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長慶高級中學2020-2021學年高二第二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1頁
寧夏長慶高級中學2020-2021學年高二第二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2頁
寧夏長慶高級中學2020-2021學年高二第二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3頁
寧夏長慶高級中學2020-2021學年高二第二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4頁
寧夏長慶高級中學2020-2021學年高二第二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寧夏長慶高級中學2020—2021

學年第二學期高二年級期末歷史試卷

總分:10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

一、選擇題(每題1.5分,共32道題,共計48分)

1.王家范在《中國歷史通論》中指出:“西周政治里顯然有深厚的貴族色彩,而‘共主'名義下的

地方分權體制……與秦以后一統(tǒng)的君主'獨制’格局涇渭分明?!辈牧现形髦堋?共主’名義下的地

方分權體制”是()

A.分封制B.郡縣制C.宗法制D.井田制

2.(西周)以同姓兄弟或姻姓親信所封的‘'諸侯國"已非過去承認的原有“邦國”,而是以武力為

背景,在原有眾多邦國的地域內人為“插隊”進去……很像是“摻沙子”。由此可知分封制()

A.實現(xiàn)了王室對地方的直接控制B.強化了君主專制權力

C.推動了文化的交流與文化認同D.確立了貴族世襲特權

3.在中國古代,褒揚官員德行和政績,往往稱其人為“民之父母”,官員亦以“為民父母”“愛民如

子”作為執(zhí)政的理想境界。這一現(xiàn)象反映出()

A.宗族關系已成為執(zhí)政的基礎B.“家天下”觀念的政治影響

C.考核官員的主要依據(jù)是民本思想D.官民關系融洽

4.元朝的地方行政區(qū),吸取了漢唐以來地方割據(jù)勢力據(jù)險對抗中央政府這一教訓,人為地使自然區(qū)

域割開,極力避免某一地區(qū)成為地方長官據(jù)險稱雄的國中之國,造成犬牙交錯的局面,元朝地方行

政設置()

A.適應了多民族國家統(tǒng)治的需要B.反映了蒙古文化對制度的影響

C.旨在促進不同區(qū)域的協(xié)同發(fā)展D.有利于強化大一統(tǒng)的君主專制

5.“轉此大法輪,救汝旱歲苦……神機日夜運,甘澤高下普。老農用不知,瞬息了千畝。抱孫帶黃

犢,但看翠浪舞。”詩中所詠工具()

A.是農業(yè)播種技術的革新B.有利于增加漢代的糧食產量

C.利用水力提高灌溉效率D.標志著鐵犁牛耕技術的成熟

6.宋代詩人葉茵在《田父吟》中寫道:“桃花深映水邊莊,夫婦相攜笑語香。耕耨有糧蠶有種,丁

男庫水婦要桑。”此詩反映了()

A.小農經濟的自給性B.田園生活的艱難性

C.農業(yè)生產的富足性D.男耕女織的分工性

7.《漢書》載:“(張)安世尊為公侯,食邑萬戶,然身衣弋繡(黑色),夫人自紡績,家童七百人,

皆有手技作事,內治產業(yè),累織纖微,是以能殖其貨,富于大將軍(霍)光?!痹摬牧戏从吵鑫鳚h()

A.私人紡織作坊頗具規(guī)模B.民營手工業(yè)超過官營手工業(yè)

C.官營紡織作坊非常發(fā)達D.政府鼓勵民間手工業(yè)的發(fā)展

8.《隋都城圖》題記:“畦分棋布,閭巷皆中繩墨,坊有墉(墻),墉有門,逋亡奸偽無所容足。而

朝廷官寺、民居市區(qū)不復相參,亦一代之精制也?!庇纱丝梢?,隋都城的設計重在()

A.打破市坊的空間界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強官府的嚴格控制D.促進城市的商業(yè)活動

9.乾隆二十四年,兩廣總督李侍堯奏請制定《防范夷商規(guī)條》,規(guī)定:永遠禁止外國商人在廣州過

冬;對外商的寓所進行嚴格搜查;禁止中國商人借領外商資本及外商雇請漢人役使;外國商船停泊

處派軍隊彈壓稽查等。這一政策的影響是()

A.阻礙了中外民間的貿易往來B.保護了本國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

C.促進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D.避免了西方國家的殖民侵略

10.法國大革命期間,革命者引用孔子的一句格言來宣揚“自由是屬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損害他人

權利之事的權利?!边@句格言應該是()

A.道不同不相為謀B.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1.有位學者這樣評價我國古代的一位思想家,他的學說開創(chuàng)了一個嶄新時代,為秦統(tǒng)一中國,建

立大一統(tǒng)的封建君主集權制國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根據(jù)。以下符合其學說的觀點是()

A.“兼相愛,交相利”B.“無為而治,與民休息”

C.”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D.“寄治亂于法術,托是非于賞罰”

12.有研究認為,在漢武帝身邊的親信重臣中,固然儒者較多,但并非醇儒,而是兼通其他學派者,

即所謂“習于文法吏事,而又緣飾以儒術”者,這樣的官吏在政事上傾向法治,叫作“文法吏"。

這反映出西漢()

A.獨尊儒術的措施被廢止B.法治思想蘊含在官方學說之中

C.出現(xiàn)了儒道并進的局面D.官僚隊伍的文化水平不斷提升

13.有學者認為,理學開山人物周敦頤據(jù)以立說的《太極圖》是從道教傳授而來的,他的《愛蓮說》

深藏著佛說因緣;理學大師張載曾“訪諸釋老,累年究極其說”;朱熹亦自稱“出入于釋老者幾十

年這說明()

A.宋代開始“三教合歸于儒學”B.佛道思想豐富了宋代理學內容

C.程朱理學踐行“格物致知”D.佛道在宋代受到儒學家的抨擊

14.在中國古代史上,宋代以前,社會生活的舞臺上能見到婦女的身影;宋代以后,婦女逐漸被邊

緣化了。造成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理學對綱常倫理觀念的強化B.儒學是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C.“三綱五常”思想的提出D.儒家思想成為中國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

15.深切的家國怨恨,凝重的歷史反思,使一位思想家寫出了一部學術名著,“是書旨在以無法丕

顯于當世的經世建策記錄,恭候未來圣明之君前來造訪,其經世致用思想流溢于筆頭心底?!边@

部學術名著是()

A.《船山遺書》B.《天下郡國利病書》C.《宋論》D.《明夷待訪錄》

16.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記載:“一個審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辯論時[審訊案件],而

他們被揭穿在[這個]案件中接受金錢賄賂”,依據(jù)《十二銅表法》第九表第三條應被處以死刑。由

此判斷,制定這一法律條文的目的是()

A.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充分保護平民權益C.確保私有財產不受侵犯D.限制貴族濫用權力

17.羅馬打開了地中海世界的大門后,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發(fā)展,涉及異邦人的民商事法律糾紛經

常發(fā)生。公元前242年羅馬設立了外事裁判官,審理異邦人之間、異邦人與羅馬公民之間的訴訟案。

經過長期司法實踐,羅馬的異邦人()

A.貿易糾紛逐漸使用萬民法調解B.接受萬民法與公民法的雙重裁判

C.在羅馬的活動都受公民法保護I).普遍享有了羅馬的公民權

18.“法律條文沒有作出規(guī)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隸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

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據(jù)某某法律,我認為此奴隸應歸我所有。法官確認后才能

受理?!边@一描述主要說明羅馬法()

A.重視法律程序B.保留習慣舊俗C.強調法官至上D.體現(xiàn)人人平等

19.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在羅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發(fā)展沒有在工業(yè)和貿易方面引起進一步的

后果,因為他們的生產方式沒有改變,但當資本主義經濟在封建社會內部逐漸發(fā)展起來時,詳細擬

定的羅馬法便立即得到恢復并重新取得威信。“羅馬法便立即得到恢復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是

羅馬法()

A.推動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B.蘊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精神

C.直接奠定了資本主義的法治基礎1).為資本主義發(fā)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0.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格拉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蘇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

而柏拉圖則提出“有正義感和理性的‘賢人'統(tǒng)治國家其共同點是()

A.重新建立人們的道德價值觀B.突出了理性主義的觀念

C.動搖神學統(tǒng)治樹立人的尊嚴D.促進了人文精神的覺醒

21.“輝煌屬于希臘,榮耀歸于羅馬”,關于古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孟德斯鳩這樣評論道:有商業(yè)

的地方就有自由、美德和法治。這說明了()

A.商業(yè)發(fā)達地區(qū)必然產生民主理念B.孟德斯鳩不重視農業(yè)文明的發(fā)展

C.經濟社會環(huán)境影響文化政治發(fā)展D.民主政治依賴于寬松的社會環(huán)境

22.在近代歐洲的某個時代,樂觀的情緒漸成主流?!耙杏職膺\用你自己的理智”成為座右銘,

君主們普遍以“開明”自居。這個時代可能出現(xiàn)于()

A.智者運動影響下的希臘B.文藝復興陶染下的英國

C.宗教改革勸化下的德國D.啟蒙運動洗禮下的法國

23.有學者認為,在思想史上,18世紀被稱為“啟蒙的世紀”,這一時期的重大事件皆深深打上了

啟蒙運動的烙印,譬如,英國的啟蒙運動與工業(yè)革命法國的啟蒙運動與政治革命、美國的啟蒙運動

與憲政體制、德國的啟蒙運動與哲學上的“哥白尼革命”。該學者旨在說明()

A.啟蒙運動深刻影響了世界現(xiàn)代化進程

B.啟蒙運動實現(xiàn)了理性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合流

C.啟蒙思想具有意識形態(tài)上的不確定性

D.啟蒙思想家主張“大同”與“小異”相結合

24.“在其他國家,現(xiàn)代政治似乎與中世紀割裂,中間缺少平穩(wěn)的銜接;而在口口,現(xiàn)代政治就產

生于傳統(tǒng)之中,顯得如此自然、如此吻合?!辈牧现?,□□最可能是()

A.美國B.法國C.德國I).英國

25.英國代議制的確立和完善經歷了漫長的過程,逐漸形成了一些慣例。如“國王不出席內閣會議”,

“一旦內閣受到下院的反對,首相就要辭職向議會謝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選”,“內閣無需預先征

得國王同意,即可召開會議”等。這反映出英國代議制的特點是()

①內閣對議會負責②國王是最高權力的象征③議會權力高于王權④國王、議會和內閣互不統(tǒng)屬

A.①②③B.①②④C.0@④D.②③④

26.構建了“一個融分治與統(tǒng)一、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專制與民主為一體的政治混合體”的法律文獻是

A.1689年英國《權利法案》B.1787年美國聯(lián)邦憲法

C.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D.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27.“中世紀后期……意大利商人繼續(xù)在地中海東部諸國的各個港口與阿拉伯商人相會,收取歐洲

公眾所需要的種種商品。這種情況對牟獲中間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來說,頗稱心如意;但

是,其他歐洲人則大為不滿,他們熱切地尋找能直接抵達東方的途徑,以分享這筆厚利。”材料表

明新航路開辟的動力是()

A.克服商業(yè)危機B.擴大海外市場C.對外傾銷商品D.追逐商業(yè)利益

28.在世界近代史上,曾出現(xiàn)如下國際分工:美洲和東歐提供自然資源,非洲提供奴隸勞動力,亞

洲制造日常消費品和奢侈品,西歐則主要從事運輸業(yè)、金融業(yè)和制造業(yè)。促成此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開辟B.荷蘭和英國的殖民掠奪

C.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D.第二次工業(yè)革命

29.1500?1800年美洲人口結構發(fā)生變化,歐洲人、印歐混血人、非洲人、非歐混血人數(shù)量不斷增

加,并最終超過美洲原住民。造成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殺B.歐洲人對美洲不斷的探險和征服

C.外來疾病導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D.歐洲人在美洲大陸的分布越來越廣泛

30.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講道:“從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氣

吞并了22個競爭對手,他還曾在48小時內,連續(xù)買下了6家煉油廠?!?898年時,它(洛克菲

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運輸?!币陨喜牧戏从沉?9世紀后期出現(xiàn)了新的經濟現(xiàn)

象,該現(xiàn)象的實質是()

A.企業(yè)兼并B.世界市場的形成

C.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D.財富資源的獵取

31.恩格斯指出:它實際上是“一個調節(jié)生產為目的的聯(lián)盟,他們規(guī)定應該生產的總生產量,在他

們之間加以分配,并且強制實行預先規(guī)定的出售價格”,實質上是“資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認生產力

的社會性”。下列與材料中的“它”最相關的是()

A.新航路的開辟B.早期的殖民擴張

C.第一次工業(yè)革命D.第二次工業(yè)革命

32.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基本被資本主義列強瓜分完畢,以歐美資本主義列強為主導的資本

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建立起來。該體系建立的根本因素是()

A.資本主義經濟的開放性和擴張性

B.兩次工業(yè)革命的推動

C.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

D.壟斷組織的產生與發(fā)展

二、非選擇題(33題24分,34題12分,35題16分,共計52分)

3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24分)

材料一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世界歷史加快了從分散走向整體的進程。洲際貿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

區(qū)之間經濟與文化聯(lián)系的主要內容之一。三角貿易興起于16世紀,在17?18世紀成為最重要的洲

際貿易,因涉及歐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連接成三角形,故稱“三角貿易”。滿載著

槍支、紡織品、鐵器和奢侈品等貨物的商船,從利物浦等歐洲港口“出程”;到達非洲后,用上述

商品交換被掠來的非洲黑人,然后經大西洋西航美洲I,此為“中程”;商船到達美洲后,以這些黑

人換取蔗糖、咖啡、煙草、棉花等物品,再運回歐洲,此乃“歸程”。一次三角貿易的航程,大約

需時半年,可做三筆生意,獲得數(shù)倍的利潤。利物浦等城市因此興盛起來.

一一摘編自艾里克?威廉斯《資本主義與奴隸制度》

材料二三角貿易示意圖

(1)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歐洲人在三角貿易中充當?shù)慕巧?,并說明三角貿易興起

的歷史背景。(12分)

(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三角貿易的歷史影響。(12分)

34.閱讀下列材料,完成要求。(12分)

在西方,妥協(xié)不僅是民主政治中的常見現(xiàn)象,而且也獲得了文化上的認同,其在眾多國家成為

公眾和社會珍視的價值和傳統(tǒng)。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妥協(xié)被認為與西方社會的兩個核心理念一

自由、民主有密切的聯(lián)系。就它與自由的關系而言,妥協(xié)是除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決沖突的手段,

以妥協(xié)方式解決沖突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價值取向,妥協(xié)因而被認為是自由不得不付出、并且也值得

付出的代價。就它與民主的關系而言,妥協(xié)與人民同意等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妥協(xié)精神

對保證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運行有著重要意義,是民主的重要精神條件。

一一摘編自龍?zhí)段鞣矫裰髡蔚耐讌f(xié)精神》

要求:試以近代歐美國家民主政治的實踐為例,闡述以上觀點。(寫明論題,邏輯嚴密,表述清晰)

3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6分)

材料一1850~1900年主要國家溫室氣體排放(MTCO2)

英國德國法國美國

1850年122.715.219.619.8

1870年228.776.750.698.7

1890年353.3208.497.9402.1

1900年420.1327.0129.4663.3

注:MTCO2指百萬噸二氧化碳。

材料二工業(yè)革命時期,蒸汽機與船運和陸地軌道運輸?shù)慕Y合,使社會進入汽船和鐵路運輸時代。

自從英國于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條鐵路以后,興建鐵路的熱潮很快波及歐洲大陸和北美,

進而蔓延到歐美國家的殖民地和附屬國。世界鐵路總長度由1840年的5490英里增至1880年的22.2

萬英里,1900年達到46.6萬英里。一些國家還修建了橫跨大陸的鐵路干線和國際鐵路。

19世紀美國建成5條橫貫全國的鐵路干線,連接東西兩岸和南北疆域。

1855年美國建成穿越巴拿馬地峽的鐵路。

1885年加拿大建成跨越大陸的鐵路。

1888年歐洲建成加萊至君士坦丁堡的大鐵路。

1903年俄國建成西伯利亞大鐵路。

1910年南美洲建成從阿根廷到智利的鐵路。

一一改編自《歐美大國工業(yè)革命對世界歷史進程的影響》

(1)依據(jù)材料一,指出主要國家溫室氣體排放呈現(xiàn)怎樣的發(fā)展趨勢。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趨勢說

明了什么。(6分)

(2)依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840?1910年歐美出現(xiàn)筑路高潮的原因。(10分)

寧夏長慶高級中學2020—2021

學年第二學期高二年級期末歷史答案

二、選擇題(每題1.5分,共32道題,共計48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ACBACDACACDBBADD

171819202122232425262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