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論第二部分考古學簡史)_第1頁
(概論第二部分考古學簡史)_第2頁
(概論第二部分考古學簡史)_第3頁
(概論第二部分考古學簡史)_第4頁
(概論第二部分考古學簡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世界考古學簡史“ARCHAEOLOGY〞的含義:是指對古代的研究研究對象:人類遺存時間范圍:人類制作工具開始至昨天的垃圾來源于古希臘語‘a(chǎn)rkhaiologia’原意是指遠古史,如RomanArchaeology(Augustus時期〕世界考古學開展簡史(1).古物學的興起,考古學的萌芽(2).考古學的誕生(3).考古學的成熟(4).新考古學運動在古物學和考古學出現(xiàn)之前人們對過去的認識書籍、口傳歷史、宗教信仰、傳說、迷信等。各種英雄、惡魔、精靈的故事。巨大的建筑被認為時巨人的住房一些基督教徒視古代遺跡為邪惡史前巖畫和巨石墓葬被西南歐人聯(lián)系到中世紀早期摩爾人征服者Magiccrocks大多數(shù)古物耕作、建筑、探寶、搜尋圣地等是偶然發(fā)現(xiàn)歐洲農(nóng)民勞作時發(fā)現(xiàn)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通常情況認為這些石器是小精靈的工具或雷公斧。古希臘人好古,崇拜古代英雄Augustus(奧古斯都,羅馬國王〕收集“巨人之古〞〔滅絕生物化石〕和古代英雄們的“武器〞中世紀歐洲:缺乏歷史意識。編造英國歷史Brutus,特洛伊王子。受限于文獻,thebible,歐洲人認為世界是公元前4004年10月23日的中午被上帝創(chuàng)造的《荷馬史詩》1100-900BC,特洛伊之戰(zhàn)俄羅斯1718年收集和記錄地下的古代遺物,包括不尋常的石頭、動物〔魚、鳥〕骨頭。其中猛犸象骨化石比較突出,Tsar解釋這些猛犸象時古希臘神奇軍隊中的戰(zhàn)象(1).古物學的興起,考古學的萌芽只有意識到可以通過遺跡獲取歷史信息時,考古學才會萌生人類天生好奇心,但是不管中世紀還是古代人們都沒有意識到土地可以是探索歷史的一個信息來源對古希臘和古羅馬的關注希臘和羅馬時期雕塑、建筑1603年JohnStow對從羅馬時期墓葬中獲取陶器的描述;1677年JohnConyers對羅馬時期陶窯的詳細描述〔圣保羅大教堂施工時發(fā)現(xiàn)〕早期古物研究16世紀西北歐國家意識到歷史信息可以通過田野遺跡的研究獲得約翰·利蘭:周游英格蘭和威爾士,登記和說明古代遺跡威廉·卡姆登,1586年出版“Britannia〞〔《不列顛》〕,記錄早期英國遺存〔包括巨石陣〕中歐和東歐:登記和說明古代遺跡1632年JanJohnson指出Magiccrocks時出自古代墓葬〔第一次合理的解釋〕史前學〔prehistory〕1685年LePrevot對史前墓葬的詳細開掘:十具人骨和石器、陶器等,新石器時代晚期巨石墓葬。不為尋寶,只為研究1719年他的兄弟DomBernard出版了關于古代遺跡的書籍,指出該遺址屬于不了解鐵器和銅器的野蠻國家。其他學者對石器做出早于鐵器時代人類制作的工藝品的推斷。但是,再17世紀中葉,這些觀點才被廣泛接納前金屬時代的認識導致了史前學的建立18世紀末,隨著技術和知識的進步,加上歐洲經(jīng)濟和軍事的成長,人們開始認為現(xiàn)在不是比過去差,過去不是喪失的黃金,人類可以期待更好的未來,人類的進步依靠人類的努力和自然的開展。這個思想為進化論埋下了種子。這時期更多的人將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解釋為鐵器時代之前的歐洲人所制作的手工藝品,但是他們做出這個結論的依據(jù)不是石器本身,而是基于對當時新世界〔北美殖民地原住民〕陌生文化的觀察和研究與“新世界〞的接觸1492年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由于圣經(jīng)中沒有任何關于新大陸的記載,關于美洲上生活的是否為人類,如果是,他們的存在如何解釋等問題引起了討論。一個熱門的解釋:這些人是被迦南驅逐的部落1519年西班牙人征服阿茲特克人〔Mexica〕〔墨西哥〕1532年征服印加帝國〔inka〕〔秘魯,阿根廷等地〕主教DiegodeLanda第一個欣賞瑪雅日歷的歐洲人PedrodeCiezadeLeon記錄前印加王國遺存,是第一個認識到存在比印加王朝更早文明的人1537年保羅三世公布法令:“美洲土著人是人類〞每個民族一般都有一個紀元。羅馬帝國的紀元以它的建立為起點;希臘以第一次古奧林匹克競技為起點;基督教國家那么以耶穌的誕辰為起點。但在瑪雅的傳說中,他們有好幾個紀元,每個紀元都是以地球消滅性破壞的結束為起點的?,斞诺淖詈笠粋€紀元開始于公元前3113年,這正是他們在中美定居下來的日子;瑪雅的上一個紀元開始于公元前11000年,那時正好地球上冰河期結束;再往前推,他們還有三個紀元,每個紀元的時間都要以幾十萬年或幾百萬年來計算。與東方的接觸絲綢、陶瓷等貿(mào)易:中國、印度。歐洲人對亞洲有強烈興趣,馬可波羅,帶回了關于米索不達米亞、波斯、印度的描述,13-14世紀出使元朝等帶回了關于古代遺跡的記錄。Benjamin〔西班牙人〕1160-1173年的世界旅行,認出了尼尼微〔亞述王國首都2500-612BC〕和巴比倫1615年意大利旅行家PietrodellaValle,巴比倫和烏爾城的刻字磚,楔形文字古巴比倫〔約前30世紀-前729年〕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大致在當今的伊拉克共和國版圖內(nèi),在距今約5000年前左右,這裡的人們建立了國家,到公元前18世紀.這裡出現(xiàn)了古巴比倫王國。18世紀,英國古物學家,研究本國,同時,轉向希臘古物,希臘古物熱;旅行家和古物學家,希臘,古物,測量、繪圖、開掘和記錄,出版:《雅典古物》、《愛奧尼亞古物》《伊特魯里亞人、希臘人和羅馬人的古物》;古代地中海文明的藝術成就;(2).考古學的誕生

16-18世紀,歐洲古物學,現(xiàn)代考古學的種子;

18末至19世紀初,自然科學,土壤和養(yǎng)料;

現(xiàn)代考古學,從古物學脫胎而出,

主要:湯姆森的三期說、賴爾的均變說、

達爾文的進化論;

19世紀初,北歐古物學家,為古物分類,

進行認真研究,三期說應運而生;

湯姆森,第一個推斷三期說,符合客觀實際;

克里斯琴·朱爾金森·湯姆森,丹麥哥本哈根,

商人兒子,年青時,與古物結緣;1816年,丹麥政府,第二任秘書,保護與收藏國家古物皇家委員會,兼任國家博物館,首任館長;期間,古物和出土關系,深入研究,武器和工具類,古物,按材質分:石器、青銅器和鐵器,指出,代表三個時代;1836年,湯姆森的三期說,最先,《北歐古物導論》,正式出版,丹麥國家博物館的參觀指南;很快,譯成德文版和英文版;不久,瑞典、北歐、德國和歐洲,成認,考古學的重要基石;不久,沃爾索將“三期論〞用于野外古跡的分期,并以開掘工作中所見的地層關系作為證明;1843年,沃爾索發(fā)表《丹麥原始時代古物》,使“三期論〞從此成為史前考古學的研究根底;

1840年,法澤·麥克內(nèi)里神父率先開掘;之后,R.A.C.戈德溫·奧斯汀繼續(xù)開掘:英國德文郡南部托爾奎的肯特洞穴,發(fā)現(xiàn):鐘乳石層形成前,哺乳動物骸骨與人工制品共存;動搖了地質學上的洪水災變說;多年的爭論,特別是1858-59年,威廉·彭杰利,開掘,布里克薩姆洞穴,上述現(xiàn)象毋庸置疑;查爾斯·賴爾,《地質學原理》中,首次,進化論思想,根據(jù)巖層證據(jù),解釋,生物進化的規(guī)律;標志:均變說成熟和最終勝利;考古學的誕生和成長奠定了堅實的根底;據(jù)說,賴爾,生物進化思想,C.R.達爾文,進化論的創(chuàng)立,十分重要的借鑒作用;

均變說在權威性的《地質學術語》中的定義是:“地質學根本原理或原那么,即整個地質時代中,現(xiàn)在正在改變地殼的地質過程和自然法那么曾用同樣規(guī)律的方式和根本相同的強度作用,而且過去的地質事件可以用當今可以觀察的現(xiàn)象和力量來解釋,其典型的概念是‘現(xiàn)在是過去的鑰匙’〞。1859年,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

生物進化的論證:

采用自然選擇學說,闡述進化機理;

共同祖先,說明,生物一致性,

物種多樣性,解釋為,進化適應的結果;

從根本上,摧毀,摩西物種不變,說教論,

宣布了考古學的誕生;

1856年,發(fā)現(xiàn)尼安德特人的頭骨化石,作為進化論的物證,徹底否認了上帝于公元前4004年造人的神話;1865年,英國J.盧伯克,使用希臘語詞根,創(chuàng)造“舊石器〞(Palaeolithic)、“新石器〞(Neolithic);

后來,拉爾泰,用古脊椎動物化石作標準,

將舊石器時代分為3期;

莫爾蒂耶,用首次發(fā)現(xiàn)地點作為各期的名稱;

這種分期法和定名法,至今仍通用;

新石器時代:1853~54年,瑞士發(fā)現(xiàn)“湖居〞遺址,有著許多保存良好的遺跡和遺物;后來知道,湖居遺址除新石器遺存外,還包含銅器和早期鐵器時代的遺存;1846~64年,哈爾施塔特的開掘;1858~60年,拉登的開掘,證實:歐洲史前時代應包括早期鐵器時代;凱爾特人的文化:哈爾施塔特文化和拉登文化;兩者前后相連;希臘羅馬的古典考古學19世紀初以來,英、法、德等國的古物愛好者相繼游歷、考察南歐,常將希臘羅馬的石刻浮雕等精美文物運回本國出售,或贈送給博物館;雅典巴臺農(nóng)神廟拆下的浮雕石刻,最為著名;埃爾金于1816年運到倫敦,稱“埃爾金大理石刻〞;有人還開掘了希臘羅馬的古城址和基地,目的:在于攫取文物,不講求工作的科學性;FigureofDionysos〔酒神〕fromtheeastpedimentoftheParthenonHeadofahorseofSelene〔(月之女神)塞勒涅〕fromtheeastpedimentoftheParthenonHorsemenfromthewestfriezeoftheParthenon1863年起,意大利考古學家G.菲奧雷利,改進對龐培古城遺址的開掘方法;以恢復古城原貌為目標,對遺址房屋遺存按單元全面揭露,講求層位關系,并將開掘出來的遺跡保存在原地;在開掘中,貧民居處和富人邸宅同樣受到重視;出土物不管精美與否,都作為重要標本;這種審慎、周密的工作態(tài)度,為此后龐培城址的科學開掘打下了根底;(3).考古學的成熟考古地層學與考古類型學理論的建立,標志著現(xiàn)代考古學的成熟;1669年,丹麥地質學家N.斯坦諾,提出,地層學三定律:疊置律、連續(xù)律和水平律;200年后,即1870年,德國考古學家謝里曼〔HSchliemann〕,應用于,特洛伊古城,開掘,確立古城考古文化序列;19世紀末,英國皮特·里弗斯將軍,開展理論,認為,同一考古文化層內(nèi)的遺物,共存關系,指出,考古地層學,判斷相對年代;里弗斯的概括總結,完善,考古地層學理論,普遍應用,考古開掘和研究,考古學理論支柱;HeinrichSchliemann

1822-1890HeinrichSchliemann

1858年著土耳其裝Pitt-Rivers皮特-里弗斯——完整地提出地層學開掘原理英國人。由一名職業(yè)軍人,從研究火器而開始考古生涯,他的開掘無論在當時還是現(xiàn)在,都是科學開掘的典范。Pitt-Rivers在英格蘭的開掘考古類型學理論,生物學,分類學方法;19世紀初,北歐,古物學家,古物分類,三期說的問世,古物器型的分類;近100年的探索和開展;20世紀初,瑞典人,蒙特柳斯,系統(tǒng)的概括總結,考古類型學根本完善;考古地層學和考古類型學,兩架發(fā)動機,推動著考古學的開展;

考古學家根據(jù)這兩個理論,兩河流域、埃及、東南亞、東北亞和南美洲等地,考古學文化序列;

OscarMontelius〔蒙特柳斯〕1843-1921考古類型學的創(chuàng)始人(4).新考古學運動不滿,傳統(tǒng)考古學,導致,20世紀60年代,新考古學運動;美國,瓦特·泰勒,新考古學運動,先鋒1948年,博士論文《考古學的研究》,對傳統(tǒng)考古學,表示疑心,深刻檢討指出,考古學目的,不僅是開掘和出版報告,準確的地層比較和器物類型的劃分;批評,美國考古學,過分注重人工制品,不討論非物質方面的內(nèi)容,不考慮考古學和其它學科的一體化;強調(diào),重視人工制品之間,反映人們行為,認為,考古學研究,行為科學,文化概念,綜合體,應采用綜合研究方法,對史前時代的文化作全面的研究;

20世紀30年代,英國和美國,

出現(xiàn),不滿足上述研究內(nèi)容的趨勢,

希望考古學,從器物研究轉向人的研究,

轉向生活環(huán)境、生存方式和社會制度;

代表人物有,英國,戈登·柴爾德,

美國社會人類學家柯魯?shù)隆た死住?/p>

50年代初期,美國,考古學方法,改變,出現(xiàn),聚落形態(tài),不是觀念上,理論體系,1953年,戈登·魏利,《秘魯威魯河谷史前聚落形態(tài)》,秘魯北海岸,安第斯山脈,流入太平洋,小河流域,史前聚落,調(diào)查根底,提出,如何做聚落形態(tài)研究的具體方式;聚落形態(tài)定義,人類,包括史前和現(xiàn)代人類,怎樣將自己與自然環(huán)境、自然資源結合起來,造成,空間上的分布;聚落形態(tài)研究,將考古出土遺跡和遺物,人類社會、文化活動研究方式的框架;

50年代以后,美國,聚落考古學,主流;1952年,英國,嘗試;劍橋大學,克拉克,《史前歐洲》,副標題,經(jīng)濟根底,將開掘工作與其它學科,地層學、生物學、古動物學、古植物學、環(huán)境科學、測試分析技術,結合起來,分析,古代遺址,動植物遺骸,揭示古代居民,生產(chǎn)和生活活動,經(jīng)濟根底;60年代起,首先,美國,接著,英國和其它歐洲國家,1962年,美國芝加哥大學講師魯易·賓福德,《作為人類學的考古學》;

賓福德認為,考古學目的,即人類學目的;

闡釋整個時空內(nèi),人類物質文化,異同;

認為,一組人工產(chǎn)品,外形結構和組合方式,

應能展現(xiàn),系統(tǒng)、可理解、已消逝文化系統(tǒng);

新考古學派,對考古的影響,深遠;盡管,傳統(tǒng)考古學和新考古學之間,新考古學派,內(nèi)部各流派,爭論,至今未結束;其推崇的考古學研究宗旨,即廣泛采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復原古代社會的面貌,闡述其開展規(guī)律,已被接受;中國考古學簡史現(xiàn)在所知中國最早對古物進行研究的是孔子《國語·魯語下》曾記載“仲尼在陳,有隼集于陳侯之庭而死,楛〔hù〕矢貫之,石砮其長尺有咫〔說文:中婦人手長八寸謂咫,周尺也〕。陳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館問之。楛矢:用楛木做桿的箭。仲尼曰:‘隼之來也遠矣。此肅慎氏之矢也。肅慎,北夷之國,故隼來遠矣?!秱鳌吩唬好C慎燕亳,吾北土也。昔武王克商……’。〞〔孔子說:“這只鷹來得很遠呢,它身上的箭是北方肅慎氏制造的。從前周武王打敗了商,開通了去南北方各少數(shù)民族居住地區(qū)的道路,命令他們各自拿出本地的土特產(chǎn)進貢,使他們不忘記各自所從事的職業(yè)。于是肅慎氏就向周天子進貢楛矢和石砮,箭長一尺八寸。武王為了公開說明他使遠方民族歸附的威德,告示后人,讓他們永遠看到自己的權威,所以在箭尾扣弦處刻上‘肅慎國進貢之箭’的字樣,送給大女兒,并隨嫁給虞胡公而帶到他所封的陳國。古時候,帝王把珍玉分給同姓,用來表示血緣的親近;把遠方的貢品分給異姓,使他們不忘事奉天子。虞胡公是異姓,所以把肅慎國的貢品分給了陳國。國君如派管事的去舊府里尋找,大概還能找到。〞陳惠公于是派人尋找,果然在用金裝飾的木盒里發(fā)現(xiàn)了楛矢,像孔子所說的一樣?!趁C慎:中國古代東北民族,是現(xiàn)代滿族的祖先。韓非子在《十過》中指出堯飲食用“土簋〞、“土铏〔盛羹的鼎〕〞,舜時斬木漆為食器,禹時更“墨漆其外而朱畫其內(nèi)〞,商人“食器雕琢,觴酌刻鏤〞。簋漆器袁康《越絕書》中的論述軒轅神農(nóng)之時,以石為兵,斷樹木為宮室;至黃帝之時,以玉為兵,以伐樹木為宮室鑿地;禹穴之時,以銅為兵,以鑿伊闕通龍門,決江導河,東注于東海;當此之時,作鐵兵,威服三軍,天下聞之,莫不敢服。漢代以后不斷有古物出土,受到當時人的重視,也有人作了一些調(diào)查和記錄。漢武帝元鼎元年出一大鼎,因以為年號。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漢武帝“悉禁郡國毋鑄錢,專令上林三官鑄。錢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錢不得行;諸郡國前所鑄錢皆廢銷之,輸入其銅入三官〞——成立第一個中央鑄幣廠。東漢許慎著《說文解字》時,收錄了當時出土的一些鼎彝等青銅器銘文晉武帝太康二年〔281〕,汲郡之?!矀鲬?zhàn)國魏襄王墓〕被盜,發(fā)現(xiàn)幾十冊竹書,經(jīng)人編撰為《紀年》、《周書》、《穆天子傳》等十幾種佚書北魏酈道元作《水經(jīng)注》時,記載了大量古代的城址、墓葬、寺廟、碑刻資料。隋唐時期似乎不太注重對古物的研究,可能與當時社會的開放性、多元性文化有關〔少數(shù)民族和外族文化大量進入,傳統(tǒng)禮儀制度受到相當大的破壞〕,也可能與文人重視詩文有關。宋代社會風氣有所改變,為了穩(wěn)固統(tǒng)治,政府鼓勵恢復傳統(tǒng)禮制,而且宋代商業(yè)市場繁榮,古物可買賣,引起私人收藏的興趣,于是貴族士大夫及文人熱衷于對古物的搜求和研究,加上當時歷史學、古文字學和書法藝術開展的需要,逐漸形成了一門以古代青銅器和石刻為主要研究對象的金石學。金石學偏重于著錄和考證文字資料,可以起到“證經(jīng)補史〞的目的。宋代最早的金石學著作是宋仁宗時期劉敞所著,劉敞將家藏的古器物,摹其銘文、繪其圖像,刻之于石,命名為《先秦古器圖碑》〔已佚〕,最先提出了研究古器物的心得:“禮家明其制度,小學正其文字,譜牒次其世謚〞。譯文:“研究青銅器一定要在三個角度上有所突破。禮學家一定要弄清楚如何使用禮器;研究王朝世系的譜系學家一定要確認各王朝世系的適當順序;文字學家一定要釋讀出銅器上的銘文。〞據(jù)統(tǒng)計,宋金石學或古器物學著作已失傳者多達89部,存留下來的大約有30余種,現(xiàn)存最早的是元祐七年〔1092〕呂大臨《考古圖》,稍后有王黻〔fú〕《博古圖》,較準確地摹錄所收器物的圖像、銘文,記錄尺寸、重量、容量并考證。歐陽修《集古錄》、趙明誠《金石錄》等以時代為序,著錄古器和石刻。洪適的《隸釋》和《隸續(xù)》具錄了石刻全文,是很重要的金石學參考資料。元明二代,金石學成就甚微。清代是金石學的鼎盛期。康熙以后重視漢文化,出現(xiàn)了著名的“乾嘉學派〞。在此背景下出現(xiàn)的金石學著作達900余部之多。特點是精于鑒刻、詳于考訂、研究范圍廣。著名者如乾隆御撰之《西清古鑒》、《寧壽鑒古》以及《西清續(xù)鑒》的甲編和乙編。乾嘉學派中國清代的學術流派。稱漢學、樸學、考據(jù)學派。因其在乾隆、嘉慶兩朝達于極盛,故名。乾嘉學派的學風:立義必憑證據(jù)、援據(jù)以古為尚,孤證不為定說,隱匿或曲解證據(jù)為不德,剿襲舊說為不德,文體貴樸實簡潔,辯詰不避本師,不出此題,詞旨務篤實溫厚等。清以后金石學衰落,但清末民初金石學的研究范圍又有所拓展,使新發(fā)現(xiàn)的甲骨、簡牘等也被納入金石學的研究范疇。出現(xiàn)了羅振玉、王國維等金石學大家。馬衡《中國金石學概要》對中國金石學作了全面系統(tǒng)的總結。李濟先生論金石學與考古學正如“煉丹學之與現(xiàn)代化學;采藥學之與現(xiàn)代植物學〞。煉丹、采藥自有其在學術史上的價值,然而絕沒有人說它們就是化學或植物學考古學的前身?-金石學中國考古學的產(chǎn)生背景:19世紀末,歐洲考古學日漸興盛,但是一些先進的中國學者在介紹西方資產(chǎn)階級思潮的同時,也把考古學成果介紹近來。如章太炎《中國通史略例》介紹西方新史學思想,提出地下考古與歷史學研究的關系;梁啟超《中國史序論》中對歐洲史前史分期的介紹;汪榮寶《史學概論》對考古學定義、范圍和目的作了介紹。1898年安陽小屯發(fā)現(xiàn)甲骨文1900年敦煌藏經(jīng)洞1899-1909年外國人先后在塔里木河下游發(fā)現(xiàn)古樓蘭等遺址,成為中國考古學誕生的前兆。五四運動,追求科學民主進步、尋求救國真理的思潮直接促進了近代考古學的傳入中國。20世紀初期,當時中華民族危機,一些有良知的先進的中國人試圖從根源上探求分析中國落后的根源、尋找文化源頭,比較中國文化與各國文化的差異,以解開中國文化是否還在少壯,抑或已是暮年的困惑,從而尋找救國道路。這種傾向表現(xiàn)在中國近代學術的各領域??脊艑W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傳入中國的。中國考古學的產(chǎn)生和開展階段一、外國列強的掠奪性考古二、外國學者的開掘研究三、中外學者共同開掘四、中國學者獨立開掘研究一、外國列強的掠奪性考古近代中國考古學的興起是從20世紀初,一些外國人在中國從事考古工作開始的。早在1898年,俄國的克列緬茨就在新疆開始了探查;1900年后的十年間,一些外國人〔俄日法德瑞美〕在中國新疆、河西、東北從事田野調(diào)查,常與地理、古生物學調(diào)查結合,持續(xù)了一二十年。比較著名的有英國的斯坦因、瑞典的斯文赫定、德國的格林威德爾、勒科克、日本的大谷光瑞、桔瑞超、鳥居龍藏、濱田耕作、關野貞、法國的伯希和、俄國的科茲洛夫、奧爾登堡等。比較著名的發(fā)現(xiàn)有新疆尼雅遺址、樓蘭遺址、高昌古城、交河古城、阿斯塔那墓地,甘肅敦煌的藏經(jīng)洞等,大量有價值的文物被運往國外,至今藏在歐美各大博物館。尼雅遺址尼雅遺址系20世紀初英國學者A·斯坦因首次發(fā)現(xiàn),尼雅遺址南面約20公里處是漢晉時期塔里木盆地南緣一處典型的內(nèi)陸沙漠綠洲型聚落遺址,周圍分布著古城、佛教寺院、住居址、畜舍、田地、窯址、道路、果園、官署、墓地等各類遺跡,多數(shù)遺跡已被黃沙湮沒或風蝕殆盡。漢晉時期精絕國故址,位于尼雅河末端已被黃沙埋沒的一片古綠洲上。尼雅遺址出土物阿斯塔那墓群阿斯塔那墓群是中國西晉至唐代高昌城公共墓地。阿斯塔那出土文物交河古城遺址〔唐〕交河古城廢墟二、外國學者的開掘研究外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