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單元知識點匯總1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預習重點一、作者簡介舒婷,原名龔佩瑜,中國當代女詩人,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著有詩集《雙桅船》,散文集《心煙》等。她的詩歌充盈著浪漫主義和理想的色彩,對祖國、對人生、對愛情、對土地的愛,既溫馨平和又潛藏著激情。她的詩擅長運用比喻、象征、聯(lián)想等藝術手法表達內(nèi)心感受。二、字音詞義隧suì洞:隧道蝸wō行:像蝸牛那樣慢行,比喻行動遲緩。淤yū灘tān:淤泥形成的灘地。駁bó船:用來運貨物或旅客的一種船,一般沒有動力裝置,由拖輪拉著或推著行駛。簇cù新:極新,全新。笑渦wō:同“笑窩”,酒窩兒。噴薄bó:氣勢壯盛,噴涌而起的樣子。傷痕累累lěi:一般指全身是傷。后又比喻人在感情上受到傷害心里傷痕累累。三、主題概述詩歌精選了一系列意象,描述了中國過去的貧窮、苦難和人民千百年來的夢想,展現(xiàn)了中國讓人振奮的崛起和新生,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四、文章結(jié)構(gòu)第一節(jié):“破舊的老水車”“熏黑的礦燈”“干癟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灘上的駁船”組成的意象群,象征數(shù)百年來落后、貧窮、災難深重的祖國,回顧了祖國數(shù)百年來貧困落后的歷史。第二節(jié):“飛天”與未落地面的“花朵”組成的意象群,揭示出了蘊藏在中華民族靈魂中的希望之花從未消亡,只是暫未實現(xiàn)。第三節(jié):“從神話的蛛網(wǎng)里掙脫”“雪被下古蓮的胚芽”“掛著眼淚的笑渦”“新涮出的雪白的起跑線”“緋紅的黎明正在噴薄”組成一組富于生機和活力的意象,象征祖國在新的歷史機遇面前,即將開始新生。第四節(jié):“我是你的十億分之一”表示自己要成為祖國的希望、未來,“傷痕累累的乳房”象征祖國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從我的血肉之軀上去取得”表達要為祖國獻身,作者以抒情的筆觸直抒胸臆,表達詩人決心獻身于祖國的熱忱。五、鑒賞品讀1.“我是你祖祖輩輩痛苦的希望啊,是‘飛天’袖間千百年來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你是如何理解“飛天”這個意象的?“飛天”這個意象奇?zhèn)ザ骞郑哂袠O大的誘惑力,這個意象雖然看起來只是表明美好的希望未變成現(xiàn)實,因而叫人痛苦;但是它又說明了我們這個古老民族曾經(jīng)有過光輝燦爛的文化,有過極盛的世紀,有著追求理想的光榮傳統(tǒng)。這種意象的大幅度跳躍開拓了詩意的空間,引起了我們對現(xiàn)實和歷史的思索,迫使我們?nèi)プ穼つ菍崿F(xiàn)希望的途徑與答案。2.你如何理解“我是你的十億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從個體上說,“我”是中國十億人口中的一個,是祖國的“十億分之一”;但從“我”的使命來說,“我”要承擔起振興中華的重任,“我”要與祖國融為一體,因而是“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3.請你簡要分析作者在整首詩歌中的情感變化。作者在第一節(jié)中回望祖國所經(jīng)受的苦難與現(xiàn)實的貧困,心中是痛苦的,悲傷的;第二節(jié)承接第一節(jié)的情感,雖然痛苦,卻看見了祖輩們痛苦的希望;第三節(jié)則因為看見了簇新的理想,看到了全新的希望,作者從痛苦中擺脫出來,取而代之的是喜悅,是激動;第四節(jié)激動喜悅進一步得到升華,表明了要為祖國獻身一切的愿望。4.這首詩讀來情感強烈,除了體現(xiàn)在意象使用上,還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①作為抒情主體,作者讓自己與詩中的意象相互融合,即用“我是……”的句式,讓物化的自我形象,匯注于祖國的形象之中,使得情感表達更加濃烈。②詩的每一節(jié),都用“祖國啊”作為結(jié)尾,這是反復手法的運用,而這種運用又使每一節(jié)的抒情呈現(xiàn)了不同的效果。第一節(jié)的“祖國啊”是深沉的感嘆,表達出作者難以言狀的悲哀;第二節(jié)的“祖國啊”是痛苦的呼喚,包含著作者內(nèi)心的痛苦和希望;第三節(jié)的“祖國啊”是欣喜的呼喚,流露著詩人抑制不住的喜悅;第四節(jié)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是莊嚴的誓詞,傾吐了獻身祖國的熱望。四個“祖國啊”,反復吟詠,將感情逐層推進,給全詩營造了回腸蕩氣的詠嘆氣氛。
課后習題解答
第一題此題意在引導學生探究這首詩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體內(nèi)涵,它在某種程度上是解讀這首詩的一把鑰匙,有助于理解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本文以第一人稱寫成,以“我”向“你”(祖國)的傾訴,表達了主人公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詩中“我是你……”或“我是……”句式反復出現(xiàn),強調(diào)“我”和祖國一同走過艱難困苦、一同經(jīng)歷風雨滄桑,“我”和祖國生死相依、血肉相連。這個“我”,代表著與共和國有著共同命運的一代人,面臨新的歷史機遇,他們將承擔起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我”的形象,是熔鑄在祖國的大形象里的。第二題意象與情感分析見“文章結(jié)構(gòu)”與“鑒賞品讀”。第三題1.“破舊”表現(xiàn)歷史之久,“老水車”表現(xiàn)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方式的原始、落后。“數(shù)百年來”轉(zhuǎn)個不停,一方面補充“破舊”“疲憊”的原因,重復單調(diào)的動作;另一方面,雖然“疲憊”卻“紡”個不停,在艱苦的條件下依然堅持運轉(zhuǎn)。詩人用這一意象,概括出祖國長期處于貧窮、落后的狀態(tài),卻依然頑強支撐著運轉(zhuǎn)的特點。2.這句寫出了人民的痛苦和希望?!帮w天”是壁畫或石刻中在空中飛舞的神,象征著美好、吉祥、希望。祖國和人民沒有因“貧困”而喪失希望,然而長期以來希望太渺茫,像“飛天”袖間的花朵,美麗誘人,卻不能成為現(xiàn)實,所以是“痛苦的希望”。3.“簇新的理想”指此時的祖國對明天有著與以往不同的希冀;“神話的蛛網(wǎng)”喻指古老傳統(tǒng)對人們思想的束縛和禁錮。4.“黎明”的來臨,意味著漫漫長夜即將走到盡頭,曙光已在涌動,象征著祖國已經(jīng)迎來轉(zhuǎn)折,其勢不可擋,未來充滿希望,美好的生活即將到來。第四題、第五題略。
2梅嶺三章
預習重點一、作者簡介陳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樂至人,中國共產(chǎn)黨員,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chuàng)始人和領導人之一,國共內(nèi)戰(zhàn)時期的重要將領,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主要著作有遺作專集《陳毅詩詞選集》。二、字音詞義閻yán羅:民間傳說中掌管陰間的神。捷jié報:勝利的消息。血雨腥xīng風:風里帶有腥氣,血濺得像下雨一樣,形容殘酷屠殺的景象。取義成仁:為了成全仁義,不惜犧牲性命。文中指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yè)而勇于犧牲。三、主題概述《梅嶺三章》以生動的畫面再現(xiàn)了詩人的革命斗爭經(jīng)歷,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為革命不惜獻身的堅定決心、與反動派血戰(zhàn)到底的英雄氣概和視死如歸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同時詩人又充滿激情地鼓勵革命戰(zhàn)友繼續(xù)奮斗完成自己未竟的事業(yè),以革命樂觀主義的態(tài)度表現(xiàn)了自己獻身革命的崇高精神和對革命必勝、共產(chǎn)主義理想必將實現(xiàn)的堅定信念。四、文章結(jié)構(gòu)第一章:詩人回顧艱難創(chuàng)業(yè)的征戰(zhàn)歷程,表現(xiàn)了至死不渝。誓與反動派血戰(zhàn)到底的英雄氣概。第二章:詩人回顧過去,正視現(xiàn)實,展望未來,從而激勵同志們堅持斗爭,將革命進行到底。第三章:詩人投身革命,四海為家,預言反動派必將失敗,自由之花必將盛開,表現(xiàn)了他樂觀的革命信念和甘為信仰犧牲的革命精神。五、鑒賞品讀1.詩前的小序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一九三六年冬天,“我”在梅山被圍困,“我”受傷病重潛伏在茂盛的草叢間二十多天,考慮到不能脫險,寫了三首詩留在衣服最里面。不久圍困被解除了。小序交代了寫作的時間、地點、緣由以及當時的環(huán)境、背景,這三首“絕命詩”表現(xiàn)出了詩人的從容鎮(zhèn)定和大義凜然。2.詩(一)首句運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首句“斷頭今日意如何”是一個設問句,是說“我”今日面臨死亡的威脅,想些什么呢?“斷頭今日”即“今日斷頭”的倒裝,強調(diào)“斷頭”,寫出了詩人處境的險惡,表現(xiàn)出詩人大義凜然的氣概。余下的詩句均由此句生發(fā),奠定了全章的感情基調(diào)。當時斗爭環(huán)境極為惡劣,死亡近在眼前,但詩人竟能以高度的革命理智向自己提出問題,集中展現(xiàn)了他冷靜的神態(tài)、清醒的和堅毅的斗志。這正是一個革命者視死如歸、英勇不屈的光輝形象的寫照。后三句是對首句的回答。3.“此頭須向國門懸”運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運用了用典的手法,引用了春秋吳將伍子胥“眼懸國門”的典故,意為死不瞑目,忠誠可鑒。寫出詩人即使死后仍然關心革命,要看到同志們怎樣取得戰(zhàn)斗的勝利,敵人怎樣遭到失敗的。表現(xiàn)出詩人視死如歸,為革命英勇殉難的精神。4.“捷報飛來當紙錢?!本渲械摹帮w”能否換成“飄”或“傳”?為什么?不能?!帮w”字顯得輕快,歡欣,聯(lián)翩而至,富于生命力和感情色彩。用“飄”太緩慢,令人不耐煩;用“傳”無形象感。這一句是在寫實的基礎上進行的想象,表達作者樂觀的革命主義情懷,加強了詩的藝術感染力。5.第三首前兩句中“投身”“應有涯”有什么含義?“投身”表現(xiàn)出詩人全部身心都獻給了革命;“應有涯”表明詩人堅信反動派的血腥統(tǒng)治會有盡頭,表現(xiàn)出為推翻反動統(tǒng)治而堅持斗爭的精神。6.“人間遍種自由花”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表明詩人預言革命理想必將實現(xiàn),表現(xiàn)了詩人堅定的革命信念和樂觀的革命精神。7.從修辭的角度賞析“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边\用了借喻和引用的修辭手法?!把晷蕊L”借喻國民黨反動派對革命的鎮(zhèn)壓,“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堅信革命一定能取得勝利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叭×x成仁今日事”借用古語“舍生取義”“殺身成仁”,指作者為真理,為中國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犧牲的大無畏精神。8.《梅嶺三章》這三首詩抒發(fā)感情的側(cè)重點有何不同?第一首,面臨犧牲的考驗,抒發(fā)死后還要繼續(xù)戰(zhàn)斗,至死不渝的強烈感情;第二首,回憶十年革命征程,抒發(fā)死不瞑目,激勵戰(zhàn)友英勇戰(zhàn)斗的強烈感情;第三首,展望未來,表達革命理想必將實現(xiàn)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9.這三首詩之間構(gòu)成了怎樣的關系?這三首詩圍繞“斷頭”構(gòu)思,扣住“意如何”鋪開,從眼前寫到過去、未來,三首詩之間構(gòu)成了回環(huán)遞進的關系,形式上可以獨立成篇,內(nèi)容上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整體。一個堅強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者的光輝形象在這層層深化的詩文中越來越清晰。10.合作探究本課的寫作特點。①現(xiàn)實、想象、理想相結(jié)合充分表達了詩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偉大氣魄。如第一首中第一、二句寫了創(chuàng)業(yè)艱難的現(xiàn)實。第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臺”“招舊部”“斬閻羅”來抒發(fā)豪邁的革命胸襟。第二首、第三首想象“捷報飛來當紙錢”“人間遍種自由花”,都是在寫實的基礎上進行的浪漫主義的寫法,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加強了詩的藝術感染力。②借代和引用。如第三首多次用了借代和引用的修辭手法?!伴惲_”是舊時所說的地獄之王,作者用來借喻人間的反動統(tǒng)治者;“旌旗”原是旗幟的通稱,這里借來指代軍隊或武裝力量;“烽煙”原是古代邊境用以報警的煙火,這里借來指代戰(zhàn)爭?!叭×x成仁”是“舍生取義”“殺身成仁”的縮寫,前者引自《孟子·告子上》,后者引自《論語·衛(wèi)靈公》。這些修辭的運用,形象貼切,暗含了詩人愿意為了革命做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和堅信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3短詩五首
預習重點一、資料鏈接短詩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的一種概念,詩歌在14行內(nèi)就是短詩。在中國,短詩的概念是由現(xiàn)代詩人首先提出的,他們吸納了西方14行詩的體制,首次明確提出短詩界定應為14行以內(nèi),同時認為短詩的第一要義便是完整。二、字音詞義漫漫:(時間、地方)長而無邊的樣子。裝飾shì:在身體或物體的表面加些附屬的東西,使美觀。舵duò手:掌舵的人,也比喻把握方向的領導者。三、詩歌鑒賞月
夜霜風呼呼的吹著,月光明明的照著。我和一株頂高的樹并排立著,卻沒有靠著。作者: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詩人、書法家。主要作品有《秋明室雜詩》《秋明長短句》等。背景:這首詩寫于1917年,當時的中國正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其生存環(huán)境正如詩中所描述的冬天里的“月夜”一樣。賞析:這首小詩描繪了一幅月夜圖景:霜風呼呼地吹著,月光明明地照著。霜風寒月的冬夜中,頂天立地的高樹與獨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著,充滿了美的意蘊。此詩塑造了“我”在嚴寒下不妥協(xié),在孤獨中不退縮的形象,表現(xiàn)了“五四運動”前夕覺醒的一代知識分子追求獨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識和探索真理的精神與人格。蕭紅墓畔口占走六小時寂寞的長途,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我等待著,長夜漫漫,你卻臥聽著海濤閑話。1944年11月20日作者: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夢歐,現(xiàn)代詩人、翻譯家。主要作品有詩集《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等。背景:1942年,年輕女作家蕭紅在身心俱疲中逝去,作為蕭紅的友人,同樣四處漂泊、屢遭挫折、幾陷困境的戴望舒直到1944年初冬才終于來到香港淺水灣蕭紅墓畔,憑吊祭拜。賞析:此詩題作“口占”,似乎是詩人在墓地即目所見,出口成章,沒有經(jīng)過長期的思索和醞釀??催^詩題,再看詩篇本身,短短四行,既無沉痛的語言,也不見淚水的痕跡,給人的印象并不強烈。然而聯(lián)系詩人與被憑吊者蕭紅不幸的遭遇來看,詩中包含了對好友盛年而逝的惋惜和悲痛,對亡友真摯的懷念,對生命之旅的感慨與反思。平淡的文字、平靜的描述背后潛藏著長久的辛酸與刻骨的悲痛。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1935年10月作者:卞之琳(1910-2000),詩人、翻譯家。主要作品有詩集《魚目集》《慰勞信集》《雕蟲紀歷》,合集《漢園集》等。背景:據(jù)作者自云,這四行詩原在一首長詩中,但全詩僅有這四行使他滿意,于是抽出來獨立成章,標題由此而來。賞析:全詩以兩組意象構(gòu)成的圖景中主客位置的轉(zhuǎn)換,抒發(fā)了詩人的一種哲理性思考:宇宙萬物息息相關,互相依存。在詩人看來,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其他事物相對關聯(lián)而存在的。事物相互關聯(lián)、相互依存是永恒的規(guī)律。風雨吟風從大地卷來,雨從大地奔來。
郊原如海,房舍如舟。我有年輕舵手的心,在大地風雨的海上。1941年12月作者:蘆荻(1912-1994),原名陳培迪,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桑野》《驅(qū)馳集》等。背景:這首詩作于1941年12月,這正是中華民族遭受苦難最深重的時候。但在全國人民的心中,正積聚著憤怒的力量,將會有一場大風暴席卷中華大地,給中華民族帶來新生。賞析:通過“風”“雨”“郊原”“房舍”“大地”等意象,形象地表達了年輕人面對難以預料的人生之路,缺乏經(jīng)驗和閱歷,但“我”敢于像舵手一樣乘風破浪,做一個有為青年,表現(xiàn)了“我”對祖國有著強烈責任感、使命感。統(tǒng)一所有的葉是這一片,所有的花是這一朵,繁多是個謊言。因為一切果實并無差異,所有樹木無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作者:聶魯達(1904-1973),智利詩人。獲1971年諾貝爾文學獎。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漫歌》等。背景:1969年,智利共產(chǎn)黨提名聶魯達為智利總統(tǒng)候選人,后聶魯達為了智利左翼政黨的團結(jié)而退出競選,并支持智利社會黨總統(tǒng)候選人薩爾瓦多·阿連德?!督y(tǒng)一》就是這個時期創(chuàng)作的。賞析:詩人先寫到了葉,又寫到了花,然而葉、花不論擁有怎樣的萬千姿態(tài),它們的本質(zhì)都是為了結(jié)出果實,而果實的本質(zhì)又是為了生命的傳遞。從這點上看,所有的葉、花、果實都有著自己的本質(zhì),且就生命的傳遞角度而言,這本質(zhì)也并無不同。因此,繁多是眾多生物存在的表象,它們的本質(zhì)都是統(tǒng)一的。詩人借助簡單的意象,推演出世間萬物的規(guī)律,用富有藝術感的描述,做出人生規(guī)律的解答,闡釋了世界的統(tǒng)一性,和其構(gòu)成的更高層次的美——和諧的美。4海燕
預習重點一、作者簡介高爾基(1868-1936),蘇聯(lián)作家,列寧曾稱贊他為“無產(chǎn)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其代表作有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二、字音詞義蒼cāng茫máng:空闊遼遠,沒有邊際。高傲:自以為了不起,看不起人;極其驕傲。海鷗ōu:鳥,頭和頸部褐色,翅膀外緣白色,內(nèi)緣灰色,軀干白色,爪黑色。常成群在海上或內(nèi)陸河流附近飛翔。飛竄cuàn:飛逐,追逐。蠢chǔn笨:笨拙;不靈便。熄xī滅:停止燃燒。三、主題概述本文通過對暴風雨到來之前大海景象的描繪和對海燕戰(zhàn)斗英姿的刻畫,深刻反映了俄國1905年大革命前急劇發(fā)展的革命形勢,熱情洋溢地歌頌了俄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先驅(qū)堅強無畏的戰(zhàn)斗精神,并預言沙皇的黑暗統(tǒng)治必將崩潰,號召廣大勞動人民積極行動起來,迎接偉大的革命斗爭。四、文章結(jié)構(gòu)第一部分(第1-6段):暴風雨孕育之時,在狂風卷集著烏云的大海上,海燕高傲地飛翔,渴望暴風雨的來臨,而其他一些動物卻倉皇逃竄。第二部分(第7-11段):暴風雨逼近之時,烏云直壓海綿,海燕奮勇搏擊風浪,迎接暴風雨。第三部分(第12-16):暴風雨即將來臨之時,海燕以勝利的語言家的姿態(tài)熱情呼喚暴風雨的到來。五、鑒賞品讀1.本文在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特點?全篇在內(nèi)容結(jié)構(gòu)上層層推進,前后呼應,構(gòu)成了一個有機的統(tǒng)一體。它以暴風雨逐漸逼近為線索,按海面景象的發(fā)展變化可分為三個大的場景,海燕也被安排在暴風雨“將來”“逼近”“即臨”的三個場面中進行刻畫。海燕的性格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逐步鮮明,海燕的形象隨著這暴風雨的漸次逼近而逐步完善。2.課文歌頌的是海燕,為什么還要寫海鷗、海鴨和企鵝?海鷗在飛竄,十分恐懼;海鴨在呻吟,嚇得掩藏了起來;企鵝非常膽怯,躲藏在懸崖底下。通過對比,突出海燕勇敢搏擊、藐視惡劣環(huán)境的英雄氣概,使海燕的形象更鮮明。3.作者為什么在對三種海鳥作了無情的揭露后,又轉(zhuǎn)換語氣熱情贊揚海燕?這樣寫有兩個作用:一是與開頭呼應,可以讓海鷗、海鴨、企鵝與海燕形成鮮明的對比;另一個是承上啟下,原來大海蒼茫一片,這時已經(jīng)“泛起白沫”,由于背景的變化,畫面也就變化了,這樣很自然地進入了第二段。4.在這險惡的環(huán)境中,海燕的表現(xiàn)是什么樣的?海燕不畏強暴,它飛舞著,箭一般地穿過烏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飛沫,它面對猖狂的反動勢力充滿信心地大笑,還大聲號叫,它為暴風雨的迫近而歡樂,它深信烏云遮不住太陽,革命是必勝的。作者用了“敏感的精靈”“早就聽出”“深信”等詞語來描寫海燕,不僅讓我們從外在形象上了解了海燕,而且使我們從思想上感受到了海燕這一形象的高大、可敬。5.文章的末尾,為什么海燕像“勝利的預言家”在呼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為什么海燕對暴風雨充滿了渴望?“暴風雨”象征了1905年俄國革命前夕一觸即發(fā)的革命形勢,一場醞釀中的推翻沙皇獨裁統(tǒng)治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蓄勢待發(fā),這場革命風暴具有摧枯拉朽的力量,是掃除一切障礙、使民族獲得新生的契機。所以“海燕”和苦難深重的被壓迫人民對革命充滿了渴望。6.“——暴風雨!暴風雨就要來啦!”“——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兩次大聲疾呼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①“——暴風雨!暴風雨就要來啦!”反復的修辭手法強化了海燕作為“信使”的極度興奮喜悅之情,預示著黑暗的沙皇統(tǒng)治行將崩潰,一場人民革命行將到來,表現(xiàn)出無產(chǎn)階級革命者高度的智慧和對時代歷史劇變的敏銳的預見性。②“——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祈使句的形式鼓舞人心,這是革命者擲地有聲的戰(zhàn)斗宣言,表達了作者自信豪邁的戰(zhàn)斗情懷和高昂的樂觀主義革命精神。這也是革命者對人民群眾的召喚,號召人民行動起來,去迎接一場偉大的、“暴風雨”般的革命。這兩句話是對時代精神的傳神寫照和高度概括。7.本文是如何運用象征手法的?海燕——象征堅強無畏、英勇善戰(zhàn)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先驅(qū)者;暴風雨——象征1905年俄國革命前夕一觸即發(fā)的革命形勢,一場醞釀中的推翻沙皇獨裁統(tǒng)治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大?!笳鞲锩叱睍r人民群眾排山倒海的力量;海鷗、海鴨、企鵝——象征害怕革命會破壞他們的安樂窩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寫海鷗“呻吟”“飛竄”“恐懼”“掩藏”,海鴨“呻吟”“嚇壞”,企鵝“膽怯”“躲藏”驚恐萬狀的丑態(tài),正是為了與海燕“高傲的飛翔”、歡樂的“叫喊”形成鮮明的對比,以突出海燕英勇堅強、樂觀自信的形象。作者對它們進行了無情的鞭撻。)
烏云、閃電、雷聲、狂風——象征反革命的黑暗勢力。(寫它們的猖狂是為了點明海燕所處的險惡的環(huán)境,第二部分寫海燕與狂風巨浪生死搏斗的激戰(zhàn)場面,是以壯闊的背景來烘托海燕的戰(zhàn)斗雄姿;第三部分寫風、云、雷、電,正是為了烘托海燕發(fā)出戰(zhàn)斗號召的豪邁激昂,振奮人心。)8.本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①具有強烈抒情性的語言。作為散文詩,《海燕》的語句不分行,但它精練、形象、優(yōu)美,有一定的跳躍性,節(jié)奏感強。例如“海燕叫喊著、飛翔著,像黑色的閃電,箭一般地穿過烏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飛沫”,短短一句,以“叫喊”寫聲,以“黑色的閃電”寫形,以“飛翔”“穿過烏云”“掠起波浪的飛沫”一連串行動寫海燕的快速敏捷,句中較多的停頓增強了語言的節(jié)奏感,瑯瑯上口。全詩語言充滿激情,使人振奮,如結(jié)尾“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既是期盼、呼喚革命的風暴,又是對人民的戰(zhàn)斗召喚。②運用比喻、夸張、擬人、排比、反復等多種修辭手法,使語言優(yōu)美而有氣勢,增強了表達效果。③語言形象、生動、準確。表現(xiàn)海燕飛翔時的速度和姿態(tài)是“像黑色的閃電”,形象鮮明;刻畫海燕動作變化,開始“直沖”,后來“穿過”,突出更加勇猛、矯健的形象;表現(xiàn)海燕的聲音、神態(tài)的詞語有“叫喊”“大笑”“號叫”等,突出了海燕對勝利充滿信心。相反,刻畫其他海鳥形象時使用的詞語則充滿貶義色彩,如“呻吟”“蠢笨”“膽怯”“躲藏”等,生動地揭示了這些害怕革命的人的丑惡嘴臉。課后習題解答
第一題略。第二題見“鑒賞品讀”第7題。第三題見“鑒賞品讀”第3題和第7題。第四題1.比喻和擬人?!昂谏拈W電”準確傳神地展現(xiàn)了海燕矯健、勇猛的雄姿;“高傲”賦予海燕以人的性格,形象地寫出了海燕藐視一切反動勢力的精神風貌。2.擬人?!吧胍鳌薄皣槈摹钡仍~語形象地刻畫出海鴨畏懼革命,貪生怕死的內(nèi)心世界。3.擬人和比喻?!熬o緊抱起”“惡狠狠”“甩”“摔”賦予狂風人的動作和性格,突出狂風的肆虐和破壞力巨大;“大塊的翡翠”比喻海浪,形象貼切。4.反復。以強烈的感情表現(xiàn)了海燕對暴風雨的渴望和呼喚,強調(diào)了革命風暴已近在眼前,歷史潮流不可逆轉(zhuǎn)。第五題略。5孔乙己
預習重點一、作者簡介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zhàn)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棒斞浮笔菢淙讼壬?918年發(fā)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魯迅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和雜文集《華蓋集》等。二、字音詞義葷hūn菜:用雞鴨魚肉等做的菜。侍shì候hòu:服侍。綽chuò號:外號。傷疤b?。簜谟虾罅粝碌暮圹E。筆硯yàn:筆和硯,泛指文具。惋wǎn惜:對人的不幸遭遇或事物的不如人意的變化表示同情、可惜。夾襖ǎo:雙層的上衣。亂蓬蓬péng:形容須發(fā)或草木凌亂。嘮láo嘮lao叨dāo叨dāo:說話羅嗦,一說起來沒個完。不屑xiè置辯:認為不值得分辯。三、主題概述本文以一位不諳世事的酒店小伙計的口吻,不動聲色地講述著孔乙己的凄慘遭遇。一方面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對下層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有力地控訴了科舉制度的罪惡;另一方面也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一般群眾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狀態(tài),揭示了封建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使讀者從一個側(cè)面認識封建社會的腐朽與與黑暗。四、文章結(jié)構(gòu)第一部分(1~3):介紹孔乙己活動的社會環(huán)境——魯鎮(zhèn)的咸亨酒店。通過“我”這個酒店里的小伙計的描述,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具體環(huán)境和社會背景,為主人公的出場及后續(xù)展開作了鋪墊。這部分是小說的序幕。第二部分(4~12):敘述了孔乙己悲慘的一生,控訴了科舉制度的罪惡,反映了民眾的冷漠和麻木。這部分是小說的主體。第三部分(13):交代了孔乙己的悲慘結(jié)局,是小說的尾聲。五、鑒賞品讀1.孔乙己是怎樣一個人,有什么特點?“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長衫主顧和短衣幫之間,等級森嚴,隔著一條鴻溝,但孔乙己卻和這兩種人都不同。“站著喝酒”的短衣幫,都是窮困的勞動者??滓壹航?jīng)濟地位低下,不愿意與他們?yōu)槲?,他又沒有資格擠進隔壁房里與“穿長衫的”并起并坐。但是他又不肯脫下那件又臟又破的長衫,為的是要擺讀書人的架子,以顯出非同一般,比“短衣幫”高貴,不屑與他們?yōu)槲???滓壹航?jīng)濟狀況、社會地位和思想意識的嚴重矛盾,充分說明了他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課文用短短的一句話,點明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點。2.找出描寫孔乙己外貌的句子。思考:從外貌描寫中看出孔乙己是怎樣的一個人物?作者對孔乙己外貌的描寫采用的是白描手法。一出場,寫他“青白臉色”,是吃不飽,營養(yǎng)不良的特征;“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是他雖已年老卻經(jīng)常受人凌辱的記號;“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是歲月虛度的記錄;又臟又破的長衫是貧窮的證明;當他蘸著酒在柜臺上教小伙計“茴”字的四種寫法時,我們還可看到他的長指甲,說明他不從事勞動??傊?,孔乙己既不是養(yǎng)尊處優(yōu)的闊人,也不是飽經(jīng)風霜的勞動者。從外貌的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是一個好逸惡勞、窮困潦倒、飽受凌辱摧殘的悲劇人物形象。最后一次出場,先前的“青白臉色”現(xiàn)在變得“黑而且瘦,已經(jīng)不成樣子”;先前身材高大,跟孩子們說話要彎下腰去,現(xiàn)在盤著兩腿,坐在蒲包上,不能站立,跟別人講話需要“仰面”;先前人家嘲笑他,他經(jīng)常臉紅脖子粗地為自己辯解,現(xiàn)在卻“不十分爭辯”,只是用“跌斷”來遮掩,不過說話聲音極低,而且斷斷續(xù)續(xù)。此時的孔乙己肉體上、精神上都已徹底坍塌,預示著悲劇結(jié)局即將來臨。這令人觸目驚心的慘景,鮮明而強烈地控訴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摧殘弱小者的罪行。3.找出描寫孔乙己動作的句子。思考:文章中哪些動作描寫最精彩,足以表明孔乙己的性格?作者對孔乙己的動作描寫最精彩的是兩次親手交錢買酒的動作。第一次:“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不回答,對掌柜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闩懦鼍盼拇箦X?!边@里既說“又”表示不止一次;既說“新傷疤”必有舊傷疤。說明他經(jīng)常被人毆打。然而孔乙己并不理睬,而是以“排出九文大錢”要酒要菜來表示他的不可輕侮的“尊嚴”,是對挑逗者無聲的回擊?!芭拧弊謱懙氖莿幼?,表現(xiàn)的卻不止是動作,還有動作的神態(tài)。當他把九文大錢放在手心,用拇指一個一個的將錢用力推出,摁在柜臺上時,可以想見他心里、臉上是十分得意的。當時的孔乙己也算得“闊綽”,但好景不長,他最后一次去買酒,境況大不如前。文中寫道:“一天下午……孔乙己便在柜臺下對了門檻坐著……穿一件破夾襖,盤著兩腿……又說道:‘溫一碗酒?!麖钠埔麓锩鏊奈拇箦X……”這是一幅多么凄慘的畫面啊!作者不僅從他的衣著(該穿棉襖的時令,而他只能穿件破夾襖)來表現(xiàn)他經(jīng)濟地位的跌落,而且更為傳神的是,用“排出九文大錢”的一個“排”字帶著自賞自傲;而“摸出四文大錢”的“摸”字則顯得沮喪悲苦,窮困潦倒。而且在數(shù)目上,前次是“九文”,這次只是“四文”,還是乞求酒店給溫一碗酒。這兩個動作圍繞著一個“錢”字,不僅寫出孔乙己經(jīng)濟地位每況日下,而且突出了他的窮酸迂腐、好逸惡勞、麻木不仁的個性特征。4.找出孔乙己富于個性的語言。思考:從這些語言中看到孔乙己怎樣的性格特征?作者寫孔乙己的語言是很富于個性特點的,許多話只能從孔乙己之口說出。當酒客們看他居然“排出”大錢來買酒而不理睬眾人時,就加強攻勢故意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人家的東西了!”先前說“你臉上又添了新傷疤”只是含沙射影,現(xiàn)在是單刀直入,而且故意高聲叫嚷。這回孔乙己不能再以無聲戰(zhàn)有聲了,于是睜大眼睛說:“你怎么污人清白?”不說冤枉好人,而說“污人清白”,這是孔乙己獨有的語言,可惜的是由于他并不“清白”,所以語言雖雅,卻缺乏力量。當對手拿出真憑實據(jù):“什么清白?我前天親眼看見你偷了何家的書,吊著打?!彼酪孀拥目滓壹涸谡鎽{實據(jù)面前,還要爭辯,說什么“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竊”與“偷”本是同義詞,只是文言與白話的區(qū)別,可孔乙己寧可認“竊”,決不承認“偷”。在他看來“竊”比“偷”似乎高一等,何況他“竊”的是與讀書人關系密切的書,這就更高一等了。這種強詞奪理、自我解嘲式的語言也是孔乙己所獨有的。此外,像“君子固窮”“多乎哉?不多也”,這些陳腐的語言都表現(xiàn)出他受封建文化教育毒害之深,迂腐可笑與窮酸十足。5.孔乙己是一個悲劇人物,然而全文沒有一個“悲”字出現(xiàn),貫穿全文的一個字是什么?作者這樣安排線索用意何在?小說以“我”為見證人,以“笑”為線索,孔乙己在笑聲中出場,在笑聲中活動,在笑聲中走向死亡。這樣讓悲劇在喜劇的氣氛中進行,以“喜”襯“悲”,增強了小說的悲劇效果。6.各種人是如何取笑孔乙己的?應怎樣理解?孔乙己自身的可笑,是對封建文化、封建教育制度的嘲笑和諷刺、揭露和批判。作者對孔乙己被侮辱被損害的內(nèi)心痛苦與悲哀,寄予了一定的同情。小伙計的笑,是不經(jīng)意的“附和著笑”;鄰居孩子的笑,并非惡意,是“聽得笑聲”“趕熱鬧”的笑;短衣幫的笑,是為孔乙己不倫不類的樣子,故弄玄虛的語言,迂腐無能的性格而笑,以求得無聊生活中的片刻快活,這是“病態(tài)社會”所致,反映了當時社會里人與人的關系冷淡無情;掌柜及穿長衫人的笑,是以“欺凌、玩弄”為目的的笑,這是階級本性所決定的?!靶Α笔亲髡哌M行人物塑造的一種藝術手段。課后習題解答
第一題見“鑒賞品讀”第1題。第二題見“鑒賞品讀”第6題。第三題1.“排”表現(xiàn)出他擺闊氣,而“摸”是孔乙己窮困潦倒的表現(xiàn)。這些變化寫出了孔乙己每況愈下,身殘氣微,已到了死亡的邊緣,科舉制度不僅毒害了他的精神,還摧殘了他的肉體。2.“撈”顯示了問話人的嘲弄?!盎\”擊中了他內(nèi)心的深重要害,痛苦之至。3.前面的對話講述了孔乙己被丁舉人打斷腿的悲慘遭遇,然而這也只是酒店眾人閑談的話題,聊完之后也就算了。掌柜的態(tài)度暴露了看客的冷漠。4.用“大約”表示這是“我”的猜測,用“的確”是因為當時的社會黑暗,孔乙己那樣的人是沒有活路的。第四題、第五題略6變色龍預習重點一、作者簡介契訶夫(1860—1904),俄國作家、戲劇家。他是俄國19世紀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現(xiàn)實主義藝術大師,與法國作家莫泊桑和美國作家歐·亨利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其主要作品有小說《第六病室》《裝在套子里的人》,劇本《萬尼亞舅舅》《櫻桃園》等。二、字音詞義賤jiàn:地位低下;卑鄙,下賤。篩shāi子:用竹篾、鐵絲等編成的有許多小孔的器具,可以把細碎的東西漏下去,較粗的成塊的留在上頭??瞜ǎn肩:不帶袖子的上衣(多指夾的,棉的,毛線織的)。旗幟zhì:旗子?;奶疲海ㄋ枷搿⒀孕校╁e誤到使人覺得奇怪的程度。洋溢:指情緒、氣氛等飽滿而充分流露。溫情:溫柔的感情;溫和的態(tài)度。惦diàn記:(對人或事物)心里老想著,放不下心??謬榟è:以要挾的話或手段威脅人,嚇唬。徑jìng自:表示自作主張、直接行動。無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勁頭。無緣無故:沒有一點原因。異想天開:比喻荒唐離奇,想象著暫時無法實現(xiàn)的事,還比喻超強的想象力。三、主題概述這篇諷刺小說運用對比、夸張的手法,通過描述主人公奧楚蔑洛夫隨著狗主人身份的變化,對案件的處理態(tài)度和判定結(jié)果發(fā)生變化的過程,塑造了一個見風使舵、趨炎附勢、媚上欺下的小人形象,深刻地揭露了當時沙皇俄國的黑暗社會現(xiàn)實,無情地鞭撻了沙皇走狗的丑惡靈魂,也揭示了小市民階層的麻木、庸俗和愚昧。四、文章結(jié)構(gòu)第一部分(1~5):故事的開端。寫警官奧楚蔑洛夫在廣場巡邏時遇到了一樁“案子”——狗咬人。第二部分(6~27):故事的發(fā)展和高潮。描寫奧楚蔑洛夫?qū)徖怼肮芬艘话浮钡倪^程,他隨著狗主人身份的變化共做出了六次判定。第三部分(28、29):故事的結(jié)局。奧楚蔑洛夫?qū)徖斫Y(jié)束,小狗被帶走,赫留金受到嘲笑和恐嚇,揭示了當時俄國底層人民的痛苦。五、鑒賞品讀1.本文的主人公有怎樣的性格特點?刻畫這個形象最突出的是什么描寫方法,這些描寫有什么作用?
本文的主人公具有見風使舵、趨炎附勢、媚上欺下、狡猾善變、反復無常的性格特點。最突出的描寫方法是對話描寫,通過個性化的語言,鮮明地表現(xiàn)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十分強烈的諷刺效果。
2.“商店和飯館的門無精打采地敞著,面對著上帝創(chuàng)造的這個世界,就跟許多饑餓的嘴巴一樣;門口連一個乞丐也沒有?!边@句話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什么?
運用了擬人、比喻和雙關。“無精打采”暗示市場的不景氣;把商店、飯館的門比作“饑餓的嘴巴”,形象地寫出了無顧客上門,門可羅雀的蕭條景象;“上帝創(chuàng)造的這個世界”是雙關語,明指人類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暗含沙皇的統(tǒng)治,具有諷刺意味。整句環(huán)境描寫體現(xiàn)了當時冷清、凄涼、壓抑的社會氛圍,這正是軍警憲兵當?shù)赖纳郴式y(tǒng)治的真實寫照。
3.奧楚蔑洛夫的“新的軍大衣”在小說中出現(xiàn)了幾次,有什么作用?
在小說中共出現(xiàn)了四次。
第一次:小說開頭。新的軍大衣是奧楚蔑洛夫身份和地位的標志。
第二次:聽說“這好像是將軍家的狗”,借口天氣熱,脫大衣,以“脫大衣”掩蓋自己的狼狽。
第三次:聽到人群中有人肯定是將軍家的狗,奧楚蔑洛夫為自己的言語的冒犯而恐懼不已,嚇得渾身發(fā)抖,因而又要巡警給他穿上大衣。
第四次:小說結(jié)尾“裹緊大衣”。奧楚蔑洛夫擔心丟掉官職,因此他不寒而栗,情不自禁地要“裹緊大衣”。
軍大衣這一細節(jié)描寫,將奧楚蔑洛夫“變色”過程中的丑態(tài)以及卑劣的心理活動刻畫得淋漓盡致。4.奧楚蔑洛夫在處理“狗咬人”案件中,態(tài)度發(fā)生了幾次變化,并分別做出了什么宣判?共發(fā)生了六次變化,形成強烈的對比。第一次:不知狗的主人是誰。宣判:弄死狗,狗的主人要罰款。
第二次:有人說這好像是席加洛夫?qū)④娂业墓?。宣判:狗無辜,赫留金訛詐。
第三次:巡警說不是將軍家里的狗。宣判:狗是下賤胚子,赫留金受了害,要教訓狗的主人。
第四次:巡警說說不定是將軍家的狗。宣判:狗是嬌貴動物,赫留金受斥責。
第五次:將軍家的廚師說沒有這樣的狗。宣判:“野狗”“弄死”。
第六次:廚師說這是將軍哥哥的狗。宣判:小狗“怪伶俐”,赫留金遭辱罵。5.奧楚蔑洛夫為什么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乃至成為某類人物的代名詞?體會諷刺小說的這種寫法及其作用。奧楚蔑洛夫之所以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成為某類人物的代名詞,是因為這一形象高度的典型性和概括性。作者在描寫這類人物的時候,抓住了他們的共性,通過提煉、概括和總結(jié),并用夸張、對比等諷刺小說常用的藝術手法,加以突出,使這類人物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像巴爾扎克小說《歐也妮·葛朗臺》中的守財奴葛朗臺,莫里哀喜劇《慳吝人》中的阿巴貢,吳敬梓長篇小說《儒林外史》中的范進,都是這樣的人物。
課后習題解答第一題見“鑒賞品讀”第4題。第二題奧楚蔑洛夫之所以幾次變色,是因為他不敢得罪權(quán)貴,哪怕僅僅是權(quán)貴家的一條狗。這樣的一個小官僚,面對一般群眾的時候,他往往會擺出一副官架子,如他一出場,穿著新的軍大衣,在眾人面前一副“嚴厲”的表情,一個裝腔作勢、作威作福的小官僚形象畢現(xiàn);而面對權(quán)貴,卻是一副奴顏婢膝的樣子。這樣的人物是當時社會的必然產(chǎn)物。當時的俄國在沙皇統(tǒng)治下,經(jīng)濟落后,思想保守,實行殘酷的專制制度,像奧楚蔑洛夫這樣的小官僚,為了生存,不得不用人格和尊嚴來換取生存空間。這樣的人物雖然可恨,但作者批判的鋒芒其實更多地是指向當時腐朽專制的社會,指向孕育這種奴性人格的土壤。第三題諷刺小說往往離不開夸張,本文也是如此。在短短的時間里,隨著狗的主人身份的不斷變化,奧楚蔑洛夫的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五次“變色”。變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鋸埵址ǖ那擅钸\用,使人物性格鮮明突出,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奧楚蔑洛夫面對狗主人的身份的變化,不停地改變著自己的態(tài)度,時而威風凜凜,時而奴顏婢膝,一會兒痛罵小狗是“瘋狗”“下賤胚子”,一會兒又夸小狗“名貴”“伶俐”,前后矛盾,對比鮮明,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使小說的喜劇效果更加突出。第四題略。7溜索
預習重點一、作者簡介阿城,原名鐘阿城,1949年出生在北京,中國當代作家、編劇。1984年,出版?zhèn)€人首部短篇小說《棋王》。1985年,擔任劇情電影《大明星》的編劇,從而開啟了他的編劇生涯。二、字音詞義盤桓huán:徘徊。涓涓juān:細水慢流的樣子。探視:看望,察看。俯fǔ身:彎腰向前向下。扭絞jiǎo:用兩股以上的條狀物向相反方向轉(zhuǎn)動。頃qǐng刻:極短的時間。尋思si:思索,考慮。拳打腳踢:用拳打,用腳踢,形容痛打。千鈞jūn之力: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戰(zhàn)戰(zhàn)兢兢jīng:形容恐懼得發(fā)抖或小心謹慎的樣子。三、主題概述課文講述馬幫借助溜索飛渡峽谷的故事,既突出了怒江峽谷的孤懸、高峻、險惡,又表現(xiàn)了馬幫漢子沉著、冷靜、從容的姿態(tài),贊美了馬幫漢子粗獷豪邁的性格和勇敢無畏的精神,突出表現(xiàn)了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戰(zhàn)、戰(zhàn)勝艱險時鎮(zhèn)定自若的姿態(tài)。四、文章結(jié)構(gòu)第一部分(1~9):寫眾人溜索前的見聞,渲染怒江峽谷孤懸、高峻、險惡的特點。第二部分(10~21):寫馬幫全員和“我”溜索的過程,漢子、牛、“我”首領溜索各有特點。第三部分(22~25):寫溜索后眾人不同的表現(xiàn)和“我”得心理感受。五、鑒賞品讀1.作者是如何描寫峪谷的險峻的?①作者運用了烘托的手法,通過“我”遠眺感覺怒江“深遠似涓涓細流”,俯瞰江底“驀地心中一顫”,烘托出峽谷的險峻氣勢。②作者描寫怒江峽谷的險峻時,非常注意角度的變換,將“我”的遠眺俯瞰與聽覺相結(jié)合,多角度展示峽谷壁頂孤懸、高峻、險惡的特點。③段中通過“一派森氣”“驀地心中一顫”等心理方面的細節(jié)描寫充分抒發(fā)了我初次直面峽谷時的震顫、驚恐之情,讓讀者如臨其境。2.本文用不少筆墨寫牛,這對環(huán)境描寫和人物描寫各有什么作用?①溜索前牛早臥在地下,兩眼失神,渾身發(fā)抖,這些描寫生動地體現(xiàn)出牛此時的驚恐失態(tài)之狀。此時“我”也“抽一口氣”“腿子抖起來”,牛的驚恐與“我”的恐懼相互映襯,從側(cè)面烘托出怒江峽谷孤懸、高峻、險惡的特點。②溜索過程中,牛叫不出聲,屎尿失禁,而趕牛溜索的漢子們則不慌不忙。牛的失態(tài)反襯出漢子們的沉著果斷。③牛溜完索便迫切地想離開,“我順風出一口長氣”,“我”與牛仍然相互映襯。而“我”發(fā)現(xiàn)溜索前后領隊始終氣定神閑。牛和“我”與領隊形成強烈對比,更加突出領隊的冷靜沉著地性格。3.小說中三次寫到鷹,分別表現(xiàn)了什么意圖?請簡要分析。①“一只鷹在空中移來移去”強化了峽谷的荒涼僻靜,為騎手的出現(xiàn)提供了獨特的背景。②“那鷹卻忽地不見去向”暗示騎手來了。③“那只鷹又出現(xiàn)了”,空中自由飛翔的鷹與獨來獨往的騎手相互比照,豐富了騎手的形象內(nèi)涵。4.文中寫領隊比較分散,請統(tǒng)觀全文,簡要分析領隊形象。①快到怒江峽谷時,領隊“只懶懶說”“穩(wěn)穩(wěn)坐在馬上”“笑一笑”?!拔摇焙团5目謶址匆r出領隊從容不迫、胸有成竹的特點。②溜索前領隊下馬用手“敲一敲那索”,“啞聲問”余下的漢子們是否可還歇,帶“我”溜索時提醒“我”不要看下面,這些細節(jié)都體現(xiàn)出領隊細心、認真、負責及關愛他人的品格。③領隊用眼“瞟一瞟”立即有漢子站出來,表現(xiàn)出領隊受人尊敬的地位,也體現(xiàn)出他和漢子們配合默契。④領隊打著尖細的忽哨,“飛到索頭”“抽身躍下”,最后一個溜索。這些都表現(xiàn)出領隊非凡的身手、粗獷的為人、領袖的氣質(zhì)。5.本文寫了馱隊飛渡峽谷的故事,請?zhí)骄科渲械纳羁桃馓N和作者的情感取向。①飛渡峽谷的情景:表現(xiàn)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戰(zhàn),戰(zhàn)勝艱險。②馱隊的人際關系:體現(xiàn)團結(jié)協(xié)作,相互信任,關心愛護。③動物形象:隱喻人應該像雄鷹飛翔、像駿馬奔馳,而不是像牛那樣軟弱畏縮。④“我”與領隊的對照:表示人會在艱苦磨練中成長。8蒲柳人家(節(jié)選)
預習重點一、作者簡介劉紹棠(1936—1997),中國著名鄉(xiāng)土文學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運河鄉(xiāng)土文學體系”創(chuàng)立者。其作品題材多以京東運河(北運河)一帶農(nóng)村生活為題材,格調(diào)清新淳樸,鄉(xiāng)土色彩濃郁。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蛾眉》,中篇小說《蒲柳人家》《運河的槳聲》,長篇小說《京門臉子》等。二、字音詞義煙囪cōng:煙筒。招架:抵擋。駕馭:驅(qū)使車馬行進。熏xūn陶:長期接觸的人或事物對人的生活習慣、思想行為、品行學問等逐漸產(chǎn)生某種影響(多指好的)。隱匿nì:隱藏,躲起來。憋悶men:由于心里有疑團不能解除或其他原因而感到不舒暢。一氣呵成:1.比喻文章的氣勢首尾貫通。2.比喻完成整個工作的過程中不間斷,不松懈。不知好歹:不知道好壞。多指不能領會別人的好意。妙手回春:稱贊醫(yī)生醫(yī)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兩肋lèi插刀:比喻承擔極大的犧牲。如坐針氈zhān:好像坐在插了針的氈子上。形容心神不寧,坐立不安。天倫之樂:泛指家庭的樂趣。望眼欲穿: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三、主題概述《蒲柳人家》全篇共12節(jié),課文節(jié)選了小說的前兩節(jié)。本文節(jié)選的部分就像一幅幅風俗畫,將20世紀30年代北運河邊農(nóng)村的風景習俗、世態(tài)人情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主要表現(xiàn)了何滿子的聰明伶俐、頑皮淘氣,“一丈青大娘”的豪爽潑辣、愛打抱不平、剛正不阿以及“何大學問”的俠肝義膽、仗義輕財。作者熱情歌頌了這些勞動人民的淳厚樸實。四、文章結(jié)構(gòu)第一部分(1~14):主要介紹了機靈頑皮、充滿稚氣的何滿子以及愛憎分明、溺愛孫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第二部分(15~35):塑造了俠肝義膽、仗義輕財、好說大話、講究排場的爺爺何大學問的形象。五、鑒賞品讀1.課文的結(jié)構(gòu)有何妙處?開頭設置懸念,全篇采用倒敘,文中多用插敘。故事從何滿子被爺爺拴在葡萄架下那個中午開始,設置了懸念。以何滿子作為線索人物,串起了有關“一丈青大娘”與“何大學問“的有關故事。2.“一丈青大娘”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請結(jié)合課文具體分析??诳嘈奶穑瑢檺蹖O子;身強體壯,能干潑辣;直腸直性,愛憎分明;性格豪爽,勤勞善良。
“一丈青大娘”個高腳大,身強體健,性格豪爽,愛打抱不平,因為年輕纖夫的無理,她大打出手,趕得纖夫紛紛落水。她那剛直不阿的性格,透出了莊稼人的凜然正氣。3.“何大學問”是一個怎樣的的人物形象?身姿高大、本領高超、仗義輕財、為朋友兩肋插刀的綠林英雄。他“身穿長衫,騎一匹光青兒,左肩掛一只書囊,右肩扛一支八尺長的大鞭”,“既是威風凜凜又滑稽可笑”,豪爽仗義又好戴“高帽子”。這是一個亦文亦武,可敬可愛又有幾分滑稽的人物。4.小說語言具有什么特色?一方面,作者采用活靈活現(xiàn)的民間口語與俗語,并加以提煉,形成一種活潑伶俐、凝練而富有動感,充滿鄉(xiāng)土氣息的語言。寫天氣之熱,“熱得像天上下火”;寫一丈青大娘溺愛孫子,“何滿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葉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動而又準確傳神。另一方面,作者又繼承了說唱藝術的特點,講究壓韻和對偶,用詞造句文白相間,讀來抑揚頓挫,很有節(jié)奏感。如“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個耳刮子掄圓了扇過去,那個年輕的纖夫就像風吹乍蓬,轉(zhuǎn)了三轉(zhuǎn),擰了三圈兒,滿臉開花,口鼻出血,一頭栽倒在滾燙的白沙灘上,緊一口慢一口捯氣,高一聲低一聲呻吟。”“何大學問人高馬大,膀闊腰圓,面如重棗,濃眉朗目,一副關公相貌?!边@樣的句子在文中比比皆是,增加了小說的文采和趣味性。5.小說的民族氣派和民族作風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首先,從人物形象來說,小說的人物具有中華民族獨有的性格特點和傳統(tǒng)美德。這從“一丈青大娘”這個外號和爺爺何大學問“一副關公相貌”,乃至為人做事的方式上,都顯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其次,在藝術上,小說不僅情節(jié)富有傳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時也多借鑒中國古典小說和民間說唱藝術的表現(xiàn)手法。小說中如一丈青大娘大鬧運河灘、何大學問威震占北口等傳奇筆墨正是對古典傳統(tǒng)的繼承。另外,小說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也是民族的。小說的結(jié)構(gòu)得《水滸》神韻,即前幾節(jié)分別介紹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蓮的故事將人物串聯(lián)一起。再如多用語言和動作表現(xiàn)人物性格,用外號概括人物性格特點等,也正是我國古典小說和說唱藝術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9魚我所欲也
預習重點一、作者簡介及背誦提示孟子,名軻,戰(zhàn)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僅次于孔子,與孔子并稱“孔孟”。此篇需背誦。二、全文展示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三、主題概述本文以“魚”和“熊掌”為喻,提出在“生”和“義”不能兼顧的情況下,應該舍生取義的觀點,并進一步指出: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人都應該保持自己的“本心”,即“羞惡之心”。四、文言知識積累(一)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辯”通“辨”,辨別”)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通“德”,感恩、感激;“與”通“歟”,語氣詞)4.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鄉(xiāng)”通“向”,從前、先前)(二)古今異義1.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古義:可以用來;今義:表示可能或者能夠。2.一豆羹古義:古代盛食物的一種容器;今義:豆子。3.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古義:古代一種量器;今義:計時的器具或中空的響器。4.萬鐘于我何加焉古義:益處、好處;今義:增加。
5.是亦不可以已乎古義:停止;今義:已經(jīng)。
(三)一詞多義1.故不為茍得也(取得)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同“德”,感恩、感激)
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同“歟”,語氣詞)
呼爾而與之(給,給予)
3.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指某種方法)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這種)是亦不可以已乎(這種做法)4.所欲有甚于生者(表比較,比)萬鐘于我何加焉(表對象,對)5.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做)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為了)(四)詞類活用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同“德”,名詞作動詞,感恩、感激)(五)特殊句式1.判斷句
魚,我所欲也。(“……也”表判斷)2.倒裝句
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正常語序應為:“所欲有于生甚者”)3.省略句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為”后面省略了介詞的賓語“禮義”,“受”后面省略了賓語“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語“我”,完整句子應為:“我鄉(xiāng)為禮義身死而不受施舍”)(六)成語積累1.舍生取義:為了正義事業(yè)不怕犧牲。常用于贊揚別人難能可貴的精神。2.嗟來之食:泛指帶有侮辱性的施舍。3.不屑一顧:認為不值得一看。形容極端輕視。
五、鑒賞品讀1.本文的論點是什么?作者又是怎樣圍繞論點逐層論述的?本文的論點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提出“舍生取義”的論點后,首先從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義”,是因為人皆有“欲生不為茍得,惡死有所不辟”的思想。然后再從反面說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惡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來;可是事實上,“義”超過了“生”,所以人能夠不貪生,不避死。這種羞惡之心,人人皆有,賢者更能保存而不喪失。接著舉例說明,人即使在饑餓時仍有羞惡之心,自古以來就有寧死不食“嗟來之食”的人。最后,文章陡然一轉(zhuǎn),“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現(xiàn)在“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又是為了什么呢?難道是“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先前為了“義”可以“舍生”,現(xiàn)在卻為了高官厚祿和物質(zhì)享受就舍掉了“義”,這種行為不是應該停止嗎?總之,本文是說,能做到“舍生取義”是人有羞惡之心;如果不顧羞恥、不辨禮義而受“萬鐘”則失掉了“本心”,這種行為是應該停止的。全文主旨就在這一勸勉上。2.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無數(shù)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義”奉為人生準則,你能舉出幾個事例嗎?在今天,又該如何理解“舍生取義”呢?事例:①南宋文天祥抗元,失敗被捕后,面對元朝威逼利誘,竟毫不動搖,視死如歸,后被殺害,體現(xiàn)了“舍生取義”的高貴品質(zhì)。②清末,戊戌變法失敗后,譚嗣同留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名句,泰然赴死,體現(xiàn)了“舍生取義”的高貴品質(zhì)。③朱自清寧死不吃美國的救濟糧。④聞一多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白色恐怖,發(fā)表最后一次演講。人的生命是寶貴的,我們應當要珍愛這僅有的一次生命,但這并不表示我們不能見義勇為,不去伸張正義,只是我們在見義勇為時,要量力而行,要在與壞人斗勇的同時更要斗智,盡量避免對自己造成損害。全文翻譯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兩者不能同時都得到,(我)會放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兩者不能同時都得到,(我)會放棄生命而選取道義。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所想要的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所以(我)就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比死亡更壞的事,所以有禍患(我)就不躲避了。如果人們想要的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那么凡是可以用來(讓人)得以生存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們所憎惡的沒有比死亡讓他更憎惡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用來躲避禍患的事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這種方法(可以活下來的方法)就可以活著,卻有人不采用,按照這種方法(可以避患的方法)就可以躲避禍患,卻有人不去做。因此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東西(即義),有比死亡更令人厭惡的東西(即非義)。不只是賢人有這種思想,人人都有這種思想,只不過賢人能夠堅守這種思想不至于喪失罷了。一碗飯,一碗湯,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如果)無禮地吆喝著給人(吃),就是過路的饑餓的人都不會接受;用腳踢著給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遭輕視而不屑接受。豐厚的俸祿,如果不辨別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那么這種厚祿對我有什么益處!是為了宮室的華美,為了妻妾的侍奉,為了所認識的窮人感激我嗎?從前為了(禮義)寧死也不肯接受(不愿接受的東西),現(xiàn)在為了宮室的華美而接受了;從前為了(禮義)寧死也不肯接受(不愿接受的東西),現(xiàn)在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從前為了(禮義)寧死也不肯接受(不愿接受的東西),如今為了所認識的窮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這種行為不可以停止嗎?(如果不停止,)這就是所說的喪失了人本來的天性。10唐雎不辱使命預習重點一、文學常識本文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四》,題目是后人加的?!稇?zhàn)國策》是西漢劉向根據(jù)戰(zhàn)國時期史料整理編輯的。該書以策士的游說活動為中心,反映出當時各國政治、外交的情況。全書沒有系統(tǒng)完整的體例,都是互相獨立的單篇。二、全文展示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比?、主題概述本文通過講述唐雎受命出使秦國的故事,表現(xiàn)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英雄氣概,同時也揭露了秦王的蠻橫狡詐、欺軟怕硬、色厲內(nèi)荏的本質(zhì)。四、文言知識積累(一)通假字1.秦王不說(“說”通“悅”,喜悅,高興)2.故不錯意也(“錯”通“措”,安放)3.輕寡人與(“與”通“歟”,疑問語氣助詞)4.倉鷹擊于殿上(“倉”通“蒼”,青色)(二)古今異義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義:交換;今義:容易。2.大王加惠古義:施予;今義:增加。3.雖然,受地于先王古義:雖然如此;今義:表示轉(zhuǎn)折關系的連詞,常與“但是”連用。4.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義:于是;今義:因為。
5.非若是也古義:這樣,如此;今義:對,正確。
6.豈直五百里哉古義:只,只是;今義:成直線的。
7.以頭搶地耳古義:撞;今義:搶奪。
8.休祲降于天古義:吉祥;今義:休息。
9.長跪而謝之曰古義:一種坐姿;今義:雙膝著地。
古義:道歉;今義:感謝。
10.徒以有先生也古義:僅僅,只是;今義:徒弟。
(三)一詞多義1.免冠徒跣(裸露)徒以有先生也(僅僅,只是)
2.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派遣)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出使)
3.此庸夫之怒也(成年男子)
夫?qū)VT之刺王僚也(發(fā)語詞,無實義)4.此庸夫之怒也(生氣,發(fā)怒)懷怒未發(fā)(憤怒)(四)詞類活用1.請廣于君(形容詞作動詞,增廣,擴充)2.輕寡人與(形容詞作動詞,輕視)3.伏尸百萬,流血千里(使動用法,使……伏,使……流)4.天下縞素(名詞作動詞,穿白色喪服)5.亦免冠徒跣(使動用法,使……免,使……徒)6.與臣而將四矣(數(shù)詞做動詞,變成四個人)(五)特殊句式1.判斷句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也”表判斷)2.倒裝句
①受地于先王(狀語后置,正常語序應為:“于先王受地”)②請廣于君(狀語后置,正常語序應為:“請于君廣”)(六)成語積累1.不辱使命:指不辜負別人的差使。2.免冠徒跣:摘掉帽子,光著腳。五、鑒賞品讀1.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唐雎是怎樣讓秦王理屈詞窮的?從中可以看出唐雎是個怎樣的人?首先,唐雎與秦王針鋒相對,寸步不讓,用“布衣之怒”來對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舉了三個布衣之士的例子來反駁秦王,并表示要效法這些有膽識的勇士,不畏強暴,刺殺秦王。最后,唐雎“挺劍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義,挫敗秦王。從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一個有勇有謀、不畏強暴、敢于獻身的人。2.本文通過人物語言來塑造人物形象,請選取一例加以分析。示例一: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面對秦王的傲慢自大和咄咄逼人,唐雎沉著應對。先重復安陵君已經(jīng)說過的理由“受地于先王”——不肯易地是要守先人之土;進而以“雖……豈……”的措辭,強化了“守土不易地”的立場,同時揭露秦王以空言索人國土的蠻橫無理。不過,作為外交辭令,唐雎的話只說己方態(tài)度,并未直斥暴秦,義正辭嚴,有理有節(jié)。示例二: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明言易地,暗為巧取豪奪,安陵君當然明白其中的詐偽。但他卻不做正面駁斥和申辯,而是順著秦王的“好意”說下去。他首先肯定這是秦王的恩惠,是非常好的事;然后,語意陡轉(zhuǎn),表明堅守先王土地,定不可移、誓不可奪的決心。這樣的外交辭令,言辭雖卑,意志不衰。既沒有過分激怒秦王,也表明了自己守土不易的嚴正立場,可謂敏于應對,善于言談。全文翻譯秦王派人對安陵國的國君說:“我打算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應我!”安陵君說:“大王給以恩惠,用大的地盤交換小地盤,非常好;即使這樣,但我從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終守著它,不敢交換!”秦王不高興。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國。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卻不聽從我,為什么?況且秦國滅了韓國亡了魏國,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原因就是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F(xiàn)在我用比安陵大十倍的土地,請安陵君擴大自己的領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愿,看不起我嗎?”唐雎回答說:“不,并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那里繼承了封地繼而守護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更何況只是這僅僅五百里的土地呢?”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先生也曾聽說過天子發(fā)怒的情形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fā)怒(的時候),倒下的尸體有近百萬,鮮血流淌數(shù)千里。”唐雎說:大王曾經(jīng)聽說過百姓發(fā)怒嗎?”秦王說:“百姓發(fā)怒(的時候),也不過就是脫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碧砌抡f:“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fā)怒,不是有膽識才能的士人發(fā)怒。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色的虹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在宮殿上。這三個人,都是平民中有膽識才能的人,心里的憤怒還沒發(fā)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吉兇的征兆,(現(xiàn)在)加上我將是四個人了(我將成為第四個這樣的人)。假若這個士人(我)一定發(fā)怒了,倒下的尸體兩個,五步之內(nèi)淌滿鮮血,天下百姓(將要)穿喪服,現(xiàn)在就是這個時候?!闭f完,拔劍出鞘站起來。秦王顯出屈服的神色(臉色變了),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為何要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來,只因為有先生在啊?!?1送東陽馬生序
預習重點一、作者介紹和背誦提示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元末明初文學家。此篇需背誦前兩段。二、全文展示送回東陽馬生序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后,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于余者乎?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xiāng)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辯,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于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謂余勉鄉(xiāng)人以學者,余之志也;詆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xiāng)人者,豈知予者哉!三、主題概述本文作者通過寫自己年輕時求學的困難和刻苦學習的經(jīng)歷,說明能否學有所成,關鍵在于自己的勤奮和專心,以此勉勵馬生珍惜現(xiàn)有的學習條件,勤奮學習,應德業(yè)雙修,有所成就。四、文言知識積累(一)通假字①四支僵勁不能動(“支”通“肢”,肢體)
②同舍生皆被綺繡(“被”通“披”,穿)(二)古今異義1.余幼時即嗜學古義:我;今義:剩下。2.走送之古義:跑;今義:走路,步行。3.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古義:借;今義:跟“真”相對。4.嘗趨百里外古義:曾經(jīng);今義:品嘗,嘗試。5.媵人持湯沃灌古義:熱水;今義: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6.日再食古義:兩次;今義:表示又一次。7.右備容臭古義:香氣;今義:(氣味)難聞,跟“香”相對。(三)一詞多義1.無從致書以觀(書籍)撰長書以為贄(信)2.余因得遍觀群書(能夠)求而不得者也(得到)3.益慕圣賢之道(學說)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說,談論)4.援疑質(zhì)理(詢問)非天質(zhì)之卑(資質(zhì))5.今諸生學于太學(各,眾多)假諸人而后見也(之于)(四)詞類活用1.手自筆錄(名詞作動詞,動手)2.手自筆錄(名詞作狀語,用筆)3.寓逆旅(名詞作動詞,住)4.戴朱纓寶飾之帽(名詞作形容詞,裝飾著朱纓的)5.腰白玉之環(huán)(名詞作動詞,腰佩)(五)特殊句式倒裝句1.弗之怠。(否定句中代詞“之”作賓語,賓語前置,正常語序應為:“弗怠之”)2.每假借于藏書之家。(狀語后置,正常語序應為:“每于藏書之家假借”)五、鑒賞品讀1.文中先寫自己少年求學的艱難與刻苦,目的何在?目的在于激勵馬生不要辜負良好條件,鼓勵馬生刻苦、勤奮地學習,成為德才兼?zhèn)涞娜恕?.本文是寫給馬生的,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寫自己求學的事?作者現(xiàn)身說法,以自己的切身體會勉勵馬生勤奮學習,增強感染力和教育作用。3.本文采用對比的寫法,請舉出一例,談談這樣寫的好處?將同舍生的豪華衣飾和自己的蘊袍敝衣做對比,更加突出作者求學條件之艱苦,體現(xiàn)他不慕虛榮、不畏艱難、刻苦讀書、勤奮求知的精神。4.讀完全文,你覺得應該學習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質(zhì)?對讀書有濃厚的興趣,為學有所成,不畏艱難,有克服困難奔向目標的堅定決心和毅力以及謙虛有禮的美好品質(zhì)。5.你從作者的讀書經(jīng)歷中得到哪些啟示?①學習要勤奮;②求師要誠心;③學習中需要不斷克服并戰(zhàn)勝困難;④學習要有濃厚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等等。全文翻譯我年幼時就很好學。(因為)家里窮,無法買到書來看,常向藏書的人家求借,親手抄錄,約定日期送還。天氣特別冷時,硯池中的水凍成了堅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錄。抄寫完后,趕緊快步跑去送還人家,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們大多肯把書借給我,我因而能夠讀遍各類書籍。(我)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賢的學說。又苦于不能與才學淵博的老師和名士交往,曾跑到百里之外的地方,手拿著經(jīng)書向有德行和學問的前輩求教。前輩德高望重,門人學生擠滿了他的房間,他從不稍微把言辭說得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我站著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傾身側(cè)耳向他請教;有時遭到他的訓斥,表情更為恭敬,禮節(jié)更為周到,不敢答復一句話;等到他高興時,就又向他請教。所以我雖然愚鈍,最終還是得到不少教益。當我從師求學的時候,背著書箱,拖拉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嚴冬季節(jié),寒風凜冽,大雪深達幾尺,腳上的皮膚凍裂了卻不知道。到了學舍,四肢僵硬不能動彈,仆人拿來熱水給我澆洗浸泡,用被子圍蓋身上,過了很久才暖和過來。住在旅店里,店主每天只給我吃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學,都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紅纓、寶石裝飾的帽子,腰間掛著白玉環(huán),左邊佩戴著刀,右邊掛著香囊,光彩鮮亮,如同神仙;我卻穿著舊棉袍、破衣服處于他們之間,毫無羨慕之意,因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興的事,并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家。我的勤勞和艱辛大概就是這樣。如今我雖已年老,沒有什么成就,但所幸還得以列入君子的行列中,受到天子的恩寵,追隨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著皇上,聽候詢問,天底下也不適當?shù)胤Q頌自己的姓名,更何況才能超過我的人呢?如今各位太學生在太學中學習,朝廷每天供給膳食,父母每年都送來冬衣夏裝,沒有凍餓的憂慮了;坐在寬敞的書齋之中誦讀經(jīng)書,沒有奔波勞頓的辛苦了;有司業(yè)和博士當他們的老師,有問必答,有求必應;凡是所應該具備的書籍,都匯集在這里,不必再像我那樣用手抄錄,去向別人借書然后才能閱讀。要是還有學業(yè)不精通、道德沒養(yǎng)成的,如果不是天資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這樣專一,難道是別人的過錯嗎?東陽縣的馬君則,到太學來已有兩年,同輩人很稱贊他的德行。我到京師朝見皇帝時,馬生以同鄉(xiāng)晚輩的身份拜見我,寫了一封長信作為禮物,文辭很順暢通達。同他一起交流討論,言語溫和而神色謙遜。他自己說少年時對于學習很用心、刻苦,這可以稱作好學者吧。他將要回家拜見父母雙親,我特地將自己治學的艱難告訴他。如果認為我是在勉勵同鄉(xiāng)努力學習,那確是我的意愿;如果詆毀我夸耀自己優(yōu)裕境遇而在同鄉(xiāng)前驕傲炫耀,那又怎么能知道我的用心呢?12詞四首
預習重點漁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一、作者簡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二、背景與主題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與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為陜西經(jīng)略副使兼知延州,這首詞即作于這一時期。詞人借凄涼的秋景來抒發(fā)自己戍邊時思鄉(xiāng)的愁苦之情。這首詞反映了邊塞生活的艱苦,也描寫了戍邊將士功業(yè)未成、思鄉(xiāng)念親等復雜矛盾的心情。三、詞作賞析1.參考譯文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飛回衡陽了,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軍中號角一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長煙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xiāng),未能像竇憲那樣戰(zhàn)勝敵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歸計。悠揚的羌笛響起來了,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將軍為操持軍事,須發(fā)都變白了;戰(zhàn)士們久戍邊塞,也流下了傷時的眼淚。2.賞析下列詞句。①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開頭作者就把我們帶到了一個特殊的環(huán)境。時間是秋天,地點在邊塞,風景只有一個“異”字?!昂怅栄闳ァ笔茄闳ズ怅柕牡寡b;古人相傳,北雁南飛,到衡陽而止,衡陽城南有回雁峰,樣子很像回旋的雁?!扒飦怼睗M目蕭條,“風景”越發(fā)“異”得難忍,所以雁兒毫不留戀地非飛走不可。這里表面寫的是雁,實是寫人——連大雁都不愿在這兒呆下去了,更何況人?但是,邊塞軍人畢竟不是候鳥,他們身負重責,要堅守邊塞。②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邊聲”,指邊地的風號、馬鳴、羌笛之聲,這是寫聲音的,這聲音富有邊塞地區(qū)的特色。“四面邊聲連角起”,就是軍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 - 第三單元 第一節(jié)【第一課時】 數(shù)一數(shù)(一)(認識并感受“千”1)北師大版
- 2025年師范大學協(xié)議管理辦法
- 勞動協(xié)議:勞務分包協(xié)議(2025年版)
- 2024年水利機械項目資金需求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4年高性能陶瓷刀具材料項目資金需求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全國清華版信息技術小學三年級上冊新授課 第11課 智能輸詞句-詞組和整句輸入 教學設計
- 2025年度手房交易資金監(jiān)管補充協(xié)議
- 2025年度大米產(chǎn)業(yè)投資基金簡易合作協(xié)議
- 2025年度商標同授權(quán)及品牌授權(quán)許可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網(wǎng)紅直播帶貨營銷推廣服務合同
- 【寒假開學第一課】AI時代做自己的哪吒
- 2025年度光伏電站光伏組件回收處理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春季少先隊工作計劃及安排表(附:少先隊每月工作安排表)
- 中央2025年公安部部分直屬事業(yè)單位招聘84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CWAN 0043-2021攪拌摩擦焊攪拌頭設計及制造標準
- 教學課件:《公共關系學》(本科)
- 劉聰版在燦爛陽光下鋼琴伴奏譜簡譜版
- 2025年春新人教PEP版英語三年級下冊全冊教學課件
- 體育老師籃球說課
- 化學-江蘇省蘇州市2024-2025學年2025屆高三第一學期學業(yè)期末質(zhì)量陽光指標調(diào)研卷試題和答案
- 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2024年中考語文二模試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