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本科課程大綱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2A/0A/wKhkGWVvaeOAau0CAAB6K8czK3Q575.jpg)
![社會學本科課程大綱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2A/0A/wKhkGWVvaeOAau0CAAB6K8czK3Q5752.jpg)
![社會學本科課程大綱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2A/0A/wKhkGWVvaeOAau0CAAB6K8czK3Q5753.jpg)
![社會學本科課程大綱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2A/0A/wKhkGWVvaeOAau0CAAB6K8czK3Q5754.jpg)
![社會學本科課程大綱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2A/0A/wKhkGWVvaeOAau0CAAB6K8czK3Q575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社會學與社會工作(上)公共管理學院 童星本學期的章節(jié)CH10CH11CH12CH13社會分層與流動制度與社會秩序越軌行為與社會控制社會問題與調適最后幾章下學期前兩周由本人繼續(xù)講第十章 社會分層與流動核心概念與派生概念——社會分層
財富、權力、聲望、五等份法、吉尼系數、恩格爾系數、社會經濟地位量表、社會分層測量法(三種)、中間階級——社會流動
身份制(等級體系)、階級制(體系)、垂直流動(上向、下向)、水平流動、代內流動、代際流動、個人流動及其地位實現模型、結構流動及對流動的結構分析重要人物與理論分層:馬克思、韋伯——馬克思主義的分層理論——韋伯主義的分層理論——功能主義的分層理論方法:一元分層法、多元分層法、綜合(職業(yè))分層法流動:索羅金——流動的“安全閥”理論——二元經濟(勞動力市場、社會結構)理論主要參考書
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李強:《轉型時期的中國社會分層結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許欣欣:《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與流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社會分層方法論:“一元”與“多元”馬克思“一元”的階級分層理論——所有制:階級、階層韋伯“多元”的社會分層(地位)理論——財富、聲望、權力當代“多元”的社會分層理論——多指標——多層次通常以職業(yè)為單位進行分層馬克思主義并非絕對排斥“多元”例如毛澤東對農村階級的劃分:
——根據是否占有并出租土地從而是否有剝削,將地主與富農共同定為農村的剝削階級
——再根據是否參加勞動,將富農與地主區(qū)分開來,并分別采取“打倒地主”和“限制富農”的政策社會分層:類與實體類——社會唯名論實體——社會唯實論馬克思:法國農民既“是”又“不是”階級,
期待工人階級由“自在階級”上升為“自為階級”達倫多夫:區(qū)分“準群體”與“利益群體”階級分析的實質:使本階級成“實體”,使對手成“類”陸學藝的研究介紹
分層依據:職業(yè)分化和三種資源(組織資源、經濟資源、文化資源)的占有
分層調查:深圳、合肥、福清、漢川、鎮(zhèn)寧分層結果:1、五大社會等級2、十大社會階層陸學藝的研究結果:十大社會階層1、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2、經理人員階層3、私營企業(yè)主階層4、專業(yè)技術人員階層5、辦事人員階層6、個體工商戶階層7、商業(yè)服務業(yè)員工階層8、產業(yè)工人階層9、農業(yè)勞動者階層10、城鄉(xiāng)無業(yè)、失業(yè)、半失業(yè)者階層中國社會流動中的城鄉(xiāng)阻隔另見《”敦睦他者”與”化整為零”》第十一章 制度與社會秩序核心概念與派生概念——行動與秩序(行動與結構)關系
“霍布斯問題”、“機械團結”與“有機團結”(迪爾凱姆)——秩序
“事實的秩序”與“理念的秩序”、“系統(tǒng)秩序”與“行為秩序”、“人造的秩序”與“自生自發(fā)的秩序”、“建構論的唯理主義”與“進化的理性主義”(均為哈耶克)核心概念與派生概念(續(xù))——制度(規(guī)范)
“法定的制度”與“長成的制度”、“內在制度”與“外在制度”、“正式約束”與“非正式約束”,習慣、習俗、慣例、制度由本能決定還是壓抑本能?(凡勃倫、康芒斯、諾斯)有效制度及其特征(一般性、確定性、開放性)為何要由國家來建構和執(zhí)行外在制度?——信任
“機會主義行為”、“人際(關系網絡)信任”與“制度信任”、“象征標志”與“專家系統(tǒng)”制度產生信任還是信任引發(fā)制度?重要人物與理論迪爾凱姆實證論的規(guī)范決定行動韋伯解釋論的行動創(chuàng)造規(guī)范帕森斯及其功能主義理論(AGIL)
哈耶克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或新保守主義(政治學)理論吉登斯的結構化理論制度經濟學補充詹姆斯·科爾曼關于簡單二人關系中的信任研究——信任的給予是受托人采取行動的前提
——如果受托人值得信任,委托人通過給予信任所獲利益大于拒絕信任受托人所得利益
——信任的給予包括委托人在沒有得到受托人任何承諾的情況下,自愿把某些資源給予受托人——包含了時間的滯后,受托人在未來某一時刻必須采取某些行動量化公式:P=獲得成功的概率,L=可能的損失,G=可能的收獲,則——肯定,如果P/1-P>L/G——否定,如果P/1-P<L/G——無所謂,如果P/1-P=L/G主要參考書
(英)哈耶克:《致命的自負》,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德)柯武剛、史漫飛:《制度經濟學:社會秩序與公共政策》,商務印書館,2000年
(英)吉登斯:《現代性的后果》,譯林出版社,
2000年
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 生育制度》,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十二章 越軌行為與社會控制核心概念與派生概念越軌行為失范社會控制
制度控制與非制度控制、積極控制與消極控制重要人物與理論自然科學的解釋——歸因于地理環(huán)境和生物有機體特征心理學的解釋——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論社會學的解釋——默頓的結構性緊張理論——亞文化理論——雷梅特的標簽理論——達倫多夫的社會沖突理論三種規(guī)范的互補?控制的范圍形式導向道德性規(guī)范:最廣自律利他契約性規(guī)范:居中互律利己行政性規(guī)范:較窄他律明確他己關系三種規(guī)范的互補(續(xù))道德性規(guī)范純粹——學理層面:圍繞“利他”的爭執(zhí)——動態(tài)層面:評價標準會變化——實踐層面:或失敗,或變形[原始社會,假話盛行]缺失——另兩種規(guī)范的作用沒了基礎三種規(guī)范的互補(續(xù))契約性規(guī)范純粹——學理層面:量化的困難——動態(tài)層面:經過不平等,導致分化——實踐層面:市場失靈,不得不政府干預缺失——計劃經濟維系不下去了三種規(guī)范的互補(續(xù))行政性規(guī)范純粹——學理層面:形式正義與實質正義的矛盾——動態(tài)層面:濫用權力并導致腐敗——實踐層面:斯大林模式(權力社會)的破產缺失——導致無政府狀態(tài)主要參考書
(美)羅斯:《社會控制》,華夏出版社,1989年
楊士?。骸斗缸镄睦韺W》,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2年第十三章 社會問題與調適核心概念與派生概念社會問題
公共問題與個人麻煩,社會性、制度性與個人性的社會問題,全球性、變遷性與轉軌性的社會問題,個人病態(tài)、社會病態(tài)、經濟病態(tài)與社會制度病態(tài)重要觀點社會問題的界定條件與界定過程社會問題的特征(普遍性與特殊性)主要參考書
童星:《世紀末的挑戰(zhàn)——當代中國社會問題研究》,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雷洪:《社會問題——社會學的一個中層理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社會(公共)問題、社會風險與公共危機什么是社會風險?什么是公共危機?什么是社會風險?
奧特溫?倫內以跨學科的視角,歸納出風險的概念和評估方法,共有七種:保險精算學方法、毒物學和流行病學方法、工程學方法、經濟學方法、心理學方法、風險的社會理論、風險的文化理論。
雖然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概念范圍,但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技術取向的,將風險看成一種概率,通常采用期望頻數的統(tǒng)計方法,如保險學的生命表;二是經濟—社會—文
化取向,將風險看成一種社會后果,通常使用“R(風險)=P(概率)×H(傷害)”的計算公式。這也是聯合國為評估化學品毒害而推薦使用的兩種有分歧的“風險”定義。由此可見,“風險”除了表示“可能性”之外,在研究中本身就有社會性的涵義。
弗蘭克?奈特認為,可以用概率表述的隨機狀態(tài)為風險(risk),無法用(或者至少在目前的條件下)概率表述的隨機狀態(tài)為不確定性(uncertainty)。這樣的二分法為現代保險業(yè)計算風險奠定了基礎,同時也暗示了社會風險的本質。
社會風險通常是不可計算的,無法用概率來表述,在本質上是一種不確定性。在研究中,社會風險的界定通常有兩種傾向:一是取狹義的“社會”涵義,將社會看成是與政治、經濟、文化相并列的系統(tǒng),此
種社會風險專指社會系統(tǒng)的風險,是社會學研究的重要主題;二是取
廣義的“社會”涵義,那么政治、經濟、文化都包含在內,除了個體
的疾病、死亡、失業(yè)、意外事故和財產損失等以外,其他均屬于社會
風險。概言之,就是指社會系統(tǒng)運行過程中出現了社會大眾尤其是社
會管理者所不希望出現的結果或社會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它對于社會
系統(tǒng)的影響力通常表現為兩種形式:一是社會不安,這是社會各階層、各集團的不滿情緒及其相關行為的總和;二是社會震蕩,這是管理者
不希望出現的結果或所遭受的損失及其社會影響的總和。風險的社會感知——卡斯帕森:風險的社會放大
——斯洛維克:提出“信號價值”的概念,解釋了風險的社會傳遞和建構什么是公共危機?
通常從兩種視角來解讀“危機”:一是“過程(process)”,二是“事件(event)”。前者傾向于認為“危機”指一種非常狀態(tài),英文中的對應概念為“crisis”;后者傾向于認為“危機”是一起或一系列緊急事件,英文中的對應概念為“emergency”。學術研究通常從“過程”視角出發(fā),因此學者大多使用“crisis”的概念;政策制定者通常從“事件”視角出發(fā),大多使用“emergency”的概念,如美國
危機管理的主要機構——“聯邦危機管理署”的名稱為“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英國倫敦危機管理的主要機構——“倫敦應急服務聯合會”的名稱為“London
EmergencyServices
Liaison
Panel”。中文“危機”在字面上有“危險與機遇”雙重含義,傳遞出一種辨證智慧,《晉書?諸葛長民傳》就有“貧賤常思富貴,富貴必履危機”之句,其中蘊涵的哲理如同“樂極生悲”、“否極泰來”一樣。“crisis”來自于希臘語krisis,是指事物的發(fā)展到了決定性時刻,既可能向好的一面轉化,也可能向壞的一面轉化。因此,“crisis”一詞,可以較好地表達出“危機”的辨證含義。兩種視角的本質差異
“過程”視角將“危機”描繪為一條連續(xù)的曲線,有“峰態(tài)”、“谷態(tài)”和完整的生命周期,這也就暗示了危機的可防性、可控性與早期預警。大多數研究者將此作為基本預設,對危機的生命周期進行了描述,如三周期論:危機前(precrisis)、危機(crises)和危機后(postcrisis)四周期論:征兆期(prodromal)、爆發(fā)期(breakout
or
acute)、延續(xù)期(chronic)、痊愈期(resolution);或縮減(reduction)、預備(readiness)、反應(response)、恢復(recovery);五周期論:信號識別、探測和預防、損失控制、恢復階段、學習階段。
“事件”視角則將危機看成一個“點”,以具體的事件形態(tài)來判斷危機發(fā)生與否,這種簡化的思想在實踐中易于操作,也就比較容易被政府管理部門接受。危機與公共危機
危機與公共危機之間的關系是一般與個別的演繹關系,危機是統(tǒng)稱,公共危機是特例。然而,多數研究者通常在沒有區(qū)分的情況下使用這兩個概念,如美國著名危機管理專家羅伯特·希斯代表作的主標題為《危機管理》,副標題為“crisis
management
for
managers
andexecutives”,涵蓋了針對經理的危機管理和針對行政官員的危機管理。又如,我國較早開展公共危機研究的薛瀾教授的書名為《危機管理——轉型期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所使用的概念是“危機”,但其探討的主題卻是公共危機。
從發(fā)展趨勢來看,應當要明確區(qū)分“危機”和“公共危機”概念的適用領域。隨著今后公共危機管理研究的逐步深入,“危機”與“公共危機”這兩個概念要實現分離,前者主要出現在公司治理的管理學研究當中,而后者將占據公共治理的公共管理學的討論空間。上述三個概念的關系
“問題”、“風險”、“危機”之間既有區(qū)別,也有聯系,它們之間存在著一種內在的遞進關系。偏離了正常狀態(tài)并為當事者帶來損失或傷害的情境即為“問題”;問題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形成了某種“風險”,即潛在的危及當事者生存的可能;而一旦這種可能性變成為現實,即出現了“危機”。因此,“問題”、“風險”和“危機”之間是一個“連續(xù)統(tǒng)”。
“問題”、“風險”、“危機”都有個人層面和社會層面之分,發(fā)生在社會層面的問題即為“社會問題”或曰“公共問題”,發(fā)生在社會層面的風險即為“社會風險”,而發(fā)生在社會層面的危機即為“公共危機”。
“社會(公共)問題”、“社會風險”、
“公共危機”之間也就存在著一種遞進的因果關系:“社會(公共)問題”的疊加形成“社會風險”,“社會風險”的發(fā)展必然會演變成“公共危機”。換言之,
“社會(公共)問題”是前期形態(tài),“社會風險”是中期征兆,“公共危機”則是后期表現,“社會(公共)問題”、“社會風險”和“公共危機”之間也是一個
“連續(xù)統(tǒng)”。
如果說提出“社會(公共)問題”、“社會風險”、
“公共危機”等概念是為了側重于對研究對象的關注的話,那么“社會保障”、“社會預警”、
“應急管理”則是著重于探討如何應對與管理它
們的手段。甚至可以這么認為,“社會保障”是
應對與管理“社會(公共)問題”的主要手段,
“社會預警”是應對與管理“社會風險”的主要
手段,“應急管理”是應對與管理“公共危機”
的主要手段。因此,從“社會(公共)問題”到
“社會保障”,從“社會風險”到“社會預警”,從“公共危機”到“應急管理”,也都是一種必
然的邏輯演繹。
本人正在從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攻關招標課題“建立健全社會預警機制和應急管理體系”的研究最后四章CH15CH16CH17CH18變遷模式與動力工業(yè)化與城市化現代化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全球化與社會學的未來CH15
變遷模式與動力核心概念與派生概念——社會結構
社會整體結構與社會分支結構、人口結構、產業(yè)結構、就業(yè)結構、階級階層結構、城鄉(xiāng)結構、制度結構、類別參數、等級參數——社會變遷社會變遷的廣義與狹義、社會變遷的泛指與特指、社會轉型重要人物與理論結構功能主義(AGIL模式和變遷四階段)查普夫的社會結構三重內容說
社會變遷的理論解釋(進化論與循環(huán)論、均衡論與沖突論、現代化論、分化論)費希爾的“三次產業(yè)論”
社會變遷的動力解釋(技術論、制度論、工業(yè)化與城市化論)主要參考書
[美]帕森斯:《現代社會的結構與過程》,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
[德]沃爾夫岡·查普夫:《現代化與社會轉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
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生育制度》,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中國社會結構的轉型產業(yè)結構:農業(yè)社會→工業(yè)社會(工業(yè)化)社區(qū)結構:鄉(xiāng)村社會→都市社會(城市化)要素流動性:封閉社會→開放社會(開放化)要素差異性:同質社會→異質社會(分工化)
調控準則:特殊主義社會→普遍主義社會(平等化)工業(yè)化產值指標非農產值大于及遠遠大于農業(yè)產值轉折點在1956年底,現在比例約為9:1勞動力指標非農勞動力大于及遠遠大于農業(yè)勞動力 世紀之交(00或01年)剛過轉折點城市化2000年前,衡量指標的選擇 戶口性質:大約8:2行政隸屬:大約5:5國際慣例:大約2:1學界和政府意識到推進城市化的重要性——短期內城市化指數已提升到超過50%開放化
改革前后比較:前是對外閉關、對內關閉,后是對外開放、對內放開生產要素的流動放開已經非常重視,衡量指標有經濟的對外依存度、市場依存度等社會要素的流動放開未被引起重視,未得到充分的鼓勵入世大大推動我國生產和社會要素的流動分工(分殊)化同質社會馬克思:一袋馬鈴薯迪爾凱姆:機械團結現在:依然嚴重存在,異質社會分工合作的系統(tǒng)有機團結現還沒有成氣候??剛有變化征兆,就遭人為阻滯調控準則的變化普遍主義社會特殊主義社會經濟:計劃經濟社會:倫理社會市場經濟法治國家現在: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14大)、社會主義法治國家(15大)的目標,但道路艱難中國傳統(tǒng)社會結構的特征關系網絡差序格局家國同構家國同構家國結構相同,所異之處僅在于規(guī)模派生出“特權”、“官本位”等封建毒瘤
基于血緣親情關系,家長與子女之間不會以權謀私,也不需要監(jiān)督;在缺乏血緣親情關系的國家里,監(jiān)督不可能,以權謀私卻無法避免差序格局“一石入水,層層同心圓水波紋”差序格局是中國鄉(xiāng)土社會的特有結構
人們之間的權利、責任、義務和信任的確定,很大程度上受人情制約,但其間卻包含著極其深厚的利益關系
人們以差序格局中相互關系的親疏遠近來處理與他人的關系關系網絡“一把石子入水,水波紋縱橫交錯”
無數差序格局的交叉、重疊形成無窮無盡的關系網絡
通過“找關系”、“拉關系”,關系網便得以延伸
關系網的運行需要一套非市場化的交換習慣——人情
從一定意義上講,中國是一個“潛規(guī)則社會”CH16
工業(yè)化與城市化核心概念與派生概念——工業(yè)化工業(yè)化的廣義與狹義、工業(yè)革命、工業(yè)社會、后工業(yè)社會——城市化
衡量城市化指標及其轉換點、城市帶與城市群、郊區(qū)化、發(fā)達國家的郊區(qū)化與發(fā)展中國家的“郊區(qū)化”、“城市病”、新商業(yè)業(yè)態(tài)、城市社會、市民社會重要人物與理論馬克思關于工業(yè)革命和市民社會的論述芝加哥學派的城市社會學研究錢納里(發(fā)展經濟學)的“發(fā)展形式”說貝爾的后工業(yè)社會理論主要參考書
[美]帕克、伯吉斯、麥肯齊等:《城市社會學》,華夏出版社,1987
[美]丹尼爾·貝爾:《后工業(yè)社會的來臨》,商務印書館,1984
[法]H·孟德拉斯:《農民的終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CH17
現代化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核心概念與派生概念——現代化現代性、現代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重要人物與理論帕森斯等人的現代化理論弗蘭克等人的依附理論沃勒斯坦的世界體系理論羅爾斯頓的生態(tài)倫理學生態(tài)經濟學羅馬俱樂部的“增長極限論”佩魯的“新發(fā)展觀”布倫特蘭委員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理論中國特色的科學發(fā)展觀主要參考書
[美]D·梅多斯:《增長的極限》,商務印書館,1984
周光召、牛文元:《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西苑出版社,2000
童星:《發(fā)展社會學與中國現代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現代性與現代化現代性是目標,全人類只有一個現代化是過程,各國有不同道路現代化理論研究假設:——社會進化論(單向、同一)——結構功能論(系統(tǒng)性)——文化變量的特殊重要性——經濟增長與政治民主的相容性研究方法:——分析單位:民族國家——分析范式:傳統(tǒng)與現代“二分法”——分析層面:一般、抽象現代化理論(續(xù))主要觀點:
——用西方發(fā)達國家經驗“規(guī)范”非西方不發(fā)達國家——在傳統(tǒng)與現代之間有一個“臨界點”——第三世界落后的原因在于自身的本土文化——發(fā)展的唯一途徑就是“西方化”理論局限:——傳統(tǒng)理解的平面化——價值取向的貧困化——發(fā)展道路的簡單化依附理論研究假設:——“依附”是普遍現象——外因論的分析視角——經濟剩余的轉移是產生依附的根源——“依附”與“發(fā)展”不相容研究方法:——分析單位:民族國家——分析范式:“中心”與“外圍”——分析方法:歸納共性、忽視個性依附理論(續(xù))主要觀點:——發(fā)展的阻力不在國內,而在外部的不平等分工——區(qū)分“未發(fā)展”(undeveloped)與“不發(fā)達”(underdeveloped)——發(fā)展過程:殖民主義-替代進口-自力更生——發(fā)展道路:打破依附,獨立自主地發(fā)展理論局限:高度抽象,片面外因,關門主義卡多佐運用“歷史-結構”法部分克服了上述局限現代化理論與依附理論的比較相同之處:分析對象、分析單位、二元對立范式、普遍歸納不同之處:現代化理論:西方的成功、內因論、落后根源在自身文化、發(fā)展道路在于“西化”、對落后國家前景持樂觀態(tài)度依附理論:非西方的失敗、外因論、落后根源在外國的剝削、發(fā)展道路在于擺脫依附和自力更生、對落后國家前景持悲觀態(tài)度世界體系理論研究假設:——存在世界體系——整體結構決定論——體系運作的相對靜止與相對封閉研究方法:——分析單位:世界體系
——分析范式:“核心”、“半邊陲”、“邊陲
”的三元結構——注重社會變遷(內外因)和互動(等級式)世界體系理論(續(xù))主要觀點:——世界體系表現為“世界帝國”或“世界經濟”(1500年后)——其結構分為“核心”、“半邊陲”、“邊陲”——其運作過程:農業(yè)資本主義、工業(yè)化、社會組織化——其運作規(guī)律:“周期性節(jié)律”(承長波理論和經濟危機理論)“長期性趨勢”(擴張-商品化-機械化)——三元結構不會改變,但每個國家在其間的地位可以改變——邊陲國家的供選道路:“反體系運動”或“追趕型道路”理論局限:外因論,未給國家的發(fā)展留下空間,循環(huán)論增長極限理論研究假設:——以“增長-資源-環(huán)境”組成“全球模式”——“全球模式”運作的相對封閉性研究方法:——分析單位:整個世界(人口、工業(yè)、污染、糧食生產、資源消耗五要素)——分析方法:體系動態(tài)學與計算機模擬增長極限理論(續(xù))主要觀點:——增長極限預警(2100年前崩潰)——實行“零增長”戰(zhàn)略(人口、投資、經濟)理論局限:——忽視知識、技術進步對經濟發(fā)展的作用——排除了社會、文化等因素——無視發(fā)展中國家發(fā)展的迫切要求中國的科學發(fā)展觀科學發(fā)展觀的涵義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的發(fā)展全面——內容協(xié)調——空間維度可持續(xù)——時間維度科學發(fā)展觀提出的國際背景國際上主導發(fā)展觀的演變:——經濟增長觀(劉易斯、羅斯托的發(fā)展經濟學)——經濟發(fā)展觀(繆爾達爾等注重結構與分配)
——滿足人的基本需求或經濟社會全面發(fā)展觀(巴里洛克模式)——以人為中心的發(fā)展觀(佩魯的新發(fā)展觀)——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布倫特蘭報告)科學發(fā)展觀提出的國內背景注重發(fā)展的雙重后果(發(fā)展是硬道理→……的發(fā)展才是硬道理)考核政績的雙重后果借鑒而非追隨國際發(fā)展觀的演進注重發(fā)展的雙重后果發(fā)展成就舉世矚目發(fā)展帶來的負面影響日益嚴重:——分配不公、貧富懸殊
——經濟發(fā)展與社會進步脫節(jié)、三個文明建設不協(xié)調
——經濟發(fā)展與環(huán)境保護相沖突,人與自然不和諧存在問題與發(fā)展觀對應分配不公+結構調整?=經濟增長→經濟發(fā)展經濟社會脫節(jié)+三個文明失調?=經濟發(fā)展→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經濟與環(huán)境沖突+人與自然不和?=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可持續(xù)發(fā)展科學的發(fā)展觀政績考核的雙重后果重政績考核(且量化、可操作化)有積極意義但也帶來嚴重后果:——指標的片面性,催生了單純的經濟增長——指標的數量化,助長了形式主義、弄虛作假——考核的定期化,強化了短期行為——考核方式的單向性,導致對上負責、不對下負責科學發(fā)展觀的主要內容——第一要義是發(fā)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根本方法是統(tǒng)籌兼顧CH18
全球化與社會學的未來核心概念與派生概念——全球化全球性、全球主義、全球化、社會學的“全球化研究范式”——網絡社會信息化、虛擬社會、信息社會重要人物與理論吉登斯的“社會時空論”哈貝馬斯、??碌热说暮蟋F代理論主要參考書
羅賓·科恩、保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30年中國內容分發(fā)網絡(CDN)行業(yè)市場競爭格局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
- 年產30萬套汽車內飾類橡塑制品可行性研究報告申請報告
- 2025年中國引線框架行業(yè)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潛力預測報告
- 2025年度凈水器節(jié)能改造項目合同
- 2024-2030年中國衛(wèi)星應急通信行業(yè)市場全景監(jiān)測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
- 2025年度教育信息化項目投資與實施合同
- 2025年護眼燈專用燈管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2025年中國清熱解毒用藥行業(yè)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
- 2025年化纖短褲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建筑工程意外傷害風險管控及保險服務合同
- 西安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管委會招聘筆試真題2024
- 2025屆浙江省高三歷史選考總復習模擬測試(八)歷史試題(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港口碼頭安全承包服務協(xié)議4篇
- 廣州2025年第一次廣東廣州市白云區(qū)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政府雇員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小紅書食用農產品承諾書示例
- CQI-23模塑系統(tǒng)評估審核表-中英文
- 二年級數學上冊100道口算題大全(每日一練共12份)
- 安全現狀評價報告三篇
- 2024年版的企業(yè)績效評價標準
- 40篇短文搞定高中英語3500單詞
- 中英文財務報表空白模板(金融非金融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