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課件 第3、4章 古典文學、傳統(tǒng)藝術_第1頁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課件 第3、4章 古典文學、傳統(tǒng)藝術_第2頁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課件 第3、4章 古典文學、傳統(tǒng)藝術_第3頁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課件 第3、4章 古典文學、傳統(tǒng)藝術_第4頁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課件 第3、4章 古典文學、傳統(tǒng)藝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古典文學唐詩文學專題——唐詩一、唐詩繁榮的歷史文化背景(一)唐代經(jīng)濟的繁榮和國力的強盛,為唐詩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二)唐王朝的統(tǒng)治者所實行的儒釋道并存、廣開言路、以詩賦取士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唐詩繁榮的又一重要的社會原因。(三)隨著庶族地主階層的興起,詩歌從宮廷和貴族的壟斷中解放出來,轉(zhuǎn)移到庶族地主階層的知識分子手中,這也是唐詩繁榮的一個重要社會原因。(四)從詩歌發(fā)展史的角度看,唐詩的繁榮則是在特定的社會條件下文學自身演變的結果,它與繼承過去文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分不開的。一、初唐詩歌(武德元年至先天元年,618-712)(一)初唐宮廷文人和律詩的完成可以說,在律詩形式的完成過程中,宮廷文士起了規(guī)范化和統(tǒng)領風氣的作用。其中,尤以杜審言、宋之問、沈佺期三人的成績最為顯著。初唐宮廷詩人雖然在詩歌形式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建樹,也偶有情致動人的佳作,但其總體面貌,卻是在華美的形式中呈現(xiàn)出情調(diào)上的蒼白平庸,這是宮廷文學很難避免的。格律詩常識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押韻:押平聲音韻,一韻到底,1、2句可押可不押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平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對仗:詞性相同,平仄相對;首尾聯(lián)可對可不對平:一聲二聲(平)仄:三聲四聲(上去入)七律七絕

五律五絕長律排律《笠翁對韻》(明李漁)《聲律啟蒙》(清車萬育)一、初唐詩歌(武德元年至先天元年,618-712)(一)初唐宮廷文人和律詩的完成可以說,在律詩形式的完成過程中,宮廷文士起了規(guī)范化和統(tǒng)領風氣的作用。其中,尤以杜審言、宋之問、沈佺期三人的成績最為顯著。初唐宮廷詩人雖然在詩歌形式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建樹,也偶有情致動人的佳作,但其總體面貌,卻是在華美的形式中呈現(xiàn)出情調(diào)上的蒼白平庸,這是宮廷文學很難避免的。(二)初唐四杰當宮廷文士仍把詩歌當作點綴升平的風雅玩物時,詩壇上逐漸崛起了一批銳意變革的新進詩人。他們就是被稱為“初唐四杰”的盧照鄰、駱賓王、王勃、楊炯。四杰在詩歌寫作中以一種自覺的意識改革文學風氣,對詩壇陳舊保守的遺風陋習發(fā)起挑戰(zhàn),開始改變唐詩的面貌。二、盛唐詩歌(開元元年至永泰元年,713-765)(一)盛唐山水田園詩派山水田園詩派以自然山水作為審美對象,來表現(xiàn)閑適隱逸的情趣,色彩清淡、意境深幽。以孟浩然和王維為代表,也稱王孟詩派,除此之外,還有儲光羲、常建等人。王維的山水田園詩,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創(chuàng)造性和驚人的才華。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二)盛唐邊塞詩派

邊塞詩派描寫邊地奇異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風物人情,表現(xiàn)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大氣磅礴,慷慨豪邁,充滿昂揚的進取精神,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以高適、岑參為代表。高適《別董大二首》其二: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三)盛唐詩壇的雙子星——李白和杜甫富于浪漫氣息和理想色彩的精神面貌在詩歌中的體現(xiàn)就是盛唐氣象,其最杰出的代表首推李白。李白熱情地謳歌現(xiàn)實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對其中不合理的現(xiàn)象毫無顧忌地投之以輕蔑。這種追求解放,追求自由,雖然受到現(xiàn)實的限制卻一心要征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是中華民族反抗黑暗勢力和庸俗風習的強大精神力量的典型體現(xiàn)。以浪漫想象為主要外貌特征的李白詩歌事實上蘊涵著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想落天外的精神漫游仍以對人世的熱愛為歸宿。笑傲王侯、桀驁不馴的“詩仙”李白受到中國人民的熱愛,原因就在于此。(三)盛唐詩壇的雙子星——李白和杜甫杜甫以清醒的洞察力和積極的入世精神,深刻而全面地反映現(xiàn)實生活。對“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黑暗現(xiàn)實進行了入木三分的揭露和批判,因而被后人譽為“詩史”。當然杜詩的意義決不僅僅在于記錄歷史,而在于記錄了動蕩時代的急風驟雨在詩人心中激起的跳動思緒和情感波瀾。杜詩中充滿著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和熱愛天地萬物的仁愛精神,是儒家思想核心精神的藝術表現(xiàn),也是中華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現(xiàn)。在藝術風格上,李白詩飄逸奔放,杜甫詩沉郁頓挫。三、中唐詩歌(大歷元年至大和九年,766-835)(一)元白詩派新樂府運動

白居易是其倡導者,還包括張籍、王建、元稹、李紳等人。這一新詩潮以樂府——特別是新題樂府的形式,來反映社會問題,針砭政治弊端。同時在藝術表現(xiàn)上,以平易淺切的語言、自然流暢的意脈來增加詩歌的可讀性。白居易在總結我國自《詩經(jīng)》以來現(xiàn)實主義詩歌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的基礎上,建立了現(xiàn)實主義的詩歌理論。他響亮地提出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口號。(二)韓孟詩派韓愈一反傳統(tǒng)的詩歌美學規(guī)范,追求獨特的審美理想與審美個性,形成以韓愈、孟郊為代表的韓孟詩派,還有李賀、賈島等人,在藝術上他們追求奇險怪異的美,注重表現(xiàn)主觀感受,常常打破律體約束,以散文句式入詩。四、晚唐詩歌(開成元年至天祐四年,836-907)(一)杜牧

他的登臨詠懷之作,常常融合了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觸,總有一種傷今懷古的憂患意識,如“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過華清宮》)諷刺天子的荒唐,“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赤壁》)感慨歷史變化的難以把握等。(二)李商隱他擅長用精美華麗的語言,含蓄曲折的表現(xiàn)方式,回環(huán)往復的結構,構成朦朧幽深的意境,來表現(xiàn)心靈深處的情緒與感受。被蘇軾贊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唐代詩人是()孟浩然李白王維白居易ABCD提交單選題1分倡導“新樂府運動”的詩派的是()元白詩派韓孟詩派邊塞詩派初唐四杰ABCD提交單選題1分以塑造朦朧幽深意境而著稱的詩人是()杜牧李商隱柳宗元杜甫ABCD提交單選題1分宋詞蘇軾柳永李清照以下詞句出自柳永的有()楊柳岸,曉風殘月。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ABCD提交多選題2分蘇軾曾經(jīng)歷了一場嚴重的政治迫害,此后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這一事件即()靖康之變?yōu)跖_詩案安史之亂賜金放還ABCD提交單選題1分宋詞興盛的原因1.宋朝經(jīng)濟上的繁榮。2.教坊歌樓的設立。3.文學自身發(fā)展的趨勢。宋詞主要作家北宋前期詞:晏殊、歐陽修、柳永北宋后期詞:蘇軾、周邦彥、秦觀南宋前期詞:李清照、辛棄疾、陸游南宋后期詞:姜夔、吳文英曲子詞長短句詩余文學專題——宋詞柳永(生卒不詳),原名三變,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他是使宋詞風貌發(fā)生重大轉(zhuǎn)變的第一人,也是宋代第一個專門從事詞創(chuàng)作的專業(yè)詞人。最后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終年約六十歲。思想性格:第一,不喜約束,個性放蕩不羈。年少家境優(yōu)越,暮宴朝歡,對酒當歌,屢度不中后,游走歌館瓦肆,過著放浪形骸、困頓潦倒的日子。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鶴沖天》宋仁宗: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第二,長期沉淪下潦的生活使柳永與下層歌妓成為朋友,對這些飽受歧視的弱勢群體具有同情心。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主要藝術貢獻:大量創(chuàng)制慢詞長調(diào),增加了詞的篇幅,提高了詞的表現(xiàn)力;白描與鋪敘手法的運用;口語俚語入詞。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钋逭铡度鐗袅睢?/p>

一、柳永二、蘇軾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市),北宋詩、文、詞、賦俱擅的大文豪,是繼歐陽修之后的文壇領袖。一生仕途坎坷,宦海浮沉。蘇軾的思想性格:1.始終堅持守正不阿的高貴品質(zhì)和獨立節(jié)操?;蛑^“軾稍自韜戢,雖不獲柄用,亦當免禍?!彪m然,假令軾以是而易其所為,尚得為軾哉?——《宋史》2.個性曠達超越,生性樂觀。儒家自強不息的堅韌,老莊超然物外的曠達,禪宗“平常心是道”的觀念,三者融為一體。文學貢獻:1.題材上突破詞為艷科的束縛;2.品格上突破了詩尊詞卑、詞為小道的傳統(tǒng);3.方法上以詩為詞(題序與用典);4.風格上創(chuàng)立了豪放詞風。三、李清照李清照(1084-1155?),自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是跨越北宋和南宋兩個時代的第一流女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婉約詞派代表人物。后人有《漱玉詞》輯本,早年作有《詞論》。李清照思想性格1.聰慧熱情,性格爽朗外向。受家庭環(huán)境影響,自幼能詩善詞,長大后,詩詞文畫樣樣兼通。十八歲嫁與趙明誠,趙父趙挺之官居權要?!俺磷聿恢獨w路”“濃睡不消殘酒”“三杯兩盞淡酒”對其他詞人評價:柳永“詞語塵下”;蘇軾、歐陽修等“句讀不葺之詩耳”;王安石、曾鞏等“文章似西漢,若作一小歌詞,則人必絕倒,不可讀也”;秦觀“譬如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逸,而終乏富貴態(tài)”。2.個性堅強,雖屢受挫折磨難仍能堅守自我。

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三、李清照李清照的創(chuàng)作特點前期:多寫生活優(yōu)裕富足的少女少婦生活情趣,反映女性真誠而細膩的內(nèi)心世界,具有委婉清新的風格。

點絳唇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后期:睹物自悼,描寫凄苦心境,筆觸變得凄涼、沉痛;感傷時事,表達故國之思。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皠e是一家”的易安體:以女性視角、女性情感、女性體驗來觀照社會和人生,充溢著鮮明而獨特的女性意識;用淺俗之語,發(fā)清新之聲,淺而不俗,很有韻味;善于捕捉瞬間的生活片斷和形象,展現(xiàn)人物復雜而微妙的心理世界。三、李清照李清照的一生對我們的啟示從李清照個人命運來看,個人的命運決定于國家的命運,因此,我們應該感恩這個偉大的時代,感恩我們偉大的祖國,更要為更加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國家貢獻力量。李清照能為千古傳頌,不僅在于她的藝術成就,更在于她對故國家園深摯熱烈的愛戀,以及飽受挫折仍然對美好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元曲戲曲欣賞/group/6586890882601976324/?app=news_article×tamp=1556943840&group_id=6586890882601976324/6727137965195133448/

一、走近戲劇元雜劇“元曲”包括元雜劇和散曲兩個部分。元雜劇是在金院本和諸宮調(diào)的直接影響下,融合各種表演藝術形式而成的一種完整的戲劇形式。元雜劇成為中國戲曲走向成熟的標志,成為元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社會原因:元朝統(tǒng)治者實行殘酷的民族壓迫政策,社會黑暗激起的反抗等提供了題材。經(jīng)濟原因:蒙古入主中原,開辟牧場,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遭到破壞,失去土地的農(nóng)民進入城市,都市經(jīng)濟畸形發(fā)展。商業(yè)演出的勾欄瓦肆出現(xiàn)。文人地位:蒙古貴族把人分為十個等級,文人處于第九級,再加上科舉制被廢長達七十余年,文人混跡勾欄與藝人為伍,了解下層疾苦。民族大融合:北方少數(shù)民族與漢族長期雜居,民族文化交流。元雜劇前期: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鄭光祖被稱為“元曲四大家”關漢卿《竇娥冤》—中國古典悲劇的典范。關劇思想內(nèi)容:一是揭露社會黑暗,反映民間疾苦,歌頌人民的反抗斗爭,如《竇》;二是描寫下層婦女生活,以及她們?yōu)楦淖兠\所進行的斗爭,歌頌她們的智慧與美德,如《救風塵》;三是歌頌歷史上的英雄人物,表達對英雄的敬仰之情,如《單刀會》。王實甫《西廂記》(崔鶯鶯張生)—元雜劇的壓卷之作,突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眷屬的主題。馬致遠(被譽為“曲狀元”)《漢宮秋》(昭君出塞)。元雜劇后期:鄭光祖《倩女離魂》(王文舉張倩女)元曲四大愛情?。宏P漢卿《拜月亭》、白樸《墻頭馬上》、《西廂記》、《倩女離魂》。元雜劇的衰落1.元雜劇的創(chuàng)作中心南移(由北方大都南移至杭州),使它離開它形成并生長的土壤,成為無根之木,從而限制了它的發(fā)展。2.元代后期科舉的恢復,文人紛紛鉆石舉業(yè),影響到作家隊伍,而且所創(chuàng)作的雜劇往往是士大夫娛賓遣興或宣揚教化的工具,雜劇逐漸脫離現(xiàn)實,失去了活力與戰(zhàn)斗力。3.元后期統(tǒng)治者對雜劇的創(chuàng)作演出進行干涉和利用,干涉它的創(chuàng)作與限制其演出自由,利用它來為封建教化服務,雜劇失去生命力。4.元雜劇體制上的局限性,元雜劇一本四折及一人主唱等體制上的局限極大地束縛了它進一步的發(fā)展。雜劇與南戲的區(qū)別1.雜劇的基本體制是四折一楔子,篇幅較緊湊,情節(jié)較集中;南戲則沒有固定的出數(shù),長短自由。2.雜劇一般由一人獨唱,一唱到底;南戲的上場角色都可以唱,還可以對唱、合唱。3.雜劇每折限用一個宮調(diào),一韻到底;南戲一出之中可以用不同的宮調(diào),可以換韻。4.雜劇的角色有旦、末、凈、外、雜五類;南戲有生、旦、凈、末、丑、貼、外七色。5.音樂上的差異:雜劇以諸宮調(diào)為基礎,南戲以民歌為基礎,北曲高亢勁切,南曲輕柔婉轉(zhuǎn)。明清傳奇明清傳奇:是指由宋元南戲發(fā)展而來,吸收了元雜劇的優(yōu)點,至元末漸趨成熟,明清時以演唱南曲為主的一種新的戲劇形式。南戲:它原是宋代以來江浙一帶用村坊小曲演唱的民間小戲,吸收了大曲、諸宮調(diào)、滑稽戲等民間說唱技藝和宋雜劇表演故事的形式,發(fā)源于溫州,故南戲又名“永嘉雜劇”或“溫州雜劇”。明代中葉到明末清初

:“臨川四夢”“玉茗堂四夢”(湯顯祖)“臨川四夢”:《紫釵記》《牡丹亭》(《還魂記》)《邯鄲記》《南柯記》清代中葉以后:“南洪北孔”洪昇《長生殿》(唐明皇楊貴妃)—“千百年來曲中巨擘”孔尚任

《桃花扇》(侯方域李香君)—“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清代傳奇雙璧—《長生殿》、《桃花扇》“四大名劇”—《西廂記》《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突出“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眷屬”這一主題的雜劇是()《竇娥冤》《西廂記》《漢宮秋》《牡丹亭》ABCD提交單選題1分以下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劇”的有()《竇娥冤》《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ABCD提交多選題2分關于《牡丹亭》時代背景: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欲,成為明朝加強封建專制主義統(tǒng)治的工具。王陽明:心學——理在人心、在良知李贄:童心說,即赤子之心,個體的真實感受與真實愿望袁宏道:性靈說——抒發(fā)真情實感湯顯祖——至情說《牡丹亭》: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后世影響:《牡丹亭》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內(nèi)江一女子讀后,愿托終身于湯顯祖,因見其皤然老翁而投水身亡。杭州演員商小玲上演《尋夢》時氣絕而亡。才女馮小青讀后寫下絕命詩“人間亦有癡于我,豈獨傷心是小青”。婁江女子俞二娘讀后深有所感,自傷身世,于十七歲就悲憤而亡。明清小說明清小說章回小說章回小說是分章敘事,標明回目的小說,它是我國古典長篇小說的唯一形式,是由宋元話本發(fā)展起來的。話本是說話藝人說話時使用的底本。到了明代,長篇章回小說已經(jīng)完全定型,各種題材的章回小說基本齊備并且多有杰作?;痉譃橐韵聨最悾簹v史演義小說以一朝一代的歷史事實為基礎,吸取野史雜說和民間傳說的內(nèi)容,敷衍擴大而成。所謂“七分事實,三分虛構”。元末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最典型的歷史演義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歷史演義小說。英雄傳奇小說有一定歷史依據(jù),但主要靠虛構,以塑造傳奇式英雄為中心的長篇小說。如《水滸傳》。神魔小說如吳承恩《西游記》、許仲琳的《封神演義》世情小說

以社會現(xiàn)實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為題材,刻畫種種世態(tài)人情的小說。如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與明代小說相比,清代小說取得了更為輝煌的成就。除了承襲前幾類小說外,出現(xiàn)了中國古代文言小說的集大成之作——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國古代最杰出的諷刺文學代表作——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國古代小說乃至整個中國古代文學的巔峰之作——曹雪芹的《紅樓夢》;此外,還有一些新的小說類型,如譴責小說,有李伯元的《官場現(xiàn)形記》、吳趼(jiǎn)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劉鶚的《老殘游記》以及曾樸的《孽海花》,號稱清末“四大譴責小說”?!读凝S志異》是志怪和傳奇的混合??偣步灏倨髌?,一部分為各類奇聞異事的簡單記錄,一部分則是涉及神鬼、狐妖、花木精靈的奇異故事?!读凝S志異》有近七十篇作品是寫儒生蹉跎科場、落拓不遇的慘痛遭際。《聊齋志異》被認為是中國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儒林外史》全書以明代為背景,揭露封建專制下讀書人的精神墮落和種種社會弊端。小說題名《儒林外史》,一方面“儒林”是指小說寫的是知識分子以及與知識分子相關的地主豪紳、官僚名士等人物,另一方面,“外史”指小說寫了正史所不愿寫或不敢寫的內(nèi)容?!度辶滞馐贰返膭?chuàng)作特點:無與倫比的諷刺藝術;雖云長篇,頗同短制,藝術結構頗具獨創(chuàng)性,一個個相對獨立的故事形成連環(huán)套。《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府的家庭瑣事、閨閣閑情為脈絡,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故事為主線,刻畫了以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為中心的人性美和悲劇美。通過家族悲劇、女兒悲劇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劇,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機?!都t樓夢》在藝術上最值得稱道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主要人物都有鮮明的個性和豐富的性格層面。其次是精彩絕倫的藝術結構。小說講述的每件生活瑣事,有其前因后果,又彼此糾纏,作者將其井然有序地組織于筆下,呈現(xiàn)出多條線索齊頭并進、交互聯(lián)結又相互制約的精密的網(wǎng)狀結構,令人嘆為觀止。語言藝術成就更是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語言藝術的高峰,平淡之中蘊涵著濃郁的詩情畫意。以下關于小說的作者與類別的搭配,正確的是()神魔小說—吳承恩—《封神演義》世情小說—蘭陵笑笑生—《金瓶梅》歷史演義小說—羅貫中—《三國演義》英雄傳奇小說—施耐庵—《水滸傳》ABCD提交多選題2分中國古代最杰出的諷刺文學代表作是()《紅樓夢》《聊齋志異》《儒林外史》《官場現(xiàn)形記》ABCD提交單選題1分多寫神鬼、狐妖、花木精靈的奇異故事,被認為是中國文言短篇小說巔峰的是()《紅樓夢》《聊齋志異》《儒林外史》《官場現(xiàn)形記》ABCD提交單選題1分謝謝大家!第四章傳統(tǒng)藝術一、書法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中獨具東方魅力的亮麗風景,它不僅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而且也逐漸引起世界各國藝術家的重視。(一)書寫工具——“文房四寶”1.筆2.墨3.紙4.硯(一)書法字體篆書(大篆、小篆,大篆包括殷代甲骨文、鐘鼎文和周代的石鼓文)

大篆-鐘鼎文-《毛公鼎》小篆-李斯《嶧山碑》(一)書法字體篆書2.隸書隸書除表達文字意義外,審美特性受到關注。

漢隸-《張遷碑》漢隸-《禮器碑》(一)書法字體3.草書章草是隸書的草體,隸書簡潔而成,雖筆畫或省略或連綴,字字獨立。今草是章草的進一步“草化”。它上下字之間的筆勢往往牽連相通,偏旁作了許多省略假借,即今天通稱的草書。唐代的張旭變今草為狂草,人稱“草圣”。張旭與懷素書寫風格被后人并稱為“顛張醉素”。

《草書心經(jīng)》唐

張旭《苦筍貼》唐

懷素(一)書法字體4.楷書楷書盛行于魏晉南北朝,唐代是其鼎盛時期。初唐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大家,均以楷書見長。唐后期的顏真卿,被稱“天下第一”。顏真卿之后的楷書家還有柳公權,后人以“顏柳”并稱,書寫風格即“顏筋柳骨”。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頫并稱為“楷書四大家”。

顏真卿《多寶塔碑》柳公權《玄密塔碑》(一)書法字體行書行書是介于草書與楷書之間的一種書體。晉代是行書第一高峰,王羲之是最杰出的代表。唐代是行書發(fā)展的第二高峰。唐顏真卿,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宋代第三高峰,有蘇、黃、米、蔡四大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短m亭序》用筆上如行云流水,瀟灑飄逸,骨格清秀,點畫遒美,疏密相間,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內(nèi)蘊含著極豐盈的藝術美。后人稱為“章法為古今第一”、“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蘭亭序》(三)書法審美1.書法的審美標準(1)書法的點畫線條要求具有力量感、節(jié)奏感和立體感。(2)書法的空間結構包括單字的結體,整行的行氣和整體的布局三部分。(3)書法的神采意味是指點畫線條及其結構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調(diào)氣質(zhì)、情趣和意味的統(tǒng)稱,其實質(zhì)是點畫線條及其空間組合的總體和諧,是書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2.書法的欣賞境界(1)第一境識形。(2)第二境賞質(zhì)。(3)第三境寄情。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以前的所有文字統(tǒng)稱為()大篆小篆甲骨文草書ABCD提交單選題1分漢代流行的書體是()大篆小篆隸書草書ABCD提交單選題1分()是介于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瑫癫菡虏菪袝鳤BCD提交單選題1分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是(

)顏真卿的《祭侄稿》王羲之的《蘭亭序》李邕的《李秀碑》歐陽詢的《張翰帖》ABCD提交單選題1分二、國畫(一)國畫類別

1.人物畫人物畫在中國繪畫領域歷史最悠久,也是與社會生活和文化發(fā)展最為密切的繪畫形式。春秋戰(zhàn)國楚墓帛圖《龍鳳圖》、《御龍圖》是我國迄今發(fā)現(xiàn)最早的人物畫。二、國畫(一)國畫類別

1.人物畫顧愷之作為東晉最偉大的畫家,謝安稱贊顧愷之的畫是“蒼生以來,未之有也”?!堵迳褓x》/pro_img.asp?id=74

隋唐時代人物畫發(fā)展到了新的高峰。宗教畫、肖像畫、仕女畫、歷史畫、社會生活畫都有大量作品產(chǎn)生,杰出的人物畫家輩出。閻立本是初唐畫壇上的大畫家,他的《歷代帝王圖》共畫了從漢至隋的13位帝王?!爱嬍ァ敝Q的吳道子。二、國畫(一)國畫類別

1.人物畫北宋人物畫的另一重要變化是風俗畫風靡一時。張擇端的充滿生活氣息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二、國畫(一)國畫類別

2.山水畫山水畫是中國古代繪畫中最興盛的一個畫種,是中國繪畫藝術有別于西方繪畫藝術的一個顯著標志。唐代山水畫開始興盛,并開創(chuàng)了兩大流派:青綠山水畫派;王維是水墨山水畫派的始祖。二、國畫(一)國畫類別

2.山水畫五代兩宋時期,《匡廬圖》為荊浩唯一的傳世之作,以全景式的構圖,再現(xiàn)了廬山群峰嵯峨、煙嵐縹緲的雄偉景色。二、國畫(一)國畫類別

2.山水畫元代的山水畫是中國古代山水畫發(fā)展中一個重要的轉(zhuǎn)折點。當時的山水畫成為中國畫中最大的畫科,其藝術成就超過其他畫種。趙孟頫是元代畫壇極有影響的人物,《秋郊飲馬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畫中描繪清秋郊野放牧情景,生動地反映了馬的各種矯健之態(tài)。二、國畫(一)國畫類別3.花鳥畫唐代是花鳥畫的奠基時期,五代時期,花鳥畫有了空前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黃筌富貴、徐熙野逸”兩種風格。《寫生珍禽圖》是黃筌教子習畫的范本,各類飛禽、昆蟲不僅造型準確,而且由于著重于色彩表現(xiàn),幾不見墨跡。二、國畫(一)國畫類別3.花鳥畫《雪竹圖》相傳為徐熙所作,描寫郊野的雪中竹景,畫面構圖豐滿空靈,筆墨變化自然。描繪江南雪后嚴寒中的枯木竹石,石后三竿粗竹挺拔蒼勁,其旁有彎曲和折斷了的竹竿,又有一些細嫩叢雜的小竹參差其間,更覺情趣盎然、生機勃勃。二、國畫(一)國畫類別3.花鳥畫宋代,花鳥畫逐漸傾斜于畫松、竹、梅、蘭、菊。尤其是以文同、蘇軾等人創(chuàng)造出的極富文人意味的畫種——墨竹,開了繪畫的新風。文同的《墨竹圖》,描繪了一竿倒垂竹枝,竹枝隨風搖曳,宛若龍翔鳳舞。其畫用筆遒勁圓渾,墨色停勻而婉媚,對后世竹畫有很大影響。二、國畫(一)國畫類別3.花鳥畫元明清三代是花鳥畫的繁榮期,這一時期水墨寫意與工整艷麗的畫風爭勝斗艷,名家輩出,流派紛呈,最著名的作品有《墨梅圖》、《墨葡萄圖》等?!赌咸褕D》是明代畫家徐渭的代表作之一,該畫是水墨大寫意,老藤錯落低垂,串串葡萄倒掛枝頭,整幅畫筆墨酣暢,意趣橫生,畫面上方以草書題詩:“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去,閑拋閑擲野藤中。”表達了這位天才卓異,卻一生坎坷的畫家的狂放灑脫和憤世嫉俗之情。二、國畫(一)國畫類別3.花鳥畫花鳥畫在清代同樣精品迭出。《荷花小鳥圖》、《懸崖蘭竹圖》、《桃實圖》可謂其代表作。《懸崖蘭竹圖》用近乎一半的幅面作一巨大的傾斜石壁,數(shù)叢幽蘭和幾株箭竹,仿佛同根并蒂生于峭壁,迎風搖曳碧空,生動表現(xiàn)了蘭竹雖然生于峭巖壁縫,卻豪氣凌云、不畏艱險的精神。清代鄭燮《懸崖蘭竹圖》(二)國畫的藝術特征2.“離形得似”的半具象藝術以墨線為基本語言的中國畫在物象描摹方面表現(xiàn)出“半具象”性特征。只能勾勒出事物的大致輪廓和形體,其藝術形象不可能達到傳統(tǒng)西洋畫那種“逼真”的程度。蘇軾等文人倡導的“神似”繪畫藝術觀,其后一直是中國畫刻意追求的本質(zhì)精神。宋代梁楷的《太白行吟圖》,草草幾筆,雖不能做到物理上“真實”的模擬和再現(xiàn),卻展示了人物和行為的特征和神情,這就是中國畫半具象性的藝術魅力。(二)國畫的藝術特征3.物我合一的表意藝術中國畫的詩化,使寄情于物和意境創(chuàng)造成為繪畫的主要功能。意境是意與象、情與景、形與神、客體對象與主體情感融合所構成的境界。宋代士人的山水畫,不再只是表現(xiàn)山川的秀麗、雄壯之美,而是賦予了主體意趣和情調(diào),不論煙江遠壑、流水人家,還是疏竹秀石、蒼松清荷,都具備陶潛、謝靈運、謝眺、王維等人的山水田園詩那種景意相會、物我合一的境界。(三)國畫的藝術審美1.畫工2.書法3.印章4.裝裱5.內(nèi)涵6.功力7.布局8.學識9.人品10.詩句有“畫圣”之稱的是唐人(

)閻立本吳道子顧愷之陸探微ABCD提交單選題1分《清明上河圖》作者是宋人(

)閻立本吳道子顧愷之張擇端ABCD提交單選題1分在題材上,中國畫主要分(

)人物畫宗教畫人物畫花鳥畫ABCD提交多選題2分與西洋畫比較,中國畫的藝術特征主要有(

)墨線為主的造型藝術“離形得似”的半具象藝術物我合一的表意藝術追求逼真的藝術效果ABCD提交多選題2分三、建筑建筑藝術是一種立體藝術形式,是以建筑工程技術為基礎的一種造型藝術,主要通過空間實體的造型和結構安排、相關藝術的結合、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等發(fā)揮審美功能,通過合理的實用功能和先進的技術手段顯示其藝術價值。(一)古代建筑類型1.宮殿建筑宮殿建筑是中國古代建筑中發(fā)展最為成熟、成就最高、規(guī)模最大的一類建筑,它鮮明地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注重鞏固社會政治秩序的特性,體現(xiàn)的是統(tǒng)治者的權威。北京故宮就是其中最輝煌的代表作。三、建筑(一)古代建筑類型2.陵墓建筑宮殿建筑是為了顯示現(xiàn)在帝王的威嚴,而陵墓建筑則是為了表現(xiàn)已逝帝王的尊嚴。商代以前,陵墓不壘墳,盛行深埋。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隨著高臺建筑的增多,陵墓不僅筑土壘墳,而且植樹,并設供人祭祀用的殿堂。秦始皇營建驪山墓,把陵墓建筑推向第一個高潮。到了唐宋,陵墓有較大的改變,首先是為了防盜和突出宏偉氣勢,因山為陵成為定制在古代陵墓建筑方面,最有代表性的要數(shù)明十三陵。三、建筑(一)古代建筑類型3.宗教建筑在各類宗教中,最具有影響力的是佛教和道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而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佛教的主要建筑有佛寺、佛塔和石窟;道教的主要建筑為道觀。早期佛寺與古印度、西域的佛寺相仿,為四方式院落,主體建筑佛塔位于正中。中國第一座佛寺——洛陽的白馬寺就是這種樣式。作為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寺院,白馬寺可謂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寺”。三、建筑(一)古代建筑類型3.宗教建筑佛塔是佛教建筑中頗具特色的一種建筑類型,它起源于古印度。最初塔是作為藏佛骨(舍利)用的,以后漸漸發(fā)展成為一種紀念建筑。中國佛教石窟也是從古印度傳入的。實際上它是一種依山開鑿的特殊佛寺,因此也稱石窟寺。我國最著名的石窟群有四處,即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和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道觀是道士修煉的地方,稱“觀”、“廟”或者“宮”,而不稱“寺”。道教是以長生不老之道作為最高信仰的中國本土固有的宗教,它勸人通過養(yǎng)生修煉和道德品行的修養(yǎng)而長生成仙,最終解脫死亡,求得永恒。三、建筑(一)古代建筑類型4.古典園林中國古典園林的本質(zhì)是通過對山、水、建筑、植物等要素的有機組合,構成一個富有情趣的、飽含藝術意境之美的環(huán)境。一是中國古典園林重視自然美。遵循“有若自然”的原則。二是中國古典園林追求曲折多變。在布局方面,一般不采用宮殿的中軸對稱手法,不追求完整的空間格局,而是在師法自然的基礎上,采用靈活多變的自由方式。三是中國古典園林特別強調(diào)意境的營造。不僅重視園林的形式美,而且要求能通過外觀的景致體現(xiàn)出人的內(nèi)在精神世界。中國古典園林一般分為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兩大流派。三、建筑(一)古代建筑類型4.古典園林集中于江南的私家園林規(guī)模較小,以修身養(yǎng)性、閑適自娛為園林主要功能。園主多為文人學士或退隱官員,園林風格以清高風雅、淡素脫俗為主要追求,充溢著濃郁書卷氣或閑適之氣。蘇州的拙政園、留園、網(wǎng)師園等都是這方面的杰作,其中尤以拙政園最為著名。(二)古代建筑特征1.功能與審美的和諧建筑的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它的實用性,建筑的目的是為了“用”而不是為了“看”,但同時,建筑同工藝一樣是從實用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好的建筑應該是實用功能性和審美功能性緊密結合在一起,達到和諧統(tǒng)一。2.以木材為主要建筑材料木結構建筑具有防潮、抗震、有硬度、有韌性、易拆遷、易釘鉚、框架結構分隔靈活等特點,所以,木材被大量地應用到建筑領域,使得我國古代建筑基本都是木構建筑,并形成梁柱式的結構體系。三、建筑(二)古代建筑特征3.整體對稱且布局合理在我國,無論故宮還是頤和園,無論長城還是兵馬俑,無論是江南水鄉(xiāng)的園林建筑還是古代基裝的陵墓,都講究整齊對稱,布局合理,但同時,在房與房、屋與屋之間,往往采用廊榭花壇等過渡或間隔使其疏密有致。4.注重裝飾我國古代工匠富有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思想和嫻熟高超的技藝,在中國古代建筑藝術中,裝飾成為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國古代建筑是祖先給我們留下的一份豐厚的文化遺產(chǎn),表面上看似靜止不動,卻無不涌動著祖先的大智大慧以及中華文化鮮活氣息。三、建筑中國古代建筑中發(fā)展最為成熟、成就最高、規(guī)模最大的一類建筑是(

)宮殿建筑陵墓建筑宗教建筑古典園林ABCD提交單選題1分在古代陵墓建筑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

)秦始皇驪山墓明十三陵霍去病墓清陵ABCD提交單選題1分以下是皇家園林的是(

)北京的頤和園蘇州的拙政園蘇州的留園上海的豫園ABCD提交單選題1分四、雕塑雕塑是指以立體視覺藝術為載體的造型藝術,又稱雕刻,是雕、刻、塑三種創(chuàng)作方法的總稱。具體而言,它是指用各種可塑材料如石膏、樹脂、黏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質(zhì)材料如木材、石頭、金屬、玉塊、銅等,創(chuàng)作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借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的藝術。雕塑的分類有很多種,按形式可分為圓雕、浮雕、透雕,圓雕又稱立體雕,是指非壓縮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賞的三維立體雕塑;浮雕是雕塑與繪畫結合的產(chǎn)物,用壓縮的方法來處理對象,靠透視等因素來表現(xiàn)三維空間,并只供一面或兩面觀看;透雕是在浮雕的基礎上,鏤空其背景部分。(一)雕塑的發(fā)展歷程中國迄今發(fā)現(xiàn)最古老的雕塑,屬新石器時代氏族公社繁盛階段的遺物。商周時期的雕塑作品側重于動物外形的器皿、飾物和人物的捏塑,形體小巧,造型粗略,帶有濃厚的人情味。青銅器藝術代表了商周雕塑的最高水平。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之后,利用雕塑藝術宣揚統(tǒng)一功業(yè)顯示王權威嚴,在建筑裝飾雕塑、青銅紀念雕塑、墓葬明器雕塑等方面取得了劃時代的輝煌成就,形成雕塑史上的第一個高峰。漢代雕塑在繼承秦代恢宏莊重的基礎上,更突出了雄渾剛健的藝術個性。魏晉南北朝是一個佛教思想與儒學思想碰撞、交融的時期。統(tǒng)治者利用宗教大建寺廟,鑿窟造像,利用直觀的造型藝術宣傳統(tǒng)治者思想和教義。隋唐時代雕塑藝術的發(fā)展出現(xiàn)新高峰。經(jīng)過隋和初唐的過渡階段,融匯了南北朝時北方和南方雕塑藝術的成就,又通過絲綢之路汲取了域外藝術的養(yǎng)分,使雕塑藝術大放異彩。宋代時期佛教日趨衰落,代之而起的是更接近現(xiàn)實生活的形象。明清兩代,宗教觀念進一步淡薄,雕塑藝術多趨于裝飾化和工藝化。(二)雕塑的美學特征1.實用性2.裝飾性3.繪畫性4.意象性5.簡約性6.含蓄性五、音樂音樂是以人的聲音或樂器的聲音為材料,通過有組織的樂音在時間的流動中創(chuàng)造審美情境的表現(xiàn)性藝術。

(一)古代樂器1.編鐘2.編磬3.古琴4.古箏5.塤6.笛

(一)古代樂器7.簫、排簫8.鼓9.鑼10.鐃、鈸(二)音樂類別1.宮廷音樂歷代統(tǒng)治者在宮廷內(nèi)或朝廷儀式中為統(tǒng)治者演奏的音樂,它具有功利性、禮儀性和旋律節(jié)奏“雅化”的特點,西周的雅樂、唐朝的燕樂可以說是宮廷音樂發(fā)展的兩座高峰。2.宗教音樂為宗教信仰由宗教信徒演奏的音樂,具有儀式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