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優(yōu)篇)20222023學年下學期高中語文人教部編高一年級同步分層作業(yè)()15 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節(jié)選)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E/09/wKhkGWV6qD6ADrr-AAJnKhxQUkU239.jpg)
![(培優(yōu)篇)20222023學年下學期高中語文人教部編高一年級同步分層作業(yè)()15 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節(jié)選)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E/09/wKhkGWV6qD6ADrr-AAJnKhxQUkU2392.jpg)
![(培優(yōu)篇)20222023學年下學期高中語文人教部編高一年級同步分層作業(yè)()15 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節(jié)選)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E/09/wKhkGWV6qD6ADrr-AAJnKhxQUkU2393.jpg)
![(培優(yōu)篇)20222023學年下學期高中語文人教部編高一年級同步分層作業(yè)()15 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節(jié)選)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E/09/wKhkGWV6qD6ADrr-AAJnKhxQUkU2394.jpg)
![(培優(yōu)篇)20222023學年下學期高中語文人教部編高一年級同步分層作業(yè)()15 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節(jié)選)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E/09/wKhkGWV6qD6ADrr-AAJnKhxQUkU239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培優(yōu)篇)20222023學年下學期高中語文人教部編高一年級同步分層作業(yè)()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節(jié)選)(培優(yōu)篇)2022-2023學年下學期高中語文人教部編版高一年級同步分層作業(yè)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節(jié)選)
一.選擇題(共4小題)
1.下列加點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欲流之遠者:到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卻
C.則思無以怒而濫刑:因為
D.而況于明哲乎:對于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都錯誤的一項是()
①不復一一自辨(動詞,辨識,辨認)
②辟邪說,難壬人(動詞,批駁)
③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動詞,體恤,憐憫)
④非某之所敢知(動詞,領教)
⑤所操之術(shù)多異故也(動詞,從事)
⑥故略上報(動詞,省略)
⑦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名詞,計劃)
⑧胥怨者民也(副詞,相互)
A.②④⑤⑦B.③⑤⑥⑦C.①③⑤⑥D(zhuǎn).②④⑦⑧
3.對下列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書,文中“書”即上書,一般是向君主進呈書面意見或給地位高的人寫信。
B.某啟,古人書信格式,即在正文開頭稱“某啟”或“敬啟者,“啟”表寫信的人向?qū)Ψ奖戆讍⒏妗?/p>
C.有司,指負有專責的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有司。
D.先王是已經(jīng)去世的君主?!跋取币话闶菍λ廊サ娜说淖鸱Q,如“先父”。
4.下列對相關(guān)文化知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廟號:帝王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號。稱廟號,是對已死皇帝的敬稱,如唐太宗、宋太祖。
B.陛下:陛,指宮殿的臺階。古代臣子不敢直達皇上,就告訴在陛下的人,請他們轉(zhuǎn)達,所以用陛下代稱皇上。
C.謚號:古代帝王、諸侯、高官大臣死后,朝廷根據(jù)他們的生平事跡給予一種稱號以寓褒,揚稱為“謚”或“謚號”。
D.萬歲:本為祝頌之詞。古人飲酒上壽的祝詞,后用于祝頌帝王。后來為了表示對皇帝的尊敬,就成為帝王的代稱。
二.現(xiàn)代文閱讀(共1小題)
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王安石:無私交才顯王道
王安石(1021﹣1086年)
個性名片:當世人不知我,后世人當謝我!奈何“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人物簡介:北宋丞相、新黨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一心為民力主改革,可惜天未亮,他起得太早。
著名的包公包青天難得立身處世一回,借著牡丹花開,風雅地置辦了酒宴,請來同事小聚。作為主家,包公周全地一一請酒。平日里不喜應酬、滴酒不沾的司馬光,礙于情面,勉力喝了幾杯。輪到王安石時,包公嘴皮子都磨破了,一張黑臉都急白了,執(zhí)拗的王安石仍巋然不動。最后,暴脾氣的包公沒脾氣了,只得放棄。
此時的王安石,已至中年,并在官場浸泡二十余栽,依然做不到官場上那種客套又俗套的應酬﹣﹣酒肉吃進肚里,朋友掛在嘴上。他的人生信條簡單得可怕,你走天橋,我走地下道,無私交才是王道。
碰王安石釘子的,不獨有實力派的包公,還有權(quán)力派的仁宗。
按照帝國的規(guī)定,凡進士高第者,為官一任即三年后,便可回京述職,留在皇帝身邊。這種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提拔方式,有宋一代,一直被視為仕途發(fā)達的最佳捷徑,他人沒有條件也想創(chuàng)造條件地上,王安石卻一再矯情地拒絕,拿仁宗簽發(fā)的入京圣旨當白紙。一來二去,連欽差都習慣了他的躲貓貓,直接把圣旨送到家門口。這一次,王安石竟然極富想象力地躲進了茅房。欽差左等右等不見人來,只好把圣旨放到桌上就走。得知消息的王安石從茅房里跳出來,抓起圣旨一路狂奔,硬生生將圣旨還了回去。
情商如此低下,又如此不識抬舉,王安石的前途,本該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但1069年,政壇卻變成了他一個人的舞臺。他像一顆大彗星,拖著長而明亮的大尾巴呼嘯而來,官拜參知政事(宰相職),權(quán)傾朝野,政界為之變色。
沒辦法,他情商低自有低的活法,讓別人無話可說。
當年20歲的他一路風塵仆仆來到開封,當時的文化名流曾鞏、歐陽修等,一看他的文稿,驚為天人。第二年,科舉應試之曰,王安石的錦繡文章,被主考官一眼就相中為狀元卷子。他用甩開他人若干條街的才華,讓人望塵莫及。
隨后25年里,他從縣令一級級地干到太守。其間,在每一個地方,全部政績斐然。而且,在此期間,他建堤筑堰,改革學校,開辦農(nóng)民貸款法,也就是后來的青苗法的雛形,全部大獲成功。他靠真才實學掙得的官聲與民望,讓文武百官、黎民百姓點贊。
最絕的是,他不貪色、不愛財。在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一個大壞官,無非這兩條,可他一條都不沾。
他終生不納妾,這在風流開放的宋代文人中幾乎絕無僅有。他正經(jīng)得連自己的夫人都覺得無趣,于是夫人親自出面,為他物色了一個美貌女子。結(jié)果,他不僅退還了女子,還幫女子家還清了債務。
他節(jié)儉清廉,視富貴如浮云。每次發(fā)官餉,總是拎了裝錢的袋子回家,然后直接交給夫人。據(jù)說,他的宰相俸祿幾乎已經(jīng)變成了公款,任憑親友甚至同事花費。而且,官居宰相高位那么些年,從未用此權(quán)力為自己及其親族謀過私利。
如今,翻看官方修訂的《宋史》,我們會赫然發(fā)現(xiàn):王安石變法的最重要的支持者、參與者、助手、學生和繼承人等,幾乎全部被列入奸臣的行列,只有他這位高舉變法大旗的首倡者安然無恙﹣﹣他活得如此低調(diào)又本分,人品和文品一樣無可挑剔,即便是他最強勁的政敵,也很難找出他的破綻。至于變法的完敗,真是怨不得他,悲劇在于,天還沒亮,而他起得太早了﹣﹣超前,注定了他是孤獨的偉大者。
(有刪改)
(1)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囊豁検?/p>
A.“個性名片”中介紹王安石“當世人不知我,后世人當謝我”,表明在當時王安石變法孤立無助,注定失??;其實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看,王安石是偉大的改革家。
B.包公難得置辦酒席宴請同僚,連不喜應酬、滴酒不沾的司馬光都勉力喝了幾杯:王安石卻是執(zhí)拗不喝,表現(xiàn)出王安石的目中無人和固執(zhí)己見。
C.由于不滿宋仁宗的統(tǒng)治,不愿意留在皇帝身邊,王安石一再拒絕入京任職的圣旨,不識抬舉的王安石前途一片漆黑。
D.在地方任職的25年里,王安石在每一個地方,全部政績斐然。這不僅使他贏得了官聲與民望,而且也為他后來推行新法奠定了堅實的現(xiàn)實基礎。
(2)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3)王安石能“官拜參知政事(宰相職)”,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請簡要分析。
三.文言文閱讀(共1小題)
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棄貲產(chǎn)不營,有大志,通貫書術(shù)。隋亂,詭為道士。武陽郡丞元寶藏舉兵應魏公李密,以征典書檄。密得寶藏書輒稱善既聞征所為促召之征進十策說密不能用。時李勣尚為密守,征與書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眾數(shù)十萬,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敗不振,卒歸唐者,固知天命有所歸也。今君處必爭之地,不早自圖,則大事去矣!主力得書,遂定計歸。會竇建德陷黎陽,獲征,偽拜起居舍人。建德敗,與裴矩走入關(guān),隱太子①引為洗馬。征見秦王②功高,陰勸太子早為計。太子敗,王責謂曰:“爾鬩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從征言,不死今日之禍。王器其直,無恨意?!奔次唬葜G議大夫,封鉅鹿縣男。左右有毀征阿黨親戚者,帝使溫彥博按訊,非是,然俾彥博行讓征。征見帝,頓首曰:“愿陛下俾臣為良臣,毋俾臣為忠臣?!钡墼唬骸爸摇⒘籍惡??”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龍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顯號,子孫傅承,流祚無疆;忠臣,己嬰禍誅,君陷昏惡,喪國夷家,只取空名。此其異也。”帝曰:“善。”貞觀三年,以秘書監(jiān)參豫朝政。十年,為侍中。尚書省滯訟不決者,詔征平治。征不素習法,但存大體,處事以情,人人悅服。進左光祿大夫、鄭國公。多病,辭職,帝不肯。征懇請,數(shù)卻愈牢。乃拜特進,知門下省事,詔朝章國典,參議得失。
(節(jié)選自《新唐書魏征傳》)
注:①隱太子:李建成②秦王:李世民
材料二: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節(jié)選自《諫太宗十思疏》)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密得寶藏/書輒稱善/既聞征所為/促召之/征進十策/說密不能用
B.密得寶藏書/輒稱善/既聞征所/為促召之/征進十策說密/不能用
C.密得寶藏書/輒稱善/既聞征所為/促召之/征進十策說密/不能用
D.密得寶藏/書輒稱善/既聞征所/為促召之/征進十策/說密不能用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鉅鹿縣男,屬男爵,是我國古代五爵的最末等。爵位是皇帝對有功之臣或皇親國戚的封賜。
B.頓首,跪拜禮,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種。常為臣子拜見君父時所用,表尊敬或請罪之意。
C.門下省,是審議機構(gòu),負責審核政令,駁正違失,其長官為侍中,其下設有給事中、諫議大夫等。
D.疏,指分條陳述,是古代臣下向君主陳述對某事意見的一種文體,也稱“奏疏”或“奏議”。
(3)下列對材料一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征極具才華。他對各種書籍、學問都能融會貫通。即便落魄失意,生逢亂世,但仍心存大志,不屑于僅僅是經(jīng)營產(chǎn)業(yè)。
B.魏征眼光過人。他給李勣寫信并成功勸其歸附于唐,理由主要有兩點:一是天命歸于唐;二是自身處必爭之地,處境危險。
C.魏征直言敢言。李世民曾責備魏征事先離間他們兄弟關(guān)系,魏征卻坦言李建成招致失敗的原因就在于沒有聽從他的意見。
D.魏征執(zhí)法公允。他雖不熟悉律法,卻能堅持原則使大家心悅誠服。因此皇帝很推重他,多次拒絕他的請辭,而且更加信任他。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左右有毀征阿黨親戚者,帝使溫彥博按訊,非是,然俾彥博行讓征。
②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
(5)材料一闡述了為臣之道、材料二闡述了為君之道,結(jié)合這兩則材料,分別概括魏征認為應該如何為君,如何為臣?
四.詩歌閱讀(共1小題)
7.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
送遠
杜甫
帶甲滿天地,胡為君遠行!
親朋盡一哭,鞍馬去孤城。
草木歲月晚,關(guān)河霜雪清。
別離已昨日,因見古人情。
這首評是詩人乾元二年(759)所作,當時正值安史之亂。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開頭構(gòu)造了一幅遍地兵甲、時局動蕩的離別背景圖,筆力雄健。
B.三、四句寫親朋痛哭流涕,詩人跨上鞍馬告別孤城,細致地描繪了離別場面,感人至深。
C.五六句既描寫了遠行所見的自然環(huán)境,也描寫了當時凄風苦雨的社會環(huán)境。
D.詩歌寫了啟程分別、途中所見、自己回憶等情景,將過去與現(xiàn)在結(jié)合,脈絡清晰。
(2)這首詩表述了詩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五.默寫(共1小題)
8.《諫太宗十思疏》默寫。
(1)《諫太宗十思疏》中運用比興手法,以“樹木”為比興之物,引出治國與德義之間關(guān)系的兩句話:“,。”
(2)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認為,要想泉水流得遠,就“”;要想國家安寧,就“”。
(3)《諫太宗十思疏》一開始,運用了排喻的手法,以“固本浚源”為喻推理,從而引出了中心論點:“,?!?/p>
(4)《諫太宗十思疏》中概括歷代君王能創(chuàng)業(yè)不能守業(yè)的句子:“,。”
(5)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認為江山取之有余,守之不足的原因:“,”,所以應該戒驕奢。
(6)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運用對比手法,闡明誠心誠意待人和傲視別人的不同結(jié)果的兩句:“,。”
(7)《諫太宗十思疏》中“十思”的核心內(nèi)容是正已安人,但具體又有所側(cè)重,其中在欲望方面,用“,,”警戒人君戒奢侈、懂得知足。
(8)在《諫太宗十思疏》中,“,”兩句告訴統(tǒng)治階級,將要興建什么,就要想到適可而止,從而方可使百姓安寧。
(9)在《諫太宗十思疏》中,與“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意思相近的兩句話:“,。”
(10)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認為,如果擔心言路不通受到蒙蔽,就應該“”;如果擔心朝中可能會出現(xiàn)讒佞奸邪,就應該“”。
六.解答題(共2小題)
9.魏征對以嚴法治國持什么看法?我們現(xiàn)在強調(diào)健全法制,你認為可行嗎?
10.“十思”大致說了幾方面的內(nèi)容?它們共同說明了什么觀點?認為做到“十思”有什么好處?
(培優(yōu)篇)2022-2023學年下學期高中語文人教部編版高一年級同步分層作業(yè)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節(jié)選)
參考解析與試題解答
一.選擇題(共4小題)
1.下列加點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欲流之遠者:到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卻
C.則思無以怒而濫刑:因為
D.而況于明哲乎:對于
A.錯誤。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譯文:想河水流得遙遠。
B.正確。
C.正確。
D.正確。
故選:A。
結(jié)合具體語境。測試答題時,面對試卷中陌生的語段,我們一定要根據(jù)“詞不離句、句不離段”的原則,結(jié)合具體語境,在準確理解句意的基礎上判斷相應虛詞的用法和意義,切不可機械、盲目。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都錯誤的一項是()
①不復一一自辨(動詞,辨識,辨認)
②辟邪說,難壬人(動詞,批駁)
③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動詞,體恤,憐憫)
④非某之所敢知(動詞,領教)
⑤所操之術(shù)多異故也(動詞,從事)
⑥故略上報(動詞,省略)
⑦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名詞,計劃)
⑧胥怨者民也(副詞,相互)
A.②④⑤⑦B.③⑤⑥⑦C.①③⑤⑥D(zhuǎn).②④⑦⑧
①錯誤?!氨妗蓖稗q”分辯。譯文:不再一一為自己辯白。②正確。③錯誤。“恤”,動詞,顧念、憂慮。譯文:士大夫大多數(shù)以不憂慮國家大事、隨波逐流、討好眾人為上。④正確。⑤錯誤?!安佟?,動詞,持。譯文:這是因為我們所采取的政治主張不同的緣故⑥錯誤?!奥浴?,副詞,簡略、簡單。譯文:所以過去只是簡單地給您回封信。⑦正確。⑧正確。
故選:C。
“辟”:
①連辟公府不就(征召)
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通“避”,躲避)
③唇吻翕辟(張開,打開)
④辟病梅之館以貯之(開辟,開設)
⑤辟邪說(排除,駁斥)
⑥疆土之新辟者(開墾)
3.對下列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書,文中“書”即上書,一般是向君主進呈書面意見或給地位高的人寫信。
B.某啟,古人書信格式,即在正文開頭稱“某啟”或“敬啟者,“啟”表寫信的人向?qū)Ψ奖戆讍⒏妗?/p>
C.有司,指負有專責的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有司。
D.先王是已經(jīng)去世的君主。“先”一般是對死去的人的尊稱,如“先父”。
A.錯誤。本文的“書”是書信這一文體。
B.正確。
C.正確。
D.正確。
故選:A。
古代文化常識解題方法:
1.積累法。所謂積累法就是要平時積累大量的文化常識,這需要學生平時學習時多用心,也需要老師老師多提醒多總結(jié),更主要的需要學生平時讀書時要多留心。平時學習時多刷題,形成大量知識積累。到測試時,調(diào)動平時積累的大量文化常識,對試題中涉及的文化常識初步做出正誤判斷。
2.聯(lián)想法。當試題中的文化常識自己平時沒有見過時,可以采用聯(lián)想法。回憶課本中學過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回憶自己讀多的相關(guān)書中是怎樣說的?;貞浛催^的電影,旅游參觀時導游的相關(guān)講解,以及古代的風俗習慣等進行聯(lián)想從而做出相應的輔助的正誤判斷。
3.語境法。有些文化常識生疏,但既然出自這篇文章中,與文章的語境應該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可以把所給文化重新放到語境中,根據(jù)文章上下文的語境來推斷所給的所發(fā)是否符合語境即是否前后文意思貫通,與全文所講的意思有無互相矛盾的地方。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
4.下列對相關(guān)文化知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廟號:帝王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號。稱廟號,是對已死皇帝的敬稱,如唐太宗、宋太祖。
B.陛下:陛,指宮殿的臺階。古代臣子不敢直達皇上,就告訴在陛下的人,請他們轉(zhuǎn)達,所以用陛下代稱皇上。
C.謚號:古代帝王、諸侯、高官大臣死后,朝廷根據(jù)他們的生平事跡給予一種稱號以寓褒,揚稱為“謚”或“謚號”。
D.萬歲:本為祝頌之詞。古人飲酒上壽的祝詞,后用于祝頌帝王。后來為了表示對皇帝的尊敬,就成為帝王的代稱。
A.正確。
B.正確。
C.錯誤?!爸u號”有褒有貶,并不都是褒揚。
D.正確。
故選:C。
謚號:是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跡行為給他評定一個稱號,以示褒貶善惡。如范仲淹謚號為文正公。
二.現(xiàn)代文閱讀(共1小題)
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王安石:無私交才顯王道
王安石(1021﹣1086年)
個性名片:當世人不知我,后世人當謝我!奈何“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人物簡介:北宋丞相、新黨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一心為民力主改革,可惜天未亮,他起得太早。
著名的包公包青天難得立身處世一回,借著牡丹花開,風雅地置辦了酒宴,請來同事小聚。作為主家,包公周全地一一請酒。平日里不喜應酬、滴酒不沾的司馬光,礙于情面,勉力喝了幾杯。輪到王安石時,包公嘴皮子都磨破了,一張黑臉都急白了,執(zhí)拗的王安石仍巋然不動。最后,暴脾氣的包公沒脾氣了,只得放棄。
此時的王安石,已至中年,并在官場浸泡二十余栽,依然做不到官場上那種客套又俗套的應酬﹣﹣酒肉吃進肚里,朋友掛在嘴上。他的人生信條簡單得可怕,你走天橋,我走地下道,無私交才是王道。
碰王安石釘子的,不獨有實力派的包公,還有權(quán)力派的仁宗。
按照帝國的規(guī)定,凡進士高第者,為官一任即三年后,便可回京述職,留在皇帝身邊。這種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提拔方式,有宋一代,一直被視為仕途發(fā)達的最佳捷徑,他人沒有條件也想創(chuàng)造條件地上,王安石卻一再矯情地拒絕,拿仁宗簽發(fā)的入京圣旨當白紙。一來二去,連欽差都習慣了他的躲貓貓,直接把圣旨送到家門口。這一次,王安石竟然極富想象力地躲進了茅房。欽差左等右等不見人來,只好把圣旨放到桌上就走。得知消息的王安石從茅房里跳出來,抓起圣旨一路狂奔,硬生生將圣旨還了回去。
情商如此低下,又如此不識抬舉,王安石的前途,本該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但1069年,政壇卻變成了他一個人的舞臺。他像一顆大彗星,拖著長而明亮的大尾巴呼嘯而來,官拜參知政事(宰相職),權(quán)傾朝野,政界為之變色。
沒辦法,他情商低自有低的活法,讓別人無話可說。
當年20歲的他一路風塵仆仆來到開封,當時的文化名流曾鞏、歐陽修等,一看他的文稿,驚為天人。第二年,科舉應試之曰,王安石的錦繡文章,被主考官一眼就相中為狀元卷子。他用甩開他人若干條街的才華,讓人望塵莫及。
隨后25年里,他從縣令一級級地干到太守。其間,在每一個地方,全部政績斐然。而且,在此期間,他建堤筑堰,改革學校,開辦農(nóng)民貸款法,也就是后來的青苗法的雛形,全部大獲成功。他靠真才實學掙得的官聲與民望,讓文武百官、黎民百姓點贊。
最絕的是,他不貪色、不愛財。在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一個大壞官,無非這兩條,可他一條都不沾。
他終生不納妾,這在風流開放的宋代文人中幾乎絕無僅有。他正經(jīng)得連自己的夫人都覺得無趣,于是夫人親自出面,為他物色了一個美貌女子。結(jié)果,他不僅退還了女子,還幫女子家還清了債務。
他節(jié)儉清廉,視富貴如浮云。每次發(fā)官餉,總是拎了裝錢的袋子回家,然后直接交給夫人。據(jù)說,他的宰相俸祿幾乎已經(jīng)變成了公款,任憑親友甚至同事花費。而且,官居宰相高位那么些年,從未用此權(quán)力為自己及其親族謀過私利。
如今,翻看官方修訂的《宋史》,我們會赫然發(fā)現(xiàn):王安石變法的最重要的支持者、參與者、助手、學生和繼承人等,幾乎全部被列入奸臣的行列,只有他這位高舉變法大旗的首倡者安然無恙﹣﹣他活得如此低調(diào)又本分,人品和文品一樣無可挑剔,即便是他最強勁的政敵,也很難找出他的破綻。至于變法的完敗,真是怨不得他,悲劇在于,天還沒亮,而他起得太早了﹣﹣超前,注定了他是孤獨的偉大者。
(有刪改)
(1)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囊豁検荄
A.“個性名片”中介紹王安石“當世人不知我,后世人當謝我”,表明在當時王安石變法孤立無助,注定失?。黄鋵崗臍v史發(fā)展的角度看,王安石是偉大的改革家。
B.包公難得置辦酒席宴請同僚,連不喜應酬、滴酒不沾的司馬光都勉力喝了幾杯:王安石卻是執(zhí)拗不喝,表現(xiàn)出王安石的目中無人和固執(zhí)己見。
C.由于不滿宋仁宗的統(tǒng)治,不愿意留在皇帝身邊,王安石一再拒絕入京任職的圣旨,不識抬舉的王安石前途一片漆黑。
D.在地方任職的25年里,王安石在每一個地方,全部政績斐然。這不僅使他贏得了官聲與民望,而且也為他后來推行新法奠定了堅實的現(xiàn)實基礎。
(2)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3)王安石能“官拜參知政事(宰相職)”,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請簡要分析。
(1)A.“變法孤立無助,注定失敗”說法明顯絕對;B.“王安石的目中無人和固執(zhí)己見”錯,此事體現(xiàn)了王安石不喜官場客套,堅持官場無私交的原則;C.“由于不滿宋仁宗的統(tǒng)治,不愿意留在皇帝身邊”錯,原文表述為“他人沒有條件也想創(chuàng)造條件地上,王安石卻一再矯情地拒絕,拿仁宗簽發(fā)的入京圣旨當白紙”;“前途一片漆黑”錯,原文是“王安石的前途,本該一片漆黑……政界為之變色”。
故選D。
(2)文章處于最后一段,深入總結(jié)了文章內(nèi)容,突出的評價了王安石,既表述了對王安石“低調(diào)又本分,人品和文品一樣無可挑剔”的贊美,又表述了對王安石“變法的完敗”“超前……孤獨的偉大者”的無奈,對王安石的人格形象起到了一個贊美的意蘊,賦予人格上的力量。最后一段結(jié)構(gòu)上,與首段形成前后照應,總結(jié)全文。
(3)答題區(qū)間從第八段往后,根據(jù)段落提示,進行篩選,例如,第八段,“但1069年,政壇卻變成了他一個人的舞臺。他像一顆大彗星,拖著長而明亮的大尾巴呼嘯而來,官拜參知政事(宰相職),權(quán)傾朝野,政界為之變色”可從皇帝支持的角度概括。第10段,“當時的文化名流曾鞏、歐陽修等,一看他的文稿,驚為天人”可概括為文品卓絕。以此類推。本題可從內(nèi)因(主觀原因)和外因(客觀原因)兩方面作答。主觀上,王安石才華橫溢,文采斐然;為人低調(diào)又本分,不貪色、不愛財;為官期間,政績卓著。客觀上,王安石深得宋神宗賞識。
解析:
(1)D
(2)①通過鮮明對照,高度評價王安石,低調(diào)又本分,文品與人品無可挑剔。②贊美王安石卓爾不群,對其變法失敗深表理解與無奈。③總結(jié)全文,首尾呼應,結(jié)構(gòu)嚴謹。
(3)①皇帝支持。神宗主張改革,信任王安石,使其官拜參知政事(宰相職),權(quán)傾朝野。②文品卓著。當時的文化名流曾鞏歐陽修等,一看他的文稿,驚為天人。③政績斐然。25年里,王安石建堤筑堰,改革學校,開辦農(nóng)民貸款法,全部大獲成功。④人品可貴。他不貪色不愛財,為人低調(diào)又本分。
選擇題主要是考查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題設置選項時,往往具有迷惑性,僅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還不夠,只有掌握了命題的設錯規(guī)律,才能更準確地識破選項陷阱,排除錯項。因此了解錯誤選項的設置方法,是提高答題準確率的關(guān)鍵。
三.文言文閱讀(共1小題)
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棄貲產(chǎn)不營,有大志,通貫書術(shù)。隋亂,詭為道士。武陽郡丞元寶藏舉兵應魏公李密,以征典書檄。密得寶藏書輒稱善既聞征所為促召之征進十策說密不能用。時李勣尚為密守,征與書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眾數(shù)十萬,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敗不振,卒歸唐者,固知天命有所歸也。今君處必爭之地,不早自圖,則大事去矣!主力得書,遂定計歸。會竇建德陷黎陽,獲征,偽拜起居舍人。建德敗,與裴矩走入關(guān),隱太子①引為洗馬。征見秦王②功高,陰勸太子早為計。太子敗,王責謂曰:“爾鬩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從征言,不死今日之禍。王器其直,無恨意?!奔次?,拜諫議大夫,封鉅鹿縣男。左右有毀征阿黨親戚者,帝使溫彥博按訊,非是,然俾彥博行讓征。征見帝,頓首曰:“愿陛下俾臣為良臣,毋俾臣為忠臣?!钡墼唬骸爸?、良異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龍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顯號,子孫傅承,流祚無疆;忠臣,己嬰禍誅,君陷昏惡,喪國夷家,只取空名。此其異也?!钡墼唬骸吧??!必懹^三年,以秘書監(jiān)參豫朝政。十年,為侍中。尚書省滯訟不決者,詔征平治。征不素習法,但存大體,處事以情,人人悅服。進左光祿大夫、鄭國公。多病,辭職,帝不肯。征懇請,數(shù)卻愈牢。乃拜特進,知門下省事,詔朝章國典,參議得失。
(節(jié)選自《新唐書魏征傳》)
注:①隱太子:李建成②秦王:李世民
材料二: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節(jié)選自《諫太宗十思疏》)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C
A.密得寶藏/書輒稱善/既聞征所為/促召之/征進十策/說密不能用
B.密得寶藏書/輒稱善/既聞征所/為促召之/征進十策說密/不能用
C.密得寶藏書/輒稱善/既聞征所為/促召之/征進十策說密/不能用
D.密得寶藏/書輒稱善/既聞征所/為促召之/征進十策/說密不能用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B
A.鉅鹿縣男,屬男爵,是我國古代五爵的最末等。爵位是皇帝對有功之臣或皇親國戚的封賜。
B.頓首,跪拜禮,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種。常為臣子拜見君父時所用,表尊敬或請罪之意。
C.門下省,是審議機構(gòu),負責審核政令,駁正違失,其長官為侍中,其下設有給事中、諫議大夫等。
D.疏,指分條陳述,是古代臣下向君主陳述對某事意見的一種文體,也稱“奏疏”或“奏議”。
(3)下列對材料一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
A.魏征極具才華。他對各種書籍、學問都能融會貫通。即便落魄失意,生逢亂世,但仍心存大志,不屑于僅僅是經(jīng)營產(chǎn)業(yè)。
B.魏征眼光過人。他給李勣寫信并成功勸其歸附于唐,理由主要有兩點:一是天命歸于唐;二是自身處必爭之地,處境危險。
C.魏征直言敢言。李世民曾責備魏征事先離間他們兄弟關(guān)系,魏征卻坦言李建成招致失敗的原因就在于沒有聽從他的意見。
D.魏征執(zhí)法公允。他雖不熟悉律法,卻能堅持原則使大家心悅誠服。因此皇帝很推重他,多次拒絕他的請辭,而且更加信任他。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左右有毀征阿黨親戚者,帝使溫彥博按訊,非是,然俾彥博行讓征。
②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
(5)材料一闡述了為臣之道、材料二闡述了為君之道,結(jié)合這兩則材料,分別概括魏征認為應該如何為君,如何為臣?
(1)李密得到的是書信,而不是抓住了元寶藏,故在“書”后斷開,排除A、D項?!八鶠椤笔撬纸Y(jié)構(gòu),所寫的,其間不可斷開,排除B項。故選C。句子翻譯為:李密接到元寶藏的書信,總說寫得好,后來聞知是魏征所做,立即招他前來。魏征向李密獻上十條計策,李密不能采用。
(2)B.解釋有誤?;?,跪拜禮,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種,常為臣子拜見君父時所用,跪并拱手至地,頭也至地。頓首,指磕頭。跪拜禮之一,為正拜。以頭叩地即舉而不停留。此處張冠李戴。
(3)D.“因此皇帝很推重他,多次拒絕他的請辭,而且更加信任他”錯誤?;实弁浦厮退麍?zhí)法公允并無因果關(guān)系。另外,從原文“多病,辭職,帝不肯。征懇請,數(shù)卻愈牢”可知,應該魏征多次被拒絕后,退意更堅定,而不是皇帝更信任他。
(4)①左右:身邊的人;身邊近臣;讓:責備;俾:使,讓。句子翻譯為:身邊近臣有人詆毀魏征偏袒親戚朋友,太宗派遣溫彥博去審問此事,結(jié)果不是這樣,然而還是讓溫彥博去責備魏征。
②董:督查;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雖以嚴刑董之,以威怒振之”;茍:茍且。句子翻譯為:即使用嚴酷的刑罰來督查百姓,用盛怒來嚇唬人民,他們最終只是茍且免于刑罰,但不會懷念君主的恩德,表面上恭順,內(nèi)心卻不服氣。
(5)從“陰勸太子早為計”“太子蚤從征言,不死今日之禍。王器其直,無恨意”“愿陛下俾臣為良臣,毋俾臣為忠臣”“良臣,身荷美名,君都顯號,子孫傅承,流祚無疆”可知,為臣者應該直言勸諫、匡扶君主、樹立美名、造福百姓。從“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可知,為君者應該竭誠對待屬下百姓,善始善終。
解析:
(1)C
(2)B
(3)D
(4)①身邊近臣有人詆毀魏征偏袒親戚朋友,太宗派遣溫彥博去審問此事,結(jié)果不是這樣,然而還是讓溫彥博去責備魏征。
②即使用嚴酷的刑罰來督查百姓,用盛怒來嚇唬人民,他們最終只是茍且免于刑罰,但不會懷念君主的恩德,表面上恭順,內(nèi)心卻不服氣。
(5)為君者應該竭誠對待屬下百姓,善始善終;為臣者應該直言勸諫、匡扶君主、樹立美名、造福百姓。
參考譯文:
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縣人。幼喪雙親,落魄失意,扔下產(chǎn)業(yè)而不經(jīng)營,胸懷大志,學貫古今。隋末大亂,假托出家做道士。武陽郡丞元寶藏起兵響應李密,讓魏征典掌文書。李密接到元寶藏的書信,總說寫得好,后來聞知是魏征所做,立即招他前來。魏征向李密獻上十條計策,李密不能采用。后來隨同李密來到京師,很長時間也沒出名。魏征便請求安撫山東地區(qū),朝廷升任他為秘書丞,他便駕乘驛車急馳至黎陽。當時李勣還在為李密防守,魏征寫信給他說:“當初魏公出身于背叛朝廷的士兵之中,振臂大呼,聚眾數(shù)十萬人,聲威震動半個天下,但一失敗就不能振作,最終歸附唐朝,就是知道天下已有所歸的緣故。如今您處在兵家必爭之地,不早點圖謀自全的辦法,大勢一去就不可挽回!”李勣收到信,就決定歸附唐朝。時逢竇建德攻陷黎陽,抓獲魏征,授予偽職為起居舍人。建德失敗后,與裴矩西行入關(guān),隱太子引薦他任太子洗馬。魏征見秦王功高,暗地勸說隱太子早定對策。太子失敗后,秦王責備魏征說:“你為什么讓我們兄弟互相爭斗?”魏征回答說:“太子早些聽我的話,就不會死于今天的禍事了。”秦王器重他敢于直言,沒有怨恨之意。秦王即帝位后,拜魏征為諫議大夫,封為巨鹿縣男。身邊近臣有人詆毀魏征偏袒親戚朋友,太宗派遣溫彥博去審問此事,結(jié)果不是這樣,然而還是讓溫彥博去責備魏征。魏征進見太宗,魏征叩頭說:“愿陛下讓臣做良臣,不要讓臣做忠臣。”太宗說”:忠臣、良臣有差別嗎?”魏征說:“稷、契、咎陶是良臣,龍逢、比干是忠臣。良臣,自身得美名,君主受顯號,子孫世代相承,福慶傳之無窮;忠貞的臣子,自己災禍纏身被殺,使君主陷于昏暴,國破家亡,僅取得空的名聲。這就是兩者的區(qū)別?!碧谡f:“好?!必懹^三年,魏征以秘書監(jiān)身份參預朝政。貞觀七年,任侍中。當時尚書省有些久拖不決的案件,下詔讓魏征審理。魏征平時不熟悉法律,只憑原則照實處理,人人都心悅誠服。進封左光祿大夫、鄭國公。因多病提出辭職。太宗不答應,魏征懇切請求,多次推辭,退意更堅。太宗便改任他為特進,知門下省事,下詔朝廷規(guī)章、國家制度,由他參議得失。
——(節(jié)選自《新唐書魏征傳》)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賦予的重大使命,他們沒有一個不為國家深切地憂慮而且治理成效顯著的,但一旦功業(yè)建成就德性衰減。國君開頭做得好的實在很多,能夠堅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難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難嗎?當初取得天下時才能有余,現(xiàn)在守天下就顯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因為處在深重的憂慮之中,一定能竭盡誠心來對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縱自己的性情來傲視別人。竭盡誠心,就會使敵對的勢力和自己聯(lián)合;傲視別人,就會使親人成為陌路之人。即使用嚴酷的刑罰來督責(人們),用威風怒氣來嚇唬(人們),人們最終只求茍且免于刑罰而不懷念感激國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氣。(臣民)對國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的力量;(他們像水一樣)能夠負載船只,也能顛覆船只,這是應當深切謹慎的。用腐爛的繩索駕馭疾馳的馬車,這樣可以忽視不理嗎?
——(節(jié)選自《諫太宗十思疏》)
掌握正確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個步驟:
在測試過程中,不少的同學在讀完一遍文言文后就開始作答,這種做法是很不正確的。解答文言文題目,應遵循三個步驟:
第一步:初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穩(wěn)住神,快速地瀏覽一遍。初步明確“什么時間、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誰說了什么話”等等,讀懂個大概即可,因為高考作為選拔性的測試,要一遍把它全部讀懂,很少人能夠辦到;
第二步:細讀題目,認真研讀字、詞、句,在這一步閱讀中,要根據(jù)題干的要求,結(jié)合各選項的具體內(nèi)容,一一落實,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詞、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運用課內(nèi)所學的知識(實詞、虛詞、活用、句式等),解決完成較為容易的題目;
第三步:再讀全文,加深理解。這一步是要解決較難的題目,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又糾正前兩步中出現(xiàn)的偏差,是一個深入和復核的過程。
四.詩歌閱讀(共1小題)
7.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
送遠
杜甫
帶甲滿天地,胡為君遠行!
親朋盡一哭,鞍馬去孤城。
草木歲月晚,關(guān)河霜雪清。
別離已昨日,因見古人情。
這首評是詩人乾元二年(759)所作,當時正值安史之亂。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
A.詩歌開頭構(gòu)造了一幅遍地兵甲、時局動蕩的離別背景圖,筆力雄健。
B.三、四句寫親朋痛哭流涕,詩人跨上鞍馬告別孤城,細致地描繪了離別場面,感人至深。
C.五六句既描寫了遠行所見的自然環(huán)境,也描寫了當時凄風苦雨的社會環(huán)境。
D.詩歌寫了啟程分別、途中所見、自己回憶等情景,將過去與現(xiàn)在結(jié)合,脈絡清晰。
(2)這首詩表述了詩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1)C.錯誤;“也描寫了當時凄風苦雨的社會環(huán)境”錯誤;這兩句點出遠行的時間和征途的感受,“草木”零落,時入歲暮。“霜雪”飄灑,關(guān)河冷清,是辭別親友后途中景致,不涉及社會環(huán)境;
(2)“帶甲滿天地,胡為君遠行”寫出當時社會形勢,結(jié)合背景,可知正處于安史之亂中,于戰(zhàn)火之中詩人卻要遠行,情勢之危險,旅途之艱難,令詩人自己也不禁反問自己為什么要遠行;然而終究成行,可能有對戰(zhàn)爭形勢的擔憂與不得不行的無奈;
“親朋盡一哭,鞍馬去孤城”,寫離別時親友的哭泣,自己孤身一人離開孤城,寫出離別時依依不舍之情與離別后的孤寂傷感之情;
第三聯(lián)景物描寫凄清冷落,烘托出詩人心境的冷寂;第四聯(lián)再次回想離別之景,充分表述出詩人出行后對于親友的思念之情,更反襯自己的孤獨冷清;
解析:
(1)C;
(2)①對國家處于戰(zhàn)亂之中的擔憂之情與自己不得不遠行的無奈之情;
②與親友離別的傷感之情;
③孤身一人遠行的冷清孤寂之情;
④遠行后思念親友之情。
譯文
天地間仿佛充滿著身著戰(zhàn)甲的將士,這兵荒馬亂之際我為何要遠行!
親人和朋友都失聲痛哭,我騎著馬離開秦州這座孤城。
草木凋零,時間已入歲暮;關(guān)河冷落,途中霜雪飄零。
離別雖已是昨日的事情,但見到此情此景我還是有些傷感。
鑒賞
首句以提問開篇?!皫Ъ诐M天地”意即遍地皆兵。此詩開頭就以新穎的語言,矯健的筆力,引起讀者注意。次句“君”為詩人自指。問自己為什么在兵荒馬亂這樣的時刻“遠行”。
“親朋”二句寫啟程時情景。親友同聲痛哭,因為正值離亂,不知此后能否重逢。而詩人則無言地跨上“鞍馬”,他實際上也是含著眼淚,告別孤城秦州遠去的。一邊有聲的痛哭,一邊無聲的飲泣,悲凄之狀如在眼前。
“草木”二句點出遠行的時間和征途的感受?!安菽尽绷懵?,時入歲暮?!八憋h灑,關(guān)河冷清。這是辭別親友后途中景致。此聯(lián)“歲月”二字本當用平,詩人出于內(nèi)容上的考慮,突破聲律常格,上句全用仄,下句四字用平。用拗峭的語言,描繪寒冬的旅程,成為杜甫五律中以入代平的一個詩例,有其值得借鑒之處。
“別離”二句回憶親朋相送的情誼。與親朋“別離”雖“已”成“昨日”,由于感念難忘,仿佛就在今天。由此可“見”,“古人”殷殷惜別,是有深“情”厚意的。這里字面上在說“古人”,實指今日之世態(tài)炎涼,人情淡薄。
詩以“送遠”為題,但從后四句看,“當是就道后作”(浦起龍語)。這樣,前四句應是“從道中追寫起身時之情事”(浦起龍語)。沈德潛極贊此詩開頭是“何等起手”,浦起龍更用“感慨悲歌”四字盛譽前四句。
杜甫在戰(zhàn)火紛飛的時刻,離秦州,入蜀道,卻并無一個明確的目的。離別時雖然親朋同聲“一哭”,卻無人以詩相送,情景是頗為凄涼的。為了自壯“行色”,他“就道”后補寫了這首名作。這與他天寶十四載(755年)“免河西尉,為右衛(wèi)率府兵曹”時所寫《官定后戲贈》,很有點相似。不同的是,那首詩作于安史之亂前夕,純出于游“戲”筆墨,而且“微祿”“耽酒”,“圣朝”“狂歌”,還可為“故山歸興”,“向風”“回首”。而這首詩則寫于安史亂中,“帶甲滿天地”的時刻。“鞍馬”入蜀,茫茫前路,還不知依“托”何人,根本沒有以筆墨為游“戲”的閑情?;匚丁白蛉铡备鎰e場景,想“見”“古人”惜別“情”意,無怪乎要“感慨悲歌”,放聲長吟了。
在藝術(shù)上,這首詩歌主要藝術(shù)特點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首先,前后照應,形成一體。其次,場面細致,感人至深。再次,虛實結(jié)合,增強抒情效果。第四,對比描寫,增強情感的表現(xiàn)力。
詩歌抒情方式可分為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其中間接抒情又分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借古諷今;其中應用最多的便是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中,有即景抒情(即選取眼前所見景物即興抒情)、借景抒情(為表述某種特定情感而有意識地選取含有那種情感的景物來抒情,如杜鵑﹣﹣思歸、柳樹﹣﹣離別等)、移情于景(將人的情感轉(zhuǎn)移到景物之上,寫景物有了某種情感,通常都用了擬人手法,如本詩中“長江悲已滯”)、融情于景(在景物描寫中沒有表述情緒的字詞,但景物本身所蘊含的特點已烘托出的情感,如凄涼景象往往代表心情悲傷,秀美景色往往表示喜愛贊美之情等)
這些手法并非涇渭分明,常會混合使用,總之,“一切景語皆情語”,考生要注意把握景中所含之情,才能將順利答題。
五.默寫(共1小題)
8.《諫太宗十思疏》默寫。
(1)《諫太宗十思疏》中運用比興手法,以“樹木”為比興之物,引出治國與德義之間關(guān)系的兩句話:“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p>
(2)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認為,要想泉水流得遠,就“必浚其泉源”;要想國家安寧,就“必積其德義”。
(3)《諫太宗十思疏》一開始,運用了排喻的手法,以“固本浚源”為喻推理,從而引出了中心論點:“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4)《諫太宗十思疏》中概括歷代君王能創(chuàng)業(yè)不能守業(yè)的句子:“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p>
(5)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認為江山取之有余,守之不足的原因:“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所以應該戒驕奢。
(6)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運用對比手法,闡明誠心誠意待人和傲視別人的不同結(jié)果的兩句:“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p>
(7)《諫太宗十思疏》中“十思”的核心內(nèi)容是正已安人,但具體又有所側(cè)重,其中在欲望方面,用“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警戒人君戒奢侈、懂得知足。
(8)在《諫太宗十思疏》中,“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兩句告訴統(tǒng)治階級,將要興建什么,就要想到適可而止,從而方可使百姓安寧。
(9)在《諫太宗十思疏》中,與“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意思相近的兩句話:“懼滿溢,則思江海卜百川?!?/p>
(10)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認為,如果擔心言路不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辦公室租賃與咨詢顧問服務合同
- 成本控制與降低運營成本指南
- 裝卸承包合同協(xié)議年
- 建筑裝飾裝修行業(yè)指南
- 2023年寶安區(qū)積分入學規(guī)則
- 精裝修公寓裝修合同
- 貨物運輸代理合同書
- 醫(yī)療器械與藥品研發(fā)技術(shù)作業(yè)指導書
- (高清版)DB2105∕T 001-2022 地理標志產(chǎn)品 連山關(guān)刺五加
- 2025年荊門道路客貨運輸從業(yè)資格證b2考試題庫
- 從建設和諧社會角度思考治超限載(十)
- 云南華葉投資公司2023年高校畢業(yè)生招聘1人筆試參考題庫(共500題)答案詳解版
- ABB電子時間繼電器CTMVS系列操作與安裝指南
- 深圳市社會保險參保證明
- 2023年國家護理質(zhì)量數(shù)據(jù)平臺
- 給藥護理 口服給藥法
- 初中歷史人教版八年級上經(jīng)濟和社會生活中國近代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
- YS/T 562-2009貴金屬合金化學分析方法鉑釕合金中釕量的測定硫脲分光光度法
- 2023年濰坊工程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語文)試題庫含答案解析
- Visual-Basic6.0程序設計(完整)
- GB/T 2272-2009硅鐵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