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將相和-教案_第1頁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將相和-教案_第2頁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將相和-教案_第3頁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將相和-教案_第4頁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將相和-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將相和文本分析:本文以秦趙兩國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通過對“完璧歸趙”“澠池會面”“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記述,寫出了將相之間由不和到和好的經(jīng)過,贊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全大局的品質,也贊揚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文中講述的故事雖然離我們很久遠了,但今天讓學生學習,他們?nèi)匀挥X得趣味無窮,仍然能深受教益和啟發(fā)。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的方法與技巧,在默讀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理清文章思路,領悟三個故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掌握文章描寫人物的方法,進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教師還要注重讀、說、寫的結合,以讀促說、以讀促寫,要求學生能用自己的話復述文中的故事,能用自己的話改編古代的文言小故事。此外,通過學習本課,要讓學生感受到“和為貴”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對家庭、集體、國家的重要現(xiàn)實意義,激發(fā)學生養(yǎng)成機智勇敢、心胸開闊、顧全大局、熱愛祖國的品性。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璧、臣”等16個生字(包括3個多音字),會寫“召、臣、議”等12個生字。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2.掌握快速默讀課文的方法,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領悟三個故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并能復述故事。3.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美好品質,從優(yōu)良的文化傳統(tǒng)和人物的美好品質中受到啟示和教育,明白“和為貴”的重要意義。教學重點:1.通過默讀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領悟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2.運用抓住人物的言行深入體會人物特點的閱讀方法感受人物的品質,并學習這種寫作方法。教學難點:1.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在閱讀過程中抓住關鍵詞和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特點,理解人物形象,學習藺相如、廉頗的高尚品質。2.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閱讀,讀出自己獨特的見解,用學習本文的方法閱讀一些經(jīng)典的文言故事并講給同學們聽。課時安排:2課時1.會認“璧、臣、藺”等16個生字(包括3個多音字),會寫“召、臣、議、”等12個生字。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2.快速默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3.理清文章思路,劃分層次,領悟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1.讀寫并積累、運用生字新詞。2.通過默讀把握課文的主要信息,理清結構層次。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1.教師播放“負荊請罪”的視頻片段,出示戰(zhàn)國中晚期七國并立的圖片,出示和氏璧、澠池會、負荊請罪的圖片,出示藺相如、廉頗的圖片。導語:戰(zhàn)國時期,諸侯各自為政,相互混戰(zhàn),社會非常不穩(wěn)定。當時的趙國,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由于他們兩人精誠團結、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趙國暫時得以保全。那么,藺相如和廉頗一開始就那么團結,就那么同心嗎?“負荊請罪”這個故事又是怎么來的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根據(jù)司馬遷的《史記》改編的故事《將相和》,一起來了解藺相如和廉頗這兩個歷史人物,看看趙國的將相之間發(fā)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2.出示課題,理解課題。(1)教師板書課題,提問:“將”指的是誰?“相”指的是誰?怎么理解“和”?預設:學生通過預習很容易弄清楚題目中的“將”和“相”分別是誰,理解課題的難點主要在于“和”字,教師可讓學生結合查字典和自由討論的方法來理解。(2)教師引導學生采用逐字理解法理解題目的含義。明確:“將”指廉頗,“相”指藺相如,“和”是“和好、團結”的意思。(3)教師由題目過渡到課文學習,讓學生在朗讀課文中進一步理解課題的含義。二、默讀課文,檢測預習1.介紹原著作者及寫作背景。過渡:同學們,我國的文學名著、歷史名著不勝枚舉,其中有一部名著被魯迅先生贊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大家知道這部名著是什么嗎?(學生答:《史記》。)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就是根據(jù)里面的故事改編而來的?,F(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這部名著及其作者。(教師出示司馬遷及其所著《史記》的圖片。)司馬遷(約前145或前135—?)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人,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其父司馬談是漢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書、編寫史料,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歷法等)。司馬遷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20歲起漫游各地,足跡幾乎遍及全國。司馬遷每到一處即考察風俗,采集傳說,廣泛地接觸社會生活及不同階層的人物。歸來后,司馬遷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其父死后,他承襲父親官職,任太史令,博覽皇家珍藏的大量圖書、檔案和文獻。42歲開始寫《史記》。公元前99年,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司馬遷被捕入獄,受宮刑。出獄后他任中書令(掌管皇家機要文件),發(fā)憤著書。公元前91年,終于完成了《史記》的創(chuàng)作?!妒酚洝肺鳚h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三千多年的歷史?!妒酚洝愤€被認為是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著作,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妒酚洝ちH藺相如列傳》是一篇“合傳”。《史記》中的“合傳”有兩類:一類是將同類型的人物的傳記合在一起;一類是將事業(yè)上密切相關的人物合在一起。前者一般按時代先后排列,如《孫子吳起列傳》;后者要先介紹兩位主人公的身份、經(jīng)歷等,《廉頗藺相如列傳》就屬于后一種類型。其前半部分以寫藺相如為主,后半部分以寫廉頗為主,而兼及趙奢、趙括、李牧。統(tǒng)觀全傳,寫藺相如可謂用墨如潑,淋漓酣暢,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臨其境,而于其余諸人大抵是依史直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傳末的“太史公曰”獨贊藺相如之智勇,而不及其他。這些都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作者做此傳的意圖。2.教師出示自讀要求,學生自讀課文。①快速默讀課文,記錄自己默讀課文所用的時間。②將生字、新詞、重點句子在文中標注出來。③默讀后盡量多地說說自己默讀時獲取的信息。3.教師檢測學生生字、詞語的學習情況。(1)正確認讀下面的詞語,注意加色字的字音和字形。教師糾錯,學生手、腦、嘴并用識記。集大商進上允禮小路得膽絕條和氏逼歸頗推侮長上弱戰(zhàn)(2)教師出示詞語卡,學生朗讀。進攻進攻召集大臣商議機智解決難題稱贊絕口不提誠意怒發(fā)沖冠交付地圖允諾舉行隆重典禮約定日期思量客舍信用示弱隨行軍隊邊境會面膽怯職位碰見將軍乘機負荊請罪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預設:本課中的成語較多,有些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查詞典了解成語的含義,再聯(lián)系上下文來加深理解,最后結合生活實際造句加以運用。(教師出示詞語的意思,學生填寫恰當?shù)某烧Z。)①比喻把東西完好無損地歸還原主。(完璧歸趙)②完完整整,沒有欠缺。(完好無缺)③憤怒得頭發(fā)直豎,把帽子都頂起來了。形容憤怒到了極點。(怒發(fā)沖冠)④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同心協(xié)力)⑤形容物品特別珍貴,用多少錢也買不到。(無價之寶)詞語運用:引導學生結合實際,運用文中的成語造句或說一段話。(4)學生在讀準字音、理解詞義的基礎上朗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1.學生自讀課文,根據(jù)默讀時獲取的主要信息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思考:(1)全文主要寫了哪兩個人之間的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兩個人之間的事。(二十字左右。)預設:教師引導學生明確課文寫的是廉頗(將)和藺相如(相)之間的故事,主要寫了他們倆由和到不和又到和的故事。(2)全文圍繞中心事件寫了幾件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幾件事。(每件事五個字左右。)預設:引導學生明確文章圍繞“將相和”這一中心事件,分別寫了發(fā)生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三件事,即“完璧歸趙”“澠池會面”“負荊請罪”。(3)弄清楚每件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預設:教師先引導學生將文中表示時間、地點、人物的詞語、句子畫上記號,明確每件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然后在表示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的句子下畫上記號,理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如果文中沒有這樣的句子,可引導學生自己概括。比如在“負荊請罪”的故事中,起因是廉頗尋釁,經(jīng)過是相如回避,結果是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2.理清思路,把握層次。(1)速讀與思考:標上段序,弄清每件事的起止,給課文劃分層次,歸納每層大意。(2)討論后交流。預設:本文層次分明,只要抓住三件事中每件事的起止,就很容易準確地劃分層次了。歸納層次大意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主要信息,弄清每件事的矛盾雙方及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艚Y構梳理: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寫藺相如出使秦國,機智勇敢地保護了國寶和氏璧,立了大功。第二部分(第10~14自然段):寫藺相如在澠池會上不畏強暴,維護國威,又立新功。第三部分(第15~17自然段):寫廉頗看藺相如的職位比自己高,很不服氣。藺相如為顧全大局避讓他,廉頗深受感動,背上荊條登門請罪。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獲1.教師總結本課時教學內(nèi)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過渡:同學們,廉頗和藺相如“將相和”的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勝,千百年來感人至深,發(fā)人深省。廉頗和藺相如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品質?作者是怎樣刻畫廉頗和藺相如這兩個人物形象的?下節(jié)課上,我們將重點探究這些問題。小結:今天這節(jié)課上,我們用最快的速度默讀了課文,學習了生字新詞,還提取了課文的主要信息,弄清了故事之間的關系,劃分了文章的層次。大家的表現(xiàn)都很好,(示例:讀寫生字又快又準;不僅理解了幾個成語的意思,還會運用;提取課文的主要信息簡潔明了,歸納層次大意時按照“某人做某事,結果怎樣”的模式,十分準確;的發(fā)言最出彩,他把三個故事之間的順序說得有理有據(jù),讓同學們刮目相看。同學們,希望你們以后積極發(fā)言,大膽表達,學會分享。)2.引導學生交流收獲。(1)學生自由交流并積累學習方法。(2)摘抄、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五、作業(yè)設計,鞏固提高完成本課對應訓練。1.抓住故事要點,復述故事。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析描寫人物的方法,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美好品質。3.讀寫結合,用自己的話講一個古代史書上的故事。1.復述故事。2.分析寫法,把握藺相如、廉頗的性格特點。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1.教師聽寫上節(jié)課中出示的詞語卡中的詞語,根據(jù)學生的掌握情況小結指導。預設:教師在詞語聽寫時仍要把文中出現(xiàn)的成語作為檢測的重點。2.教師指名說出文中的三個故事的名稱,探討三個故事間的聯(lián)系。明確:課文主要講述了有關藺相如和廉頗的三個故事,分別是“完璧歸趙”“澠池會面”和“負荊請罪”。這三個故事各有因果,既相互獨立又聯(lián)系緊密,其中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的發(fā)展,前兩個故事的結果又是第三個故事的起因,這三個故事的共同結果是——將相和。3.教師過渡,導入新課。過渡:廉頗和藺相如,由“和”到“不和”再到“和”,他們精誠團結、同心協(xié)力,共同維護了祖國的尊嚴,換來了趙國的安寧,譜寫了一段佳話。同學們,廉頗和藺相如的身上有哪些優(yōu)良品質?他們的故事為什么影響深遠?今天,讓我們穿越時空,走近廉頗和藺相如這兩位古代的杰出將相。二、合作交流,復述課文分組討論,準備復述。(1)將學生分成三組,每組準備復述一個故事,并推舉一人發(fā)言。(2)分工合作,弄清每個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3)成果展示,每組派代表發(fā)言。(4)師生評價。預設:讓學生練習復述故事,一是幫助學生熟悉課文內(nèi)容,二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學生交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適時巡視,指導疑難。在復述環(huán)節(jié),教師先引導學生在小組內(nèi)復述故事,盡量讓更多的同學展示;然后推薦復述得最好的同學代表展示。在師生評價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設置一些獎項,如“復述故事能手”“最佳音色獎”“最佳表現(xiàn)獎”等,以此激發(fā)學生復述故事的興趣。明確:①完璧歸趙時間:有一回;地點:趙國——秦國;人物:趙王、秦王、藺相如、藺相如手下人。起因:秦王企圖騙取趙國的和氏璧。經(jīng)過:藺相如看出秦王沒有誠意,就騙他說璧上有瑕疵奪回了和氏璧,以毀璧相逼。(或藺相如機智勇敢斗秦王,用計從秦王手中要回和氏璧。)結果:藺相如安排手下人化了裝將和氏璧送回趙國,被封為上大夫。②澠池會面時間:完璧歸趙后過了幾年;地點:澠池;人物:秦王、趙王、藺相如、廉頗。起因: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面,趙王準備赴約。經(jīng)過:秦王要趙王鼓瑟,并叫人記錄下來。藺相如以死相逼秦王為趙王擊缶,并記入史冊。結果:秦王沒有占到便宜,又知廉頗在趙國的邊境上有所準備,只好放趙王回國。③負荊請罪時間:一天;地點:路上和藺相如門上;人物:藺相如、廉頗等。起因: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廉頗不服氣,要尋釁滋事。經(jīng)過:藺相如躲避廉頗并說出理由。結果:廉頗聽了藺相如的話后,到藺相如門上負荊請罪,將相和好如初,文武共治,保衛(wèi)趙國。三、深入閱讀,研討文本(一)學習“完璧歸趙”1.故事的起因(第1~4自然段)。預設:學生自由朗讀第1~4自然段,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①趙王遇到了什么麻煩事?他為什么著急?②大臣給趙王出了個什么主意?他為什么出這樣的主意?③課文開頭寫趙王和寫大臣給趙王出主意,這對寫藺相如有什么作用?2.合作交流,在課本上圈畫出相關語句。3.匯報展示,解決問題。交流后明確:趙王得到無價之寶和氏璧后,恃強凌弱的秦王假意要以城換璧,趙王不想按照秦王的要求去做,又怕秦王以此為借口來侵犯趙國。正在趙王不知所措的時候,大臣推舉了勇敢機智的藺相如來解決這個難題。這是“完璧歸趙”故事的起因,從中可見藺相如是一個機智勇敢的人。4.故事的發(fā)展(第5~8自然段)。(1)學生自由朗讀第5~8自然段,了解故事的經(jīng)過。預設:這幾段詳細記敘了藺相如臨危受命出使秦國,智斗秦王并完璧歸趙的過程。教師可讓學生分段朗讀課文,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故事的經(jīng)過。明確:奉命出使、進宮獻寶、設計取回、完璧歸趙、據(jù)理力爭。(2)讀思結合,了解藺相如與秦王斗智斗勇的經(jīng)過。①藺相如“奉命出使”。思考:從“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的話中可以看出什么?明確:這句話是藺相如分析的兩種可能性和對策,目的是造成“秦國理屈”的局面,讓秦王“沒有動兵的理由”,使趙王變被動為主動。從藺相如的話中可見他深謀遠慮,智慧超群。②藺相如“進宮獻寶”。示例:師:藺相如奉命帶著和氏璧來到秦國,為秦王獻上了和氏璧,秦王對和氏璧喜愛至極。秦王會信守諾言,拿城來換和氏璧嗎?生:不會。師: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呢?生:秦王一邊看一邊稱贊,絕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絕口不提”一詞將秦王“騙寶”的丑陋嘴臉暴露無遺。師:藺相如接下來會怎么做呢?③藺相如“設計取回”。預設: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小組交流感悟藺相如的性格特點。A.藺相如怎樣用計從秦王手里要回了和氏璧?B.取回了和氏璧后,藺相如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他為什么這么說、這么做?請將重點動詞做上記號,然后說說這些動詞表現(xiàn)了他的什么性格特點。C.藺相如是不是真的要舉著和氏璧撞柱子?為什么?D.藺相如要秦王舉行隆重的典禮,目的是什么?預設:學生在體會藺相如的性格特點時,不僅要抓住藺相如的語言,更要抓住他的動作,如“上前一步”“捧著”“往后退了幾步”“舉起”等。這些動詞生動地表現(xiàn)了藺相如的不畏強暴、機智勇敢。④藺相如“完璧歸趙”。預設:藺相如用計拿回和氏璧以后,便悄悄地派人把和氏璧送回趙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一……就……”這組關聯(lián)詞體會藺相如果斷、機智的性格特點。⑤藺相如“據(jù)理力爭”。預設:教師指名朗讀藺相如的話,分小組討論藺相如對秦王說的話。交流后明確:藺相如洞悉秦王的本性,料定他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并且以“信用”作為法寶來震懾他,使得秦王即便想殺他也不能,只好將他送回趙國。5.故事的結局(第9自然段)。明確:“完璧歸趙”故事的結局是藺相如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大夫。思考:“完璧歸趙”這個故事和“將相和”有什么關系呢?預設:教師在這里不必要求學生給出答案,可要求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學習后面的內(nèi)容。6.創(chuàng)設舞臺,情景再現(xiàn)。過渡:同學們,我們剛剛梳理了“完璧歸趙”這個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從整體上把握了故事的內(nèi)容。我們也從秦王和藺相如的動作、語言中感悟到了這兩個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F(xiàn)在,同學們有沒有興趣把這個故事演一演呢?(1)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標注,再次品味文中描寫秦王和藺相如的動作、語言的語句,體會人物的形象特點。(2)學生練習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內(nèi)容,注意要讀出人物說話時的語氣,表現(xiàn)出人物的特點。(3)教師指名朗讀表現(xiàn)優(yōu)秀者分角色來表演,學生評價。(二)學習“澠池會面”過渡:在“完璧歸趙”的故事中,藺相如在趙國危難之時、群臣束手無策之際挺身而出,面對強大的秦國毫無懼色,與秦王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為趙國挽回了無價之寶。在接下來的故事中,藺相如將如何與秦王爭斗呢?請大家借鑒學習“完璧歸趙”這個故事的方法,與同學自主學習“澠池會面”這個故事。1.學生自主朗讀課文第10~14自然段,弄清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1)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2)學生在全班匯報交流的結果。明確:故事的起因是秦王約趙王在澠池相見;故事的經(jīng)過是會見的過程中秦王百般刁難趙王(要趙王為自己鼓瑟),藺相如挺身而出,保護趙王(要秦王為趙王擊缶);故事的結局是秦王沒占到便宜,只好讓趙王回去。2.分析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預設:學生畫出描寫藺相如的言行的詞句,思考、討論、交流這些句子突出表現(xiàn)了藺相如為了維護國家的尊嚴,對敵人寸步不讓、勇敢無畏的精神。教師引導學生解讀重點句子。(教師出示描寫藺相如的言行的語句。)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趙王,便向前走了幾步,說:“趙王聽說秦王擅長秦國的音樂,希望您能擊缶助興。”秦王很生氣,拒絕了。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還是拒絕。藺相如說:“您現(xiàn)在離我只有五步遠。如果您不答應,我就跟您同歸于盡!”朗讀指導:趙王被侮辱,藺相如十分氣憤,為了維護趙王的尊嚴,他寧愿以死相拼。因此藺相如的話要讀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叭绻淮饝揖透瑲w于盡!”要重讀。賞析:這幾句話描寫了藺相如與秦王進行的針鋒相對的斗爭。藺相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反映了他為維護國家的尊嚴,將生死置之度外,表現(xiàn)了他非凡的勇氣和智慧。3.教師點撥疑難問題,助力學生把握人物形象。(1)疑難一:藺相如為什么逼秦王為趙王擊缶?秦王擊缶后,為什么不敢拿趙王怎么樣?①學生在小組內(nèi)展開討論。②全班討論。交流后明確:藺相如看到秦王用讓趙王為他鼓瑟的方法來侮辱趙王,特別氣憤,所以逼著秦王為趙王擊缶;秦王擊缶以后,之所以不敢拿趙王怎么樣,是因為他知道大將軍廉頗已經(jīng)在邊境上作好了準備。(2)疑難二:大將軍廉頗在澠池會面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初步概括廉頗的人物形象。①小組討論,匯報交流。②全班小結。交流后明確:秦王聽說廉頗已經(jīng)在邊境上作好了準備,就不敢拿趙王怎么樣,說明廉頗英勇善戰(zhàn),就連秦王也懼怕他幾分。4.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同桌之間練習講一講“澠池會面”的故事。5.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體會“澠池會面”這個故事和“將相和”有什么關系。(三)學習“負荊請罪”過渡:完璧歸趙,藺相如使趙國免受了秦國的欺騙。秦王很不甘心,幾年后又約趙王在澠池會面,企圖羞辱趙王。藺相如再一次以弱勝強,維護了趙王的尊嚴。藺相如一再立功,連受嘉獎,被封為上卿,職位高于廉頗,引發(fā)廉頗的不滿,于是有了下面的故事。1.學生自主閱讀課文第15~17自然段,畫出重點語句,記錄自己的感觸。(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第15~17自然段,理清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明確:故事的起因是廉頗不服氣,想羞辱藺相如;經(jīng)過是藺相如處處回避退讓;結果是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2)學生畫出描寫廉頗的言行的句子,并根據(jù)人物的言行分析廉頗的性格特點。明確:英勇善戰(zhàn)、光明磊落、知錯就改、顧全大局。(3)學生朗讀自己圈畫的句子,其他同學給予評價。(4)教師相機整理小結。2.抓住重點語句,理解故事內(nèi)容。(1)“我廉頗立了那么多戰(zhàn)功,他藺相如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要是我碰見他,一定要讓他下不來臺!”①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句子。②想一想:廉頗的話說明了什么?(藺相如因為在“澠池會面”上又立了功,所以趙王加封他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還高,廉頗心里不服氣。)(2)“諸位請想一想,廉將軍和秦王比,誰厲害?”“秦王我都不怕,還會怕廉將軍嗎?秦王之所以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是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在。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攻打我們。我之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①藺相如的幾句話表現(xiàn)了他什么樣的品質?(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②聽了藺相如的話,你有什么感觸?預設:藺相如的這番話有兩層含義,其一是藺相如回避廉頗并不是怕他,而是為了國家的利益。這體現(xiàn)了一種愛國情懷,啟示我們要以國家利益為重,為了國家利益自己受點委屈算不了什么。其二是將相和與不和關系到國家的安危——將相和,國家則安;將相不和,國家則危。這說明了內(nèi)部團結的重要性。(3)精讀最后一個自然段。①指名朗讀第17自然段。②“于是,他脫下戰(zhàn)袍,背上綁著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边@句話表現(xiàn)了廉頗怎樣的品質?(勇于承認錯誤,知錯就改。)3.小組內(nèi)練習講一講“負荊請罪”的故事。4.學生回顧全文,討論交流三個小故事之間的關系。教師小結:藺相如因“完璧歸趙”“澠池會面”兩次立功,被趙王封為上卿,致使廉頗不服氣,這才有了“負荊請罪”的故事。因此,“負荊請罪”是果,前兩件事是因。四、整體感悟,深化認識1.討論交流,理清關系。(1)討論:“完璧歸趙”“澠池會面”“負荊請罪”這三個故事的順序能否互換?為什么?(這三個故事之間有什么關系?)預設:教師引導學生弄清這三個故事之間的順序(按時間先后的順序);引導學生弄清這三個故事之間的因果關系(前兩個故事的結果是第三個故事的起因);引導學生弄清將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和內(nèi)在原因,弄清將相和的表面原因及內(nèi)在原因。(2)交流明確。預設:引導學生在充分討論、充分發(fā)言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明確:①每個故事都有矛盾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lián)系。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的發(fā)展,前兩個故事的結果又是第三個故事的起因,合起來構成“將相和”這個完整曲折的故事。②將相“和”與“不和”,既有表面原因,又有內(nèi)在因素。藺相如的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頗之上,這是將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實質上緣于廉頗的錯誤認識:“我廉頗立下了那么多戰(zhàn)功,他藺相如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睂⑾嗪秃玫谋砻嬖蚴翘A相如的寬闊胸襟和廉頗勇于認錯、知錯就改、負荊請罪,實際上是緣于他們共同的愛國思想,緣于他們共同的認識:將相不和,趙國危矣!藺相如幾次順利完成使命,也緣于多種原因,他的機智勇敢是重要原因之一,還有廉頗的緊密配合、當時的斗爭形勢以及朝野的主導觀念等,這些原因促成了藺相如的成功。2.思考感悟,獲得啟發(fā)。(1)思考將相和的原因,感悟人物形象特點。①藺相如的職位一升再升,原因是什么?(在“完璧歸趙”和“澠池會面”上立了功。)②廉頗心有怨氣,原因是什么?(藺相如的職位一升再升,位居自己之上。)③將相又和好了,原因是什么?(藺相如和廉頗都能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全大局。)④分別概括藺相如和廉頗的人物形象。(藺相如是一個機智勇敢、不畏強暴、胸懷寬廣、以國家利益為重的人;廉頗是一個英勇善戰(zhàn)、光明磊落、知錯就改、顧全大局、愛國的人。)⑤總結藺相如和廉頗思想上的共同特征。(以國家利益為重,愛國。)教師小結: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他們高尚的愛國情懷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2)從將相和中受到啟發(fā)。教師小結:一個知錯就改,另一個真誠相待,都是多么難能可貴??!從此以后,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巴膮f(xié)力”這四個字濃縮為一個字,就是課題中的“和”。是呀,俗話說:人和百事旺,家和萬事興。國家也一樣,正由于將相兩人同心協(xié)力、和衷共濟保衛(wèi)趙國,秦國很多年都不敢再來進犯趙國。從此,“負荊請罪”就成了我國歷史上一段感人的佳話,將相和的故事也千古流傳,家喻戶曉,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五、背誦積累,作業(yè)設計1.摘抄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豐富積累。2.課下搜集更多關于《史記》的資料,激發(fā)閱讀的興趣。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羝纷x人物的語言,賞析人物的形象(教學重點)(教師多媒體出示藺相如的話:“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F(xiàn)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這柱子上!”)師:從藺相如的這些話里,你體會到了什么?生:藺相如看透了秦王的真實目的。生:藺相如有一種英勇無畏的精神。生:藺相如為了保護好和氏璧,不畏生死。生:藺相如不懼怕秦王,不同于一般人。生:藺相如是一個英勇的愛國者。生:為了保護好和氏璧,他甘愿犧牲自己的性命。師:為了維護趙國的利益,保護好和氏璧,藺相如不惜以犧牲性命為代價來威脅秦王,說明他不但智慧過人,而且英勇無畏。(多媒體出示藺相如的話:“趙王聽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