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化樂樂的抽傳
的山生山經(jīng)象統(tǒng)
派地動歷史的文
生方的史子概化
和文文與集念是
組化化現(xiàn)什
成便存實而也么
是在的是不
中豐早是她
華可富已教不
傳以融科是
說實名
統(tǒng)入書籠
文在了般統(tǒng)
與人
■
樂
山
市
地
方樂
志
工
作
辦
公
室山
編
定價:58.00元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shù)據(jù)
名人與樂山/樂山市地方志工作辦公室主編.
——北京:新華出版社,2020.5
ISBN978-7-5166-5124-7
Ⅰ.①名…Ⅱ.①樂…Ⅲ.①名人—生平事跡—樂山市Ⅳ.①K820.871.3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shù)據(jù)核字(2020)第069427號
名人與樂山
CelebritiesAndLeShan
樂山市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編
責任編輯:李成
封面設(shè)計:華興
出版發(fā)行:新華出版社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qū)京原路8號郵編:100040
網(wǎng)址:
經(jīng)銷:新華書店
購書熱線國新聞書店購書熱線/p>
設(shè)計制作:成都市新都華興印務有限公司
印刷:成都市新都華興印務有限公司
成品尺寸:185mm×260mm
印張:23.75字數(shù):235千字
版次:2020年5月第一版印次:2020年5月第一次印刷
書號:ISBN978-7-5166-5124-7
定價:58.00元
版權(quán)所有,侵權(quán)必究。如有印裝問題,請與印廠聯(lián)系調(diào)換。
《名人與樂山》
編纂委員會
主任秦偉民方為加
副主任陳永毅鄧力群萬有平
編輯部
總編纂李軍利
編纂李軍利周德平王君華
編審唐長壽王斌
編務楊家龍石秀梅于全青朱晏輝
序樂
山
Preface
序
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育文化自信,是當
傳前各級政府及文化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務。
傳統(tǒng)文化是什么?她不是籠統(tǒng)抽象的概念,也不是教科
書般的經(jīng)史子集,而是早已融入了樂山歷史與現(xiàn)實的豐富、實
在、生動的文化存在。可以說,樂山地方文化便是中華傳統(tǒng)文
化的派生和組成。
敘寫《名人與樂山》,既要寫歷代樂山生養(yǎng)的名人,也要
寫那些到過樂山影響樂山的外籍名人。人,是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造
的決定性因素;寫名人,就是梳理樂山文化發(fā)展脈落。這是本
書編纂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從梳理文脈的角度去寫名人,無疑是艱難的,不僅需要
對個體的認知,更需要從歷史的維度去確定其關(guān)聯(lián)性和價值所
在。正因為如此,我們嘗試性地做了三方面的努力。一是以時
間為軸,分“秦及以前”“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
代)”“宋元”“明代”“清代”和“近現(xiàn)代”八個部分進行
敘寫,對每個部分的時代特征予以概括性描述,對某個時間段
的人物堅持“歸類同敘”,凸顯那個時代、那個群體、那個人
的特定文化角色存在,增強樂山文脈源流的縱深感和繼往開來
的遞進感,以及全書的關(guān)聯(lián)度、清朗度。二是在每篇稿件的構(gòu)
01
名人與樂山
成上,先以“人物小檔案”推介主要人物,再在正文中評述該人物及相關(guān)人物的價
值影響,由表及里、由點及面,方便讀者把握。三是在敘述方式上,盡可能地甄選
配發(fā)相關(guān)詩文圖片,評詩論人說時代,添加文化元素,增強與現(xiàn)實的關(guān)聯(lián)度。
這種嘗試是否成功,有待讀者評說。對樂山文脈的梳理,本書也僅僅是開了一
個頭,有待方家提出更多的新材料新發(fā)現(xiàn)新觀點。樂山地方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創(chuàng)造
性轉(zhuǎn)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不就是靠這種點點滴滴的層積迭加嗎?
是為序。
編者
二0一九年十二月
02
目錄樂
山
tableofContents
秦及以前:英雄輩出的拓荒時期...............................................001
蠻荒,并不妨礙人類的想象力。在后人眼中,一如三星堆、金沙遺址出土文物的
神奇神秘神妙,這個時期與樂山相關(guān)的軒轅黃帝、蠶叢、魚鳧、柏灌、杜宇、鱉靈、葛
由、陸通,還有川主廟中享了兩千多年香火的李冰,都是了不得的英雄、奇人。這些,
正是“樂山之為樂山”的源遠流長,不可或缺。
1.軒轅:問道峨眉為哪般?................................................................................002
2.鱉靈:陰謀論下的竊國者................................................................................005
3.陸通:有史可考的入峨眉山避世第一人........................................................008
4.李冰:澤被萬世的川主....................................................................................011
兩漢:距今遙遠卻影響深遠的人文奠基...................................014
麻浩崖墓展陳的漢代陶俑,令人驚異的是,都帶著笑容,笑得明朗無憂,笑得回味
無窮。這份穿越兩千年時空的、美美的笑意,給當代人一個明顯錯覺:那是陽光燦爛、
純真無邪的人之初。的確,現(xiàn)存史料記載的這個時期人物,雖已蛻去了神話色彩,卻極
具奠基式的人文標桿意義,即便是鄧通,也是一個被批判了兩千多年的典型。
5.鄧通:中國“佞幸門”的開山宗師....................................................................015
6.郭舍人:被冒名頂替近千年的爾雅臺“樂祖”....................................................018
7.唐蒙:南方絲綢之路從這里拓寬延伸............................................................021
8.竇誼:漢武帝“三征不起”的峨眉隱士............................................................025
9.揚雄:受嘉州山水滋養(yǎng)的一代儒宗................................................................028
01
名人與樂山
10.吳漢:樂山境內(nèi)第一場大戰(zhàn)的指揮者..........................................................031
11.費貽:“士大夫之郡”的締造者......................................................................034
12.張陵:張良的輝煌何止在謀略......................................................................037
13.叔先雄:感天動地的萬世標桿..........................................................................040
魏晉南北朝:動蕩離亂中飄來仙風梵音...................................042
寧為太平犬,不做離亂人。痛徹心扉后的錚錚誓言,并不能阻止戰(zhàn)亂頻仍??嚯y
中的吶喊與呼喚,比任何時候都更深刻更猛烈。應聲而至的道與釋,雖不能創(chuàng)造和美世
界,卻也為世人提供了新的生存思維、態(tài)度和方式,聊以慰藉心中的創(chuàng)傷。從此,嘉州
山水平添一道人文景觀,仙風梵音飄到今。
14.葛洪:煉丹不是浮云......................................................................................043
15.桓溫:不是收復,只是路過..........................................................................046
16.寶掌:峨眉山從此多了一個硬氣的名字......................................................049
隋唐五代:盛世華章下的邊城之歌...........................................053
從來勝地假大筆以增輝,自古文章借名區(qū)而播詠。這個時期,樂山作為邊州、兵城
和重要水陸通衢,加上天生麗質(zhì)、絕世容顏,引來大量文人墨客、大德高逸,或駐足流
連,名篇簇起;或播布教化,留下大批遺跡,光耀至今。一曲峨眉山月,奏響這個時代
邊城之歌的高昂序曲,又在花蕊夫人“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的千年一嘆中
落下帷幕。
17.智者:“神水通楚”說到今..............................................................................054
18.趙昱:嘉州名宦“封神”第一人......................................................................057
19.孫思邈:曾使“仙山”萬木春..............................................................................063
20.李白:一曲峨眉山月唱到今..........................................................................068
21.岑參:一代邊塞詩人的最后抉擇..................................................................073
22.海通:開鑿樂山大佛的肇始者......................................................................077
02
目錄樂
山
tableofContents
23.雷威:五百年來有正音..................................................................................083
24.仲子陵:死去惟留酒與書..................................................................................087
25.薛濤:為嘉州山水平添一分嫵媚..................................................................090
26.薛能:日賦一章頌嘉州..................................................................................094
27.柳本尊:將苦修發(fā)揮到極致..............................................................................098
28.田淳:大丈夫豈能附鼠輩求進!..................................................................101
29.歐陽彬:癡愛嘉州的“風月主人”......................................................................106
宋元:愛與哀愁像杯烈酒...........................................................109
江中徜徉英雄曲,夢里躊躇未了愿。從石介到魏了翁,樂山見證了理學走上正統(tǒng)的
全過程;從蘇軾到夾江李觀、皇甫坦,到井研“四李”,我們看到了本土人才終于迎來了
勃發(fā);從邵氏父子到晁氏兄弟,到陸游,到昝萬壽,我們聽到了一聲聲嘆息;而峨眉山
中,依舊緇衣飄飄,如露如電,夢幻泡影……這個時代,榮耀與沮喪同在,愛與哀愁像
杯烈酒。
30.陳摶:我與峨眉有歸約..................................................................................110
31.繼業(yè):宋代的“唐三藏”..................................................................................113
32.宋白:細雨梨花間海棠..................................................................................116
33.王小波:一場“均貧富”之夢..............................................................................119
34.辛怡顯:向南、向南,一路向南......................................................................123
35.石介:專祠“理學始祖”惟嘉州......................................................................127
36.蘇東坡:載酒時作凌云游.................................................................................131
37.黃庭堅:凌云一笑見桃花..................................................................................140
38.呂由誠:以身許國的典范..................................................................................144
39.祖覺:著作等身的一代高僧..........................................................................147
40.何?:人生會有死,遺恨滿乾坤..................................................................152
03
名人與樂山
41.邵博:一不小心創(chuàng)造了樂山最好“廣告詞”..................................................155
42.陸游:平生何足憶,惟有嘉州路..................................................................159
43.范成大:樂山人感謝他的游記..........................................................................163
44.“井研四李”:媲美“三蘇”的一門道學...............................................................167
45.游仲鴻:父子繼美璧津樓..................................................................................171
46.魏了翁:曾向君王說,臣愿守漢嘉..................................................................176
47.昝萬壽:英雄末路話貳臣..................................................................................180
48.張三豐:嘉州仙蹤渺難尋..................................................................................185
49.傅夢臣:短命王朝里的政聲人物......................................................................190
明代:山水清音繞朝堂...............................................................193
這個時期很像張黑白照片,人物雖然眾多,但色彩單調(diào),個性不突出。如果不刻意
去體味品評,或許看不出“嘉定四諫”的硬骨頭與蔡廉、張庭的辭官回鄉(xiāng),在精神皈依上
有何區(qū)別,一切似乎平常無差。個中原因何在?答案,就在這個時期的峨眉山“會宗堂”
里。
50.楊基:我家岷山更西住..................................................................................194
51.寶曇:朱元璋振興峨眉普賢道場的欽差......................................................198
52.曹震:開拓國防古驛道..................................................................................200
53.方孝孺:天下讀書種子......................................................................................203
54.段鑒:魂兮歸來不可留..................................................................................207
55.魏瀚:文教如歌化萬民..................................................................................210
56.尹東郊:不愛當官愛樂山..................................................................................213
57.熊爵:創(chuàng)建九峰書院第一人..........................................................................216
58.別傳和尚:圣積晚鐘“清越”十里......................................................................219
59.聶汝器:負父骸骨千里歸..................................................................................223
04
目錄樂
山
tableofContents
60.楊慎:四過嘉定,淚添沫水..........................................................................226
61.“嘉定四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229
62.袁子讓:把海棠文化推向高峰..........................................................................233
63.陳演:末代首輔的悲催人生..........................................................................237
64.楊展:樂山一代梟雄......................................................................................240
65.朱儀:明王朝最后的生命祭奠......................................................................247
清代:草莽清風兩不厭...............................................................250
這個時期,我們既看到了眾多“正統(tǒng)”杰出人物的家族式傳承,又看到了一大批草莽
英雄的橫空出世。毫不搭調(diào)的共存并行,漸漸完成了時代蛻變的預言。
66.胡世安:貳臣背后故事多..................................................................................251
67.張能鱗:不愧為橫渠后裔..................................................................................255
68.貫之和尚:弘誓深如海......................................................................................258
69.蔣超:能從大海翻身出..................................................................................261
70.江吳鑒:為竹公溪再造源頭活水......................................................................264
71.李拔:榕為大木,猶蔭十畝..........................................................................267
72.雷輪:青青臺柚兩岸情..................................................................................270
73.宋鳴琦:再興嘉定“文教邦”..............................................................................273
74.張問陶:推船三面看烏尤..................................................................................277
75.李嘉秀:唯以“清白”作遺產(chǎn)..............................................................................282
76.李涵虛:西道通,大江東,海天空..................................................................286
77.鐘琦:一代商業(yè)奇才......................................................................................290
78.清代晚期:樂山“草莽英雄”輩出的時代..........................................................294
79.譚鐘岳:首次提煉出“峨眉十景”......................................................................301
05
名人與樂山
近現(xiàn)代...........................................................................................304
從科舉制的廢除到新式學堂的大量興辦,從慘烈的嘉定起義到狂飆般的保路運動,
從軍閥割據(jù)到全面抗戰(zhàn),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這是一個思想觀念大沖撞大
裂變時期,一大批優(yōu)秀的嘉州兒女走出夔門走向世界,上下求索,跟隨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步
伐,用激情和熱血捧出了一個嶄新的中國。
80.廖平:在“六變”中成就的經(jīng)學大師..............................................................305
81.文煥章:中加文化的使者..................................................................................311
82.趙熙:烏尤人生最鐘情..................................................................................315
83.威爾遜:西方人帶來對樂山的“大發(fā)現(xiàn)”..........................................................319
84.馮玉祥:還我河山,從我做起..........................................................................324
85.馬一?。菏鞘欠欠钦f復性書院..........................................................................327
86.范旭東:中國人民不可忘記的實業(yè)家..............................................................332
87.熊克武:一代革命元勛......................................................................................336
88.郭沫若:繼魯迅之后的又一面旗幟..................................................................341
89.吳鹿平:鹽化工實業(yè)家......................................................................................347
90.張大千:留給今人一項國家級“非遺”..............................................................350
91.“珞珈三女杰”:幾行漂泊感傷的詩..................................................................354
92.梁思成:邊遠地帶保存古法多..........................................................................358
93.曹葆華:一代詩人、紅色翻譯家......................................................................362
后記...............................................................................................367
06
秦及以前
英雄輩出的拓荒時期
蠻荒,并不妨礙人類的想象力。在后人眼中,一如三星堆、金沙遺址出土
文物的神奇神秘神妙,這個時期與樂山相關(guān)的軒轅黃帝、蠶叢、魚鳧、柏灌、
杜宇、鱉靈、葛由、陸通,還有川主廟中享了兩千多年香火的李冰,都是了不
得的英雄、奇人。這些,正是“樂山之為樂山”的源遠流長,不可或缺。
名人與樂山
軒轅:問道峨眉為哪般?
人物小檔案
姓名:黃帝(姬軒轅)
生卒年:前2717年至前2599年(據(jù)柏楊觀點)
主要事跡:統(tǒng)一華夏各部族,始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chuàng)醫(yī)學,被尊
為“中華人文初祖”?!败庌@問道”的傳說是樂山人文歷史的最早溯源。
影響樂山指數(shù):★★★★
相關(guān)人物:天真皇人
有天地便有此山,當白雪團空,誰將萬丈毫光蕩成大澥?
問菩薩并問諸天,自青蓮歸寂,可許千年秋月提上西皇。
這是站在峨眉之巔,面對蒼茫寰宇、縱橫時空的轟然一問。表現(xiàn)形式為對聯(lián),
掛在金頂華藏寺,撰寫者是清末民初大才子趙熙。
其實,并非“有天地便有此山”?,F(xiàn)代勘測發(fā)現(xiàn),雖然峨眉山花崗巖是8億年
前的,玄武巖是2億年前的,但山形塑造卻是因為7000萬年前的幾次地殼運動,形
成一條大斷裂,斷裂線以東是丘陵和平原,以西的大背斜歷經(jīng)歲月風霜雕琢,才形
成了秀甲天下的峨眉山。
有了山,便有了神仙洞府?不,即便第一個無稽之談的誕生,也是在相當漫
長的時間之后:25萬年前才出現(xiàn)早期智人,5萬年前才有晚期智人,七八千年前才
開始了有文字的人類文明史……終于,到了4600多年前的一天,蠻荒之地峨眉山
的寧靜被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所打破,各式圖騰旗幡在山間蜿蜒,領(lǐng)頭者是天下
共主軒轅黃帝,其目的是求取長生修仙之法。這便是后人津津樂道的大事件——
002
秦及以前樂
山
QinDynastyandbefore
軒轅問道。
這是傳說,似乎又不是傳說。因為它居然堂而皇之的載入了正史——《魏書·
釋老志》:
道家之原,出于老子……授軒轅于峨眉,教帝嚳于牧德,大禹聞長生之訣,尹
喜受道德之旨。
這段話還點明:軒轅問道,授道者是老子。
問題來了——眾所周知,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大約生活在公元前五百多年的
春秋晚期,怎會出現(xiàn)在三皇五帝時代?莫非又一出“穿越劇”?對此,道教自有說
法:老子在“初三皇時化身為萬法大師,中三皇時為盤古先生,伏羲時為郁華子,
女媧時為郁密子,神農(nóng)時為太成子,軒轅時為廣成子……”換句話說,是廣成子
向軒轅授道。但道教經(jīng)典《抱樸子》和《云笈七籤》記述此事,“廣成子”又變成
了“天真皇人”。如此種種,變幻太多,眼花繚亂,頗像孫悟空七十二般變化、佛
教的化身法身報身……也許,這正是仙佛傳說的特質(zhì)和魅力所在。
更有意思的,是道教經(jīng)典所披露的“軒轅問道”諸多細節(jié)。比如,天真皇人
質(zhì)問軒轅:“子既君四海,欲復求長生,不亦貪乎?”字里行間,滿溢著俯視蕓蕓
眾生的傲慢,天下“共主”與神仙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再如,軒轅在峨眉山所
獲“真經(jīng)”叫《靈寶經(jīng)》,其文字,不是倉頡所造,而是“自然天書”,字字凝煉
天地精華、透射萬物密碼;其材質(zhì),“黃金為書,白玉為簡”,非凡無比;其存放
地,“秘于諸天之上,藏于七寶玄臺”,“有道即現(xiàn),無道即隱”,非有仙緣慧根
之人萬難得到……這些,極易激發(fā)人的想象力:高山流水之畔,蒼松彩云之間,佇
立一個偉岸背影,一手持拂塵,一手托光芒四射的天書寶盒。他面前,匍匐著軒轅
及其一干隨從,周圍白鶴翩翩,侍童肅然而立……
由此,天真皇人被確立為峨眉山頭號神仙。之后,有趙公明、葛由、陸通……
但是,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卻不以為然,“仙人,是古代所沒有的……古代的社
會階級森嚴,說不上有什么自由,人們也不易想到爭取自由。因此,他們沒在意識
中構(gòu)成一種自由的鬼,浪漫地游戲于人世之外,像戰(zhàn)國以來所說的仙人?!币簿褪?/p>
說,天真皇人之類的神仙,只不過是戰(zhàn)國以來人們的臆想性創(chuàng)造。
003
名人與樂山
顧頡剛的唯物史觀,古代人當然是不具備的。相反,兩千多年來他們格外鐘
情于“高凌五岳”的峨眉山,癡迷沉醉于種種仙蹤神跡的創(chuàng)造,不斷豐富完備神
仙體系,力圖以神仙為指引實現(xiàn)對名山的占領(lǐng)。
于是,“軒轅問道”被不斷演繹和張揚,峨眉山成為了道教第七洞天、靈陵太
妙之天。
于是,眾多佐證得以孜孜創(chuàng)造:報國寺后宋皇坪上,曾有過授道臺、道紀堂、
軒皇觀;距純陽殿不遠的“十字洞”,即天真皇人論道之地;睹佛臺下諸多石室、
戶樞,經(jīng)好事者一番探尋,被確認為珍藏《靈寶經(jīng)》的“七寶玄臺”;還有神秘的
九老洞……
于是,眾多歌詠詩文也產(chǎn)生了……
峨眉山,一座從洪荒走來的蒼茫之山,就在這種人文迭加、層積中,慢慢完
成了脫胎換骨的裂變,成了名山,成了勝地,乃至于圣地。而這一切,始自“軒
轅問道”。
004
秦及以前樂
山
QinDynastyandbefore
鱉靈:陰謀論下的竊國者
人物小檔案
姓名:鱉靈,號叢帝
生卒年:大約在公元前七世紀
主要事跡:據(jù)《太平御覽》卷八八八,“荊有一人名鱉靈,其尸亡去。荊人
求之不得。鱉靈尸至蜀,復生。蜀王以為相。時玉山水,若堯之洪水。望帝不能治
水,使鱉靈決玉山,民得陸處。鱉靈治水去后,望帝與其妻通。帝自以薄德,不如
鱉靈,委國授鱉靈而去,如堯之禪舜?!遍L達300余年的開明王朝從此開始,直到
秦國滅蜀。樂山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源頭即“開明故治”。
影響樂山指數(shù):★★★★★
相關(guān)人物:杜宇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這首《錦瑟》,愛詩的人恐怕都能記誦,都難忘“杜鵑啼血”的典故,
都會感動于那份蹉跎情懷和凄美追憶……
相比于望帝杜宇所受到的后世真誠懷念與推崇,叢帝鱉靈則相當落寞,古往今
來幾乎無一詩詞提及。個中原因,或許因為這名字的意象不好,入不了詩。“鱉”
者,烏龜王八之類也。事實也如此,杜宇給他戴的那頂“綠帽子”就從來沒摘下來
過。同時,名字中還有個“靈”字,他和他的部落來自楚國,那是巫卜之風盛行
005
名人與樂山
的地方,會讓人不自覺地將其與“神漢”相聯(lián)系。還有,其部落名稱和所創(chuàng)建的王
朝都叫“開明”。開明是什么?是中國神話中守護昆侖山和西王母的怪獸,身體像
老虎,九個腦袋,給人的印象多少有些丑陋,甚至邪惡。事實也如此,他取代杜宇
的“陰謀論”,兩千多年來就從未斷過。
當然,如果你去看過郫縣的望叢祠,鱉靈的形象就會大為改觀,不再如此不
堪。高高的神龕上,他們二人正襟危坐,皆帥氣、英武、卓爾不凡……
的確,歷史上的杜宇是個雄心勃勃、霸氣十足、很有能力和追求的人?!爸苁?/p>
紀綱,蜀先稱王”,他不僅延續(xù)了蠶叢、柏灌、魚鳧等蜀王敢與周王對等、共坐天
下的氣魄和以道德教化重振綱紀的雄識,而且銳意改革,徹底終結(jié)了部落聯(lián)盟制,
建立起更加緊密的組織管理形式——國家,大力開疆拓土,向北到了漢中,向南到
了宜賓、瀘州及云南東北部。當巴國首領(lǐng)也稱王時,杜宇則稱帝,號望帝。不得不
說,他是個大大的猛人!
鱉靈呢?杜宇威名赫赫之時,他卻是一個流亡者,帶領(lǐng)開明部落從楚地出發(fā),
沿江而上,穿越巴地,一路向西,進入岷江,在山地與平原接壤地帶輾轉(zhuǎn)徘徊。
累了,不想再西進了,鱉靈就去拜見蜀王杜宇。那次歷史性會面,過程怎樣?或許
是開明部落的苦難歷程讓杜宇動了惻隱之心,或許是對中原王朝的失望引發(fā)了強烈
共鳴,或許是鱉靈提出了一整套治理水患之策……總之,鱉靈獲得了想要的結(jié)果:
部落被接納,有了立足之地——或許就是今天的樂山。再后來,鱉靈成為蜀國的丞
相,帶著一班人奔赴各地治理水患,成效卓著,獲得蜀人廣泛認可。而杜宇呢?在
后方,迷失了,專心致志地挖墻腳,與鱉靈之妻“通”,沉醉在溫柔鄉(xiāng)里。后來,
事情曝光,激起眾怒,杜宇不得不把王位“禪讓”出來,隱歸“西山”。鱉靈從此
成為新一代蜀王,號叢帝,開始了和中原一樣的王位世襲制,傳了十一代,三百多
年。直到公元前316年,秦國滅蜀,開明族人再度流亡,一路向南,沿著南方絲綢
之路,到了今天越南一帶。
后世的傳說和詩文中,隱歸“西山”的杜宇最終“魂化子規(guī)”,至春則啼,鳴
聲凄厲悲囀,滴血染紅杜鵑……蜀人聞聲而思望帝,將更多的懷念與同情賦予了杜
宇,而將“竊國者”的名號戴在了鱉靈頭上。是啊,一個劃時代的大英雄,怎么就
拜倒在了鱉靈夫人的石榴裙下?除了陰謀論,難道還有更能讓蜀人滿意的解釋?
006
秦及以前樂
山
QinDynastyandbefore
其實,這些只能說明一點,蜀人對外來的、鳩占鵲巢的鱉靈及其族人,并沒
有太多的情感認同,尤其是其第二代以天下為私、世襲王位之后。所以,眾多關(guān)于
杜宇的傳說演繹,都帶了偏執(zhí)情緒:他犯了錯誤,但勇于擔責,主動讓位,是個磊
落的男人,具備“三代”以前的政治風骨;他敢于愛,為愛而拋下一切,有一顆沒
被世俗權(quán)謀所污染的純凈心靈,是真正的偉男子。也許,是為了陰謀論的成立,杜
宇的愛情在傳說中并不圓滿,其深愛的鱉靈夫人沒有和他一道隱歸“西山”,“西
山”上沒有神仙眷侶,只有悲愴的孤獨和永遠的傷痛,就像李白的鄉(xiāng)思:
蜀國曾聞子規(guī)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007
名人與樂山
陸通:有史可考的入峨眉山避世第一人
人物小檔案
姓名:陸通,字接輿
生卒年:春秋時期楚國人,與孔子同時代
主要事跡:據(jù)晉代皇甫謐《高士傳》載,楚昭王時,陸通見楚政無常,乃佯
狂不仕,故時人謂之楚狂??鬃舆m楚,楚狂接輿游其門,曰:“鳳兮鳳兮,何如德
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無道,圣人生
焉……”孔子下車,欲與之言。趨而避之,不得與之言。楚王聞陸通賢,遣使者持
金百鎰、車馬二駟往聘,曰:“王請先生治江南?!蓖ㄐΧ粦?。使者去,妻從市
來,曰:“先生少而為義,豈老違之哉?門外車跡何深也!妾聞義士非禮不動。妾
事先生,躬耕以自食,親織以為衣,食飽衣暖,其樂自足矣。不如去之。”于是夫
負釜甑,妻戴纴器,變名易姓,游諸名山,食桂櫨實,服黃菁子,隱蜀峨眉山,壽
數(shù)百年。俗傳以為仙云。
影響樂山指數(shù):★★★
相關(guān)人物:葛由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
李白游峨眉山,憧憬著來一場與葛由的曠古仙遇,“倘逢騎羊子,攜手凌白
日”;游廬山,則自比楚狂陸通,看淡了功名利祿,好入名山、尋仙問道。顯然,
008
秦及以前樂
山
QinDynastyandbefore
在李白的心目中,陸通與葛由皆是灑脫逍遙的神仙。
其實,峨眉山神仙譜中,陸通是個有爭議的人物,儒道兩界都想把他拉進自己
的陣營,他至多算個“半仙”。而葛由,是毫無爭議的蜀地“土生土長”的神仙,
是繼天真皇人、趙公明之后的峨眉山第三號大仙。
據(jù)漢代劉向《列仙傳》,“葛由,蜀羌人也。周成王時,好刻木作羊賣之。
一旦乘木羊入西蜀,蜀中王侯貴人追之,上綏山。綏山多桃,在峨眉山西南,高無
極也。隨之者不復還,皆得仙道。故里諺曰:‘得綏山一桃,雖不能仙,亦足以
豪?!较铝㈧魯?shù)十處?!边@段記述很有趣味。第一,木羊是葛大仙的獨特標志,
像老子的青牛、張果老的驢。不過,木羊顯然更有技術(shù)含量,如果能飛,那就可與
西方巫婆胯下的魔法掃帚相媲美了。第二,在葛大仙的帶領(lǐng)下,一支身著錦衣華
服、色彩斑斕的修仙大軍,騎著木羊,浩浩蕩蕩、爭先恐后向著二峨山進發(fā),這是
一個怎樣的盛況?第三,“綏山桃”似乎有瑤池“蟠桃”功效,吃了不能成仙也稱
豪。據(jù)清末譚鐘岳考證,此桃即峨眉山“白花桃”,味道鮮美,直到20世紀70年代
才消亡,可惜了。第四,“山下立祠數(shù)十處”,如果《列仙傳》這一記載確切,那
說明至少在西漢劉向編撰此書之時及以前,葛由在蜀地的影響有多大,蜀人崇信葛
由到了何等程度!
相比之下,有關(guān)陸通的史料較為實在。最早的記載出現(xiàn)在《論語》《莊子》
中,尤其是他諷勸孔子,一歌成名,經(jīng)典不朽:“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
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但到了漢代,讖緯之學大興,劉
向編了部《列仙傳》,陸通才正式進入“封神榜”,開始了神仙生涯。對此,后來
的儒學界一直不認可,僅僅將其作為陶淵明式的避世隱者。唐初,遂寧人陳子昂上
峨眉山,專意尋訪,時間相隔千多年,自然訪不到,滿心憂傷:
浩然坐何慕,吾蜀有峨眉。
念與楚狂子,悠悠白云期。
時哉悲不會,涕泣久漣洏。
……
009
名人與樂山
到唐玄宗追謚孔子為“文宣王”后,陸通作為“以仲尼之圣猶在諷刺且不得與
言”之人,更多地進入儒家的研究視野。到了南宋,朱熹大筆一揮,評價其為“下
圣人一等”,進一步確認陸通不是神仙而是僅次圣人的高士。明代嘉靖年間,峨眉
山腳一座東岳廟,被改為紀念陸通的祠堂;到了萬歷年間,一位曾是儒生、后來出
家的明光道人看到儒釋道融合的現(xiàn)實,突破思維藩籬,大膽創(chuàng)意,取“三教合一”
之意,革命性地建起一座“會宗堂”,供奉三位木主:儒家陸通、道家廣成子、佛
家普賢。當然,享有官方正統(tǒng)地位的儒家,是不屑于與道、佛爭叢林占山頭的,世
人對這座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會宗堂”也就沒有多高的認同度,沒過多久,到了清
初它被改為了報國寺。
至今,峨眉山上的陸通遺跡只剩一處,即神水閣旁一巨石,上有明代題刻“歌
鳳臺”三字,相傳那里就是2400多年前陸通夫婦隱居之處。清代,行谷道人到此憑
吊,詩語極富滄桑味:
斷澗疑聞哀鳳曲,千峰空對楚狂陰。
獨憐萬古峨眉月,長照先生避世心。
010
秦及以前樂
山
QinDynastyandbefore
李冰:澤被萬世的川主
人物小檔案
姓名:李冰
生卒年:大約生活在公元前三世紀
主要事跡:據(jù)《華陽國志·蜀志》,“周滅后,秦孝王以李冰為蜀守。冰能知
天文地理……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檢江,別支流,雙過郡下,以行舟船……又溉
灌三郡,開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號為陸海。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
故記曰‘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時青衣有沫
水,出蒙山下,伏行地中,會江南安;觸山脅溷崖,水脈漂疾,破害舟船,歷代患
之。冰發(fā)卒鑿平溷崖,通正水道?;蛟唬罕徰聲r,水神怒,冰乃操刀入水中,與
神斗。迄今蒙?!?/p>
影響樂山指數(shù):★★★★★
青衣誰開鑿,獨在水中央。
諸嶺一何小,三江奔茫茫。
蘭若向西開,峨眉正相當。
早知清凈理,久乃機心忘。
767年,嘉州刺史岑參登上今天的烏尤山,寫下一首長律《上嘉州青衣山中
峰,題惠凈上人》。這八句便摘自其中。
青衣誰開鑿?當然是李冰。不過,有些人并不認可。四川、重慶兩地的“離
堆”多達近百處,很長時間以來,個個都想和李冰扯上關(guān)系,往自己臉上貼金,抬
高身價。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任乃強卻力挺樂山:“……近百所離堆中,其顯然為人
011
名人與樂山
工開鑿成者只樂山烏尤寺一處。”他認為,大多數(shù)離堆由砂巖或石灰?guī)r構(gòu)成,是受
水流長期侵割后形成的;部分離堆,像都江堰寶瓶口,由堅硬的礫石構(gòu)成,是在
造山運動中自然裂成的,非兩千年前的人力所能為。而烏尤離堆與大佛崖原連成一
片,由質(zhì)軟而韌的紅砂巖組成,極易開鑿。
鑿成什么樣?岑參此詩
意境很美,美得有些縹緲不可
觸摸。幸運的是,岑參寫了一
段“序”,語言簡明實在,讓
人能切身體會那時那景:“青
衣之山在大江之中,屹然迥
絕,巖壁蒼峭,周廣七里,長
波四匝。有惠凈上人廬于其
巔,惟繩床竹杖而已,恒持《蓮
青衣山中峰——離堆(唐長攝)花經(jīng)》,十年不下山……”撫
今追昔,滄海桑田,讓人禁不住要問:這般難得的卓然江中、長波四匝的壯美景
致,為何消失,何時消失?任乃強這樣解釋:大江之水,侵蝕力強,能歲歲刻削岷
江河床,使之下降。但離堆峽及其延伸至烏尤壩、牛華、五通橋的渠道,不可能年
年開鑿加深,相反沙石沉積,峽底慢慢上升。一升一降,到了明代,離堆峽水道
就徹底廢了,成為陸地石峽。這番解釋頗有道理,再看其繪制的烏尤離堆圖就更
信服了。
集分洪、灌溉和行舟于一體,離堆開鑿工程搬山開峽導流,著實浩大,超乎
世人想象。李冰作為該工程的設(shè)計者和執(zhí)行者,其魄力和能力,自然也超乎世人想
象。對于超乎想象的事情,世人總有駕輕就熟的闡述方式——神化——那不是一般
尋常事,會冒犯水神,若水神發(fā)怒則風云際會山呼海嘯大地震蕩;那也不是一般平
常人能做的,只有具備了神的智慧與力量的李冰才能做到,他操刀入水,與水神赑
血戰(zhàn)幾天幾夜,殺死了赑,工程才得以順利推進。為了紀念這場偉大的戰(zhàn)爭,附近
有個地方被命名為“赑死里”,后來音變?yōu)椤绑髯咏帧?,沿用至今;健壯具有神?/p>
的男子,也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冰兒”……
012
秦及以前樂
山
QinDynastyandbefore
李冰任蜀郡太守40年,藍褸開疆,功績卓著。開鑿烏尤離堆,僅僅是一個小
側(cè)面,更多更偉大的澤被千秋萬代的是興建都江堰灌溉工程,開創(chuàng)了沃野千里的天
府;修建汶井江、白木江、洛水、綿水等水利工程,打通宜賓赤崖山,等等。同
時,鼓勵蜀人開山挖塘,取鹵水制鹽。有史料記載,烏尤山下游不遠處的紅巖子,
樂山第一口鹽井,也是他帶人鑿出的??梢哉f,樂山曾經(jīng)獨步西南的輝煌鹽業(yè)肇始
于李冰。
樂山人忘不了李冰,四川人忘不了李冰。不知從哪年哪月開始,人們設(shè)立專
祠,將李冰作為“川主”供奉。雖然后來劉備、趙昱等也躋身“川主廟”,但都未
曾將其從供壇上撤下,他是永遠的“川主”。
“離堆”碑沫水離堆示意圖(唐長壽攝)
013
兩漢
距今遙遠卻影響深遠的
人文奠基
麻浩崖墓展陳的漢代陶俑,令人驚異的是,都帶著笑容,笑得明朗無憂,
笑得回味無窮。這份穿越兩千年時空的、美美的笑意,給當代人一個明顯錯
覺:那是陽光燦爛、純真無邪的人之初。的確,現(xiàn)存史料記載的這個時期人
物,雖已蛻去了神話色彩,卻極具奠基式的人文標桿意義,即便是鄧通,也是
一個被批判了兩千多年的典型。
兩漢樂
山
HanDynasty
鄧通:中國“佞幸門”的開山宗師
人物小檔案
姓名:鄧通
生卒年:活躍在漢代文帝、景帝時期(前179年至前147年)
主要事跡:據(jù)《史記》,“鄧通,蜀郡南安人也,以濯船為黃頭郎。孝文帝夢
欲上天,不能,有一黃頭郎從后推之上天……見鄧通,其衣后穿,夢中所見也……
于是文帝賞賜通巨萬以十數(shù),官至上大夫……上使善相者相通,曰‘當貧餓死’。
文帝曰:‘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謂貧乎?’于是賜鄧通蜀嚴道銅山,得自鑄錢,‘鄧
氏錢’布天下。其富如此……及文帝崩,景帝立,鄧通免,家居。居無何,人有告
鄧通盜出徼外鑄錢。下吏驗問,頗有之,遂竟案,盡沒入鄧通家,尚負責數(shù)巨萬。
長公主賜鄧通,吏輒隨沒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長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
一錢,寄死人家。”
影響樂山指數(shù):★★★★
明月樓頭且醉眠,從來富貴亦徒然。
鄧通墳近銅山在,寒食無人掛紙錢。
清代道光年間,榮縣知縣王培荀寫下這首《鄧通墳》,以鄧通身后凄涼勸諷世
人:不要執(zhí)著于富貴的追求,一切都是神馬浮云。
這個主題并不新鮮,《史記》問世兩千多年來,鄧通作為“佞幸列傳”第一
人,一直被當成反面教材。司馬遷那短短400來字的敘述,展示了一個今天看來
格外平常,但在當時卻耳目一新的“驚人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不僅僅是女人才具
有“媚”的天賦,一些士宦有過之而無不及!中國“佞幸門”由此誕生,鄧通
015
名人與樂山
成了開山鼻祖、首任掌門,身背罵名,遺臭至今。
兩千多年來,鄧通讓后人最不服氣的,是其發(fā)跡晉升之路——有著世人難以想
象的好運氣。他身無長技,“無他能”,靠著托關(guān)系走門路,才從樂山到了長安,
進了皇家園林蒼池,當上船工靠賣力氣混口飯吃,根本無前途可言。哪曾想到,
漢文帝偏偏就做了一個夢,夢見有人助他上天。這個人是誰?皇帝認定是鄧通。
于是,鄧通顯貴了,平步青云,官至上大夫。其財富的暴增,則因為一個相當出
名的算命師斷定鄧通將貧困饑餓而死,這深深傷害了皇帝的自尊。漢文帝大發(fā)脾
氣:“天下事,誰窮誰富,老子說了算!你鄧通,就是窮不了!”于是,鄧通富
了。有銅山,能自己鑄錢,想要多少有多少,“鄧氏錢”天下流通。這一切,鄧通
得來是多么容易、多么不可思議,無怪乎天下人對他充滿羨慕嫉妒恨!
仔細想想,鄧通能“撞大運”,固然與漢文帝的作派有莫大關(guān)系,但漢文帝畢
竟是開創(chuàng)了“文景之治”的一代明君,其作派再糟糕,也不至于到昏聵荒唐地步。
在提攜鄧通這件事上,他至多算是有些迷信和偏愛。鄧通為何會受偏愛?因為他很
努力,很會來事——這也是后人最不齒的——將奴顏媚骨修煉到了令人惡心的程
度。漢文帝身上長了瘡,他就用嘴將瘡里的膿水吮吸干凈。他想盡辦法取悅皇帝,
西域的歌舞、南國的圖騰、民間的奇技淫巧,四方搜羅,不惜財力,不遺余力?;?/p>
帝也是人,會意氣用事,需要聽好話、軟話,需要與人交流釋放心中的壓力,需要
娛樂。這些,鄧通都努力提供,作為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全部。鄧通堅守著樸素的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建施工方案流程詳解
- 項目管理中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實踐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注冊會計師備考時間分配試題及答案
- 財務報表披露中的常見合規(guī)問題試題及答案
- 2024項目管理資格的考試重點與趨勢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復習策略試題及答案
- 礦區(qū)塑膠跑道施工方案
- 證券從業(yè)資格證考試監(jiān)測試題及答案
- 2024項目管理考試復習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注會備考的自我監(jiān)督與激勵機制試題及答案
- 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
- 汽車發(fā)動機火花塞市場洞察報告
- 學校安保服務投標方案(技術(shù)方案)
- 故宮的課件教學課件
- 幼兒園大班安全活動《安全乘坐電梯》課件
- 結(jié)構(gòu)化面試的試題及答案
- 涂料投標書完整版本
- 小學閱讀社團活動總結(jié)
- 2024-2025學年小學勞動四年級上冊人民版《勞動》(2022)教學設(shè)計合集
- GB/T 22069-2024燃氣發(fā)動機驅(qū)動空調(diào)(熱泵)機組
- GB/T 15822.1-2024無損檢測磁粉檢測第1部分:總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