象外之象”等說法。由此可見,境不是個別的象,而是個別的象的放大或延伸,是不能對象化的境域或者世界。世界不是對象,不能與自我相對,因為自我始終是在世界之中存在,不能越出世界而存在。從這種意義上說,意境比意象要大。意境不僅大于意象,而且高于意象。與具體的意象相比,非對象化的意境更加抽象和虛靈。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意境也有境界的意思。有意境就意味著境界更高,更有形而上的意味。對意境的欣賞,能夠使人超越具體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場景,進入無限的時間和空間,從而對整個人生、歷史、宇宙獲得一種哲理性的感受和領悟。意境不僅是虛靈的、動態(tài)的,而且是超越的、神圣的。它不僅往廣大的方面蔓延,而且往高深的方面伸展,由此意境類似于古人心目中的宇宙,即“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意境是宇宙,但它不是物理學上的宇宙,而是心靈的宇宙,是精神生活的宇宙。中國藝術家創(chuàng)造出有意境的藝術作品,目的是安頓我們的心靈,安頓我們的精神生活。意境理論讓我們從個別事物中超越出來,進入更加廣大的周遭世界,進而與歷史和宇宙發(fā)生關聯(lián),這對于將今天的藝術實踐從對物體和個體的狹隘專注中解放出來尤其重要?,F(xiàn)在已經(jīng)有不少西方美學家開始用氣氛、氛圍、靈韻等具有中國美學色彩的詞匯來描述藝術圈,我想它們都不如中國美學中的意境那么準確。在意境范疇啟發(fā)下建構起來的藝術圈,將如同時下生態(tài)圈和經(jīng)濟圈一樣,成為當代藝術中的一種新現(xiàn)象,在全球范圍內產(chǎn)生影響。(摘編自彭鋒《意境論的重生》)材料二:說到意境,我以為,意境是現(xiàn)實生活重壓下可以讓人們的心靈暫時得到撫慰的一劑良藥。人們旅游,或寄情于山水,或暫駐風雪,或賞花問月,為的就是遠離人際關系如葛藤一般糾纏在一起的現(xiàn)實生活。董其昌的山水特別高遠清澹,一筆一筆安詳寧靜。這種意境,是他心上筆下的追求,更是他對于動蕩不安動輒便可罹禍的官場生涯緊張心情的互補。以董其昌那樣的身份,以他那樣的身份派生出的那樣的心情,不難理解他為什么追求這樣寧靜的意境,是有意要與現(xiàn)實生活拉開距離,既是一種休息又是一種撫慰!這就是藝術的妙諦所在。有唐一代,安史之亂那一段,草木厭兵民不聊生,倒出現(xiàn)了許多意境優(yōu)美的田園詩,為什么會這樣?那幾乎是民眾們的集體向往,是詩人對民眾的一種大撫慰!而在盛唐時期,歌舞升平,“小邑猶藏萬斛金”,卻產(chǎn)生了以建功立業(yè)思想為基礎的邊塞詩,邊塞詩的苦寒意境是人們不樂意經(jīng)歷的,但因為它與人們當時的現(xiàn)實生活拉開了距離,所以既變成了一種審美,又被人們稱道!藝術的妙諦就是要與生活拉開距離,如果生活是什么樣藝術便是什么樣,那我們還要藝術做什么?意境是理想化了的,是人類精神的休息場所,讓人們于現(xiàn)實生活中看到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存在的美。意境之美,是畫面給人們提供更多聯(lián)想的可能,是由此及彼,于似與不似之間給看官盡量留有廣大的想象余地。藝術必須要由此及彼,如果藝術不能完成這一個飛越便不是藝術,只不過是說明文,或是——看圖說字。文學中的意境之美也如此,文字要在讀者的腦海里變成海市蜃樓般的畫面,如《簡·愛》,你似乎都能感覺到主人公生活的環(huán)境,感覺到那種陰冷和潮氣。說到營造國畫的意境,不是畫家自己在那里營造,畫家只不過提供了某種可能,只是通過筆墨對看官們的生活經(jīng)驗做了指點和引導,然后由看官去營造。意境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意境的標準不會隨時代產(chǎn)生多大的變化,尤其是中國畫。石濤說“筆墨當隨時代”,這只是某些人的事,就國畫而言,你也可以筆墨不必隨時代,你可以死死固守傳統(tǒng),固守本身便是一種美,是一種精神!中國畫技法形成于農(nóng)耕時代,你要它隨時代發(fā)展,現(xiàn)在是什么時代?工業(yè)時代好像都已經(jīng)是過去的事,你來畫宇宙飛船或電腦不是不可以,但也同樣需有意境。關于國畫意境,沒有什么評判標準;說到筆墨,卻有標準,那就是筆墨一定要變化豐富而狀物精微。(摘編自王祥夫《意境之美》)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象是虛的,形是實的;象是動的,形是靜的;象必須和形對比起來才能讓人理解。B.意象專指藝術形式創(chuàng)造的審美對象,是非現(xiàn)實的,因為意象比形象更加虛靈生動。C.高遠清澹的意境,并不是董其昌心上筆下的追求,而是對其官場緊張心情的互補。D.除變化豐富而狀物精微外,國畫的筆墨和意境并沒有太大區(qū)別,不應有評判標準。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意境不是對象,不能與意象相對,因為意象始終是在意境之中存在,不能越出意境而存在。B.對物體和個體的狹隘專注是當今藝術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重建意境論可能會解決這一問題。C.只有于似與不似之間提供給人們更多聯(lián)想的可能,形成由此及彼的飛越,藝術才能成為藝術。D.與材料二談到國畫不同,材料一追溯中國美學史談對意境的認識,但都分析了文學的意境美。3、下面詩句不屬于材料二中所述“與生活拉開距離”的一項是()(3分)A.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B.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C.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D.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4、依據(jù)材料內容,我們應該如何認識意境?請簡要概括。(4分)5、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脈絡。(6分)(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嘉峪關的味道胡美英清晨,窗外的鳥雀嘰嘰喳喳地在枝頭叫著。高大的椿樹已觸到五樓的窗沿,伸出手去,甚至能摸到那濃綠的葉片。椿樹下是一園低矮的果樹。青棗泛著菜綠的光暈,小酸果粉燈籠似地滿樹招搖,棚上的葫蘆整整齊齊地排著隊,蘋果和梨子從院頭探出去,路上的行人伸手便可摸到。多年前,我剛到嘉峪關這座城市時,空氣中常彌漫著一層黃土色的霧,充斥著一股辛辣刺鼻的塵土的味道。星星點點的小樹苗,在突然襲來的沙塵暴中拼命地向地上匍匐,“城市里只有零零星星的點點綠意,如戈壁中的叢叢刺蓬零亂地散落在城市的角落里,像極了灰色衣衫上點點綠色的斑點”,這是我那時寫下的文字。因為干燥、缺水,初到這里的我嘴唇老是起泡。后來,我就使勁喝水,還大盆小盆地接水,放到窗臺上、暖氣片上,這樣屋子里就會濕潤一些。那時候,我甚至想過離開這里,回到生養(yǎng)我的那個濕潤的家鄉(xiāng)。然而,每當我想念南方的時候,那些在風中舞動的小樹苗就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在這座城市里那么多人的身上,都揉進了風中小樹苗的那股韌勁,那種滄桑與執(zhí)著。于是,就有了留下來的理由。我找到了一份報紙校對的工作,將自己安頓下來,并全身心地投入到與文字的美好對話之中?!笆陿淠荆倌陿淙?。”轉眼間,那些風中的小樹苗已經(jīng)長大,路兩旁,樹木的枝葉郁郁蔥蔥,行人走在樹下,撲鼻而來的滿是草木青翠的味道。有時,還會看到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坐在槐樹下看,這讓我想起故鄉(xiāng)那一個個炊煙繚繞的村莊和村莊里那一棵棵標志性的老槐樹。不知不覺中,這滿街的槐樹,也長成了這個城市的標志,散發(fā)著故鄉(xiāng)的氣息。而我,也像一棵移植到北方的小樹苗,慢慢地在這個城市扎下根來,并不斷地成長。有一年,我去深圳看望弟弟、弟弟買了一個西瓜,我問多少錢,他說三塊五一斤,我說,這要在嘉峪關,可以買好幾個又大又甜的沙瓤西瓜呢。那一刻,我突然特別想念嘉峪關野麻灣的西瓜。每到夏天、嘉峪關人吃西瓜不是論個,而是整麻袋地往家里搬;嘉峪關西瓜的好味道,是沙漠戈壁造就的,在深圳時,走進當?shù)爻?,在一個食品柜上看見“嘉峪關釀皮”的字樣。瞬間,嘉峪關的羊肉串、花樣面食一股腦地涌現(xiàn)在眼前。原來,這座城市舌尖上的味道,早已深入到我的味蕾里,只是我從來沒有意識到而已。在南方,我開始想念這座遠在西北的城市。想念夏天去長城邊兜風,總也看不夠那些仿佛不需要雨水就能生長的綠色植物;想念冬天去大戈壁撒歡,雪花滿天的時候,在茫茫的雪原上狂奔不止;想念長城旁的果園里,草木葳蕤,一樹一樹的海棠果,沐浴著祁連山的雨露、黑山強勁的山風,紅得明朗;想念嘉峪關關城之上,那些熙熙攘攘的游人。在這座城市里,還有我愛去的書店。書店在一個小樓上,隔三差五我總要去逛逛。在這個城市里,有我喜歡逛的服裝城,那些五顏六色的衣服,仿佛是一朵朵花兒在綻放,在這個城市里,有很專業(yè)的修鞋師傅,有信譽很高的裁縫鋪。在這個城市里,我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找到我想找的東西、想去的地方,生活得安心踏實。于是,匆匆啟程,從南方的海邊到西北的戈壁,一步一步靠近我思念中的塞上之城。前年夏天,兄弟姐妹等家人齊聚嘉峪關。哥哥嫂子是第一次來我這里。他們到了后說的第一句話是:“這兒不和我們家那邊差不多嗎?”在他們眼里,嘉峪關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和老家湖北已經(jīng)沒有什么區(qū)別了,哥哥嫂子在這里住得舍不得走。聽說我要把老城區(qū)的房子賣掉,便立馬阻止:“別賣了,我們以后夏天還要來這里避暑呢!”送他們離開嘉峪關時,天空下著不大不小的雨,嫂子望著馬路邊松樹上密密麻麻的松塔說:“看它們多像燕子!”我仔細一看,那一樹樹從冬天晃到夏天的小松塔,確實很像一樹樹鐵灰色的小燕子,它們正在雨中翹首眺望著。此后,分散在天南海北的家人們會時不時地念叨起嘉峪關,弟弟說想念嘉峪關的水果,妹妹說嘉峪關的饅頭真好吃。我說,等我有空了,都給你們快遞過去。他們和我一樣,走到哪里也忘不了這座城市舌尖上的味道。嘉峪關這座城,融匯了長城的氣質、絲路的氣質、雪山的氣質、戈壁的氣質,這諸多氣質混合起來的獨特味道,讓我走到哪里都會想念。不管我走多遠,當返程的車輪駛進槐樹夾道的新華路時,心中都會有一個聲音在告訴我――我回家了?。ㄟx自《人民日報》2020年09月21日第20版,有刪改)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樹苗所體現(xiàn)出來的韌勁、滄桑與執(zhí)著,給了我在嘉峪關留下來的理由,從此之后我慢慢地在愛上了這個北方城市。B.野麻灣的西瓜、嘉峪關釀皮激發(fā)了我的潛意識,讓我認識到自己已經(jīng)沉浸在嘉峪關的味蕾之中,已經(jīng)與嘉峪關這座城市融為一體。C.我之所以在嘉峪關生活得安心踏實,就是因為我能隨心所欲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能找到自己所想要的一切東西。D.我的兄弟姐妹已經(jīng)忘不了嘉峪關的味道,而我已經(jīng)深深地愛上了這座城市,并把它當成了自己的家鄉(xiāng)。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段描寫了小鳥、椿樹、果樹、青棗、蘋果和梨子等自然環(huán)境,既是描摹當下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又為下文回憶過去做鋪墊。B.文章開頭在描寫嘉峪關生態(tài)環(huán)境時運用了兩組對比:南方與嘉峪關進行對比,嘉峪關過去與現(xiàn)在對比。從而突出了作者對嘉峪關味道的認可。C.本文用語生動形象,像“小酸果粉燈籠似地滿樹招搖”“在突然襲來的沙塵暴中拼命地向地上匍匐”“它們正在雨中翹首眺望著”,這些句子和用語讓文章讀起來活潑而風趣。D.文章最后特意記敘了哥嫂以及弟弟對嘉峪關的態(tài)度,這是從正面贊美嘉峪關的味道,從而表達了作者對嘉峪關的喜愛之情。8.本文記敘的是嘉峪關的味道,文中卻用了不少筆墨回憶了長城兜風、戈壁撒歡、書店、服裝城等往事,對此你如何理解?

9.文中從頭到尾多次提到樹或與樹有關的東西,其中最為突出的是椿樹、小樹苗和松塔,請你分別談一下這三個物象具有怎樣的意蘊。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后。太祖少機警,有權數(shù),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yè),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國橋玄、南陽何颙異焉。玄謂太祖曰:“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征拜議郎。十四年春三月,軍至譙,作輕舟,治水軍。辛未,令曰:“自頃已來軍數(shù)征行或遇疫氣吏士死亡不歸家室怨曠百姓流離而仁者豈樂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無基業(yè)不能自存者,縣官勿絕廩,長吏存恤撫循,以稱吾意?!笔迥甏海铝钤唬骸白怨攀苊爸信d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于渭濱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笔?,公至孟津。天子命公置旄頭,宮殿設鐘虡。是年乙未,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邪?而陳平定漢業(yè),蘇秦濟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廢乎!有司明思此義,則士無遺滯,官無廢業(yè)矣。”又曰:“夫刑,百姓之命也,而軍中典獄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軍死生之事,吾甚懼之。其選明達法理者,使持典刑?!庇谑侵美聿苻驅?。(節(jié)選自陳壽《三國志·魏書·武帝紀》)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自頃己來/軍數(shù)征行/或遇疫氣/吏士死亡不歸家/室怨曠/百姓流離/而仁者豈樂之哉/不得己也/B.自頃己來/軍數(shù)征行/或遇疫氣/吏士死亡不歸/家室怨曠/百姓流離/而仁者豈樂之哉/不得己也/C.自頃己來軍/數(shù)征行/或遇疫氣/吏士死亡不歸家/室怨曠/百姓流離/而仁者豈樂之哉/不得己也/D.自頃己來軍/數(shù)征行/或遇疫氣/吏士死亡不歸/家室怨曠/百姓流離/而仁者豈樂之哉/不得己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諱,避諱,指古人說話、寫文章時遇到君主或尊親的名字不直接說出或寫出,以表尊重。B.孝廉,即“孝順親長、廉能正直”,原是察舉制的一種科目,明清時也用作對舉人的雅稱。C.遷,古代的官職調動,一般指升級,包括升級、降級、轉調三種。文中的“遷”即升級。D.乙未,干支組合之一,古人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用以紀年、月、日,文中為紀年。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曹操與眾不同。他年少時能隨機應變,機智敏銳,但放浪形骸,因此橋玄、何颙等認為他非同常人。B.曹操重視人才。他認為如今天下尚未平定,正是需要賢才的時候,執(zhí)政者應該去尋訪賢才,唯才是舉。C.曹操仁愛士兵。他下令官府要慰問救濟無基業(yè)、難以維持生活的戰(zhàn)死士兵家庭,不得停止供應食糧。D.曹操重視軍法。他認為把將士的生死大權委任給不通曉法律的人是可怕的,因此設置理曹掾屬之職。1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4分)(2)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琵琶行》)(4分)14、對“有行”和“上進”的關系,曹操的觀點是什么?他舉了哪些例子去證明的?請用現(xiàn)代漢語說明。(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田家歐陽修綠桑高下映平川,賽【注】罷田神笑語喧。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春日田家宋琬野田黃雀自為群,山叟相過話舊聞。夜半飯牛呼婦起,明朝種樹是春分。【注】賽:舊時祭祀酬報神恩。15、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第一首前兩句寫綠色的桑樹高高低低,與平坦的地勢形成了參差之美,具有明顯農(nóng)家特征。B.第一首后兩句描寫江南春天雨后,新枝嫩葉青翠欲滴,陽光普照大地,鳥鳴花繁的絢麗景象。C.第二首純用寫實,從田間寫起,先寫黃雀,后寫山叟,再寫種樹,最后寫節(jié)氣,娓娓道來。D.兩首詩的內容都帶有鮮明節(jié)令特點和地域特色,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鄉(xiāng)村生活的贊美之情。16、這兩首詩都寫了農(nóng)人的活動,在對象選擇上有何不同?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描寫了鄉(xiāng)村常見的聲音,表現(xiàn)出濃郁的鄉(xiāng)村生活氣息。(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運用側面描寫,表現(xiàn)出琵琶女年輕時容貌美麗、技藝超群。(3)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寫道,宋文帝劉義隆本想取得“____________”般的不世之功,卻因為準備不足,北伐大軍最終“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大自然出現(xiàn)了驚人的奇跡,不毛的石縫間叢生出倔強的生命。或者只就是一簇一簇無名的野草,春綠秋黃,歲歲枯榮。它們在一簇一簇瘦葉下生長根須,只為了少向母體________一點乳汁,便自己去尋找那不被覺察到的石縫。如果這是一種本能,那么它正說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貴,生機竟是這樣地不可________?;蛘呔褪且粓F一團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而石縫間的蒲公英,卻遠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長得那樣茁壯。它們的莖顯得堅韌而蒼老,它們的葉因枯萎而失去光澤,它們的根深埋在石縫________的間隙里。如果石縫間只有這些小花小草,也許還只能引起人們的哀憐;而最令人贊嘆的,是那石巖的縫隙間還生長著參天的松柏,雄偉蒼勁,巍峨挺拔。它們的軀干扭曲著,旋轉著,每一寸樹衣上都結著傷疤。向上,向上,向上是多么地艱難。那粗如巨蟒,細如草蛇的樹根,盤根錯節(jié),從一個石縫間扎進去,又從另一個石縫間鉆出來。于是,沿著無情的青石,它們延伸過去,像犀利的鷹爪抓住了它棲身的巖石。有時,一株松柏,它的根須竟要爬滿半壁山崖,似乎要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纜繩緊緊地縛住。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飄落在石縫間而________。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尋找最艱苦的環(huán)境。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ǎ?分)A.吮吸扼制狹隘凄凄艾艾 B.吮吸抑制狹長期期艾艾C.吸取抑制狹隘凄凄艾艾 D.吸取扼制狹長期期艾艾19、比喻具有相似性,請據(jù)此對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所用比喻進行簡要分析。(4分)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寫成:“而最令人贊嘆的,是那石巖的縫隙間還生長著雄偉蒼勁、巍峨挺拔的參天松柏。”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4分)21、下面文段有四處語言表達存在問題,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4分)①家鄉(xiāng)總在牽動著我們的情思。②我們生于斯長于斯,在這里經(jīng)受鮮活的體驗,留下生命的印痕,有許多難以割舍的記憶。③這里所說的家鄉(xiāng),主要指我們居住的城鄉(xiāng)社區(qū)。④用適當?shù)姆绞絽⑴c和關注家鄉(xiāng)的文化生活,有助于我們增強認識社會和闡釋自己見解的能力。⑤課本圍繞“家鄉(xiāng)文化生活”為中心展開學習活動。⑥通過采訪、考察和查閱文獻等方式,使我們能夠了解家鄉(xiāng)的人和物,深入認識家鄉(xiāng),對豐富家鄉(xiāng)文化生活提出合理建議。⑦讓我們一起回顧昨天,考察今天,展望明天,尋找情感歸宿,增進對家鄉(xiāng)的文化認同。(1)語句:________修改:________(2)語句:________修改:________語句:________修改:________(4)語句:________修改:________22、根據(jù)下面“從”的字形演變和提供的例句,按照要求回答問題。(5分)甲骨文金文戰(zhàn)國文字篆文從:會意字,甲骨文的“從”字,由兩個面朝左側立的“人”構成,像二人相從之形,本義為跟隨。例句:①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白居易《琵琶行》)②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歐陽修《醉翁亭記》)③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柳宗元《小石潭記》)④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左丘明《曾劌論戰(zhàn)》)⑤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蒲松齡《狼》)(1)上述例句中的“從”字,使用本義的有哪些?(只填序號)(3分)(2)請根據(jù)上述例句中“從”的本義和引申義,各寫出一個包含“從”字的成語。(2分)①用本義:________②用引申義:________四、寫作(60分)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全國兩會上,“體育入高考”這一話題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有人認為,將體育納入高考,有利于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增強學生體質,加快建設健康中國的步伐;有人認為,把體育納入高考,并不能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反而會增加學生新的“體育應試”負擔;也有人認為,是否將體育納入高考并不重要,關鍵是能否保障課程教學質量。中國教育報擬針對“體育是否該納入高考”開設專欄,展開討論。請你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投稿文章。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一語文月考答案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1.B(A“象必須和形對比起來才能讓人理解”錯誤,文中只是說《易傳》中象是與形對照起來界定的,后邊《韓非子》中就沒有與形對比起來理解;C“并不是”錯誤,原文說“是他心上筆下的追求,更是他對于動蕩不安動輒便可罹禍的官場生涯緊張心情的互補”;D“不應有評判標準”錯誤)2.D(“都分析了文學的意境美”錯誤,材料一并沒有分析文學的意境美,只提到了文學形象)3.A(A是對生活的如實描寫,BCD都有想象和聯(lián)想)4.意境是虛靈的、動態(tài)的,也是超越的、神圣的;(2分)讓人們于現(xiàn)實生活中看到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存在的美,于似與不似之間給看官盡量留有廣大的想象余地。(2分)5.①開頭提出問題——意境是什么;(2分)②然后分析問題,通過意境與象、意象等概念的辨析分析意境的內涵;(2分)③最后建議應該用意境論重建當代的藝術圈。(2分)(意思對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6.C

“就是因為我能隨心所欲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能找到自己所想要的一切東西”分析錯誤,從原文第5段“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薄安恢挥X中,這滿街的槐樹,也長成了這個城市的標志,散發(fā)著故鄉(xiāng)的氣息”可知我之所以在嘉峪關生活得安心踏實,是因為我把她當成了故鄉(xiāng),舍不得離開她。7.D

“這是從正面贊美嘉峪關的味道”分析錯誤,從原文“在他們眼里,嘉峪關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和老家湖北已經(jīng)沒有什么區(qū)別了,哥哥嫂子在這里住得舍不得走”“弟弟說想念嘉峪關的水果”可知作者這是側面烘托嘉峪關環(huán)境宜人,食品美味。8.

①文中寫長城兜風、戈壁撒歡、書店、服裝城等往事,不僅體現(xiàn)了嘉峪關味道的多樣性,而且還豐富了文章的內容;②作者借助這些往事,表達了自己對嘉峪關這座城市的喜愛之情,已經(jīng)把這座城市當成自己的家鄉(xiāng)。③作者寫這些往事與文章開頭部分形成鮮明對比,既突出了嘉峪關這座城市的巨大變化,也強調了作者心理變化的起因和過程。

9.

①椿樹代表的是現(xiàn)今嘉峪關的美好生活環(huán)境,表達了作者對嘉峪關這座城市的贊美和熱愛。②小樹苗是韌勁、滄桑與執(zhí)著的象征,更是作者初到嘉峪關時的精神力量。③松塔是家人對嘉峪關城市味道的認可,是全文作者思想感情的升華點。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10.B11.D(“文中表示紀年”錯)12.A(“因此橋玄、何颙等認為他非同常人”強加因果,原文是轉折關系)13.(8分)(1)假如一定是廉潔之士然后才能被任用,那么齊桓公憑什么稱霸天下呢?(“若”“用”“何以”各1分,句意1分)(2)(我)于是寫了這首七言詩,吟誦它并贈送給她,總共六百一十六個字,命名為《琵琶行》。(“因為”“凡”“命”各1分,句意1分)高一語文答案(A)第2頁(共3頁)14.(1)曹操認為,有德行之士,未必能夠努力上進;努力上進之士,未必都能有德行。(1分)(2)舉了陳平和蘇秦的例子證明。(2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15.C(“純用寫實”錯,“明朝種樹”不是寫實)16.(1)歐詩選擇農(nóng)人祭祀田神后歡聲笑語的場面,表現(xiàn)了興旺熱烈的農(nóng)村生活;(3分)(2)宋詩選擇山叟話舊、夫妻夜談等細節(jié),表現(xiàn)了自由的鄉(xiāng)村生活。(3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6分)(1)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2)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3)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18.A19.①句中把石巖縫隙間生長著的松柏的根比作犀利的鷹爪,體現(xiàn)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樹根縛住巖石和鷹爪的抓握狀態(tài)相似;③松柏的根遒勁有力,和鷹的爪子強壯有力相似。20.①強調的重點不同:改句的重點落在“松柏”上,強調石縫間生長著松柏這一現(xiàn)象;原句兩個修飾成分單獨成句,重點落在“雄偉蒼勁、巍峨挺拔”上,強調石縫間的生命頑強、偉大,令人贊嘆,更符合原文的邏輯。②句式不同:改句比較普通;原句四字短語單獨成句,節(jié)奏鏗鏘,更好地表達松柏的特點。21.示例:(1)語句:②修改:把“經(jīng)受”改為“經(jīng)歷”;(2)語句:④修改:將“關注”和“參與”互換位置;(3)語句:⑤修改:把“圍繞”改為“以”或把“為中心”刪去;(4)語句:⑥修改:去掉“使”。(4分。每改對一處得1分)22.(1)②③⑤(2)①示例:云集景從何去何從無所適從輕車簡從言出禍從②示例:投筆從戎從善如流從心所欲惟命是從言聽計從四、寫作(60分)23.

解題本題屬于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重點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材料首先展示了一個現(xiàn)象,“全國兩會上,‘體育入高考’這一話題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題目借此引導考生關注社會熱點,思考自身成長問題。然后,列舉了三種認識引發(fā)考生的頭腦風暴,要求考生針對現(xiàn)象,結合三種認識,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參考立意切題立意:1.體育入高考,減負強體質。2.體育入高考,增加新負擔。3.體育進高考,信可樂也。4.體育入高考,治標難治本。5.體育納入高考,促進全面發(fā)展?!}立意:1.不要讓應試教育成為孩子成長的缺憾。(未準確抓住材料的核心信息)2.憂喜交加,行勝于言。(忽略任務,隨意立意,自說自話)……范文體育入高考

減負強體質

中國教育報開設了“體育是否該納入高考”專欄,關于“體育是否該納入高考”的問題,我的觀點是該納入高考——體育入高考,減負強體質。

從學生方面說,體育入高考,能達到減負強體質的目的。

從中考體育考試就可以看出,自從中招考試加試體育以來,學生開始重視體育鍛煉,不少學生在業(yè)務時間還加強體育鍛煉。比如,有的同學在周末、假期自覺參加體育鍛煉,文化課的學習負擔相應減輕,身體素質在逐漸提升。因為體育入高考,學生要進行必要的體育鍛煉,教育部門在設計學業(yè)任務時就會預留出體育鍛煉的時間,課業(yè)負擔自然會減輕一些,不然,怎么有時間去進行體育鍛煉?

從學校方面說,體育入高考,能使學校的課程設置得到保障。

現(xiàn)在有的學校為了片面提高升學率,任意壓縮非高考科目的課程設置,擠占了體育課的節(jié)次,無形中增加了我們的學業(yè)負擔。若將體育納入高考,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也會倒逼人們重視體育,社會、教育行政部門、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