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一輪復習講義:五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人民版必修1)_第1頁
高三歷史一輪復習講義:五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人民版必修1)_第2頁
高三歷史一輪復習講義:五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人民版必修1)_第3頁
高三歷史一輪復習講義:五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人民版必修1)_第4頁
高三歷史一輪復習講義:五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人民版必修1)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一、新中國初期的外交(49年——50年代中期)1、新中國初期采取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針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方針——“另起爐灶”(不承認國民黨建立的舊的屈辱的外交關系,另外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關系)、“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清除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殘余勢力,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特權)、“一邊倒"(倒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

2、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成就:(1)與蘇聯等十多個國家建交(1949年10月2日中蘇建交);1950年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2)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提出背景——1953年朝鮮戰(zhàn)爭結束,國際局勢趨于緩和;中國為國內即將展開的大規(guī)模經濟建設創(chuàng)造和平的國際環(huán)境;積極同鄰近國家和新興民族國家發(fā)展友好關系。提出過程——1953年,周恩來會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1954年,周恩來訪問印度和緬甸時,提出把該原則作為處理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并在聯合聲明中把“平等互惠”改為“平等互利";1955年,亞非會議期間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改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意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解決國與國關系的基本準則.標志新中國外交的成熟。

(3)1954年參加日內瓦會議(新中國第一次以大國身份參加的重要國際會議。)(4)1955年參加萬隆會議:這是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萬隆精神-—團結、平等、合作周恩來在會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成功召開。提出背景:帝國主義企圖干擾破壞會議;與會國之間因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不同而產生矛盾和分歧。含義:同:遭遇相同,都曾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任務相同,維護民族獨立和發(fā)展民族經濟.異:與會國家的社會制度、意識形態(tài)、宗教信仰、生活習慣等有所差異。意義: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聯系。

二、中國外交關系的突破(20世紀70年代)1、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關系取得突破的關鍵-—中美關系的緩和.2、外交關系突破的三大表現:(1)中國重返聯合國:1971年26屆聯大原因:亞非拉發(fā)展中國家力量日益壯大;美國孤立中國的政策破產;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意義:這是新中國外交戰(zhàn)線上的重大勝利,說明美國長期以來孤立中國的政策破產,有利于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2)中美關系正?;?。過程:1971年3月乒乓外交,打開中美友好交往的大門;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訪華;1972年尼克松訪華,雙方在上海簽定《中美聯合公報》,標志著中美關系由對抗開始走向正?;?。1978年底發(fā)表《中美建交公報》,美國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與臺灣當局“斷交”。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實現了兩國關系的正?;?。

中美關系正?;瘜H關系的影響-—促進了中國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在國際上掀起了一個與中國建交的熱潮;打破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因美國孤立中國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為中國外交打開了新局面。

中美關系改善的原因—-中美雙方共同利益的需要美國方面:長期孤立中國政策的失??;陷入越南戰(zhàn)爭的泥潭;實力下降,在與蘇聯的爭霸中處于守勢。中國方面:中蘇關系惡化,蘇聯嚴重威脅中國安全;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今天影響中美關系正常發(fā)展的主要問題-—臺灣問題、美國霸權主義政策等。(3)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關系緩和起到直接推動作用。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邦交實現正?;?。)意義:中日關系的改善,結束了長期敵對的歷史,有利于國家間的友好交往,有利于亞太地區(qū)和世界的和平與穩(wěn)定。

(4)中美、中日關系的改善對國際關系產生的重要影響

A、中美關系的正?;c中日建交,促進了中國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

B、許多國家紛紛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在國際上掀起了一個同中國建交的熱潮.C、從20世紀50年代起,因美國孤立遏制中國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終于被打破,中國外交打開了新局面。

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重要的外交活動1、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中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體表現-—奉行不結盟政策新時期外交政策調整的原因:國際形勢的新變化;國內現代化建設的需要。(1985年鄧小平提出和平與發(fā)展是當代世界兩大主題,他對戰(zhàn)爭與和平問題的科學論斷成為新時期中國外交政策調整的基本依據。)(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對外開放、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為全國關注的重點。)

2、新時期以來重大外交活動:在聯合國的活動:①中國全面參與聯合國事務(如維和行動、裁軍問題、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而斗爭等);②積極開展多邊外交活動,并首倡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首腦的首次歷史性會(2000年)。

在地區(qū)性國際組織中的活動:①參加和主辦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2001年,上海,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②重視發(fā)展與東南亞國家聯盟的關系,成為東盟對話國,確立了面向21世紀的睦鄰互信伙伴關系;④與歐盟各國的關系也保持了良好的發(fā)展勢頭.

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參與聯合國和地區(qū)性事務的國際國內意義國際意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