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2024高考語文復習文言文閱讀筆記類專題練習合集(解析)2024高考語文復習文言文閱讀
筆記類專題練習合集
《春在堂筆記》卷七
俞樾
東坡《石鐘山記》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至今游石鐘山者,皆以坡語為然。余親家翁彭雪琴侍郎……駐江西最久,語余云:“湖口縣鐘山有二,一在城西,濱鄱陽湖,曰上鐘山;一在城東,臨大江,曰下鐘山,下鐘山即東坡作記處。然東坡謂山石與風水相吞吐,有聲如樂作,此恐不然。天下水中之山多矣。凡有罅隙,風水相遭,皆有噌呔鏜韉之聲,何獨茲山為然乎?余居湖口久,每冬日水落,則山下有洞門出焉。入之其中透漏玲瓏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途徑蜿蜒如龍,峭壁上皆枯蛤黏著,儼然鱗甲。洞中寬敞,左右旁通,可容千人。最上層則昏黑不可辨。燭而登,其地平坦,氣亦溫和,蝙蝠大如扇,夜明砂積尺許。旁又有小洞,蛇行而入,復寬廣,可容三人坐。壁上鐫‘丹房’二字,且多小詩,語皆可喜。如云:‘我來醉臥三千年,且喜人世無人識?!衷疲骸№耆瞬蛔R,桃花春漲洞門關?!療o年代姓名,不知何人所作也。蓋全山皆空,如鐘覆地,故得鐘名。上鐘山亦中空。此兩山皆當以形論,不當以聲論。東坡當日,猶過其門而未入其室也?!?/p>
(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入之其中/透漏玲瓏/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
B.入之/其中透漏玲瓏/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
C.入之/其中透漏玲瓏/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
D.入之其中/透漏/玲瓏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筆記,一種隨筆記錄的文體,筆記文包括史料筆記、考據(jù)筆記和筆記小說。
B.親家,夫妻雙方之父母互稱對方為“親家”,也泛稱親戚之家。
C.丹房,指道教煉丹的地方,后指道觀;也指神仙的住所。本文指的是道觀。
D.“猶過其門而未入其室也”,化用自成語“登堂入室”。古代宮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
3.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為考據(jù)筆記,并非全是親身經(jīng)歷考察之后的隨筆記錄。
B.認為蘇軾只看到了下鐘山的山形似鐘,而沒看到上鐘山亦然。
C.在看來,蘇軾考察石鐘山,以為其得名是因風水相吞吐而為聲,這也沒有探察到問題的根本。
D.蘇軾笑李渤考證石鐘山命名的方式太粗糙,而認為蘇軾與李渤犯了類似錯誤。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凡有罅隙,風水相遭,皆有噌鏜韉之聲,何獨茲山為然乎?
(2)燭而登,其地平坦,氣亦溫和,蝙蝠大如扇,夜明砂積尺許。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重到沭陽圖記
袁枚
古之人往往于舊治之所三致意焉。蓋賢者視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宰沭陽二年,乙丑,量移白下①。今戊申矣,感呂嶧亭觀察三札見招,十月五日渡黃河,宿錢君接三家。錢故當時東道主,其父鳴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與談乃父事,轉(zhuǎn)不甚曉。余離沭時,渠裁斷乳故也。
夜闌置酒,聞車聲啍啍,則嶧亭遣使來迎。遲明行六十里,嶧亭延候于十字橋,彼此喜躍,駢輯同驅(qū)。食頃,望見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衣冠數(shù)十輩爭來扶車。大概昔時騎竹馬者,俱龍鐘杖藜矣。
越翌日,入縣署游觀,到先人秩膳處,姊妹斗草處,昔會賓客治文卷處,緩步婆娑,凄然雪涕,雖一庖湢、一井匽,對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張、沈兩吏來,年俱八旬。說當時決某獄,入簾薦某卷,余全不省記。憬然重提,如理兒時舊書,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廣文工詩,吳中翰精鑒賞,解、陳二生善畫與棋,主人喜論史鑒,每漏盡,口猶瀾翻。余或飲,或吟,或弈,或?qū)懶∮埃蛟u書畫,或上下古今,或招人來,或呼車往,無須臾閑。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霞漸飛,歲將終矣,不得已苦辭主人。主人仍送至前所迎處代為治筐篋束韁靷畢握手問曰:“何時再見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來乎?忍傷君而云不來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來舊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閑居,猶能念及五十年前之舊令尹,世之如呂君者更少矣。離而合,合而離,離可以復合,而老不能再少。此一別也,余不能學太上之忘情,故寫兩圖,一以付呂,一以自存,傳示子孫,俾知官可重來,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聞伯夷、柳下惠之風者,奮乎百世之下,而況于親炙之者乎?提筆記之,可以風世②,又不徒為區(qū)區(qū)友朋聚散之感也。
(選自《小倉山房詩文集》,有刪節(jié))
①白下:南京的別稱。②風世;勸勉世人。
5.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
主A人B仍C送D至E前F所G迎H處I代J為K治L筐M篋N束O韁P靷Q畢R握S手T問U曰
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與,介詞,相當于“跟”“從”,與《鴻門宴》中“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的“與”詞性和意義都不相同。
B.決,意思是“打開”,與《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與侯生決,至軍,侯生果北鄉(xiāng)自剄”的“決”用法相同。
C.古人有“太上忘情”之說,意思是修養(yǎng)最高的人可以忘記喜怒哀樂之情,也就是沒有感情的意思。
D.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此二人是清高、淡泊名利的典型形象。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四品官員呂嶧亭在家閑居期間,連續(xù)寫信邀請老縣令舊地重游,袁枚因此再到沭陽。
B.當年袁枚離開沭陽時,錢接三才斷奶,因此談及其父錢鳴和的往事,接三不太清楚。
C.八十多歲的張、沈兩吏是袁枚的老同事,還能依稀記得些許往事,多數(shù)事已忘記了。
D.呂嶧亭在寒冬時節(jié)送客至十字橋,賓主作別時,袁枚覺得自己有生之年很難再來了。
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遲明行六十里,嶧亭延候于十字橋,彼此喜躍,駢轎同驅(qū)。
(2)聞伯夷、柳下惠之風者,奮乎百世之下,而況于親炙之者乎?
9.文章結(jié)尾說“可以風世”,你是如何理解“可以風世”的?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一)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cè)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坎窾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節(jié)選自蘇軾《石鐘山記》)
(二)
東坡《石鐘山記》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至今游石鐘山者,皆以坡語為然。余親家翁彭雪琴侍郎駐江西最久,語余云:“湖口縣鐘山有二,一在城西,濱鄱陽湖,曰上鐘山;一在城東,臨大江,曰下鐘山,下鐘山即東坡作記處。然東坡謂山石與風水相吞吐,有聲如樂作,此恐不然。天下水中之山多矣,凡有罅隙,風水相遭,皆有噌呔鏜韉之聲,何獨茲山為然乎?余居湖口久,每冬日水落,則山下有洞門出焉。入之,其中透漏玲瓏,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途徑蜿蜒如龍,峭壁上皆枯蛤黏著,儼然鱗甲。洞中寬敞,左右旁通,可容千人。最上層則昏黑不可辨。燭而登,其地平坦,氣亦溫和,蝙蝠大如扇,夜明砂積尺許。旁又有小洞,蛇行而入,復寬廣,可容三人坐。壁上鐫‘丹房’二字,且多小詩,語皆可喜。如云:‘我來醉臥三千年,且喜人世無人識?!衷疲骸№耆瞬蛔R,桃花春漲洞門關?!療o年代姓名,不知何人所作也。蓋全山皆空如鐘覆地故得鐘名上鐘山亦中空此兩山皆當以形論不當以聲論。東坡當日,猶過其門而未入其室也?!?/p>
(節(jié)選自俞樾《春在堂筆記》卷七)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蓋全山皆空/如鐘覆地/故得鐘名上鐘山/亦中空/此兩山皆當以形/論不當以聲論。
B.蓋全山皆空/如鐘覆地/故得鐘名/上鐘山亦中空/此兩山皆當以形論/不當以聲論。
C.蓋全山皆空如鐘/覆地故/得鐘名上鐘山/亦中空/此兩山皆當以形論/不當以聲論。
D.蓋全山皆空如鐘/覆地故/得鐘名/上鐘山亦中空/此兩山皆當以形論/不當以聲論。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元豐,皇帝的年號,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先秦至漢初無年號,漢武帝即位后首創(chuàng)年號。始創(chuàng)年號為建元,一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
B.公元前522年周景王鑄造了一套名叫“無射”的大型編鐘。無射是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因鐘聲合乎無射的意律,故用“無射”作鐘名。
C.筆記,一種隨筆記錄的文體,筆記文包括史料筆記、考據(jù)筆記和筆記小說。
D.丹房,指道教煉丹的地方,后指道觀;也指神仙的住所。本文指的是神仙的住所。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段(一)通過記游來發(fā)表議論的別開生面的文章,它既有記敘文寫景狀物形象生動的特點,又有議論文剖析事理,探討問題的性質(zhì)。
B.文段(一)中用棲鶻和鸛鶴的聲音渲染了一種陰森恐怖的氣氛,使人心驚膽戰(zhàn),側(cè)面凸顯出了的不怕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
C.文段(二)認為蘇軾只看到了下鐘山的山形似鐘,而沒看到上鐘山亦然。
D.文段(二)認為蘇軾考察石鐘山,以為其得名是因風水相吞吐而為聲,這也沒有探察到問題的根本。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燭而登,其地平坦,氣亦溫和,蝙蝠大如扇,夜明砂積尺許。
(2)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
14.請簡要分析彭雪琴批駁蘇軾對石鐘山命名看法的思路。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沈懷清勘案
徐承烈
紹興沈懷清先生,名嘉征,由巡檢仕至臬司①。居官廉干和平,故自下僚②游歷大位。
公任江西浮梁令時,曾暫署某縣篆。適城中常被盜,公履任后嚴緝之。凡城門出入者,皆盤詰焉,而絕無影響。一日大雪崩騰,署后有三層樓最高,可俯瞰山川城市。公治酒邀友至上層賞之。見城中萬屋比櫛,皆被雪漫,惟一家平屋數(shù)間,無片雪凝積,而微見煙起。公異之,使人蹤跡其處,則邑中巨室也。主人遠宦北方,攜眷以往,樓屋廳堂悉皆封閉,而留一仆居門首守之。公疑其為盜藪,集兵役圍其前后,入而搜之。至無雪之屋,果群盜潛伏焉。蓋伙盜甚眾,恐突煙起而動人疑,因就地作數(shù)灶,以供飲煮,屋低人眾兼之火氣上沖是以雪不積聚遂群獲之。搜出臟物無算。有跳屋而逃者,悉為鄰佑所禽。公訊之,則盜賄其家守門之仆,借屋以為巢穴,食物皆托其代購。群盜日惟高臥,夜則出劫,邑中富饒之家,無得免者,已數(shù)月矣。因公履任后,查緝嚴甚,不敢出城,而人初不料其窟于此處也,遂悉置之法。
(選自《聽雨軒筆記》)
①臬司:主管一省司法的官員,正三品。②下僚:職位低微的官吏。
15.下列對文章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屋低人眾/兼之火氣上沖/是以雪不積聚/遂群獲之
B.屋低人眾/兼之火氣上沖是以雪不積聚/遂群獲之
C.屋低/人眾兼之火氣上沖/是以雪不積聚/遂群獲之
D.屋低/人眾兼之/火氣上沖/是以雪不積聚/遂群獲之
1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巡檢,是巡檢使的簡稱,縣級負責社會治安的官員,受所在縣令節(jié)制。
B.浮梁,地名,在現(xiàn)在的景德鎮(zhèn)北面,瓷器和茶葉都是當?shù)氐膫鹘y(tǒng)特產(chǎn)。
C.署,衙門,官吏辦公的場所。在文中“暫署”是暫時借縣篆的衙門辦公。
D.巨室,大宅;大的房屋,也指名望高勢力大的世家大族。文中是第二個義項。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沈懷清為官向來清廉正直,平易近人,這是他能從低級官吏逐步晉升,直至高官要職的重要原因。
B.沈懷清有著敏銳的觀察力。邀請朋友登樓賞雪時,見城中只有一屋無片雪凝積,微見煙起,就覺察到異常。
C.沈懷清有準確的推理能力。當他得知這處房屋的主人又遠在北方時,就判斷這里已經(jīng)成為盜賊聚集的地方。
D.沈懷清有很強的行動指揮能力。他立刻派人包圍房屋、進入搜查,在鄰居的協(xié)助下,將盜賊全部捉拿歸案。
18.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凡城門出入者,皆盤詰焉,而絕無影響。
(2)公訊之,則盜賄其家守門之仆,借屋以為巢穴,食物皆托其代購。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題。
孟子曰:“宰我、子貢、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趙岐注云:“三人之智足以識圣人。污,下也。言三人雖小污不平,亦不至于其所好,阿私所愛而空譽之?!痹斊湮囊庾阋宰R圣人是一句污下也自是一節(jié)蓋以下字訓污也其義明甚。而老蘇先生乃作一句讀,故作《三子知圣人污論》,謂:“三子之智,不足以及圣人高深幽絕之境,徒得其下焉耳?!贝苏f竊謂不然,夫謂“夫子賢于堯、舜,自生民以來未有”,可謂大矣,猶以為污下何哉?程伊川云:“有若等自能知夫子之道,假使污下,必不為阿好而言。”其說正與趙氏合。
(選自《容齋隨筆》,有刪改)
19.用斜線“/”給上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四處)
20.《容齋隨筆》是(姓名)。“程伊川”指(姓名),是宋明理學的奠基者之一。
21.對孟子的話,趙岐和蘇洵的理解有什么不同?認為是什么原因?qū)е滤麄兊睦斫獠煌?/p>
閱讀下面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后唐莊宗過河,荊渚高季昌①謂其門客梁震曰:“某事梁祖②,僅獲自免。龍德③已來,止求安活。我今入覲,亦要嘗之。彼若經(jīng)營四方,必不縻我。若移入他鎮(zhèn),可為子孫之福。此行決矣。”既自闕回:謂震曰:“新主百戰(zhàn),方得河南。對勛臣夸手抄《春秋》。又豎指云:‘我于指頭上得天下。’則功在一人,臣佐何有且游獵旬日不回,中外情何以堪吾高枕無憂?!蹦酥髅媪_城,拒敵之具。不三年,莊宗不守。英雄之料,頃刻不差,宜乎貽厥子孫4。
(出自《北夢瑣言》)
解釋:①高季昌:后梁時擔任荊州節(jié)度使,莊宗渡黃河滅梁之后高季昌在荊州稱王,建南平國。荊渚,即荊州。②梁祖:梁太祖朱全忠。③龍德:梁末帝年號。④貽:留傳;遺留。厥:他,他的。
22.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1)某事梁祖(2)且游獵旬日不回
23.下列句中加點字不屬于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
A.中外情何以堪。
B.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C.死何裨益。
D.謝漢使曰:“武等實在?!?/p>
24.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①謂其門客梁震曰。②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B.①龍德已來,止求安活。②學不可以已。
C.①可為子孫之福。②秦則無禮,何施之為
D.①乃筑西面羅城。②乃令張良留謝。
25.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彼若經(jīng)營四方,必不縻我。
(2)功在一人,臣佐何有
26.概括高季昌入宮覲見莊宗的根本目的。
27.從高季昌的話語中,概括新主莊宗的兩個主要特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王含作廬江郡,貪濁狼籍。大將軍王敦護其兄,故于眾坐稱:“家兄在郡定佳,廬江人士咸稱之!”時何充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廬江人,所聞異于此!”敦默然。旁人為之反側(cè),充晏然,神意自若。
(節(jié)選自《世說新語·方正》)
文本二:
何充,字次道,廬江人。丞相王導妻之姊子,故少與導善,早歷顯官,明帝亦友昵之。成帝即位,遷給事黃門侍郎。平蘇峻亂,稍遷東陽太守。在郡甚有德政,薦征士虞喜,拔郡人謝奉、魏顏等以為佐吏。王導、庾亮并言于帝曰:“何充器局方概,有萬夫之望,必能總錄朝端。臣死之日,愿引充內(nèi)侍,則外譽唯緝,社稷無虞矣?!庇墒羌永舨可袝<皩м?,轉(zhuǎn)護軍將軍,與中書監(jiān)庾冰參錄尚書事。庾冰兄弟以舅氏輔王室,權(quán)侔人主,慮易世之后,戚屬轉(zhuǎn)疏,將為外物所攻,謀立康帝注,即帝母弟也。每說帝以國有強敵,宜須長君,帝從之。充建議曰:“父子相傳,先王舊典,忽妄改易,懼非長計。故武王不授圣弟,即其義也。昔漢景亦欲傳祚梁王,朝臣咸以為虧亂典制,據(jù)而弗聽。今瑯邪踐阼如孺子何社稷宗廟將其危乎!”冰等不從。既而康帝立,帝臨軒,冰、充侍坐。帝曰:“朕嗣鴻業(yè),二君之力也?!背鋵υ唬骸氨菹慢堬w,臣冰之力也。若如臣議,不睹升平之世。”帝有慚色。建元初,出為驃騎將軍,假節(jié),領徐州刺史,鎮(zhèn)京口,以避諸庾。俄而帝疾篤,冰、翼意在簡文帝,而充建議立皇太子,奏可。及帝崩,充奉遺旨,便立太子,是為穆帝,冰、翼甚恨之。充居宰相,強力有器局,臨朝正色,以社稷為己任,凡所選用,皆以功臣為先,不以私恩樹親戚,談者以此重之。然性好釋典,崇修寺院,供給沙門以百數(shù),糜費巨億而不吝也。于時郗愔及弟曇奉天師道,而充與弟準崇信釋氏,謝萬譏之云:“二郗諂于道,二何佞于佛?!庇篮投曜?,時年五十五,贈司空,謚曰文穆。
(節(jié)選自《晉書·何充傳》)
康帝,即后來的晉康帝,當時身份是瑯邪王。
28.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將加句讀處的字母填寫在答題卡的橫線上。
今A瑯B邪C踐D阼E如F孺G子H何I社J稷K宗L廟M將N其O危P乎
2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假節(jié),即“假(借)以符節(jié)”,是指皇帝將符節(jié)暫借給執(zhí)行臨時任務的臣子使用。
B.狼籍,文中指名聲不好,與《赤壁賦》“杯盤狼籍”中的“狼籍”意思不同。
C.稍,這里是“逐漸”的意思,《項脊軒志》中“其制稍異于前”的“稍”也是此意。
D.數(shù),文中意為“計算”,與《六國論》中“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的“數(shù)”意思不同。
3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大將軍王敦特意在眾人面前夸贊擔任廬江太守的哥哥王含政績斐然、廣受贊譽,作為下級的何充對此卻持有異議。
B.外戚庾冰兄弟權(quán)傾朝野,為了繼續(xù)保有自己的地位,他們希望讓皇帝的弟弟康帝即位,并最終實現(xiàn)了這一目標。
C.何充在東陽太守任上有很多有益于百姓的政治措施和成就,頗受王導和庾亮的賞識,在二人力薦之下,得到提拔重用。
D.何充擔任宰相,才能度量出眾,一心為公,正直無私,深受人們贊譽,但又篤信道教,花費無度,受到時人譏諷。
3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旁人為之反側(cè),充晏然,神意自若。
(2)凡所選用,皆以功臣為先,不以私恩樹親戚,談者以此重之。
32.后世評價何充“抗直不諂”,文中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郁離子曰:“疾病之中人也,始于一腠理之不知,或知而忽之也,遂至于不可救以死,不亦悲夫!天下之大亡一邑不足以為損是人之常言也一邑之病不救及其甚也然后傾天下之力以救之無及于病而天下之筋骨疏矣?!背右晕嗤┲畬嶐B(yǎng)梟,而冀其鳳鳴焉。春申君曰:“是梟也,生而殊性,不可易也,食何與焉?”朱英謂春申君曰:“君知梟之不可以食易其性而為鳳矣,而君之門下無非狗偷鼠竊亡賴之人也,而君寵榮之,食之以玉食,薦之以珠履,將望之以國士之報。以臣觀之,亦何異乎以梧桐之實養(yǎng)梟,而冀其鳳鳴也?”春申君不寤,卒為李園所殺,而門下之士,無一人能報者。穆天子得八駿,伐徐偃王,滅之,乃立天閑、內(nèi)外之廄。八駿居天閑,食粟日石;其次乘居內(nèi)廄,食粟日八斗;又次居外廄,食粟日六斗;其不企是選者為散馬,散馬日食粟五斗;又下者為民馬,弗齒于官牧。以造父為司馬,故天下之馬無遺良,而上下其食者莫不甘心焉。穆王崩,造父卒,八駿死,馬之良駑莫能差,然后以產(chǎn)區(qū)焉。及夷王之季年,盜起,內(nèi)廄之馬當服戎事,則皆飽而驕,聞鉦鼓而辟易,望旆而走。乃參以外廄。二廄之士不相能,內(nèi)廄曰:“我乘輿之驂服也?!蓖鈳唬骸盃柺扯喽霉?,其奚以先我?”爭而聞于王,王及大臣皆右內(nèi)廄。既而與盜遇,外廄先,盜北。內(nèi)廄又先上以為功,于是外廄之士馬俱懈。盜乘而攻之,內(nèi)廄先奔,外廄視而弗救,亦奔,馬之高足驤首者盡沒。王大懼,乃命出天閑之馬。天閑之馬,實素習吉行,乃言于王而召散馬。散馬之士曰:“戎事尚力,食充則力強;今食之倍者且不克荷,吾儕力少而恒勞,懼弗肩也?!蓖鮾?nèi)省而慚,慰而遣之,而廩粟不繼,虛名而已。于是四馬之足交于野,望粟而取,農(nóng)不得植,其老羸皆殍,而其壯皆逸入于盜,馬如之。王無馬不能師,天下蕭然。
(選自《郁離子·卷一》)
3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天下之大亡/一邑不足以為損/是人之常言也/一邑之病不救及/其甚也/然后傾天下之力以救之/無及于?。煜轮罟鞘枰?/p>
B.天下之大/亡一邑不足/以為損/是人之常言也/一邑之病不救/及其甚也/然后傾天下之力以救之無及/于病而天下之筋骨疏矣
C.天下之大亡/一邑不足以為損/是人之常言也/一邑之病不救及/其甚也/然后傾天下之力以救之/無及于病而天下之筋骨疏矣
D.天下之大/亡一邑不足以為損/是人之常言也/一邑之病不救/及其甚也/然后傾天下之力以救之/無及于?。煜轮罟鞘枰?/p>
34.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企是選者”與“不可企及”(成語)中的“企”字含義不同。
B.“及夷王之季年”與“伯仲叔季”(古文化常識)中的“季”字含義相同。
C.“外廄先,盜北”與“追亡逐北”(《過秦論》)兩句中的“北”字含義不同。
D.“其老羸皆殍”與“途有餓殍而不知發(fā)”(《寡人之于國也》)中“殍”字含義不同。
3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郁離子認為疾病侵入人體可能發(fā)展到不可挽救而可悲的地步,并進一步指出如果一個國家意識不到損失一座城隱藏的危害性,將會導致嚴重的后果。
B.春申君知道梟鳥天生的習性不可能靠吃得好來改變,而朱英據(jù)此勸他別再寵愛、器重他門下所收養(yǎng)的無賴之徒時,他卻不以為然。
C.穆天子得到八匹駿馬后,建造了天閑馬廄和宮內(nèi)外馬廄。八駿和其它的馬食宿條件截然不同,造父當管理馬的官,按照馬的優(yōu)劣給予食物的辦法大家都不贊成。
D.八駿死后,馬的良莠只能以產(chǎn)地來加以區(qū)別。后當有盜入侵、國需迎戰(zhàn)時,那些馬的作戰(zhàn)能力低下或不愿參戰(zhàn),國王反省后感到慚愧。
3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爾食多而用寡,其奚以先我?”爭而聞于王,王及大臣皆右內(nèi)廄。
(2)今食之倍者且不克荷,吾儕力少而恒勞,懼弗肩也。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寶元中,黨項犯邊,有明珠族首領驍悍,最為邊患。種世衡為將,欲以計擒之。聞其好擊鼓,乃造一馬,持戰(zhàn)鼓,以銀裹之,極華煥,密使諜者陽賣之入明珠族。后乃擇驍卒數(shù)百人,戒之曰:“凡見負銀鼓自隨者,并力擒之。”一日,羌酋負鼓而出,遂為世衡所擒。又元昊(即西夏國王李元昊)之臣野利,常為謀主,守天都山,號天都大王,與元昊乳母白姥有隙。歲除日,野利引兵巡邊,深涉漢境數(shù)宿,白姥乘間乃譖其欲叛,元昊疑之。世衡嘗得蕃酋之子蘇吃曩,厚遇之。聞元昊嘗賜野利寶刀,而吃曩之父得幸于野利。世衡因使吃曩竊野利刀,許之以緣邊職任、錦袍、真金帶。吃曩得刀以還。世衡乃唱言野利已為白姥譖死,設祭境上,為祭文,敘歲除日相見之歡。入夜,乃火燒紙錢,川中盡明。虜見火光引騎近邊窺覘乃佯委祭具而銀器凡千余兩棄之虜人爭取器皿得元昊所賜刀。及火爐中見祭文已燒盡,但存數(shù)十字。元昊得之,又識其所賜刀,遂賜野利死。野利有大功,死不以罪,自此君臣猜貳,以至不能軍。平夏之功,世衡計謀居多,當時人未甚知之。世衡卒,乃錄其功,贈觀察使。
(《夢溪筆談》)
37.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密使諜者陽賣之入明珠族陽:表面上。
B.厚遇之遇:對待。
C.而吃曩之父得幸于野利幸:寵幸。
D.及火爐中見祭文已燒盡,但存數(shù)十字但:但是。
38.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
A.后乃擇驍卒數(shù)百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世衡因使吃曩竊野利刀我欲因之夢吳越
C.許之以緣邊職任、錦袍、真金帶余始循以入
D.而銀器凡千余兩棄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39.下列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虜見火光/引騎近邊窺覘/乃佯委祭具/而銀器凡千余兩棄之/虜人爭取器皿/得元昊所賜刀
B.虜見火光引騎/近邊窺覘/乃佯委祭具/而銀器凡千余兩/棄之虜人/爭取器皿/得元昊所賜刀
C.虜見火光/引騎近邊/窺覘乃佯/委祭具/而銀器凡千余兩/棄之虜人/爭取器皿/得元昊所賜刀
D.虜見火光引騎/近邊窺覘乃佯/委祭具/而銀器凡千余兩棄之/虜人爭取器皿/得元昊所賜刀
40.下列選項對劃橫線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
“深涉漢境數(shù)宿,白姥乘間乃譖其欲叛?!?/p>
A.深深渡過漢水邊境屢次住宿,白姥趁著這個時間就誣陷他想要反叛。
B.深深進入漢族境內(nèi)屢次住宿,白姥趁著這個時間就誣陷他想要反叛。
C.深深進入漢族境內(nèi)屢次住宿,白姥趁著這個空隙就誣陷他想要反叛。
D.深深渡過漢水邊境屢次住宿,白姥趁著這個空隙就誣陷他想要反叛。
41.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黨項人的明珠族首領最為邊患,因其好擊鼓,種世衡于是造一銀鼓,秘密派諜者把它賣到明珠族中。后來這個明珠族首領負鼓而出時,被捉住。
B.李元昊之臣野利與元昊乳母白姥有隙,后白姥乘間譖其欲叛,元昊疑之。于是種世衡讓蕃酋之子蘇吃曩竊得元昊所贈野利寶刀。
C.種世衡設計而為野利設祭境上,祭文敘及將與野利相約歲除日相見。后火燒紙錢,敵人來窺覘時,佯委祭具等物。
D.李元昊看到自己賜給野利的寶刀和燒剩下的祭文,賜死野利,導致君臣猜貳,以至不能組成強有力的軍隊。種世衡因用計而有平夏之功。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
南人祖?zhèn)?,秦漢前有洞主吳氏,土人呼為吳洞,取兩妻,一妻卒,有女名葉限,少惠,善淘金、父愛之,末歲父卒,為后母所苦,常令樵險汲深。
時嘗得一鱗,二寸余,赪①髻金目,遂潛養(yǎng)于盆水,日日長,易數(shù)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輒沉以食之。女至池,魚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復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魚未常見也。因詐女曰:“爾無勞乎,吾為爾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計里數(shù)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魚,魚即出首,因斫殺之。魚已長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魚,藏其骨于郁棲②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復見魚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發(fā)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爾無哭,爾母殺爾魚矣!骨在糞下,爾歸,可取魚骨藏于室,所須第祈之,當隨爾也?!迸闷溲?,金璣衣食隨欲而具。
及洞節(jié),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遠,亦往,衣翠紡上衣,躡金履,母所生女認之,謂母曰:“此其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覺遽反,遂遺一只履,為洞人所得。母歸,但見女抱庭樹眠,亦不之慮。
其洞鄰海島,島中有國名陀汗,兵強,王數(shù)十島,水界千里。洞人遂貨其履于陀汗國,國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減一寸,乃令一國婦人履之,竟無一稱者。其輕如毛,履石無聲。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錮而拷掠之,竟不知所從來。乃以是履棄之于道旁,既遍歷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葉限,令履之而信。葉限因衣翠紡衣,躡履而進,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載魚骨與葉限俱還國。其母及女即為飛石擊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國,以葉限為上婦。一年,王貪求,祈于魚骨,寶石無限,逾年,不復應。王乃葬魚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為際。至征卒叛時,將發(fā)以贍軍。一夕,為海潮所淪。
——選自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xù)集卷一《支諾皋上》。略有刪節(jié)
解釋:①赪:紅色。②郁棲:糞土堆。
4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A.乃易其弊衣弊:破舊
B.女覺遽反遽:急忙
C.始具事于王,載魚骨與葉限俱還國具事:陳述事實
D.至征卒叛時,將發(fā)以贍軍發(fā):發(fā)放
43.下列各組句子中,能分別表現(xiàn)“葉限所得魚乃神奇之物”和“后母虐待葉限”的最恰當?shù)囊唤M是()
A.女至池,魚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復出母所生女認之,謂母曰:“此其似姊也。”母亦疑之
B.膳其肉,味倍常魚常令樵險汲深
C.其輕如毛,履石無聲及洞節(jié),母往,令女守庭果
D.女用其言,金璣衣食隨欲而具后令汲于他泉,計里數(shù)百也
44.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葉限的好運表面看來是魚給的,實際上是她的善良帶來的。
B.葉限暗中去參加洞節(jié),是對后母的無聲的反抗,也側(cè)面反映出洞節(jié)的吸引力。
C.葉限的后母、妹妹被飛石擊死,洞人為她們建“懊女?!保允咀坊?。
D.這個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們要遠離邪惡,不要貪得無厭。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先祖妣事略
張惠言
先祖妣白孺人,年二十二,歸我先祖考政諴府君。政諴府君倜儻好學,通六藝諸子之書。父文復府君命北游,鄉(xiāng)試順天。俄得疾,卒京師,年三十五。訃至,孺人慟絕。是時文復府君年七十一,呼曰:“天乎!兒與婦偕亡乎!”頃之,孺人蘇,文復府君曰:“我老矣,諸孤幼,新婦死耶?”孺人泣曰:“不敢。”明年,文復府君病,及革,顧孺人泣曰:“吾死矣,諸孤與新婦為命,新婦存一日,諸孤亦存一日也?!绷季茫駠u曰:“貧甚,無可倚者。吾死,新婦存焉?”孺人泣對曰:“新婦生死與諸孤俱?!蔽膹透熳?。
是時孺人三子,曰思楷、蟾賓、瑞斗。課三子讀書,有疑義,取筆記,俟伯叔父至者就質(zhì)焉?;蛑^孺人家至貧,令兒習他業(yè),可以糊口;今使之讀,讀未成,餓死矣。孺人曰:“自吾翁而上,五世為文儒,吾夫繼之,至吾子而澤斬,吾不可以見吾翁?!弊涿畬W。文復府君有弟曰衍黃,老矣,教授于家,憐諸孫,恒誨之。嘗語孺人曰:“而子可教,吾欲嚴督之,念其枵腹,不忍也。”孺人謝曰:“翁幸督之,枵腹何病焉?”
自文復府君卒后,孺人率二女紡織以為食。十數(shù)年,日常不得再食。惟歲時及家忌日,乃具蔬食以祭。戚族中有周恤之者,一泉一粟,皆簿記之,曰:“他日不可不報?!倍P府君之卒于都也,內(nèi)閣中書許公宏聲,為經(jīng)紀其喪,文復府君之終事則衍黃辦之。孺人尤感焉,曰:“吾子孫勿忘此大德?!?/p>
孺人后政諴府君二十六年,以乾隆二十四年卒,年六十有四??贾M琪,母吳太孺人。孺人之在室也,吳太孺人病,孺人刲股肉和藥以進,病輒愈。及文復府君疾革,孺人復刲股以進焉。及其卒也,子瑞斗亦為之刲股。孺人卒之五年,思楷及瑞斗奉孺人之柩,合葬于加冠橋政諴府君之兆。
(選自《茗柯文編》,有刪節(jié))
45.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復府君病,及革革:改變
B.至吾子而澤斬斬:斷絕
C.枵腹何病焉?。簯n慮
D.乃具蔬食以祭具:備辦
46.下列對文中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孺人:明清時七品官的母親或妻子的封號,也通用為對婦人的尊稱。
B.鄉(xiāng)試:科舉時代每三年各省集士子于省城舉行的測試,鄉(xiāng)試考中者稱解元。
C.乾隆:清高宗的年號。從漢武帝起,帝王即位一般都有年號,后就用帝王年號來紀年。
D.刲股:割大腿之肉。割股療親,古以為孝行;割股祭祀,則表示崇敬之至。
4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⑴課三子讀書,有疑義,取筆記,俟伯叔父至者就質(zhì)焉。
⑵戚族中有周恤之者,一泉一粟,皆簿記之,曰:“他日不可不報?!?/p>
48.根據(jù)文章后三段,概括白孺人身上具有的美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乾隆丙子,湖州徐翼伸之叔岳劉民牧作長洲主簿,居前宗伯孫公岳頒賜第。翼伸歸湖之便訪焉天暑浴于書齋月色微明覺窗外有氣噴入如曉行臭霧中幾上雞毛帚盤旋不已。徐拍床喝之,見床上所掛浴布與茶杯飛出窗欞外。窗外有黃楊樹,杯觸樹碎,聲鏗然。徐大駭,喚家奴出現(xiàn),見黑影一團,繞瓦有聲,良久始息。徐坐床上,片時,帚又動。徐起,以手握帚,非平時故物,濕軟如婦人亂發(fā),惡臭不可近,冷氣自手貫,臂直達于肩。徐強忍持之。墻角有聲,如出甕中者,初似鸚鵡學語,繼似小兒啼音,稱:“我姓吳,名中,從洪澤湖來,被雷驚,故匿于此,求恩人放歸?!毙靻枺骸艾F(xiàn)在吳門大瘟,汝得非瘟鬼否?”曰:“是也?!毙煸唬骸笆俏凉?,則我愈不放汝,以免汝去害人?!惫碓唬骸氨芪劣蟹剑耀I方以乞恩?!毙炝顢?shù)藥名而手錄之,錄畢,不勝其臭,且臂冷不可耐。欲放之,又懼為祟。家奴在旁,各持壇罐,請納帚而封焉。徐從之,封投太湖。得處方后,即予蘇州太守趙文山,文山以濟人,無不活者。
(節(jié)選自袁枚《子不語·卷七·瘟鬼》)
同治之初,滇中大亂,賊所到之處,殺人如麻,白骨飛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亂定之后,孓遺之民,稍稍復集,掃除胔骼,經(jīng)營苫蓋。時則又有大疫,疫之將作,其家之鼠,無故自斃,人不及見,久而腐爛,人聞其臭,鮮不疾者。病皆驟然而起,或逾日死,或即日死,諸醫(yī)束手,不能處方;其得活者,千百中一二而已。疫起鄉(xiāng)間,延及城市,一家有病者,則其左右十數(shù)家即遷移避之,踣于道者無算,然卒不能免也。甚至闔門,同盡,比戶皆空,小村聚中,絕無人跡。(俞樾《曲園筆記》)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癘氣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蜿H門而殪,或覆族而喪?;蛞詾椋阂哒?,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荊室蓬戶之人耳,若夫殿處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門,若是者鮮焉。此乃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是故生疫,而愚民懸符厭之,亦可笑也。(曹植《說疫氣》)
4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A.翼伸歸湖之便訪焉/天暑浴于書齋/月色微明覺/窗外有氣噴入/如曉行臭霧中/幾上雞毛帚/盤旋不已
B.翼伸歸湖之便訪焉/天暑/浴于書齋/月色微明/覺窗外有氣噴入/如曉行臭霧中/幾上雞毛帚/盤旋不已
C.翼伸歸湖之便訪焉/天暑/浴于書齋/月色微明/覺窗外有氣/噴入如曉行臭霧中/幾上雞毛帚/盤旋/不已
D.翼伸歸湖之便訪焉/天暑浴于書齋/月色微明/覺窗外有氣噴入/如曉行臭霧中/幾上雞毛帚/盤旋/不已
50.文中涉及相關的文化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乾隆丙子”是年號干支紀年法,與《赤壁賦》中“壬戌之秋”的紀年方式是完全一樣的。
B.“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級主官屬下掌管文書的佐吏,如“遣丞為媒人,主簿通語言”(《孔雀東南飛》)。
C.“建安”是漢獻帝劉協(xié)的年號,“建安七子”是此間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等七人。
D.“荊室蓬戶”,用茅草雜木做的房子,用蓬草編的窗戶,指房屋極簡陋,文中代指貧困的人家,與《過秦論》中“甕牖繩樞”的指代一樣。
5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乾隆丙子年間,湖州徐翼伸妻子的叔父劉民牧作長洲主簿,住在以前禮部孫公岳的賞賜宅第,徐回湖州拜訪他。
B.瘟鬼吳中,因為避雷而躲在徐翼伸的居處,并化身為雞毛帚,被徐翼伸捉住,并被逼令說出了針對瘟疫的救治藥方。
C.同治年間的疫病,先是家中老鼠無緣無故死掉,死鼠腐敗后散發(fā)的氣味會讓人染上疾疫,但并沒有人傳人的跡象。
D.曹植表述了對受疫者之悲憫,同時認為瘟疫的產(chǎn)生與爆發(fā)不過是“陰陽失位,寒暑錯時”,否定了普通百姓借“懸符”來避瘟疫的行為。
5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得處方后,即予蘇州太守趙文山,文山以濟人,無不活者。
(2)病皆驟然而起,或逾日死,或即日死,諸醫(yī)束手,不能處方;其得活者,千百中一二而已。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春在堂筆記》卷七
俞樾
東坡《石鐘山記》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至今游石鐘山者,皆以坡語為然。余親家翁彭雪琴侍郎……駐江西最久,語余云:“湖口縣鐘山有二,一在城西,濱鄱陽湖,曰上鐘山;一在城東,臨大江,曰下鐘山,下鐘山即東坡作記處。然東坡謂山石與風水相吞吐,有聲如樂作,此恐不然。天下水中之山多矣。凡有罅隙,風水相遭,皆有噌呔鏜韉之聲,何獨茲山為然乎?余居湖口久,每冬日水落,則山下有洞門出焉。入之其中透漏玲瓏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途徑蜿蜒如龍,峭壁上皆枯蛤黏著,儼然鱗甲。洞中寬敞,左右旁通,可容千人。最上層則昏黑不可辨。燭而登,其地平坦,氣亦溫和,蝙蝠大如扇,夜明砂積尺許。旁又有小洞,蛇行而入,復寬廣,可容三人坐。壁上鐫‘丹房’二字,且多小詩,語皆可喜。如云:‘我來醉臥三千年,且喜人世無人識?!衷疲骸№耆瞬蛔R,桃花春漲洞門關?!療o年代姓名,不知何人所作也。蓋全山皆空,如鐘覆地,故得鐘名。上鐘山亦中空。此兩山皆當以形論,不當以聲論。東坡當日,猶過其門而未入其室也。”
(有刪改)
5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入之其中/透漏玲瓏/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
B.入之/其中透漏玲瓏/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
C.入之/其中透漏玲瓏/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
D.入之其中/透漏/玲瓏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
5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筆記,一種隨筆記錄的文體,筆記文包括史料筆記、考據(jù)筆記和筆記小說。
B.親家,夫妻雙方之父母互稱對方為“親家”,也泛稱親戚之家。
C.丹房,指道教煉丹的地方,后指道觀;也指神仙的住所。本文指的是道觀。
D.“猶過其門而未入其室也”化用自成語“登堂入室”。古代宮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
55.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為考據(jù)筆記,并非全是親身經(jīng)歷考察之后的隨筆記錄。
B.認為蘇軾只看到了下鐘山的山形似鐘,而沒看到上鐘山亦然。
C.在看來,蘇軾考察石鐘山,以為其得名是因風水相吞吐而為聲,這也沒有探察到問題的根本。
D.蘇軾笑李渤考證石鐘山命名的方式太粗糙,而認為蘇軾與李渤犯了類似錯誤。
5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凡有罅隙,風水相遭,皆有噌鏜韉之聲,何獨茲山為然乎?
(2)燭而登,其地平坦,氣亦溫和,蝙蝠大如扇,夜明砂積尺許。
57.本文俞樾認為蘇軾對石鐘山的考察得出的結(jié)論是錯的。那么的結(jié)論是什么?是他自己考察思考的結(jié)果嗎?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一)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cè)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節(jié)選自蘇軾《石鐘山記》)
(二)
東坡《石鐘山記》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至今游石鐘山者,皆以坡語為然。余親家翁彭雪琴侍郎……駐江西最久,語余云:“湖口縣鐘山有二,一在城西,濱鄱陽湖,曰上鐘山;一在城東,臨大江,曰下鐘山,下鐘山即東坡作記處。然東坡謂山石與風水相吞吐,有聲如樂作,此恐不然。天下水中之山多矣。凡有罅隙,風水相遭,皆有噌呔鏜韉之聲,何獨茲山為然乎?余居湖口久,每冬日水落,則山下有洞門出焉。入之其中透漏玲瓏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途徑蜿蜒如龍,峭壁上皆枯蛤黏著,儼然鱗甲。洞中寬敞,左右旁通,可容千人。最上層則昏黑不可辨。燭而登,其地平坦,氣亦溫和,蝙蝠大如扇,夜明砂積尺許。旁又有小洞,蛇行而入,復寬廣,可容三人坐。壁上鐫‘丹房’二字,且多小詩,語皆可喜。如云:‘我來醉臥三千年,且喜人世無人識。’又云:‘小憩千年人不識,桃花春漲洞門關?!療o年代姓名,不知何人所作也。蓋全山皆空,如鐘覆地,故得鐘名。上鐘山亦中空。此兩山皆當以形論,不當以聲論。東坡當日,猶過其門而未入其室也。”
(節(jié)選自俞樾《春在堂筆記》卷七)
58.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入之其中/透漏玲瓏/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
B.入之/其中透漏玲瓏/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
C.入之/其中透漏玲瓏/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
D.入之其中/透漏/玲瓏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
5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元豐,皇帝的年號,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先秦至漢初無年號,漢武帝即位后首創(chuàng)年號。始創(chuàng)年號為建元,一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
B.公元前522年周景王鑄造了一套名叫“無射(yì)”的大型編鐘。無射是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因鐘聲合乎無射的意律,故用“無射”作鐘名。
C.筆記,一種隨筆記錄的文體,筆記文包括史料筆記、考據(jù)筆記和筆記小說。
D.丹房,指道教煉丹的地方,后指道觀;也指神仙的住所。本文指的是神仙的住所。
6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段(一)通過記游來發(fā)表議論的別開生面的文章,它既有記敘文寫景狀物形象生動的特點,又有議論文剖析事理,探討問題的性質(zhì)。
B.文段(一)中用棲鶻和鸛鶴的聲音渲染了一種陰森恐怖的氣氛,使人心驚膽戰(zhàn),側(cè)面凸顯出了的不怕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
C.文段(二)認為蘇軾只看到了下鐘山的山形似鐘,而沒看到上鐘山亦然。
D.文段(二)認為蘇軾考察石鐘山,以為其得名是因風水相吞吐而為聲,這也沒有探察到問題的根本。
6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2)凡有罅隙,風水相遭,皆有噌呔鏜韉之聲,何獨茲山為然乎?
(3)燭而登,其地平坦,氣亦溫和,蝙蝠大如扇,夜明砂積尺許。
62.請簡要分析彭雪琴批駁蘇軾對石鐘山命名看法的思路。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王子醇樞密帥熙河日,西戎欲入寇,先使人覘我虛實。邏者得之,索其衣緣中,獲一書,乃是盡記熙河人馬、芻糧之數(shù)。官屬皆欲支解以殉。子醇忽判杖背二十,大刺面“蕃賊決訖放歸”六字,縱之。是時適有戍兵步騎甚眾,芻糧亦富。戎人得諜書,知有備,其謀遂寢。
寶元元年,黨項圍延安七日,鄰于危者數(shù)矣。范侍郎雍為帥,憂形于色。有老軍校出,自言曰:“某邊人,遭圍城者數(shù)次,其勢有近于今日者。虜人不善攻,卒不能拔。今日萬萬無虞,某可以保任。若有不測,某甘斬首?!狈都纹溲詨?,人心亦為之小安。事平,此校大蒙賞拔,言知兵善料敵者,首稱之?;蛑^之曰:“汝敢肆妄言,萬一言不驗,須伏法。”校笑曰:“君未之思也。若城果陷,何暇殺我邪!聊欲安眾心耳。”
韓信襲趙,先使萬人背水陣,乃建大將旗鼓,出井陘口,與趙人大戰(zhàn);佯敗,棄旗鼓,走水上。軍背水而陣,已是危道;又棄旗鼓而趨之,此必敗勢也。而信用之者,陳余老將,不以必敗之勢邀之,不能致也。信自知才過余,乃敢用此耳。向使余小黠于信,信豈得不敗?此所謂知彼知己,量敵為計。后之人不量敵勢,襲信之跡,決敗無疑。漢五年,楚漢決勝于垓下,信將三十萬自當之??讓④娋幼?,費將軍居右;高帝在其后;絳侯、柴武在高帝后。信先合不利孔將軍、費將軍縱楚兵不利信復乘之大敗楚師此亦拔趙策也。信時威震天下,籍所憚者獨信耳。信以三十萬人不利而卻,真卻也;然后不疑。故信與二將得以乘其隙。信兵雖卻,而二將維其左右,高帝軍其后,絳侯、柴武又在其后,異乎背水之危,此所以待項籍也。用破趙之跡,則殲矣。此皆信之奇策。觀古人者,當求其意,不徒視其跡。班固為《漢書》,乃削此一事。蓋固不察所以得籍者,正在此一戰(zhàn)耳。
(節(jié)選自沈括《夢溪筆談》)
6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信先合/不利孔將軍、費將軍縱楚兵/不利/信復乘之/大敗楚師/此亦拔趙策也
B.信先合/不利/孔將軍、費將軍縱楚兵/不利/信復乘之/大敗楚師/此亦拔趙策也
C.信先合/不利/孔將軍、費將軍縱/楚兵不利/信復乘之/大敗楚師/此亦拔趙策也
D.信先合/不利孔將軍、費將軍縱/楚兵不利/信復乘之/大敗楚師/此亦拔趙策也
6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支解”“杖背”在文中都指古代刑罰。刺面,面上刺字,涅以黑色,即黥刑;或依宋代軍制,刺面軍士以作。
B.“寶元元年”與姚鼐《登泰山記》中“乾隆三十九年”、蘇軾《赤壁賦》中“壬戌之秋”一樣,都用年號紀年法。
C.文中“向使余小黠于信”“楚、漢決勝于垓下”的句式特點同“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相同,都是狀語后置句。
D.沈括的《夢溪筆談》是筆記體著作,班固的《漢書》是“二十四史”之一,同《史記》一樣,是紀傳體史學著作。
6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一項是()
A.雖然西戎在熙河邊境聚集兵馬,囤積糧草,但得到間諜報告后知道熙河有所防備,所以擱置了入侵計劃。
B.老校頭是邊境人,多次遇到圍攻,危急時和現(xiàn)在接近。他認為黨項人不善于攻城,告訴范雍不用太擔憂。
C.韓信襲趙,先使萬人背水列陣,與趙人大戰(zhàn)后假裝失敗,丟棄旗鼓逃跑,這樣引誘陳余追擊,最終獲勝。
D.班固寫《漢書》沒有記載韓信用奇策在垓下大敗楚師這件事,原因是他不能明察作戰(zhàn)運用策略的重要性。
6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若城果陷,何暇殺我邪!聊欲安眾心耳。
(2)異乎背水之危,此所以待項籍也。
67.請簡要概述文中三則故事各自體現(xiàn)的軍事智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衡州上元記
文天祥
歲正月十五,衡州張燈火合樂,宴憲若倉于庭。州之士女,傾城來觀。凡公府供張所在,聽其往來,一無所禁,蓋習俗然也。
咸淳十年,吏部宋侯主是州,予適忝陳臬事,于是侯與予為客主禮。是晚,予從城南竟城東,夾道觀者如堵,入州,從者殆不得行。既就席,左右駢肩累足,戢戢如魚頭,其聲如風雨潮汐,咫尺音吐不相辨。酒五行,升車詣東廳,為燕坐,俎豆設焉。
兒童婦女雜襲而爭先,男子冠以上,往往引去。及獻酬,州民為百戲之舞,擊鼓吹笛,以為樂。游者益自外至,有傴僂相攜者,有敘契闊者,不可復次序。蓋自數(shù)月之孩,以至七八十之老,靡不有焉。當是時,舞者如儺之奔,狂之呼,不知其褻也。觀者如立通都大衢,與俳優(yōu)上下,不知其肆也。
予起而舉酒祝侯曰:“以平易近民,而民近之,‘豈弟父母’,侯之謂矣。時和歲豐,日星明穊,舉海內(nèi)得以安其生而樂其時,衡與賜焉?!?/p>
侯拱而立,因與予言益州承平時元夕宴游其風流所親見蓋出于祖宗德澤天地涵育之久而今不可復得矣予愍然私念之開慶、景定間,衡以中州,不得免于難。今城郭室廬,公私文物,猶草創(chuàng)綿蕝云爾。然以幾世幾年所為郡,而十數(shù)年間卒然修復,得其大體,非國家忠厚積累,于民力愛養(yǎng)有素,豈望如今所成立哉?蜀自秦更千余年,無大兵革,然不幸蕩析,若鬼神之忌盈者。今衡之民,務本而勤力,歲時一觀游之外,衣食其耕桑。儉而不泰,風氣淳厚,猶南方建德之國,其將進而未已者乎?
一時民物之概,得于目擊,相與嗟嘆闊絕,而欣喜不厭于心者,不當無所紀。且懼夫可愛可愕之狀,俯仰蹉跌,忽不可以復追也。燕之明日,亟奮筆記之,以庶幾觀風之意,且使后來者于侯政有考焉。侯名遇,今居延平。
(節(jié)選自《文山先生全集》)
68.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因與予言益州/承平時元夕宴游/其風流所親見/蓋出于祖宗/德澤天地/涵育之久/而今不可復得矣/予愍然私念之/
B.因與予言/益州承平時/元夕宴游/其風流所親見/蓋出于祖宗德澤/天地涵育之久/而今不可復得矣/予愍然私念之/
C.因與予言/益州承平時元夕宴游/其風流所親見/蓋出于祖宗/德澤天地/涵育之久/而今不可復得矣/予愍然私念之/
D.因與予言益州/承平時/元夕宴游/其風流所親見/蓋出于祖宗德澤/天地涵育之久/而今不可復得矣/予愍然私念之/
6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咸淳”為年號,年號是漢武帝首創(chuàng),通常一個皇帝在位期間只使用一個年號。
B.“俎豆”是指古代祭祀、宴會時盛肉類等食品的兩種器皿,亦泛指各種禮器。
C.“冠”指古代男子成年時舉行加冠禮,即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一般在二十歲。
D.“俳優(yōu)”指古代以樂舞、滑稽戲、雜耍等為業(yè)的藝人,相當于后世的演員。
7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詳細描摹了衡州上元節(jié)時百姓傾城出動,觀燈游賞,擊鼓吹笛,歌舞宴飲的熱鬧場面。
B.作為蜀地人的宋侯將過去益州和衡州兩地上元節(jié)景象進行對比,這引發(fā)了的強烈共鳴。
C.感慨衡州地處南宋中部,雖不能免于戰(zhàn)亂,但在十多年間能得到大致修復,實屬不易。
D.寫下了這篇記既是有感于眼前盛況,也是希望考察民風,讓后人對宋侯政績有所了解。
7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游者益自外至,有傴僂相攜者,有敘契闊者,不可復次序。
(2)蜀自秦更千余年,無大兵革,然不幸蕩析,若鬼神之忌盈者。
72.“建德之國”典出《莊子·山木》,是莊子提出的理想社會。文中文天祥將衡州視為“南方建德之國”的依據(jù)是什么?請簡要概括。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后面小題。
李士衡為館職,使高麗,一武人為副。高麗禮幣贈遺之物,士衡皆不關意,一切委于副使。時船底疏漏,副使者以士衡所得縑帛藉船底,然后實以己物,以避漏濕。至海中遇大風船欲傾覆舟人大恐請盡棄所載不爾船重必難免副使倉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揀擇。約投及半,風息船定。既而點檢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無所失。
王荊公病喘,藥用紫團山人參,不可得。時薛師政自河東還,適有之,贈公數(shù)兩,不受。人有勸公曰:“公之疾,非此藥不可治。疾可憂,藥不足辭?!惫?“平生無紫團參,亦活到今日?!本共皇?。公面黧黑,門人憂之,以問醫(yī)。醫(yī)曰:“此垢污,非疾也。”進澡豆令公頻面。公曰:“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
郭進有材略,累有戰(zhàn)功,嘗刺邢州。今邢州城乃進所筑,其厚六丈,至今堅完。進于城北治第,既成。聚族人賓客落之,下至土木之工皆與。乃設諸工之席于東廡,群子之席于西廡。人或曰:“諸子安可與工徒齒”進指諸工曰:“此造宅者。”指諸子曰:“此賣宅者,固宜坐造宅者下也?!?/p>
朝士劉廷式,本田家,鄰舍翁甚貧,有一女,約與廷式為婚。后契闊數(shù)年,廷式讀書登科,歸鄉(xiāng)閭訪鄰翁,而翁已死,女因病雙瞽,家極困餓。廷式使人申前好,而女子之家辭以疾,仍以傭耕,不敢姻士大夫。廷式堅不可,曰:“與翁有約,豈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卒與成婚。閨門極雍睦,其妻相攜而后能行。廷式嘗坐小譴,監(jiān)司欲逐之,嘉其美行,遂為之闊略①。其后廷式管干②江州太平宮,而妻死,哭之極哀。蘇子瞻愛其義,為文以美之。
(選自《夢溪筆談》)
①闊略:寬恕,寬容。②管干:管理。
73.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至海中/遇大風/船欲傾覆/舟人大恐請盡棄所載/不爾船重/必難免副使倉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揀擇
B.至海中遇大風/船欲傾覆/舟人大恐/請盡棄所載不爾/船重/必難免/副使倉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揀擇
C.至海中/遇大風/船欲傾覆/舟人大恐/請盡棄所載/不爾船重/必難免/副使倉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揀擇
D.至海中/遇大風/船欲傾覆/舟人大恐請盡棄所載/不爾/船重必難免/副使倉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揀擇
74.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高麗禮幣贈遺之物”與“持千金之資幣物”(《荊軻刺秦王》)兩句中的“幣”字含義相同。
B.“一切委于副使”與“如土委地”(《庖丁解?!?兩句中的“委”字含義不同。
C.“諸子安可與工徒齒”與“君子不齒”《師說》)兩句中的“齒”字含義不同。
D.“不爾船重”與“問君何能爾”(晉·陶淵明《飲酒》)兩句中的“爾”字含義相同。
7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士衡出使高麗返回時,在海上遭遇大風;船夫非常恐懼,請求將船上的物品扔到海中,以避風險;副使不得已將自己的東西全扔到海中。
B.門人見王荊公臉色發(fā)黑,就去問醫(yī),醫(yī)生說王荊公臉上有污垢,并沒有??;門人讓王荊公洗臉,王荊公說自己天生就長得黑,洗不掉的。
C.郭進在邢州城北建了一座私宅,建成后舉行落成之禮,將土工、木工的宴席安排在東廂房,以示敬重,而將兒子們的宴席安排在西廂房。
D.劉廷式務農(nóng)時與鄰家女子約為婚姻,考中進士后回鄉(xiāng)踐諾履約;成婚后夫妻和睦,妻子死后,劉廷式非常哀痛;蘇軾欣賞其情義寫文贊美。
76.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副使者以士衡所得縑帛藉船底,然后實以己物,以避漏濕。
(2)廷式嘗坐小譴,監(jiān)司欲逐之,嘉其美行,遂為之闊略。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甲)
少述足下:某①到京師已數(shù)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為火所燔②,為生之具略盡,所不燔者人而已。人之多不適意,豈獨我乎?然足下之親愛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處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何時當邂逅,以少釋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數(shù)十日亦當?shù)靡还僖猿龅恢翁幎?。諸不一一,千萬自愛!
(選自《臨川先生文集》,有刪改)
(乙)
孫少述,一字正之,與王荊公交最厚,故荊公《別少述》詩云:“應須一曲千回首,西去論心有幾人?”其相與如此。及荊公當國,數(shù)年不復相聞,人謂二公之交遂睽③。然少述初不以為意也。及荊公再罷相歸,過高沙,少述適在焉。亟往造之,少述出見,惟相勞苦④,兩公皆自忘其窮達⑤。遂留荊公,置酒共飯,劇⑥談經(jīng)學,抵暮乃散。荊公曰:“退即解舟⑦,無由再見?!鄙偈鲈唬骸叭绱?,更不去奉謝⑧矣?!比汇饔邢e之色。人然后知兩公之未易測也?!?/p>
(選自《老學庵筆記》,有刪改)
①某:我,謙稱。這里是王安石自稱。乙文王荊公即王安石。②燔:焚燒。③睽:背離,不合。④惟相勞苦:只是相互安慰。⑤窮達:政治上的失意與顯達。⑥?。毫鲿?,痛快。⑦解舟:退居江湖。⑧奉謝:奉,敬辭。奉謝,表示謝意。
77.下列對甲文中王安石處境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遠離家鄉(xiāng)B.謀官不順C.財物受損D.身體不適
78.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某自度不能數(shù)十日亦當?shù)靡还僖猿龅恢翁幎?/p>
79.參考詞典解釋,談談“亟”在文中的表述效果。
亟往造之,少述出見,惟相勞苦,兩公皆自忘其窮達。
《古代漢語詞典》“亟”的義項:①急速,趕快。②危急。③通“極”,至。
80.用現(xiàn)代漢語書寫下面句子的意思。
遂留荊公,置酒共飯,劇談經(jīng)學,抵暮乃散。
81.王安石和孫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給了你哪些啟示?請結(jié)合兩文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陶庵夢憶序
張岱
陶庵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發(fā)入山,駴駴為野人。故舊見之,如毒藥猛獸,愕窒不敢與接。作《自挽詩》,每欲引決,因《石匱書》未成,尚視息人世。然瓶粟屢罄,不能舉火。始知首陽二老,直頭餓死,不食周粟,還是后人妝點語也。
因思昔人生長王謝,頗事豪華,今日罹此果報:以笠報顱,以蕢報踵,仇簪履也;以衲報裘,以苧報,仇輕暖也;以藿報肉,以糲報粻,仇甘旨也;以薦報床,以石報枕,仇溫柔也;以繩報樞,以甕報牖,仇爽塏也;以煙報目,以糞報鼻,仇香艷也;以途報足,以囊報肩,仇輿從也。種種罪案,從種種果報中見之。
雞鳴枕上夜氣方回因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今當黍熟黃粱,車旅蟻穴,當作如何消受?遙思往事,憶即書之,持向佛前,一一懺悔。不次歲月,異年譜也;不分門類,別《志林》也。偶拈一則,如游舊徑,如見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謂癡人前不得說夢矣。
昔有西陵腳夫為人擔酒,失足破其甕。念無以償,癡坐佇想曰:“得是夢便好!”一寒士鄉(xiāng)試中式,方赴鹿鳴宴,恍然猶意未真,自嚙其臂曰:“莫是夢否?”一夢耳,惟恐其非夢,又惟恐其是夢,其為癡人則一也。
余今大夢將寤,猶事雕蟲,又是一番夢囈。因嘆慧業(yè)文人,名心難化,政如邯鄲夢斷,漏盡鐘鳴,盧生遺表,猶思摹榻二王,以流傳后世。則其名根一點,堅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猶燒之不失也。
82.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雞鳴/枕上夜氣方回/因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
B.雞鳴枕上/夜氣方回/因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
C.雞鳴/枕上夜氣方回/因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
D.雞鳴枕上/夜氣方回/因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
83.下列對文中加劃線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謝,東晉時的王導、謝安兩大望族,他們的生活都很豪華。后世因以代指高門世族。
B.果報,遭到因果報應。佛教說法,認為人做了什么樣的事情,就會得到什么樣的后果。
C.志林,指的是《東坡志林》。有人認為是后人整理蘇軾的筆記分類編輯而成的一本書,這里借指一般分類編排的筆記書。
D.鹿鳴宴,唐代、明清會試后,州縣長官宴請考中舉子的宴會。因宴會時歌唱《詩經(jīng)·小雅·鹿鳴》之章,稱鹿鳴宴。
8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段簡述國破家亡后,自己的思想矛盾和貧困生活。
B.第二段以鋪陳細膩的描寫,將早年的豪華生活與今日的蔽敗潦倒作種種對比,認為這都是現(xiàn)世的因果報應。
C.第三段用黃粱夢、槐安國的典故,點明“五十年來,總成一夢”的主旨,自比“癡人”,猶喜說夢。
D.末段承認,自己雖大夢將醒,仍舊難舍名根,故有種種記敘。
8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以繩報樞,以甕報牖,仇爽塏也。
(2)偶拈一則,如游舊徑,如見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
86.文章第二自然段運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作用?
解析:
1.B2.C3.B4.(1)但凡有裂縫,風和水相遭遇,都有噌鏜韉的聲音,為什么只有這山(石鐘山)是這樣(命名)呢?
(2)點著蠟燭攀登,地勢平坦,氣候也溫和,蝙蝠大得像扇子,蝙蝠的干燥糞便積累了一尺多。
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之”作“入”的賓語,“其中”引出后面的陳述,二者中間需要斷開,據(jù)此排除A、D兩項。“天花散漫”作“如”的賓語,應在其后斷開,若是“散漫垂垂欲落”則邏輯不通,據(jù)此排除C項。
翻譯為:進去洞里,里面透漏玲瓏,鐘乳石像天花散漫一樣,下垂的樣子好像要落地。
故選B。
2.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
C.“本文指的是道觀”錯誤,本文的“丹房”應該是“神仙的住所”,并非“道觀”。
故選C。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B.“認為蘇軾只看到了下鐘山的山形似鐘,而沒看到上鐘山亦然”錯誤,應是認為蘇軾沒有看到兩座山均因山形似鐘而得名。
故選B。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得分點:
(1)罅隙:裂縫。遭:遭遇,相遇。茲:這。然:這樣。
(2)燭:點著蠟燭。氣:氣候。如:像。許:左右。
參考譯文:
蘇軾的《石鐘山記》感嘆酈道元的簡略,嘲笑李渤的淺陋,至今游覽石鐘山的人,都認為他的話是對的。我的親家公彭雪琴侍郎……駐守江西時間最久,(他)對我說:“湖口縣有兩座鐘山,一座在城西,在鄱陽湖邊上,叫作上鐘山;一座在城東,面臨大江,叫作下鐘山。下鐘山就是蘇軾(游覽)作記的地方。但是蘇軾說山石與風水相吞吐,發(fā)出的聲音像音樂演奏,這個恐怕不是這樣。天下水中的山有很多,但凡有裂縫,風和水相遭遇,都有噌呔鏜韉的聲音,為什么只有這山(石鐘山)是這樣(命名)呢?我久住在湖口,每到了冬天水面落下,則山下有像門一樣的洞出現(xiàn)。進去洞里,里面透漏玲瓏,鐘乳石像天花散漫一樣,下垂的樣子好像要落地。小路蜿蜒曲折,像龍一樣。峭壁上都粘著干枯的蛤蜊,就像鱗甲似的。洞中寬敞,左右可以通向別的(洞穴),可以容納千人。最上層則昏沉黑暗不可辨別。點著蠟燭攀登,地勢平坦,氣候也溫和,蝙蝠大得像扇子,蝙蝠的干燥糞便積累了一尺多。旁邊又有小洞,像蛇一樣爬著進入,(洞)又變得寬可以容納三個人坐下。石壁上刻著‘丹房’兩個字,而且有很多小詩,語句都很好。比如寫著‘我來醉臥三千年,且喜人世無人識。又寫著‘小憩千年人不識,桃花春漲洞門關。’沒有年代姓名,不知道是什么人作的。大概因為全山都是空的,就像鐘覆蓋著地面一樣,所以得到鐘這個(山)名。上鐘山也是中空的。這兩座山(的命名)應該以形狀而論,不應該以聲音來說。蘇軾當天,就像從門口過而沒有進入它的室內(nèi)一樣?!?/p>
5.INR6.B7.C8.(1)天快亮的時候,行駛了六十里,呂峰亭在十字橋迎接,兩人(見面)十分欣喜,便驅(qū)車一同前往。
(2)伯夷、柳下惠那樣的高風,百代之后的人聽到,也能奮發(fā),更何況親受熏陶的人呢?9.為官當勤政愛民,百姓會懷念他;為人當感恩重義,后代會仿效他。
5.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主人仍然把我送到之前迎接我的地方,幫我打點行裝,備好車馬后,握住我的手問道。
“主人”是主語,“仍送至”是謂語,“前所迎處”是賓語,結(jié)構(gòu)完整,“迎處”后斷開,故在I處斷。
“代為治筐篋”的主語依然是“主人”,“治”是謂語,“筐篋”是賓語,句意完整,其后斷開,故在N處斷開。
“束韁靷畢”意思是“備好車馬完畢”,在句中應為時間狀語,與謂語之間斷開,“畢”后斷開,故在R處斷開。
故INR三處斷句。
6.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文言詞語的含義及常見的文化常識的能力。
A.正確。“與”,介詞,和;/連詞,和。句意:與他談及父親的事情。/防備其它的盜賊進入和意外變故(發(fā)生)。
B.錯誤?!皼Q”,不是“打開”,而是判決、裁決。/通“訣”,辭訣、告辭、告別。句意:說起(我)當時判決某個案件。/公子與侯先生訣別之后,在到達鄴城軍營的那一天,侯先生果然面向北刎頸而死。
故選B。
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C.“張、沈兩吏是袁枚的老同事,還能依稀記得些許往事,多數(shù)事已忘記了”張冠李戴。結(jié)合原文“有張、沈兩吏來,年俱八旬。說當時決某獄,入簾薦某卷,余全不省記”可見,“依稀記得些許往事,多數(shù)事已忘記了”的那個人是,而非張、沈兩吏。
故選C。
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遲明”,黎明或天快亮的時候;“延候”,迎接;“嶧亭延候于十字橋”,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嶧亭于十字橋延候”;駢轔,一同前往或前行。
(2)“風”,風范,風度、高風;“百世之下”,百代之后;“親炙”,親身受到教益。
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根據(jù)文后解釋可知,“風世”即勸勉世人之意。結(jié)合文意分析,是在離任多年后被呂嶧亭邀請回從前任職之地的。一句“蓋賢者視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表明為官時的賢德。
而文中“四品尊官,奉母閑居,猶能念及五十年前之舊令尹”應是說呂嶧亭多年后感恩重義,不忘父母官,誠邀其回故地重游,得出為人當感恩重義的結(jié)論。
“俾知官可重來,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聞伯夷、柳下惠之風者,奮乎百世之下,而況于親炙之者乎?”則是從兩方面得出結(jié)論:為官當勤政愛民,為人當感恩重義。這樣才能讓百姓會懷念他,讓后代會仿效他。
正因如此,認為記下這些內(nèi)容“可以風世”。
參考譯文:
古代的人往往對于過去任職的地方再三表述眷戀之意。也許因為賢德的官員能把百姓看作自己的家人。做官而不能忘記自己的任職的地方的人,那里的百姓,也不會忘記他的。我治理沭陽兩年,乙丑年,遷職到江寧。如今已是戊申年。我被道員呂嶧亭多次來信邀請感動,就在十月五日渡過黃河,借宿在錢接三先生家中。錢氏是當時接待過我的主人,他的父親錢鳴和清瘦而留有胡子,接三相貌像父親,與他談及父親的事情,他卻不怎么知曉。(這是因為)我離開沭陽時,他才斷奶的緣故啊。
(錢接三)深夜擺酒款待我,(我)聽到車聲轔轔,原來是呂嶧亭派人來迎接我。天剛亮的時候已經(jīng)走了六十多里,呂嶧亭在十字橋迎接,彼此(見面)十分欣喜,便兩車并排一同前行。一頓飯的功夫,望見很長的城墻遮擋住了道路,我知道這是新修筑的沭陽城。幾十名縉紳爭著來扶著車子。大體說來,以前騎著竹馬嬉戲的孩童,如今都老態(tài)龍鐘拄著拐杖了。
第二天后,進入縣衙游逛觀覽,到了先人燒飯的地方,姊妹斗草嬉戲的地方,過去會見賓客研究公文的地方,慢慢行走盤桓,凄然流淚。即使是一間廚房一間浴室,一條排水溝,我也對它們產(chǎn)生深深的情感,自己也不理解其中什么緣故。有張姓和沈姓兩個小吏前來拜訪,年齡都八十多歲了。他們說起(我)當時判決某個案件,擔任閱卷官推薦某份考卷的情形,我全然記不起來了。往事重新提起我恍然醒悟,如同溫習兒時讀過的舊書,又好像失去的物件重新得到(一樣親切)??h里朱廣文善于作詩,吳中翰精于欣賞品評,解、陳兩位書生善于作畫下棋,主人喜歡談論歷史典籍,常常夜深了口中還滔滔不絕。我有時飲酒,有時吟詩,有時下棋,有時給人畫像,有時品評書畫,有時縱論上下古今,有時是邀請人來,有時是吩咐備車前往,竟沒有片刻的空閑。于是就忘記了是在沭陽做客,同時也忘記了自己的衰老。
過了半個月,冰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產(chǎn)品召回風險承擔協(xié)議書
- 2025年度生物科技私下股份分配與成果轉(zhuǎn)化協(xié)議書
- 2025年度再婚家庭婚姻和解及子女撫養(yǎng)協(xié)議
- 2025年度企業(yè)年鑒圖文編纂及出版協(xié)議
- 2025年度安防系統(tǒng)智能化升級與維護合同
- 2025年度企業(yè)內(nèi)部控制體系建設咨詢合同模板
- 旅游景區(qū)民宿租賃居間合同
- 2025年度保險銷售人員勞動合同解除與賠償規(guī)范
- 2025年度三年勞動合同漲薪與員工職業(yè)規(guī)劃輔導合同
- 2025年度雙方經(jīng)濟糾紛一次性解決及確認協(xié)議
- 設備維修績效考核方案
- 《宏觀經(jīng)濟管理研究》課件
- 鳳凰衛(wèi)視中文臺節(jié)目表
- 2025屆廣東省佛山一中、石門中學高考數(shù)學考前最后一卷預測卷含解析
- DCMM初級認證知識考點練習試題
- 2025年職業(yè)衛(wèi)生工作計劃
- 做賬實操-農(nóng)貿(mào)市場的賬務處理示例
- 余華《活著》解讀課件
- 關于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的歷史資料課件
- 新媒體運營說課CHAPTER課件講解
- 護理帶教老師述職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