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語整本書閱讀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書,以記言為主,"論"是論纂,"語"是話語?!墩撜Z》共二十篇,是我國古代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是語錄體散文。集中體現(xiàn)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以及教育原則等?!墩撜Z》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并稱"四書五經(jīng)"?!墩撜Z》中孔子的思想主體是——仁禮學說。"仁"與"禮"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范疇,"德"是他的治國之道。論語其書1論語“修身”篇2孔子論《詩》3論語“禮樂”篇4論語看“君子”目錄5論語談“孝道”6論語談“為政”7論語談“仁”8孔子談“學習”目錄9孔子眼中的賢人10孔子育人篇11弟子眼中的孔子12
孔子的賢弟子
目錄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㈨樃改?、敬愛兄長、言語謹慎而誠信、博愛眾人、親近仁德之人、尚有余力再去學習文獻?!鬃拥挠^點:修身是學習的前提。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薄@里不是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的意思。而是了解別人才能很好的與人相處,這也是處世之道。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薄鲎约簯撟龅氖拢_區(qū)分什么樣的行為是諂媚什么樣的行為是勇敢。論語修身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薄鍤q致力于學問;三十歲懂禮儀,四十歲不再迷惑;五十歲知天命;六十歲可以分別真假或者可以聽進去不同的意見;七十歲隨心所欲想法不逾越規(guī)矩?!@是孔子對他一生的總結,講述他學習和修身的過程是隨著他年齡的增長而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整個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五十、六十歲是安心立命的階段,不受環(huán)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道德修養(yǎng)達到了最高的境界。論語修身篇論語修身篇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輗:ní,古代大車車轅前面橫木上的木銷子,大車指牛車。軏:yuè,古代小車車轅前面橫木上的木銷子,小車指馬車?!獩]有輗和軏,車就不能走。而沒有誠信人也將寸步難行??鬃釉谶@里談誠信在立身處世的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即人無信不立。論語修身篇哀公問社于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zhàn)栗?!弊勇勚?,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薄敯Ч珕栐孜壹漓胪辽裼玫呐盼挥檬裁茨静??宰我則回答: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意思是讓百姓戰(zhàn)戰(zhàn)兢兢。顯然對于為政以德的孔子是反感的,所以他批評了他的弟子。——而這句“已經(jīng)做了的事情就不要再解釋了,已經(jīng)做完的事情就不要再挽救了,已經(jīng)過去的事情就不要再追究了”。無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深遠的意義,這也是我們每個人應引以為戒的。不管曾經(jīng)怎么樣,人總要向前看。論語修身篇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娰t思齊,這是修身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子曰:“德不孤,必有鄰。”——品德好必然會有人愿意接近你。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修身不僅要忠、信,還要樂意學習文獻。論語修身篇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薄鬃诱J為:不要發(fā)愁自己沒有職位,而應該發(fā)愁沒有任職的本領;不要怕別人不知道自己,而是努力學好本領讓別人知道自己?!⑿郾赜杏梦渲?。有本領不愁沒有施展的空間。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必瑁翰徽?。——孔子認為人活在世上,就應該正直,如果不正直而能活下去,那只是靠著僥幸來免于災禍?!闭撜Z修身篇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p>
——孔子認為,中庸作為一種道德應該是最高的道德!可惜的是人們缺少這種道德已經(jīng)很久了?!逗侮碳狻罚骸坝?,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敝淮私游锉3种姓胶汀V?,折中,無過又無不及。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薄鬃诱J為一切要以忠信為本,不要結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錯誤不要怕改正?!薄鬃釉谶@里再次談論忠信為本、交友之道、和知錯就改的行為。論語修身篇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薄鬃诱J為一國的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一個男人的志向是不能強迫他改變的?!媚袃寒斨鞠驁远ㄟh大。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薄鬃诱J為,人要有骨氣。有遠大志向的君子,應像松柏那樣不隨波逐流,經(jīng)受各種考驗。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彼 核挥?,勿施于人。與人相處之道。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p>
——《禮記·中庸》說:“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孔子在這里教自己的學生一種不困惑、不憂慮、不畏懼的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薄鬃诱J為嚴厲地責備自己而寬容地對待別人,就可以遠離別人的怨恨了?!磭酪月杉?、寬以待人的修身處事態(tài)度。論語修身篇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薄鬃诱J為有德的人一定有好的言論,但有好言論的人不一定有德。仁德的人一定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所以要善于識人,所謂知人者智。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薄鬃诱J為貧窮卻不怨恨很難,富貴而不驕傲很容易。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孔子認為有了過錯卻不改正,這就真叫過錯了。正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論語修身篇論語修身篇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不語,寢不言。席不正,不坐?!瘮[的方向不符合禮儀不坐。寢不尸,居不容?!鬃铀X時不像死尸一樣直躺著,平時坐著也不像接見客人或者自己做客人一樣,跪著兩膝在席上?!獜闹锌梢钥闯隹鬃訉︼嬍称鹁佣己苤v究,既符合禮的要求又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論語修身篇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痹唬骸敖裰扇苏吆伪厝唬恳娎剂x,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薄勇穯柨鬃釉鯓幼霾潘闶峭耆???鬃诱f:“像臧武仲那樣有智慧,像孟公綽那樣不貪求,像卞莊子那樣勇敢,像冉求那樣有才藝,再用禮樂來增加他的文采,就可以算個完人了?!薄鬃佑终f:“如今的完人不必要這樣?見到利益能想到道義,遇到危險時愿意獻出生命,長期處在貧困之中也不忘平生的諾言,也可以算是完人了?!闭撜Z修身篇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以德報怨是品德的一種最高境界,孔子卻不贊同,他認為正確的做法是:用正直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弊釉唬骸翱膳c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薄鬃诱J為可以和他談的話但沒有和他談,這就錯失了人才;不可和他談卻和他談了,這是說錯了話。有智慧的人既不錯過人才,也不說錯話。論語修身篇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pián)辟、友善柔、有便(pián)佞,損矣。”——孔子認為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誠信的人、見聞廣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同逢迎諂媚的、表面柔順而內心奸詐的人、花言巧語的人交友,是有害的?!@是孔子論交友之道。論語修身篇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jié)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薄鬃诱J為有益的愛好有三種,有害的愛好有三種。用禮樂調節(jié)自己、稱道別人的好處、有很多德才兼?zhèn)涞呐笥褳闃?,是有益的。以驕縱享樂、安逸游樂、宴飲無度為樂,是有害的?!薄@是孔子談論人要接近有益的愛好,遠離有害的嗜好。論語修身篇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薄鬃诱f:“見到善的行為,像怕趕不上似的去努力追求;看見不善的行為,就像手伸進了沸水中那樣趕快避開。我看見過這樣的人,也聽到過這樣的話語。隱居起來以求保全自己的志向,按照義的原則行事以貫徹自己的主張。我聽到過這樣的話語,卻沒見過這樣的人。”——孔子告訴我們要揚善去惡,同時要做一個真正隱士,不要心口不一。子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yú)之盜也與?”——孔子認為外表嚴厲內心怯弱,用壞人作比喻,像個挖洞跳墻的小偷吧。子曰:“鄉(xiāng)愿,德之賊也。”——孔子認為沒有真是非的好好先生,是足以敗壞道德的小人。子曰:“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薄鬃诱J為把道路上聽來的東西四處傳說,這是背棄道德的行為。——孔子告訴我們不要做一個色厲內荏的人、不要做一個沒有是非觀念的好好先生、不要道聽途說人云亦云。論語修身篇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孔子認為整天吃得飽飽的,什么心思也不用,還不如擲擲骰子、下下圍棋呢,也比什么都不做好些。——這也是孔子的退而求其次。人總該做點什么??鬃釉唬骸安恢瑹o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薄鬃诱J為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禮儀,就不能立身處世;不善于分辨別人的話語,就不能真正了解他?!鬃痈嬖V我們要知天命、懂禮儀,明是非。論語修身篇《詩經(jīng)》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鬃右矘O其推崇《詩經(jīng)》,因此在《論語》中也多次提及。我們看看孔子是怎么評價《詩經(jīng)》的。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這是孔子對《詩經(jīng)》的總評,既《詩經(jīng)》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思想純正。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薄@是對《關雎》的最經(jīng)典的評價??鞓繁Ф加泄?jié)制。符合中庸之道。淫:古人認為凡是過分以至于到失當?shù)牡夭浇幸?。比如淫祀,不應該祭祀而去祭祀的祭禮。淫雨指過久的雨水。論語論《詩》論語論《詩》“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弊釉唬骸拔粗家?,夫何遠之有?”——這是一首逸詩,不在今《詩》中,但是語言風格和《詩》極像,我們姑且放到這里。詩中說:“唐棣樹的花,翩翩地搖擺。難道我不想念你嗎?因為家住的地方太遠了?!薄鬃觿t一針見血地指出:“他是沒有真的想念,如果真的想念,有什么遙遠呢?”所謂遙遠只不過是借口罷了。論語論《詩》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孔子)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幫硕鴮W《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粚W《禮》,無以立?!幫硕鴮W《禮》。”——通過孔子和兒子伯魚的對話,可以看出,孔子認為不學《詩》就不會應對說話。不學《禮》就沒法立足于社會??梢娍鬃訉Α对姟泛汀抖Y》的重視。論語論《詩》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孔子提出《詩》的社會功能——興、觀、群、怨。詩可以激發(fā)心志、提高觀察力、培養(yǎng)群體觀念、學得諷刺方法。近呢可以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遠呢可以用來侍奉君主,還可以多認識鳥獸草木名稱。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孔子認為熟讀了《詩經(jīng)》三百篇,交給他政務,他卻處理不好;派他出使別國,又不能獨立應對外交。即使讀得多,也沒有什么用。論語論《詩》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墻面而立也與?”——孔子認為一個人如果不學習《周南》、《召南》,就像對著墻站立無法行走一樣?!C上所述:孔子對《詩經(jīng)》的學習,主要是在《詩》對自身的修身和《詩》的社會功用上。思考:如何認識禮?周公制禮作樂——禮樂制度——維護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和諧《左傳》隱公十一年記載∶“禮,務國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倍Y是處理人際關系的倫理規(guī)范,它要求貴賤、尊卑、長幼、親疏各種人之間必須遵守各自的行為規(guī)范。它的本質就是差異。如果只講差異不講大同,社會就會不和諧,所以周公制禮的同時又作樂,二者缺一不可。而孔子最推崇的就是周代的禮樂制度。所以孔子說“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闭撜Z“禮樂”篇
所以弟子子張問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朱熹說:“禮之大體,三代相繼,皆因之而不能變。其所損益,不過文章制度小過不及之間,而其已然之跡,今皆可見。隨著春秋時期諸侯征戰(zhàn)而引起社會秩序的混亂,禮樂制度也遭到嚴重破壞——禮崩樂壞。"壞國喪家亡人必失去其禮"(《禮記·禮運》孔子對禮崩樂壞的現(xiàn)象可謂痛心疾首。所以他才會生氣地對自己的學生季氏說:“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論語“禮樂”篇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zhí)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薄鬃诱J為天下政治清明,制禮作樂以及出兵征伐的命令由天子下達;天下政治昏亂,制禮作樂以及出兵征伐的命令由諸侯下達。政令由諸侯下達,大概延續(xù)到十代就很少有不喪失的;政令由大夫下達,延續(xù)五代后就很少有不喪失的;大夫的家臣把持國家政權,延續(xù)到三代就很少有不喪失的。天下政治清明,國家的政權就不會掌握在大夫手中;天下政治清明,普通百姓就不會議論朝政了?!边@也是孔子對禮崩樂壞的痛心。論語“禮樂”篇論語“禮樂”篇當然能夠真正堅守禮樂制度的前提是——仁。所以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中關于禮樂方面的論述很多,我們透過論語來了解禮樂,了解孔子的思想、政治主張。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倍Y的作用,以遇到事情做得恰當為可貴。過去圣明君主治理國家,寶貴的地方就在這里。小事大事做得恰當,如有行不通的地方,不用禮去約束也是不行的。有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薄凶诱J為∶"講信用符合義,說的話就能兌現(xiàn)。態(tài)度端正合于禮,就不至于遭受侮辱。因為依靠的是關系深的人,所以就可靠了。"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薄鬃诱J為“貧而樂,富而好禮”的境界更高?!鬃訌牟涣邌菡Z言以表達他對禮的崇尚,所以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闭撜Z“禮樂”篇論語“禮樂”篇因此定公問他:“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奔词乖诶Ь持幸琅f如此,所以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被匡地的人圍困時,他說:“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禮樂文化不都體現(xiàn)在我的身上嗎?上天如果想要消滅這種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這種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滅這種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樣呢?”論語“禮樂”篇孔子對禮樂的尊崇,表現(xiàn)在即使是他不想見的人,他也會做得符合禮。比如陽貨想要孔子去拜見他,孔子不去拜見,他便送給孔子一頭熟了的小豬。來而不往非禮也,孔子就打聽到他不在家時,去他那里回拜。不料途中遇見陽貨。陽貨對孔子說:“來!我同你說話?!笨鬃幼哌^去,陽貨說:“一個人懷藏本領卻聽任國家迷亂,可以叫作仁嗎?”孔子說:“不可以?!薄跋埠脜⑴c政事而屢次錯失時機,可以叫作聰明嗎?”孔子說:“不可以?!睍r光很快地流逝了,歲月是不等人的??鬃邮翘撔牡?,于是他說道:“好吧,我將去做官了?!闭撜Z“禮樂”篇即使是歷來稱頌的社稷之臣,倘若不守禮,孔子也會直接指出,毫不隱蔽。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孔子認為管仲的器量狹??!有人就問:“是不是管仲太節(jié)儉了?”孔子說:“管仲建有三個公館,他手下辦事的官員從不兼職,怎么能說節(jié)儉呢?”有人問道:“那么管仲懂得禮的規(guī)則嗎?”孔子說:“國君在門前立了塞門,管仲也立塞門。國君設宴招待鄰國之君,修建坫臺放置酒杯,管仲也修筑了坫臺放置酒杯。如果說管仲懂得禮的規(guī)則,那么還有誰不懂得禮的規(guī)則呢?”論語“禮樂”篇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孔子認為居上位者不寬宏大量,對禮不敬畏,參加喪禮不悲哀,是不能容忍的。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啦骈_兩條腿坐著等孔子。這是非常無禮的行為,孔子說:“你小時候不敬兄長,長大了沒有什么值得稱道的,老了還不死掉,真是個害人的家伙?!闭f完,用手杖敲擊他的小腿。論語“禮樂”篇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薄鬃诱f認為一味恭敬而不知禮,未免會勞倦疲乏;謹慎小心不知禮,便會膽怯多懼;勇猛卻不知禮,就會莽撞作亂;心直口快卻不知禮,便會尖利刻薄。論語“禮樂”篇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敝^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孔子認為《韶》盡善盡美,而《武》盡美未盡善?!驗樗吹奶熳又皇恰岸U讓”而來,所以“盡善”,周武王的天子之位是伐紂得來的,所以“未盡善”。從中可以看出孔子是反對戰(zhàn)爭的。子曰:“吾自衛(wèi)反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薄鬃訌男l(wèi)國返回到魯國以后,樂才得到整理,雅樂和頌樂各有適當?shù)陌才?。這是孔子的貢獻?!鬃訉返陌V迷竟然達到這種程度,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闭撜Z“禮樂”篇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薄鬃痈嬖V魯國的太師關于音樂演奏的問題。他說:“音樂是可以掌握的:開始演奏時,翕翕然和諧;繼續(xù)演奏展開之時,音調純正,節(jié)奏分明清晰,抑揚不斷,這樣,一部樂章就完成了?!弊釉唬骸皫煋粗?,《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孔子說:“從太師摯開始演奏,到結尾演奏《關雎》樂曲的時間里,美妙動聽的音樂都充盈在耳邊?!薄梢娍鬃訉σ魳肥怯蟹浅8叩蔫b賞水平的。
只可惜孔子所推崇的禮樂制度最終還是泡湯了。所以孔子晚年才發(fā)出這樣的哀嘆:“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鳳鳥: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鳥。傳說鳳鳥在舜和周文王時代都出現(xiàn)過,它的出現(xiàn)象征著“圣王”將要出世。河不出圖:傳說在上古伏羲氏時代,黃河中有龍馬背負八卦圖而出。它的出現(xiàn)也象征著“圣王”將要出世??鬃诱f:“鳳鳥不來了,黃河中也不出現(xiàn)八卦圖了。我這一生也就完了吧!”論語“禮樂”篇
關于君子,易中天在《百家講壇》之《先秦諸子》中說:君子,原指古代國家最高統(tǒng)治者,俗稱君主。君子,原本是國君之子的意思。根據(jù)古代宗法制度要求,國君之子從小就要進行理想和人格的規(guī)范教育,所以君子自然成為國人個人修養(yǎng)上的楷模。后來,君子一詞便被引申為所有道德學問修養(yǎng)極高之人的統(tǒng)稱?!墩撜Z》一書中的君子,有時指有德者,有時指有位者。而且很多時候是和小人相比較的,那我們走進《論語》,看看《論語》里面的君子是怎樣的人?他們身上具有怎樣的道德修養(yǎng)。論語看“君子”“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別人不了解而不怨恨,這樣的人也是君子。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君子要莊重有威嚴,要堅守忠、信。和品行好的人交友,犯了錯誤要及時改正。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薄硬蛔非箫嬍车娘栕愫途幼…h(huán)境的舒適,而是處理事情勤勞,說話謹慎,向有道的人那里匡正自己。論語看“君子”論語看“君子”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痹唬骸安粦n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孔子認為君子不憂愁,不恐懼。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內心反省而不內疚,就不會有什么可憂慮和恐懼的事情。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薄鬃诱J為君子言語謹慎遲鈍,而工作卻勤勞敏捷。子曰:“君子博學多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認為君子要廣泛地學習文化典籍,懂得用禮來約束自己,就不會離經(jīng)判道了。論語看“君子”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弊酉脑唬骸吧搪勚樱核郎忻?,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子夏認為:君子對待工作認真嚴肅對待別人恭謹合乎禮節(jié)。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薄诱J為君子要用文章學問來結交朋友,用朋友來幫助自己培養(yǎng)仁德?!弊迂曉唬骸熬又^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薄迂曊f:“君子的過失,就像日食和月蝕一樣:有過錯時,人人都看得見;他改正了,人人都仰望他?!闭撜Z看“君子”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薄鬃诱f:“君子把說得多做得少視為可恥?!弊釉唬骸熬拥勒呷?,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弊迂曉唬骸胺蜃幼缘酪??!薄鬃诱f:“君子所遵循的三個方面,我都沒能做到:仁德的人不憂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懼?!弊迂曊f:“這是老師對自己的描述。”子貢認為孔子就是君子。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薄酉恼f:“小人犯了錯誤一定會想辦法加以掩飾?!弊釉唬骸熬恿x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說:“君子把義作為根本,按照禮來實行,用謙遜的言語來表達,用誠信的態(tài)度來完成。這樣做才是君子??!”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薄鬃诱f:“君子擔心自己沒有才能,不擔心別人不知道自己?!弊釉唬骸熬蛹矝]世而名不稱焉?!薄鬃诱f:“君子擔心死后自己的名字不被人稱道,沒流傳下來。”論語看“君子”論語看“君子”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薄鬃诱f:“君子矜持莊重而不與人爭執(zhí),合群而不與人結成黨派?!弊釉唬骸熬硬灰匝耘e人,不以人廢言?!薄鬃诱f:“君子不會因一個人的言語(說得好)而推舉他,也不會因為一個人有缺點而廢棄他好的言論?!弊釉唬骸百|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薄埃捍忠?;史:浮夸。文采和樸實相適合才是君子論語看“君子”子曰:“君子憂道不憂貧?!薄鬃诱f:“君子擔憂是否能學到道,不擔憂貧窮?!笨鬃釉唬骸笆逃诰佑腥貉晕醇爸灾^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薄鬃诱f:“侍奉君子容易有三種過錯:沒輪到說話而說話,叫作急躁;輪到說話卻不說話,叫作隱瞞;不看君子的臉色而貿然說話,叫作盲目?!笨鬃釉唬骸熬佑腥洌荷僦畷r,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薄鬃诱f:“君子有三件事應該警惕戒備:年少的時候,血氣還沒有發(fā)展穩(wěn)定,要警戒迷戀女色;壯年的時候,血氣正旺盛,要警戒爭強好斗;到了老年的時候,血氣已經(jīng)衰弱,要警戒貪得無厭?!弊酉脑唬骸熬佑腥儯和畠叭?,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薄酉恼f:“君子會使人感到有三種變化:遠遠望去莊嚴可畏,接近時卻溫和可親,聽他說話則嚴厲不茍?!闭撜Z看“君子”論語看“君子”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薄鬃诱f:“君子有九種思考:看的時候要思考看明白了嗎,聽的時要思考聽清楚了嗎,待人接物要想想臉色是否溫和,樣貌是否恭敬,說話時要想想是否忠實,做事時要想想是否嚴肅認真,有疑難問題時要想著詢問,氣憤發(fā)怒時要想想可能產生的后果,看見可得的要想想是否符合義?!弊酉脑唬骸半m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薄酉恼f:“即使是小的技藝,也定有可取之處,但執(zhí)著鉆研這些小技藝,恐怕會妨礙從事遠大的事業(yè),所以君子不做這些事?!闭撜Z看“君子”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⒈A猶犬羊之鞟?!薄映烧f:“君子有好的本質就行了,要文采(指那些禮節(jié)、形式)做什么呢?”子貢說:“可惜呀!您這樣談論君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文采如同本質一樣重要,本質也如同文采一樣重要,假如去掉虎豹和犬羊的有文采的皮毛,那這兩樣皮革就沒有多大的區(qū)別了?!弊釉唬骸安W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薄鬃诱J為君子要廣泛地學習文化典籍,并用禮來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至于離經(jīng)叛道了?!闭撜Z看“君子”子曰:“君子不器?!薄鬃诱J為君子不能像器皿一般,只有一定的用途。而應該無所不通。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薄迂晢柨鬃釉鯓硬拍茏鲆粋€君子??鬃诱f:“對于你要說的話,先實行了,然后再說出來,這就是一個君子了?!薄鬃釉谶@里強調行大于言。子曰:“君子貞而不諒?!薄鬃诱f:“君子講大的信用信,而不拘泥于守小信?!弊釉唬骸熬又芏槐?,小人比(bì)而不周。”——周:是指以道義來團結人;比:以暫時共同利害相互勾結。論語看“君子”小人在古代有以下幾層含義,我們看看《論語》中提到的小人大多指什么。平民百姓?!渡袝o逸》:“不知稼穡之艱難,不聞小人之勞,惟耽樂之從?!迸f時男子對輩分高于己者自稱的謙詞?!蹲髠鳌る[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睂倬舾哂谧约鹤苑Q的謙詞。學見淺狹的人?!墩撜Z·子路》:“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垖W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t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蹦挲g小的人。舊指仆隸?!墩撜Z·陽貨》:“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敝祆浼ⅲ骸按诵∪艘嘀^仆隸下人也?!闭撜Z看“君子”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薄鬃诱J為君子心系仁德,小人依戀故土;君子關心法度,小人關心恩惠。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油〞缘懒x,小人懂得利益。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薄鬃诱f:“君子講求和諧而不盲目附和,小人只求盲目附和,而不講求協(xié)調?!弊釉唬骸熬由线_,小人下達?!薄鬃诱f:“君子向上去通達仁義,小人向下去通達財利?!闭撜Z看“君子”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孔子要求弟子做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做小人式的儒者。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薄鬃诱J為君子安詳坦然而不驕縱凌人;小人驕縱凌人而不安詳坦然?!弊釉唬骸熬犹故幨?,小人長戚戚?!薄鬃诱J為君子心地平坦寬廣,而小人卻經(jīng)常局促憂愁。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薄鬃诱J為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促成別人的壞事。小人則與此相反。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孔子說:“在君子手下做事情很容易,但要取得他的歡心很難。不用正當?shù)姆绞饺ビ懰臍g喜,他是不會喜歡的;等到他使用人的時候,能按各人的才德去分配任務。在小人手下做事很難,但要想討好他卻很容易。用不正當?shù)姆绞饺ビ懞盟?,他也會很高興;但在用人的時候,卻是要百般挑剔、求全責備的。”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孔子說:“君子有三種敬畏:敬畏天命,敬畏王公大人,敬畏圣人的言論。小人不知道天命不可違抗,所以不敬畏它,輕視王公大人,侮慢圣人的言論?!闭撜Z看“君子”論語看“君子”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薄鬃釉陉悋鴶嘟^了糧食,跟從的人都餓病了,躺著不能起來。子路生氣地來見孔子說:“君子也有困窘?jīng)]有辦法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在困窘時還能堅守正道,小人困窘了就會胡作非為。”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孔子說:“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苛求別人?!弊釉唬骸熬恿x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薄鬃诱f:“君子把義看作是最重要的。君子有勇無義就會作亂,小人有勇無義就會去做盜賊?!闭撜Z談“孝道”孝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敬親。對父母要"尊敬"和"愛"。奉養(yǎng)。即贍養(yǎng)父母,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要求。侍疾。父母有病時要精心照顧。立身?!缎⒔?jīng)》云∶"安身行道,揚名于世,孝之終也"。做子女的要"立身"并成就一番事業(yè)。父母就會感到高興,感到自豪。這也是孝。諫諍?!缎⒔?jīng)》∶"父有爭子,則身不陷于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于父。即在父母有不義行為的時候,不但不能順從,反而要諫諍父母,使其改正,以防止父母陷于不義。孝不是愚孝。善終。父母去世喪禮時要盡各種禮儀。論語中是如何談論孝的?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不違背父親的意思就是盡孝。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薄还苁巧€是死對父母都要按照禮的要求去做。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薄獡母改傅纳眢w健康是孝。
論語談“孝道”論語談“孝道”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照顧父母的起居不讓父母擔心,對父母盡責。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薄改缸鲥e事要委婉地和顏悅色地勸諫,即使父母不聽,也要態(tài)度恭敬,而不違背道理,為他們操勞要任勞任怨。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對待父母絕不是供養(yǎng)這么簡單,態(tài)度十分重要。論語談“孝道”
總之,在孔子看來,孝順父母絕不是供養(yǎng)父母日用起居這么簡單,態(tài)度十分重要,即要“恭敬”要“有禮”要“任勞任怨”要“關心父母的身體”,不要違背父母的意愿,哪怕是父母做錯了事情,也要和顏悅色地勸諫,論語里的孝道基本思想是正確的,只是不要走向極端——愚孝。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道:通“導”治理。乘(shèng):輛。古代軍隊的基層單位,每乘擁有四匹馬拉的兵車一輛,車上甲士3人,車下步卒72人,后勤人員25人,共計100人。千乘之國,指擁有1000輛戰(zhàn)車的諸侯國。——孔子談論治理國家的基本原則。他講了三個方面的問題,要求統(tǒng)治者嚴肅認真地辦理國家事務,恪守信用;同時要節(jié)約用度,愛護官吏;役使百姓要注意不誤農時等。——“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的思想是進步的合理的。論語談“為政”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這里反映了孔子的德政思想。——孔子認為:“用政法來誘導百姓,使用刑罰來懲治百姓,人民只是暫時地免于罪過,卻沒有廉恥之心。如果用道德來誘導他們,使用禮教來整頓他們,人民不但有廉恥之心,而且人心歸服。”——這是孔子的政治理想,其實從道理上來說是有道理的,但真正去實踐是很難的,道德的約束作用更適用于道德品質高尚的人,而不是人人都能達到這個高度,所以“政法”的作用尤為重要。論語談“為政”論語談“為政”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薄诳鬃涌磥硐胱尠傩辗模鸵颜钡娜颂岚紊蟻?,讓他們位居不正直的人上面,那么百姓就服從了;如果把不正直的人提拔上來,使他們位居正直的人上面,百姓就會不服?!鬃釉谶@里強調執(zhí)政之人的品行很重要。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怎樣能做好官呢?這是孔子給出的答案:多聽,把不明白的事放一邊,謹慎地說出那些真正懂得的,就能少犯錯;多觀察,不明白的保留心中,謹慎地實行那些真正懂得的,就能減少事后懊悔。也就是——做官要言語少犯錯,行動少后悔。論語談“為政”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薄鋵嵖鬃硬⒉皇且粋€盲目愚忠的人,也不是一個自命清高視富貴于浮云的人。這才是真實的孔子,而不是那個被后人美化的失去了個性的孔子。——且看孔子對于從政的態(tài)度:“堅定地相信我們的道,并且努力地學習它,誓死守衛(wèi)保全它。不進入危險的國家,不居住在動亂的國家。天下有道,就出來從政;天下無道,就隱居不仕。國家有道,而自己貧窮鄙賤,是恥辱;國家無道,而自己富有顯貴,這也是恥辱。”論語談“為政”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薄@句話不僅適用于從政上,其實很多領域都適用。當然了這句話也有消極一面存在。要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可以請同學們就這個觀點展開討論。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薄鬃诱J為治理政事主要要做到三點:糧食充足,軍備充足,民眾信任朝廷。而這三項又以民眾的信任最重要。論語談“為政”子貢曰:“有美玉于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韞櫝:yùndú,收藏物件的柜子。沽:賣出去。——子貢說:“這里有一塊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呢?還是找一個識貨的商人賣掉呢?”孔子說:“賣掉吧,賣掉吧!我正在等著識貨的人呢?!薄@里引申出一個成語——待賈而沽?!鬃幼苑Q是“待賈者”,他一方面四處游說,以宣傳“禮治”為己任;另一方面,他也希望得到重用,依靠權力去推行禮治。——本章反映了孔子想積極入仕的心理。論語談“為政”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齊景公向孔子詢問政治??鬃踊卮鹫f:“國君要像國君,臣子要像臣子,父親要像父親,兒子要像兒子。”景公說:“好哇!如果真的國君不像國君,臣子不像臣子,父親不像父親,兒子不像兒子,即使有糧食,我能夠吃得著嗎?”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孔子說:“審理訴訟案件,我同別人一樣沒有什么高明之處。重要的是必須使訴訟的案件根本不發(fā)生!”論語談“為政”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季康子向孔子詢問政事,說:“假如殺掉壞人以此來親近好人,怎么樣?”孔子說:“您治理國家,怎么就想到用殺戮的方法呢?您要是好好治國,百姓也就會好起來。君子的品德如風,小人的品德如草。草上刮起風,草一定會倒。”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薄~公孔子問怎樣治理國家??鬃诱f:“讓近處的人快樂滿意,讓遠處的人聞風歸附。”——這還是孔子的德政思想的體現(xiàn)。論語談“為政”子路曰:“衛(wèi)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闭撜Z談“為政”子路說:“衛(wèi)國國君要請您去治理國家,您打算從哪些事情做起?”孔子說:“首先必須先正名分。”子路說:“有這樣做的嗎?您真是太迂腐了。這名怎么正呢?”孔子說:“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對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總是采取存疑的態(tài)度。名分不正,說起話來就不順當合理,說話不順當合理,事情就辦不成。事情辦不成,禮樂也就不能興盛。禮樂不能興盛,刑罰的執(zhí)行就不會得當。刑罰不得當,百姓就不知怎么辦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個名分,必須能夠說得明白,說出來一定能夠行得通。君子對于自己的言行,是從不馬虎對待的。”——名正言順論語談“為政”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弊釉唬骸捌堈渖硪樱趶恼鹾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說:“如果端正了自己言行,治理國家還有什么難的呢?如果不能端正自己言行,又怎么能去端正別人?”季康子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孔子再一次強調了為政者首先要端正自己,自己做到端正了,誰還敢不端正?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薄苏龖B(tài)度是第一步,具體的做法:在官位上不懈怠,執(zhí)行君令要忠實?!闭撜Z談“為政”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孔子還認為治理政事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貪圖小利。急于求成,反而達不到目的;貪小利則辦不成大事?!篱g的事莫不如此。子曰:“為命,裨諶草創(chuàng)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里子產潤色之?!薄鬃诱f:“鄭國制訂外交文件,由裨諶起草,世叔提出意見,外交官子羽修改,東里子產作加工潤色。”孔子對此非常贊許。論語談“為政”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薄鬃诱f:“那些鄙夫,可以和他們一起侍奉君主嗎?他們在未得到職位時,總是害怕得不到;得到職位以后,又唯恐失去,如果老是擔心失去職位,就會是沒有什么事做不出來的?!闭撜Z談“為政”長沮、桀溺耦而耕??鬃舆^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zhí)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痹唬骸笆囚斂浊鹋c?”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問于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痹唬骸笆囚斂浊鹬脚c?”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遍L沮、桀溺:兩位隱士,真實姓名和身世不詳。耦而耕:耦,音ǒu。兩個人合力耕作。問津:津,渡口。尋問渡口。夫:音fú。執(zhí)輿:輿,音yú。執(zhí)轡。之:與。辟:同“避”。耰:音yōu,用土覆蓋種子。憮然:憮,音wǔ。悵然,失意。論語談“為政”論語談“為政”長沮、桀溺在一起耕種,孔子路過,讓子路去尋問渡口在哪。長沮問子路:“那個拿著韁繩的是誰?”子路說:“是孔丘。”長沮說;“是魯國的孔丘嗎?”子路說:“是的?!遍L沮說:“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弊勇吩偃栬钅纭h钅缯f:“你是誰?”子路說:“我是仲由?!辫钅缯f:“你是魯國孔丘的徒弟嗎?”子路說:“是的。”桀溺說:“壞事情像洪水一般的到處都是,你們同誰去改變它呢?而且你與其跟著躲避人的人,為什么不跟著我們這些躲避社會的人呢?”說罷仍不停地做田里的農活。子路回來后把情況報告給孔子??鬃邮卣f:“人是不能與禽獸共處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打交道還能與誰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會與你們一道來從事改革了。”論語談“為政”
子路從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蕓。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笔棺勇贩匆娭V?,則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jié),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蓧:音diào,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黍:音shǔ,黏小米。食:音sì,拿東西給人吃。子路隨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個丈人,用拐杖挑著除草的工具。子路問道:“您看到我老師了嗎?”丈人說:“我不停勞作,五谷還來不及播種,哪里顧得上你的老師是誰?”說完,繼續(xù)除草。丈人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殺了雞,做了小米飯給他吃,又叫兩個兒子出來與子路見面。第二天,子路趕上孔子,把這件事告訴孔子??鬃诱f:“這是個隱士啊?!苯凶勇坊厝ピ倏纯此?。子路到了那里,丈人已經(jīng)走了。子路說:“不做官是不對的。長幼間的關系是不可能廢棄的;君臣間的關系怎么能廢棄呢?想要自身清白,卻破壞了君臣倫理關系。君子做官,只是為了實行君臣之義的。至于道的行不通,我早就知道了?!闭撜Z談“為政”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在孔子看來,孝悌是仁的根本。子曰:“巧言令色,鮮仁矣。”——孔子講仁的反面,是花言巧語,工于辭令。——儒家崇尚質樸,反對花言巧語;主張說話應謹慎小心,說到做到,儒家注重人的實際行動,強調人應當言行一致,反對心口不一。論語談“仁”論語談“仁”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智)?”——孔子連選擇住處都選擇有仁德的地方,足見他對仁德的看重。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薄鬃诱J為不仁義的人不可能長久地處于貧困中,也不可能長久地處于安樂中。仁德的人安于仁,而聰明的人利用仁。”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才靜。知者樂,仁者壽?!薄鬃诱J為智慧的人喜愛流水,仁德的人喜愛大山。智慧的人與物推移(流水不腐),仁德的人安穩(wěn)厚重(大山安穩(wěn))。智慧的人常保喜樂,仁德的人得享天年?!闭撜Z談“仁”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薄鬃诱f:“富與貴,是每個人都向往的,但是,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玫?,君子不享受。貧與賤,是人們所厭惡的,不通過正當?shù)耐緩綌[脫它們,君子是不會擺脫的。君子背離了仁的準則,怎么能夠成名呢?君子哪怕吃一頓飯的時間也不會離開仁德,即使在匆忙緊迫的情況下也遵守仁的準則,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要和仁同在。”論語談“仁”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笨思簭投Y——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談“仁”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孔子認為仁德的人,平日生活起居要端莊恭敬,辦事情嚴肅認真,對待他人忠誠。哪怕是去夷狄居住的地方,也不能廢棄這些原則。”子曰:“剛、毅、木、訥近仁?!薄鬃诱J為剛強、堅毅、質樸、慎言,具備這四種品德的人就接近仁德了。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薄鬃诱J為志士仁人,不會為求生而損害仁,卻能為成就仁而犧牲生命?!弊釉唬骸懊裰谌室玻跤谒?。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薄鬃诱J為民眾對于仁的需要要超過對水火的需要。我們看見有人死在水和火里面,卻沒有見過有為實行“仁”而死的。子曰:“當仁不讓于師?!薄鬃诱J為遇到可以實踐仁的機會,對老師也不必謙讓。足見孔子對仁的重視。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夏認為廣泛地學習并且篤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并且常常思考眼前的事,仁就在這中間。論語談“仁”論語談“仁”子張問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孔子認為能在天下實行五種美德,就是仁。他們分別是——恭敬,寬厚,誠信,勤敏,慈惠。——恭敬就不會招來侮辱;——寬厚會得到眾人擁護;——誠信會得到別人任用;——勤敏會取得功績;——慈惠能夠使喚人。論語談“學習”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是學習的基本態(tài)度。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論證學和思的關系。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薄l(fā)人深思論語談“學習”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文——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學習的基本態(tài)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于學習的作用。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薄獙W而知之。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薄鬃诱J為學習要從《詩》開始,把禮作為立身的根基,掌握音樂使所學得以完成。子夏曰:“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薄酉恼f:“做官仍有余力就去學習,學習如果仍有余力就去做官。”論語談“學習”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薄鬃诱J為學習就像追趕什么似的,生怕趕不上,學到了還唯恐會丟失了。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薄鬃诱J為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去思索,并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論語談“學習”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孔子在這里用堆土成山這一比喻,他鼓勵自己和學生們無論在學問上還是道德上,都要堅持不懈,成功與失敗也完全取決于自己。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子夏認為每天知道自己以前所不知的,每月不忘記以前所學會的,可以說是好學了。可見溫習的重要。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談“學習”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孔子對子貢說:“賜呀,你以為我是多多地學習并能牢記所學知識的人嗎?”子貢回答說:“是的,難道不是這樣嗎?”孔子說:“不是的,我是用一個基本觀念把它們貫穿起來?!弊釉唬骸靶韵嘟玻曄噙h也。”——孔子認為人們的本性是相近的,后天的學習把人們之間的距離拉遠了。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孔子認為只有上等的智者與下等的愚人是改變不了的。論語談“學習”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薄ト藷o常師,這是學習的態(tài)度。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蔽之而無憾。”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弊勇吩唬骸霸嘎勛又尽!弊釉唬骸袄险甙仓笥研胖?,少者懷之?!薄勇返闹鞠蚴窃敢饽贸鲎约旱能囻R、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用壞了也不抱怨。顏淵的志向是不夸耀自己的長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孔子的志向是使老者安詳晚年,使朋友信任自己,讓年輕的子弟們懷念自己。孔子育人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虿氖┙套釉唬骸笆龆蛔?,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薄砉偶粍?chuàng)作,相信先人并愛好古代文獻。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誨人不倦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薄掠葘W習更重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痹釉唬骸拔ā!弊映觯T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孔子育人篇子曰:“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薄鬃又笇W生進修學業(yè)的先后順序:以道為志向,以德為根據(jù),以仁為依靠,然后游憩于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藝之中。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孔子談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教導學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fā)他。給他指出一個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個方面,就不再教他了??鬃佑似釉唬骸氨姁褐夭煅?;眾好之,必察焉。”——孔子認為眾人都厭惡他,一定要去考察;大家都喜愛他,也一定要去考察。不要盲目人云亦云。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說:“我想不說話了。”子貢說:“您如果不說話,那我們這些學生傳述什么呢?”孔子說:“天說什么話了嗎?四季照樣運行,萬物照樣生長,天說什么話了嗎?”——這是孔子用無言來啟發(fā)學生向更廣闊更深層的領域去思考問題。孔子育人篇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孔子認為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歲時還默默無聞,那他就沒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薄扒喑鲇谒{而勝于藍”,“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社會在發(fā)展,人類在前進,后代一定會超過前人,這種今勝于昔的觀念是正確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鬃拥慕虒W內容主要有四方面:文獻、品信、忠誠、誠信??鬃佑似勇穯枺骸奥勊剐兄T?”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惫魅A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薄鬃拥囊虿氖┙逃^念孔子育人篇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樊遲向孔子請教如何種莊稼、如何種菜,孔子說自己不如老農、菜農?!辈⑶艺J為樊遲是個小人!居上位的人愛好禮儀,老百姓沒有敢不恭敬的;居上位的人愛好道義,老百姓沒有敢不服從的;居上位的人愛好誠信,老百姓沒有敢不誠實的。能夠做到這一點,四方的老百姓就會背負幼子前來歸服,何必要自己來種莊稼呢?”——這是孔子的一種偏見,是士大夫的階級出身限制了他的思想。孔子育人篇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曰:“禮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美麗的笑臉、明媚的眼眸、潔白的底子畫著花卉。《詩》中這幾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孔子一句話抓住問題的關鍵——先有白色的底子然后再畫花。意蘊深厚,耐人尋味?!酉挠|類旁通馬上聯(lián)想到“是不是禮樂產生在仁義之后呢?——子夏的話啟發(fā)了孔子,這才是真正的教學相長??鬃佑似迂曉唬骸啊对姟吩疲缜腥绱?!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薄@也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案例。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脩是肉干,十條肉干為一束。這是最微薄的見面禮。古代用來作為初次拜見的禮物?!鬃诱f他自己只要是主動給我一點微薄的見面禮,我沒有不教誨的。孔子育人篇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薄鬃硬⒉慌懦飧慌c貴,只是他覺得有比富、貴更重要的東西——道子曰:“有教無類。”——人不分賢愚貴賤都可以進行教育;也只教育可以消除智愚賢孝的差別。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薄獙O同遜,恭順;固,簡陋。孔子尚簡不尚奢。孔子眼中的賢人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這是孔子對子產高度評價。待人處世謙恭,侍奉國君認真,養(yǎng)護百姓有恩惠,役使百姓合于情理。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薄@是晏子的人格魅力。善與人交往,時間長了別人更尊敬他。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薄鬃影炎笄鹈骺醋魇峭乐耍ㄑ郧烧Z,面貌偽善,過分恭敬的人,以及把仇恨暗藏于心,表面上卻同人要好的這種人,兩人均認為是可恥的。孔子眼中的賢人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孔子高度評價舜和禹:“多么崇高?。∷?、禹擁有天下,不是為了自己享受而是為百姓?!弊釉唬骸按笤請蛑疄榫玻∥∥『?,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孔子高度評價堯:“堯作為國家君主,真是偉大呀!崇高呀!唯有天最高最大,只有堯能效法于上天。他的恩惠真是廣博呀!百姓簡直不知道該怎樣來稱贊他。真是崇高啊,他創(chuàng)建的功績,真是崇高呀!他制定的禮儀制度,真是燦爛美好呀!”——堯舜禹這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圣君形象。孔子眼中的賢人子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薄鬃诱J為晉文公詭詐而不正派,齊桓公正派而不詭詐。比較之中見出差異。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子路說:“齊桓公殺了公子糾,召忽自殺殉主,管仲卻沒死。”接著又說:“管仲是不仁吧?”孔子說:“桓公多次召集各諸侯國盟會,不用武力,都是管仲出的力。這就是他的仁德!這就是他的仁德!”孔子眼中的賢人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弊釉唬骸肮苤傧嗷腹灾T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孔子說認為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匡正天下,人民到現(xiàn)在還受到他的好處。如果沒有管仲,我們大概都會披散著頭發(fā),衣襟向左邊開了。難道他要像普通男女那樣守著小節(jié)小信,在山溝中上吊自殺而沒有人知道嗎?——每個人面對生與死時的選擇不同,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實現(xiàn)人生的意義。孔子眼中的賢人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薄鬃诱f:“史魚正直啊!國家政治清明時,他像箭一樣直;國家政治黑暗,他也像箭一樣直。蘧伯玉是君子啊!國家政治清明時,他就出來做官;國家政治黑暗時,就把自己的才能收藏起來不做官。”——據(jù)史書記載:史魚曾經(jīng)以尸諫衛(wèi)靈公,而見成效。他在國家有道或無道時,都同樣正直;蘧伯玉審時度勢來處世,蘊含了道的變通的哲學思想??鬃訉扇颂幨缿B(tài)度都贊賞,但更欣賞遽伯玉。孔子眼中的賢人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微子離開了紂王,箕子做了他的奴隸,比干被殺死了??鬃诱f:“這是殷朝的三位仁人啊!”孔子高度贊賞了他們的仁德,面對商朝的覆亡,三人的選擇雖不同,但是都值得稱道,可見求仁沒有固定的道路和模式。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周公是孔子最敬佩的古代圣人。孔子眼中的賢人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目袢私虞洺鑿目鬃拥能嚺宰哌^,他唱道:“鳳凰啊,鳳凰啊,你的德運怎么這么衰弱呢?過去的已經(jīng)無可挽回,未來的還來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執(zhí)政者危險了呀!”孔子下車,想同他談談,他卻趕快避開,孔子沒能和他交談??鬃友壑械馁t人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孔子認為泰伯可以說是道德最崇高的人了。他多次把社稷辭讓給季歷,人民簡直都找不出恰當?shù)脑~語來稱頌他。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薄@是孔子對自己的評價,十分中肯,也十分自信。弟子眼中的孔子子之所慎:齊,戰(zhàn),疾?!鬃有⌒闹斏鲗Υ氖轮饕腥糊S戒,戰(zhàn)爭,疾病。子不語怪,力,亂,神?!鬃硬徽劰之悺⒂铝?、叛亂、鬼神之事。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孔子只用魚竿釣魚,而不用大網(wǎng)來捕魚;用帶的箭射鳥,但不射歸巢棲息的鳥?!@是孔子對時間萬物仁德的表現(xiàn)。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鬃訙睾投鴩绤枺型x而不兇猛,謙恭而安詳。弟子眼中的孔子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鬃佣沤^四種弊病:不主觀猜疑,沒有必要實現(xiàn)的期望,不固執(zhí)己見,不自私。這是孔子對自身道德的完善。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子路問鬼神、生死之事,孔子則巧妙地將鬼神與生死等空而大,將這些難以言說的虛幻之事轉移到了現(xiàn)實上?!@也是儒家學說注重實用的一大特色,對中國古代哲學和傳統(tǒng)文化有深遠影響。弟子眼中的孔子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薄仠Y認為孔子的學問與道德,抬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努力鉆研,越鉆研越覺得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勞務合同范本廣告
- 個人委托門面出租合同范本
- 公租房攤位出租合同范本
- 業(yè)主自建翻車裝修合同范本
- 第14課 文藝復興運動(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九年級歷史上冊素養(yǎng)提升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
- 低價轉讓合同范本
- 云溪區(qū)土地流轉合同范本
- 買新盤合同范本
- 公司員工兼職合同范本
- 代工工廠保密合同范本
- 2024年安徽省高考化學試卷(真題+答案)
- 現(xiàn)澆箱梁專項施工組織設計
- 結直腸癌治療研究進展2024年
- TD/T 1072-2022 國土調查坡度分級圖制作技術規(guī)定(正式版)
- 員工薪酬確認書三篇
- DZ∕T 0148-2014 水文水井地質鉆探規(guī)程(正式版)
- 新能源汽車電氣技術 課件 項目一 新能源汽車電氣維修基礎認知
- 人教版初中九年級下學期體育教案全集(附教學計劃)
- 2024年湘潭醫(yī)衛(wèi)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2024年黑龍江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學質量(二模)英語試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