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二 化學物質(zhì)及其變化教案_第1頁
高中化學二 化學物質(zhì)及其變化教案_第2頁
高中化學二 化學物質(zhì)及其變化教案_第3頁
高中化學二 化學物質(zhì)及其變化教案_第4頁
高中化學二 化學物質(zhì)及其變化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化學物質(zhì)及其變化

慨述

本章主要內(nèi)容來自于高中化學必修1(人教版)第二章<<化學物質(zhì)及其變化>>,包括物質(zhì)的

分類、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為了更好的認識多達萬種的化學物質(zhì)和數(shù)量更多的化學反

應,運用了分類的方法,即對物質(zhì)的分類、分散系的分類、化學反應的分類(離子反應、氧

化還原反應)去探尋化學物質(zhì)及其變化規(guī)律。

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及正誤判斷、溶液中的離子共存及氧化還原反應都是高考的熱點,

屬于每年高考必考的內(nèi)容。從歷年高考試題來看,其考查方式靈活多樣,可以獨立命題考查,

也可以貫穿于填空、推斷、實驗、計算等各類試題之中,考查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溶液中的

離子共存以及氧化性、還原性的強弱比較,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zhuǎn)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的表示,

以電子轉(zhuǎn)移為核心的有關計算等等。在復習中,要注意通過對比、歸納的方法,熟練掌握相

應的知識規(guī)律,要注意提高運用知識分析處理新情景下問題的能力。

知識梳理

化學物質(zhì)及其變化

化學物質(zhì)化學反應

(1)(2)(3)

純凈物混合物離

化分置復

合解換今還

--解反

反反反反反

應應應應

第一節(jié)物質(zhì)的分類

考綱解讀:

考綱內(nèi)容要求名師解讀

物質(zhì)的分類I近幾年高考中有關物質(zhì)的分類和膠體的試題不太常

見,尤其在理綜考試中更是如此,原因主要是受到

膠體的概念和性質(zhì)II考試題量的限制;但是有一種趨勢應該注意,即膠

體內(nèi)容有考查膠體的基本知識與科技、生活、生產(chǎn)

相結(jié)合的問題的趨勢,試題的形式以選擇題出現(xiàn)的

可能性最大。

基礎鞏固

一、物質(zhì)的組成和性質(zhì)

宏觀上物質(zhì)是由元素組成的,微觀上物質(zhì)是由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的。

元素、物質(zhì)及微粒間的關系

(1)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的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

(2)元素的存在形態(tài):和。

(3)元素與物質(zhì)的關系:物質(zhì)都是由元素組成的,每一種元素都能自身組成物質(zhì),即;

絕大多數(shù)元素都與其它種類的元素組成物質(zhì),即。

二、物質(zhì)的分類

物質(zhì)的分類標準不同,分類的結(jié)果就不同。如果根據(jù)物質(zhì)在水中的溶解性將物質(zhì)分為

易溶、微溶、難溶等類型;根據(jù)物質(zhì)存在的狀態(tài),將物質(zhì)分為氣態(tài)物質(zhì)、液態(tài)物質(zhì)和固態(tài)物

質(zhì);根據(jù)物質(zhì)的組成和性質(zhì)也可將物質(zhì)分為

混合物:NaCl溶液(金屬單質(zhì):CuHg

r單質(zhì)《

物質(zhì)

I非金屬單質(zhì):SH?

純凈物JC

化合物

三、物質(zhì)間的轉(zhuǎn)化

1、物質(zhì)的變化包括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這兩種變化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但也有一定的聯(lián)系。

化學變化物理變化

區(qū)別是_____________的變化,比如說沒有___________生成,只是物質(zhì)的狀

鋅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鋅和氫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比如說水結(jié)成冰,或

氣。有新物質(zhì)氯化鋅和氫氣生成者變成水蒸氣。只是水的狀態(tài)有液體

就是化學變化,再就是鐵在水中變成固體或者氣體,屬于物理變化。

生成鐵銹,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

化鐵,屬于化學變化。

聯(lián)系____變化-定不包含____變化,____變化中可能有____變化。

2、化學反應的分類

分類依據(jù)分類

、、、;

按反應物、生成物種類及數(shù)目多少

按反應中有無離子參與、________________

按反應中有無電子轉(zhuǎn)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反應的能量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反應進行的程度和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分散系、膠體

I.分散系:把一種(或多種)物質(zhì)分散在另一種(或多種)物質(zhì)中所得的體系叫做分

散系,被分散的物質(zhì)稱作。如果按照分散質(zhì)微粒的大小來分類,可把分散系分

為、、o分散質(zhì)微粒的直徑的分散系叫做溶液,分散質(zhì)微粒

的直徑的分散系叫做濁液,分散質(zhì)微粒的直徑在范圍的分散系叫做膠

體。

2.膠體的性質(zhì)

(1)丁達爾現(xiàn)象:用一束光通過盛有Fe(OHb膠體的燒杯時;在與光束垂直的方向觀察,

可以看到,這個現(xiàn)象稱作丁達爾現(xiàn)象或丁達爾效應。這是由于膠體微粒對可見

光的散射形成的。丁達爾現(xiàn)象可用于區(qū)別溶液和。

(2)電泳:在的作用下,膠體微粒做定向移動,這種現(xiàn)象成為電泳。電泳現(xiàn)象說

明。

(3)聚沉:膠體形成沉淀析出的現(xiàn)象稱為聚沉。膠體聚沉的條件有:①;

②;。

自我校對:

一、(1)核電荷數(shù)(2)游離態(tài)化合態(tài)(3)單質(zhì)化合物三、1.有新的物質(zhì)生成新

的物質(zhì)物理化學化學物理2.化合反應置換反應分解反應復分解反應離子

反應非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非氧化還原反應吸熱反應放熱反應可逆反應

不可逆反應四、1、分散質(zhì)溶液膠體濁液小于Inm大于lOOnm1—lOOnm2>

(1)光亮的“通路”膠體(2)電場膠粒帶電荷(3)加熱加電解質(zhì)溶液加帶相

反電荷膠粒的膠體

實驗探究

拓展實驗:固體酒精的制作

固態(tài)酒精燃燒

【原理】酒精和水可以互溶,但醋酸鈣只溶于水不溶于酒精,致使醋酸鈣在該混和物中呈現(xiàn)

膠狀物,這就是常用的固態(tài)酒精.無水氯化鈣和酒精能形成醇合物CaCl:?C;HQH,沒有沉淀

產(chǎn)生.把此醇合物倒入氫氧化鈉溶液時,醇合物逐漸形成膠狀物.

【準備】200毫升燒杯、酒精燈、鐵片、藥匙.

95%酒精、醍酸鈣飽和溶液、無水氯化的固體、40%氫氧化鈉溶液

【操作】1.在燒杯中注入100至升95%酒精,然后緩緩地倒入20毫升醋酸鈣飽和溶液.輕

輕搖晃燒杯,酒精很快結(jié)凍變?yōu)閮瞿z一固態(tài)酒精.從燒杯中取出放在鐵片上點燃.

2.把5克無水氯化鈣固體溶解在20至升酒精中,然后把這個溶液倒入盛有8至升40%氫氧

化鈉溶液的燒杯里(不要攪拌),也能得到一種白色軟塊,取出點火也能燃燒。

練一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硫酸、純堿、醋酸鈣和生石灰分別屬于酸、堿、鹽和氧化物

B.CaCk?GH50H屬于混合物

C.用醋酸鈣配制固體酒精屬于化學反應

D.天然氣、沼氣和水煤氣分別屬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

解析:純堿是碳酸鈉,屬于鹽,A錯;B中應是純凈物,錯誤;C中應是物理變化,錯

誤。

參考答案:D

重點突破

一.直擊考點:

考點一物質(zhì)的分類

該考點主要以選擇題和填空題題型出現(xiàn)。根據(jù)不同標準可以對化學物質(zhì)和化學反應進

行不同的分類,沒有固定的分類標準,就不會有正確的分類,就不能使知識系統(tǒng)化、規(guī)律化。

如:把物質(zhì)分為混合物、純凈物、化合物,就是分類標準不統(tǒng)一導致的錯誤?;旌衔锖图儍?/p>

物是并列關系,而純凈物包含化合物。

【例1】下列每組中都有一種物質(zhì)與其它物質(zhì)在分類上有所不同。試分析每組物質(zhì)的組成規(guī)

律,將這種不同于其它的物質(zhì)找出來。

(1)NaCKKC1、NaClO,BaCl2(2)HCIO3、KC10:,、Ck、NaClOa

膠體、溶液、濁液、水

⑶IhPO”HN03、HCKH2S0t(4)

(5)空氣、Nz、HC1氣體、CuSO,?5H20(6)銅、金、汞、鈉

【解析】⑴只有NaClO不是氯化物,而且其中氯元素的化合價不同與其它三種.⑵只有CL

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0,其他均為+5價,并且只有C1:是單質(zhì)其他均為化合物.⑶只有HC1

為無氧酸。⑷膠體、溶液、濁液均屬分散系,是混合物,而水是純凈物.⑸只有空氣是混合

物,而其他是純凈物.⑹只有鈉是活潑金屬,而其他是不活潑金屬.

【答案】⑴NaClO(2)Cl:⑶HC1⑷水⑸空氣⑹鈉

【點評】要想正確分類,首先要明確分類標準的含義.根據(jù)題意先仔細分析每組中各物質(zhì)在

元素組成、化合價上的特點,找出其相似性,確定分類的標準,既可找出一種不同的物質(zhì).

考點二氧化物及其分類

該考點主要以選擇題和填空題題型出現(xiàn)。氧化物按組成可分為金屬氧化物和非金屬氧化物,

按性質(zhì)可分為堿性、酸性和兩性氧化物等,注意這兩種分類方法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例2】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酸酎一定是酸性氧化物B.堿性氧化物?定是金屬氧化物

C.金屬氧化物一定是堿性氧化物D.非金屬氧化物-定是酸性氧化物

【解析】酸醉是含氧酸失水后的產(chǎn)物.如:乙酸的酸醉為(CH:C0)9,可見酸好不一是氧化

物;堿性氧化物和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是不同分類原則指導下的不同分

美,它們可能相容、相交、相對.如:在金屬氧化物中,AZCh是兩性氧化物,MmO-cHMnOi

的酸醉)為酸性氧化物,可見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堿性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中,CO、NO

等屬不成鹽氧化物.

【答案】B

【點評】本題是在物質(zhì)分類本質(zhì)理解透徹基礎上再加實例嗡證的分析、對比、判斷試題。判

斷氧化物所屬類別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減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但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減性氧化物(如MnO為酸性氧

化物、A1Q為兩性氧化物、Na◎為過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如Mn;0-);非金屬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如CO、NO).

(3)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酸、堿(如SiO;、Fe;0:).

考點三酸、堿、鹽的概念

該考點主要以選擇題和填空題題型出現(xiàn)。解決此類問題關鍵是要把握好概念的內(nèi)涵與外延。

【例3】某合作學習小組討論辨析以下說法:①粗鹽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氣和水煤氣都

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純凈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銹鋼和目前流通的硬幣都是合

金;⑤鹽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純堿和熟石灰都是堿;⑦豆?jié){和霧都是膠體。

上述說法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③⑤⑥⑦D.①③④⑦

【答案】D

【解析】1.顯然正確;2.沼氣屬于可再生資源.水煤氣由煤同水蒸氣反應制得,而煤為

不再生資源,所以水煤氣為不可再生資源,故錯誤;3.冰為固態(tài)水,干冰為固態(tài)8;,均為

純凈物和化合物,正確;4.顯然正確.5.鹽酸和食醛為混合物,不是化合物,錯誤;6.

純堿為Na;CO:不是堿,錯誤;7.豆?jié){和霧都能發(fā)生丁達爾現(xiàn)象,均屬于膠體,正確.綜上

所述,選D.

【點評】要通過概念的名稱分析其組成及結(jié)構,再進一步判斷類別。

考點四單質(zhì)、氧化物、酸、堿和鹽之間的轉(zhuǎn)化關系

該考點主要以選擇題和填空題題型出現(xiàn)。單質(zhì)、氧化物、酸、堿、鹽是中學階段學習的五類

重要物質(zhì),對其之間的相互轉(zhuǎn)化應熟練掌握并能靈活運用。它們之間的轉(zhuǎn)化關系如F:

【例4】按下列化學反應基本類型依次填入四個化學方程式,要求后一個反應的反應物

中必須含有前一個反應的生成物。

(1)分解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置換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合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復分解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這是一道開放題,較靈活的考察了化學反應的四種基本類型,應從熟悉的物質(zhì)

和反應類型入手.由于要求后一個反應的反應物中必須含有前一個反應的生成物,解題時需

要從我們較熟悉的分解反應(或較熟悉的某一物質(zhì))入手,然后根據(jù)題目的要求實現(xiàn)物質(zhì)的轉(zhuǎn)

化.如從水分子或銅的化合物入手可得到以下兩組答案.

【答案】第一組:(1)2比建量=2H^-CV(2)H:-CuO=Cu-H;O

(3)CaO-H;O==Ca(OH);(4)Ca(0H);-2HCl==CaCl;-2H:O

第二組:(l)Cu(OHkCO3±2CuO-HjACO:-(2)H:-CuO=Cu-H;O

(3)Cu-O:=2CuO(4)CuO—H?SOs==CuSOs-H:0

【點評】上述反應關系為反應的普遍關系,要注意特殊物質(zhì)的特殊性.例如:①F:與

溶液的反應一般是先與水反應.②Fe、Al與濃H?SO,、濃HNO:常溫下發(fā)生鈍化.③非常

活潑的金屬[如K、Na)與溶液的反應是先與水反應,生成堿,再考慮與溶質(zhì)是否反應.④還

原性氧化物與氧化性酸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如:FeO+4HNC>3(濃)=Fe(NO3)3+NO2T+

2H2O,⑤某些鹽之間發(fā)生水解相互促進反應,如:3NaHCO3+A1C13=3NaCl+Al(OH)3l

+3CO2T?

考點五膠體與分散系

該考點主要以選擇題和填空題題型出現(xiàn)。膠體與其他分散系的本質(zhì)區(qū)別:膠體粒子的直徑在

1?lOOnm之間,這是膠體的本質(zhì)特征,也是膠體區(qū)別于其他分散系的依據(jù),同時也決定了

膠體的性質(zhì)。

【例5]用特殊方法把固體物質(zhì)加工到納米級Qnm?lOOnm)的超細粉末粒子,然后制得

納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質(zhì)的粒子的大小和這種納米粒子大小具有相同的數(shù)量級的是

()

A.溶液B.懸濁液C.膠體D.乳濁液

【解析】Inm?lOQnm就是膠體分散系中粒子的大小,跟這種超細粉末粒子大小具有相

同數(shù)量級.

【答案】C

【點評】要抓住膠體與其他分散系的本質(zhì)區(qū)別.

考點六膠體的制備

該考點主要以選擇題和填空題題型出現(xiàn)。要根據(jù)不同膠體微粒的性質(zhì),合理選擇試劑及其濃

度。

[例6]用下列方法來制備溶膠:①OSmol/LBaCb溶液和等體積的2moi/LH2s。4相混合并

振蕩;②把1mL飽和三氯化鐵逐滴加入20mL沸水中,邊加邊振蕩;③把1mLlmol/L水玻

璃加入10mLlmol/L鹽酸中,用力振蕩。可行的是()

A.只有①②B.只有①③C.只有②③D.①②③

【解析】①操作,能生成BaS04沉淀,并得不到膠體。②③是可行的。

【答案】C

【點評】要注意膠體與沉淀的區(qū)別。

考點七膠體的性質(zhì)

該考點主要以選擇題和填空題題型出現(xiàn)。其性質(zhì)的特殊性就是由于微粒的直徑造成的,

是其他分散系所不具備的。

【例7】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膠體區(qū)別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質(zhì)特性是丁達爾現(xiàn)象

B.利用半透膜可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NaCl

C.Fe(0H)3膠體帶正電荷

D.加入電解質(zhì),膠體能發(fā)生凝聚

【解析】膠體區(qū)別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質(zhì)特性是分散質(zhì)微粒的直徑大小,膠粒的直徑在

Inm—lOQnm之間而溶液中的溶質(zhì)分子或離子直徑小于lnm.因此當入射光線通過膠體時,

光會發(fā)生散射,這時膠粒本身好象一個光源,而產(chǎn)生丁達爾現(xiàn)象.當入射光通過溶液時,光

發(fā)生透射,不產(chǎn)生丁達爾現(xiàn)象.同樣由于膠粒直徑較大,它不能透過半透膜,而溶液中的離

子或分子能透過半透膜.因此可用滲析的方法來提純淀粉膠體.同溶液一樣,膠體也是電中

性的,因此,只能說Fe(OH):膠粒帶電荷,不能說Fe(OH):膠體帶電荷;根據(jù)分散劑狀態(tài)不

同,膠體可分為氣溶膠、液溶膠、固溶膠三種,加入電解質(zhì)只能使液溶膠凝聚,其他溶膠則

不能.因此在所列敘述中只有B是正確的.

【答案】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膠體的概念及其對性質(zhì)的理解與應用能力.

考點八膠體性質(zhì)的應用

該考點主要以選擇題和填空題題型出現(xiàn)。解決此類問題,首先判斷分散系是否是膠體,

然后再看具體運用到哪些性質(zhì)。

【例8】下列事實與膠體性質(zhì)無關的是()

A.土壤中離子的吸附和交換過程,有保肥作用

B.將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攪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C.一束平行光線射入蛋白質(zhì)溶液里,從側(cè)面可以看到一條光亮的通路

D.氫氧化鐵膠體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紅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

【解析】土壤中有些微粒達到膠體微粒的直徑,形成膠體,具有吸附性,A項正確;B

中形成的是乳濁液,錯誤;C中是丁達爾效應,正確;D中先是膠體的聚沉,后是酸堿反應,

正確.

【答案】B

【點評】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化學的實踐性特點.學習化學不僅要掌握化學的基本知識和基

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科學實喊和日常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二.走出誤區(qū):

誤區(qū)一、誤認為蒸鐳水是分散系

一種物質(zhì)(或幾種物質(zhì))分散到另一種物質(zhì)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分散系。蒸儲水是純凈物,

所以不是分散系。

【例1】當光束通過下列分散系時,不能形成一條光亮通路的是()

(A)食鹽水(B)蒸儲水

(C)淀粉膠體(D)Fe(0H)3膠體

錯解:AB

原因:因為食鹽水和蒸儲水不是膠體,不能形成一條光亮通路,故選AB。

正解:A

原因:沒有全面考慮限定條件“分散系”、“不能形成一條光亮通路”。其實,蒸儲水雖

然不能形成一條光亮通路,但它不是分散系,因為分散系必須是混合物,如濁液、膠體和溶

液。正確答案是A。

誤區(qū)二、誤認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

首先要會從不同的角度對氧化物進行分類:

「堿性氧化物:Na2o

「金屬氧化物-一酸性氧化物:MmO?

L兩性氧化物:他。3成鹽氧化物

氧化物一

Q.L酸性氧化物(酸肝):C0

非金屬氧化物中性氧化物:出0、CO、2NO—不成鹽氧化物

顯然: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可以是非金屬氧化物,也可以是金

屬氧化物。只憑單純的記憶而不去辨析,很容易將此問題復雜化。

【例2]判斷正確的是()

A、非金屬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B、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屬氧化物

C、堿性氧化物都是金屬氧化物

D、金屬氧化物都是堿性氧化物

錯解:BC

原因:因為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屬氧化物,堿性氧化物都是金屬氧化物,故選BC。

正解:C

原因:忽略了一些特例。如Mm。?雖然是金屬氧化物,但由于Mn2O7+2KOH

=2KMnO4+H2O,它屬于酸性氧化物。正確答案是C。

誤區(qū)三、誤認為純堿屬于堿

對物質(zhì)進行分類,不能只停留于表面,因為有?些習慣稱呼,不一定是代表其實質(zhì)的東

西,具體分類要抓住結(jié)構和性質(zhì)。

[例3]下列各組物質(zhì)按酸、堿、鹽分類次序排列正確的是()

A.硫酸、純堿、石膏B.氫氨酸、熟石灰、明帆

C.原硅酸、石英、小蘇打D.高錦酸、燒堿、尿素

錯解:A

原因:純堿是堿。

正解:B

原因:A純堿不是堿是鹽;C、石英是二氧化硅屬于氧化物:D、尿素屬于有機物。

誤區(qū)四、誤認為由兩種原子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

兩種原子不一定是兩種元素,如果將同位素概念忽略,很容易錯選。

【例4】山兩種原子組成的純凈物)

A.一定是化合物

B,可能是化合物或單質(zhì)

C.一定是單質(zhì)

D.一定是同素異形體

錯解:A

原因:兩種原子一定是兩種元素,兩種及以上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是化合物。

正解:B

原因:由元素與同位素的概念可知,題目所給兩種原子可為同一種元素,也可為不同種

元素。

誤區(qū)五、膠體是否一定是液態(tài)

[液溶膠(分散劑為液體)

膠體分類(固溶膠(分散劑為固體)

〔氣溶膠(分散劑為氣體)

【例5】膠體和溶液的共性就是都呈液態(tài)。

錯解:正確

原因:常見的及制備的膠體都是液態(tài)的。

正解:錯誤

原因:分散質(zhì)粒子直徑介于1?100nm之間的分散系稱為膠體,與存在狀態(tài)無關,如云、霧、

煙都是膠體。

誤區(qū)六、誤認為膠體的丁達爾現(xiàn)象是化學變化

膠體與其他分散系的本質(zhì)區(qū)別:膠體粒子的直徑在1~100nm之間,這是膠體的本質(zhì)特征,

也是膠體區(qū)別于其他分散系的依據(jù),同時也決定了膠體的性質(zhì)。正是這個微粒直徑,能對光

起到發(fā)散作用而形成光路的。

【例6】膠體的丁達爾現(xiàn)象是化學變化.

錯解:正確

原因:生成了光亮的物質(zhì)。

正解:錯誤

原因:膠體的丁達爾現(xiàn)象是膠體粒子對可見光散射而形成的,是物理變化。

鞏固復習

1.下列物質(zhì)與反應的分類正確的是

A.純堿、醋酸鈉分別屬于堿和鹽

B.鋼和目前流通的硬幣都是金屬單質(zhì)

C.氯水和氨水都屬于弱電解質(zhì)

D.鋁與強酸、強堿的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

1.D解析:本題考查物質(zhì)與化學反應的分類.純堿、醋酸鈉都屬于鹽;鋼和目前流通的硬

幣都是合金;氯水和氨水都是混合物,不是電解質(zhì),氨水是一種電解質(zhì)溶液.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硫酸、純堿、醋酸鈉和生石灰分別屬于酸、堿、鹽和氧化物

B.蔗糖、硝酸鉀和硫酸鋼分別屬于非電解質(zhì)、強電解質(zhì)和弱電解質(zhì)

C.Mg、Al、Cu可以分別用置換法、直接加熱法和電解法冶煉得到

D.天然氣、沼氣和水煤氣分別屬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

2.D解析:純堿不是堿,A錯;硫酸鋼雖然難溶于水,但是仍然屬于強電解質(zhì),B錯;Mg、

Al、Cu因活潑性不同冶煉方法分別是:電解法、電解法、熱還原法,C錯。

3.不能用有關膠體的觀點解釋的現(xiàn)象是()

A.在河流入??谝仔纬扇侵?/p>

B.同一鋼筆同時使用不同牌號的墨水易發(fā)生堵塞

C.在NaCl溶液中滴入AgNO.,溶液有沉淀

D.不慎手指被玻璃劃破,用涂有FeCL的創(chuàng)可貼應急止血

3.C解析:A、B、D都屬于膠體的聚沉;C是因為反應生成了AgCl沉淀。

4.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強電解質(zhì)都是離子化合物,因此NaCl是離子化合物

B.醋酸溶液的導電能力可能比稀硫酸強

C.SO3溶于水,其水溶液能導電,所以SO3是電解質(zhì)

D.硫磺是單質(zhì),不導電,因此硫磺是非電解質(zhì)

4.B解析:本題考查電解質(zhì)的概念和物質(zhì)的分類。強電解質(zhì)也可以是共價化合物,如HC1,

A項錯誤;濃的醋酸可以比稀的硫酸導電能力強,B項正確;SO3是非電解質(zhì),C項錯誤;

單質(zhì)既不是電解質(zhì),也不是非電解質(zhì),D項錯誤。

5.在下列變化過程中,只發(fā)生物理變化的是()

A.荔枝釀酒B.酸雨侵蝕建筑物

C.空氣液化制取氮氣D,生石灰遇水成為熟石灰

5.C解析:變化后有沒有新的物質(zhì)生成是區(qū)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根本.荔枝本身無酒,

是變化后才生成了酒;酸雨呈酸性,能與建筑物中的大理石、金屬等發(fā)生化學反應;生石灰

與水反應轉(zhuǎn)化為熟石灰Ca0+H:0=Ca(OH):;故A、B、D均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6.有關分散系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濁液的分散質(zhì)可用過濾的方法從分散劑中分離出來

B.任何物質(zhì)在水中溶解時都有一定的溶解度

C.同一種溶質(zhì)的飽和溶液要比不飽和溶液的濃度大一些

D.分散質(zhì)粒子大小為幾納米到幾十納米的分散系是膠體

6.D解析:濁液包括懸濁液和乳濁液,前者可過整分離,后者過濾無法分離,只能用分液

的方法分離,A錯誤.某些物質(zhì)(如硝酸、酒精等)能與水以任意比互溶,不存在溶解度的限

定,B錯誤.在相同溫度下,同一種溶質(zhì)的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濃度可以比較,但如果

未指明溫度,二者濃度大小不確定,C錯誤.分散質(zhì)粒子大小在1?100所之間的分散系是

膠體,D正確.

7.韓國首爾大學科學家將水置于一個足夠強的電場中,在20℃時?,水分子瞬間凝固形成

了“暖冰”。下列關于“曖冰”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暖冰”也是水分子間通過氫鍵結(jié)合而成的固體

B.水凝固形成20℃時的“暖冰”所發(fā)生的變化是化學變化

C.形成20°C時的“暖冰”的變化是物理變化

D.在電場作用下,水分子間更易形成氫鍵,因而可以制得“暖冰”

7.B解析:水凝固形成“暖冰”,改變的是分子間距離,水分子組成并沒有變化,故B項

錯誤。

8.下列物質(zhì)的分類結(jié)果全部正確的是

ABCD

淀粉一—混合物苯酚-—有機物液氯——-非電解質(zhì)水晶一分子晶體

膽磯一—純凈物純堿-—鹽碳酸鈣-—強電解質(zhì)食鹽晶體—離子晶體

鹽酸一—化合物水一-氧化物醋酸——-弱電解質(zhì)金剛石一一原子晶體

8.B解析:A選項中鹽酸是混合物,錯誤;C選項中液氯是單質(zhì),既不是電解質(zhì),也不是

非電解質(zhì),錯誤;D選項中水晶是SiCh的俗稱,屬于原子晶體,錯誤。

提高訓練

9.(2012濟寧)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丁達爾效應可用于區(qū)別溶液與膠體,云、霧均能產(chǎn)生丁達爾效應

B.明研可用于水的消毒、殺菌;碳酸鋼可用于領!餐透視

C.用浸泡過高缽酸鉀溶液的硅藻土吸收水果釋放的乙烯,可到達水果保鮮的目的

D.食醋可用于除去曖水瓶中的水垢

9.B解析:明機水解可以產(chǎn)生膠狀的A1(OH)3,具有吸附作用用于凈化水;碳酸鋼能夠溶于

胃酸,不能用于鋼餐,硫酸鐵用作鋼餐。

10.(2012福建泉州)下列觀點你認為正確的是()

A.某單質(zhì)固體能導電,該單質(zhì)一定是金屬

B.某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導電,該化合物一定是電解質(zhì)

C.某化合物固態(tài)不導電,熔融態(tài)能導電,該化合物很可能是離子化合物

D.某純凈物常溫常壓下為氣體,則組成該物質(zhì)的微粒一定含共價鍵

10.C解析:石墨能夠?qū)щ姡菫榉墙饘賳钨|(zhì),A項錯誤;SO2、N%等水溶液能夠?qū)щ姡?/p>

但是二者為非電解質(zhì),B項錯誤;稀有氣體是氮原子分子,無化學鍵,D項錯誤。

11.下列有關分散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A.根據(jù)能否發(fā)生丁達爾效應將分散系分為濁液、溶液和膠體

B.在Fe(OH)3膠體中加入過量鹽酸不溶解

C.“血液透析”原理同溶液中固體顆粒的過濾原理相似

D.除加入電解質(zhì)可使膠體聚沉外,將兩種帶相反電荷膠粒的膠體混合也能發(fā)生聚沉

II.D解析:A項根據(jù)分散質(zhì)粒子的大小可分為濁液、膠體、溶液;B項加鹽酸溶解;C

項''血液透析”原理與膠體的滲析原理相似。

12.分類是化學學習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類依據(jù)和結(jié)論都正確的是()

A.HC1O、HNO3、濃H2sCU都具強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

B.H2O,HCOOH,Cu2(OH)2co3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

C.HF、CH3coOH、CH3cH20H都易溶于水,都是電解質(zhì)

D.HCOOH、H2c。3、H2sCU分子中均含有兩個氫原子,都是二元酸

12.A解析:根據(jù)氧化物的定義,只有水是氧化物,B項錯誤;C項錯,電解質(zhì)是指在水溶

液中或熔融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無水乙醉或乙醇的水溶液均不導電,故乙醇不是電解質(zhì);

D項錯,二元酸是只其在水中能電離出2個H-的酸,HCOOH電離生成HCOb和H",只

有1個H-,故HCOOH是一元酸.

13.(2012浙江)分類法在化學的發(fā)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類標準合理的是

①根據(jù)氧化物的組成元素將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和兩性氧化物

②根據(jù)反應中是否有電子轉(zhuǎn)移將化學反應分為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

③根據(jù)分散系是否有丁達爾效應將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

④根據(jù)反應中的熱效應將化學反應分為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

⑤根據(jù)水溶液能否導電將化合物分為電解質(zhì)和非電解質(zhì)

A.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④⑤

13.A解析:①中是根據(jù)性質(zhì)劃分的;③劃分溶液膠體和濁液的依據(jù)是分散質(zhì)粒子直徑的

大??;⑤中SO”NH”CO丁等的水溶液導電,而S0?NH3sCO:不是電解質(zhì),因為在水

溶液中不是因為它們本身電離而導電,答案選A.

14.(2012山西)分類是化學學習和研究中的常有用手段,下列分類依據(jù)和驗論都正確

的是()

A.濃HC1、濃HzSO,、濃HN0:,均具有氧化性,都屬氧化性酸

B.NaO、SO2、BaS0”在熔融狀態(tài)或溶于水時均能導電,都屬電解質(zhì)

C.NaOH、HNO:,、NaNO:;在水溶液中均能電離出離子,都屬離子化合物

D.金剛石、二氧化硅、碳化硅晶體中的原子均能共價鍵結(jié)合,都屬原子晶體

14.D解析:濃HC1是非氧化性酸;SO?是非電解質(zhì);HNO,是共價化合物;金剛石、二氧化硅、

碳化硅都是原子間通過共價鍵形成的空間網(wǎng)狀結(jié)構的原子晶體,D正確。

15.(2012濰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zhì)一定是純凈物

B.用pH試紙測得25°C時某溶液的pH為4.6

C.BaSCU、Ca(OH)2、HNO3均為強電解質(zhì)

D.室溫下向飽和AgCl溶液中加入鹽酸,Ksp(AgCl)變大

15.C解析:同素異形體組成的混合物,也只有一種元素,A項錯誤;pH試紙只能粗略測量

出整數(shù)的pH,B項錯誤;氯化銀的溶度積常數(shù),只與溫度有關,溫度不變,Ksp不變,D

項錯誤。

16.(2012如皋)向膠體中加入電解質(zhì)能使膠體凝聚。使一定量的膠體溶液在一定時間內(nèi)開始

凝聚所需電解質(zhì)的濃度(amol/L)稱作“聚沉值”,電解質(zhì)的“聚沉值”越小,則表示其凝聚力

越大。實驗證明,凝聚力主要取決于和膠粒帶相反電荷的離子所帶的電荷數(shù),電荷數(shù)越大,

凝聚力越大,則向Fe(OH)3膠體中加入下列電解質(zhì)時,,其''聚沉值''最小的是()

A.NaClB.FeCl3C.K2so4D.Na3PO4

16.D解析:Fe(OH)3膠粒帶正電荷,電解質(zhì)電離出的陰離子帶負電荷越多,越易聚沉,

即聚沉值最小。

17.(2012湖州)下列對粒子之間關系和粒子特征描述正確的是()

選項物質(zhì)粒子相互關系特征描述

AC60、C70、C54O同位素粒子只含共價鍵

B新戊烷、2,2-二甲基丙烷同分異構體常溫常壓下呈氣態(tài)

202198同素異形體伯作氨催化氧化的催化劑

C78pt和78pt

D甲醇、乙二醇、甘油同類物質(zhì)能發(fā)生酯化、催化氧化反應

17.D解析:A項,C“、C-:、Cs”均是單質(zhì),是C的同素異形體;B項,新戌烷在常群

為液態(tài);C項,代表的同一種元素Pt的兩種核素,即兩者互為同位素;D項,三者均屬于

醇類,能發(fā)生酯化和催化氧化反應.綜上本題選擇D項.

18.(2012丹陽)下列說法中,符合科學事實的是:()

A.在海水中,所含有的元素多數(shù)以游離態(tài)存在

B.混濁的黃河水是溶液,濁液,膠體共存的分散系

C.生產(chǎn)生活中排放的SO2、NO2等,是導致溫室效應的主要物質(zhì)

D.目前所認識和應用的高分子化合物全部是人工制得的有機高分子

18.B解析:A項錯,在自然界(包括海水)中,絕大多數(shù)元素以化合態(tài)形式存在;B項正

確,渾濁的黃河水是一種溶液、膠體、濁液共存的分散系;C項錯誤,導致溫室效應的主要

物質(zhì)是CO2;D項錯誤,我們目前所認識和應用的高分子化合物,有天然的也有人工合成的,

像棉花(纖維素)、淀粉、天然橡膠等。

19.(2012忻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沒有光纖就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光纖的主要成分是硅

B.酸式鹽的水溶液不一定顯酸性

C.丁達爾效應是膠體的本質(zhì)特征

D.纖維素、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條件下都可發(fā)生水解反應

19.B解析:光纖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A項錯;很多堿式鹽是顯堿性的,如碳酸氫鈉,

B項正確;丁達爾效應是膠體的特征性質(zhì),而其本質(zhì)是分散系中分散質(zhì)微粒直徑介于1到100

納米之間,C項錯:纖維素、蔗糖、脂肪在一定條件下都可發(fā)生水解反應,但葡萄糖不能水

解,D項錯。

20.取少量Fe曲粉末(紅棕色)加入適量鹽酸,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反應后得到的溶液呈_________色。用此溶液分別做如下實驗:

(1)取少量溶液置于試管中,滴入幾滴NaOH溶液,可觀察到有紅褐色沉淀生成,反應的化學

方程式為,此反應屬于O

(2)在小燒杯中加入20mL蒸儲水,加熱至沸騰后,向沸水中滴入幾滴FeCh飽和溶液,繼

續(xù)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_____色,即制得Fe(0H)3膠體。

(3)取另一只小燒杯也加入20mL蒸儲水,向燒杯中加入1血」FeCh溶液,振蕩均勻后,將

此燒杯(編號甲)與盛有Fe(0H)3膠體的燒杯(編號乙)一起放置于暗處,分別用激光筆照射燒

杯中的液體,可以看到燒杯中的液體產(chǎn)生丁達爾效應。這個實驗可以用來區(qū)別o

(4)取乙燒杯中少量FeSHH膠體置于試管中,向試管中滴加一定量HI稀溶液,邊滴邊振蕩,

會出現(xiàn)一系列變化。①先出現(xiàn)紅褐色沉淀,原因是o②隨后沉淀溶解,溶液

呈黃色,寫出此反應的離子方程式:。③最后溶液顏色加

深,原因是。④用稀鹽酸代替HI稀溶液,能出現(xiàn)上述哪些相同的變

化現(xiàn)象(寫序號)。

(5)已知明磯能凈水,理由為。

20.答案:Fe203+6HCl=2FeCl3+3H20棕黃

(DFeCL+SNaOH=3NaCl+Fe(0H)31復分解反應

(2)紅褐

(3)乙膠體和溶液

(4)①加入電解質(zhì)后,膠體發(fā)生聚沉②Fe(0H)3+3H+=Fe"+3H?0③有&生成反應方

2+

程式為:2Fe"+2「=I2+2Fe(4)①②

3+3

(5)Al+3H20=AI(0H)3(^^)+3H\Al(OH)3膠體具有較大的表面積,可吸附水中的懸

浮物而聚沉。

解析:堿性氧化物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故Fe:0:+6HCl=2FeCl:+3H:O,FeCl:溶液呈棕黃

色.(l)FeCL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發(fā)生復分解反應,此小題主要考查區(qū)分Fe(0H):膠體的制

備原理.(2)此題主要考查Fe(OH):膠體的制法.(3)由膠體和溶液的性質(zhì)不同,可據(jù)丁達爾

效應將二者區(qū)別.(4)HI既有酸性又有強還原性,能使Fe(OH):膠體聚沉,丁使其溶解,生

成的Fe.又能氧化廠生成L;而HC1只能使其先聚沉再溶解.該題涉及到膠體的聚沉、Fe(0H):

的堿性、HI的三重性質(zhì)(強電解質(zhì)、酸性、還原性)等在一系列變化中的體現(xiàn),也體現(xiàn)了不

同變化階段“主要矛盾”的不同性.分析④時的關腱在于er比廠還原性弱,er不能還原

Fe~,故導致現(xiàn)象不同.

第二節(jié)離子反應

考綱解讀

考綱內(nèi)容要求名師解讀

離子反應是高考考查的重點知識之一,考查方式主

1.了解電解質(zhì)的概念。了解強電I

要以“離子共存”題和“判斷離子方程式書寫正誤''的

解質(zhì)和弱電解質(zhì)的概念。

題型較多,同時也是易錯點??疾榈闹饕芰τ校?/p>

2.了解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中的電I

1.應用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正確判斷常見離子在

離,以及電解質(zhì)溶液的導電性。

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

2.利用離子的特征反應,能鑒別常見離子以及進行

3.了解離子反應的概念、離子反II綜合推斷。

應發(fā)生的條件。

4.了解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II

5.能正確書寫離子方程式,并判III

斷其正誤。

基礎鞏固

一、電解質(zhì)

1.電解質(zhì)和非電解質(zhì)

(1)電解質(zhì)

在___________________能夠?qū)щ姷慕凶鲭娊赓|(zhì)。

(2)非電解質(zhì)

在都不能導電的叫做非電解質(zhì)。

2.強電解質(zhì)和弱電解質(zhì)的比較

強電解質(zhì)弱電解質(zhì)

定義在水溶液中能一電離的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中只能—電離的電解質(zhì)

電離平衡

溶液中存在微粒種類水合離子、水合離子、__、_

電離過程

強酸:HCK睦0八州。3、HC1&、弱酸:CHJCOOH,HCN、H2S,H2c。3等,

舉例

HBr、HI等,弱堿:NH3?II20.CU(0H)2等,

強堿:KOH、NaOH、Ba(OH)2等,比0及小部分鹽:(CH3COO)2Pb等。

絕大部分鹽:BaSOi、BaCk等。

3.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1)強電解質(zhì):完全電離,用表示。如HzSO,、NaOH、(NH,)zSO」的電離方程式分別

為、、。

(2)弱電解質(zhì):部分電離,用表示。

①多元弱酸分步電離,且電離程度逐步減弱,酸性主要由第一步電離決定。如H2s電離方

程式為、。

②多元弱堿分步電離,但一步寫出。

如CU(0H)2CU2++2OH^?

③兩性氫氧化物雙向電離。如Al(OH)-的電離方程式:

(3)酸式鹽

①強酸酸式鹽完全電離,?步到底。如NaHSO.,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為

,在熔融狀態(tài)下的電離方程式為?

②多元弱酸酸式鹽,第一步完全電離,其余部分電離。

如NaHC()3=Na++HC0:;,HCO7ll++CO:1s

二、離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

1.離子反應:

(1)概念:有或有的反應統(tǒng)稱為離子反應。

(2)離子反應的條件:

在稀HzSO,中分別加入下列物質(zhì),能發(fā)生反應的請寫出有關的離子方程式:

A.加入BaCL溶液:,

B.力口入CIMOONa溶液:,

C.力口入心⑩溶液:,

D.加入Zn粒:,

E.加入NaOH溶液:。

從A?E可知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①生成難溶的物質(zhì);②生成的物質(zhì);③生成

的物質(zhì);④發(fā)生______________。

(3)離子反應的本質(zhì):

A?E中,混合后溶液中SO:的物質(zhì)的量減少的是—(填序號,下同);H*物質(zhì)的量減少

的是;因此離子反應的本質(zhì)是溶液中某些離子的物質(zhì)的量的。

2.離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