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病證全套課件_第1頁
肺病證全套課件_第2頁
肺病證全套課件_第3頁
肺病證全套課件_第4頁
肺病證全套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yī)內(nèi)科學總論

中醫(yī)與西醫(yī)的區(qū)別:

一、中醫(yī)內(nèi)科學的定義、性質

及范圍、演變定義中醫(yī):傳統(tǒng)醫(yī)學(臨床醫(yī)學),其特點:一是比較原始的解剖學;二是臨床經(jīng)驗;三是以人們長期的生活和醫(yī)療認識為基礎,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指導下,通過取象一比類一類推的方法,形成中醫(yī)理論的雛形,再通過臨床實踐驗證,不斷地充實提高,不斷地完善,形成了目前的中醫(yī)基礎理論。所以說:是中醫(yī)先賢們經(jīng)過幾千年的臨床實踐不斷完善的。中醫(yī)所使用的藥品完全來自自然,是以人為試驗個體的。

古老的中醫(yī)里有許多是西醫(yī)或現(xiàn)代科學根本解釋不了的東西。

現(xiàn)代醫(yī)學(實驗室醫(yī)學),其特點:來源于生理解剖學,有一條十分清晰的脈絡可尋找,是從實驗室走向臨床,它理論的形成是開放的,是不斷走向微觀的,它隨著科學的發(fā)展不斷走向細化和分支。西醫(yī)所使用的品藥是實驗室的產(chǎn)物,它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是以鼠為試驗個體的,有很多藥品有很多毒付反應。

2)內(nèi)科與外科的區(qū)別:內(nèi)科、外科名稱的由來要追溯到古代了。古時候,大夫只能對體表疾病進行手術,而體內(nèi)疾病只能靠非手術方法治療。所以手術科就叫外科,不手術的為內(nèi)科。目前手術可以在身體的任何地方進行,但名字還叫外科,古名沿用至今。目前是這樣劃分的,凡是需要外科手術解決的疾病劃歸外科學的范疇,凡是不需要外科手術來治療的疾病歸到內(nèi)科。

定義:中醫(yī)內(nèi)科學是運用中醫(yī)學理論和中醫(yī)臨床思維方法研究并闡明內(nèi)科疾病的病因、病機、證候、診斷、辨證論治規(guī)律和轉歸預后以及預防、康復、調攝等問題的一門臨床學科。

是臨床專業(yè)課,是中醫(yī)學學科的主干課程,是臨床諸學科的基礎。其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醫(yī)臨床水平的發(fā)展水平。

性質《金匱要略》

范圍外感病內(nèi)傷病《傷寒論》

外感

內(nèi)傷《溫病學》以及后世以臟腑、經(jīng)絡、氣血津液的生理、病理指導辨證施治的論著等。

內(nèi)科急癥、熱病、腦病、肺病、心病、脾胃病、肝膽病、腎病、老年病、腫瘤等。傷寒論、金匱要略與溫病學已合為中醫(yī)臨床基礎。

演變

科學的疾病分類,有助于歸納總結疾病的本質。內(nèi)科疾病的病種多、范圍廣,加之祖國醫(yī)學發(fā)展的背景,故在疾病的命名上有不嚴謹?shù)囊环矫?。歷代醫(yī)家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對內(nèi)科疾病的分類作了嘗試,主要是以病因、病機、病理產(chǎn)物、病位、主癥、體征為依據(jù)。如咳嗽、胃痛以癥狀命名;郁癥、痹證以病機命名,胸痹心痛是以病機結合病位命名的。而且病名太少,所講內(nèi)容不能含蓋及滿足內(nèi)科臨床需要。近年來,疾病分類日益受到重視,并加強了疾病病名規(guī)范化的研究,中醫(yī)內(nèi)科研究的范圍也是不斷擴大的,中醫(yī)內(nèi)科學也不斷面臨新課題。

二、中醫(yī)內(nèi)科學發(fā)展史(一)萌芽(殷商時代到周朝)殷代甲骨文記載:心病、頭痛、胃腸痛、蠱病。殷商發(fā)明用藥酒、湯液治病。商將醫(yī)學分科為疾醫(yī)、瘍醫(yī)、食醫(yī)、獸醫(yī)。(二)奠基(春秋秦漢)《脈法》《五十二病方》《治百病方》《足臂十一脈灸經(jīng)》《陰陽十一脈灸經(jīng)》《黃帝內(nèi)經(jīng)》《傷寒雜病論》(三)充實(宋金元時期)

1.病因學、癥狀學、治療學的充實和發(fā)展: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寸白蟲、癭病。葛洪《肘后備急方》:尸注、癩、沙虱。南宋·陳無擇《三因及一病證方論》分內(nèi)因、外因、不內(nèi)外因。(1)病因學(2)癥狀學《諸病源候論》記述病侯784條,對胸壁的癥狀如疼痛、性質、部位與預后作了描述。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指出消渴病易發(fā)瘡瘍。王燾《外臺秘要》指出消渴病“每發(fā)則小便至甜”的特征。此時期還對傷寒、溫病、瘧疾、肺癆等傳染病作了描述。心痛、虛勞、腳氣、水腫在辨證上有了較大提高。(3)治療學《肘后備急方》用青蒿治療瘧疾;用海藻治療癭病?!肚Ы鹨健贰锻馀_秘要》用常山、蜀漆治瘧疾;白頭翁、苦參治瘧疾;檳榔治寸白蟲;谷皮治腳氣?!短绞セ莘健贰妒備洝肥蛰d大量方藥反映了當時的成就。2.學術理論的創(chuàng)新:劉完素倡導火熱學說主寒涼;張從正倡導攻邪而善用汗、吐、下三法;李東垣重脾胃;朱丹溪提倡“陽常有余,陰常不足”。金元四大家(四)形成(明清時代)(1)薛己的《內(nèi)科摘要》,首先用內(nèi)科命名。(2)王綸《名醫(yī)雜著》指出:外感法仲景內(nèi)傷法東垣熱病用完素雜病用丹溪明代(3)王肯堂《證治準繩》;(4)張介賓《景岳全書》;(5)秦景明《癥因脈治》;(6)李宗梓《醫(yī)宗必讀》;(7)《景岳全書》的陰陽互補;(8)《醫(yī)宗必讀》的治瀉九法至今仍具重要意義?!豆沤駡D書集成醫(yī)部全錄》《醫(yī)宗金鑒》《張氏醫(yī)通》《辨證錄》《臨證指南醫(yī)案》《證治匯補》《醫(yī)學心悟》《醫(yī)林改錯》《血證論》《外感溫熱篇》《濕熱病篇》《溫病條辨》清代如何學好中醫(yī)內(nèi)科學與生理、病理結合來理解

中醫(yī)思維全程投入學好中醫(yī)基本理論強迫記憶概述一、定義教材含義:"喘證是以呼吸困難,甚至張口抬肩,鼻翼煽動,不能平臥為特征的病證.表現(xiàn)呼吸急促,不能平臥(呈端坐呼吸)。嚴重者可致喘脫(喘促持續(xù)不已,煩躁不安,汗出肢冷,心悸,面唇青紫)。呼吸困難主觀上:病人感覺呼吸費力,或空氣不足??陀^上:表現(xiàn)呼吸頻率、節(jié)律、深度異常喘脫:喘證的嚴重階段,多因肺氣欲絕,病及心腎之陽,陰陽離決而形成的一種危候。表現(xiàn)為喘促持續(xù)不已,煩躁不安,汗出肢冷,心悸,面唇青紫,脈浮大無根等。嚴格地講,喘是一個癥狀,可見于多種急慢性疾病的病程中,因此它涉及的范圍非常廣,它有輕重之別,且喘甚每致喘脫,故把它做為一個獨立的病證來討論。二、歷史沿革《內(nèi)經(jīng)》對喘證的癥狀、病因、病位論述頗詳提到喘息、鼻張、肩息等概念,病變主要在肺,同時也涉及到心肝等臟。對喘證的病因,認識到有外感與內(nèi)傷、邪實與正虛的不同?!督饏T》有“上氣”專篇,其中包括了“喉中如水雞聲”的哮證及“咳而上氣”的肺脹。列有射干麻黃湯、越婢加術湯、小青龍湯等方藥。宋元以后,充實了內(nèi)傷致喘的理論,辨證則以虛實為綱,治療則分別從肺腎兩臟論治。如朱丹溪等認識到六淫、飲食、久病、勞倦等皆可致喘;《景岳全書》等皆從虛實論治喘證,并指明病變臟腑主要在肺腎兩臟。三、范圍現(xiàn)代醫(yī)學與喘證有關的疾病主要有:1)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肺炎、矽肺、肺結核等多種支氣管、肺、胸膜、縱隔疾病。2)慢性心衰等所致的心源性呼吸困難。3)嚴重貧血、中毒、癔病等導致的呼吸困難。喘證實喘虛喘風寒襲肺(喘息性支氣管炎)痰熱壅肺(肺炎)痰濁阻肺(慢支合并肺氣腫)肺氣郁痹(癔病性喘息)肺虛(慢支合并肺氣腫)腎虛(肺氣腫.肺心病)病因病機外邪襲肺外感風寒風熱壅肺飲食不當脾胃受損痰濕,上干于肺肺氣不宣氣逆而喘情志失調肝氣逆乘于肺肺腎虛弱肺虛氣失所主氣短而喘腎虛氣失攝納出多入少,氣逆上奔病因病機的總結1.病變部位主要在肺、腎,與肝、脾相關。肺為氣之主,為氣機升降出入之樞。外邪侵襲或它臟病氣犯肺,致肺失宣肅,呼吸不利,發(fā)為喘促。若肺虛氣失所主,亦可致少氣不足以息之虛喘。腎為氣之根,助肺主氣,司氣之攝納,攝納失常,則氣上逆于肺,入多出少而為喘促。2.病理性質虛實兩類實喘在肺,多因外邪、痰濁、肝郁氣逆等致邪壅肺氣,宣降不利所致。虛喘在肺腎,多因肺腎氣虛。從病程來看,早期多為實證,日久則可形成上盛下虛,正虛邪實等虛實夾雜之候或虛候。3.病機轉化多端病機轉化多端。一是虛實轉化,二是臟腑病位轉化;三是病久可累及于心,心腎之陽氣又常相互影響。診斷(一)診斷1.以呼吸困難,喘促氣短,甚則張口抬肩,鼻冀煽動,不能平臥,口唇發(fā)紺為特征。2.從病史來看,多有咳嗽、哮病、肺脹、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勞累而誘發(fā)。鑒別診斷1.喘證與哮病相鑒別相同點:均有呼吸困難區(qū)別:哮病是一種特殊的喘證。喉中哮鳴有聲是其特征。比喘證的范圍小,針對性強,為一種發(fā)作性的疾病。二者的聯(lián)系在于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2.喘證與氣短相鑒別相同點:均有氣不夠用區(qū)別:氣短往往是喘證之漸。出現(xiàn)與單純的肺氣腫或心功能不全(代償期),而喘往往是失代償期。辨證論治一、辨證要點1、辨病位在肺--因外邪、痰燭、七情等致邪壅肺氣,宣降不利而喘者。在肺腎--因久病勞欲,肺腎出納失常而致喘者。2、辨虛實實喘--呼吸深長有余,呼出為快,氣粗聲高,伴有痰鳴咳嗽,脈象有力者。年少或新病之人常多實證。虛喘--呼吸短促難續(xù),深吸為快,氣怯聲低,少有痰鳴咳嗽,脈象微弱者。年老或久病之人常多虛證。3、辨寒熱屬寒--咯痰清稀,色白有沫,面色青灰,伴形寒肢冷,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舌苔薄白脈浮緊或沉遲而弦。屬熱--咯痰粘稠,色黃或白,口渴欲飲,尿黃便結,舌紅苔黃膩或黃燥,脈滑數(shù)。二、治療原則1.發(fā)病時治標、治肺;平時治本、治腎;2實喘--重在治肺,祛邪利氣。因寒熱痰不同病因,宜采用溫宣、清肅、化痰等法。虛喘--重在肺腎,以腎為主,宜補氣攝納。虛實夾雜--分清主次,權衡標本,適當處理。三、分型論治實喘主證:呼吸困難,甚則張口抬肩,鼻翼扇動,不能平臥。風寒犯肺癥狀:主證加咳嗽痰稀白,表寒證,口不渴。舌脈:舌淡苔薄白而滑脈浮緊治法:散寒宣肺平喘方藥:麻黃湯加味痰熱遏肺癥狀:主證加咳嗽痰黃稠,咽干,口渴喜冷飲,尿赤,便結或發(fā)熱。舌脈: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治法:清泄痰熱方藥:桑白皮湯

千金葦莖湯痰濁阻肺癥狀:主證加咳嗽痰白粘,嘔惡,納呆,口粘不渴。舌脈:舌淡苔厚膩色白脈滑治法:化痰降氣方藥:二陳合三子養(yǎng)親湯水凌心肺癥狀:主證加咳嗽痰稀白,心悸,面目肢體浮腫,尿少。舌脈:舌胖暗,苔白滑,脈沉細。治法:溫陽利水,瀉壅平喘。方藥:真武湯,葶藶大棗瀉肺湯肝氣乘肺癥狀:主證+情志誘發(fā),咽中如塞,失眠心悸舌脈:苔薄,脈弦治法:開郁降氣平喘方藥:五磨飲子,甘麥大棗湯虛喘肺虛癥狀:主證+肺氣虛(氣短聲低,畏風自汗,易感冒)或氣陰兩虛(煩熱口干,面色潮紅)舌脈:舌淡脈弱,或舌紅苔剝脈細弱治法:補肺益氣養(yǎng)陰方藥:補肺湯或生脈散腎虛癥狀:主證+動則喘甚,呼多吸少,氣不得續(xù),咳甚尿失禁。舌脈:舌淡苔薄,脈沉細弱。治法:補腎納氣方藥:金匱腎氣丸合參蛤散喘脫癥狀:主證+喘劇欲絕,心悸煩躁,紫紺明顯,汗出如油,四肢厥冷舌脈:舌淡苔薄,脈微欲絕方藥:參附湯合黑錫丹治法:回陽固脫麗參針或參附針10mliv.50%GS20mlst!【概說】

一、概念肺癆是一種具有傳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由于正氣內(nèi)虛,感染癆蟲,侵蝕肺臟所致,以咳嗽,咯血,潮熱、盜汗及身體逐漸消瘦等癥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二、沿革

1.在春秋戰(zhàn)國至東漢末期,認為本病屬慢性勞損性疾病。2.在魏晉到北宋時期,已認識到本病具有傳染的特點。3.唐宋晚清時期,明確了本病的病位、病機和治則。三、范圍:本篇所論述的肺癆,與西醫(yī)學中的肺結核相類同,可參考本節(jié)進行辨證治療。接觸患者吸入有癆蟲空氣癆蟲侵肺稟賦不足酒色勞倦病后失調營養(yǎng)不良正氣內(nèi)虛肺癆【病因病機】

一、病因:

.癆蟲:是一種特殊的邪氣,具有傳染性,最易侵入肺臟,損傷肺陰。故朱丹溪概括癆瘵的病理為“主乎陰虛”。古人所稱的癆蟲即今日所見的結核桿菌。1.病位主要在肺,與脾腎兩臟的關系最為密切,同時也可涉及心肝。2本病病理性質的重點,初起病變在肺,以陰虛為主(由于癆蟲從口鼻吸入,直接侵蝕肺臟,損傷肺陰),繼可導致陰虛火旺,如陰傷及氣,甚則陰損及陽,則見氣陰兩虛,或陰陽兩虛之候。

二、病機3.病理性質主要為陰虛火旺,并可導致氣陰兩虛,甚則陰損及陽。4.預后特征:正氣較強,病情輕淺,為時短暫,早期治療者,均可獲康復,若正氣虛弱,治療不及時,遷延日久,每多演變惡化。一、診斷依據(jù)診斷1.初期僅感疲勞乏力,干咳,食欲不振,形體逐漸消瘦。病重者可出現(xiàn)咯血,潮熱,顴紅,盜汗,形體明顯消瘦等癥。2.有與肺癆患者密切接觸史。3.病灶部位呼吸音減弱或聞及支氣管呼吸音及濕啰音。4.痰涂片或培養(yǎng)結核菌多呈陽性。5.x線攝片可見肺部結核病灶。6.血沉增快、結核菌素皮試呈強陽性有助于診斷。

1.肺癆與虛勞(肺陰虛):相同點:病位在肺,病性為陰虛,均為虛弱性疾患。區(qū)別點:肺癆為癆蟲侵襲所致,主要病變在肺,具有傳染性,是一個獨立的慢性傳染性疾病,以陰虛火旺為其病理持點,以咳嗽、咯血、潮熱、盜汗、消瘦為主要臨床癥狀。虛勞:則由多種原因所導致慢性虛損證候的總稱,病程較長,病勢纏綿,一般不傳染,分別出現(xiàn)五臟氣、血、陰、陽虧虛的虛損癥狀。肺陰虛證是其中的一種證型。二、鑒別診斷

2.肺癆與肺痿:相同點:病位均在肺。區(qū)別點:肺痿是多種肺部慢性疾患(包括肺癰、肺癆、日久咳嗽)后期的轉歸,若肺癆晚期導致肺葉瘦弱不用,出現(xiàn)干咳、咯吐涎沫等癥者,即已轉屬肺痿。1.X線檢查不但可早期發(fā)現(xiàn)肺結核,而且可對病灶部位、范圍、性質、發(fā)展情況和治療效果作出判斷。X線表現(xiàn)有浸潤、干酪樣變和空洞形成,均屬于活動性病變。2.活動性肺結核痰中??烧业浇Y核菌。條索狀、結節(jié)狀病變經(jīng)一定時期觀察穩(wěn)定不變或已纖維硬結、痰菌陰性者,屬于非活動性病灶。3.結核菌素試驗呈強陽性者,常提示體內(nèi)有活動性病灶,紅細胞沉降率也可增快。三、相關檢查【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1、辨病理屬性:區(qū)別陰虛、陰虛火旺、氣虛的不同,掌握肺與脾、腎的關系。2、辨主癥:臨床應根據(jù)四大主癥的主次輕重及其病理特點。補虛培元,抗癆殺蟲為治療肺癆的基本原則。

二、治療原則三、分證論治1、肺陰虧虛癥狀:四大主癥(較輕)+胸痛、口干、顴紅舌紅、脈細數(shù)。治法:滋陰潤肺方藥:月華丸常用藥:北沙參、麥冬、天冬、玉竹、百合、白芨、百部。2、陰虛火旺癥狀:四大主癥(較重)+腰酸痛、男者遺精,女子月經(jīng)不調甚至閉經(jīng),五心煩熱,失眠易怒,形體日漸消瘦,舌質紅絳,脈細數(shù)。治法:滋陰降火方藥:百合固金湯常用藥:南、北沙參、大麥冬、玉竹、百合、百部、白芨、生地、五味子、玄參、阿膠、龜版、冬蟲夏草。3、氣陰耗傷癥狀:四大主癥(較重)+納呆、腹脹、便溏、面色咣白、疲倦、舌質嫩紅、苔薄,脈細弱無力。治法:益氣養(yǎng)陰方藥:保真湯常用藥:黨參、黃芪、白術、甘草、山藥、北沙參、川百合、麥冬、地黃、阿膠、五味子、冬蟲夏草、白芨、百合、紫菀、冬花、蘇子。4、陰陽虛損癥狀:四大主癥(重)+形寒、消瘦、納差、喘咳、聲音嘶啞、泄瀉浮腫、舌質淡,脈沉細。治法:滋陰補陽方藥:補天大造丸常用藥:人參、黃芪、白術、山藥、麥冬、生地、五味子、阿膠、當歸、枸杞、山萸肉、龜版、鹿角膠、紫河車?!绢A防調護】

本病應注意防重于治,要求在接觸患者時,身佩安息香、或用雄黃擦鼻,同時須要飲食適宜,不可饑餓,若體虛者,可服補藥。既病之后,不但要耐心治療,還應重視攝生,禁煙酒,慎房事,怡情志,適當進行體療鍛煉,加強食養(yǎng),忌食一切辛辣刺激動火燥液之物。【結語】

一、癥狀:以咳嗽、咯血、潮熱、盜汗及身體逐漸消瘦為主要臨床特征。二、病由感染“癆蟲”所致三、病位主要在肺,并與脾、腎等臟有關。四、治療應以補虛培元和治癆殺蟲為原則。【概述】一、概念肺痿,是指肺葉痿弱不用,臨床以咳吐濁唾涎沫為主癥,為肺臟的慢性虛損性疾患?!督饏T要略心典·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說:“痿者萎也,如草木之萎而不榮。”用形象比喻的方法以釋其義。1.《金匱要略》列有專篇,對肺痿的主癥特征、病因、病機、辨證均作了較為系統(tǒng)的介紹。2.唐·孫思邈《千金要方·

肺痿門》將肺痿分為熱在上焦及肺中虛冷二類。3.歷代醫(yī)家均認識到肺痿是多種肺系疾病的慢性轉歸,常與相關疾病合并敘述。4.清·張璐提出治療要點。二、沿革凡某些慢性肺實質性病變?nèi)绶卫w維化、肺硬變、肺不張等,臨床表現(xiàn)肺痿特征者,均可參照本篇辨證論治。三、討論范圍【病因病機】一、病因

1.久病損肺痰熱久嗽肺癆病久消渴津液耗傷熱病之后肺癰余毒未清熱壅上焦,消灼肺津大病久病內(nèi)傷久咳冷哮不愈肺虛久喘肺虛有寒,氣不化津誤治或濫用汗、吐、下等治法重亡津液肺津大虧肺失濡養(yǎng)2.誤治津傷:1.發(fā)病機理總屬肺臟虛損,津氣嚴重耗傷,以致肺葉枯萎。2.病理性質有虛熱、虛寒之分。熱在上焦,津枯則肺燥,清肅之令不行脾陰胃液耗傷,不能上輸于肺,肺失濡養(yǎng)肺虛津傷虛熱肺痿肺氣虛冷,不能溫化,固攝津液陰傷及陽,氣不化津肺失濡養(yǎng)虛寒肺痿二、病機3.病位在肺,但與脾、胃、腎等臟密切相關。肺虛肺葉枯萎病位在肺脾虛氣弱無以生化、布散津液病位在脾胃陰耗傷胃津不能上輸養(yǎng)肺病位在胃腎氣不足氣不化津腎陰虧耗病位在腎津氣大傷,失于濡養(yǎng)肺失濡養(yǎng)【診查要點】一、診斷依據(jù)1.臨床以咳吐濁唾涎沫為主癥,唾呈細沫稠粘,或白如雪,或帶白絲,咳嗽,或竟不咳,氣息短,或動則氣喘。2.常伴有面色發(fā)白或青蒼,形體瘦削,神疲,頭暈,或時有寒熱等全身癥狀。3.有多種慢性肺系疾病史,久病體虛。1、肺痿與肺癰的鑒別肺痿以咳吐濁唾涎沫為主證,而肺癰以咳則胸痛,吐痰腥臭,甚則咳吐膿血為主證。雖然多為肺中有熱,但肺癰屬實,肺痿屬虛,肺癰失治久延,可以轉為肺痿。2、肺痿與肺癆的鑒別肺癆主證為咳嗽、咳血,潮熱、盜汗等與肺痿有別。肺癆后期可以轉為肺痿重證。二、病證鑒別1.X線檢查可觀察病變程度和范圍,且??刹槌霾∽兊哪承┰颉?.肺功能檢查反映肺臟功能的狀況,動態(tài)觀察肺功能對診斷、療效評價、病情進展和判斷預后有一定參考價值。3.其它如肺核素掃描、支氣管肺泡灌洗、CT、核磁共振等檢查有助于原發(fā)病的鑒別。三、相關檢查【辨證論治】1.辨證要點主要辨虛熱虛寒。虛熱—易火逆上氣,常伴咳逆喘息;虛寒—常見上不制下,小便頻數(shù)或遺尿。2.治療原則總以補肺生津為原則,治應時刻注意保護津液,重視調理脾、腎。虛熱證—生津清熱以潤其枯;虛寒證—溫肺益氣而攝涎沫。1.虛熱證癥狀:咳吐濁唾涎沫,其質較粘稠,或咳痰帶血,咳聲不揚,甚則音嘎,兼證:氣急喘促,口渴咽燥,午后潮熱,形體消瘦,皮毛干枯,舌紅而干,脈虛數(shù)。證機概要:肺陰虧耗,虛火內(nèi)熾,肺失肅降。治法:滋陰清熱,潤肺生津。主方:麥門冬湯合清燥救肺湯加減。常用藥:太子參、甘草、大棗、粳米、桑葉、石膏、阿膠、麥冬、胡麻仁、杏仁、枇杷葉、半夏。三、證治分類2.虛寒證癥狀:咯吐涎沫,其質清稀量多,不渴,短氣不足以息,頭眩,神疲乏力,食少,形寒,小便數(shù),或遺尿,舌質淡,脈虛弱。證機概要:肺氣虛寒,氣不化津,津反為涎。治法:溫肺益氣。主方:甘草干姜湯或生姜甘草湯加減。常用藥:甘草、干姜、人參、大棗、白術、茯苓?!绢A防調護】一、積極治療肺部咳喘等疾患,防止其向肺痿轉變。二、戒煙,減少對呼吸道刺激,以利肺氣恢復。三、飲食宜甘淡,忌寒涼油膩。居處要清潔,避免煙塵刺激。四、加強體育鍛煉,尤其是注意耐寒鍛煉,適應氣候變化,增強肺衛(wèi)功能?!窘Y語】一、肺痿是臨床以咳吐濁唾涎沫為主癥。系多種慢性肺系疾病后期發(fā)展而成。二、發(fā)病機理主要為熱在上焦,肺燥津傷,或肺氣虛冷,氣不化津,以致津氣虧損,肺失濡養(yǎng),肺葉枯萎。其病位在肺,但與脾、胃、腎等臟密切相關。三、辨證有肺臟虛熱和肺氣虛冷兩大類,以虛熱證較為多見。治療總以補肺生津為原則。四、肺痿屬內(nèi)傷虛證,病情較重而遷延難愈?!靖攀觥恳?、定義癰:局部組織出現(xiàn)化膿性改變肺癰屬于內(nèi)癰之一,是指肺組織出現(xiàn)化膿性改變的一種疾病。由于熱毒壅結于肺,以致肺葉生瘡,血敗肉腐,形成膿瘍的一種病證,臨床以發(fā)熱,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濁痰,甚則膿血相兼為主要表現(xiàn)。

二、沿革1.漢·張仲景首創(chuàng)“肺癰”病名,用桔梗湯治療。2.漢代以后,對肺癰的認識續(xù)有發(fā)展。3.迄至明清,對本病的認識更趨深入、全面。4。解放以后,中醫(yī)藥治療肺癰取得了新經(jīng)驗三、范圍

西醫(yī)學所指的化膿性肺炎、肺壞疽及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囊腫、肺結核空洞等伴化膿性感染而表現(xiàn)肺癰證候者,亦可參考本篇辨證施治。

【病因病機】

外因風熱風寒郁而化熱邪熱壅肺內(nèi)因嗜酒過度,過食辛辣厚味肺有宿痰(咳喘)肺經(jīng)痰熱素盛一、病因:二、病機感受風熱痰熱素盛內(nèi)外合邪肺衛(wèi)同病熱傷肺氣肺失宣肅肺癰(初期)熱傷血脈熱毒壅肺灼津為痰熱痰瘀阻肺絡肺癰(成癰期)熱毒熾肺血敗肉腐成膿膿潰肺癰(潰膿期)熱毒徐解邪去正復肺癰(恢復期)本病病位在肺病理性質屬實、屬熱。其成癰化膿的病理基礎,主要在于熱壅血瘀。病機為熱壅血瘀,蘊釀成癰,血敗肉腐化膿。本病的病理演變過程,可以隨著病情的發(fā)展,邪正的消長,表現(xiàn)為初期、成膿期、潰膿期、恢復期等不同階段。二、病機

【診查要點】

一、診斷依據(jù)1.臨床表現(xiàn):發(fā)病多急,突然寒戰(zhàn)高熱,咳嗽胸痛,咯吐粘濁痰,經(jīng)旬日左右,咯吐大量腥臭膿痰,或膿血相兼,身熱遂降,癥情好轉,經(jīng)數(shù)周逐漸恢復。如膿毒不凈,持續(xù)咳嗽,咯吐膿血臭痰,低燒,消瘦,則為轉成慢性。2.驗痰法:肺癰病人痰吐在水中,沉者是癰膿,浮者是痰。3.驗口味:肺癰病人吃生黃豆或生豆汁不覺其腥。4.體征:可見舌下生細粒;遷延之慢性患者,還可見指甲紫而帶彎,指端形如鼓槌。膿腫接近胸壁部位者,叩診可呈濁音,聽診呼吸音減弱,或聞及濕羅音。

3、相關檢查

1).血常規(guī):白細胞計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均顯著增加。2).痰:涂片、培養(yǎng)。3).血源性肺膿腫,血培養(yǎng)可發(fā)現(xiàn)致病菌。4).胸部X片:可見肺野大片濃密陰影,其中有膿腔及液平面。

二、鑒別診斷

1.肺癰與風溫:相同點:肺癰初期與風溫均有發(fā)熱、咳嗽。不同點:風溫:經(jīng)正確及時治療后,多在氣分而解。如經(jīng)一周身熱不退,或退而復升,咯吐濁痰,應進一步考慮肺癰之可能??梢哉f是風溫沒有及時治愈,病情惡化的結果,當出現(xiàn)咯吐大量腥臭膿血濁痰時,即可診斷肺癰。2.肺癰與肺痿肺痿:為氣陰虧損,虛熱內(nèi)灼,或肺氣虛冷,以致肺葉痿弱不用,病程長而發(fā)病緩,形體多虛.肌肉消瘦,咳唾涎沫,脈數(shù)虛。聯(lián)系:肺癰久延不愈,誤治失治,痰熱壅實上焦,薰灼肺陰,可轉成肺痿。

3.咳嗽之痰熱蘊肺證咳嗽之痰熱蘊肺證:多為氣分邪熱傷及血絡,病情較輕,屬痰熱犯肺證,??┩曼S稠濃痰,痰量多,夾有血絲或咯鮮血。也可以說是咳嗽之痰熱蘊肺證沒有及時治愈,病情惡化的結果,當出現(xiàn)咯吐大量腥臭膿血濁痰時,即可診斷肺癰?!颈孀C論治】

一、辨證要點1、掌握病性:本病為熱毒瘀結于肺,成癰釀膿,發(fā)病急,病程短,總屬實熱之證。2、辨清發(fā)病過程的四期:初期-邪在肺衛(wèi);成癰期-化膿成癰;潰膿期-癰腫內(nèi)潰;恢復期-邪去正復。二、治療原則

本證屬實、熱證,治療當以祛邪為原則。采用清熱解毒、化瘀排膿的治法,膿未成當著重清肺消腫,膿已成當排膿解毒。按照有膿必排的要求,尤以排膿為首要措施.

1.初期

癥狀:發(fā)熱、微惡寒、咳嗽,咯粘液痰或粘液性膿痰,胸痛,咳時尤甚,口干鼻燥,舌苔薄黃,脈浮滑數(shù)。治法:疏散風熱,清肺化痰。方藥:銀翹散加減常用藥:銀花、連翹、蘆根、竹葉、桔梗、貝母、牛蒡子、前胡、甘草。三、證治分類

2.成癰期癥狀:壯熱不寒,汗出煩躁,咳嗽氣急,胸痛,轉側不利,咳吐黃綠色濁痰??诟裳试镉?,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治法:清肺化瘀消癰。方藥:千金葦莖湯合如金解毒散。常用藥:苡仁,冬瓜仁,桃仁,桔梗、甘草,蘆根、黃芩,黃連,山梔、銀花,魚腥草,蒲公英,紫花地丁。

3.潰膿期癥狀:咳吐大量膿血痰,或如米粥,腥臭異常,時有咯血,胸中煩滿而痛,甚則氣喘不能平臥,身熱、面赤、煩渴喜飲,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治法:排膿解毒。方藥:加味桔梗湯。常用藥:苡仁、冬瓜仁、桔梗、敗醬草、桃仁、蘆根、魚腥草、金蕎麥根、黃芩、銀花。4.恢復期癥狀:身熱漸退,咳吐膿血日減,臭味亦減,痰液逐漸轉為清稀,精神日見好轉,食欲增加,但仍覺氣短乏力,自汗、低熱、午后潮熱,心煩,口干咽燥,舌質紅或淡紅,苔薄黃干,脈細數(shù)。治法:清養(yǎng)補肺。方藥:沙參清肺湯合桔梗杏仁煎加減。常用藥:沙參、麥冬、百合、玉竹、太子參、黨參、黃芪、當歸、貝母、冬瓜仁。

【預防護理】

一、預防凡屬肺虛或原有其它慢性疾患,肺衛(wèi)不固,易感外邪者,當注意寒溫適度,起居有時,以防受邪致?。徊⒔麩熅萍靶晾敝藷故澄?,以免燥熱傷肺。一旦發(fā)病,則當及早治療,力求在未成膿前得到消散,或減輕病情。二、護理肺癰病人,病情一般較重,故應臥床休息。尚需注意以下幾點:加強觀察體位引流警惕變證飲食宜忌

宜食清淡蔬菜。多吃水果可以苡米煨粥食之。禁一切辛辣刺激食品。二、護理【結語】

一、特征:咳吐腥臭膿血濁痰。二、病因病理:風熱犯肺,或痰熱素盛,熱傷肺氣,蒸液為痰,熱壅血瘀,肉腐血敗,成癰化膿。三、辨證要點:病位在肺,證屬實熱。根據(jù)病理演變過程,可分為初期(表證期)、成癰期、潰膿期、恢復期。如邪戀正虛,則轉為慢性。四、治療原則應以清熱散結,解毒排膿為主。

【概說】一、概念:肺脹是多種慢性肺系疾患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導致肺氣脹滿,不能斂降的一種病證。臨床表現(xiàn)為胸部膨滿,憋悶如塞,喘息上氣,咳嗽痰多,煩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紺,脘腹脹滿,肢體浮腫等。其病程纏綿,時輕時重,經(jīng)久難愈。嚴重者可出現(xiàn)神昏、痙厥、出血、喘脫等危重證候。二.沿革

1.《內(nèi)經(jīng)》載有肺脹的病名及臨床表現(xiàn)。2.《金匱》對肺脹的證治論述頗詳。3.隋唐時期,各醫(yī)家對肺脹之機理的認識。4.后世醫(yī)籍的認識不斷有所充實發(fā)展。三、范圍:1.與西醫(yī)學中的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相類似。肺性腦病則常見于肺脹的危重變證,可參考本篇內(nèi)容進行辨治。2.本病病變復雜。還當與咳嗽、痰飲(支飲、溢飲)互參、注意與心悸、水腫、喘促、喘厥等病證聯(lián)系?!静∫虿C】一、病因1.久病肺虛如內(nèi)傷久咳、久喘、久哮等肺系慢性疾息,遷延失治,痰濁潴留,壅阻肺氣,氣之出納失常,還于肺間,日久導致肺虛,成為發(fā)病的基礎。2.感受外邪肺虛久病,衛(wèi)外不固,六淫外邪每易乘襲,誘使本病發(fā)作,病情日益加重。3.痰挾血瘀:上面的病因,致肺氣郁閉,氣郁痰阻日久,使血液運行不暢,痰瘀相結于肺,甚則病及于心,導致肺氣壅滯,而成肺脹。二.病機1.基本病機久咳、久喘、久哮、復感外邪,肺之體用俱損,呼吸機能錯亂,氣壅于胸,滯留于肺,痰瘀阻結肺管氣道,導致肺體脹滿,張縮無力,不能斂降而成肺脹。2.病變首先在肺,繼則累及脾、腎,后期及心。外邪犯肺肺虛久病肺氣脹滿不能斂降首先在肺子盜母氣脾失健運肺脾兩虛由肺及脾肺脹金不生水肺不主氣腎不納氣由肺及腎心脈不能上通于肺肺虛治節(jié)失職由肺及心3.病理因素:以痰濁、水飲、血瘀為主,三者可相互影響兼病。肺氣郁滯脾失健運津液不歸正化肺虛不能化津脾虛不能轉輸腎虛不能蒸化痰早期日久從陰化為飲水飲痰濁潴肺由肺及心心陽虛衰血瘀4.病理性質:本病屬本虛標實之候。本虛為肺脾腎三臟功能的虧虛。標實為存在許多病理因素。肺脹的病理因素主要為外邪、痰濁、水飲、氣滯與血瘀互為影響,兼見同病。本虛與標實之間常相互影響。在病變的不同時期,病理產(chǎn)物的表現(xiàn)各有特點,一般而言,初期以痰濁為主,繼則痰瘀并見,后期則痰濁、水飲與血瘀互為影響。5.病機轉化1)病變及脾,脾運不健,可見納差,脘腹脹滿;脾不統(tǒng)血,可見吐血、便血。2)病及于腎,腎主水,腎陽衰微,則氣不化水,水邪泛溢則浮腫,上凌心肺則喘咳心悸。3)肺與心脈相通,肺氣輔佐心臟運行血脈,肺虛治節(jié)失職,則血行澀滯,循環(huán)不利,血瘀肺脈,加之肺氣虛,血滯氣郁,由肺及心,臨床可見心悸、紫紺、水腫、舌質暗紫等癥。4)心陽根于命門真火,腎陽不振,進一步導致心腎陽衰,可呈現(xiàn)喘脫危候。5)痰濁或痰熱內(nèi)擾,蒙蔽心竅,心神失主,則意識朦朧、嗜睡甚至昏迷。6)痰熱內(nèi)閉,熱邪耗灼營陰,肝腎陰虛,陰虛火旺,肝火挾痰上擾,氣逆痰升,肝風內(nèi)動則發(fā)生肢顫、抽搐。7)痰熱、肝火迫血妄行,則動血而致出血。

【診查要點】一、診斷依據(jù)1.有慢性肺系疾患病史多年,反復發(fā)作。2.常因外感而誘發(fā)。其它如勞倦過度、情志刺激等也可誘發(fā)。3.典型者有臨床表現(xiàn)為咳逆上氣,痰多,胸中憋悶如塞,胸部膨滿,喘息,動則加劇,甚則鼻煽氣促,張口抬肩,目脹如脫,煩躁不安。4.病程纏綿,時輕時重,經(jīng)久難愈。1.X線檢查。2.心電圖檢查。3.血氣分析檢查。4.血液檢查。二、相關檢查三、鑒別診斷肺脹與哮病、喘證相同點:均以咳而上氣,喘滿為主癥。不同點:哮?。菏且环N反復發(fā)作性的疾病,常突然發(fā)病,以發(fā)時喉中哮鳴有聲,呼吸急促困難,為特征,可迅速緩解,其證候特點與肺脹的喘咳上氣有顯著的不同。喘證:以呼吸困難為主要表現(xiàn),可見于多種急慢性疾病的過程中,常為某些疾病的重要主癥和治療的重點。肺脹:是由多種慢性肺系疾病遷延不愈發(fā)展而來,喘咳上氣僅是肺脹的一個癥狀,此外,尚有心悸,唇甲紫紺,胸腹脹滿,肢體浮腫等癥狀。.聯(lián)系:肺脹可以隸屬于喘證的范疇,哮與喘病久不愈又可發(fā)展成為肺脹。

?!颈孀C論治】一、辨證要點1.分清其標本虛實的主次。一般感邪時偏于邪實,平時偏于本虛。2.偏實者須分清痰濁、水飲、血瘀的偏盛。3.偏虛者當區(qū)別氣(陽)虛、陰虛的性質,肺、心、腎、脾病變的主次。

治療應抓住治標、治本兩個方面,祛邪與扶正共施,依其標本緩急,有所側重。

二、治療原則1.痰濁壅肺證癥狀:胸膺滿悶,短氣喘息,稍勞即著,咳嗽痰多,色白粘膩或呈泡沫,畏風易汗,脘痞納少,倦怠乏力,舌暗,苔薄膩或濁膩,脈小滑。證機概要:肺虛脾弱,痰濁內(nèi)生,上逆干肺,肺失宣降。治法:化痰降氣,健脾益肺。代表方:蘇子降氣湯、三子養(yǎng)親湯、六君子湯加減。常用藥:蘇子、前胡、白芥子、半夏、厚樸、陳皮、白術、茯苓、甘草。三、證治分類癥狀:咳逆喘息氣粗,胸滿,煩躁,目脹睛突,痰黃或白,粘稠難咯,或伴身熱,微惡寒,有汗不多,口渴欲飲,溲赤,便干,舌邊尖紅,苔黃或黃膩,脈數(shù)或滑數(shù)。證機概要:痰濁內(nèi)蘊,郁而化熱,痰熱壅肺,清肅失司。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代表方:越婢加半夏湯、桑白皮湯加減。常用藥:麻黃、黃芩、石膏、桑白皮、杏仁、半夏、蘇子。2.痰熱郁肺證癥狀:神志恍惚,表情淡漠,譫妄,躁煩不安.撮空理線,嗜睡,甚則昏迷,或伴肢體瞤動,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白膩或黃膩,舌質暗紅或淡紫,脈細滑數(shù)。證機概要:痰蒙神竅,引動肝風。治法:滌痰、開竅、熄風。代表方:滌痰湯加減。常用藥:半夏、茯苓、橘紅、膽星、竹茹、枳實、菖蒲、遠志、郁金。3.痰蒙神竅證癥狀:心悸,喘咳,咯痰清稀,面浮,下肢浮腫,甚則一身悉腫,腹部脹滿有水,脘痞,納差,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苔白滑,舌胖質黯,脈沉細。證機概要:心腎陽虛,水飲內(nèi)停。治法:溫腎健脾,化飲利水。代表方:真武湯合五苓散加減。常用藥:附子、桂枝、茯苓、白術、豬苓、澤瀉、生姜、赤芍。4.陽虛水泛證癥狀:呼吸淺短難續(xù),聲低氣怯,甚則張口抬肩,倚息不能平臥,咳嗽,痰白如沫,咯吐不利,胸悶心慌,形寒汗出,或腰膝酸軟,小便清長,或尿有余瀝,舌淡或黯紫,脈沉細數(shù)無力,或有結代。證機概要:肺腎兩虛,氣失攝納。治法:補肺納腎,降氣平喘。代表方:平喘固本湯、補肺湯加減。常用藥:黨參(人參)、黃芪、炙甘草、冬蟲夏草、熟地、胡桃肉、五味子、靈磁石、沉香、紫菀、款冬、蘇子、法半夏、橘紅。5.肺腎氣虛證【預防調護】1.防止感冒,注意保曖,秋冬季節(jié),氣候變化之際,尤需避免感受外邪。2.重視原發(fā)病的治療。3.一經(jīng)發(fā)病,立即治療,以免加重。4.平時常服扶正固本方藥增強正氣,提高抗病能力,禁忌煙酒及恣食辛辣、生冷、咸、甜之品?!窘Y語】1.臨床以喘咳上氣,胸悶脹滿,心慌等為主證。病久可見面唇紫紺,身腫,甚或昏迷、抽搐以至喘脫等危重證候。2.病因以久病肺虛為主,由于反復感邪,而使病情進行性加重。3.病位在肺,繼則影響脾、腎,后期及心。4.病理性質多由氣虛、氣陰兩虛發(fā)展為陽虛,在病程中且可形成痰、飲、瘀等病理產(chǎn)物。5.治療當有側重地分別選用扶正與祛邪的不同治法。感冒屬外感?。和庑胺涡l(wèi)感冒外感病濕邪中焦?jié)褡铦裥澳c道痢疾邪犯少陽瘧疾

【概說】

由于感受觸冒風邪(廣義),邪氣襲表,引起肺衛(wèi)功能失調,以鼻塞、流涕、噴嚏、咳嗽、頭痛,惡寒,發(fā)熱,全身不適、脈浮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種外感病證。

一、概念:1.感冒的發(fā)病在外感病中占首位,是最常見的一種。

2.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以冬、春季節(jié)為多。

3.輕、重有別。輕者(普通病毒)自愈,重者如時行感冒(特殊病毒或合并感染),甚者導致死亡,須積極防治。

4.是誘發(fā)和加重許多疾病的因素。本病與咳嗽`心悸、胸痹心痛、水腫、痹病等多種疾病的病情發(fā)展與惡化有關。對小兒、老年體弱者威脅最大。

特點二、沿革

1.《內(nèi)經(jīng)》中即已有外感風邪引起感冒的記載。2.《傷寒論》認識到感冒有中風、傷寒之別。3.《諸病源候論》起,又倡“時行之邪”致病之說。4.宋元以后,醫(yī)家提出了“感冒”病名,確立了治療大法,對虛體感冒補充了扶正達邪的原則。三、范圍

以普通感冒(傷風)、流行性感冒(時行感冒)及其他病毒、細菌感染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而表現(xiàn)感冒證候者。

【病因病機】一、病因

1.風為主因風為六淫之首,流動于四時之中。故外感為病,常以風為先導;風性輕揚,為病多犯上焦。風與寒合3.時行疫毒傷人

2.邪有兼夾:

風寒證風與熱合風熱證夏秋之交暑濕當令風暑夾濕證秋季氣候干燥風燥相合病因示意圖時行疫毒口鼻皮毛腠理空虛衛(wèi)氣不固肺衛(wèi)表不和肺失宣肅風寒、風熱、暑濕(普通感冒)時行感冒外感風邪感冒二、病機1.基本病機基本病機——衛(wèi)表不和,肺失宣肅。衛(wèi)表不和則惡寒、發(fā)熱、頭痛、身痛;肺失宣肅則鼻塞、流涕、咳嗽、咽痛。2.病位——主要在肺衛(wèi)。風邪上受,首先犯肺,肺外合皮毛。3.病理性質——感冒屬表實證。由于四時六氣之不同,人體素質之差異,在臨床上有風寒、風熱和暑濕等證。但也有因體虛而感受外邪者,屬邪實正虛之候。感冒肺失宣肅咳嗽、鼻塞、流涕衛(wèi)陽被遏營衛(wèi)失和惡寒乏力身痛發(fā)熱轉歸心、腎—心悸、水腫衛(wèi)表不和正邪相爭腦---風溫病機示意圖【診查要點】一、診斷依據(jù)1.初起以衛(wèi)表及鼻咽癥狀為主,可見惡風或惡寒、鼻塞、流涕、多嚏、咽癢、咽痛、周身酸楚不適等,或有發(fā)熱。2.時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在同一時期發(fā)病人數(shù)劇增,且病癥相似,多突然起病,惡寒、發(fā)熱(多為高熱)、周身酸痛、疲乏無力,病情一般較普通感冒為重。3.病程一般3~7日,普通感冒一般不傳變,時行感冒少數(shù)可傳變?nèi)肜?,變生他病?.四季皆可發(fā)病,而以冬、春兩季為多。感冒溫病臨床特征多無發(fā)熱或發(fā)熱不高,服解表藥后,汗出身涼脈靜而漸愈,病程多不超過一周,多不傳變。必有發(fā)熱甚或高熱,得汗后熱雖暫降,但脈數(shù)不靜,身熱旋即復起,且見傳變?nèi)肜镏颍荷窕?、譫妄、驚厥、出血等。病機正氣不足,邪犯肺衛(wèi)正氣不足,疫毒內(nèi)犯發(fā)病特點四季皆有,但冬、春多發(fā),具相兼性、轉化性有季節(jié)性傳染性強,發(fā)病急驟,病情重篤,癥狀相似。理化檢查血象及胸部X線檢查可有異常進行必要的理化檢查,以資鑒別與西醫(yī)關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感風溫包括肺炎、急性支氣管炎、胸膜炎等;暑溫包括乙肝、鉤端螺旋體等疾病早期二、病證鑒別★普通感冒病情較輕,全身癥狀不重,初起一般多見鼻塞、流涕、噴嚏、聲重、惡風,繼則發(fā)熱、咳嗽、咽癢或痛、頭痛、身楚不適等;★少有傳變;★在氣候變化時發(fā)病率可以升高,但顯散發(fā)性,無明顯流行特點?!飼r行感冒病情較重,發(fā)病急,全身癥狀顯著,常突然惡寒,甚則寒戰(zhàn)、高熱、周身酸痛;★可以發(fā)生傳變,化熱入里,繼發(fā)或合并它?。弧锞哂袕V泛的傳染、流行性。2.普通感冒與時行感冒的區(qū)別:(從流行情況、全身中毒情況、傳變情況等三方面判斷)三、相關檢查1.血象:病毒性感染見白細胞計數(shù)正?;蚱?,淋巴細胞比例升高。細菌感染有白細胞計數(shù)與中性粒細胞增多和核左移現(xiàn)象。2.胸部X線檢查:X線胸片顯示血管陰影增多,但無肺浸潤陰影(急性病毒性支氣管炎),或雙肺彌漫性、結節(jié)性陰影(流感病毒肺炎)。3.病毒和病毒抗原的測定?!颈孀C論治】

類別惡寒發(fā)熱的輕重兼癥汗液

舌脈風寒證惡寒重,發(fā)熱輕流清涕,痰吐稀薄色白,咽不痛無汗舌苔薄白,脈浮緊風熱證身熱較甚,微惡風咽痛明顯,流黃涕,痰粘或黃汗少舌苔薄黃,邊尖紅,脈浮數(shù)一、辨證要點

1.區(qū)分風寒與風熱

2.辨不同兼邪

類別惡寒發(fā)熱的輕重兼癥舌脈暑入夏時常發(fā)熱,或午后熱甚,微惡風寒肌膚灼熱,汗少,口渴引飲,食少,心煩,倦怠無力,咳嗽少痰,舌苔薄白或薄黃,舌質微紅脈細數(shù)燥惡寒,發(fā)熱頭痛鼻塞,無汗,咽干唇燥,干咳痰少,痰質清稀。舌干苔薄脈象浮弦濕身熱不甚,遷延纏綿,微惡風寒汗少而粘,頭痛如裹,肢體酸重疼痛,或胸膈悶脹,脘痞泛惡,口中粘膩,大便稀溏,面色淡黃舌苔白膩脈浮濡二、治療原則治療遵循“其在皮者,汗而發(fā)之”之義,采取解表達邪的原則。風寒治以辛溫發(fā)汗,風熱治以辛涼解暑,暑濕雜感者又當清暑祛濕解表。虛體感邪則應扶正與解表并施。三、證治分類:1.風寒束表證:

癥狀:惡寒重,發(fā)熱輕,無汗,頭痛,肢節(jié)酸疼,鼻塞流涕,咽癢咳嗽痰薄色白,舌苔薄白而潤,脈浮或浮緊證機概要:風寒外束,衛(wèi)陽被郁,腠理內(nèi)閉,肺氣不宣。治法:辛溫解表代表方:荊防達表湯(《時氏處方》)或荊防敗毒散(《外科理例》)加減。常用藥:荊芥、防風、蘇葉、豆豉、蔥白、生姜——解表散寒;杏仁、前胡、桔梗、甘草、橘紅——宣通肺氣。2.風熱犯表證癥狀:身熱,微惡風,汗泄不暢,頭昏脹痛,目脹面赤,咳痰粘黃,咽痛口干,鼻流濁涕,舌苔薄白微黃,脈浮數(shù)證機概要:風熱犯表,熱郁肌腠,衛(wèi)表失和,肺失清肅。治法:辛涼解表代表方:銀翹散、蔥豉桔梗湯加減。常用藥:銀花、連翹、黑山梔、豆豉、薄荷、荊芥——辛涼解表,疏風清熱;竹葉、蘆根——清熱生津;牛蒡子、桔梗、甘草——宣利肺氣,化痰利咽。3.暑濕傷表證

癥狀:夏令感邪,身熱汗少,微惡風,肢體酸重或疼痛,頭昏重脹痛,心煩口渴,小便短赤,口粘,渴不多飲,胸悶脘痞,泛惡,舌苔薄黃而膩,脈濡數(shù)。證機概要:暑濕傷表,表衛(wèi)不和,肺氣不清。治法:清暑祛濕解表代表方:新加香薷飲加減。本方功能清暑化濕解表。用于夏月暑濕感冒,身熱心煩、有汗不暢、胸悶等癥。常用藥:

銀花、連翹、鮮荷葉、鮮蘆根——清暑解熱;香薷——發(fā)汗解表;厚樸、扁豆——化濕和中。附:虛體感冒:

一、感冒特點:素體虧虛,衛(wèi)外不固,反復感邪,纏綿難愈。二、機理:氣虛感冒:衛(wèi)氣不固,外邪乘襲,氣虛托送無力,邪不易解。陰虛感冒:陰津素虧,外邪乘襲,津液不能作汗達邪(多為風熱)。三、治療原則:當扶正達邪,在疏散藥中酌加補正之品。治療不可過于辛散,單純祛邪,強發(fā)其汗,耗氣傷津,重傷正氣。四、證治分類:1.氣虛感冒癥狀:惡寒較甚,發(fā)熱,無汗,頭痛身楚,咳嗽,痰白;咯痰無力,平素神疲體弱,氣短懶言,反復易感;舌淡苔白,脈浮而無力。證機概要:素體氣虛,衛(wèi)外不固,風邪乘襲。治法:益氣解表代表方:參蘇飲加減。本方益氣解表,化痰止咳。治氣虛外感風寒,內(nèi)有痰濕,憎寒發(fā)熱,無汗,頭痛,咳嗽,氣短,脈弱等癥。常用藥:黨參、甘草、茯苓——補氣扶正以祛邪;蘇葉、葛根、前胡——疏風解表;半夏、陳皮、枳殼、桔?!位抵箍?。2.陰虛感冒癥狀:身熱,微惡風寒,少汗,干咳少痰;頭昏,心煩,口干;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證機概要:陰虧津少,外受風熱,表衛(wèi)失和。治法:滋陰解表代表方:加減葳蕤湯化裁。本方滋陰解表,治療陰虛感冒,頭痛身熱,微惡風寒,汗少,咳嗽咽干,舌紅,脈數(shù)等癥。常用藥:玉竹——滋陰,以資汗源;甘草、大棗——甘潤和中;豆豉、薄荷、蔥白、桔?!璞砩⑿?;白薇——清熱和陰?!绢A防調護】一、防止感受外邪二、注意服藥要求三、加強觀察護理

【結語】一、臨床特征:感冒是以鼻塞、流涕、噴嚏、咳嗽、頭痛、惡寒發(fā)熱,全身不適為主癥。二、病因病機:病因--外感因六淫、時行病毒,以風邪為主;病機--邪犯肺衛(wèi),衛(wèi)表不和為主;是否發(fā)病與衛(wèi)外功能的強弱有關。三、辨治原則:屬于表實,區(qū)別風寒、風熱和暑濕兼夾之證。治療以解表發(fā)汗為主。風寒宜于辛溫,風熱須用辛涼,暑濕則應清暑祛濕。體虛感邪,又當扶正達邪?!靖攀觥?/p>

一、概念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氣上逆作聲,咯吐痰液而言,為肺系疾病的主要證候之一。分別言之,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一般多為痰聲并見,難以截然分開,故以咳嗽并稱??人允且粋€癥狀,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所的肺系疾病均可以有咳嗽的癥狀,但是只有當咳嗽為主要表現(xiàn)時,我們可診斷咳嗽。故咳嗽既是獨立性的一種疾患,又是肺系多種疾病的一個主要癥狀。

咳嗽是以癥狀命名的(這也是中醫(yī)不嚴謹?shù)囊环矫妫?/p>

二、沿革

1.《內(nèi)經(jīng)》對咳嗽的論述頗詳,如《素問·宣明五氣篇》說:“五氣所病……肺為咳?!薄端貑枴た日撈酚终f“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2.咳嗽的分類.歷代所用名稱甚多。3.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將咳嗽分為十種4.明·張介賓《景岳全書》將咳嗽分為外感、內(nèi)傷兩大類5.清·葉桂系統(tǒng)闡明了咳嗽的治療原則三、范圍1.重點是以咳嗽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類疾病,如急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咽炎等。2.其他疾病如肺癰、肺痿、風溫、肺癆等兼見咳嗽者,可與本篇互參?!静∫虿C】

肺失布津----津聚為痰邪壅氣道邪束衛(wèi)表----寒熱身痛----外感表證肺衛(wèi)六淫外邪口鼻皮毛外感咳嗽肺失宣肅----氣逆而咳一、病因飲食勞倦傷脾----脾失健運----濕聚為痰情志刺激----肝郁化火----氣火循經(jīng)

內(nèi)傷咳嗽內(nèi)邪干肺肺臟自病----陰傷氣耗----肅降無權

一、病因1.咳嗽的病變主臟在肺,與肝、脾有關,久則及腎,主要病機為邪犯于肺,肺氣上逆。2.外感咳嗽屬于邪實,但可發(fā)生演變轉化。外感咳嗽屬于邪實,為六淫外邪犯肺,肺氣壅遏不暢所致。外邪未能及時解散,還可發(fā)生演變轉化。如風寒久郁化熱;風熱灼津化燥;肺熱蒸液成痰等。3.內(nèi)傷咳嗽,病理因素主要為痰與火,而痰有寒熱之別,火有虛實之分,多由臟腑功能失調,內(nèi)邪上干于肺所致。多屬邪實與正虛并見,有先后主次的不同。二、病機4.外感咳嗽與內(nèi)傷咳嗽可相互為病。外感咳嗽如遷延失治,邪傷肺氣,更易反復感邪,而致咳嗽屢作,肺臟益?zhèn)?,逐漸轉為內(nèi)傷咳嗽。內(nèi)傷咳嗽,肺臟有病,衛(wèi)外不強,易受外邪引發(fā)或加重,在氣候轉冷時尤為明顯。久則肺臟虛弱,陰傷氣耗,由實轉虛。二、病機5.咳嗽的轉歸及預后。一般而言,外感咳嗽其病尚淺而易治,但燥與濕二者較為纏綿。內(nèi)傷咳嗽多呈慢性反復發(fā)作,治療難取速效。部分患者病情逐漸加重,甚至累及于心,最終導致肺、脾、腎諸臟皆虛,痰濁、水飲、氣滯、血淤互結而演變成為肺脹。二、病機【診查要點】

一、診斷依據(jù)主要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衛(wèi)表證。內(nèi)傷咳嗽,常反復發(fā)作,病程長,多伴其它兼證。二、病證鑒別1、咳嗽特點的鑒別:包括時間、節(jié)律、性質、聲音以及加重的有關因素。2、咯痰特點的鑒別:包括咯痰色、質、量、味等3、咳嗽與咳喘的鑒別:咳嗽以咳嗽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不伴喘證;咳喘則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復發(fā)作,由咳致喘,臨床以咳喘并作為特點。二、病證鑒別咳嗽為主要表現(xiàn)時,我們可診斷咳嗽,一般病情輕淺,預后較好。所有的肺系疾病均可以有咳嗽的癥狀,但除咳嗽外,還有明顯的其它定位癥狀,如前面講的感冒的定位癥狀是惡寒,發(fā)熱,舌苔薄,脈浮。常見病如下:

1.肺癰:是肺葉生瘡,形成膿瘍的一種病證,屬內(nèi)癰之一。臨床以咳嗽、胸痛、發(fā)熱、咯吐腥臭濁痰,甚則膿血相兼為主要特征。病機為熱壅血瘀,蘊毒化膿。根據(jù)其病理演變過程可分為初期、成癰期、潰膿期、恢復期。2.肺癆:是具有傳染性的慢性虛弱疾患,以咳嗽、咯血、潮熱、盜汗及身體逐漸消瘦為主要臨床特征。病因為感染“癆蟲”,但發(fā)病與否還與正氣強弱密切相關。3.喘證:即氣喘,喘息。臨床表現(xiàn)以呼吸困難,甚則張口抬肩,鼻翼煽動,不能平臥為特征??人匀站貌挥?,可轉為喘證。4.肺脹:是多種慢性肺系疾患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導致肺氣脹滿,不能斂降,臨床以胸部膨滿,憋悶如塞,喘息上氣,咳嗽痰多,煩躁,心悸,面色晦暗,脘腹脹滿,肢體浮腫等主要表現(xiàn)。病機為肺脾腎功能失調,痰濁、水飲與血瘀互結,病情纏綿,經(jīng)久難愈。三、相關檢查結合病史、病情、體檢作相關檢查,如血常規(guī)、血沉、痰培養(yǎng)、胸片X線透視或攝胸片,以資協(xié)助診斷。1.辨外感、內(nèi)傷外感咳嗽內(nèi)傷咳嗽起病急慢病程短長證候特點咳嗽伴肺衛(wèi)表證咳嗽伴臟腑內(nèi)傷證虛實實虛實夾雜治法疏邪宣肺,忌收斂調理臟腑,忌辛散【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外感咳嗽一般均屬邪實,以風寒、風熱、風燥為主;內(nèi)傷咳嗽多為虛實夾雜,本虛標實,其中痰濕、痰熱、肝火多為邪實正虛;肺陰虧耗咳嗽則屬正虛,或虛中夾實。注意分清標本主次緩急。2.辨證候虛實咳嗽的治療應分清邪正虛實。外感咳嗽,多為實證,應祛邪利肺,按病邪性質分風寒、風熱、風燥論治。內(nèi)傷咳嗽,多屬邪實正虛。標實為主者,治以祛邪止咳;本虛為主者,治以扶正補虛。同時,須按本虛標實的主次酌情兼顧??人缘闹委?,除直接治肺外,還應從整體出發(fā)注意治脾、治肝、治腎等。二、治療原則注意:咳嗽是人體祛邪外出的一種病理表現(xiàn),決不能單純見咳止咳(保護作用與破壞作用)。(一)外感咳嗽1、風寒襲肺證癥狀:咳嗽聲重,氣急,咽癢,咯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頭痛,肢體酸楚,或見惡寒發(fā)熱,無汗等表證,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證機概要:風寒襲肺,肺氣失宣。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主方:三拗湯、止嗽散加減。常用藥:麻黃——宣肺散寒;杏仁、桔梗、前胡、甘草、橘皮、金沸草——宣肺利氣,化痰止咳。

三、分型論治2、風熱犯肺證

癥狀:咳嗽頻劇,氣粗或咳聲嘶啞,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黃,咳時汗出,鼻流黃涕,口渴,頭痛,身楚,或見惡風,身熱等表證,舌苔薄黃,脈浮數(shù)或浮滑。證機概要:風熱犯肺,肺失清肅。治法:疏風清熱,宣肺止咳。主方:桑菊飲加減。常用藥:桑葉、菊花、薄荷、連翹——疏風清熱;前胡、牛蒡子、杏仁、桔?!迕C肺氣大貝母、枇杷葉——清肅肺氣,化痰止咳。3、風燥傷肺證癥狀:干咳,連聲作嗆,喉癢,咽喉干痛,唇鼻干燥,無痰或痰少而粘連成絲,不易咯出,或痰中帶有血絲,口干,初起或伴鼻塞、頭痛、微寒、身熱等表證,舌質紅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shù)或小數(shù)。證機概要:風燥傷肺,肺失清潤。治法:疏風清肺,潤燥止咳。方藥:桑杏湯加減。本方清宣涼潤,用于風燥傷津,干咳少痰,外有表證者。常用藥:桑葉、薄荷、豆豉疏風解表;杏仁、前胡、牛蒡子肅肺止咳;南沙參、大貝母、天花粉、梨皮、蘆根生津潤燥。

(二)內(nèi)傷咳嗽

1、痰濕蘊肺證癥狀:咳嗽反復發(fā)作,咳聲重濁,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粘膩或稠厚成塊,色白或帶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則咳甚痰多,進甘甜油膩食物加重,胸悶,脘痞,嘔惡,食少,體倦,大便時溏,舌苔白膩,脈象濡滑。證機概要:脾濕生痰,上漬于肺,壅遏肺氣。治法:燥濕化痰,理氣止咳。主方:二陳平胃散合三子養(yǎng)親湯加減。常用藥:法半夏、陳皮、茯苓、蒼術、川樸——燥濕化痰;杏仁、佛耳草、紫菀、款冬花——溫肺降氣。2、痰熱郁肺證

主癥:咳嗽氣息粗促,或喉中有痰聲,痰多質粘厚或稠黃,咯吐不爽,或有熱腥味,或吐血痰,胸脅脹滿,咳時引痛,面赤,或有身熱,口干而粘,欲飲水,舌質紅,舌苔薄黃膩,脈滑數(shù)。證機概要:痰熱壅肺,肺失肅降。治法:清熱肅肺,豁痰止咳。主方:清金化痰湯。常用藥:黃芩、山梔、知母、桑白皮——清泄肺熱;杏仁、貝母、瓜蔞、海蛤殼、竹瀝半夏、射干——清肺化痰。3、肝火犯肺證

主癥:上氣咳逆陣作,咳時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滯咽喉而咯之難出,量少質粘,或如絮條,胸脅脹痛,咳時引痛。癥狀可隨情緒波動而增減,舌紅或舌邊紅,舌苔薄黃少津,脈弦數(shù)。證機概要:肝郁化火,上逆侮肺。治法:清肺泄肝,順氣降火。主方:黛蛤散合瀉白散加減。常用藥:桑白皮、地骨皮、黃芩——清肺熱;山梔、丹皮——瀉肝火;青黛、海蛤殼——化痰熱;粳米、甘草——和胃氣,使瀉肺而不傷脾胃;蘇子、竹茹、枇杷葉——降逆氣。4.肺陰虧耗證

主癥:干咳,咳聲短促,或痰中帶血絲,或聲音逐漸嘶啞,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熱,顴紅,盜汗,口干,日漸消瘦,神疲,舌質紅、少苔,脈細數(shù)。證機概要:肺陰虧虛,虛熱內(nèi)灼,肺失潤降。治法:滋陰潤肺,化痰止咳。方藥:沙參麥冬湯加減。本方有甘寒養(yǎng)陰、潤燥生津之功??捎糜陉幪摲卧?,干咳少痰。常用藥:沙參、麥冬、花粉、玉竹、百合—滋養(yǎng)肺陰,甘草—甘緩和中;貝母、甜杏仁—潤肺化痰;桑白皮、地骨皮—清肺瀉熱?!绢A防調護】一、預防感冒。二、慢性久咳肺氣虛弱者,適當參加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三、外感咳嗽,如發(fā)熱等全身癥狀明顯者,應適當休息。四、內(nèi)傷咳嗽多呈慢性反復發(fā)作,尤其應當注意起居飲食的調護,飲食不宜甘肥、辛辣及過咸,嗜酒及吸煙等不良習慣尤當戒除。五、緩解期應堅持“緩則治本”的原則,補虛固本以圖根治?!窘Y語】一、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證候之一,指肺失宣降,肺氣上逆作聲,咯吐痰液而言。二、病因有外感、內(nèi)傷之分。三、辨證當辨外感內(nèi)傷。四、咳嗽的預后一般而言,外感咳嗽其病尚淺而易治,內(nèi)傷咳嗽多呈慢性反復發(fā)作過程,其病較深,治療難取速效1.咳嗽的主癥是什么,其病因病機如何,常見病機轉化有哪些?2.試述咳嗽常見證型的癥狀、治法及方藥。3.咳嗽預防與調護應注意什么?復習思考題:病例分析王XX,男,65歲,退休廚師,形體肥胖,嗜煙,以反復咳嗽咯痰四年,加重兩周為主訴入院?;颊哂谒哪昵伴_始出現(xiàn)咳嗽咯痰,痰多色白,癥狀反復,未作系統(tǒng)治療,痰量逐漸增多,尤以晨起咳甚。兩周前因受涼而見惡寒發(fā)熱,鼻塞流涕,咳嗽咯痰增多,曾在門診求治,服用宣肺解表的中藥,外感癥狀緩解,仍發(fā)熱,咳嗽,咯痰,痰多黃稠難咯出,胸滿氣粗,口干欲飲,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診斷,辨證分型,治法,方藥)

【概說】一、概念:哮病是一種發(fā)作性的痰鳴氣喘疾患。發(fā)時喉中有哮鳴聲,呼吸氣促困難,甚則喘息不能平臥。原因是宿痰伏肺,遇誘因或感邪引觸,以致痰阻氣道,肺氣宣降功能失常。從解剖角度看,由于氣道攣急所致。二、沿革1、《內(nèi)經(jīng)》雖無哮病之名,但有關喘鳴的記載與本病相似。2、《金匱要略》對哮病的臨床表現(xiàn)及治療論述頗詳。3、元·朱丹溪首創(chuàng)哮喘病名,并闡明病理因素“專主于痰”,提出“未發(fā)以扶正氣為主,既發(fā)以攻邪氣為急”的治療原則。4、明·虞摶《醫(yī)學正傳》對哮喘作了明確的區(qū)別。三、討論范圍1.本篇所論哮病包括西醫(yī)學的支氣管哮喘、哮喘性支氣管炎、嗜酸性細胞增多癥(或其它急性肺部過敏性疾患)引起的哮喘。2.若因肺系或其它多種疾病引起的痰鳴氣喘癥狀,則屬于喘證、肺脹等病證范圍,但亦可與本篇辨證論治內(nèi)容聯(lián)系互參?!静∫虿C】發(fā)病基礎(夙根):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輸化水精腎不能蒸化水液津液凝聚而成伏藏于肺“夙根”誘因:(一)外邪侵襲熱外感風壅阻肺氣,氣不布津津液凝聚成痰吸入煙塵花粉寒津液凝聚,痰濁內(nèi)生肺失宣降海羶發(fā)物(二)飲食不當過食生冷酸咸肥甘(三)體虛病后肺脾腎虧虛脾失健運,痰濁內(nèi)生,上干于肺素質不強,過敏體質,病后體虛二、病機哮病的發(fā)生,為宿痰(夙根)內(nèi)伏于肺,每因外感、飲食、情志、勞倦等誘因而引觸,以致痰隨氣升,氣因痰阻,相互搏結,壅塞氣道,肺失肅降,氣道攣急,而致痰鳴如吼,氣息喘促。1.病理因素以痰為主。臟腑陰陽失調,對津液的運化失常,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為哮病的夙根。2.發(fā)作時的基本病理變化為“伏痰”遇感引觸,痰隨氣升,肺氣宣降失常。3.病位主要在于肺系,關系到脾腎4.病理性質有寒熱虛實之不同,但可互相演變轉化。發(fā)作期以邪實為主。長期反復發(fā)作,寒痰傷及脾腎之陽,痰熱耗灼肺腎之陰,則可從實轉虛,在平時表現(xiàn)肺、脾、腎等臟氣虛弱之候。大發(fā)作時正虛與邪實并見,肺腎同病,病及于心,甚則喘脫。診斷與鑒別診斷:一、診斷依據(jù)1.發(fā)作時喉中哮鳴有聲,呼吸困難,甚則張口拾肩,不能平臥,或口唇指甲紫紺。2.呈反復發(fā)作性。常因氣候突變、飲食不當、情志失調、勞累等因素誘發(fā)。發(fā)作前多有鼻癢、噴嚏、咳嗽、胸悶等先兆。3.有過敏史或家族史。4.兩肺可聞及哮鳴音,可以確診。5.血嗜酸性粒細胞可增高,痰液涂片可見嗜酸細胞。6.胸部x線檢查:一般無特殊改變,久病可見肺氣腫體征。二、鑒別診斷

1.哮病與喘證:相同點:都有呼吸急促(呼吸頻率加快)的表現(xiàn)。不同點:哮?。合嘎曧懷裕碇杏邢Q聲,伴呼吸氣促困難,是一種反復發(fā)作的獨立性疾病。喘證:喘指呼吸氣促困難,是多種急慢性疾病的一個癥狀。呼吸氣促困難時,不伴有喉中哮鳴聲。聯(lián)系:即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可以說,哮是一種特殊的喘。2.哮病與支飲支飲是另一種特殊的喘。雖然也有痰鳴氣喘的癥狀,但多指左心衰,兩者發(fā)病的解剖部位有顯著的不同(哮病從解剖角度看,由于氣道攣急所致),但臨床上有時不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