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新縣第中學高三上學期第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B/3C/wKhkGWWjTdGAR1SoAAI5VN5Rw_o887.jpg)
![奉新縣第中學高三上學期第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B/3C/wKhkGWWjTdGAR1SoAAI5VN5Rw_o8872.jpg)
![奉新縣第中學高三上學期第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B/3C/wKhkGWWjTdGAR1SoAAI5VN5Rw_o8873.jpg)
![奉新縣第中學高三上學期第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B/3C/wKhkGWWjTdGAR1SoAAI5VN5Rw_o8874.jpg)
![奉新縣第中學高三上學期第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B/3C/wKhkGWWjTdGAR1SoAAI5VN5Rw_o887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命題:趙家國2014.9.1.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每小題2分,共30小題.)1.商朝的王位繼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終弟及為主,王子無嫡庶之分,皆有繼位的資格,至無弟可傳,然后傳子。這一繼承制度:A.使政權趨向嚴密B.易導致權力紛爭C.與分封制互為表里D.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2.戰(zhàn)國時期,吳起在楚國的變法主要針對舊貴族,認為楚國的弊端是“大臣太重,封君太眾",必須清除。商鞅在秦國變法時,規(guī)定“宗室非有軍功者,不得為屬籍,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這些改革措施從根本上是為了:
A.消滅舊貴族B.加強中央集權C.實行以法治國D.廢除分封制3.秦朝的文化政策,對后世影響最為深遠的是:A.廢除分封行郡縣,加強中央集權B.“一法度衡石丈尺”,促進經濟發(fā)展C.“禁毀詩書,以吏為師”統(tǒng)一思想D.“書同文”,提升了民族的認同感4.梭倫改革的解負令、羅馬萬民法和隋唐時期的科舉制度,在歷史上發(fā)揮的共同作用是:
A.都保護了自由民的私有財產B.都擴大了統(tǒng)治基礎C.都加強了中央集權D.都促進了民主政治的發(fā)展5.北宋的“三司使”的職責是:A.總管中央行政事務B.掌管國家監(jiān)察事務C.負責轉動地方賦稅D.掌管中央財政事務6.從明朝廢除丞相到清初增設軍機處的變化,實質上反映了:①封建專制進一步加強②皇權更加鞏固③封建制度漸趨衰落④實權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7.伯利克里在《論雅典之所以偉大》的演講中說:“這是雅典人與眾不同的優(yōu)點,行動時我們勇氣百倍,行動前卻要就各項措施的利弊展開辯論”。文中的“雅典人”是指:A.除貴族外所有雅典公民B.除外邦人以外的全體雅典人C.可參加公民大會的所有雅典人D.除第四行等級外的所有雅典公民8.查士丁尼《民法大權》中對婚姻的定義是“男女之間的結合,是終身的結合,是人法與神法的結合",這就改變了羅馬法中原有的“允許離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別理由和手續(xù)"的現狀。這一變化說明:A.羅馬法注重保護婦女權益B.婚姻制度逐漸走向世俗化C.基督教豐富了羅馬法的內容D.私有財產受到羅馬法的保護9.在梭倫上臺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別。山區(qū)的人多主張采取極端民主制;平原地區(qū)的人多主張極端寡頭制;海濱的多主張“中間性的混合制”。這反映了當時雅典:
A.平民與貴族的對立不可調和B.工商業(yè)的要求最為激進C.公民的政治訴求未能充分表達D.公民的經濟生活影響政治生活10.英國著名歷史學家特里維廉在他的專著《1688-1689年的英國革命》中,特別強調荷蘭執(zhí)政威廉入侵英國的重要性。認為它是“歐洲所有的新教各族人民共同會合在一起來幫助和拯救英國,并成為英國歷史上重要的轉折點”.這里的“轉折點”在此主要是指:A.王權結束B.議會成為國家權力的中心C.國王和議會之間形成了制衡的關系D.責任內閣制的形成11.1796年,英國議會下院有120名議員是貴族或貴族子弟;還有數百人與貴族有親戚關系,或者是在貴族的贊助下當選議員的,兩者合在一起超過下議院總人數的70℅.以上材料反映當時的英國:A.封建貴族仍把持著政治權力B.君主專制的勢力強大C.工業(yè)革命的進展緩慢D.工業(yè)資產階級的政治影響力相當有限12.美國第七任總統(tǒng)安德魯·杰克遜在提到維護各州的權利和捍衛(wèi)聯盟的完整時說“這兩個問題之間有著必然聯系,其唯一的解決辦法是,聯邦和各州都[按照人民用符合憲法的方式所表達意志,在自己的適當范圍內明智地行使各自的權力?!辈牧蠌娬{了:①憲法至上的理念②各州的權力都由聯邦政府賦予③各州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權力④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決心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③13.美國的憲法建立在七個基本原則之上:人民主權、共和制、聯邦制、三權分立、制約與均衡、有限政府、個人權利。下列有關美國憲法的說法,符合“共和制”原則的是:A.如果沒有另一方的認可任何一個部門都不可以完全做主B.聯邦政府只享有憲法列舉的權利,而未列舉的歸各州所有C.美國公民不能為所欲為,但有權選擇代表來制定法律D.美國公民通過投票推選出政治代表來行使他們的權利14.近代法國產生了12部憲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內,法國平均每七年更換一部憲法.這樣頻繁地更換憲法在各國中實屬罕見,這反映了:A.啟蒙思想影響不斷深入B.封建殘余勢力的復辟導致政治危機C.走向共和的歷程非常艱難D.外國勢力的干涉打斷了民主化的進程15.1875年法國憲法規(guī)定:“立法權由眾議院和參議院兩院行使,參議院由間接選舉產生,眾議院用普選方式產生……行政權由總統(tǒng)和內閣掌握。"對此理解不正確的是:A.內閣只對總統(tǒng)負責B.實行民主共和制C.議會是最高立法機關D.奉行分權與制衡的原則16.根據1871年德意帝國憲法,普魯士雖然有能力否定不利于它的議案,但是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聯合起來以多數票制服普魯士,確保自己的權力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亞、薩克森和符騰堡三個邦聯合起來,就可以否決對其不利的方案。這反映德意志帝國:A.分裂割據的態(tài)勢還未完全消除B.由各邦分享軍事、外交權C.組織形式上呈現聯邦主義的性質D.體現了普魯士專制主義的傳統(tǒng)17.“巴黎公社是由巴黎各區(qū)普選的城市代表組成的,這些代表對選民負責,隨時可以撤換.其中大多數都是工人,或者公認的工人階級代表,公社不應當是議會式的,而應當同時兼行政和立法工作機關.”由此可見巴黎公社政治體制的創(chuàng)新之處是:A.實行直接民主B.實行議行合一C.實行普選制D.實行議會制18.19世紀晚期,德國的現代進程中,經濟的突飛猛進與政治民主發(fā)展滯后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A.國家分裂阻礙了政治的民主化B.經濟的發(fā)展消除了政治改革的訴求C.對外戰(zhàn)爭影響了國內民主的進程D.皇權和貴族結盟掌握國家政權19.20世紀初,孫中山當時公開號召同盟會會員宣傳太平天國,宣傳洪秀全,甚至自己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還褒稱太平天國諸領袖為民族英雄,老革命黨。這是因為:A.二者革命前途上有共性B.二者革命任務上是一致的C.二者革命綱領上有共性D.二者的革命的主體是一致的20.鴉片戰(zhàn)爭戰(zhàn)爭后,清政府的官僚體系內發(fā)生了一系變化,出現了“五口通商大臣”、“總稅務司”、“總理衙門"等官職或機構。這些變化:A.說明原有的官僚體系遭到否定B.是殖民主義沖擊專制主義禁錮的結果C.是中國社會半封建化的表現D.無益于中國近代的發(fā)展21.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在《我也是義和團》一文中提出:“外國人不需要中國人,中國人也不需要外國人,在這一點上,我任何時候都是和義和團站在一起的?!睂Υ死斫庹_的是:A.美國也發(fā)生了義和團運動B.西方與中國應彼此不相往來C.中美兩國義和團的立場是一致的D.義和團抗擊外國侵略是正義的22.湖北軍政府成立后,公布了《江夏臨時審判所條例》,它規(guī)定:“本所為圖司法獨立,特提前辦理,以為各屬之先導”,“本所民事,行事兩庭均用合議制組織”。此條例表明:A.此時中國已經是民主共和國B.湖北軍政府為反動勢力所控制C.三權分立的思想被引入到地方政治制度中來D.湖北軍政府只是司法改革23.有人說,“北洋軍閥政府統(tǒng)治時期,中國并非黑暗一片,中國社會還在進步?!毕铝胁荒茏C實這一觀點的是:A.中國民族工業(yè)出現了短暫的春天B.中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運動C.中國社會穩(wěn)定,民主政治進一步發(fā)展D.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各種因素不斷成長24.1925年《紐約時報》特派記者警告說:“激進黨"(國民黨)決心廢除“所有外國特殊地位、特權和治外法權”.據此可知當時國民黨的激進表現是:A.推翻北洋政府統(tǒng)治B.徹底實現民生主義C.極力破壞國共合作D.重新解釋三民主義25.“中國的革命正是由這樣的兩種夢想推動的:一是愛國主義者看到一個新中國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社會底層的農民地位,消除古代舊有的階級的社會差別。”中國近代最接近這兩個夢想實現的是在:A.土地革命時期B.國民革命時期C.解放戰(zhàn)爭時期D.抗日戰(zhàn)爭時期26.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下表中體現的共同的政治理念是:時間政策名稱1947年5月設立民族自治區(qū)內蒙古自治區(qū)1980年3月設立經濟特區(qū)深圳特區(qū)1997年7月設立特別行政區(qū)香港特別行政區(qū)A.獨立自主,主權毋庸置疑B.實事求是,與時俱進C.擱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同繁榮27.20世紀60、70年代,我國教科書里的西方人,侵略者、壓迫者的形象居多;80年代,比較友善的形象明顯增加。這一變化:A.折射出中國外交形勢趨向緩和B.表明中國對西方的價值觀念完全認同C.體現了中國對西方的認識不斷深入D.表明中國經濟與西方經濟全面接軌28.法國前總統(tǒng)吉斯爾·德斯坦宣稱:“一個反對美國的歐洲是不可想象的,一個在美國庇護下的歐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個站起來的歐洲。"其意圖在于:A.建立一個強大的單邊主義歐洲B.重新確立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地位C.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歐洲D.建立平等的歐美伙伴關系29.世界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在未來幾年,世界經濟將出現“8—6—4—2”的發(fā)展格局,具體而言:亞洲發(fā)展中國家經濟體將年平均增長8﹪,新興市場與發(fā)展中國家將平均增長6﹪,世界經濟將平均增長4﹪,發(fā)達國家將平均增長2﹪,亞洲新興經濟體有望成為世界經濟的“A.體現了世界經濟多極格局的初步形成B.得益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瓦解C.是世界經濟重心轉向亞洲的必然結果D.將進一步動搖世界經濟現有格局30.哈佛大學教授弗格森將1989年11月9日柏林墻的塌陷視為“世界經濟的轉折點”。其主要依據是:A.不訴諸武力的冷戰(zhàn)方式保障了經濟的安全B.德國的再次統(tǒng)一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發(fā)展C.冷戰(zhàn)秩序的瓦解加速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D.冷戰(zhàn)秩序的瓦解加速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二.綜合分析題(共三大題,31題16分、32題14分、33題10分。)31、從隋朝開始的科舉制在中國延續(xù)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廢除。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隋創(chuàng)進士科之后)歷代踵行,時加修正,以至于明清,防閉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鄧嗣禹《中國考試制度史》材料二:(科舉制)西國莫不慕之,近代漸設考試以取人才,而為學優(yōu)則仕之舉。今英、法、美均已見端,將來必至推廣。-—丁韙良《西學考略》材料三:貧苦子弟,類皆廉謹自勉,埋首窗下……即紈绔子弟,亦知苦讀,以獲科第,否則雖富不榮……因此之故,前清時代,無分冬夏,幾于書聲遍野,夜靜三更,鉆研制義。是皆科舉鼓勵之功有甚于今日十萬督學之力也。—-鄧嗣禹《中國考試制度史》材料四:邑聚千數百童生,擢十數人為生;省聚萬數千生員,而拔百數十人為舉人;天下聚數千舉人,而拔百數人為進士;復于百數進士,而拔數十人為翰林,此其選之精也.然內政外交,治兵理財,無一能舉者,則以科舉之試以詩文楷法取士,學非所用、用非所學故也。——梁啟超《公車上書請變通科舉折》材料五:1905年全國工礦業(yè)已達數百家左右,鐵路、輪船等新式交通事業(yè)也逐漸興起,這些無疑需要大量人才.同時,新式學堂的急劇增加需要眾多的具有新知識的教師;清末新政中增設的許多政府機構如外交部、商部、學部等,也都需要大量的懂得相關知識的人才.顯然,科舉無法培養(yǎng)和選拔這樣的人才。-—《廢科舉與社會轉型》(1)據材料一歸納科舉制的特點。3分(2)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科舉制的積極影響。5分(3)據材料四,分析梁啟超對科舉選才的看法。分析梁啟超上述議論的目的。4分(4)在近代,為何科舉制“西國莫不慕之”,而在中國卻難逃被廢除的命運。4分3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我向上海的總領事館發(fā)出具體的指示,告誡美國僑民團體,既不要鼓動也不要反對這場運動……沒有人會不同意中國學生的目的和理想,他們是在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戰(zhàn)。”——芮恩斯(1913—1919年在中國的美國外交官)材料二:今本危急存亡之秋,又有“五四”運動及各省響應?!矫裰汲?,乃吾人所立國?!袢杖罕?本漸有平民思想之覺悟,正可因勢利導.——《惲代英日記》(1919年7月5日)材料三:我們是一個很大的國家,我們的戰(zhàn)爭是進步的戰(zhàn)爭,我們又有國際的援助.在這里,亡國論者與悲觀主義者喃喃發(fā)出其“抗戰(zhàn)必亡”“再戰(zhàn)必亡”的胡說。我們相反,我們要根據十五個月經驗中已經證明了的東西,向全黨全國明確地指出我們國家與我們戰(zhàn)爭的長處與短處,有利條件與不利條件,克服自己的短處與不利條件,為爭取最后勝利而斗爭。--毛澤東《論新階段抗日民族戰(zhàn)爭》(1938年10月)(1)材料一中“中國學生的目的和理想”是什么?2分(2)材料二表明,五四運動從學生運動向平民運動轉化是歷史發(fā)展的方向。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平民思想產生的背景。4分(3)材料三中“十五個月經驗"中最主要的經驗是指什么?毛澤東所講的“最后勝利”會對中國產生哪些影響?6分(4)以上三則材料揭示了中國近代史上民主政治的主題是什么?2分3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通過對人類古往今來諸多文明的研究比較,提出了“挑戰(zhàn)--應戰(zhàn)"模式來解釋文明的起源.他把自然界對人類的刺激和人對人的刺激統(tǒng)稱為挑戰(zhàn),把人對自然挑戰(zhàn)的反應和人對人挑戰(zhàn)的反應統(tǒng)稱為應戰(zhàn)?!獪虮取稓v史研究》材料二:費正清認為中國近代史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DB37-T 4603-2023 醫(yī)養(yǎng)結合機構心理支持服務指南
-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三節(jié)孝文帝改革的歷史作用學案北師大版選修1
-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數學第十章概率10.1.1有限樣本空間與隨機事件10.1.2事件的關系和運算應用案鞏固提升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冊
- 給學校的申請書
- 老年人貧困申請書范文
- 2025年度云計算平臺數據存儲與傳輸合同
- 2025年度外墻保溫及門窗改造工程環(huán)保監(jiān)測合同
- 2025年度智能網聯汽車通信技術合作開發(fā)合同范本
- 食品生產申請書
- 2025年度創(chuàng)意展廳租賃合同范本
- 非國有企業(yè)職務犯罪課件共58p
- 航空維修工程管理第1章分析課件
- 耳鼻咽喉科臨床診療指南
- 第二部分-3 植物纖維化學部分-纖維素
- 民法原理與實務課程教學大綱
- 2019北師大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四單詞表
- 園藝產品的品質講義
-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工程監(jiān)理的質量控制
- 桃花節(jié)活動方案
- 社區(qū)醫(yī)院建設標準
- 變更戶主情況登記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