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常識_第1頁
森林防火常識_第2頁
森林防火常識_第3頁
森林防火常識_第4頁
森林防火常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森林防火常識一、 森林火災的危險和后果1、 森林火災不僅能燒死許多樹木,降低林分密度,破壞森林結構;同時還引起樹種演替,由低價值的樹種、灌叢、雜草更替,降低森林利用價值。2、 由于森林燒毀,造成林地裸露,失去森林涵養(yǎng)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將引起水澇、干旱、山洪、泥石流、滑坡、風沙等其他自然災害發(fā)生。3、 被火燒傷的林木,生長衰退,為森林病蟲害的大量衍生提供了有利環(huán)境,加速了林木死亡。森林火災后,促使森林環(huán)境發(fā)生急劇變化,使天氣、水域和土壤等森林生態(tài)受到干擾,失去平衡,往往需要幾十年或上百年才能得到恢復。4、 森林火災能燒毀林區(qū)各種生產設施和建筑物,威脅森林附近的村鎮(zhèn),危及林區(qū)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同時森林火災能燒死并驅走珍貴的禽獸。森林火災發(fā)生時還會產生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影響工農業(yè)生產。有時還造成人身傷亡,影響社會的安定。二、 林火發(fā)生必須具備三個條件1、森林可燃物(按易燃程度劃分)易燃可燃物:在一般情況下,易干燥,易燃,且燃燒速度快。這類可燃物包括:地表干枯的雜草、枯枝、枯落葉、凋落樹皮、地衣和苔蘚及針葉樹的針葉、小枝等。燃燒緩慢可燃物:一般指顆粒較大的重型可燃物,如枯立木、樹根、大枝、倒木、腐殖質等。這些可燃物不易燃燒,但著火后能長期保持熱量,不易撲滅。在清理火場時很難清理,而且容易發(fā)生復燃火。難燃可燃物:指正在生長的草本植物、灌木和喬木。2、 火險天氣在森林可燃物和火源具備的情況下,林火能否發(fā)生主要取決于火險天氣,一般來說,火險天氣也就是有利于發(fā)生森林火災的氣候條件,如氣溫高、降水少、相對濕度小、風大、長期干旱等。3、 火源火源包括人為火和自然火。三、森林火災因何而起?1、 燒荒、燒牧場,煉山造林,燒灰積肥,燒田埂,燒秸桿;2、 林區(qū)內吸煙、亂丟煙蒂,林區(qū)內野炊、燒烤,林區(qū)內上墳燒紙、燃放鞭炮,林區(qū)內使用槍械狩獵;3、 進入林區(qū)的車輛漏火、噴火,旅客和司乘人員亂丟煙蒂火種;4、 防火期違法用火要罰款,違法用火引起森林火災追究肇事者責任,主管領導要追究行政責任。四、 撲救森林火災應注意的幾個主要問題1、 不迎火頭接近火場,要從火尾、火翼接近火場。撲打火頭時,應從火頭的兩翼接近火場。2、 不從山上向山下、翻越山脊、鞍部接近火場,要從山下或繞過山去接近火場。3、 不在上山火的上方和山脊線開設隔離帶,要在山的背坡開設隔離帶。4、 開設隔離帶時,要確定或開設安全避險區(qū)域,并明確撤離路線。5、 開設隔離帶后,必要時,可以有計劃、有組織的沿隔離帶內側邊緣點放迎面火,加寬隔離帶的寬度。6、 火場附近有河流、小溪、公路、小道時,在統(tǒng)一組織下也可以此為依托點放迎面火滅火。但要防止火從公路、橋梁的涵洞跑火。7、 休息時,應在被撲滅的火線邊緣休息。五、 撲救森林火災安全常識滅火人員要熟悉危險環(huán)境,掌握林火行為變化,提高緊急避險能力。1、 危險環(huán)境:陡坡、山脊、單口山谷、山脊鞍部、草塘溝;2、 危險可燃物分布:梯形可燃物分布、大載量可燃物分布、草本可燃物分布、易燃灌叢分布、針葉幼林分布;3、 危險情況:在火場外宿營時、接近火場時、附近有火而看不到火時、周圍煙塵大而不知火的方位時。當看火從頭上飛過可能引起新的火點時、離火場很近對火場情況不明時、進入山凹帶時,在陡坡及峭壁附近撲火時、氣溫越來越高時、風速越來越大時、風向多變不定時、在沒有依托地帶,采取間接滅火手段時、迷失方向時。4、 撲火人員基本要求:(1) 對指揮員的基本要求:及時掌握火場天氣情況,正確分析判斷火行為變化,注意可能發(fā)生危險的地段、接近火場時,要明確撤離路線,對火場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要有應急準備。(2) 對撲火隊員的基本要求:注意觀察火場天氣變化,尤其要注意午后傷亡事故高發(fā)時段的天氣情況,時刻注意地形的變化,特別注意坡向、坡度、坡位的變化;遵守火場紀律,服從命令,不擅自行動。5、撲火階段安全(1)接近火場時,應隨時注意地形變化,避開狹窄山谷、陡坡及鞍部地帶,避開草高且寬大的草塘,隨時注意風向、風速變化。(2) 需在急進地表火和樹冠火前方開設隔離帶時,必須設立安全避險區(qū)。撲救地下火時,禁止在火燒跡地內行走。(3) 撲打火頭時,應從火頭的兩翼接近火線撲火,嚴禁正面迎火頭撲打。(4) 撲打火線時,遇大火突襲,應迅速進入火燒跡地。(5) 宿營時禁止在下列環(huán)境選擇營地:三面環(huán)山、山脊鞍部、狹窄草塘溝、無植被沙土疏松或巖石裸露的陡坡山腳、低洼干涸的河床、孤立的大樹下。(6) 當大火威脅人身安全,需采取緊急避險時,可在附近有可利用的公路、林間、小路、小溪時,在依托下風地段點火避險。(7) 在沒有可避險的有利地形時,可點順風火迅速進入新燒出的火燒跡地避險。(8) 在附近有河流、湖泊、沼澤及無植被或植被稀少地域時,可利用地形避險。當不具備點火或其他避險條件時,選擇地勢相對平坦、火焰高度相對低的地帶,用衣物護住頭部,快速逆風沖越火線,進入火燒跡地避險。六、傷亡發(fā)生的直接原因1、 順風逃生;2、 向未燃燒的山上逃生;3、 經鞍部逃生;4、 由山上向山下接近火場;5、 翻越山脊線、鞍部接近火場;6、 迎風接近火場。在撲救森林火災時,造成人員傷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