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古詩思想情感題——詠物抒懷類訓練統(tǒng)編版高三總復習2023屆高考考點:高考古詩思想情感題——詠物抒懷類訓練
考點:
1.許渾《雁》
2.文與可《簀筲谷》與蘇軾《簀筲谷》
3.陳與義《螢火》
4.杜甫《登岳陽樓》
5.[宋]韓琦《迎春花》與[清]趙執(zhí)信《嘲迎春花》
6.孟郊《崔從事鄖以直隳職》
7.陸游《秋思》
8.[宋]梅堯臣《愛月》
9.(東晉)陶淵明《飲酒(二十首)(其八)》
10.晁補之《題四弟以道橫軸畫》
11.李清照《臨江仙.梅》
【考點研究】
一、詞句情感
詞句情感題是對關鍵詞句的考查,詩歌的關鍵詞句大多數情況下決定了詩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調。關鍵詞是可以明顯看出詩歌情感類型的詞語,如包含“愁”“怨”“憤”“恨”“憂”“凄”“喜”“樂”“思”“憐”“淚”“閑”“愴”“悵”等字眼的詞語,這些詞語多為動詞或形容詞,表意功能明顯。關鍵句是最能表現詩歌思想內容或情感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議論性的句子。當然,有時詞句情感題所考查的詞句是抒情比較含蓄的寫景(人)句或敘事句,這就需要透過景、事來把握情感。
二、情感題概括的四大關注點
1.從詩歌本身出發(fā),逐句分析。一句一種感情,一句幾種感情,幾句一種感情,皆有可能。
2.不管是哪種描寫,都要善于化內容為感情,比如內容寫的是游覽山村,那么感情往往可以表述為“對山村生活的××(之情)”,如“對山村生活的喜愛”“對山村生活的留戀”等。
3.對感情的概括盡量有具體內容,即給感情加上具體的修飾成分(這種修飾成分實際就是“情由”,情感的由來、原因)。比如“傷感”這種感情,就有很多具體表現:仕途失意的傷感,才華埋沒的傷感,理想落空的傷感,國破家亡的傷感,與友人離別的傷感,久戍不歸的傷感,羈旅奔波的傷感,思念家鄉(xiāng)的傷感,懷念家人的傷感等。
4.如果感情不止一種,回答時要分點,一種感情一個要點。
三、“四抓”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1.抓詩題——感知情感趨向
有些詩歌題目蘊含了詩歌的情感傾向,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詩的題目表明本詩是一首送別友人詩,其情感傾向就明確了。
2.抓注釋——看詩歌暗示的思想內涵
有的詩歌注釋暗示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詩歌的思想內容,如寫作背景、詩人經歷的注釋,往往就顯示了詩歌的思想內涵。
3.抓關鍵詞——找詩眼,析意象
詩眼 這里的“詩眼”是就某一聯(lián)某一句而言最精練生動的一個字、或活用的字、或運用了修辭手法的一個字,尤其是有點石成金之效的動詞,如“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中的“蔽”“愁”均為詩眼。抓住了詩眼,情感內涵就掌握了一大半。
意象 找出意象并揣摩其特點、含義,尤其要關注意象前后的修飾語、動詞等。
4.抓關鍵句——多角度、多層面理解
寫景句 抓住景物特點,揣摩含蓄之情。
狀物句 抓住雙重感情:一是關乎“物”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
特點句 用了比喻、象征、對比、襯托等手法的句子,要還原其本義;用了用典、反語等手法的句子,要理解其曲折之情。
【考題對接】
一、許渾《雁》
雁①
許渾②
萬里銜蘆③別故鄉(xiāng),云飛水宿向瀟湘。
數聲孤枕堪垂淚,幾處高樓欲斷腸。
度日翩翩斜避影,臨風一一直成行。
年年辛苦來衡岳,羽翼摧殘隴塞霜。
【注釋】①一說該詩作者為杜牧。此處采信羅時進的觀點,認為該詩為許渾所作。②許渾:晚唐時期江南詩人,寓居湘岳。此時正值唐朝末年,戰(zhàn)亂頻發(fā),百姓流離。③銜蘆:口含蘆草,以防低飛時被箭射中。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詩是一首詠物詩,大雁既是詩人所詠的對象,也是詩人言志抒懷的載體。
B.詩歌首聯(lián)寫大雁離別故鄉(xiāng),伴云而飛,傍水而宿,不遠萬里飛往南方。
C.詩歌頸聯(lián)描寫大雁南飛的狀態(tài),或翩翩展翅,或臨風成行,生動傳神。
D.全詩運用了象征、借代等手法,看似寫雁,實則寫己,寫人,寫時事。
2.本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情感?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6分)
一、許渾《雁》
1.D【解析】D項“全詩運用了象征、借代等手法”錯誤,本詩沒有采用借代手法,而是使用象征手法,用“雁”象征人。故選D。
2.①對南飛之雁的同情。大雁為避嚴寒,遠離故鄉(xiāng),銜蘆南飛,歷經艱險,飽經風霜,令人同情。②對自身際遇的感傷。詩人離開家鄉(xiāng),寓居湘岳,孤枕難眠,聞雁聲而垂淚;登高遙望,觀雁跡而斷腸。③對亂世流民的悲憫。詩人生逄亂世,看到太多百姓因戰(zhàn)亂而背井離鄉(xiāng),流離失所,他們的遭遇像大雁一樣令人憐憫。(每點2分,共6分)
【解析】從“萬里銜蘆別故鄉(xiāng)”“臨風一一直成行”“年年辛苦來衡岳,羽翼摧殘隴塞霜”等句子可見,詩人對大雁每年需要飛往南方充滿同情之意,說他們不遠萬里告別故鄉(xiāng),在風霜雨露中辛苦飛行,實在令人同情?!皵德暪抡砜按箿I,幾處高樓欲斷腸”,這是詩人見大雁而想起自己遠離家鄉(xiāng)的情景,根據注釋②“晚唐時期江南詩人,寓居湘岳”,可見,詩人也是遠離家鄉(xiāng),故而聽見大雁南飛的鳴叫聲,不由得也想起自己的家鄉(xiāng),孤枕難眠,為之垂淚;高樓遠眺,望雁傷神。結合注釋②“此時正值唐朝末年,戰(zhàn)亂頻發(fā),百姓流離”,也可以把這些南飛的大雁看作是流離失所的百姓,他們如同大雁一樣,不得不“萬里銜蘆別故鄉(xiāng)”,遭受風霜雨雪的欺凌而無家可歸,令詩人滿懷同情。
二、文與可《簀筲谷》與蘇軾《簀筲谷》
簀筲谷①
文與可
千輿翠羽蓋,萬錡綠沉槍。
定有葛陂②種,不知何處藏。
簀筲谷
蘇軾
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③?
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④千畝在胸中。
【注釋】①賞智:一種高大的竹子。簀篤谷在漢川上游的洋州(今陜西洋縣),文與可時為洋州太守,和蘇軾常有唱和之作。②葛陂:相傳東漢費長房學道十年而歸,投竹杖于葛陂湖。③籜龍:竹筍的別名。④渭濱:渭水之濱。《韓非子》:“文王舉太公于渭濱者,貴之也?!?/p>
1.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詩前二句抓住竹的形、色特征,運用比喻手法,寫出谷中竹林的茂密。
B.文詩后二句運用費長房學道的典故,委婉地表達了詩人高潔不俗的情懷。
C.蘇詩第一句“賤如蓬”極言竹之多,暗示筍亦多,與下文砍筍、吃筍相關聯(lián)。
D.文詩直接描寫所見之竹,蘇詩也采用同樣手法,直接描繪了砍筍的場景。
2.“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二、文與可《簀筲谷》與蘇軾《簀筲谷》【答案】
1.D【解析】D.“蘇詩也采用同樣手法,直接描繪了砍筍的場景”錯誤。蘇軾在詩中寫道“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大意為:漢水一帶長竹繁茂賤如蓬草,斧頭何曾將鮮嫩的竹筍輕饒?料想你這個清貧嘴饞的太守,定把渭濱千畝青竹吞進肚了。通過寫“太守”吃筍間接寫出了砍筍的場景。
2.①戲謔。調侃對方嘴饞貪吃,惦念著千畝竹筍。②贊美。借以筍解饞,贊美對方甘于清貧的品質。③感嘆。用文王重用太公的典故,慨嘆對方不得志的處境。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
“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料想你這個清貧嘴饞的太守,定把渭濱千畝青竹吞進肚了。該句調侃對方嘴饞貪吃,惦念著千畝竹筍,是一種戲謔的情感;可是再細思一下,為什么“太守”要用“筍”解饞,而不是其他的食物呢?這便又間接地贊美對方甘于清貧的品質了,而且“竹”本身也有君子的象征,更能體現出對對方的贊美之情;再者,結合注釋“渭濱:渭水之濱?!俄n非子》:‘文王舉太公于渭濱者,貴之也’”可以看出在渭水之濱,文王重用了太公,而“太守”卻只能用“筍”解饞,還沒有遇到文王這樣的人,這種慨嘆對方不得志的處境的情感便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了。
【譯文】蘇軾《簀筲谷》
漢水的高竹賤如蓬草,斧頭哪曾放過竹子?估計太守清貧貪饞,把渭水邊上千畝竹林都吃進了肚里。
三、陳與義《螢火》
螢火
陳與義
翩翩飛蛾掩月燭,見烹膏油罪莫贖。
嘉爾螢火不自欺,草間相照光煜煜。
卻馬已錄仙人方①,映書曾登君子堂。
不畏月明見陋質,但畏風雨難為光。
【注釋】①相傳仙人方術,取螢火,裹以羊皮,置土中,馬見而鳴,卻不敢行。漢代武威太守劉子南佩戴螢火丸,敵箭不近身,安然脫險。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寫飛蛾在月光燭火邊翩然起舞,終葬身于燈油之中。作者深感愧疚,自覺罪無可贖。寫飛蛾是為下文寫螢火張本。
B.頷聯(lián)作者態(tài)度鮮明,贊揚螢火不會自欺欺人,會在夜晚的草從間發(fā)出煜煜之光,不像飛蛾那樣與月燭爭輝,自取滅亡。
C.頸聯(lián)以“螢火卻馬”、“囊螢映書”的典故來揭示螢火能入仙人之方、登君子之堂的特殊地位,對其贊賞也更進一層。
D.整首詩綜合運用對比、用典、托物言志等多種表現手法來抒發(fā)作者對螢火的敬佩、喜愛之情,寄托了一定的象征意味。
2.這首詩尾聯(lián)寄托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三、陳與義《螢火》【答案】
1.A【解析】A.“作者深感愧疚,自覺罪無可贖”理解錯誤?!白锬H”說的是飛蛾深感愧疚,不是作者深感愧疚。
2.不害怕被明月比下去,顯出粗陋的本質;只害怕被風雨遮蔽,看不到自己的光芒。對選賢任能的期盼、對才華的自信、對發(fā)揮才學報效國家的渴望。對朝廷或奸佞埋沒人才的擔憂(不甘)。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內容和情感的能力。
首先理解尾聯(lián)的意思,“不畏月明見陋質,但畏風雨難為光”的意思是螢火蟲不害怕被明月比下去而顯出粗陋的本質,它只害怕被風雨遮蔽了看不到自己的光芒。尾聯(lián)寫的是螢火蟲,但目的不在螢火蟲。然后結合全篇把握寫螢火蟲的目的,或者借助螢火蟲表達的情感,此處托物言志,詩人借助螢火蟲的心理描寫,來表明詩人相信自己擁有才華,渴望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才學去報效國家,表達了詩人對朝廷或奸佞埋沒人才的擔憂以及選賢任能的期盼之情。
四、杜甫《登岳陽樓》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用“昔聞”為“今上”蓄勢,其最終目的是抒發(fā)作者初登岳陽樓之喜悅。
B.頷聯(lián)兩句都是寫洞庭水,境界宏闊。一是極寫水的力量,二是極寫水面的寬闊。能夠割裂大地,能夠浮動乾坤,寫景中滲透著詩人的胸懷。
C.頸聯(lián)寫詩人站在岳陽樓上,望望湖水,看看孤舟,萬種感慨縈繞心頭。“乾坤”與“孤舟”,闊大者更為浩渺,狹小者更顯落寞。
D.尾聯(lián)中描寫兩個景象:一個是西北長安附近的戰(zhàn)火,一個是岳陽樓上倚窗眺望的老詩人。前者是詩人心中想到的,后者是詩人自身實景。
2.請簡要概括本詩后兩聯(lián)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杜甫《登岳陽樓》【答案】
1.A【解析】A項,“其最終目的是抒發(fā)作者初登岳陽樓之喜悅”錯誤?!拔袈劧赐ニ裆显狸枠恰钡囊馑际恰昂茉缏犨^聞名遐邇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這兩句中“昔”與“今”,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fā)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蒂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2.(1)表達對親戚朋友的眷戀;(2)表達了自己年老孤獨,仍漂泊不定的苦悶與悲哀;(3)表達了對國家前途的憂慮,而自己卻無以報國的哀傷。(念親,哀己,憂國三方面。)
【解析】
本題考查對詩歌情感的鑒賞能力。
“親朋無一字”中“無一字”是“音訊全無”,這句詩的大致意思是“詩人漂泊江湖親朋故舊音信全無”,所以表達對親戚朋友的眷戀之情。
“老病有孤舟”中的“老病”是指“杜甫時年五十七歲,身患肺病,風痹,右耳已聾。有孤舟:唯有孤舟一葉飄零無定”。這句詩的大致意思是“年老體弱生活在這一葉孤舟”。詩人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表達了詩人自己年老孤獨,仍漂泊不定的苦悶與悲哀之情。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的意思是“關山以北戰(zhàn)爭烽火仍未止息,我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睆脑娙藖碚f,從洞庭湖向長安望去,隔著一道道關,一座座山,而戰(zhàn)火就在北面燃燒,表達了對國家前途的憂慮;詩人雖然看不到長安,也看不到戰(zhàn)火,但在他心中卻呈現出吐蕃入侵,長安危急,人民遭難的情景,于是禁不住傷心的老淚縱橫,表達了詩人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之感。
五、[宋]韓琦《迎春花》與[清]趙執(zhí)信《嘲迎春花》
迎春花
[宋]韓琦
覆闌①纖弱綠條長,帶雪沖寒折嫩黃。
迎得春來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嘲迎春花
[清]趙執(zhí)信
黃金偷色②未分明,梅傲清香菊讓榮。
依舊春寒苦憔悴,向風卻是最先迎。
【注釋】①闌:欄桿。②偷色:偷來顏色。
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詩前兩句中的迎春花開得枝繁葉茂,亦柔亦剛,形象生動立體。
B.趙詩寫迎春偷色,梅花傲然,菊花淡泊,均采用了擬人的手法。
C.趙詩中的迎春花雖然枯瘦憔悴,卻能積極迎春,令詩人感慨頗深。
D.兩首詩都運用了色彩詞,使物象更加明麗,增強了詩歌的畫面感。
2.兩首詩雖然都寫迎春花,但表達的思想感情卻迥然不同,請簡要分析。
五、[宋]韓琦《迎春花》與[清]趙執(zhí)信《嘲迎春花》【答案】
1.C【解析】C項,“卻能積極迎春”錯。詩中說“向風卻是最先迎”,迎春花并非積極迎春,而是逢迎諂媚。
2.韓詩:通過寫迎春花冒寒開放,為百花迎得春,卻又不居功自傲的品質,表達了詩人對不畏艱苦、無私奉獻精神的贊美。趙詩:通過與梅菊的對比來寫迎春花偷色以及爭先迎春的行為,表達了詩人對無才無德卻善于諂媚逢迎之人的嘲諷。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比較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韓詩:《迎春花》寫迎春花纖弱細長的綠色枝條覆蓋在欄桿上,嫩黃色的花朵頂風冒雪,凌寒開放,不怕自己的鮮艷色澤被損傷。它并不因自己能早早迎接春天的到來而感到自滿,它知道百花千卉共同開放散發(fā)芬芳才是春天。作者通過寫迎春花冒寒開放,為百花迎得春天,卻又不居功自傲的優(yōu)秀品質,表達了詩人對不畏艱難困苦、無私奉獻精神的贊美之情。
趙詩:《嘲迎春花》詩人頭兩句嘲弄了迎春花的色、香?!包S金偷色未分明”意思是說“迎春花的黃色是否偷來的說不清楚”。深層的意思是“迎春花的黃色也是偷的”?!懊钒燎逑憔兆寴s”,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作者的愛憎?!耙琅f春寒苦憔悴”,意思是說迎春花也是象梅花那樣于春寒之際干枝開花。作者在后兩句中先揚后抑,迎春花先開花后長葉似乎與梅花相似了。但作者下一句卻把迎春花拋向了世人唾棄之地。“向風卻是最先迎”,梅花終冬開放,菊花開后更無花,唯有迎春花爭強好勝,因而也就相形見絀了。詩人通過與梅菊的對比來寫迎春花偷色以及爭先迎春的行為,表達了詩人對無才無德卻善于諂媚逢迎之人的嘲諷與奚落。
六、孟郊《崔從事鄖以直隳職》
崔從事鄖以直隳職
孟郊
古人留清風,千載遙贈君。
破松見貞心,裂竹見直文。
殘月色不改,高賢德常新。
家懷詩書富,宅抱草木貧。
安得一蹄泉,來化千尺鱗。
含意永不語,釣璜幽水濱。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歌的標題表面上是在交代崔鄖丟官的原因,實際上是對他做事正直的贊美。
B.松和竹雖然殘破、開裂,但內芯潔白、紋路端直,詩人以此來比喻崔鄖高潔正直。
C.詩人以“殘月”不改本色,稱贊崔鄖是一位高尚的賢士,在困境中品德依然常新。
D.在詩人看來,崔鄖盡管生活艱苦,但家中書籍量豐富,足見其對藏書興趣之濃。
2.詩人在本詩最后四小句中表達了哪些思想感情?
六、孟郊《崔從事鄖以直隳職》【答案】
1.D【解析】D項,“足見其對藏書興趣之濃”理解錯誤。“宅抱草木貧”形容崔鄖家境貧困生活艱苦,“家懷詩書富”則是指崔鄖讀書多,學識豐富,而不是“對藏書興趣之濃”。
2.“蹄泉”“千尺鱗”運用借代和比喻的修辭手法表達作者想要得到機會取得功名的愿望?!搬炶边\用典故表達作者想要得到明主賞識的渴望。
【解析】
“安得一蹄泉,來化千尺鱗”的意思是怎能得到一蹄泉,來洗滌凈化使自己一躍成龍?“一蹄泉”這里借指機遇,“化千尺鱗”指的是變化為龍,比喻取得功名。所以表達的是作者想要得到一次機會,能夠讓自己一躍成名,考中功名,躋身朝堂之列。
“釣璜幽水濱”化用《尚書大傳》中的典故:“周文王至磻溪,見呂望,文王拜之。尚父云:‘望釣得玉璜,刻曰:“周受命,呂佐檢德合,於今昌來提?!贝贯灦糜耔?。比喻臣遇明主,君得賢相。作者用來表達自己想要得到君主的賞識,能夠輔佐皇帝,渴望建功的心情。
七、陸游《秋思》
秋思
陸游
烈日炎天欲不禁,喜逢秋色到園林。
云陰映日初蕭瑟,露氣侵簾已峭深。
衰發(fā)凋零隨槁葉,苦吟凄斷雜疏碪①。
雁來不得中原信,撫劍何人識壯心!
【注釋】①碪:砧子,過去坧女搗衣用的石扳。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寫夏天烈日當空,熱得讓人幾乎不能禁受,可喜的是秋天來到了,園林一片秋色。
B.頷聯(lián)緊承上聯(lián)續(xù)寫秋色,陰云遮日,露氣侵簾,初秋的涼爽讓詩人感到心情舒暢。
C.頸聯(lián)情景交融,衰發(fā)與落葉、苦吟與碪聲,意象互相映襯,將情感與景色有機融合。
D.本詩前兩聯(lián)重在寫景,后兩聯(lián)由景到情,重在抒情議論,過渡自然流暢,脈絡清晰。
2.詩的尾聯(lián)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七、陸游《秋思》【答案】
1.B【解析】B項,“初秋的涼爽讓詩人感到心情舒暢”感情理解錯誤。結合詩歌語句,“喜逢秋色到園林”是寫看到秋色時的喜悅之情,而“云陰映日初蕭瑟,露氣侵簾已峭深”中“云陰”“蕭瑟”“露氣侵簾”“峭深”,說明作者的感受已由喜悅變?yōu)楸睢?/p>
2.“不得中原信”表達了面對國土淪喪的痛苦;“撫劍”表達了收復失地、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何人識壯心”抒發(fā)了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慨嘆。
【解析】
尾聯(lián)是“雁來不得中原信,撫劍何人識壯心”,這一聯(lián)主要是敘事,分析所寫事情的深層含義即可。句中“不得中原信”是說收不到中原的消息,表達了作者面對國土淪喪時的痛苦之情;“撫劍”這一細節(jié)描寫,隱含著作者渴望收復中原、建功立業(yè)的壯志雄心;“何人識壯心”,意思是沒有人能夠了解他的雄心壯志,痛切地表達了作者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
八、[宋]梅堯臣《愛月》
愛月
[宋]梅堯臣
終夜每愛月,見月常苦稀。
不雨即云晦,何能攬光輝。
儻有一夕明,豈畏露濕衣。
素娥領玉兔,孤寡命亦微。
堂堂罕開耀,多是半掩扉。
曾負萬家望,空是隨人歸。
一歲復一歲,白發(fā)思釣磯。
【注釋】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北宋詩人。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实v三年(1051)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愛月”為題,內涵豐富,“愛”既有愛慕之意也有憐惜之情。
B.“不雨”“云晦”點明了詩人見不到月的原因。
C.七、八兩句,表現了詩人對素娥命運的深切同情。
D.“一歲復一歲”表現了詩人多年的渴望最終也沒能實現。
2.這首詩用了何種表現手法?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八、[宋]梅堯臣《愛月》【答案】
1.C【解析】C項,“表現了詩人對素娥命運的深切同情”錯,實則是托物寄情,故C錯誤。
2.托物言志,以“月”比喻明君。表現了詩人矛盾而復雜的感情:一方面希望自己被發(fā)現、被重用,有所作為;另一方面又對月“曾負萬家望”的失望;還表現了詩人孤獨無依,希望過隱居生活的愿望。(思想感情答出兩點即可)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表現手法以及探究作者的思想情感。解答本題考生需明確表現手法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包括抒情方式,描寫手法,結構方式,修辭手法等。對情感的把握需要聯(lián)系全篇,結合注釋綜合考慮。解答本題考生要注意詩歌本身的特點,本詩是詠物詩,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以“月”比喻明君?!敖K夜每愛月,見月??嘞 北憩F了詩人希望自己被重用,有所作為;“曾負萬家望,空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現代交通樞紐的鐵路貨運效率優(yōu)化
- 深度解讀如何用云計算構建高效智能制造平臺
- 國慶節(jié)巡航摩旅活動方案
- 小學趣味運動會活動方案策劃
- 2024年春七年級地理下冊 第九章 第二節(jié) 巴西說課稿 (新版)新人教版
- 23 梅蘭芳蓄須說課稿-2024-2025學年四年級上冊語文統(tǒng)編版001
- 8 千年夢圓在今朝(說課稿)2023-2024學年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
- 5 協(xié)商決定班級事務 說課稿-2024-2025學年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2023八年級英語上冊 Module 9 Population Unit 3 Language in use說課稿(新版)外研版
- 《10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說課稿-2023-2024學年科學三年級下冊青島版
- 禪密功筑基功法
- SHT+3413-2019+石油化工石油氣管道阻火器選用檢驗及驗收標準
- 2024年云南省中考數學真題試卷及答案解析
- 新疆烏魯木齊市2024年中考英語模擬試題(含答案)
- (正式版)JBT 14932-2024 機械式停車設備 停放客車通-用技術規(guī)范
- 2024年度-脛腓骨骨折
- 應用密碼學課件
- 礦井通風安全培訓課件
- 2024年中國國際投資促進中心限責任公司招聘高頻考題難、易錯點模擬試題(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苯胺合成靛紅工藝
- 質量保證發(fā)展史和國外相關標準簡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