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力學期末考試試卷(含答案)_第1頁
理論力學期末考試試卷(含答案)_第2頁
理論力學期末考試試卷(含答案)_第3頁
理論力學期末考試試卷(含答案)_第4頁
理論力學期末考試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實用文檔同濟大學課程考核試卷(A卷)2006—2007學年第一學期命題教師簽名:審核教師簽名:課號:課名:工程力學考試考查:此卷選為:期中考試()、期終考試()、重考()試卷年級專業(yè)學號姓名得分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題分301015151515100得分填空題(每題5分,共30分)1剛體繞OZ軸轉(zhuǎn)動,在垂直于轉(zhuǎn)動軸的某平面上有A,B兩點,已知OZA=2OZB,某瞬時aA=10m/s2,方向如圖所示。則此時B點加速度的大小為__5m/s2 ;(方向要在圖上表示出來)。與OzB成60度角。2刻有直槽OB的正方形板OABC在圖示平面內(nèi)繞O軸轉(zhuǎn)動,點M以r=OM=50t2(r以mm計)的規(guī)律在槽內(nèi)運動,若(以rad/s計),則當t=1s時,點M的相對加速度的大小為_0.1m/s2_;牽連加速度的大小為__1.6248m/s2__??剖霞铀俣葹開m/s2_,方向應在圖中畫出。方向垂直O(jiān)B,指向左上方。3質(zhì)量分別為m1=m,m2=2m的兩個小球M1,M2用長為L而重量不計的剛桿相連。現(xiàn)將M1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且M1M2與水平面成角。則當無初速釋放,M2球落地時,M1球移動的水平距離為___(1)___。(1); (2); (3); (4)0。4已知OA=AB=L,=常數(shù),均質(zhì)連桿AB的質(zhì)量為m,曲柄OA,滑塊B的質(zhì)量不計。則圖示瞬時,相對于桿AB的質(zhì)心C的動量矩的大小為__,(順時針方向)___。5均質(zhì)細桿AB重P,長L,置于水平位置,若在繩BC突然剪斷瞬時有角加速度,則桿上各點慣性力的合力的大小為_,(鉛直向上)_,作用點的位置在離A端__處,并在圖中畫出該慣性力。6鉛垂懸掛的質(zhì)量--彈簧系統(tǒng),其質(zhì)量為m,彈簧剛度系數(shù)為k,若坐標原點分別取在彈簧靜伸長處和未伸長處,則質(zhì)點的運動微分方程可分別寫成__和__。二、計算題(10分)圖示系統(tǒng)中,曲柄OA以勻角速度繞O軸轉(zhuǎn)動,通過滑塊A帶動半圓形滑道BC作鉛垂平動。已知:OA

=

r

=

10

cm,

=

1

rad/s,R

=

20

cm。試求

=

60°時桿BC的加速度。解:動點:滑塊A,動系:滑道BC,牽連平動由正弦定理得:[5分]向方向投影:[10分]三、計算題(15分)圖示半徑為R的繞線輪沿固定水平直線軌道作純滾動,桿端點D沿軌道滑動。已知:輪軸半徑為r,桿CD長為4R,線段AB保持水平。在圖示位置時,線端A的速度為,加速度為,鉸鏈C處于最高位置。試求該瞬時桿端點D的速度和加速度。解: 輪C平面運動,速度瞬心P點 (順鐘向) (順鐘向) [3分] 選O為基點 桿CD作瞬時平動, [8分] 選C為基點 : 得 (方向水平向右) [15分]四、計算題(15分)在圖示機構(gòu)中,已知:勻質(zhì)輪C作純滾動,半徑為r,質(zhì)量為m3,鼓輪B的內(nèi)徑為r,外徑為R,對其中心軸的回轉(zhuǎn)半徑為ρ,質(zhì)量為m2,物A的質(zhì)量為m1。繩的CE段與水平面平行,系統(tǒng)從靜止開始運動。試求:物塊A下落距離s時輪C中心的速度與加速度;繩子AD段的張力。解:研究系統(tǒng):T2-T1=ΣWi+JCω2+JBω2+=m1gs[5分]式中:,代入得:vC=[7分]eq\o\ac(○,1)式兩邊對t求導得:aC=[10分]對物A:m=Σ,即:m1aA=m1g-FADFAD=m1g-m1aA=m1g-[15分]五、計算題(15分)在圖示桁架中,已知:F,L。試用虛位移原理求桿CD的內(nèi)力。解: 去除CD桿,代以內(nèi)力和,且,設ACHE構(gòu)架有一繞A之虛位移,則構(gòu)架BDGF作平面運動,瞬時中心在I,各點虛位移如圖所示,且:,[4分]由虛位移原理有: [8分]由的任意性,得: (拉力) [11分][15分]六、計算題(15分)在圖示系統(tǒng)中,已知:勻質(zhì)圓柱A的質(zhì)量為m1,半徑為r,物塊B質(zhì)量為m2,光滑斜面的傾角為,滑車質(zhì)量忽略不計,并假設斜繩段平行斜面。試求:以和y為廣義坐標,用第二類拉格朗日方程建立系統(tǒng)的運動微分方程;圓柱A的角加速度和物塊B的加速度。解: 以和y為廣義坐標,系統(tǒng)在一般位置時的動能和勢能 [8分], ,, , [12分]代入第二類拉格朗日方程得系統(tǒng)的運動微分方程由上解得: 物塊B的加速度 圓柱A的角加速度 [15分]理論力學試卷1理論力學試卷2理論力學3試卷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卷)一、判斷題(下列論述肯定正確的打√,否則打×):(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1、(×) 2、(×) 3、(√) 4、(√) 5、(√)6、(×) 7、(√) 8、(×) 9、(×) 10、(√)二、單項選擇題:(本題共8小題,每小題1.5分,共12分)1、(D) 2、(B) 3、(D) 4、(A) 5、(D)6、(C) 7、(C) 8、(C) 三、填空題:(本題共3小題,10個填空,每空2分,共20分)1、, , , , , 。2、17.5。3、, , 。四、作圖題:(本題共2小題,共10分)1、(4分)2、(6分)五、計算題:(本題共3小題,共48分)1、(12分)解:(6分)(3分)動量方向水平向左(3分)2、(12分)解:(1)正確求出滑塊A速度和桿AB的角速度(4分)(2)正確求出滑塊A加速度和桿AB的角加速度(8分)(1),而且與AB連線也不垂直桿AB做瞬時平移運動,故(2)3、(24分)(1)用動靜法正確求出剪斷繩子瞬時桿的角加速度和鉸鏈A處的約束力(12分)X:Y:重力慣性力主矢,慣性力主矩(2)用動量矩定理正確求出剪斷繩子后,AB桿轉(zhuǎn)過角度時桿的角加速度(6分)(3)用動能定理正確求出=90度時AB桿的角速度(6分)理論力學期終試題(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4分)1.物塊重P,與水面的摩擦角,其上作用一力Q,且已知P=Q,方向如圖,則物塊的狀態(tài)為()。A靜止(非臨界平衡)狀態(tài)B臨界平衡狀態(tài)C滑動狀態(tài)D不能確定第1題圖第2題圖2.圖(a)、(b)為兩種結(jié)構(gòu),則()。A圖(a)為靜不定的,圖(b)為為靜定的B圖(a)、(b)均為靜不定的C圖(a)、(b)均為靜定的D圖(a)為靜不定的,圖(b)為為靜定的(二)填空題(每題3分,共12分)1.沿邊長為的正方形各邊分別作用有,,,,且====,該力系向B點簡化的結(jié)果為:主矢大小為=____________,主矩大小為=____________向D點簡化的結(jié)果是什么?____________。第1題圖第2題圖2.圖示滾輪,已知,,,作用于B點的力,求力F對A點之矩=____________。3.平面力系向O點簡化,主矢與主矩如圖。若已知,,求合力大小及作用線位置,并畫在圖上。第3題圖第4題圖4.機構(gòu)如圖,與均位于鉛直位置,已知,,,則桿的角速度=____________,C點的速度=____________。(三)簡單計算題(每小題8分,共24分)1.梁的尺寸及荷載如圖,求A、B處的支座反力。2.丁字桿ABC的A端固定,尺寸及荷載如圖。求A端支座反力。3.在圖示機構(gòu)中,已知,,桿的角速度,角加速度,求三角板C點的加速度,并畫出其方向。(四)圖示結(jié)構(gòu)的尺寸及載荷如圖所示,q=10kN/m,q0=20kN/m。求A、C處約束反力。(五)多跨靜定梁的支撐、荷載及尺寸如圖所示。已知q=20kN/m,l=2m,求支座A、D、E處的約束反力。(六)復合梁的制成、荷載及尺寸如圖所示,桿重不計。已知q=20kN/m,l=2m,求1、2桿的內(nèi)力以及固定端A處的約束反力。(七)圖示機構(gòu)中,曲柄OA=r,以角速度繞O軸轉(zhuǎn)動。,O1C=O2D=r,求桿O1C的角速度。

五理論力學(AⅠ)期終試題解答01級土木(80學時類)用(一)單項選擇題1.A2.B(二)填空題1.0;;2.3.合力,合力作用線位置(通過)4.;(三)簡單計算1.取梁為研究對象,其受力圖如圖所示。有2.取丁字桿為研究對象,其受力圖如圖所示。有3.三角板ABC作平動,同一時刻其上各點速度、加速度均相同。故(四)解:(1)以BC為研究對象。其受力圖如圖(a)所示,分布荷載得合力Q=22.5kN(2)以整體為研究對象。其受力圖如圖(b)所示。(五)解:(1)以BC部分為研究對象,其受力圖如圖(b)所示。(2)以CD部分為研究對象,其受力圖如圖(c)所示。(3)以AB部分為研究對象,其受力圖如圖(d)所示。(六)解:(1)取BC部分為研究對象,其受力圖如圖(b)所示。(2)取ED部分為研究對象,其受力圖如圖(c)所示。(3)取ABC部分為研究對象,其受力圖如圖(d)所示。(七)解:桿AB作平面運動,A、B兩點的速度方向如圖。由速度投影定理,有桿O1C的角速度為2002~2003學年第一學期五理論力學(AⅠ)期終試題01級土木(80學時類)用(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4分)1.物塊重P,與水面的摩擦角,其上作用一力Q,且已知P=Q,方向如圖,則物塊的狀態(tài)為()。A靜止(非臨界平衡)狀態(tài)B臨界平衡狀態(tài)C滑動狀態(tài)D不能確定第1題圖第2題圖2.圖(a)、(b)為兩種結(jié)構(gòu),則()。A圖(a)為靜不定的,圖(b)為為靜定的B圖(a)、(b)均為靜不定的C圖(a)、(b)均為靜定的D圖(a)為靜不定的,圖(b)為為靜定的(二)填空題(每題3分,共12分)1.沿邊長為的正方形各邊分別作用有,,,,且====,該力系向B點簡化的結(jié)果為:主矢大小為=____________,主矩大小為=____________向D點簡化的結(jié)果是什么?____________。第1題圖第2題圖2.圖示滾輪,已知,,,作用于B點的力,求力F對A點之矩=____________。3.平面力系向O點簡化,主矢與主矩如圖。若已知,,求合力大小及作用線位置,并畫在圖上。第3題圖第4題圖4.機構(gòu)如圖,與均位于鉛直位置,已知,,,則桿的角速度=____________,C點的速度=____________。(三)簡單計算題(每小題8分,共24分)1.梁的尺寸及荷載如圖,求A、B處的支座反力。2.丁字桿ABC的A端固定,尺寸及荷載如圖。求A端支座反力。3.在圖示機構(gòu)中,已知,,桿的角速度,角加速度,求三角板C點的加速度,并畫出其方向。(四)圖示結(jié)構(gòu)的尺寸及載荷如圖所示,q=10kN/m,q0=20kN/m。求A、C處約束反力。(五)多跨靜定梁的支撐、荷載及尺寸如圖所示。已知q=20kN/m,l=2m,求支座A、D、E處的約束反力。(六)復合梁的制成、荷載及尺寸如圖所示,桿重不計。已知q=20kN/m,l=2m,求1、2桿的內(nèi)力以及固定端A處的約束反力。(七)圖示機構(gòu)中,曲柄OA=r,以角速度繞O軸轉(zhuǎn)動。,O1C=O2D=r,求桿O1C的角速度。

五理論力學(AⅠ)期終試題解答01級土木(80學時類)用(一)單項選擇題1.A2.B(二)填空題1.0;;2.3.合力,合力作用線位置(通過)4.;(三)簡單計算1.取梁為研究對象,其受力圖如圖所示。有2.取丁字桿為研究對象,其受力圖如圖所示。有3.三角板ABC作平動,同一時刻其上各點速度、加速度均相同。故(四)解:(1)以BC為研究對象。其受力圖如圖(a)所示,分布荷載得合力Q=22.5kN(2)以整體為研究對象。其受力圖如圖(b)所示。(五)解:(1)以BC部分為研究對象,其受力圖如圖(b)所示。(2)以CD部分為研究對象,其受力圖如圖(c)所示。(3)以AB部分為研究對象,其受力圖如圖(d)所示。(六)解:(1)取BC部分為研究對象,其受力圖如圖(b)所示。(2)取ED部分為研究對象,其受力圖如圖(c)所示。(3)取ABC部分為研究對象,其受力圖如圖(d)所示。(七)解:桿AB作平面運動,A、B兩點的速度方向如圖。由速度投影定理,有桿O1C的角速度為2003~2004學年第一學期七理論力學(AI)期終試題02級土木(80學時類)用(一)概念題(每題2分,共6題)1.圖示兩種構(gòu)架均不計桿重,在AB桿上作用一力F,若將力F沿作用線移至AC桿上,試問兩構(gòu)架在B、C處的約束反力有無變化()。A兩構(gòu)架在B、C處約束反力均有變化;B兩構(gòu)架在B、C處約束反力均無變化;C圖(a)構(gòu)架在B、C處約束反力有變化;圖(b)構(gòu)架在B、C處約束反力無變化;D圖(a)構(gòu)架在B、C處約束反力無變化;圖(b)構(gòu)架在B、C處約束反力有變化。第1題圖第2題圖第3題圖2.大小相等、方向與作用線均相同的4個力F1、F2、F3、F4對同一點O之矩分別用M1、M2、M3、M4表示,則()。AM1>M2>M3>M4;BM1<M2<M3<M4;CM1+M2>M3>M4;DM1=M2=M3=M4。3.圖(a)、(b)為兩種結(jié)構(gòu),則()。A圖(a)、(b)都是靜定的;B圖(a)、(b)都是靜不定的;C僅圖(a)是靜定的;D僅圖(b)是靜定的。4.圖示桁架中的零桿為。第4題圖第5題圖第6題圖5.均質(zhì)桿AB重P=6kN,A端置于粗糙地面上,靜滑動摩擦系數(shù)fs=0.3,B端靠在光滑墻上,桿在圖示位置保持平衡,則桿在A端所受的摩擦力Fs為()。AFs=1.5kN;BFs=kN;CFs=1.8kN;DFs=2kN。6.桿AB作平面運動,某瞬時B點的速度=m/s,方向如圖所示,且=45°,則此時A點所有可能的最小速度為()。A=0;B=1m/s;C=2m/s;D=m/s。(二)圖示剛架自重不計,受水平力F=10kN。求支座A、B的約束反力。(7分)(三)圖示構(gòu)架不計自重,受力偶M=6kN·m作用,且a=2m,求支座A的約束反力。(7分)(四)圖示構(gòu)架不計自重,已知AC⊥BC,BC桿受力偶M=6kN·m作用,且l=2m,求支座A的約束反力。(7分)(五)圖示機構(gòu)中,已知AO=AB=BC=AC==2m。O、A、C位于同一水平線上。OA桿的角速度為ωOA=2rad/s,求AB桿、BC桿的角速度。(7分)(六)圖示結(jié)構(gòu)中,已知F=190N,q=100N/m,BC==3m,AD=10m。求A、B處的約束反力。(15分)(七)多跨靜定梁如圖所示,已知=10kN/m,=10kN·m,a=2m。求A處的約束反力。(15分)(八)在圖示結(jié)構(gòu)中,已知=10kN/m,=10kN/m,a=3m。求A、D處的約束反力。(15分)(九)在圖示平面機構(gòu)中,AB=CD=r=2m,AB∥CD,AB以勻角速度ω=2rad/s繞A軸轉(zhuǎn)動,求圖示位置時導桿EF的速度和加速度。(15分)

七理論力學(AI)期終試題02級土木(80學時類)用(一)概念題1.D;2.D;3.D;4.零桿為1.2.5.13.11桿5.B;6.B;(二)解:因自重不計故AC為二力構(gòu)件,其約束反力沿AC,且,取BC為研究對象,其受力圖如圖(b)(b),(由A指向C)(三)解:桿CD為二力桿,因構(gòu)架在力偶作用下平衡,A、D處的約束反力處必形成力偶與之平衡,其受力圖如圖(b)所示(b)kN(四)解:(1)取BC為研究對象,其受力圖如圖(b),形成力偶與M平衡(a)圖(b)圖(2)。以AC為研究對象,其受力圖如圖(C)(C)圖kNkNm (五)解:桿AB作平面運動,因固桿OA、BC作定軸轉(zhuǎn)動,故已知A,B兩點的速度方向,其垂線的交點在C,故C點為桿AB的速度瞬心。(六)解:已知:l=3mq=100N/mF=190NAD=10m(1)取BC為研究對象,其受力圖如圖(b)所示(a)(b)N(2).取整體結(jié)構(gòu)為研究對象,其受力圖如圖(a)NNN(七)解:已知q=10kN/mM=10kN·ma=2m(1).取BC為研究對象,其受力圖如圖(b)(a)(b)(c)kN(2)取整體結(jié)構(gòu)為研究對象,其受力圖如圖(c)kNkNm(八)解:已知kN/m,q=10kN/m,a=3m(a)(b)(c)(d)(1)取BC為研究對象,其受力圖如圖(b)kN(2)取ACB為研究對象,其受力圖如圖(c)kNkNm(3)取DG為研究對象,其受力圖如圖(d)kNkNkN(九)解:(1)取套筒E為動點,桿BD為動系,動系做平動,其速度矢量如圖(a)所示m/s由點的速度合成定理,有m/s(a)(2)以套筒E為動點,桿BD為動系,動系作平動,由牽連運動為平動時的加速度合成定理,有其加速度矢量圖如圖(b)所示m/s(b)2003~2004學年第一學期六理論力學(AⅡ)期終試題01級土木(80學時類)用(一)概念題及簡單計算題(共30分)1.均質(zhì)直角彎桿質(zhì)量為m,尺寸如圖。已知在圖示位置時(OA水平時),其角速度為,試寫出:(15分)(1)動量大小p=(2)對O軸的動量矩大小LO=(3)動能T=(4)圖示位置時彎桿的角加速度=(5)慣性力向O點簡化,主矢大?。剑街骶卮笮。降?題圖第2題圖2.圖示機構(gòu)中,套筒A可以沿桿OB滑動,并帶動AC沿豎直槽滑動。剛度系數(shù)為k的彈簧系結(jié)如圖,且知當OB水平時彈簧為原長。系統(tǒng)各處光滑。在圖示位置平衡。試寫出:(15分)(1)系統(tǒng)的自由度數(shù)為(2)虛功方程為(3)平衡時力偶M與角的關(guān)系(二)長為l,質(zhì)量為m的均質(zhì)桿OA,其一端O鉸接,另一端A系一剛度為k的彈簧,彈簧原長為l。求當桿OA從圖示鉛直位置無初角速度順時針轉(zhuǎn)到水平位置時,它的角速度、角加速度。(20分)(三)均質(zhì)直角彎桿質(zhì)量為m,尺寸及懸吊如圖所示。彈簧剛度系數(shù)為k,靜平衡時OA水平,軸承O光滑。求彎桿作微小振動時的振動微分方程。(15分)(四)圖示系統(tǒng)中,圓盤O、C質(zhì)量均為m,半徑均為R,盤C在斜面上只滾不滑。兩盤用細繩系住,繩與盤之間無相對滑動。求斜面對盤C的約束反力及繩內(nèi)的張力。(20分)(五)圖示平行四邊形機構(gòu),桿重不計,各處光滑。已知OD=DA=AB=BC=CD=DE=l,在鉸A、C之間連以剛度系數(shù)為k的彈簧,彈簧原長為l,在鉸B處作用以水平力P。求平衡時力P與角的關(guān)系。(15分)

六理論力學(AⅡ)期終試題01級土木(80學時類)用(一)概念題及簡單計算1.(1)(2)(3)(4)()(5)2.(1)1(2)或(3)(二)解:應用動能定理求角速度,即應用剛體定軸轉(zhuǎn)動微分方程求角加速度,即(三)解:在靜平衡位置,彈簧變形所對應的靜力與重力平衡,即由剛體定軸轉(zhuǎn)動微分方程,有微小振動時,有又,于是有即(四)解應用達朗伯原理求解。(1)以圓盤O為研究對象,設其角加速度為,慣性力主矩。受力圖如圖(b)(1)以圓盤C為研究對象,設其角加速度為,有,其慣性力系向質(zhì)心C簡化,主矢,主矩。受力圖如圖(c)將代入(1)式,得(五)解解除彈簧約束;代以約束反力F,,并視為主動力。虛功方程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