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語文名篇名句默寫模擬練習班級考號姓名總分1.(1)南粵中學的校訓中有“自強”“弘毅”四字,前者語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后者則出自《論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甫在《登高》中借“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兩句描寫了自己晚年孤獨病弱的境況,其《登岳陽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也寫出了類似的境況。(3)學校的“文學廊”為古今詩人制作名片,文佳想引用兩句詩來概括曹操的形象,陳老師提醒他用曹操自己寫的詩就很合適,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賈誼在《過秦論》中寫,天下諸侯率領百萬雄師,攻打函谷關,而秦國打開關口迎擊諸侯之軍,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賀在《李憑箜引》中,以石為之破、天為之驚等神話傳說來表現彈奏者的超凡技藝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想要創(chuàng)作一篇歷史小說《飛將軍李廣》,他在前言中想引用一句褒揚李廣的古代名句,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司馬遷《屈原列傳》中,“_______,
_______”兩句運用對比手法對《離騷》進行評價,認為其能夠借平常淺近的事物來闡發(fā)博大深遠的意蘊。(2)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_______,
_______”兩句運用疊詞,描繪出一幅迷蒙隱約的美麗畫卷,極具生活氣息。(3)自問自答,有助于抒發(fā)人物的思想情感,引發(fā)讀者思考。這種形式在古詩文中很常見,如“_______?_______”兩句。4.(1)《勸學》中,荀子以“______,______”為喻,引出后天學習、反省可以改變人的天性的論斷。(2)《過秦論》中,賈誼極寫陳涉兵微勢弱卻能振臂一揮令“______,______”,最終強秦被山東豪杰推翻。(3)《青玉案·元夕》中,辛棄疾大力渲染歡樂場面,街市里“______”,城中鼓樂齊鳴,月光流轉,“______”。5.(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后世一直傳誦不已,蘇軾《赤壁賦》中就曾引用過。(2)王安石在《答司馬諫議書》中,借盤庚遷都之事,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兩句道出了自己的行事準則:三思而后行,只要確認正確,就無怨無悔。(3)花與鳥既是繪畫作品中的重要題材,又常常在古代詩詞中對舉出現,如“_________,_________”。
6.(1)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寫仙府石門突然打開,奇異景象盡收眼底。其中表現仙人們紛紛駕風而來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五代史伶官傳序》緊緊圍繞“人事”來談論五代后唐莊宗寵幸伶人帶來的后果,最后主題升華,得出兩句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尾“豈獨伶人也哉”發(fā)人深省。(3)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中“五月漁郎相憶否”從對面落筆,主客移位,使得抒情更進一層。古代詩歌中還有不少相似的例子,如“
,
”。7.(1)酈道元《三峽》中引用“
,
”兩句,突出了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深秋悲寂凄涼的氣氛。(2)用典是常用的表現手法,李白《將進酒中“
,
”兩句就化用了《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之句。(3)司馬遷認為,屈原創(chuàng)作《離騷》的原因是“蓋自怨生也”,并分析了屈原生“怨”的直接原因,即“
,
”8.(1)李白《蜀道難》中描寫古蜀國與世隔絕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司馬遷《屈原列傳》中以日月為比較對象,高度贊揚屈原高潔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達到故宮游覽,在九龍壁前看著威風凜然的浮雕龍刻,不禁想到很多詩人曾把這神奇、祥瑞的龍寫入了詩詞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認為,有好的開端的君主誠然多,然而“______”,之所以會這樣,并不在于“難易”發(fā)生了變化,而是因為很多君主處于憂慮之中,便竭盡誠意來對人,得志之后,其便“______”。(2)李商隱《錦瑟》中有“望帝春心托杜鵑”的句子,白居易《琵琶行》中也有運用“杜鵑”作為意象的詩句:“______?______?!保?)“鬢”是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詩人借此表現自己的哀怨、愁思、欣喜、期待或抱負,如“______,______”。10.(1)《石鐘山記》中記載,李渤親訪遺蹤,自認為已知曉石鐘山得名由來,但蘇軾卻質疑:“
,
”,為何唯獨這座山用鐘來命名?(2)黃庭堅《登快閣》中既描繪出詩人登快閣亭時所覽勝景,又寫出詩人胸襟懷抱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剛同學離開西安前往新疆,一進入塞外,大西北的壯闊景象使他不禁吟誦起前人的寫景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小剛向老師抱怨自己做好事卻沒人看到,老師對小剛說,做好事要懷一顆平常心,不為顯名而做好事,不為得利而幫助他人,正如《〈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在顏淵問仁時所回答的那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時空交錯,虛實相生,將六朝舊事和眼前流水衰草之景完美結合。(3)古詩文中的“千里”一詞往往并非確指之數,而是用以表示路途遙遠或面積廣闊,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1)《靜女》中,男子滿心期盼來到城角赴約,女子卻“____________”,這令男子焦急不已,“____________”。(2)蘇軾《前赤壁賦》有“扣舷而歌之”之語,《念奴嬌·過洞庭》張孝祥則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敲擊船沿、仰天長嘯,抒發(fā)出自己的滿腔豪情。(3)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凄苦的哀愁浸滿了詞人的心靈。身世之痛、家國之痛、孤獨之痛……詞人的愁太多太多了,又如何包括得了,概括得盡?(4)崔護《題都城南莊》中“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兩句寫出了桃花依舊,但人面不見,人去樓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兩句寫出了這樣的物是人非之感,這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無窮幽怨和仇恨之情。(5)杜甫《登岳陽樓》中逼真描畫出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邊無際的景象,可以和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相媲美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遙對明月,李太白豈能無酒?《將進酒》中有“____________”的名句,酒與月皆不可辜負。同樣遙對明月,張若虛生發(fā)哲思,《春江花月夜》中有“____________”的名句,以人賞月來嘆問人類源起。13.(1)杜甫詩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寫景闊遠;黃庭堅《登快閣》中也有類似的詩句:“
,
?!?2)保家衛(wèi)國、抵御外侮的將土是古詩中常見的藝術形象。如《燕歌行》中,身處絕境的士兵想的不是個人安危,“
,
”是對他們視死如歸精神的寫照。(3)“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僅僅是一只小船,更承載著無盡的漂泊之苦、思鄉(xiāng)之情和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如“
,
。”14.(1)針對司馬光認為新法“生事”的指責,王安石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用“_________________”指出推行新法的依據,用“_________________”點明實行新法的根本目的。(2)杜甫《登岳陽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與《登高》中“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表達的情感相似。(3)小剛去看畫展,一幅險峻的群山圖讓他驚嘆,他想引用古人的詩句來形容眼前的山勢,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1)荀子《勸學》中“_______,_______”兩句說明客觀事物經過人工改造可改變原狀,從而引出學習能改變人的秉性的論斷。(2)《歸園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兩句,與“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呼應,揭示了詩歌主旨,流露出詩人如釋重負的心情。(3)小明在研習古典詩文時發(fā)現,詩人多用“蘭”表情達意,如“_______,_______”。16.(1)白居易《琵琶行》中寫詩人在環(huán)境荒僻、不聞絲竹的潯陽城聽到琵琶女的彈奏,頓感清明的兩句是“
,
”。(2)《紅樓夢》中《秋窗風雨夕》一詩對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有所借鑒,其中“誰家秋院無風人?何處秋窗無雨聲?”的表達與《春江花月夜》“
?
”兩句相似。(3)古之君子敬小慎微,重視“小”處,如司馬遷《屈原列傳》“
”表明“小”也可以表達深遠的意義;又如歐陽修《伶官傳序》“
”,,指出“小”也會釀成大的禍患。17.(1)古人常以酒寄情,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中用“___________”來表達回歸田園的閑適自得;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用“__________”來化悲傷為曠達。(2)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自己編寫《史記》除了想要探求天道與人事之間的關系,還希望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3)《青玉案·元夕》中,通過視覺和嗅覺來寫女子盛裝出行,參加元宵賞燈活動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8.(1)蘇洵在《六國論》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現六國子孫割地之輕率的句子是:“
,
”。(2)杜牧在《阿房富賦》中用“
,
”兩句概括了秦國搜刮、揮霍六國珍寶的行為。(3)在《答司馬諫議書》中,寫作者考慮到司馬光對自己的看重與厚待,不應該馬虎回復書信的兩句是:“
,
”。19.(1)賈誼在《過秦論》中認為,諸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使得“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蘇洵在《六國論》中與之相似的論述是“
,
”。(2)荀子在《勸學》中開頭連用幾個比喻強調了學習的重要作用,并順勢推論出結論,強調學習并不斷省察自己重要性的兩句是“
,
”。(3)“馬”作為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經常出現在唐宋詩詞中,和其他意象組合成一個意境,成為古代文人墨客抒發(fā)情感的重要意象,如“
,
”。20.⑴《勸學》中通過對“見者遠”“聞者彰”“致千里”“絕江河”的原因分析得出的結論是“
,
”。⑵《阿房宮賦》描繪了阿房宮樓閣眾多、不計其數的情形,其中展示走廊和屋檐特點的句子是“
,
”。⑶杜甫盛情招待崔明府,頻頻勸飲,但是“
,
”,因酒菜欠豐,而不免歉疚。實在又親切的家常話,字里行間充滿了融洽的氣氛。21.⑴人們常說愛屋及烏,《詩經·靜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就運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表達男子對女子的喜愛。⑵冬天,小明跟隨爸爸去登泰山,大霧彌漫,一步一滑,真切感受到姚鼐在《登泰山記》一文中所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登山艱難。⑶生活在自然之中,“清風”常會撩動古人的心弦,化作佳句融入詩文之中,其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1)蘇洵在《六國論》中用“________________”一句點出了燕國雖小卻最后滅亡的原因,用“________________”一句批評趙國不能武力抗秦到底。(2)《春江花月夜》中,與張九齡《望月懷遠》中“海上生明月”異曲同工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詩人張若虛孤身漂泊在外,因此詩中描寫的明月給人的感覺也是孤單的,“________________”一句便是明證。(3)古詩詞中有很多以“自”或“空”營造意境氛圍的,或寫獨守的孤寂,或寫空寂蒼涼的環(huán)境,或寫英雄的失意,如“________________”。23.(1)《過秦論》中始皇派遣大將蒙恬北逐匈奴獲得勝利,使得匈奴長時間不敢南下進擊中原。文中“
,
”兩句就是對此事件效果的概括。(2)《離騷》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亂社會中煩悶失意,走投無路的兩句:
,
。(3)
李密在《陳情表》中用“
,
”兩句表明自己本來就醉心官場,貪慕名利,從而打消了晉武帝對前朝舊臣的猜忌與疑慮。24.(1)在王安石看來,只有拒絕正確的批評才叫拒諫,他在《答司馬諫議書》中指出“
,
”根本算不上拒諫。(2)蘇軾《赤壁賦》中“
,
”兩句均用疊詞生動形象地寫出作者乘著一葉扁舟隨波漂蕩的自由暢快之感。(3)古人作詩,善用“空”字。“空”字有“皎皎空中孤月輪”中的“天空”之意;還有“
”(李賀《李憑箜篌引》)中的“空寂”之意;亦有“去來江口守空船”中的“空無,沒有”之意;更有“
”(李白《將進酒》)中的“徒然,白白地”之意。附:參考答案(教師版)1.(1)南粵中學的校訓中有“自強”“弘毅”四字,前者語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后者則出自《論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甫在《登高》中借“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兩句描寫了自己晚年孤獨病弱的境況,其《登岳陽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也寫出了類似的境況。(3)學校的“文學廊”為古今詩人制作名片,文佳想引用兩句詩來概括曹操的形象,陳老師提醒他用曹操自己寫的詩就很合適,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2)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每空1分。凡錯、漏、多字,該空不得分。](3)示例一: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曹操《龜雖壽》)示例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示例三: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短歌行》)[每空1分。凡錯、漏、多字,該空不得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要求,可給分。]2.(1)賈誼在《過秦論》中寫,天下諸侯率領百萬雄師,攻打函谷關,而秦國打開關口迎擊諸侯之軍,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賀在《李憑箜引》中,以石為之破、天為之驚等神話傳說來表現彈奏者的超凡技藝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想要創(chuàng)作一篇歷史小說《飛將軍李廣》,他在前言中想引用一句褒揚李廣的古代名句,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鸢浮?/p>
①.九國之師
②.逡巡而不敢進
③.女媧煉石補天處
④.石破天驚逗秋雨
⑤.但使龍城飛將在
⑥.不教胡馬度陰山(君不見沙場爭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錯字詞:逡巡、媧、煉、逗、猶。3.(1)司馬遷《屈原列傳》中,“_______,
_______”兩句運用對比手法對《離騷》進行評價,認為其能夠借平常淺近的事物來闡發(fā)博大深遠的意蘊。(2)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_______,
_______”兩句運用疊詞,描繪出一幅迷蒙隱約的美麗畫卷,極具生活氣息。(3)自問自答,有助于抒發(fā)人物的思想情感,引發(fā)讀者思考。這種形式在古詩文中很常見,如“_______?_______”兩句。(1)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舉類邇而見義遠(2)暖暖遠人村
依依墟里煙(3)示例一:座中泣下誰最多
江州司馬青衫濕示例二:何以解憂
唯有杜康[每空1分,多字、漏字、錯字等均不得分,第(3)小題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語境即可給分]4.(1)《勸學》中,荀子以“______,______”為喻,引出后天學習、反省可以改變人的天性的論斷。(2)《過秦論》中,賈誼極寫陳涉兵微勢弱卻能振臂一揮令“______,______”,最終強秦被山東豪杰推翻。(3)《青玉案·元夕》中,辛棄疾大力渲染歡樂場面,街市里“______”,城中鼓樂齊鳴,月光流轉,“______”。(1)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2)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3)寶馬雕車香滿路一夜魚龍舞(每空1分,錯字、漏字、添字該空不得分)5.(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后世一直傳誦不已,蘇軾《赤壁賦》中就曾引用過。(2)王安石在《答司馬諫議書》中,借盤庚遷都之事,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兩句道出了自己的行事準則:三思而后行,只要確認正確,就無怨無悔。(3)花與鳥既是繪畫作品中的重要題材,又常常在古代詩詞中對舉出現,如“_________,_________”。
①.月明星稀;②.烏鵲南飛;③.度義而后動;④.是而不見可悔故也;⑤.感時花濺淚;⑥.恨別鳥驚心(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6.(1)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寫仙府石門突然打開,奇異景象盡收眼底。其中表現仙人們紛紛駕風而來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五代史伶官傳序》緊緊圍繞“人事”來談論五代后唐莊宗寵幸伶人帶來的后果,最后主題升華,得出兩句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尾“豈獨伶人也哉”發(fā)人深省。(3)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中“五月漁郎相憶否”從對面落筆,主客移位,使得抒情更進一層。古代詩歌中還有不少相似的例子,如“
,
”。(1)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2)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遙憐小兒女
未解憶長安注意以下字詞的書寫:霓、兮、禍、溺。補充細則:第(3)小題可以填以下詩句:想得家中夜深坐,
還應說著遠行人。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雙鬢明朝又一年。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7.(1)酈道元《三峽》中引用“
,
”兩句,突出了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深秋悲寂凄涼的氣氛。(2)用典是常用的表現手法,李白《將進酒中“
,
”兩句就化用了《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之句。(3)司馬遷認為,屈原創(chuàng)作《離騷》的原因是“蓋自怨生也”,并分析了屈原生“怨”的直接原因,即“
,
”(1)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2)陳王昔時宴平樂
斗酒十千恣歡謔
(3)信而見疑
忠而被謗8.(1)李白《蜀道難》中描寫古蜀國與世隔絕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司馬遷《屈原列傳》中以日月為比較對象,高度贊揚屈原高潔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達到故宮游覽,在九龍壁前看著威風凜然的浮雕龍刻,不禁想到很多詩人曾把這神奇、祥瑞的龍寫入了詩詞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2)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3)示例1: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示例2: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每空1分)[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在具體情境中識記名篇名句的能力。9.(1)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認為,有好的開端的君主誠然多,然而“______”,之所以會這樣,并不在于“難易”發(fā)生了變化,而是因為很多君主處于憂慮之中,便竭盡誠意來對人,得志之后,其便“______”。(2)李商隱《錦瑟》中有“望帝春心托杜鵑”的句子,白居易《琵琶行》中也有運用“杜鵑”作為意象的詩句:“______?______?!保?)“鬢”是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詩人借此表現自己的哀怨、愁思、欣喜、期待或抱負,如“______,______”。(1)能克終者蓋寡
(則)縱情以傲物(2)其間旦暮聞何物
杜鵑啼血猿哀鳴(3)塞上長城空自許
鏡中衰鬢已先斑/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塵滿面鬢如霜(每答對一空給1分,有錯別字該空不給分)10.(1)《石鐘山記》中記載,李渤親訪遺蹤,自認為已知曉石鐘山得名由來,但蘇軾卻質疑:“
,
”,為何唯獨這座山用鐘來命名?(2)黃庭堅《登快閣》中既描繪出詩人登快閣亭時所覽勝景,又寫出詩人胸襟懷抱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剛同學離開西安前往新疆,一進入塞外,大西北的壯闊景象使他不禁吟誦起前人的寫景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2)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燕歌未斷塞鴻飛
牧馬群嘶邊草綠11.(1)小剛向老師抱怨自己做好事卻沒人看到,老師對小剛說,做好事要懷一顆平常心,不為顯名而做好事,不為得利而幫助他人,正如《〈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在顏淵問仁時所回答的那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時空交錯,虛實相生,將六朝舊事和眼前流水衰草之景完美結合。(3)古詩文中的“千里”一詞往往并非確指之數,而是用以表示路途遙遠或面積廣闊,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2)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3)示例一: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示例二: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示例三: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示例四: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學生對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識記能力。12.(1)《靜女》中,男子滿心期盼來到城角赴約,女子卻“____________”,這令男子焦急不已,“____________”。(2)蘇軾《前赤壁賦》有“扣舷而歌之”之語,《念奴嬌·過洞庭》張孝祥則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敲擊船沿、仰天長嘯,抒發(fā)出自己的滿腔豪情。(3)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凄苦的哀愁浸滿了詞人的心靈。身世之痛、家國之痛、孤獨之痛……詞人的愁太多太多了,又如何包括得了,概括得盡?(4)崔護《題都城南莊》中“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兩句寫出了桃花依舊,但人面不見,人去樓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兩句寫出了這樣的物是人非之感,這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無窮幽怨和仇恨之情。(5)杜甫《登岳陽樓》中逼真描畫出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邊無際的景象,可以和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相媲美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遙對明月,李太白豈能無酒?《將進酒》中有“____________”的名句,酒與月皆不可辜負。同樣遙對明月,張若虛生發(fā)哲思,《春江花月夜》中有“____________”的名句,以人賞月來嘆問人類源起。(1)愛而不見搔首踟躕(1分)(2)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1分)(3)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1分)(4)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1分)(5)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分)(6)莫使金樽空對月江畔何人初見月(1分)13.(1)杜甫詩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寫景闊遠;黃庭堅《登快閣》中也有類似的詩句:“
,
?!?2)保家衛(wèi)國、抵御外侮的將土是古詩中常見的藝術形象。如《燕歌行》中,身處絕境的士兵想的不是個人安危,“
,
”是對他們視死如歸精神的寫照。(3)“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僅僅是一只小船,更承載著無盡的漂泊之苦、思鄉(xiāng)之情和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如“
,
?!?1)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2)相看白刃血紛紛
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3)示例一:誰家今夜扁舟子
何處相思明月樓示例二: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發(fā)弄扁舟示例三:駕一葉之扁舟
舉匏樽以相屬(每答對一空給1分,有錯別字該空不給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給分。)14.(1)針對司馬光認為新法“生事”的指責,王安石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用“_________________”指出推行新法的依據,用“_________________”點明實行新法的根本目的。(2)杜甫《登岳陽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與《登高》中“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表達的情感相似。(3)小剛去看畫展,一幅險峻的群山圖讓他驚嘆,他想引用古人的詩句來形容眼前的山勢,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
(2)親朋無一字
老病有孤舟(3)示例一: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李白《蜀道難》)示例二: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杜甫《望岳》)(每空1分,添字、漏字、錯字則該空不得分)15.(1)荀子《勸學》中“_______,_______”兩句說明客觀事物經過人工改造可改變原狀,從而引出學習能改變人的秉性的論斷。(2)《歸園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兩句,與“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呼應,揭示了詩歌主旨,流露出詩人如釋重負的心情。(3)小明在研習古典詩文時發(fā)現,詩人多用“蘭”表情達意,如“_______,_______”。(1)(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2)久在樊籠里
復得返自然
(3)示例一:涉江采芙蓉
蘭澤多芳草/扈江離與辟芷兮
紉秋蘭以為佩
[每空1分,第(3)小題若有其他答案,正確合理亦可給分]16.(1)白居易《琵琶行》中寫詩人在環(huán)境荒僻、不聞絲竹的潯陽城聽到琵琶女的彈奏,頓感清明的兩句是“
,
”。(2)《紅樓夢》中《秋窗風雨夕》一詩對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有所借鑒,其中“誰家秋院無風人?何處秋窗無雨聲?”的表達與《春江花月夜》“
?
”兩句相似。(3)古之君子敬小慎微,重視“小”處,如司馬遷《屈原列傳》“
”表明“小”也可以表達深遠的意義;又如歐陽修《伶官傳序》“
”,,指出“小”也會釀成大的禍患。(1)今夜聞君琵琶語
如聽仙樂耳暫明(2)誰家今夜扇舟子
何處松思明月樓(3)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夫禍患常積于忽微
(共6分)17.(1)古人常以酒寄情,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中用“___________”來表達回歸田園的閑適自得;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用“__________”來化悲傷為曠達。(2)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自己編寫《史記》除了想要探求天道與人事之間的關系,還希望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3)《青玉案·元夕》中,通過視覺和嗅覺來寫女子盛裝出行,參加元宵賞燈活動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引壺觴以自酌一尊還酹江月(2)通古今之變
成一家之言(3)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18.(1)蘇洵在《六國論》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現六國子孫割地之輕率的句子是:“
,
”。(2)杜牧在《阿房富賦》中用“
,
”兩句概括了秦國搜刮、揮霍六國珍寶的行為。(3)在《答司馬諫議書》中,寫作者考慮到司馬光對自己的看重與厚待,不應該馬虎回復書信的兩句是:“
,
”。(1)舉以予人,如棄草芥(2)奈何取之盡錙銖
用之如泥沙(3)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覆不宜鹵莽19.(1)賈誼在《過秦論》中認為,諸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使得“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蘇洵在《六國論》中與之相似的論述是“
▲
,
▲
”。(2)荀子在《勸學》中開頭連用幾個比喻強調了學習的重要作用,并順勢推論出結論,強調學習并不斷省察自己重要性的兩句是“
▲
,
▲
”。(3)“馬”作為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經常出現在唐宋詩詞中,和其他意象組合成一個意境,成為古代文人墨客抒發(fā)情感的重要意象,如“
▲
,
▲
”。.(1)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3)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陸游《書憤》);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陸游《臨安春雨初霽》);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白居易《琵琶行》)(每空1分)20.⑴《勸學》中通過對“見者遠”“聞者彰”“致千里”“絕江河”的原因分析得出的結論是“
,
”。⑵《阿房宮賦》描繪了阿房宮樓閣眾多、不計其數的情形,其中展示走廊和屋檐特點的句子是“
,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加工承攬意向合同范本
- 出讓合同范本
- 買磚合同范本
- 兒女撫養(yǎng)合同范本
- 農村租房建基站合同范本
- 代建合同范本政府蓋章
- 世界500強合同范本
- 會務代辦合同范本
- 供貨定金合同范本
- 別墅門窗出售合同范本
- 2025年中考英語時文閱讀 6篇有關電影哪吒2和 DeepSeek的英語閱讀(含答案)
- 修高速土方合同范例
- 2024年湖北省武漢市中考語文試卷
- 二零二五年度高品質小區(qū)瀝青路面翻新施工與道路綠化合同2篇
- 2024年形勢與政策復習題庫含答案(綜合題)
- 工程項目部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 2024三農新政策解讀
- HGE系列電梯安裝調試手冊(ELS05系統SW00004269,A.4 )
- 酒店前臺績效考核表
- 水利工程水庫混凝土防滲墻施工方案
- 抹灰工程施工合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