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廣東版教案全集_第1頁
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廣東版教案全集_第2頁
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廣東版教案全集_第3頁
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廣東版教案全集_第4頁
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廣東版教案全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學五年級科學上冊廣東版教案全集第一課根里的“抽水機”2.知道直根系和須根系。3.了解根的作用。重點難點:了解根的形態(tài)和作用教學過程一、導入同學們,你們見過叔叔阿姨種小樹苗嗎?為什么那些小樹苗的根部都包著一些泥巴呢?根有這么重要嗎?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一課《根里的“抽水機”》(板書課題)。(一)觀察植物的根根是植物體的一個重要器官。一般來說,大多數(shù)植物都具有這一器官。不同植物的根,其長短、粗細、形態(tài)各不相同,請仔細觀察根和用適當?shù)脑~語描述根植物的根可分為直根系和須根系。2板書:根系分為:1)直根系2)須根系直根系的特點是有明顯的主根和側根;而須根系沒有明顯的主根和側根,都是不定根,根的粗細、長短相近,看上去就像一把胡子。還有哪些常見植物的根屬于直根系或須根系?下列植物的根分別屬于哪種根系?把答案填寫在課本上。課文四種植物的根系分別是:稻——須根系;蒲公英——直根系;洋水仙——(二)觀察根系的分布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從土壤里吸收的。根系分布得越深、越廣,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強。大多數(shù)植物的根系分布得很深、很廣。(三)扎根土壤的秘密植物能牢牢地“站穩(wěn)”在地面上,確實是根的功勞嗎?(板書)根的作用:1)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四)毛茸茸的根尖出示根尖的放大圖,介紹哪個部分是根尖,根毛長在什么地方。這些毛絨絨的根尖有什么作用呢?3根毛可以增加植物與土壤接觸的面積,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礦物質(zhì),向莖和葉子輸送,供給植物生長所需。(板書根的作用):2)根有吸收水分和礦物質(zhì)的作用。(五)不同環(huán)境里植物的根出示課本圖中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示意圖。這是一幅典型的草原植物的根系分布圖。圖中植物通過根狀莖連成一片,根系的分布淺而密,構成了密密的網(wǎng)狀。這是沙漠植物的兩種典型的分布圖。圖中左側的是駱駝刺,根系深深扎入地下;右側的是仙人柱,根系雖然很淺,但擴展得很寬。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有什么特點?植物的根系生長特點與其生長環(huán)境有關。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聯(lián)成一個網(wǎng)狀,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而在沙漠中,由于沙子松散又缺少水分,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發(fā)達,有的盡可能往地下伸長,有的盡可能向周圍擴大,既可以較好地固定自己,又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三、教學后記:根長得越深,分布得越廣,植物就越不容易被大風刮倒。同時,植物生長需要的水分和各種礦物質(zhì),因此根系的分布范圍越廣越深,才能保證從土壤中獲得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物質(zhì)。由此說來,植物的根系越發(fā)達,對于植物的生長越有利。我們常說“根深葉茂”,正是這個道理。4第二課莖里的“運輸網(wǎng)”1.了解莖的形態(tài)。2.了解莖的一般結構。3.探究莖的作用。重點難點:莖的作用教學過程活動指引琪琪發(fā)現(xiàn)折斷的莖的斷口處有水滴出來,那水是哪兒來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二課《莖里的“運輸網(wǎng)”》(板書課題)。(一)水在植物體內(nèi)的流動白花染色實驗在課本上介紹的實驗里,我們能在浸泡在紅顏色水里的姜花莖的橫切面上看到許多小紅點。這說明了什么?紅顏色是從植物的哪個部分傳輸?shù)街参锏那o部呢?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莖能運輸水分這一功能。(二)探究莖的其他作用5植物的莖除了能運輸水分外,還有什么作用呢?1)出示課本圖,觀察圖中各種類型的莖。通過觀察各種各樣的莖,歸納出莖還有支持植物體的作用。2)出示一些圖片,有被剝皮的樹干、樹干的斷枝缺口處等。出示有關莖運輸養(yǎng)分的資料。歸納出植物的莖還有運輸養(yǎng)分的作用。(三)樹干和枝條記錄的秘密植物的莖可以包括哪些部分呢?(樹干、樹枝、藤等)莖在的生長過程中會有哪些變化?莖周長的變化;莖長度的變化;樹皮顏色的變化。三、教學后記: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植物的莖,植物的莖有三個作用:1)運輸水分的作用、2)支持植物體的作用、3)運輸養(yǎng)分的作用。第三課葉里的“加工廠”1.了解綠色植物能在陽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氣,同時吸收二氧化碳。2.理解沒有太陽、沒有植物地球上就沒有生命。教學過程6一、導入觀察植物的葉子生長的情況和特點。陽光能照射到每一片葉子嗎?師:植物的生長需要陽光,植物通過葉片來接收陽光。葉片怎樣才能接收更多的陽光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三課《葉里的“加工廠”》(板書課題)。二、新課(一)觀察葉子的排列情況觀察葉子的排列,從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葉片有互不遮蔽的規(guī)律(葉鑲嵌),葉片這種排列規(guī)律有什么意義?這樣的排列有利于葉片盡可能地吸收更多的陽光。(二)綠葉的作用葉片的排列有利于葉片盡可能地吸收更多的陽光。植物為什么需要陽光呢?綠色植物能在陽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氣,同時吸收二氧化碳。指導閱讀課本上的卡通虛擬情景圖片,簡要了解光合作用的過程。(三)討論:植物對人類及其他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義?如果沒有植物,自然界會怎樣?植物沒有陽光照射會怎么樣?7沒有植物,自然界會怎么樣?植物對人類極其他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義?光合作用為包括人類在內(nèi)的幾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質(zhì)來源和能量來源:(1)制造有機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數(shù)量是非常巨大的。人類和動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2)轉化并儲存太陽能。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并儲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中。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間接利用這些能量作為生命活動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歸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儲存起來的。(3)使大氣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對穩(wěn)定。綠色植物廣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斷地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釋放氧,從而使大氣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4)對生物的進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教學后記:光合作用為包括人類在內(nèi)的幾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質(zhì)來源和能量來源。因此,光合作用對于人類和整個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第四課花里的“育嬰房”8了解花的結構,探究花的作用教學過程一、導入這些美麗的花藏有什么秘密呢?不同植物種類的花,結構是否相同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四課《花里的“育嬰房”》(板書課題)二、新課(一)解剖花自然界花的形狀、顏色、大小各不相同,但基本結構卻有共同之處。請同學們通過解剖花來了解花的基本結構。把花朵由外向內(nèi)一層層解剖,相同的部分放在一起,然后觀察各部分的形態(tài)和通過解剖活動,學生會發(fā)現(xiàn)有的花四部分結構都齊全,而有的卻并不齊全,引像白菜花一樣,由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組成的花,屬于完全花。缺少其中某些部分的花,屬于不完全花。生活中常見的完全花有:木棉花、白菜花、蘿卜花、油菜花、茄花、蠶豆花、梨花、桃花、柑橘花、牽牛花等;不完全花有:百合花(缺花萼)、南瓜花(屬9單性花,缺雄蕊或雌蕊)、黃瓜花(屬單性花,缺雄蕊或雌蕊)、絲瓜花(屬單性花,缺雄蕊或雌蕊)、雞蛋花(缺花萼)、柳樹花(缺花冠)等。(二)尋找花里的“育嬰房”這些花的雄蕊在哪里?雌蕊呢?(讓學生指出來)剝開雄蕊的花藥,剖開雌蕊的子房,了解這些結構的作用。教師引導學生們觀察雄蕊頂端的花粉和雌蕊的子房。如觀察花粉是否容易脫落,雌蕊的柱頭是否有黏性,子房里是否有胚珠(將來能發(fā)育成種子)等。然后根據(jù)觀察到的事實,證明“子房是植物的育嬰房”歸納總結:雌蕊里的子房就是植物的育嬰房。植物的種子就是在這里發(fā)育成長(三)討論:花的各個組成部分分別有什么作用?一朵完全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組成。1)花萼是花的最外一層,由一定數(shù)目的萼片組成,有保護幼花的作用。2)花冠由數(shù)片花瓣組成,可以保護雄蕊、雌蕊。在蟲媒花中,花瓣鮮艷的顏色起著吸引昆蟲來傳粉的作用;而在風媒花中,花瓣很小或退化,以利于接受花3)雄蕊是花的雄性生殖器官,上端有花藥,里面有花粉。4)雌蕊位于花的中央,是花的雌性生殖器官,內(nèi)有胚珠,發(fā)育后成為種子,子(四)給花建檔案1)教師出示課前做好的幾種“花的檔案”。你喜歡哪份“花的檔案”呢?為什么?2)“花的檔案”一般應有哪些內(nèi)容?教材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花朵檔案卡的樣本,同學們可以仿照這個形式自行設3)每組設計一份“花的檔案卡”,并制作出來。4)出示做好的“花的檔案卡”,學生與師生之間相互點評。教學后記:能了解花的結構,探究花的作用,了解花的一些其他特征第五課果實里的新生命1.了解果實的結構。2.探究果實的作用。了解果實的結構,探究果實的作用。教學過程一、導入青蔥的絲瓜架下,孩子們對著一個個剛結出來的小絲瓜感到很好奇:小絲瓜是由花變成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五課《果實里的新生命》(板書課題)。(一)觀察結果的過程課本選擇了幾幅絲瓜開花結果過程典型階段的圖片,幫助學生觀察植物從開花到結果的變化過程。在觀察圖片的過程中,提示學生發(fā)現(xiàn)開花結果的現(xiàn)象:花瓣、雄蕊在慢慢地枯萎,子房在不斷長大,最后發(fā)育成果實。把我的發(fā)現(xiàn)填寫在p24“我的發(fā)現(xiàn)”里小結:果實是由花的子房發(fā)育形成的。(二)果實里藏著什么?1)出示蘋果或梨子的實物。蘋果屬于植物的哪一類器官呢?(蘋果是果實。)2)你知道果實里面藏有什么呢?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呢?學生解剖蘋果,并觀察蘋果的內(nèi)部構造。蘋果的構造由哪些部分組成?匯報和交流。3)其他的果實也有相似的構造嗎?4)歸納小結:果實是由果皮與種子構成的。(三)尋找植物園的果實在哪里可以找到植物的果實?(社區(qū)或郊外)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公園、郊外進行尋找植物的果實,并做好觀察記錄。讓學生做好觀察、解剖記錄,以達到認識更多果實的目的。在觀察后,可讓學生描述一種最喜歡的果實,強調(diào)作出全面的描述。各組匯報計劃,教師點評。課本上出示的果實分別是:四季豆、蘋果、西瓜、板栗、檸檬果實包括果皮和種子兩部分,其中主要的是果皮。果皮有保護種子的作用,種子則起傳宗接代的作用。有些果實的果皮堅硬是為了更好地保護種子;有的果皮肥厚多汁,這是果實吸引動物食用,然后幫助它們傳播種子的一種構造。(五)網(wǎng)上學:有趣的果實以論壇交流的方式,用文字或圖片展示一些有趣的果實,將自己知道的果實介紹給其他小朋友,并了解他們介紹的果實,拓寬對果實世界的了解,感受植物的多樣性。同時,通過尋找植物果實的活動,比較不同植物的果實,豐富學生對果實的認識,了解植物的果實是千姿百態(tài)的,體會生物的多樣性。教學后記:了解了果實的結構。探究了果實的作用。第二單元無處不在的微生物第六課酸奶秘密3、能夠收集有關細菌、病毒的資料并參與討論。知識與技能4、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類;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享受動手制作的快樂,無論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鮮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溫杯等。教學過程設計1.談話:你吃過酸奶嗎?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嗎?2.學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測酸奶是怎樣做成的。(讓學生提出各種可能性,教師不做任何評價;提供給學生每組一份空的酸奶瓶,讓學生觀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許他們會有所發(fā)現(xiàn))3.學生自己動手做酸奶。(1)介紹做酸奶的方法:①教師為學生提供煮好的鮮牛奶若干。(具體是:在電飯鍋里放入一些鮮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開幾分鐘,并將煮好的鮮牛奶分發(fā)給每個小組)②學生自帶消毒過的保溫杯和勺子。(事先要用開水燙一燙)③待牛奶冷卻到35℃—40℃的時候,把鮮牛奶倒入自消過毒的保溫杯,并往里面加入適量的酸奶,仔細攪勻,并蓋上蓋子。④保溫幾個小時后,酸奶就做成了。(2)學生自己制作酸奶。①測一測:我在制作酸奶時,放入的酸奶與鮮奶的比例是②教師講述:大約保溫8個小時后,酸奶便制成了。③提醒:自制的酸奶不要存放太久。不要吃變質(zhì)的酸奶,否則會引起腹瀉、消化不良,甚至中毒!二、認識細菌,解釋牛奶為什么會變成酸奶1.談活:做酸奶時需要注意些什么?(制作酸奶時需要注意兩個條件:一是溫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衛(wèi)生,所有的器皿要進行消毒處理)2.提問:為什么牛奶會變成酸奶?3.學生思考回答,引出酸奶中的乳酸菌,從而引出細菌的概念。4.學生交流課前收集來的有關細菌的資料,資源共享。5.學生閱讀教材第6頁上的資料——細菌和酸奶。細菌的基本形態(tài)特點及分布細菌的種類細菌的繁殖細菌與人類的關系7.討論并交流:你還能舉出哪些有用或有害的細菌?1.講述:下面老師再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動物、植物和我們前面所研究過的微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你知道嗎?在微生物大家族中,還有一種沒有細胞結構2.談話:你聽說過“非典”和艾滋病嗎?它們都是由病毒引起的。3.學生看教材插圖認識形形色色的病毒。4.提問:你對哪種病毒比較熟悉?不妨向同學介紹介紹。6.提問:你還知道哪些危害人類健康的病毒?7.教師小結:危害人類健康的病毒和細菌叫病菌,許多傳染病由病菌引起。病菌會通過各種途徑侵入人體。1.提問:病菌是通過什么途徑侵入人體的呢?握手,依次傳遞下去,粉筆灰就傳給了握過手的同學。其實有些病菌的傳播也4.討論:還有什么其他途徑會使病菌沾到你的手上?我們應該怎么預防?6.談話:除了皮膚接觸以外,還有哪些途徑會使病菌侵入人體?7.教師補充介紹有關病菌傳播途徑的資料。第七課發(fā)面的學問1.知道真菌是既不屬于植物也不屬于動物的一類生物。2.調(diào)查生活中的真菌(霉菌和食用菌種類)及生長環(huán)境。重點難點霉菌和食用菌種類及生長環(huán)境。教學過程一、導入什么使面團發(fā)生了這樣大的變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七課《發(fā)面的學問》(板書課題)。二、新課(一)發(fā)面團出示發(fā)面團的制作材料。觀察面團發(fā)酵前后在顏色、大小、氣味等方面有哪些不同。制作過程中,你認為使面團發(fā)大的最關鍵一個步驟是什么?把自已的猜測寫下小結:原來是酵母菌的使面團發(fā)了起來。(二)認識酵母菌在干酵母粉里,有一種特殊的微生物——酵母菌。酵母菌有一個特殊的本領,它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淀粉分解。在這個過程中,會釋放出二氧化碳氣體。這發(fā)酵過程中產(chǎn)生的氣體到哪里去了?酵母菌在發(fā)酵過程中釋放出二氧化碳,使面團膨脹起來,我們看到發(fā)起來的面團里面有空隙,這些空隙就是發(fā)酵時產(chǎn)生的氣體(二氧化碳)占據(jù)的空間。(三)霉菌生長的環(huán)境(出示書中圖片)這些橘子和柿子發(fā)霉了,生活中我們常見到這種現(xiàn)象,說說看你還見到過哪些物體發(fā)霉,這些物體上面的“霉”是什么樣子的?出示一組霉菌的放大圖片,簡要介紹霉菌的特點。通常在什么環(huán)境下物體容易發(fā)霉?溫暖、潮濕、陰暗的環(huán)境下物體容易發(fā)霉。小結:霉菌生長環(huán)境的共同點:潮濕、溫暖、陰暗。(四)蘑菇以圖片的形式向學生介紹常見的食用蘑菇及有毒蘑菇。食用蘑菇:金針菇、香菇、雞樅、竹蓀、猴頭菇、羊肚菌、銀耳等。有毒蘑菇:毒傘、白毒鵝膏菌、臭黃菇、毛頭乳菇等。(五)網(wǎng)上學:細菌和真菌的利與弊組織學生參加網(wǎng)上討論,把自己找到的細菌與真菌的圖文資料貼到討論區(qū),培養(yǎng)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搜集信息的能力。比較細菌與真菌,了解它們的利與弊。第三單元、奇妙的電與磁2.知道開關的作用。3.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導電,有的材料不容易導電。4.認識電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來源。重點難點知道常用電器的工作需要一個完整的回路、知道開關的功能,并能用一些基本師:如果小金屬環(huán)碰到金屬絲,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為什么?燈泡就會亮起來,因為小金屬環(huán)碰到金屬絲后,電池、導線、燈泡組合成為一個電路,燈泡就會亮起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八課《電路的研究》(板書課題)。(一)讓燈亮起來1)利用課本圖中的材料,讓燈泡亮起來。請學生嘗試動手連接電路,使燈泡發(fā)光。同時,在書上“我的連接圖”框中畫下電路連接簡圖,小結:這樣一個閉合回路就是一個簡單電路。2)如果要讓兩個燈泡同時亮起來,應該怎樣連接?有多少種不同的連接方法?把你的連接方法用圖畫表示出來,記錄在p46面的“我的發(fā)現(xiàn)”里。(二)開關加在哪里?1)電路中的開關就是用來接通或切斷電路的,是電路中不可缺少的控制部件。開關加在哪里?先畫個電路圖就會顯而易見,把你的連接圖記錄在p47面的“我的連接圖”里。2)你還見過哪些種類的開關?(三)判斷容易導電的材料演示:在一個帶開關的簡單電路中,拆下開關,把橡皮等物體接在開關原來的位置,燈泡還會發(fā)光嗎?用其他物體替換又會怎樣呢?把實驗結果記錄在p48面的“實驗記錄”里。小結:能令燈泡發(fā)光的材料是容易導電的材料,而不容易導電的材料不能令燈(四)制作數(shù)學游戲機1)數(shù)學游戲機背面應該怎樣連接線路,才能讓它能正常使用?2)根據(jù)電路原理和公式的連接需要,設計連接方式。(五)安全用電指導學生閱讀p50面,了解電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來源、了解為什么要注意用電的安全,并且養(yǎng)成安全用電的好習慣。1.身體不要觸及電器的帶電部分。2.電線霉爛或電器破損時,應停止使用。3.不用濕手觸摸電器,清潔電器時要先斷開電源。4.遇見不正常的放電或觸電事故時,應先斷開電源。9有趣的磁現(xiàn)象教學目的:1.知道磁鐵都有磁性和兩個磁極。2.知道磁鐵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規(guī)律。3.知道磁鐵隔著物體也能吸鐵。重點難點磁鐵的兩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教學過程一、導入出示課本圖片。擦窗器為什么隔著玻璃還能相互吸著呢?里面是不是有磁鐵?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九課《有趣的磁現(xiàn)象》(板書課題)。(一)磁鐵能吸起什么?磁鐵能吸引鐵及由鐵制成的物體。(二)磁鐵哪個部分磁性最強?通過實驗可以看出:磁鐵的兩端有很強的吸力,這里的磁性最強。磁鐵中磁性最強的部位叫做磁極,一塊磁鐵有兩個磁極。磁鐵指南的一端叫南極,用“S”“南”是“South”,所以國際上通行磁鐵指北的一極標字母N,指南的一極標字母S。(三)兩塊磁鐵的探究磁鐵能吸引一些東西,那么在兩塊磁鐵互相靠近會有什么現(xiàn)象呢?把磁鐵吊在繩子上,用一塊磁鐵的N極對著另一塊磁鐵的S極,然后讓它們慢慢接近,突然它們吸到了一起;讓兩塊磁鐵的S極互相接近,這時磁鐵產(chǎn)生排斥而扭向兩旁;再將兩塊磁鐵的N極互相接近,這時磁鐵也產(chǎn)生排斥而扭向兩通過觀察可發(fā)現(xiàn):相同的兩個磁極(如S-S,N-N)靠近時會互相排斥;不同的兩個磁極(如S-N,N-S)靠近時會互相吸引。小結:磁鐵同性極互相排斥、異性極互相吸引。(四)擦窗器的結構出示實物(擦窗器,并演示使用方法)。分析擦窗器用到了磁鐵的哪些特性?里面可能有幾塊磁鐵?(五)隔物吸鐵的探究磁鐵能隔著物體吸鐵嗎?學生分組實驗,觀察磁鐵能隔著什么物體吸鐵,記錄實驗結果。通過實驗可以得出:磁鐵隔著較薄的物體能吸鐵。(六)研究磁力的大小磁力的大小相同嗎?磁鐵可以隔著多厚的紙(或木板、布塊……)吸鐵?想一想為什么再厚些就吸不住了呢?小結:磁力有大有小,磁力的大小是不會改變的。(七)哪里應用了磁?哪里利用了磁?磁的在生活和生產(chǎn)中的應用很廣泛,如電冰箱門封、磁性跳棋、塑料筆盒的盒蓋、箱包的磁吸鎖、鐵皮黑板上壓圖片的小磁鐵、打靶玩具中的磁性飛鏢、門后防風磁吸、冰箱磁鐵裝飾、皮包或錢包上的磁鐵扣、揚聲器里的磁鐵、磁性(八)磁鐵游戲你能仿照波波的設計,也設計一個利用磁鐵的游戲用具嗎?你的磁鐵游戲是怎樣玩的呢?你用了哪些材料、怎樣制作?你為什么會想到用這些材料制作呢?學生分組設計并討論設計的合理性。把你的設計填寫在p57面的“我的設計”里。1.初步感知物體間的磁化現(xiàn)象。2.利用磁鐵能指示南北的性質(zhì),制作簡易指南針。重點難點正確使用指南針,利用指南針確定方向。教學過程:出示課本圖片,講述彬彬他們郊游的故事。為什么指南針能告訴我們方向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課《指南針》(板書課題)。(一)小磁船的探究教師做“小磁船”的演示,得出:磁鐵能指示方向;指南針是利用磁鐵制成的。把你的結論填寫在p59面的“我的結論”里。(二)制作指南針除了書上介紹的制作方法外另外介紹以下兩種制作方法:(1)浮力支承式指南針①用永磁鐵對兩根鋼針進行磁化。②把一小塊2厘米×2厘米×2厘米的硬泡沫塑料做成如圖所示的形狀。底面呈一個正方形(2厘米×2厘米),上一半用刀片切成棱錐狀,把磁化好的鋼針水平③在碗里盛滿水,然后把做好的裝置放在水面上。鋼針和硬泡沫塑料就能在水面上自由轉動,當它靜止時,就能指示南北方向了。泡沫塑料塊可以用塑料瓶蓋或軟木塞代替。也可用玉米稈的芯制作。(2)懸掛式指南針①把兩根磁化好的鋼針平行穿在黃豆大小的硬泡沫塑料塊上。②在塑料塊上穿一根細線,懸掛在圓珠筆芯的一端。圓珠筆芯的另一端用對折的小紙片夾緊,紙片插在豎立的書的裝訂線一側,緊貼裝訂線,作為支架。使塑料塊連同鋼針能在水平面內(nèi)自由轉動。鋼針在靜止時,就能指示南北方向了。2.探究電磁鐵與磁鐵的異同。3.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大小的因素。重點難點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大小的因素。鐵釘、漆包線、大頭針、電池等。一、導入看了這張圖片后,你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想知道些什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一課《神奇的電磁鐵》(板書課題)。(一)電磁起重機為什么能吸鐵?出示圖片(電磁起重機的內(nèi)部裝置),觀察電磁起重機的吸盤結構能不能利用電池、導線、鐵釘這些材料做個模擬電磁起重機呢?學生分組制作電磁起重機,并嘗試用它吸起鐵制的大頭針。知道電磁起重機通電產(chǎn)生磁性,所以可以吸鐵。(二)電磁鐵與磁鐵出示磁鐵和電磁鐵。電磁鐵與磁鐵一樣,都能吸引鐵。電磁鐵是否也像磁鐵一樣具有磁性?設計一個實驗,研究電磁鐵是否也有磁極。學生按照自己的設計進行實驗,并將發(fā)現(xiàn)填寫在課本的實驗記錄表里。小結:像磁鐵一樣,電磁鐵也具有磁極。(三)讓電磁起重機的“力氣”更大電磁起重機的力氣有多大?如果要增加電磁鐵的磁性,你有什么辦法?學生分組討論并設計實驗。嘗試同時增加線圈匝數(shù)和增強電流來增強磁性。小結:電磁鐵的磁性可以通過增加線圈匝數(shù)、增強電流、同時增加線圈匝數(shù)和三、總結:今天,電磁鐵已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像各種家用電器、各種車船、飛機、飛船、火箭、人造衛(wèi)星等等,我們的生活已離不開它了。第四單元、各種各樣的能量1.知道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2.知道電、光、熱、聲、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知道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知道電、光、熱、聲、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一、導入同學們,很多美麗的小村莊里有著各種大大小小的水車,大家知道水車為什么會轉動嗎?不流動的湖水也能夠讓水車轉動起來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二課《能量及其形式》(板書課題)。(一)是什么使下圖中的物體動起來的?四幅圖分別為自行車、太陽能汽車、電氣化火車和風車。騎車的人利用雙腳蹬動自行車踏板提供能量使自行車運動起來;太陽能汽車是利用太陽的能量轉化成電能后,使車里的馬達運轉起來,使車向電車利用電能讓車動起來;風車葉片的轉動是由于風的能量驅動的。通過充分的觀察和分析,讓學生通過討論認識到是能量使物體動起來的。(二)讓小車動起來利用帆架在車上,使車可以利用風能使小車動起來;把氣球吹脹,放在車尾,然后把氣球放氣,氣球吹出的氣流形成的反沖的能量用釘子把橡皮筋固定在桌子上,另一頭固定在車上,牽動小車,把橡皮筋拉長,放開手,橡皮筋的彈力(儲存在橡皮筋里的能量)會使小車前進;把橡皮筋的一頭固定在車上,另一頭卷在車的車軸上,橡皮筋的彈力(儲存在橡皮筋里的能量)也會使小車前進。(三)在下面的這些現(xiàn)象中,存在著哪些形式的能量?在一些常見的現(xiàn)象中,是存在著不同的能量形式的。例如有:聲能、光能、電能、熱能、磁能、潮汐能等。除了以上的能量形式外,其他形式的能量還有:風能、機械能、太陽能、核能、生物能和地熱能等。(四)能量普遍存在,假如缺少某種能量,世界會怎樣呢?工廠要停工,商店要關門;我們的家里就不能開燈,家用電器(電風扇、空調(diào)機、電冰箱、電視機、音響等)就不能使用;大樓由于沒有電,電梯不能運行,蓄水池不能抽水而蓄水,電話沒有電流……可以說,沒有了電,城市的生活就三總結:各種各樣的能量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人們的生活已經(jīng)離1.認識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2.知道水能可以轉化為機械能和電能。重點難點教學過程一、導入出示課本引導頁的圖片。他們在參觀什么地方?為什么水沖下來就會產(chǎn)生電?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三課《能量的轉換》(板書課題)。二、新課出示水電站的課本圖,觀察水電站的內(nèi)部構造。發(fā)電原理:水流的能量被傳遞給渦輪機里的渦輪機葉片,渦輪機葉片的轉動帶動傳動軸轉動,使發(fā)電機轉子轉動產(chǎn)生電磁感應,從而使發(fā)電機發(fā)出電。有了渦輪機和發(fā)電機等設備,就能發(fā)電了嗎?我們來制造一個水電站的小模型進行研究。(一)讓小水輪轉起來(1)把六片葉片分別插入輪軸中的凹槽中;(2)把軸穿過輪軸中間的小孔。這樣一個小水輪就做成了。如何用水流讓小水輪轉動起來?可以把做好的小水輪架在水槽上,用一個下部帶孔的容器裝上水,讓水流在一側的葉片上,小水輪就會轉起來了。水流的能量變成了小水輪轉動的能量了。怎樣可以使小水輪轉得更快?因素主要有三個:水量、水位落差、水的沖擊點。那么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加大水流的高度,加快水流的速度,加大水流的流量、水倒在葉片的邊緣等都可以使小水輪轉動得更快。(二)發(fā)電的實驗水輪的轉動,會帶動發(fā)電機的轉子旋轉。發(fā)電機轉子轉動起來就能產(chǎn)生電嗎?(1)用一條較長的棉線緊緊地纏在小發(fā)電機的軸上。(2)把發(fā)電機兩端的接線口連接一個燈泡形成一個閉合電路,發(fā)電機相當于簡單電路里的電池。(3)固定好發(fā)電機整個裝置。首先可以用手先轉動一下發(fā)電機的軸,看是否能讓燈泡亮起來;然后再快速地拉動棉線,使發(fā)電機的軸高速轉動。觀察燈泡的亮度與用手轉動軸時的亮度有什么不同。這個活動說明,發(fā)電機軸的轉動是可以使發(fā)電機產(chǎn)生電的,并且軸轉動的速度越快,發(fā)電機產(chǎn)生的電就越多。結合兩個活動,嘗試描述水電站將水流具有的能量轉換成電能的過程。(三)討論:水力發(fā)電站利用水力來發(fā)電,它能把水流具有的能量轉換成電能。下面的發(fā)電站,是把什么形式的能量轉換為電能的?你知道更多不同類型的發(fā)電站嗎?除了水能可以轉換成電能外,還有核能、風能、熱能、太陽能等都可以轉換成你還知道更多不同類型的發(fā)電站嗎?發(fā)電的原理實際上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轉變?yōu)殡娔?,那除了水流的能量、核能、風能、熱能和太陽能以外,在自然界中還有哪些形式的能量?這些能量是否可以轉換成電能?(四)抽水蓄能電站發(fā)電廠發(fā)出的電,如果沒有被用戶用完,那么剩余的電,會到達哪里?是繼續(xù)循環(huán)利用,還是浪費了?抽水蓄能電站的作用,就是當發(fā)的電超過需要(用電低谷)時,利用多余的電力把處于低地勢的下水庫的水抽到高地勢的上水庫里儲存起來(把電能轉化為勢能);待需要增加發(fā)電量(用電高峰出現(xiàn)電力不足的情況)的時候,再把上水庫的水放出來進行發(fā)電(把勢能轉化為電能)。(五)討論:請說說課本77頁的圖中從光能開始,最終轉換成聲能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經(jīng)歷了哪些能量形式的轉換?光能被植物轉換成生物能貯存在植物體內(nèi),生物能通過果實被孩子(波波)消化后轉換成身體內(nèi)的能源物質(zhì)(如脂肪)儲存起來。然后,脂肪釋放出化學能,轉換成物體運動的動能(踏腳踏車),帶動發(fā)電機。發(fā)電機把動能轉換成電能傳給電熱爐,電熱爐把電能轉變成熱能,熱能把水壺里的水燒開,水蒸氣沖出水壺的壺嘴,轉換成聲能發(fā)出聲音。三、課外作業(yè);網(wǎng)上學:太陽能利用的調(diào)查第五單元、變化著的地表14大地的變遷教學目的: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斷變化的。2.了解化石的作用。重點難點地球表面是在不斷變化的。教學過程一、導入出示課本圖片。同學們,小伙伴們結伴去郊游,他們在哪里發(fā)現(xiàn)了什么?請大家認真觀察。出示貝殼鑲嵌在巖石里的照片。海里的貝殼怎么會出現(xiàn)在山上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四課《大地的變遷》(板書課題)。(一)探究海洋生物化石出現(xiàn)在高山上的原因猜想與假設把我的猜想和其他同學的猜想填寫在課本p82“我的猜想”上。2)尋找證據(jù)B.澳大利亞皮爾巴拉地區(qū)的一座山(圖上的巖層是海底的顆粒沉積物)。C.在阿爾卑斯山上發(fā)現(xiàn)的海洋生物菊石化石。把收集的證據(jù)進行整理和分析,嘗試作出合理的解釋。(地殼變化的現(xiàn)象)(二)漂移的大陸通過對世界地圖的觀察研究,發(fā)現(xiàn)南、北美洲東海岸線和非洲西海岸線形狀相似,像拼圖一樣,可以拼合起來,科學家認為,2.5億年前地球上的陸地是連在一起的,以后逐漸分開,漂移到現(xiàn)在的位置。這就是大陸漂移說。重點難點了解地震現(xiàn)象和地震危害,掌握科學的地震避險方法。教學過程四位主題人物參觀地震知識宣傳欄。琪琪對地震威力發(fā)出的感嘆和彬彬提出的問題:“地震的危害真大呀”“萬一發(fā)生地震,我們應該怎么辦?”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五課《大地的震動》(板書課題)。(一)地震有什么危害?學生在簡單了解了地震的成因后,通過資料搜集的手段對地震的危害展開探討。②地震致使公路和鐵路扭曲,變形;④地震引發(fā)的海嘯(以印度洋海嘯為例)。(二)假設地震突然發(fā)生,我們該怎么辦?討論:下面的這些避險方法中,哪些較合理?哪些不合理?為什么?1)這種避險方法合理。地震發(fā)生時,在無法逃出室外的情況時,躲避到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可避免被室內(nèi)震落的磚塊等砸傷。這種避險方法合理。地震發(fā)生時,在無法逃出室外的情況時,迅速躲到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如家具附近、墻根等。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而且在建筑物倒塌時三角空間里有一定的自由空間。3)這種避險方法不合理。在地震發(fā)生時,應迅速逃到空曠平坦的地方,不應跑4)這種避險方法不合理。地震發(fā)生時要沉著冷靜,多動腦筋,遇震不慌。切忌5)這種避險方法合理。地震發(fā)生時,在室外應避開高大的建筑物和小巷,迅速逃到空曠平坦的地方(三)設計緊急避險方案在地震發(fā)生時冷靜、有序地撤離就能避免或減少地震中由于擠踏而造成傷亡。以學校為例,要考慮這些問題:撤離的人數(shù)(高年級、低年級的人數(shù)……);樓層(高年級、低年級學生所在的位置……);路線的選擇(最終的撤離目的地選擇;各樓層學生撤離的次序、校園內(nèi)撤離的次序……);撤離時的注意事項(靠右行走,不能擁擠,不攜帶書包雜物,盡量帶上飲水食物……)等。三、總結地震的威力是巨大的,地震是地球能量的一種釋放,是無可避免的。因此學會在地震時的避險方法和知識很重要。當?shù)卣鸢l(fā)生時要沉著冷靜,多動腦筋,遇震不慌就能從地震中順利脫險。2.了解火山對人類的影響。一、導入火山噴發(fā)是怎么樣?給人類造成了什么影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六課《火山的噴發(fā)》(板書課題)。二、新課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觀察火山的現(xiàn)象及危害。(一)火山噴發(fā)過程一般來說,火山噴發(fā)的過程大致上可分為三個階段:(1)在距離地面以下200千米的地球內(nèi)部的溫度大約有1500℃,這里的巖石處于高熱狀態(tài),部分熔融形成巖漿。由于巖漿的溫度比周圍的巖石高,密度也較小,所以它會向地表上涌,而且在浮升過程中再熔化掉一些巖石。(2)巖漿沿著隆起造成的裂縫上升。當巖漿的壓力大于火山口的巖石頂蓋的壓力時,就會隨時向外迸發(fā)。這時,會先噴出濃煙,部分熔巖也從縫隙中流出地(3)一旦巖漿找到通達地表的途徑(排放口),它就會立刻噴出地表,形成熔巖。噴發(fā)時,熾熱的氣體、液體或固體物質(zhì)突然冒出?;鹕絿姵龅奈镔|(zhì)主要是氣體,但是像渣和灰的大量火山巖和其他固體物質(zhì)也噴了出來。這些物質(zhì)堆積到地表。錐形山是火山形成的產(chǎn)物。討論:與同學們交流,談談自己對火山現(xiàn)象的感受(二)火山的利與弊火山爆發(fā)危害強度非常之大。著名的維蘇威火山爆發(fā)導致龐貝古城徹底毀滅,是典型的實例。除此之外,火山噴發(fā)還常常伴隨或誘發(fā)地震、海嘯、爆炸、火災、崩塌等災害,更加劇了對建筑物、道路、橋梁、農(nóng)田、森林和城市設施的毀壞程度,從而造成嚴重的生命傷亡和財產(chǎn)損失。但是,火山也會給人來帶來有益的“禮物”:火山活動還伴隨著豐富的地熱,可以形成溫泉(課本圖中一群猴子在雪地溫泉里取暖),可見地熱溫度之高?;鹕絿姲l(fā)會給人類帶來好處:由于巖漿在地殼內(nèi)部不斷移動,也會結晶出含鐵、鉛、鋅等的各種金屬礦物來;活火山在周期性噴發(fā)時,火山灰落到地面,可以使農(nóng)田肥沃,有利于農(nóng)作物的生長,在印度尼西亞就有這樣的例子。17地表物質(zhì)的遷移教學目的:1.認識各種自然力量對巖石風化的作用。2.知道流水具有搬運的作用。重點難點認識各種自然力量對巖石風化的作用教學過程一、導入展示奇特地貌的圖片。如澳大利亞西部海登城附近的波浪巖、我國云南石林的“阿詩瑪像”等。這些巖石為什么這么奇特?你還在哪里還看見過這樣的奇形怪狀的巖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七課《大地的變遷》(板書課題)。(一)探究巖石碎裂的原因1)模擬實驗歸納小結:在自然界中,雖然氣溫的變化不會像實驗中模擬的情景那么劇烈,但長期的日夜溫差變化,還是會使巖石逐漸崩裂而發(fā)生風化。(二)觀察巖石風化的現(xiàn)象介紹巖石的風化現(xiàn)象及其原因物理風化作用(氣溫的變化、滲入巖縫的水在冬天結冰時體積增大使巖石脹裂)生物風化作用(植物的根系在巖石的裂縫中生長使巖石破裂)化學風化等(三)泥沙怎樣“搬家”?1.用一個傾斜的長木槽,在一端堆放小石塊、砂和泥土混合物,形成“小2.利用一個廢舊的塑料飲料瓶,在瓶蓋扎出數(shù)個小孔,讓水從小孔中成細3.緩慢地用流水沖刷“小山包”的“山峰”。通過實驗可證明流水使地表物質(zhì)發(fā)生了遷移,有搬運的作用。觀察木板上的泥沙在不同位置上留下的物質(zhì)有何特點。討論:根據(jù)上、中、下游的特點,推斷這些石頭應該出在哪里,說出你的理由。指導閱讀課本p99圖片中上、中、下游河段水流的特點:上游水流湍急,中游通過對課本三幅圖的觀察,讓學生根據(jù)圖和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分布在河流上游的通常大些,棱角較分明;越往中下游,體積會越來越小,越來越?jīng)]有棱角,最后會形成圓滑的卵石。巖石風化初期,體積一般較大,且有棱有角,極不規(guī)則。而在水流的沖刷摩擦下,它們的形狀發(fā)生了改變。從形狀、大小的情況,可判斷課本三幅圖分別表示下游河段、中游河段和上游河段的石頭。(拓展)石筍的形成溶洞里的石筍、鐘乳石和石柱都是石灰?guī)r沉積物形成的。石灰?guī)r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鐘乳石是當滲流水流入溶洞洞頂后,因溫度、壓力的變化,二氧化碳逸去,水中的碳酸鈣過飽和沉淀而形成小突起附在洞頂,以后逐漸向下增長,具有同心圓狀結構,形如鐘乳而得名;溶洞溶頂下滴的含碳酸鈣的滲流水,在洞底發(fā)生濺擊作用,一些水分蒸發(fā)掉,二氧化碳逸去,碳酸鈣發(fā)生沉淀,形成由洞底自下而上生長的石筍;石筍常常由鐘乳石滴下的水形成,有時候兩者相接,成為從洞底到洞頂?shù)谋凰疀_下來的圓滑小石頭體積稍大、較圓滑的石頭棱角分明、高低不平的大石塊一個完整石柱。三、總結:如果說火山、地震等是大自然對地形地貌的大刀闊斧,那么本課所述說的力量則是大自然對地形地貌的精雕細琢。地表在不斷變化,大自然的力量是難以想像的。在大自然面前,人類顯得多么渺小,在奇特的地形面前不禁讓人肅然起敬,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四、作業(yè)網(wǎng)上學:不斷“長大”的島嶼——探究人類活動對地表變化的影響1.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表改變的影響。2.借助網(wǎng)絡這種開放性平臺,幫助學生學會搜集人類對地表影響的證據(jù)的方法。3.培養(yǎng)學生利用網(wǎng)絡進行交互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利用網(wǎng)絡的交互特點和跨地域性和即時性的特性,實現(xiàn)資源共享,共同就同一主題進行探究。教學過程一、導入近幾千年以來,人們開荒拓地、修路移山、填海造田,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在地球上建起了人類的家園。今天,我們就通過網(wǎng)絡課堂來探究人類活動對地表人類很多方面的活動都會對地表變化發(fā)生影響,我們要探究人類活動對地表變化的影響,就要選定一個主題,如“填海造地”,然后“搜集資料”,再“整理與思考”,最后是“表達與交流”。現(xiàn)在,我們就選定一個主題:如“填海造地”1)填海造地2)搜集資料:近年來,隨著我國經(jīng)濟和各項建設的快速發(fā)展,土地緊張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填海造地”之風日甚。75年間膠州灣縮小35%強烈反響。據(jù)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調(diào)查,在短短75年的時間里,膠州灣的面積縮小了35%,1928年,膠州灣的海域面積為535平方公里,而目前,膠州灣的總海域面積僅為367平方公里。據(jù)專家分析,圍填海是膠州灣縮小的主要原因。我國著名海洋工程動力專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侯國本認為,人為的、無度的圍填海工程是膠州灣縮小的決定性因素。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僅2002年以來,青島市各級政府在膠州灣內(nèi)就審批了近20個用海項目,填海面積達16平方公里。環(huán)膠州灣高速公路附近較大的填海工程就有兩處,圍海面積分別達到了4000畝和1500畝。這使得原先的一些海中孤島因填海造地成為了陸連島。在我國南部北部灣,目前國內(nèi)大企業(yè)爭先恐后在北部灣搶灘,興建重化能源項目。這些大項目普遍采取“前港后廠(庫)”的模式,填海造地解決用地問題。一些沿海城市招商引資時越來越多地把用地盯在填海上,但目前填海實際是填港,為了某個項目把港灣填掉,大大降低了港口資源的利用價值。而國外許多城市,更普遍的是挖港,很少有填港的。山東省海洋與漁業(yè)廳海域處處長辛榮民介紹,由于國家實行了最嚴格的土地制海的好地段,比較值錢,近些年,在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