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種信托_第1頁
教育是一種信托_第2頁
教育是一種信托_第3頁
教育是一種信托_第4頁
教育是一種信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歡迎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感謝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感謝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感謝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教育是一種信托教育是一種悟道

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教師節(jié)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中指出:“唐代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畟鞯馈堑谝晃坏?。一個老師,如果只知道‘受業(yè)’、‘解惑’而不‘傳道’,不能說這個老師是完全稱職的,充其量只能是‘經(jīng)師’、‘句讀之師’,而非‘人師’了。古人云:‘經(jīng)師易求,人師難得。’一個優(yōu)秀的老師,應該是‘經(jīng)師’和‘人師’的統(tǒng)一,既要精于‘受業(yè)’、‘解惑’,更要以‘傳道’為責任和使命?!?/p>

儒學經(jīng)典《大學》當中有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中國人認為智慧是以善為基礎的,因而道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僅如此善還是打開智慧之門的鑰匙,是道的終極目標。所謂的“道”也是一種智慧。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教授認為:“智慧是一種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綜合能力,是掌握知識和創(chuàng)造新知識的方法,也包含了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認識問題的方法。因此,智慧使人能夠深刻地理解世上的事物乃至社會和宇宙。與智慧相比,知識只是獲取智慧和悟道的一種途徑而已。所以,學習一定要悟道,悟道是獲取智慧的過程?!敝袊湃司驼f“學必悟”。因為他們認為,認識“道”的最佳方法就是“悟”。

有則這樣的故事,有位學僧曾問趙州禪師:“怎樣學道。怎樣參禪。怎樣開悟。怎樣成佛?!壁w州禪師點點頭:“我沒有時間跟你講,我現(xiàn)在要去小便?!闭f完,不理會那人的驚愕,開步就走。幾步后突然停下來,回頭微笑說:“你看,連小便這么一點小事情,還要我自己去做,你能代替我嗎?!蔽覀兩钪械囊恍┛此撇黄鹧鄣男∈拢瑒e人是無法替代的,唯有親力親為才能完成,而且只有在自己親身體驗了以后,才能真正領悟其本質(zhì)之所在。教育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過程乃至情感體驗,只有在積極主動的情景下,才是高效的,才能經(jīng)久不衰。因此,教育其實是一種領悟,一種悟道。

前幾年,李炳亭先生寫了一本書叫《我給傳統(tǒng)課堂打0分》,全共分“我的教育主張”、“教育即解放”、“教師即開發(fā)”、“學校即成長”四部分。書一出版,褒貶不一,討伐聲四起。誠然,從題目上看,包含許多偏激的成分,但如果你仔細閱讀了這本書后,會改變自己原來的看法的。在書中,作者在對傳統(tǒng)課堂批判的同時,強調(diào)教育應該回歸本真,還學生以“學”的權(quán)利。這是他多年來對當前教育的一種領悟,教育不能人云亦云、傳經(jīng)布道,只有在感悟、思考中才會獲得長足的進展。

那么,就讓我們跟隨他的觀點作一番理性的思索,或許有益。

1、課堂之道在于,如何圍繞學生的“主體”,在教師的“主導”下,發(fā)揮其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摘自《課堂亦有“道”》

感悟。課堂之道在于,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有了學生,教師的“主導”才有了服務的對象。因此,“主導”總是圍繞“主體”行動的,一切要遵循“主體”的認知規(guī)律和成長需求。

2、從事教育的人要知道,教師的思維不可代替學生的思維,教師的認知不可代替學生的認知,間接經(jīng)驗不可代替直接經(jīng)驗,唯有敢于讓學生在“經(jīng)歷中體驗”,才會有真正的學習發(fā)生。

——摘自《讓學習發(fā)生在學生身上》

感悟:身為教師,我們要時刻謹記:教師永遠也不可能代替學生,這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我們必須讓學生去親歷學習的過程,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效的。

3、課堂的意義和價值不是在于教會學生學多少知識,而是教會學生學習。

——摘自《不教能學會嗎?!?/p>

感悟。讓學生學會學習是教育者的責任,如果教師只教給了學生知識,而沒有教給學生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這個教師就是失敗的,也是不稱職的。

4、總有一天,我們要讓每一個兒童“嗜學如命”。

——摘自《讓兒童嗜學如命》

感悟。當有一天,我們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把學習看作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自覺地學習,愉快地學習,健康地成長時,我們就可以對自己說“我是成功的教育者”。

5、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為“他自己”,變成“他自己”,而不是培養(yǎng)“病梅”、畸形兒、偽君子、工具和奴仆。

——摘自《成為“他自己”》

感悟。教育要使每個孩子成為世上獨一無二的“他自己”,就必須尊重每個孩子,讓他們保持自己的本色,而不是刻意模仿他人,這樣的孩子才不會迷失自我,才能真正成為“他自己”。

6、能力來自于“動”中,知識只有在實踐、體驗、探究中才會轉(zhuǎn)化成“力量”,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生成為智慧。

——摘自《為智慧而教》

感悟: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其實,知識本身沒有力量,只有當一個人學會了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智慧,這時原本僵化的知識才有了力量。

7、“自主、合作、探究”,是教育的共同“魂魄”所在,是一切課改的“不二法門”,讓學生在“學”中“生”。

——摘自《“六字箴言”是不二法門》

感悟。“自主”強調(diào)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合作”彰顯了集體的魅力,“探究”展示了學生的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三者有機結(jié)合,共同構(gòu)成了教育的“魂魄”。

8、教師要盡可能抑制住自己的表演欲,而敢于放手讓后學生“表演”;舞臺是學生的,不是教師的。

——摘自《千萬別“表演”》

感悟。教師演得再好,始終是教師的;學生演得再差,也是學生的,是學生學習的組成部分。教師要做的不是讓自己的演技發(fā)揮到極致,而是要教給學生學習表演,這才是教師明智的選擇。

9、“搞舒服”,你得知道他想什么、要什么,他慣常用什么樣的表達方法,他習慣于怎樣學,他喜歡什么、拒絕什么。你得從他的角度、準許他從“被動”中走向“主動”,讓他自我選擇、自我思想、自我表達,他想說即說、想唱即唱,你得尊重他的眼睛和嘴巴。當他的行為、方式、思考、結(jié)論和你沖突時,你應該尊重和接受這種沖突。

——摘自《想法把學生“搞舒服”》

感悟。教師從“人性”的角度出發(fā),尊重學生的需求,準許他們與你“唱反調(diào)”,這是課堂發(fā)生的質(zhì)的變化。也唯有質(zhì)變,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傳統(tǒng)課堂的弊端。

10、為什么中國的教改典型都出在農(nóng)村。從農(nóng)村教育被有意無意邊緣化那天開始,農(nóng)村教育就必須為了自己的生存而掙扎,這頗有點陳勝吳廣起義的悲壯感。

——摘自《教育的希望在“農(nóng)民”》

感悟:“落后就要挨打”,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窮則思變,正是因為農(nóng)村教育所面臨的一些實際問題:如優(yōu)質(zhì)生源流向城區(qū)學校的問題、師資力量遜色于城區(qū)學校的問題等。于是,他們決定破釜沉舟,把目光投向了課改。結(jié)果,一改就改出了教育的春天。

11、滿世界里教輔,盡管拿來,盡管發(fā)下去,這成績比拼的是哪個教師更“心狠手辣”,誰敢于把學生往死里逼下去,誰就是“好”教師,誰心慈手軟,誰的成績必然吃虧。

——摘自《逼上梁山反“傳統(tǒng)”》

感悟:讀到這句話,我突然想起了從前一個同事說的一句話。他說:“你發(fā)現(xiàn)沒有,每年暑假站在領獎臺上領取質(zhì)量獎的老師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會‘整’學生?!碑敃r,我只是付之一笑,沒去多想?,F(xiàn)在看來,還真有這個理兒。

12、時代要求教師要建立一種全新的“教育信仰”——全面關(guān)照學生的成長需求。

——摘自《教育的信仰是“學生”》

感悟。我很慶幸,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努力做到這一點——全面關(guān)照學生的成長需求。我與學生的關(guān)系亦師亦友亦親,他們有的已經(jīng)大學畢業(yè),有的和我一樣走上了教育崗位,但她們念念不忘我對她們的影響和教育。我想,也許這些是我今生作為教師收獲到的最大財富。

13、從“有法”到“無定法”,再到“得法”,恰好是教學必須經(jīng)歷的三層境界。

——摘自《沒有模式的課堂叫“胡搞”》

感悟。教學很像是練武功,要想練好一種上乘武功,首先必須練好基本招式,這叫“有法”。扎實練好了基本功,就沒有必要按部就班地出招,要根據(jù)對手的招式靈活出招,這叫“無定法”。最后,習武者將所學的各種招式融會貫通,加以升華,達到“無招勝有招”的境界,這就叫“得法”。

14、教育就是“選鞋子”。教育就是“打麻將”。教育即“放手”、“放生”。

——摘自《關(guān)于“教育”的四個隱喻》

感悟。傳統(tǒng)的課堂總是讓兒童適應教師的教學方式,而從不會考慮學生的感受,“選鞋子”讓兒童找回了自我。教育僅靠枯燥的說教猶如紙上談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這樣只會事倍功半,“打麻將”輕松解決了課堂的疑難問題。教師真正愛學生,就應該努力做到“該放手時就放手”,給學生一個自主發(fā)展的空間,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知識、發(fā)展自己。

15、學習即合作。

——摘自《關(guān)于“學習”的四個隱喻》

感悟。合作生出智慧,合作產(chǎn)生效益。教師的任務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主動與人合作的意識,并學會最大限度地與人合作,實現(xiàn)資源共享,從而獲得學習的高峰體驗,收獲最美的果實。教師與學生合作,學生與學生合作,讓合作成為課堂學習的常態(tài),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階梯。

16、教育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每一個生命得到尊重”,“讓每一個生命精彩絕倫”。

——摘自《教育即解放》

感悟:怎樣才算是尊重生命。我想:尊重生命的前提是相信生命,尊重最鮮明的特征應該是放手。唯有解放學生,才能使生命之花盡情綻放。

17、假如你想“換個花樣”創(chuàng)新一下,那一定會被指責,輕點叫“出風頭”,嚴重點便是“邪說異端”。

——摘自《教育的“問題門”》

感悟。死守傳統(tǒng)不放的人猶如井底之蛙,他們不愿跳出井口,因此,他們始終看不到天空到底有多大。倘若你告訴他天空比井口大很多倍,他一定會嘲笑你胡說八道、信口雌黃。真是可笑可悲。

18、變革在某些時候不僅需要割破“習慣”、“傳統(tǒng)”,也需要割破那顆蒼老的“心“。

——摘自《一把教育的“手術(shù)刀”》

感悟。很多時候,“習慣”和“傳統(tǒng)”是外顯的,具有操作性。要打破“習慣”和“傳統(tǒng)”也并非特別困難。但是,“人心”始終是隱藏在人的內(nèi)部深處的,看不見,摸不著,難于控制,卻又十分關(guān)鍵。因此,要改變一個人,都首先改變他的思想,改變他的心智。

19、高效課堂正是對傳統(tǒng)課堂的推翻和重建。

——摘自《課改的“補”與“建”》

感悟。學會放棄,實質(zhì)上就是學會選擇。人走在錯誤的道路上,速度越快,離目標只會越來越遠,猶如南轅北轍。要想達到成功的彼岸,唯有一切重來,放棄傳統(tǒng)的種種經(jīng)驗和套路,從零開始。

20、教育不是讓人成為冷酷殘暴的魔鬼,也不是再造不食人間煙火的圣賢,而是指向有血有肉的生靈,他們應該擁有一種基本的狀態(tài),叫做——“不平靜”。

——摘自《平靜的絕望》

感悟?!度纸?jīng)》中有“人之初,性本善”之說,教育就是要喚醒每個孩子內(nèi)心深處的真善美,并激勵他們樂觀向上,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對人生充滿希望,在“不平靜”中健康、快樂成長。

21、槍打出頭鳥,“杜郎口們”理該受到“批評”。

——摘自《課改“泥腿子現(xiàn)象”》

感悟。的確如此,“槍打出頭鳥”。但是,總有一只鳥會出頭,總有一只勇敢的鳥會被打。因此,當我們下定了決心要課改時,就不要畏懼那黑洞洞的槍口。與其在“傳統(tǒng)課堂”中裹足不前,最終憋死,還不如冒著被“槍打”的危險沖出去,在新課改的課堂里浴血奮戰(zhàn),或許還有生還的可能。

22、僅僅有課改的理念,而受困于“方法”,是當今課改遭遇的最大尷尬?!浴恫荒芎鲆暤摹皟陕省薄犯形颍哼@句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我們許多教師當前所面臨的困惑,我們?nèi)狈Φ牟粌H僅是理念的問題,更多的是“方法”的問題。不解決方法,課改永遠落不到實處,無法走進我們的課堂。

23、“把課堂歸還給學生”,是一切尊重的起點,也是高效課堂的“開始”。

——摘自《高效課堂是什么》

感悟。把課堂歸還給學生,高效課堂才有了誕生的根基,這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放手。

24、好教育從不會因考試而改變,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