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主題訓練:生命的姿態(tài)_第1頁
高考作文主題訓練:生命的姿態(tài)_第2頁
高考作文主題訓練:生命的姿態(tài)_第3頁
高考作文主題訓練:生命的姿態(tài)_第4頁
高考作文主題訓練:生命的姿態(tài)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作文主題訓練生命的姿態(tài)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①未知生,焉知死?——孔子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献英凼⒛瓴恢貋?,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諟Y明④蕓蕓眾生,孰不愛生?愛生之極,進而愛群?!镨萆?,那是自然付給人類去雕琢的寶石?!Z貝爾⑥我們只有獻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隊栮P于“生命”,人們總是有很多的思索。讀了上面六句名言,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材料一:清明節(jié),又稱踏青節(jié)、祭祖節(jié)等,掃墓祭祖與踏青郊游是清明節(jié)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tǒng)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材料二:按照傳統(tǒng)習俗,清明節(jié)前后,人們會祭祖、掃墓,還會舉行一些公祭活動。但疫情讓今年清明節(jié)的“打開方式”與以往不同。為有效避免疫情期間人員聚集,減少交叉感染,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社會公共安全,全國多地發(fā)出通告,暫停2020年清明現(xiàn)場祭掃和祭祀活動。材料三:《歲時百問》:“萬物生長此時,皆消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節(jié)后雨水增多,氣候暖和,草木萌動,杏桃開花,吐故納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扒迕鳌?,是一個與“生命”有關的節(jié)日。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對于“清明”所蘊含的“生命”意義,你又有怎樣的體驗見聞或認識思考?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文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有人說:“生命有權自認為輝煌壯麗,生機竟是這樣地不可遏制?!边€有人說:“生命就是這樣地被環(huán)境規(guī)定著,又被環(huán)境改變著?!泵绹娙死寿M羅認為:“生命是真實的、誠摯的,墳墓并不是他的終結點?!薄鋵?,生命如何,全在于你所面對的是怎樣的生命,在于你怎樣看待生命。面對“生命”,你有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結合上面的材料,以“生命”為話題寫一篇作文。要求: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4.根據(jù)材料,完成作文。生命,是一樹花開,或安靜或熱烈,或寂寞或璀璨。日子,就在歲月的年輪中漸次厚重,那些天真的、躍動的、抑或沉思的靈魂,就在繁華與喧囂中,被刻上深深淺淺、或濃或淡的印痕。給生命一個微笑的理由,別讓心承載太多的負重;給自己一個取暖的方式,以風的執(zhí)念求索,以蓮的姿態(tài)恬淡,將歲月打磨成人生枝頭最美的風景。上面這段文字,讀后有何感想?請以“生命的姿態(tài)”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不少于800字,題目自擬,不可套作或抄襲。5.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人的生命或許是世界上最脆弱的東西,但是由于思想的存在,人類的生命便有了一種超乎物質而永存的意義,這就是生命的寬度。生命的長度是相對確定的,由不得自己做主改變,然而,生命的寬度就大不一樣,因人而異?!坝械娜怂懒?,他還活著”是因為他們的思想和精神增加了他們生命的寬度,影響著后來人?!坝械娜嘶钪呀浰懒恕笔且驗樗麄円殉闪藳]有頭腦的僵尸。請以“生命的寬度”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要求:①所寫內容必須在這個話題范圍之內。②立意自定。③題目自擬。④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1.例文:只爭朝夕,不負韶華題記: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諟Y明綿延黃河水,華夏五千年,遙望這五千年的傳奇歲月,華夏大地注定成為人類社會星光璀璨的一筆?;趾臧蹴绲娜f里長城、縱貫南北的京杭運河是中國人民辛勤勞動的碩果;惟妙惟肖的臉譜藝術、扣人心弦的民間神話,是中國人民富有才情的結晶。在前人為我們積淀下來的悠久文化底蘊下,華夏兒女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遼闊的神州大地,涌現(xiàn)出一批批心系華夏、不負韶華的“吾輩英才”。孔繁森、焦裕祿、沈浩同志為民造福的官員形象永遠是每個時代的楷模,錢學森、屠呦呦、林鳴等人的“大國工匠”風貌更為華夏涂抹希望。我們不會忘卻阿里巴巴創(chuàng)始人著眼信息革命的浪潮,促進電商發(fā)展的智慧與勇氣,我們不會忘卻任正非領航的華為公司在“5G”商用上的領跑之實力。百年屈辱已被改寫,而改寫者們勇于開拓、勇于奉獻的精神正浸染著當下的每一寸土地。歌曲中唱到:“有夢想誰都了不起,有勇氣就會有奇跡?!痹趪H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作為青年一代的我們應該有戰(zhàn)國時期的孟軻大聲疾呼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憂患意識,更應拿出“少年心事當拏云,誰念幽寒坐嗚呃”的態(tài)度,用知識文化提升自身的素質內涵,用社會實踐充盈自身的道德品質,激發(fā)自身的愛國熱情,積極投身到祖國建設中去?!白鎳睦镄枰?,我就在哪里”,該是每個華夏兒女擲地有聲的壯志豪言,青春因裝點祖國大好河山而絢爛,人生因譜寫時代華章而精彩!我們?yōu)楣埠蛧?0年的輝煌成就喝彩,被愛國主義的硬核力量震撼。習近平總書記的真切話語感召著我們:“青年一代,既是追夢人,也是圓夢人?!笨v使當下仍有不足,人民整體文化素質有待提高,但努力的方向卻始終向上的。開墾更為廣袤的良田,興修更高品質的工程,加大自主創(chuàng)新力度研發(fā)產品,需要你,需要我,需要每一個富有才華的華夏兒女以踏踏實實地勤勉工作書寫不平凡的人生。青年朋友們:人生短暫,我們必須只爭朝夕;奮發(fā)有為,才能不負韶華。我們應全力以赴,追隨前人的足跡,留下自己的前進開拓進取的足印。至遲暮,便也可以吶喊出那句響亮的話語——“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詳解】本題考查材料作文的寫作能力。讀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寫作的重要前提。讀懂材料必須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從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語不放,否則容易跑題。要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語或語句,深刻理解其本質意義。還要理清關系,切不可斷章取義,執(zhí)其一端,而要抓住重點。首先要透視文題的字面意義,即顯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內在的關系,即隱性要求。對顯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內容;對隱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現(xiàn)象或問題所表現(xiàn)出來的肯定或否定的態(tài)度。命題方式:材料作文審題過程及要點:這是一則材料作文。材料由孔子、陶淵明、秋瑾、諾貝爾、泰戈爾等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構成。這幾則名言反映的共性話題就是“生命”。①未知生,焉知死?孔子這句話的意思:對生的內涵都不清楚,哪里需要去了解死后的事情的,也就是要注重活在當下,讓生命有意義;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有憂患意識;③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的這句話告訴我們要珍惜光陰,奮發(fā)有為。④蕓蕓眾生,孰不愛生?愛生之極,進而愛群。秋瑾這句話表現(xiàn)了對生命的摯愛和對群體的熱愛,要有奉獻的精神。⑤生命,那是自然付給人類去雕琢的寶石。諾貝爾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贊美了生命的可貴。⑥我們只有獻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爾這句話提倡的是奉獻精神。立意角度:1.①⑤組合,生命寶貴,僅有一次,且行且珍惜。2.④⑥組合,要有奉獻精神,要創(chuàng)造利于社會的最大的價值。3.②③組合,人生短暫,要珍惜光陰,不負韶華;要有憂患意識,奮發(fā)有為。結構層次:這篇范文《只爭朝夕,不負韶華》,選取的名句是陶淵明的“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和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兩句組合的立意就是:人生短暫,光陰寶貴;青少年是國家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更要奮發(fā)有為,同時要有正確的憂患意識,從而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無悔青春,不負韶華。文章以陶淵明的名句作為題記,很好地詮釋了標題的內蘊:珍惜光陰,奮發(fā)有為。主體部分,用簡潔洗練的語言,概述了“珍惜光陰,不負韶華”的典型人物及事跡,具有很強的說服力。這些人物分為兩大類:以孔繁森、焦裕祿、沈浩同志為代表的為民造福的官員;以錢學森、屠呦呦、林鳴等人為代表的“大國工匠”,更寫了國內創(chuàng)業(yè)者的領軍人物:馬云和任正非。接著很自然地過渡到青年身上: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作為青年一代的我們應該有戰(zhàn)國時期的孟軻大聲疾呼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憂患意識,更應拿出“少年心事當拏云,誰念幽寒坐嗚呃”的態(tài)度,用知識文化提升自身的素質內涵,用社會實踐充盈自身的道德品質,激發(fā)自身的愛國熱情,積極投身到祖國建設中去。行文中還用習近平總書記的真切話語來點染,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文章最后發(fā)出號召:人生短暫,我們必須只爭朝夕;奮發(fā)有為,才能不負韶華。再次點題,升華了文章的主旨。素材積累:1.“五車經史須勤究,休使光陰暗地過?”(績溪《胡氏家訓》)2.責任并不是一個甜美的、輕盈的詞匯,而是一副沉甸甸的擔子。負重前行正是一代又一代中流砥柱最美的英姿?!本┐髮W校長林建華我希望你們能夠摒棄短期的功利性目標,選擇與國家、民族和人類命運緊密結合的事業(yè),擔負起歷史和時代賦予的使命?!迦A大學校長邱勇3.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李大釗《新青年》4.蛟龍?zhí)枴笨傇O計師、潛航員葉聰,付出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讓大國重器落地;嫦娥團隊中那些90后的年輕人,同先輩合作將中國的兔子送上月球背面;哈工大那群二十幾歲的青年,成功在軌搶救回了“龍江二號”并拍下了被世界稱贊的“最棒的地月合照”……這些走在時代前列的年輕人,完美地詮釋了什么是“承擔責任,振興國家”?!军c睛】名言類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大致分為這樣幾步:一、逐一解讀名言的內涵外延。所謂內涵,是名言本身所說的意思,所包含的哲理。解讀是為作文立意做準備,因此不能停留于內涵的準確把握,還要初步聯(lián)系社會生活,即弄清名言適應的對象或范圍,為后期的立意和選擇打下基礎。二、尋找名言之間的邏輯關聯(lián)。通過解讀,不同名言之間最容易關系的句子可以先進行“組合”。理論上說,任何兩兩組合都是可以的,只要能找到其關聯(lián)。多數(shù)考生可能以相關、相似或相反的兩句來構思立意。如果以某兩句為主,把相關的第三句加進去,立意的高度會更與眾不同。三、綜合兩三句提出中心論點。僅僅將有關的兩三句找出來,找到其關聯(lián)的點,還不能“立意”。要綜合其內涵與外延,針對個人或社會,提出一個基本的看法,即站在這幾個名人的肩膀上去審視人生或社會。從邏輯上,兩三則名言之間有“主次共建、相輔相成、正反對照、互為補充、條件因果、相互轉化”等重構關系。2.例文:清明——向陽而生清明,一個節(jié)日,一個與“生命”有關的節(jié)日?!扒迕鲿r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筆下的清明總是陰雨綿綿,而我自記憶起的清明必是青煙裊裊——登山祭掃,焚香祭祖。此處的“清明”,不管是陰雨,還是青煙,都和追思有關,與另一端的生命有關。中華民族是一個重視“根”的民族。這另一端的一個個“生命”便如一束束樹根,深扎于土地,成為一個個家族的精神皈依與靈魂所在。清明時節(jié),發(fā)端于一處的枝葉便聚攏而至,共同歸依于家族大樹之下,向自己的生命之樹致敬。或一個墳頭,或一個石碑,或一方土地,酒幾杯清酒,焚幾縷清香,獻幾束鮮花,鞠躬追思,默然致哀。這是一個家族的儀式,這是對生命之樹的致敬。生者與逝者,當下與過去,藉由清明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完成一次生命對話,歷經一次“我是誰”的生命追問。同樣是清明,2020的清明,沒有了現(xiàn)場祭掃,沒有了集中祭祀,墳頭的雜草或許猶在,石碑的塵跡或許無法親手拂拭,也無法親手向那一方土地斟酒、焚香,共同完成一個家族的集體朝拜。忽然而至的疫情,讓自古傳承、綿延至今的清明現(xiàn)場祭祖禮俗按下了暫停鍵。而我的“清明”,2020年的清明,自然也就沒有了記憶中的登山祭拜、青煙裊裊,有的是與父母、兄弟姊妹飯桌前的圍坐一團,聊起記憶中的爺爺,那殘留于腦海的的片段——年邁的爺爺端坐一角,陽光透過瓦縫灑在他那略顯干癟的臉上,爺爺半瞇著雙眼,靜謐,柔和。當然,那時年幼的我,自然無法得知爺爺是村寨里不多的讀書人,會寫對聯(lián),而且還是村寨里那頭威風凜凜的獅子的點睛人。還有逝去的奶奶,彌留之際還在詢問我這個長孫趕回來沒?聊起這些零散的片段,我那八歲多的大妹和不到三歲的小妹自然是不明白的,但也似懂非懂地聽著。10點00分,大妹對著電視機,如向國旗行注目禮般,肅穆地站立,默哀。于此,大女兒是明白的。那不到三歲的小妹正是喜歡模仿姐姐的年齡,自然也是跟著姐姐站立了3分鐘。這個清明,2020的清明,對于妹妹而言,對著電視屏幕默哀的3分鐘,是她的清明。同樣是關于生命,關于那逝去的生命。這些生命,留在了2020年的春天,這些生命,與妹妹沒有直接的血脈關系。但因為這3分鐘,妹妹覺得是與她有關的,因為她入學一年級語文課本上的第一課就是《我是中國人》,識字的第一課就是《天地人》,上面只有6個字“天地人,你我他”。此時的她,不知道魯迅的名言“無窮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與我有關”,也不知道那句源自英國詩人的名句“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但此時的她,知道這些生命都是“中國人”,都是她的同胞。這些生命的流逝,令她感傷。沒有了現(xiàn)場的集中祭拜,居家追思,但對生命的致敬依然,由一個小女孩,到一個家庭,再到一個家族,乃至一個民族、國家。2020的清明,依然關乎生命,更關乎一個民族、國家。清明,一個家族的記憶,一個民族的追思,一個與“生命”有關的節(jié)日。我想起《歲時百問》中對于“清明”的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這個解釋同樣指向“生命”,只是,這里的“生命”不是死亡,不是流逝,不是悲傷,而是萬物之萌芽,生命之勃發(fā)——草木萌動,杏桃開花,吐故納新。中華民族的先哲是如此的通達與睿智,死與生,終點與起點,失望與希望,過去現(xiàn)在未來,都借由“清明”這一節(jié)日完成了銜接與過渡。于是,自然也就明白為何“清明”既為祭祖節(jié),也叫踏青節(jié),掃墓祭祖的同時,也是踏青郊游的時節(jié),追思致敬的同時也是萬物重生、生命勃發(fā)之時。這就是“清明”。生命的延續(xù)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必然。陰霾終將散去,陽光終會到來。這個時代,是嶄新的時代,我們的“清明”,是向陽而生,向暖而立的清明,萬物重新生長,生機重新勃發(fā)。從追思中汲取力量,從致敬中延續(xù)信心,走向生命的重生,走向清潔明凈、天朗氣清。【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根據(jù)材料寫作文能力。本題屬于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作文任務十分明確——“清明”,是一個與“生命”有關的節(jié)日。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對于“清明”所蘊含的“生命”意義,你又有怎樣的體驗見聞或認識思考?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任務驅動型作文隸屬于材料作文,對于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學生整體感知材料,從材料中提煉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學生根據(jù)主旨,自選角度進行寫作,切不可偏題?!緦忣}】此題由寫作材料、任務指令、寫作要求組成。材料拱三則,均直接與“清明”有關,三則材料內容高度聚焦。材料一直接引出“清明節(jié)”,清明節(jié)的別稱有踏青節(jié)、行清節(jié)、三月節(jié)、祭祖節(jié)等,命題時只保留了踏青節(jié)和祭祖節(jié)兩個別稱,目的是為了保持和后兩則材料相關內容的吻合一致。由踏青節(jié)、祭祖節(jié)的別稱,引出清明節(jié)的兩大禮俗主題——掃墓祭祖與踏青郊游,強調這兩大傳統(tǒng)禮俗主題自古傳承,至今不輟。之所以特別強調“自古傳承,至今不輟”,是有意與材料二“暫停2020年清明現(xiàn)場祭掃和祭祀活動”的內容形成思考的碰撞點。材料二聚焦2020年的清明節(jié)。首先在材料一的基礎上再一次提醒清明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祭祖、掃墓,還會舉行一些公祭活動。然后一個“但”轉折,回到2020年的清明節(jié),與以往有所不同。強調2020年的清明節(jié)因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暫停了自古傳承的禮俗傳統(tǒng)——現(xiàn)場祭掃和祭祀活動。在內容呈現(xiàn)上,有兩點說明,一是暫?,F(xiàn)場祭掃和祭祀活動的原因,材料是有交代的——有效避免疫情期間人員聚集,減少交叉感染,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社會公共安全,這個原因的表述與任務指令中的“生命”呼應,暗示考生思考2020年清明節(jié)暫停了自古傳承的禮俗傳統(tǒng),是出于對“生命”的保護與敬重。此處的“生命”非材料一中與“祭祖”相關的逝去的生命,而是塵世間真實的生命。二是出于表達簡潔的考慮,“疫情”并未寫全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而是簡稱。因為就正在經歷這一場疫情的考生而言,這應該是他們熟悉的,也是必須關心了解的,因此材料二也并未對當下的疫情作過多的呈現(xiàn)、介紹,而是需要考生依據(jù)自身的體驗見聞自行補充、豐富,也借此檢測學生的思考的深度與廣度。材料三引用《歲時百問》中關于“清明”理解的有關句子——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這是有意引導考生在這一層面上認識、思考“清明”的意義與價值,拓寬考生對“清明”的局限理解。《歲時百問》的引用和后面對于清明節(jié)后一派春和景明之象的描寫,都高度聚焦于“清明”的另一層意義——生命的萌芽與勃發(fā)。這一理解有別于清明節(jié)祭祖表達哀思、緬懷逝去生命的局限認識,而是賦予了“清明”積極向上、孕育新生的深刻解讀。同時,關于“清明”這一意義的理解,并非是脫離材料本身,而是有所暗示、呼應,材料一特別指出清明節(jié)的另一別稱——踏青節(jié),也明確了“踏青郊游”是清明節(jié)的兩大禮俗主題之一,結合材料三對于“清明”的理解,自然也就不難明白為何清明節(jié)也稱為踏青節(jié),因為此時也正是生命萌芽、勃發(fā)之時。同時,結合材料二的疫情相關內容,考生也可由此聯(lián)系延伸,目前國內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在我們共同向這疫情中逝去的生命默哀的同時,也要懷著奔向未來的希望,以敬畏生命的態(tài)度重新開啟我們的新生活,這也是從“清明”這一意義的理解我們應該獲取的生命認識與生存智慧。所以,綜合三則材料,雖各有側重,但都互相勾連,高度聚焦,共同指向“清明”這一關于“生命”的主題。在此基礎上,任務指令明確了此次寫作的思考聚焦點——“清明”,是一個與“生命”有關的節(jié)日。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對于“清明”所蘊含的“生命”意義,你又有怎樣的體驗見聞或認識思考?結合材料,我們可以確定“清明”的兩層意義,一是對已逝生命的追思與致敬,解決的是“我是誰?我來自哪里”的問題;二是對現(xiàn)實塵世生命的敬重與敬畏,對新生命的期待與欣喜,指向當下與未來,思考的是“我要到哪里去”的問題。在對任務指令落實的過程中,注意三個細節(jié),一是“新時代的青年人”的寫作者身份界定,可以是學生,也可以更普遍意義上的年輕人,這里的“青年人”大體與“中年人”“老年人”相對。同時注意“新時代”的限定,一個“新”字,暗含了對當下的關注,對吐故納新、持續(xù)發(fā)展的發(fā)展理念的思考。二是“體驗見聞或認識思考”的寫作指引。尤其是“體驗見聞”暗示了寫作需有“我”的代入感與現(xiàn)場感,寫出對于“清明”生命主題的個性體驗與獨特感悟,這是此道作文題對考生在思想立意與寫作表達上的更為理想、熱切的期待。三是“結合材料”,寫作必須結合題目所給的三則材料,在對三則分析理解的基礎緊扣“清明”的“生命”主題進行合理延伸拓展。參考立意:清明時節(jié),追思生命,緬懷逝者;不知生,焉知死;感思清明,敬畏生命;清明節(jié)——一個善待生命的日子。行文構思:首先擬定一個與材料核心詞有關的標題,如《清明——向陽而生》;然后開篇寫記憶中的清明時節(jié)景象,引出清明與生命的關聯(lián);接著分析中華民族對于清明的認知,并寫“我”和“妹妹”的2020年的清明認知,同時回歸材料,闡述清明與生命的關聯(lián);結尾部分收束全篇,升華主旨。素材:1.節(jié)——生命——死亡,面對著亙古不變的話題,誰能不慨嘆生命的寶貴?可近幾年,頻繁的自然災害:如四川汶川地震、甘肅泥石流、日本海嘯地震……數(shù)以萬計的生命,頃刻間化為無有。面對如此災難,我們悲痛,我們哀傷,我們祈祝他們的靈魂得到安息。有些東西可以重來,而生命真的是不能重來。我們活著的人要更加熱愛自己的生命,善度此生。生命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chuàng)造,當我們在追思中,看到那些隱藏在細小中的關懷、那些不起眼的呵護、那些記憶深遠的愛與付出,那些生命給予我們能夠經歷的一切,包括失意。不如意……我們都要感恩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生命是可貴的,它也是脆弱的,我們一定要善待生命。當今世界,有多少人的生命毀于疾病、戰(zhàn)火。面對病魔,生命和它頑強的搏斗,會顯得更加壯美。可對于戰(zhàn)爭,我們多么希望不要人為的為生命制造災難,那些為一己之利而征戰(zhàn)的軍人可想到過戰(zhàn)爭使多少無辜生命傷亡,又使多少平民流離失所。2.一代天嬌成吉思汗的鐵蹄曾踏到歐洲,戰(zhàn)神亞歷山大幾乎征戰(zhàn)半個世界,最終又能如何?清明節(jié)里追憶那些傷感的歷史,訴說無盡哀思的情懷之余,我們更不能忘記拜祭那些為人類的和平逝去的先烈。是他們用血肉之軀換來我們的安寧生活。我們永遠要感恩那些逝去的生命,衷心希望世界能沒有戰(zhàn)爭,讓生命不在廝殺中死去,讓每個鮮活的生命活的更加精彩,更有質量。記住:生命在萬物之上,生命無價。窗外,細雨依舊紛紛,天空也淡然失色,我揮筆和時空呼應,在清明的沉思中我發(fā)現(xiàn):原來生命如此神圣!3.千百年來,清明節(jié)一直是人們對已故親友的追憶,對已過的愛的緬懷。當我們在墓前拜祭祖先時,除了哀傷思念之外,我想我們更要著眼現(xiàn)在,孝敬我們的父母、長輩?!靶ⅰ笆侵腥A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精髓所在,回眸歷史:王祥臥冰求鯉,文帝親嘗湯藥……每個故事都記載著一段至孝之情。俯瞰今朝,馬鵬飛細心照料奶奶,田世國捐腎救母,一幕幕感人事跡又奏響了現(xiàn)代人“孝”的樂章。長輩用愛與光陰呵護我們成長,他們無私付出,無怨無悔,而我們又何曾回報親人?“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不要把這種遺憾留在清明節(jié)之季,要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慰籍父母、長輩們的操勞,要讓大孝之花開滿神州大地,讓傳統(tǒng)文化在炎黃子孫心底根植。4.清明節(jié)冰消雪化,萬物復蘇,天地間沒有了狂暴,沒有了熱烈,有的是草木吐綠、細雨紛紛、斷魂的行人、飛舞著的冥錢……凄楚中透著哀傷。又是一年清明節(jié)如期而至了?!军c睛】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個響亮的標題。就是在審題的基礎上,明確立意,選擇寫作的角度,擬定一個有搶眼的題目。這個標題應盡量是從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選取材料中關鍵詞句加以組合而成的簡潔短語或句子。盡力不用態(tài)度而用看法或觀點。能運用約定俗成的詞句加以改造更為上策。能標新立異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態(tài)+觀點。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態(tài)+觀點”的形式,以達到“閃亮登場”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間接的,但必須是有針對性的。表態(tài)一定要堅決、果斷和明確。觀點的呈現(xiàn),不要拖泥帶水,而要開門見山。(三)分點分層闡述理由。有了態(tài)度與觀點,沒有理由就站不住腳。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闡述你的理由。闡述一定要具有條理性,就是分點;還要注意內容的層次性,如由淺及深,由表及里,有具體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個學生思維的深廣度。(四)進一步深入闡述。最基本的辦法就是針對問題提出可行的有時代意義的解決方法,即解決問題。另外,還可以“橫向拓展”“縱向挖掘”和進行簡易的批駁。尤其是反駁,可以預設反方,然后,進行委婉的勸說,以體現(xiàn)作者思維的周密性,達到任務型作文“文明說理”的要求。(五)聯(lián)系實際,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慮其現(xiàn)實意義,如果沒有了現(xiàn)實意義,該文章就遜色許多。因此,學生習作也好,考場作文也好,聯(lián)系實際是必需的。但是,這一環(huán)節(jié)不能太婆婆媽媽,應如一部樂曲演奏完畢,戛然而止、曲終人散、回味無窮。3.例文:生命的意義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有關生命。生命是從人出生到死亡的過程,是被上天賦予的一個神圣的名詞,它平凡而偉大。有人說:“生命就是這樣被環(huán)境規(guī)定走,又被環(huán)境改變著?!笨晌艺J為并不是如此,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生命的意義也由自己創(chuàng)造!那些偏遠地區(qū)的孩子們,條件十分艱苦,每天“翻山越嶺”去學校求學,冬日里,大雪深數(shù)尺,四肢僵硬不能動彈,可依舊不變的,是他們求學的決心與走出深山的愿景!他們,一群踏上尋夢征途的孩子,即使被學習環(huán)境規(guī)定著,也沒有被環(huán)境改變,依舊懷著一顆顆熾熱的追夢之心。這,就是生命的意義。80多歲的鐘南山院士,也為我們很好地解釋了生命的意義。在他對全國人民表示不要去武漢之后,依然動身前往武漢了解疫情,無畏無懼,義無反顧,稱得上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或許也正緣于此,我國的疫情才得以較早地控制住。和他一樣的“最美逆行者”不一而足數(shù)不勝數(shù),他們這敢為人先的精神著實令人贊嘆!冒著極大風險奮斗在抗疫一線。武漢同濟醫(yī)院的醫(yī)生們表示十分樂意幫助武漢同渡難關。妙手回春,不僅僅是幫助病人戰(zhàn)勝病魔,更是讓他們心靈充滿溫暖,而醫(yī)生們做到了,他們以這種特別的方式實現(xiàn)了人生的意義,大寫了生命的價值。而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更作為一個個僅有40多天就要面臨高考的考生,認真把握當下無疑是最具創(chuàng)造力的說辭。銳意進取,敢為人先,做一個思想進取的中學生。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猶使我難忘,“少年雄于歐洲,則國雄雄于歐洲……”少年強,則國強,我們都是含苞待放的花朵,奮斗40幾天,在高考中盛開美麗的花朵,把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擁有深山中小孩求學的精神,不恥下問,這樣我們的知識才能不斷增長,生命的意義也會在奮斗中升華!同學們,奮斗起來吧,不得意只是暫時的,要相信“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笨倳辛钅銤M意的那天,前提是必須要努力奮斗,并且一直堅持著,不忘初心。生命的意義如何,全在你怎么看待。所以讓我們一起實現(xiàn)生命的意義,一起奮斗,在高考中過關斬將吧?!驹斀狻勘绢}考查話題作文的寫作能力?!緦忣}】題目要求寫“怎樣看待生命”“有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如果寫議論文,會比較出彩?!吧笔呛軐挿旱脑掝},人人有話可說??蓮纳瞵嵤虑腥?,也可從宏觀整體上把握。材料中的三句話可分別理解為:①沒有什么能阻擋生命的蓬勃生長;②生命受到各種外在環(huán)境的影響和制約;③生命是鮮活、真實、有創(chuàng)造力的;三句話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引發(fā)我們對“生命”的思索和探尋,話題較大,但切入點可以很小?!玖⒁狻苛⒁饨嵌龋?1)生命的內涵:如生命的本質,生命的意義、價值及其實現(xiàn)等;(2)對生命的感受和認識:如生命的長短,對生命應有的態(tài)度等;(3)對生命的評價:可談生命的品質,榮與辱、高貴與卑賤等。生命的內涵:1、我們該怎樣度過我們的一生?2、我們到底該如何揮灑我們的青春?3、作為“后浪”的我們真有那么多驕人的資本嗎?對生命的感受和認識:1、人類真的是萬物的主宰嗎?2、萬物平等是個偽命題3、無窮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和我有關生命的維度:1、高度——讓高貴與高貴相遇(錢鍾書與楊絳的故事);2、深度——中國國民劣根性的一把解剖刀(魯迅批判中國國民的麻木和奴性);3、寬度——曼德拉反種族隔離、馬丁·路德金爭取黑人的獨立自由;4、溫度——抗疫期間的志愿者、最美逆行者等?!舅夭摹繑喑岬暮?,即使斷翅,也依舊無法割舍高飛的本能;馬麗,這個失去右臂的斷翅蝴蝶用唯美的舞蹈演繹了生命的飛翔,讓我們再一次地震撼于生命的樂觀、執(zhí)著和堅強。80多歲的鐘南山院士,也為我們很好地解釋了生命的意義。在他對全國人民表示不要去武漢之后,依然動身前往武漢了解疫情,也正是這樣,我國的疫情才得以較早地控制住。和他一樣的“最美逆行者”數(shù)不勝數(shù),他們這敢為人先的精神著實令人贊嘆!冒著極大風險奮斗在抗疫一線。武漢同濟醫(yī)院的醫(yī)生們表示十分樂意幫助武漢同渡難關。妙手回春,不僅僅是幫助病人戰(zhàn)勝病魔,更是讓他們心靈充滿溫暖,而醫(yī)生們做到了,他們以這種特別的方式實現(xiàn)了人生的意義。那些偏遠地區(qū)的孩子們,條件十分艱苦,每天“翻山越嶺”去學校求學,冬日里,大雪深數(shù)尺,四肢僵硬不能動彈,可依舊不變的,是他們求學的決心與走出深山的愿景!他們,一群踏上尋夢征途的孩子,即使被學習環(huán)境規(guī)定著,也沒有被環(huán)境改變,依舊懷著一顆顆熾熱的追夢之心。這,就是生命的意義?!窘Y構】文章緊緊扣住話題要求,以富有激情的語言闡述了“生命的意義在于愛”這一論題:對生活的熱愛、對家庭的摯愛、對人生意義的追求,都會讓生命變得充滿激情,充滿魅力,美麗迷人。結構整飭的句式,富有韻律的語言,使文章讀來節(jié)奏鏗鏘,富有音韻美。此外,豐富翔實的資料也讓文章增色不少。從名言警句到經典名片,從軼聞典故到傳世巨著,作者信手拈出,娓娓道來,顯示出了深厚的文化功底?!军c睛】要想寫好材料作文,必須全面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了解材料所涉及的幾個方面或層次。另外,材料作文審題要有全局意識,要從材料的整體著眼,不能糾纏局部的細節(jié),否則很有可能出現(xiàn)偏題跑題現(xiàn)象。另外材料所蘊含的觀點可能并不是唯一的,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結論,因此,要學會多角度審視材料,在動筆前,還要對所得到的觀點進行適當?shù)暮Y選。4.例文:生命的姿態(tài)生命中,不僅花兒有千姿百態(tài),我們人的生命也呈現(xiàn)出不同的姿態(tài)。有的偉大,有的渺??;有的正義,有的無理;有的堅強,有的懦弱……但正是這些優(yōu)秀的生命姿態(tài)構筑了我們中國的脊梁。王進喜用生命的姿態(tài)構起責任的脊梁。當價值幾百萬的設備發(fā)生故障時,王進喜作為石油工人,他肩負起了自己的責任,縱身跳進了水泥漿中,用身體去攪拌冰冷的水泥漿。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位當代工人用實際行動來履行他工作的職責,這也使得“鐵人”精神發(fā)揚光大,代代流傳。他縱身跳入水泥漿的動作雖是短暫的,但那幅畫面已經永遠定格在人們心中,讓人們感受到生命姿態(tài)中表現(xiàn)出的那份責任。教師用生命的姿態(tài)構起愛的脊梁。在汶川縣映秀鎮(zhèn)垮塌的鎮(zhèn)小學教學樓的一角,救援的群眾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廢墟上,雙臂緊緊摟著兩個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兩個孩子還活著,而“雄鷹”已經氣絕!由于緊抱孩子的手臂已經僵硬,救援人員只得含淚將之鋸掉才把孩子救出——29歲的老師張米亞,在關鍵時刻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學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門。倒下去的是身軀,挺起的卻是中國脊梁。老師用愛為學生構起了生命的脊梁,在這一瞬間,生命的姿態(tài)顯得那么的有力量,充滿希望。從像張米亞這樣的教師身上透露出的生命姿態(tài)是無疆的大愛,值得人們永遠銘記。戰(zhàn)士們用生命的姿態(tài)構起為人民服務的脊梁。當洪水無情的襲來時,保衛(wèi)在我們生命財產安全,奮斗在最前沿的是我們最可愛的戰(zhàn)士。河口決堤,水庫垮塌。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他們?yōu)榱巳嗣竦陌踩梢詭滋鞄滓共凰X,可以常日不回家,他們在與洪水的搏斗中挺起中國的脊梁,展現(xiàn)優(yōu)美的生命姿態(tài)。他們作為一名軍人無怨無悔,為人民服務,他們甘愿吃苦。戰(zhàn)士們用堅毅的身體長城為人民構起一道永不坍塌的精神脊梁。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以其堅實有力的生命姿態(tài)構起承載人民的脊梁。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以其改革求新救國的生命姿態(tài)挺起中國脊梁。古今多少仁人志士都以其生命的姿態(tài)構起中國脊梁,正是由于他們的存在,才使得我們中國魂永駐。讓我們也展現(xiàn)出優(yōu)美的生命姿態(tài),來為我們國家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驹斀狻窟@是一道給材料的話題作文,話題的形式是一個偏正結構的短語。修飾語“生命”提示了選材的范圍,大千世界,洋洋萬物,各具形色,都可以成為關注的對象。中心詞“姿態(tài)(姿勢)”交代了寫作的重點。所謂“姿態(tài)”,既有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又有內在的態(tài)度和立場?!吧淖藨B(tài)”這一話題,不僅要從生命的各具特色的形式中選擇某一種或幾種加以描述,而且要有深入的理性思辯,從生命形式的背后解讀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和立場,感受生命的情懷,理解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由表入里,由淺到深,將感性體驗和理性思辯結合起來,認識自然,認識自我,認識生命,培養(yǎng)積極、樂觀、開朗的生命觀念,是本題訓練的目標。材料由兩段文字組成,第一段文字闡述“生命”,第二段文字分析生命該有的姿態(tài),由此可以看出材料是對話題的闡釋。構思時可以從“我所欣賞的生命姿態(tài)”切入,按照“自然(物)——人事(理)”或者“感受(人)——領悟(己)”的模式思考。參考立意:從生命的榮枯消長、盛衰興替等方面來寫生命的姿態(tài),闡述領悟到的社會和人生的道理;從歷史、文化和文學中感受生命的姿態(tài),領悟生命的情懷。行文構思:首先展現(xiàn)生命的不同姿態(tài),并指出這些優(yōu)秀生命姿態(tài)的價值——構筑了我們中國的脊梁;然后從“王進喜用生命的姿態(tài)構起責任的脊梁”“教師用生命的姿態(tài)構起愛的脊梁”“戰(zhàn)士們用生命的姿態(tài)構起為人民服務的脊梁”三個方面展開論述;最后收束全篇,呼應開頭。素材:1.從蘇軾被貶黃州這大起大落的人生中,我們讀到了他面對苦難的痛苦與失落,也讀到了他從苦難中崛起的超曠與豁達,這種不對苦難低頭,在苦難中不斷反省生命的姿態(tài)成就了一個別樣的蘇軾,一個從容淡定、大氣達觀的蘇軾。2.生命是一支燃燒的蠟燭。蠟燭燃燒的是自己,照亮的卻是別人,溫暖的也是別人。盡管有時候被誤解,它還是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的光和熱奉獻給別人。它不求別的,只求別人幸福。每個人都是一支蠟燭,大家聚在一起,人間就會到處都有生命的輝煌之焰?!按盒Q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鄙淖藨B(tài)是奉獻,是無私。3.生命的姿態(tài)如小草般頑強平凡,如蠟燭般無私奉獻,如曇花般短暫美麗,如磚石般璀璨珍貴。小草,蠟燭,曇花,鉆石,不同的事物詮釋著不同的生命姿態(tài)。4.泰戈爾包容的姿態(tài)成了一抹深深的剪影,而蘇軾的樂觀的姿態(tài)就如同烏云中透出的第--縷陽光,明亮粲然,令人豁然開朗。屢次遭貶,卻從未展現(xiàn)消極的一面,那個樂觀的蘇軾總會在大好河山間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與生命的意義,青翠的蘇堤成了他為百姓為天下的一個見證。因為面對挫折永遠保持著樂觀的姿態(tài),蘇軾把酒談笑的模樣才會在歷史的長河中永不消逝。在我們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中,磨難太多,挫折太多,唯有保持樂觀,我們才能在生命的大漠中發(fā)現(xiàn)綠洲,掬一捧清水滌蕩自己蒙塵的心靈,用全新的姿態(tài),踏上另一段征程。5.例文:思想,把生命拓寬上帝造人的時候,用繩子從天上吊下來一塊石頭,人不喜歡。上帝吊下來一只香蕉,人很高興的接受了。于是,上帝給了人如香蕉般雖然短暫但卻充滿活力、多姿多彩的生命,而不是石頭般雖然恒久卻沒有變化的生命。我很慶幸,一個簡單的選擇,鑄就了人類日后的輝煌。有人問蘇格拉底:你愿意做一頭快樂的豬還是一個痛苦的人?蘇格拉底說:“還是作一個人吧?!笔鞘裁醋屓丝梢悦鎸τ捎谏頌槿硕鴰淼耐纯??是什么讓人即使飽受折磨仍覺得是快樂呢?是思想。豬的一生只有吃睡,生命根本沒有寬度可言。但由于思想的存在,艱難困苦的人卻并不覺得一生漫長,甚至可以坦然面對不期而至的死亡。如果寬度已足夠寬,長度不夠又何妨?王勃的一生可謂曇花一現(xiàn),但他的生命之花綻放的美麗卻讓人驚羨!“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精妙詩句使千百年前站在滕王閣才華橫溢的王勃定格為永恒。他用自己文學的天賦與努力拓展了生命的寬度,使自己短暫的人生熠熠生輝。再想想那些服食丹藥,追求長生不老的皇帝們吧!正是不懂得思想的力量,而盲目追求長生,最終卻都悄然化為泥土。是的,恒久并不是生命最深的奧義,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發(fā)出最多的光和熱,這才是生命留給人的最難的難題。人不可能無限地去延長自己的生命長度,于是我們選擇豐盈自己的思想,來拓展生命的寬度,在有限的生命長度中,獲得盡量大的面積——那面積,是我們一生的成就。“我思故我在”,思想讓我們存在,思想成為我們在這個美好的世界停留過的證明,思想讓一個人的一生不再那樣狹小與簡單,思想讓一個人即使死去了,仍可以繼續(xù)“活”在人們心中,直到永遠??鬃右咽徘辏┐缶畹乃枷肴詾槲覀兯囱?;李白、杜甫早已離我們而去,但“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蘊含他們思想的詩,仍為后人所頌揚;周恩來作古已半個世紀,但他廉潔奉公辛勞為民的精神仍在鼓舞著當代人前進。是思想的光芒,照亮了他們的形象。有一種死永遠不會消逝,那就是凋零的花,離枝的葉,蒸發(fā)的露,飄零的萍。是的,生命是短暫的,生命是脆弱的,但是,思想的存在能讓生命永恒?;▋河兴枷刖驮洜N爛,葉子,有思想就曾經吐綠,思想,讓短暫的生命留下絢麗時永遠的輝煌。震天動地的爆炸,炸不掉董存瑞高舉炸藥包偉岸的身姿,寒光凜凜的鍘刀,鍘不斷劉胡蘭視死如歸的堅強意志。熊熊的烈火,燒不完邱少云堅毅的眼神中對勝利的渴求,機槍噴射的火舌,只能讓黃繼光的胸膛變得更加堅硬。……他們都在那么一瞬間離我們而去了,但是他們在都用年輕的生命唱一首永恒不變的歌,那歌里含著對祖國無限的忠誠,對人民無限的熱愛,思想的存在,可以彌補生命的短暫,可以寫下永恒和美好,鑄造永遠的輝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具體考查話題作文的寫作能力。話題作文是一種用一段導引材料啟發(fā)思考,激發(fā)想象,用話題限定寫作范圍的作文題型?!霸掝}”,就是指談話的中心;以所給的話題為中心,并圍繞這個中心內容而進行選材寫出的文章就是“話題”作文。所以解題的關鍵在于對話題的準確解讀。這類作文題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觀點,內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體裁不限。以往的命題作文相比較,它的好處是給考生寫作的空間更大,發(fā)揮的余地更大。審題:這則話題材料已經給了明確提示,“生命的寬度”就是思想使人類的生命有了一種超乎物質而永存的意義,生命的長度是相對確定的,那么我們只能通過思想來拓展自己生命的寬度。立意毋庸置疑,就是“用思想拓展生命的寬度”。本題要求寫一篇議論文,那么要想使文章出彩,我們只能從文章的構思,材料的選取,論證的方式,詞語的雕琢和句式的選擇上下功夫??梢詮墓沤裰型獾氖吕胁蓴X符合自己文章立意的經典事例,采用多種論證方式,運用一些富有哲理的語言,配以幾種修辭方法,從而使文章豐滿,富有文采和哲理,營造文章的亮點。本題要求以“生命的寬度”為話題,“生命的寬度”是范圍,是方向,不可偏離;把握“生命的寬度”的內涵,可以從以下角度考慮:生命有質量,生命有厚重,生命有意義,生命有價值;怎樣的生命才有寬度;怎樣讓生命有寬度等。參考立意:(1)用思想拓展自己生命的寬度(2)有意義的生命是永恒的(3)追求一個有價值的人生(4)衡量人生的價值,不是長度,而是寬度參考素材:(1)人生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目的。每個人出生站在這個過程的起點時,不由自主;每個人去世離開這個過程的終點時,也不由自主。沒有哪一個人能永葆自己的青春年華,永遠地留在世界上。一個人如果懂得珍惜這個過程,勇于作為,讓這個過程有意義、有價值,就能使生命的寬度延伸。世間一切事物中,人的生命是最可寶貴的,希望自己健康長壽是人之常情。但是,我們沒有必要把生命的長短看得過于重要,因為,衡量人生的價值,是品格與事業(yè),而不是壽數(shù)的多少。(2)唐代詩人王勃雖然只活了27個春秋,但流傳至今的詩文有170多篇,他的《滕王閣序》字字珠璣,句句生輝,其中“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等名句,千古傳誦,一直在延長著他的藝術生命。明末的少年英雄夏完淳,5歲讀經書,7歲能詩文,9歲寫成《代乳集》,12歲“談論國事,鑿鑿其中”,可謂少年壯志,英氣勃發(fā)。夏完淳16歲時因痛心國事,所作的《大哀賦》文采宏逸,辭情感人。17歲被捕時臨危不懼:“人生誰無死,貴在死得其所。”(A)并在獄中寫下感人肺腑的《獄中上母書》和《遺夫人書》。他的生命長度雖然只有短短的17個春秋,但在歷史的舞臺上,卻演出了極其絢爛壯烈的一幕。一個人能有如此的生命寬度,誰能說不是一種幸福人生呢?(3)古希臘哲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