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鑒賞詠物言志類詩歌 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對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點(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_第1頁
【語文】鑒賞詠物言志類詩歌 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對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點(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_第2頁
【語文】鑒賞詠物言志類詩歌 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對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點(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_第3頁
【語文】鑒賞詠物言志類詩歌 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對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點(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_第4頁
【語文】鑒賞詠物言志類詩歌 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對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點(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2紅燭

聞一多教材中的考點:鑒賞詠物言志類詩歌教材典例《紅燭》是如何托物言志的?詩集介紹

詩集《紅燭》由詩人在清華和美國兩個時期的作品組成。它的內(nèi)容豐富廣泛,既反映了當時青年知識分子不滿現(xiàn)實的思想情緒,更表現(xiàn)了詩人希望獻身藝術、報效祖國的理想;既反映了詩人對西方社會的失望和憤恨,更表現(xiàn)了詩人熾熱的愛國思鄉(xiāng)之情;同時,既有對愛情、對自然的歌頌和贊美,也有對前途感到渺茫的感傷和哀怨。詩集《紅燭》不但以濃烈的色彩獨樹一幟,而且還以豐富的想象、精練的語言、典型的東方風格,形成了自己的獨特個性。這首與詩集同名的詩篇,就是詩集《紅燭》的序詩。初讀詩歌整體感知誦讀全詩。思考:詩歌所寫的對象(詩中的意象)是什么?這個意象有何特點?

紅燭;紅、燃燒、流淚

詠物詩;托物言志;象征手法二:吟詠研讀深入探究1.再讀詩歌,小組合作理清詩歌的抒情脈絡,感受詩人的情感變化。

第一節(jié):對紅燭顏色之紅的贊美

第二節(jié):困惑于紅燭的自我燃燒

第三節(jié):找到紅燭燃燒的高尚理由

第四節(jié):感傷憐憫紅燭的燃燒

第五節(jié):明白緣由

第六七節(jié):開導安慰紅燭的流淚

第八九節(jié):重申紅燭精神使情感歸于理性

紅燭啊!這樣紅的燭!詩人啊!吐出你的心來比比,可是一般顏色?紅:象征赤誠、熱情。詩人懷著敬慕的心情贊嘆熒熒的紅燭。紅燭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象征手法的運用紅燭啊!是誰制的蠟——給你軀體?是誰點的火——點著靈魂?為何更須燒蠟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誤再誤;矛盾!沖突!紅燭啊!不誤,不誤!原是要“燒”出你的光來——這正是自然的方法。從“一誤再誤”到“不誤,不誤!”是詩人自問自答,思考覺悟的過程。反映時代進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諦的思想歷程中遇到的矛盾和獲得的覺悟。直接抒情手法的運用

紅燭啊!既制了,便燒著!燒罷!燒罷!燒破世人的夢,燒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們的靈魂,也搗破他們的監(jiān)獄!活著就要讓生命之火熊熊燃燒,讓智慧和才能放出熊熊的火光。借著紅燭的形象激勵自己,表達自己的信念和心愿。借物抒情手法的運用

紅燭啊!你心火發(fā)光之期,正是淚流開始之日。紅燭啊!匠人造了你,原是為燒的。既已燒著,又何苦傷心流淚?哦!我知道了!

是殘風來侵你的光芒,你燒得不穩(wěn)時,才著急得流淚!

紅燭?。?/p>

流罷!你怎能不流呢?請將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間,培出慰藉底花兒,結(jié)成快樂的果子!“殘風”暗指反動勢力?!凹t燭”因燒得不穩(wěn)而著急流淚,體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懷著拯救祖國的美好愿望,卻因受到反動勢力的阻撓,感到痛苦而流淚。借物抒情手法的運用

紅燭??!流罷!你怎能不流呢?請將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間,培出慰藉底花兒,結(jié)成快樂的果子!

人們通常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本是理所應當?shù)?。但是,在不合理的社會中,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只要?chuàng)造光明,個人的得失榮辱一切在所不計。這正是聞一多人格美的集中體現(xiàn)。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毫不顧惜個人的得失榮辱,是極其偉大崇高的獻身精神。

紅燭啊!

你流一滴淚,灰一分心。

灰心流淚你的果,創(chuàng)造光明你的因。紅燭啊!“莫問收獲,但問耕耘?!?/p>

托物言志手法的運用主旨總結(jié)

詩人用紅燭表現(xiàn)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通過象征的手法描寫自己在現(xiàn)實生活中內(nèi)心所涌現(xiàn)的矛盾、痛苦和掙扎,表達了無私奉獻、喚醒民眾的熱情,從側(cè)面抒發(fā)抒發(fā)詩人火熱的愛國情感,凸現(xiàn)詩人獻身祖國、敢于自我犧牲的愛國精神。托物(紅燭)言志(赤子之心)考點精講詠物言志詩鑒賞1、了解詠物詩的一般特點。2、嘗試歸納鑒賞詠物詩的方法。3、初步學習鑒賞詠物詩。精講:詠物詩是指內(nèi)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功能著意描摹,或著重對所詠之物的某一內(nèi)韻進行吟詠,從而借以抒發(fā)思想感情的詩歌。1、形式標志以物象為題,如《小松》、《子規(guī)》詠(題、贈、贊)+物象,如《詠梅》、《賞牡丹》物象+吟一、定義

內(nèi)容情感常用技法內(nèi)容單純詠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諷世。(1)從具體描寫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寫(繪形繪色)與側(cè)面烘托。(2)從修辭手法看主要是比喻、擬人和對比。(3)從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4)從表現(xiàn)手法看主要是象征、襯托、對比。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負,或?qū)崿F(xiàn)個人理想,或報效國家。②寄寓高尚的節(jié)操,或表達懷才不遇與命途多舛的傷感,或抒發(fā)年華易逝與理想破滅的哀愁。③托物諷世,或憂國憂民,或感時傷世,或憤世嫉俗,或針砭時弊,或冷嘲熱諷。寄托的情與志藝術手法物的特點三、鑒賞思路卜算子·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1、把握所詠之物的特點。(聲色形味、活動心理、品質(zhì)特點、所處環(huán)境等)(環(huán)境特點)斷橋黃昏,風雨交加,苦寒荒涼。(自身特點)不與群芳爭春,雖然粉身碎骨而依舊芳香如故。四、因例說法2、體悟詩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與志。(由物及人,知人論世,抓物與情志的契合點

)受排擠而矢志不渝的詩人遭嫉妒而依舊吐香的梅花詩人以梅花自況,表現(xiàn)自己雖遭不幸、前途坎坷,但決不同流合污的高尚節(jié)操以及即使粉身碎骨而矢志不渝的斗爭精神。契合點四、因例說法卜算子·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3、分析詩人運用的藝術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擬人、比喻(借物喻人)、反襯四、因例說法形式標志從對象上看,詠物詩的對象是單純的某個物。著重對所詠之物的特征、功能進行刻畫,或著重對所詠之物的某一內(nèi)韻、精神進行吟詠。從題目上看,或以所詠之物為詩名,例如虞世南的《蟬》、羅隱的《蜂》《雪》,齊己的《早梅》等?;蛞浴霸伳澄铩薄邦}某物”“某物吟”等為題目形式,例如陸游的《卜算子

詠梅》、黃巢的《題菊花》、于謙的《石灰吟》等。也有一些詠物詩不是以所詠之物為詩名,例如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杜牧的《山行》等?;緝?nèi)容1、單純詠物。僅僅狀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態(tài),僅求其形似,不賦予個人的感情色彩,最多表達詩人健康而高雅的審美情趣。如賀知章的《詠柳》贊美春柳的輕盈姿態(tài),僅透露一點對自然之物的喜愛之情。2、托物言志(寓意)。名為詠物,實則為了詠人與抒情。往往通過描摹物象寫其特征與精神,融入個人的情感,或借物抒懷,或以物自喻,或感己傷時。如李綱的《病?!罚ǜ缜М€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借牛任勞任怨、志在眾生、唯有奉獻、別無他求的性格特點,表達自己不忘抗金報國,為社稷蒼生甘愿勞苦的心志。3、托物喻理。通過詠物來表達一定的哲學或社會道理。如蘇軾《琴詩》(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道出只有主體與客體密切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樂來的道理。4、托物諷世。通過詠物來揭示或批判社會的不公平現(xiàn)象。如羅隱的《蜂》(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贊頌勤勞無私者的同時,更諷刺那些不勞而獲者。5、詠物抒懷。這類詩歌所吟詠的物象往往是詩人自己的化身或是與詩人有某種相似。A.借助贊美詩歌中物象的高尚品格,表達詩人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追求。B.以詩歌所詠之物自喻,反映自己不幸的遭遇,表達自己的感慨、憤懣或理想愿望。思想感情

詠物言志詩所言之“志”在不同主旨的詠物詩中常常有不同的說法,主要表現(xiàn)為三個方面:

1、托物言志。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負與豪情壯志?;?qū)崿F(xiàn)個人理想,或報效國家。

例:題菊花唐·黃巢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詩人感嘆菊花開不逢時,決心改變它的處境。寄托了詩人欲改革現(xiàn)實,施惠人間的理想與抱負,感情豪壯。

2、以物比喻。寄寓高尚的節(jié)操,或表達懷才不遇與命途多舛的傷感,或抒發(fā)年華易逝與理想破滅的哀愁。

例:蟬唐·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詩表面上寫蟬飲清露,居疏桐,不借外力而蟬聲遠傳。實是采用比興手法,以物自況(自喻),通過蟬的高潔形象,比喻人(自己)品格的高尚。

又如:小松唐·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詩表面寫松樹的特性以及它在不被關注的環(huán)境中漸漸成長。聯(lián)系杜荀鶴一生才華橫溢,卻仕途坎坷終未酬志可看出,作者以物自喻,表達對自己雖有凌云志,卻無人賞識的哀嘆。

3、托物諷世?;驊n國憂民,或感時傷世,或憤世嫉俗,或針砭時弊,或冷嘲熱諷。

例:官倉鼠晚唐·曹鄴

官倉老鼠大如斗,見人開倉亦不走。

健兒無糧百姓饑,誰遣朝朝入君口?

此詩以官倉鼠比喻那些只知道吸吮人民血汗的貪官污吏。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的“大老鼠”為何會有恃無恐呢?詩人故意一問,矛頭指向了最高統(tǒng)治者。常用技法

詠物詩不僅僅是客觀的描摹,滿足于形似,詩人們更注重對所詠之物的神韻、品格進行發(fā)掘,即不但要形似(實寫其形態(tài)、色澤特征、所處環(huán)境等),而且要神似(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質(zhì))。

從具體描寫的方法看,其常用的技法有正面描寫(繪形繪色)與側(cè)面烘托。

從整體構(gòu)思看,其常用的技法有比喻、象征、擬人、對比。

從抒情的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①比喻、側(cè)面烘托、托物言志例:卜算子·詠梅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詞的上闋著力描寫梅花開放的環(huán)境特點—斷橋黃昏,風雨交加,苦寒荒涼,以側(cè)面烘托梅獨自綻放的落寞凄清和飽受風雨之苦的情形。下闋以梅自喻,托物言志:表現(xiàn)出陸游性格,不與爭寵獻媚、阿諛奉承之徒為伍的品格和堅守高節(jié)情操的傲骨。

②對比例:畫眉鳥

宋·歐陽修百轉(zhuǎn)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前兩句描繪了林間畫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鳥聲婉轉(zhuǎn),鳥影翩翩,山花絢麗,樹蔭濃密,可以自由地飛翔。全詩運用對比手法,將籠中畫眉和林間畫眉對比,表達了作者對自由的歌頌和追求。③象征例:白云泉唐·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詩人運用象征手法寫景寓志,以云水的消遙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懷和閑適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風浪象征社會風浪,言淺意深,理趣盎然。詩人筆下都會詠什么物?你能讀懂一般的詠物詩嗎?石灰吟(明·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你能讀懂這些詠物詩嗎?小松(唐.杜荀鶴)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蟬(唐·虞世南)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注:緌是古人結(jié)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像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石灰吟明·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不怕困難不畏犧牲保持清白蟬(唐·虞世南)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蟬:夫頭上有緌,則其文也;含氣飲露,則其清也;黍稷不食,則其廉也;處不巢居,則其儉也;應候守常,則其信也。(蟬頭形狀像古代烏紗帽的形狀,具有文的品格;蟬棲高飲露,有清高的品格。)梧桐:《詩經(jīng)·大雅》:鳳凰鳴矣,于彼高崗。梧桐生矣,于彼朝陽。(梧桐:身披燦爛朝陽象征品格的高潔美好。)品格高潔自會聲名遠播,無須憑借。露: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小松(唐.杜荀鶴)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托物諷喻:時人目光短淺、不識人才。二、整體把握結(jié)合做過的、學過的詩歌,你能歸納出詠物詩的基本特點和鑒賞方法嗎?(結(jié)合學案補充的詩歌)皮日休《詠螃蟹》莫道無心畏雷電,海龍王處也橫行。薛寶釵《螃蟹詠》眼前道路無經(jīng)緯,皮里春秋空黑黃。何遜《詠早梅》應知早飄落,故逐上春來。于謙《石灰吟》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杜荀鶴《小松》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陸游《詠梅》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毛澤東《詠梅》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她在叢中笑。林黛玉《詠柳》飄泊亦如人命薄。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薛寶釵《詠柳》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歸納總結(jié)(1)詠物詩:借描寫表達。2)主要的寫作方式:。

常用的手法還有:??陀^的“物”(山川河岳、草木蟲魚)特點(外在形、態(tài)、聲、色、環(huán)境;內(nèi)在品格、精神)詩人理想、志向、情懷、愛憎托物言志比喻、擬人、對比、襯托、典故……(3)詠物詩常見情感①寄寓作者的志向操守,理想抱負:不慕名利、不羨富貴、堅貞不屈,高潔脫俗……《竹石》《石灰吟》虞世南《蟬》②身世遭遇。駱賓王《在獄詠蟬》林黛玉《詠柳》③托物諷世:或感時傷世,或憤世嫉俗,或針砭時弊,或冷嘲熱諷?!缎∷伞贰豆賯}鼠》薛寶釵《詠螃蟹》總結(jié):鑒賞詠物詩的方法1、結(jié)合注釋,讀懂詩歌大意。2、找出主要物象,提煉物象特征(關注修辭/表達技巧)外在:形、色、味、聲、環(huán)境內(nèi)在:品格、精神3、結(jié)合詩人生平經(jīng)歷、遭遇,分析寄托的情感。學以致用鑒賞詠物言志類詩歌。詩歌的語言富有“暗示性”,“菊花”這一意象在古詩詞中都有哪些常見含義?下面兩首詠菊詩分別寫了菊花的什么特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jié)合詩句具體分析。野菊【宋】楊萬里未與騷人當糗糧,況隨流俗作重陽。政緣在野有幽色,肯為無人減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黃。花應冷笑東籬族,猶向陶翁覓寵光。【注】①糗糧:干糧。首句典出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2012天津卷)菊花[唐]李商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愿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注】①融融:光潤的樣子。冶冶:艷麗的樣子②《晉書·羅含傳》:及致仕還家,階庭忽蘭菊從生,以為德行之感焉。③金鸚鵡:金制的狀如鸚鵡螺的酒杯。④白玉堂:指豪華的廳堂,喻朝廷。

野菊【宋】楊萬里未與騷人當糗糧,況隨流俗作重陽。政緣在野有幽色,肯為無人減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黃。花應冷笑東籬族,猶向陶翁覓寵光?!咀ⅰ竣亵芗Z:干糧。首句典出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2012天津卷)

不給文人騷客做干糧,更不肯隨流俗在重陽節(jié)被俗人賞識。正因為在野外更有清幽顏色。哪肯因為無人欣賞減掉自己的幽香呢?已是傍晚時分,在綠色的半山腰中與野菊相逢。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黃的野菊。野菊也許會冷笑那些家養(yǎng)的菊花,因為家菊們竟然向陶淵明尋求恩寵。超凡高潔不媚俗邀寵野菊【宋】楊萬里未與騷人當糗糧,況隨流俗作重陽。政緣在野有幽色,肯為無人減妙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