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大連區(qū)域自然地理環(huán)境1.1地形地貌大連地區(qū)位于千山山脈西南延伸局部,遼東半島的最南端,瀕臨黃海、渤海之間,形成碧海環(huán)抱、低山丘陵起伏的地形。由于地質構造,尤其是第四紀以來的新地質構造活動和海水動力對陸地的長期作用影響,本區(qū)地貌多山地丘陵,少平原低地,濱海巖溶地貌形態(tài)較發(fā)育,形成復雜多樣的海岸地貌,并發(fā)育著千姿百態(tài)的海蝕地貌,不同地貌類型的特征如下:〔1〕侵蝕構造低山大連市區(qū)地形制高點大黑山,主峰海拔633.1米,主要由震旦系石英巖組成,是斷塊上升長期遭受侵蝕的山體。凸形山坡,尖圓狀山頂,鋸齒狀山脊。由于受運動的影響與北西向斷裂構造的切割及長期的侵蝕作用,形成了山高谷深之地貌景觀。地形中度切割。山谷多為“V〞型。山體上部陡峭,基巖裸露,中下部坡度變緩,植被覆蓋較好。主峰周圍有逐層降低的山峰依附,標高在500-250米間,標志著該山體為不同期構造上升所致?!?〕構造剝蝕地形①高丘陵區(qū)內分布較廣,為主要分布地形。分布在大連老虎灘地區(qū)。標高在200-500米間,丘頂多為渾圓狀,局部尖頂狀,連綿起伏,丘坡多為凸形坡面,上陡下緩,坡度在10-30度,最陡段可大于30度。巖性由變質巖類、震旦系橋頭組石英巖、長嶺子組板巖、千枚巖、甘井子組白云巖組成。溝谷多呈“U〞型,少量呈“V〞型,切割深度100-200米。丘陵上部基巖裸露,下部被坡積物或植被覆蓋。由于受構造運動和性上升運動的影響,局局部布有剝夷面。標高均在200-400米間,可視為本區(qū)內較高的三、四級剝夷面,形成時間相當于第四紀前,為間歇性抬升之遺跡。充分反映出本區(qū)新構造運動的間歇性抬升的特點。風化殼厚度約在0.2-0.4米間。②低丘陵區(qū)內分布廣泛,主要集中在甘井子-周水子以北,革鎮(zhèn)堡等地區(qū)。標高在50-200米間,丘坡較緩,約5-10度。眾多饅頭狀丘頂形成了漫崗地形,坡麓上沖溝發(fā)育,切割深3-5米。高部位基巖裸露,低部位坡積物覆蓋較多,局部地段被辟為梯田。有的丘頂覆蓋一層冰磧泥礫,該區(qū)巖性組成:鞍山群片麻巖類,震旦系甘井子組白云巖,南芬組、營城子組灰?guī)r。區(qū)內100-200米與60-80米標高的丘頂連續(xù)地段,可視為一、二級剝夷面,這級剝夷面相當于第四紀初期冰期來臨,氣候變暖后,冰川融化,趕往間冰期,遼南山地長期上升,剝蝕作用大于堆積作用,故此種剝夷面保存下來極少,即這級剝夷面是這個時期的產物。在低丘的邊緣地段地形中,見有零星分布的標高在24-80米的剝蝕殘丘,丘頂平緩,外表多被較薄的殘積層和植被所覆蓋。③剝蝕臺地大連市區(qū)廣泛分布,臺面較平緩,微波狀起伏,略向海傾斜,坡度在0.5度左右,覺基巖風化殼,裸露巖性為震旦系長嶺子組板巖,薄層灰?guī)r,標高在20-40米。〔3〕剝蝕堆積地形①冰磧垅崗零星分布在大連市區(qū)西南部等地,大局部在由灰?guī)r和板巖組成的低丘頂部出現。標高60-80米間,局部標高略低,覆蓋厚度一般在4-5米,形如長梁垅崗狀,巖性為泥礫層。②坡洪積扇裙呈扇狀、舌狀及裙帶狀繞山前分布,外表平坦,微起伏,標高在30-60米間,寬度不等,由幾十米至幾公里。松散堆積物的厚度較薄,在0.5-1.5米間,且不均一,局部可達2米以上。由后緣向前緣微傾斜主,坡度在2-5度間,其上樹枝狀沖溝發(fā)育。巖性為亞粘土、亞砂土含礫、碎石,黃土狀亞粘土含碎石。③山前坡洪積傾斜平原見于周水子-大辛寨子一帶,呈東西向分布,由坡洪積扇裙組成了山前傾斜平原,標高在70米以下,地勢平坦開闊,地面微起伏,略向海傾斜,坡角3度左右,靠近山麓地勢較高,在周水子一帶,平原的后緣見有斷塊狀階梯陡坎呈斷續(xù)狀環(huán)丘分布。前緣與海漫灘呈陡坎接觸,縱觀該地貌,樹枝狀沖溝發(fā)育其上,有季節(jié)性小水流。巖性為亞粘土混碎石,黃土狀亞粘土。該地貌現已辟為大片生活區(qū)、廠礦及農田等?!?〕堆積地形①山前沖洪積平原分布于營城子、土城子一帶,主要由牧城驛等八條季節(jié)性河流沖積而成。地勢平坦開闊,后緣與低丘接觸,地勢略高,前緣低平,與海積階地相接觸,規(guī)模較大,最大寬度可達3公里左右,其上發(fā)育斷續(xù)的一階階地及季節(jié)性水流。巖性具雙層及多層結構,上部黃土狀亞砂土含礫,粉細砂,剖面見底部為石灰石砂礫卵石層,厚度大約在10-60米。②沖洪積谷地呈長條狀分布于丘間,自上游至下游由窄變寬,一般寬度在300-800米間,最寬可達1000米左右。一級階地及漫灘在局部發(fā)育,規(guī)模小,一般有季節(jié)性水流通過。有些溝口已被人為履行而平坦開闊。溝谷形態(tài)多為淺“U〞型,谷底較平坦,微向溝谷口傾斜,溝谷底局部基巖裸露。堆積物厚度較薄,巖性由亞砂土含碎石,亞砂土及砂礫石組成。③河流一級、二級階地沖海積一級階地主要分布在馬欄河河谷兩側,呈不對稱的條帶狀分布,高程在2-8米間。位于馬欄河下游的一級階地由于地勢平坦,而建有眾多的建筑群。巖性為:上部黃褐色亞砂土含礫石,下部砂礫石混土。在馬欄河上游見有二級基座階地呈斷續(xù)不對稱出現,相對高程在8-16米,階面一般寬14-17米,局部大于100米。三級基座階地在馬欄河大西山水庫上游有零星分布,階面窄,階地坎高2-2.5米?;A地的上伏巖性為沖洪積卵石混土,厚度為1-5米,下部為石英巖。區(qū)內二級基座階地上的礫卵石混土層的形成是洪水泛濫所致,形成時期可追朔到全球性的玉木-里斯冰期。在玉木Ⅰ、玉木Ⅱ期兩冰期之間,本區(qū)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海侵,當時陸地上洪水泛濫,堆積了大量的礫卵石混土,形成了二級基座階地結構。④河床漫灘見于馬欄河等較大河流,河身淺且窄,河曲變化小,寬度不等,一般在50-250米間,河床與漫灘沒有明顯的接觸界線。而河身較窄的季節(jié)性河流,河床與漫灘呈不連續(xù)、不規(guī)那么的交替延伸。巖性為亞粘土、粉細砂、中細砂、砂礫石。厚度小于2米。⑤湖沼洼地見于周水子機場。地勢經人工改造而開闊低平,呈橢圓形分布,地面標高在5米以下。周水子湖沼洼地出露面積約1.75平方公里。堆積物巖性為亞砂土、粉細砂、草炭層等。⑥人工堆積地形人工堆積地形分三種形態(tài)出現,一為人工海岸,見于大連市區(qū)北部海岸,呈長條狀分布,人工辟為良好的深水不凍港碼頭及居住區(qū),地勢較平坦,微具起伏,略向海傾斜,上部巖性為灰土、雜填土、素填土,下部為淤泥質粘土、碎石、板巖風化殼。二為礦潭堆積,見于南關嶺三道溝石灰石礦區(qū),主要為采礦后的廢礦戴盆望天棄而成。三為人工回填,見于大連香爐礁、甘井子、大連鋼廠海灣等。其回填巖性為素填土、碎石、磕頭、煤灰潭及生活垃圾等。人工回填將凹陷地填平而改變了原來的地貌形態(tài)。在大連沿海地區(qū)回填面積有繼續(xù)擴大的趨勢?!?〕風成地形黃土臺地在大連市區(qū)的寺兒溝、南山均有分布,而且均分布在山麓的北側,呈懸掛式或附式出現在山前,頂部較平坦,沖溝直柱狀節(jié)理發(fā)育,并具有小孔。有的形成了黃土陡崖聳立的山前,高度在4-20米間,有的受自然因素的影響,沿垂直節(jié)理呈柱狀出現,或被沖溝切割成獨立的個體。由于降水的沖刷,使局部地段形成了黃土臺地?!?〕海成地形①海積陸連島見于大連小平島,分布在低丘陵或高丘陵之間,寬度約100-500米,以海積一級階地的砂礫卵石形成的砂堤相連接,形成陸連島地貌。②沖海積一級階地區(qū)內見于較大河流入??诟浇暮巢课?。在馬欄河口等地有分布,標高在2-5米,寬度150-500米,局部大于600米,地勢平坦,見有海相貝殼。局部見有小瀉湖及沼澤濕地分布。地表巖性為中粗砂含礫,厚度一般3-5米,最厚可達20米。③海積一級階地在沿海地帶呈條帶狀、新月狀分布在海灣,標高在1.5-5.0米間,階地面微傾斜,階地前緣坎高一般在1-2為間,局部見有小瀉湖及洼地積水。巖性為淤泥質粘土、粉細砂含礫、砂礫石。④海高漫灘見于沿海,呈長條狀、新白狀分布在海灣的低平地形處,高出海面1-2米,分布規(guī)模變化大,多以砂壩、砂咀、鹽田的開工出現。砂壩高度可達4米,海水只有在漲大潮時才能淹到。寬度在12-50米間,一般為緩坡狀,直角為15-20度,頂部平坦。巖性為砂礫卵石、淤泥質亞粘土,其上發(fā)育基巖海蝕柱。⑤潮間帶分布于沿海岸的高、低潮之間的帶狀地帶。微向海傾斜,在海灣部發(fā)育,最大寬度可達2公里以上,在岬角及巖岸突出的部位多以巖脊灘的開工出現,在海灣部多以現代砂礫石灘為主。巖性為淤泥質粉細砂、砂礫石。海蝕現象明顯,其上發(fā)育海蝕洞穴,海蝕柱、海蝕牙等。1.2氣象與水文特征1.2.1氣象大連地處北溫帶,三面環(huán)海,同時受季風影響,屬溫暖季風氣候,同時又具有海洋性氣候特征。太陽年總輻射量135-140千卡/米3,年日照時數2500-2800小時,年日照率達62%左右,年平均氣溫10.4℃,八月份溫度最高,多年平均氣溫24℃,歷史最高達38.1℃,一月份溫度最低,多年平均氣溫-4.8℃,最低氣溫為-21.1℃,無霜期170-190天,霜期始于11月份,終至4月份上旬,多年平均降水量687.7毫米,多集中在7、8月份,約占全年60%左右,多年平均相對濕度66%,多年平均蒸發(fā)量為1548.1毫米,最大凍土深度0.93米,最大風速28-30米/秒〔10-11級〕,本地區(qū)季風明顯。1.2.2水文區(qū)內河流屬黃渤水系,多數獨流入海,為流程短小的季節(jié)性河流,較大的河流主要有凌水河、馬欄河、夏家河、牧城河、周水子河等,其根本情況見表2.1,主要河流根本情況一覽表。區(qū)內水庫主要為中、小型水庫,有大西山水庫、牧城驛水庫等,見圖2.1河流水系圖。表1.1主要河流根本情況一覽表河流名稱長度〔km〕流域面積〔km2〕平均坡降〔‰〕發(fā)源地發(fā)源地高程〔m〕入海河名稱馬欄河19.371.59.80長城鎮(zhèn)鞍子嶺328.0黃海夏家河14.848.85.88辛寨子鎮(zhèn)砬子山250.4渤海牧城河10.433.710.36華僑農場羊鼻溝子287.0渤海凌水河11.732.117.20凌水鎮(zhèn)橫山393.2黃海周水子河11.827.28.30辛寨子鎮(zhèn)胡家?guī)X子93.0黃海圖1.1大連市區(qū)河流水系圖1.3地層巖性與地質構造1.3.1地層調查區(qū)出露的地層主要有太古界鞍山群,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中生界白堊系及新生界第四系,地層分布見圖2.2。其中各期侵入巖與混合巖簡述如下:〔1〕侵入巖輝綠巖〔〕主要分布于革鎮(zhèn)堡、甘井子、南關嶺等地。主要以巖脈侵入,脈寬100~300m,延長達數km,方向為北東向,北北東向及北西向,個別的近東西向,為晚侏羅世侵入巖。1.3.2地質構造調查區(qū)大地構造位置隸屬于中朝準地臺膠遼臺隆的復州臺陷,Ⅳ級構造單元包括城子坦斷塊和復州—大連凹陷,構造形態(tài)復雜,具地臺型二元結構特征,見圖2.3?!?〕褶皺構造褶皺構造主要發(fā)育在蓋層中。太古代結晶基底組成了區(qū)內東北部城子坦斷塊,其褶皺形態(tài)單斜化,片麻理走向北東-東西向,向南傾斜。晚元古界-古生界蓋層,褶皺復雜,多為緊密線型的同斜、倒轉褶皺。平臥褶皺在區(qū)內蓋層中廣泛發(fā)育,其規(guī)模大小不等,褶皺線理與拉伸線理及礦物生長線理一致,走向多為110°-170°?!?〕斷裂構造本地區(qū)斷裂構造發(fā)育,可分為脆性斷裂和韌性斷裂兩種。本區(qū)蓋層中脆性斷裂發(fā)育,按性質可分為逆掩斷層、逆斷層、正斷層和平移斷層,按其展布方向大致可分為近東西向、北東向和北西向,此外還發(fā)育有環(huán)狀斷裂。區(qū)內發(fā)育有三條韌性剪切帶〔韌性斷裂〕為大黑山韌性剪切帶、尹家村韌性剪切帶和信臺子韌性剪切帶。1.4第四系地質區(qū)內第四紀地層的分布嚴格地受著地質構造與新構造運動的控制以及古氣候、古水文網變遷的影響與古地貌條件的約束,致使空間分布局限,形成時代不一,堆積厚度變化大。由于受冰川、流水風化剝蝕等外動力地質綜合作用,便利第四紀成因類型復雜,巖性巖相多變,見表1.2。本區(qū)在挽近地質歷史時期內,地殼長期處于間歇性、繼承性、差異性上升階段,這和地表運動方式對第四系空間分布及特點起著明顯控制作用。區(qū)內第四紀以來雖均有堆積,但目前尚存的地層組成均以中、晚更新統(tǒng)為主,厚度較大,分布亦廣,而全新統(tǒng)厚度那么較薄,分布亦局限。形成第四紀堆積物以松散陸相碎屑沉積為主,海濱及沿海地段超覆海相或海陸交互相沉積為畏的“半島型〞沉積景觀。表1.2大連地區(qū)第四系各時期成因分類表成因巖相時代沖洪積坡洪積沖海積海積風積殘坡積冰磧人工堆積河床相漫灘相階地相沼澤相坡麓相三角洲相溺谷相近岸相河口相砂壩相瀉湖相近海丘前相坡麓相坡麓相底磧相沿海岸相坡麓相續(xù)表2.2全新世-------------晚更新世---中更新世--早更新世-?1.5新構造活動與地震1.5.1新構造活動區(qū)內的構造運動比擬顯著。表現為整體運動和局部間相對運動特點?!?〕整體運動特點挽近期以來,本區(qū)陸殼整體表現為抬升。據大地水準測量結果:大連地區(qū)自五十年代以來,相對下遼河平原平均上升了60.0毫米。區(qū)內沒有較大面積的第四紀松散堆積物分布以及海蝕洞、沖洪積階地等的普遍發(fā)育,也說明了這一整體抬升運動。在陸殼整體抬升過程中,南北兩側的上升幅度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即南強北弱。表現為:南部海岸地段海蝕洞的最大高程為75-80米,如小平島等。而北部的海蝕洞或海蝕臺〔階〕地的最大高程為10-20米。北部松散地層的分布面積和厚度都比南部明顯的大。從河流階地、海蝕〔積〕階地及海蝕洞分布的層次和高程比照來看,自晚更新世以來,南部海岸的抬升幅度至少為75-80米,北部那么為10-20米?!?〕局部運動特點區(qū)內陸殼在整體運動的同時,存在明顯的局部差異性升降運動,即基巖丘陵〔或低山〕區(qū)的持續(xù)緩慢上升和丘間地塊的緩慢沉降。全區(qū)缺失第三紀-早更新世地層,說明在這一地質時期內,陸地處于整體上升階地,遭受剝蝕。差異性升降尚未有所表現。中更新世早期接受冰磧或冰水沉積,晚期,丘陵和丘間地塊之間的差異性升降運動開始顯露出來,在一些地段沉積了粘土。晚更新世早期,這種差異性升降表現得成為突出和普遍。斷裂活動控制了差異性運動的幅度和,形成了區(qū)內的幾個主要沉降盆地,如營城子沉降盆地等。盆地的范圍無不受斷裂所控制,沉降幅度亦不同。到晚更新世后期,差異升降運動受構造控制表現得更加明顯。典型地段如大連市區(qū)南山和夏家河子等地段。在大連市區(qū)寺兒溝、周水子南山及夏家河子等晚更新統(tǒng)上段黃土狀土地層中,沖溝非常發(fā)育,最大切割深度達20.0余米。說明這些地段在全新世時期表現為相對抬升。按下限一萬年計算,上升速率至少為2毫米/年。縱觀全區(qū)新構造運動主要表現在山川地勢沿著老構造展布和活動斷裂對現今地表形態(tài)的改造,現今的山勢走向、河流發(fā)育和海岸線的延伸均沿著構造展布。1.5.2地震活動本區(qū)地震區(qū)劃屬華北地震區(qū)的郯廬斷裂地震帶。區(qū)外,西臨郯該帶,南部為蓬萊—唐山渤海北西帶,東側為蓬萊—丹東北東帶,北部為地震活動較強的大洋河北西帶。本區(qū)地震主要分布在一個集中區(qū)和三條地震帶上。歷史上共發(fā)生有記載的地震100余次,其中3級以上16次,5級以上強震3次。三條地震帶為:〔1〕金州—營口地震帶該帶大連地域歷史上曾發(fā)生3次強烈地震,即1855年金州5.5級地震、1856年金州5.25級地震和1861年金州6.1級地震?!?〕東崗—登沙河地震帶該帶共發(fā)生地震100屢次,其中4級以上地震2次?!?〕北海—龍王塘地震帶該帶位于遼東半島最南端,歷史上共發(fā)生4.3級地震1次,3.5級地震1次,2級左右地震屢次。區(qū)域地震對本區(qū)也有明顯影響。如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級地震,距本區(qū)200多km,金州光明街、二十里堡、石河一帶出現房屋倒塌等破壞現象,地震烈度6—7度;1975年2月4日海城7.3級地震,大連受害房屋837間,金州受害房屋845間,地震烈度5—6度;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7.8級地震,大連地區(qū)普遍有感,有房屋倒塌、院墻倒塌等破壞。根據國家地震總局全國地震烈度表及區(qū)劃圖,大連市區(qū)為Ⅶ度烈度區(qū)。1.6巖土體工程地質根本特征調查區(qū)內的巖土體按不同的工程地質性質劃分為巖體與土體兩類。1.6.1巖體工程地質類型及特征根據巖石成因特征、巖層組合、巖體結構及巖石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可將巖體劃分為四類十三個工程地質巖組,見表1.3巖體工程地質類型表。表1.3巖體工程地質類型表類組代號巖體構成巖漿巖工程地質巖類堅硬的整體塊狀花崗斑巖巖組Ⅰ1均一堅硬的裂隙塊狀安山巖、安山集塊巖巖組Ⅰ2間夾半堅硬巖石半堅硬的裂隙塊狀安山質凝灰?guī)r巖組Ⅰ3間夾堅硬巖石半堅硬的碎裂塊狀輝綠巖巖組Ⅰ4均一變質巖工程地質巖類極堅硬的裂隙塊狀石英巖石英砂巖巖組Ⅱ1間夾軟弱巖石堅硬整體塊狀片巖片麻角閃巖變粒巖組Ⅱ2均一堅硬的整體塊狀混合巖巖組Ⅱ3均一堅硬的塊狀大理巖巖組Ⅱ4上下部均為非可溶性半堅硬巖石軟弱的層狀碎裂千枚狀板巖、板巖巖組Ⅱ5間夾可溶性巖石碎屑巖工程地質巖類半堅硬的層狀碎裂砂質頁巖、砂巖巖組Ⅲ1間夾可溶性巖石軟弱的層狀碎裂頁巖、砂巖、泥巖巖組Ⅲ2間夾可溶性巖石碳酸鹽巖工程地質巖類堅硬的碎裂塊狀石灰?guī)r、白云巖巖組Ⅳ1間夾非可溶性巖石半堅硬層狀塊裂石灰?guī)r夾泥質灰?guī)r巖組Ⅳ2間夾非可溶性巖石〔1〕巖漿巖工程地質巖類〔Ⅰ〕①堅硬的整體塊狀花崗斑巖巖組〔Ⅰ1〕巖體由晚侏羅世呈脈狀淺成侵入太古界鞍山群中的均一花崗斑巖巖脈組成。巖體完整,風化程度中等,風化殼厚度2.0~7.2m,巖體單軸干抗壓強度34.7~66.1MPa,單軸飽和抗壓強度28.0~60.0MPa,彈性模量2.3~3.1×104MPa,軟化系數0.80~0.86。巖體原生及風化節(jié)理裂隙少,穩(wěn)定,整體性強度高,均質,變形特征為均質彈性各向同性體,易風化。②半堅硬的碎裂塊狀輝綠巖巖組〔Ⅰ4〕分布于夏家河子、南關嶺等地,巖體為晚侏羅世淺成輝綠巖巖床或巖脈,侵入于震旦系、寒武系及奧陶系地層中。巖體構成單一,抗水性較好,風化劇烈,風化程度強到中等。巖體單軸干抗壓強度21.7~31.1MPa。巖體整體完整性差,巖石具彈性,穩(wěn)定性明顯降低?!?〕變質巖工程地質巖類〔Ⅱ〕①極堅硬的裂隙塊狀石英巖、石英砂巖巖組〔Ⅱ1〕廣泛分布于低山丘陵區(qū),巖體由上元古界青白口系永寧組、細河群釣魚臺組震旦系橋頭組的石英巖、石英砂巖,間夾有千枚巖、千枚狀板巖等軟弱巖石組成。中厚層、巨厚層的裂隙塊狀巖體,抗水性抗風化性好。風化程度中等—微風化,風化殼厚度小于1.0m。巖體單軸干抗壓強度91.9~167.2MPa,單軸飽和抗壓強度85.8~143.2MPa,彈性模量3.9~7.2×104MPa,軟化系數0.90~0.95。巖體節(jié)理發(fā)育,透水性差,不易溶蝕,結構面互相牽制,巖體各向同性,整體強度高,根本穩(wěn)定。②堅硬的整體塊狀片巖、片麻巖、角閃巖、變粒巖、淺粒巖巖組〔Ⅱ2〕巖體由太古界鞍山群城子坦組馬家溝組的片巖、片麻巖、角閃巖、變粒巖、線粒巖等區(qū)域變質巖組成。均一整體塊狀巖體,抗水性較好。風化程度中等—微風化,風化殼厚度3.0~15.0m。巖體單軸干抗壓強度80.0~128.6MPa,單軸飽和抗壓強度98.2~104.3MPa,彈性模量2.7~5.4×104MPa,軟化系數0.91~0.97。巖體節(jié)理裂隙稀少,構造結構面多閉合,無充填,巖石整體接近各向同性,強度高,巖體穩(wěn)定。③堅硬的整體塊狀混合巖巖組〔Ⅱ3〕巖體由太古界均質混合巖組成。整體塊狀巖體,抗水性較好,風化程度中等—微風化,風化殼厚度3.0~5.0m。巖體單軸干抗壓強度62.2~110.0MPa,單軸飽和抗壓強度54.5~98.0MPa,軟化系數0.90~0.95。巖體節(jié)理裂隙少,結構面多閉合無充填。巖石隔水性好,不溶蝕,均質各向同性,整體強度高,巖體穩(wěn)定。④堅硬的塊狀大理巖巖組〔Ⅱ4〕巖體由上元古界青白口系細河群南芬組大理巖、絹云大理巖組成。巨厚層的塊狀巖體,微風化,風化殼厚度小于0.5m。巖體單軸干抗壓強度55.9~87.2MPa。巖體節(jié)理不發(fā)育,裂隙多閉合或鈣質充填,膠結良好,無軟弱結構面。巖石化學穩(wěn)定性較好,溶蝕性較弱,巖體強度較高,易受層面及巖性控制,根本穩(wěn)定。⑤軟弱的層狀碎裂千枚狀板巖、板巖巖組〔Ⅱ5〕巖體由震旦系橋頭組中的板巖夾層與長嶺子組的千枚狀板巖、板巖用千枚巖、片巖組成。薄層及板狀碎裂巖體抗水性及化學穩(wěn)定性差,風化程度強—微風化,風化殼厚度2.0~15.0m。巖體由軟弱面切割呈層狀碎裂結構體組成。巖體單軸干抗壓強度3.4~17.5MPa,單軸飽和抗壓強度1.7~9.8MPa,軟化系數0.24~0.60。巖體完整性及穩(wěn)定性差,力學強度低,遇水易軟化,易崩解。〔3〕碎屑巖工程地質巖類〔Ⅲ〕①半堅硬的層狀碎裂砂質頁巖、砂巖巖組〔Ⅲ1〕零星分布于區(qū)內中部及北部丘陵地帶,巖體由震旦系崔家屯組、興民村組、大林子組和寒武系饅頭組、毛莊組、徐莊組的砂質頁巖、砂巖夾灰?guī)r等可溶性巖石組成。層狀碎裂巖體,抗水性差,風化程度中等,風化殼厚度小于2.0m。巖體單軸干抗壓強度26.4~44.9MPa,單軸飽和抗壓強度9.0~23.5MPa,彈性模量0.05~0.32×104MPa,巖石軟化系數0.24~0.54。巖體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存在構造破碎帶和軟弱結構面,巖體完整性差,強度低,抗滑穩(wěn)定性差,巖體穩(wěn)定性差。②軟弱的層狀碎裂頁巖、砂巖、泥巖巖組〔Ⅲ2〕巖體由石炭系本溪組與白堊系普蘭店組的頁巖、砂巖、泥巖,間夾可溶性碳酸鹽巖石組成。層狀碎裂巖體,抗水性差,中等風化,風化殼厚度2.0~5.0m。巖體單軸干抗壓強度3.0~9.0MPa,單軸飽和抗壓強度1.5~5.0MPa,巖石軟化系數0.20~0.40。巖體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完整性差,強度受層面、軟弱面控制,電水易軟化、崩解,巖體穩(wěn)定性差。〔4〕碳酸鹽巖工程地質巖類〔Ⅳ〕①堅硬的裂隙塊狀石灰?guī)r、白云巖巖組〔Ⅳ1〕廣泛分布在大連北部等地段,巖體由震旦系南關嶺組、甘井子組、營城子組,寒武系堿廠組、張夏組與上寒武系、奧陶系的石灰?guī)r、白云巖,間夾有板巖、頁巖等非可溶性巖石組成。中厚層裂隙塊狀巖體,強風化—微風化,風化殼厚度小于2.0m。巖體單軸干抗壓強度29.4~96.0MPa,單軸飽和抗壓強度26.1~55.7MPa,彈性模量2.1~6.8×104MPa,巖石軟化系數0.70~0.90。巖體節(jié)理裂隙較發(fā)育,鈣質充填,整體強度較高,溶蝕性強,巖體穩(wěn)定性較好。②半堅硬的層狀塊裂石灰?guī)r夾泥質灰?guī)r巖組〔Ⅳ2〕巖體由震旦系十三里臺組與馬家屯組的石灰?guī)r夾泥質灰?guī)r,間夾頁巖、砂巖等巖石組成。層狀碎裂巖體,風化程度中等,風化殼厚度2.0~4.0m。巖體單軸干抗壓強度13.0~64.8MPa,單軸飽和抗壓強度7.0~40.0MPa,巖石軟化系數0.50~0.60。巖體節(jié)理裂隙較發(fā)育,整體強度較差,溶蝕性強,巖體穩(wěn)定性較差。1.6.2土體工程地質類型及特征按土體的粒度成分、土體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與結構類型劃分為四類十八個土組〔見表1.4〕。表1.4土體工程地質類型表類組代號厚度〔m〕礫石類土單層結構礫質土Ⅰ15.0~35.0單層結構含礫〔碎〕石、亞砂土、亞粘土Ⅰ25.0~25.0雙層結構泥礫、紅粘土Ⅰ32.0~20.0砂類土單層結構砂礫石Ⅱ13.0~10.0單層結構中細砂Ⅱ22.0~3.0多層結構粉細砂、砂礫石Ⅱ32.0~10.0粘性土雙層結構亞粘土、砂礫石Ⅲ15.0~10.0單層結構紅粘土Ⅲ22.0~20.0特殊類土雙層結構黃土狀亞砂土、紅粘土Ⅳ15.0~15.0多層結構黃土狀亞砂土、紅粘土、砂礫石Ⅳ25.0~35.0雙層結構淤泥質土、砂礫石Ⅳ35.0~10.0多層結構淤泥質土、亞粘土、砂礫石Ⅳ45.0~15.0單層結構雜填土Ⅳ52.0~5.0多層結構雜填土、淤泥質土、砂礫石Ⅳ65.0~10.0單層結構素填土Ⅳ72.0~5.0雙層結構素填土、淤泥質土Ⅳ82.0~5.0單層結構礦石廢渣Ⅳ92.0~5.0多層結構礦石廢渣、含礫亞砂土、紅粘土Ⅳ102.0~15.0〔1〕礫石類土〔Ⅰ〕①單層結構礫質土〔Ⅰ1〕廣泛分布于山前傾斜平原地帶,土體由上更新統(tǒng)坡洪積礫質土組成,微含粘土質石英巖礫石??紫抖容^小,粒度極不均勻,透水性差,厚度5.0~35.0m,無軟弱夾層。無不良地質現象。土體天然含水量5~10%,天然容重1.8~2.1g/cm3,低壓縮性,地下水無侵蝕性,是淺根底設計較為理想的持力層。②單層結構含礫〔碎〕石亞砂土、亞粘土〔Ⅰ2〕分布于丘間谷地及丘陵溝谷地帶,土體由上更新統(tǒng)沖洪積、坡洪積含礫〔碎〕石亞砂土、亞粘土層組成,微含粉土質石英巖、灰?guī)r及板巖等礫石。土體膠結好,孔隙度較小,粒度不均勻,透水性差,厚度5.0~25.0m,無軟弱夾層。天然含水量13~30%,天然容重1.97~2.02g/cm3,低壓縮性,地下水位較高,丘陵溝谷低洼地段易產生或遭受洪水及泥石流的危害,穩(wěn)定性較差。③雙層結構泥礫、紅粘土〔Ⅰ3〕分布在丘陵頂部及坡麓較高部位,土體巖性為中更新統(tǒng)冰磧的石英巖漂礫、巨礫、砂礫與粘土混雜堆積的泥礫層,下伏坡洪積或殘坡積的紅粘土層,構成雙層結構土體,厚度2.0~20.0m,土體膠結密實,孔隙度小,透水性極差。土體天然含水量24.5~45%,天然容重1.6~1.9g/cm3,低壓縮性。土體表層溶蝕較強,易產生不均勻沉降,局部人工邊坡可能不穩(wěn)定?!?〕砂類土〔Ⅱ〕①單層結構砂礫石〔Ⅱ1〕廣泛分布于濱海的砂堤、砂壩等地帶,土體由全新統(tǒng)沖洪積、海積的砂礫石層組成。土體厚度3.0~10.0m,天然含水量5~20%,天然容重1.95~2.05g/cm3,低壓縮性。地形起伏變化大,不良工程地質現象發(fā)育,地下水位高,易受地下水及海水浸沒與侵蝕,邊坡不穩(wěn)定,不宜選做地基。②雙層結構粉細砂、砂礫石〔Ⅱ3〕分布于牧城驛一帶丘陵坡麓近海處,土體巖性為全新統(tǒng)風積粉細砂層,厚度2.0~10.0m,下臥全新統(tǒng)沖洪積砂礫石層,構成雙層結構土體,其粉細砂的天然含水量15~25%,天然容重1.90~2.05g/cm3。下伏砂礫石層,層位穩(wěn)定厚度較大,粒徑粗大。地形平坦,無不良工程地質現象,斜坡較穩(wěn)定?!?〕粘性土〔Ⅲ〕①雙層結構亞粘土、砂礫石〔Ⅲ1〕分布于丘間谷地諸河谷的河流沖洪積堆積階地,土體巖性為上更新統(tǒng)沖洪積、全新統(tǒng)下段沖洪積亞粘土層,下伏大砂礫石層,具有雙層結構,厚度5.0~10.0m,具中等壓縮性。其亞粘土層的天然含水量13~28.2%,天然容重1.74~2.07g/cm3。地形坡度變化大,由平坦到起伏,地面切割強烈,斜坡常不穩(wěn)定。②單層結構紅粘土〔Ⅲ2〕分布于丘陵坡麓,土體由中更新統(tǒng)坡洪積粘土、亞粘土夾礫石、碎石粘土層組成,直接覆蓋于可溶性碳酸鹽巖之上,厚度2.0~20.0m。紅粘土天然含水量大,幾乎與塑限相等,孔隙大,壓縮性小。地面地形起伏,下伏碳酸鹽巖巖體巖溶發(fā)育,地面侵蝕切割較強烈。土體網狀裂隙發(fā)育,浸水后軟化,可產生不均勻沉降或造成斜坡失穩(wěn)。〔4〕特殊類土〔Ⅳ〕①雙層結構黃土狀亞砂土、紅粘土〔Ⅳ1〕零星分布于丘陵坡麓地帶,土體巖性為上更新統(tǒng)風積—坡洪積黃土狀亞砂土,局部夾亞粘土含礫石薄層,下臥紅粘土層,為雙層結構,厚度5.0~15.0m。其黃土狀亞砂土層土質均勻,結構稍密—中密,孔隙大,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其地形起伏,地面侵蝕切割,局部強烈切割,天然斜坡陡且不穩(wěn)定。②多層結構黃土狀亞砂土、紅粘土、砂礫石〔Ⅳ2〕分布于大連市區(qū)等山前地帶。土體巖性為上更新統(tǒng)風積—坡洪積的黃土狀亞粘土,局部夾亞粘土含碎石薄層,下臥坡洪積紅粘土與砂礫石層,構成多層結構,土層厚度3.0~35.0m。其黃土狀亞砂土層均勻,結構稍密—中密,孔隙大,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局部地段表層土體具中等濕陷性。其地形較平坦,地面侵蝕切割中等,天然斜坡陡且不穩(wěn)定,下伏可溶性碳酸鹽巖巖溶溝、槽發(fā)育。③雙層結構淤泥質土、砂礫石〔Ⅳ3〕分布于丘間谷地諸小河口與海灣地帶,土體巖性為全新統(tǒng)海積、沖海積、沖湖積的淤泥、淤泥質亞粘土與淤泥質砂層等,下臥全新統(tǒng)砂礫石層,土層厚度5.0~10.0m,其淤泥質土具有高壓縮性,低透水性,流變性,不均勻性工程地質特性。④多層結構淤泥質土、亞粘土、砂礫石〔Ⅳ4〕分布馬欄河等丘間谷地等較大河流的河口溺谷與濱海地帶,土體巖性為全新統(tǒng)海積、沖海積、沖湖積的淤泥、淤泥質粘土、淤泥質亞粘土與淤泥質砂層等,下臥砂礫石層,具有兩層以上的多層結構,厚度5.0~15.0m。其淤泥質土具高壓縮性、低透水性、不均勻性等工程地質特性。其地形較平坦,地面侵蝕切割較輕微,地下水位埋藏淺,排水條件差,一般不宜工程建設。⑤單層結構雜填土〔Ⅳ5〕零星分布于凌水河河口等地,土體由生活與工業(yè)垃圾等組成,厚度2.0~5.0m。土體具高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皮革服裝設計中的文化融合與創(chuàng)新考核試卷
- 2024年網絡游戲開發(fā)與授權經營合同
- 2024年度反擔保債務減免合同3篇
- 生產調度員述職報告范文
- 計量電能表檢定裝置練習卷附答案
- 2020年全國移動通信5G技術職業(yè)技能競賽理論試V1.0版-破解版-basic練習試題附答案
- 2025年鈮酸鋰、鉭酸鋰單晶項目發(fā)展計劃
- 2025年摻鉺石英光纖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淡水養(yǎng)殖產品種苗合作協議書
- 《抗白念珠菌感染免疫實驗研究》
- 試論在地理教學設計中的應用
- 掛籃檢查驗收記錄表
- 小學勞動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 《眼科常見疾病護理》
- 2023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知識點提綱
- 乙肝五項操作規(guī)程(膠體金法)
- 15《石獅》(說課稿)- 2022-2023學年美術五年級上冊 嶺南版
- 醫(yī)學課件-新生兒腹瀉護理查房教學課件
- ROV的結構設計及關鍵技術研究的任務書
- 2022滬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期末試卷含部分答案(三套)
- 湖南省長沙市雅禮教育集團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英語試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