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陽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質(zhì)量檢測語文試題2_第1頁
河南省洛陽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質(zhì)量檢測語文試題2_第2頁
河南省洛陽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質(zhì)量檢測語文試題2_第3頁
河南省洛陽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質(zhì)量檢測語文試題2_第4頁
河南省洛陽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質(zhì)量檢測語文試題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洛陽市2022——2023學年高二質(zhì)量檢測語文試卷本試卷共10頁,23小題,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wù)必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將條形碼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yīng)題目選項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nèi)相應(yīng)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jié)束后,將答題卡交回。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文者,貫道之器也”,出自唐代李漢所作《昌黎先生集序》:“文者,貫道之器也;不深于斯道,有至焉者,不也?!辈柘壬翘拼膶W家、思想家、政治家——韓愈。他的詩文,由其學生李漢編纂成《昌黎先生集》。李漢在序中評價韓愈的功績成就時,開宗明義地提出了“文以貫道”的命題。這里的“文”指文學作品的文辭、文采等形式,“道”指思想、道理,“貫”可以理解為貫穿、連接、宣揚、顯示。文以載道(文以貫道),是中國文學藝術(shù)的使命。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秉持這一理念,以他們筆底“載道”的詩文,書寫著心志和情感,描繪著現(xiàn)實和人生。三國時曹丕在《典論》中說道:“蓋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為什么把文章提到如此高度?就是因為文藝作品不僅塑造著民族的文化認同,而且起著成風化人的社會作用?!吨芤住防镎f“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是“文化”一詞的最早體現(xiàn),以文教化,文以化人,是要通過精神的力量、教化的功能、春風化雨的形式來潤澤人心,令人向美向善?!拔恼潞蠟闀r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一千多年前,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就鮮明表達了文藝與時代之間的關(guān)系。在唐代文壇,一度存在文表華艷、文學浮夸的現(xiàn)象,文學作品講求形式、言辭華麗、軟弱無力、內(nèi)容空洞,甚至有的公文都是如此。韓愈,柳宗元等人提出文以貫道,文以明道,掀起了一場文體改革的運動,史稱“古文運動”?!肮盼倪\動”師法先秦兩漢的古文,拋棄駢文形式,注重質(zhì)樸語言的表達和文章內(nèi)容的沉淀。韓愈的散文,如《師說》《馬說》《進學解》等,無不和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密切相連,切中時弊,意義深遠,被蘇軾贊為“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文以載道,文以化人。在中華文化的歷史長河中,無數(shù)文化先賢以此為價值追求,傳承著中華民族的精魂,賡續(xù)著中華文化的基因。(摘編自田心《文者,貫道之器也》)材料二:中國現(xiàn)代散文一方面寫作隊伍空前龐大,另一方面卻沒有出現(xiàn)偉大的作家和作品。在此,我們要認真思考散文的振興之道。當代散文要從傳統(tǒng)中汲取營養(yǎng),重現(xiàn)中華散文的古典美。中國古代散文從上古延續(xù)到晚清,是一座內(nèi)涵豐富、數(shù)量龐大的文化寶庫。真情,是散文的靈魂,奠定了中國散文古典美的基礎(chǔ)。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惫糯芏嗌⑽拿芰鱾髑лd,首要在于為文者有真情實感。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歸有光的《項脊軒志》等作品無不是以情動人的散文精品。莫言曾說:“關(guān)于散文的寫法,說法很多,如果讓我說,那就是一個‘真’字,真心真情真感覺。有真乃大,有真乃美。”然而,現(xiàn)在很多散文沒有感情。一些作家愿意炫技,但就是羞于談“情”說“愛”。散文相對于其他文學門類,距離作者的本心最近,是人生境界的展示,是作者真情實感的流露與審美情趣的呈現(xiàn),理應(yīng)得到我們的尊重與潛心追求。散文要有真情實感,但是有真情實感,不一定就能寫出好的散文。有兩點應(yīng)注意:其一,這種感情應(yīng)該是健康積極的;其二,感情的表達,一定要內(nèi)斂、節(jié)制、含蘊、引而不發(fā),要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詩·大雅·瞻卬》:“君子是識。”散文須有識,就是散文要有責任擔當,關(guān)注社會發(fā)展,關(guān)注人類共同命運。中國散文素有“文以載道”的傳統(tǒng)?!拔囊暂d道”乃散文之本??梢哉f,中國散文形成之初,就不是為作文而作文,而是自覺承擔了較重大的社會責任。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左傳》《國語》中的文章,討論的都是關(guān)系國計民生的大事。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概括道:“蓋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鄙⑽囊虚_闊的胸懷、卓越的見識。作家對社會、對人類、對一切事物要有自己的認識和判斷。如果一個作家沒有明晰的、積極的價值觀,他的作品不會有思想的力量,而沒有思想的散文是速朽的。散文有學,指的是有文學素養(yǎng)和文化底蘊。散文被稱作“美文”,應(yīng)該是美的,這種美首先體現(xiàn)在語言上。語言美是散文美的重要標志。古代文人特別重視語言,古典詩詞和散文都有煉字的傳統(tǒng),所謂“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有人反對雕琢更字,我認為不能一概而論。過度的雕章琢句甚至以詞寓意,當然是要反對的。但是作為語言的藝術(shù),文學創(chuàng)作必須重視語言。散文的語言應(yīng)該是美的。但這種美不是堆砌華麗的詞藻,而是通過語言的有效運用營造出美的意境。同時散文的語言又要明白曉暢。韓愈說過:“文從字順各識職?!爆F(xiàn)在不少散文的語言,要不蒼白無味,要不雍容華麗,要不佶屈聱牙。我們挺倡有難度的散文寫作,這種“難度”體現(xiàn)為生活深度、思想高度和精神力度,但絕不要制造“有難度的閱讀”。散文寫作,光有漂亮的外衣還不行,還要有內(nèi)在的品質(zhì)。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一篇散文,如果沒有文化底蘊,就算寫得再好,也是蒼白空洞的。當今散文一個很大的不足,就是沒有文化底蘊。很多作品,技巧嫻熟,表達細膩,但缺少思想底蘊。我們需要一批有學者底蘊的作家,來改變目前散文創(chuàng)作中“善于表達卻無可表達”的窘境。(摘編自徐可《呼喚散文的古典美》)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引用《典論》和《周易》的說法,證明了文藝作品對塑造民族文化認同的作用。B.“文以貫道”是指文學作品的形式是用以表現(xiàn)思想內(nèi)容的,這也是中國文學藝術(shù)的使命。C.秉承“文以載道”傳統(tǒng),在散文創(chuàng)作中融入積極的價值觀成為中國古代許多散文家的自覺。D.散文的語言既要精心錘煉,營造美的意境,又要明白曉暢;但不應(yīng)過度雕琢甚至以詞害意。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韓愈的作品都是“文以貫道”的典范,李漢在《昌黎先生集》序中就曾大贊韓愈這一成就。B.因為散文更能表現(xiàn)作者的真情實感,所以要更好地了解作家,就必須閱讀其散文作品。C.散文情感表達貴在內(nèi)斂、節(jié)制、含蘊,因而性格內(nèi)向的作家更容易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作品。D.作家應(yīng)努力豐厚“學”“識”,創(chuàng)作有生活深度、思想高度和精神力度且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3.下列說法中,不能夠作為論據(jù)支撐“文以載道”觀點的一項是()A.杜甫《蜀相》中對諸葛亮的贊頌以及感時憂國的情懷、以身許國的抱負。B.魯迅《阿Q正傳》暴露舊中國國民的“劣根性”,揭示民族眾生的“病苦”。C.徐志摩《再別康橋》表達對康橋的依依不舍,體現(xiàn)新月派“三美”的主張。D.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由種樹之術(shù)講到做官治民之術(shù),批評當時弊政。4.請簡要梳理材料二的論證思路。5.新時代弘揚“文以載道”這一傳統(tǒng)創(chuàng)作理念,有哪些現(xiàn)實意義?請結(jié)合兩則材料簡要分析。(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秦嶺記(節(jié)選)賈平凹牛站在崄畔,伸嘴去吃酸棗刺。人吃辣椒圖辣哩,牛吃棗刺圖扎哩,酸棗刺是牛的調(diào)料。狗臥在門道里一直在啃骨頭。骨頭早已成了黑棒子,狗不在乎有肉沒肉,它好的就是那股味道。東頭的鐵匠鋪里一直在叮叮咣咣敲打,西頭的彈棉花店里一直在嗡嗡嗡作響,整個后晌石坡村都在軟硬相間的聲音里。石坡村之所以在白蘆峪出名,就是有張家的鐵匠鋪和司家的彈棉花店。但是,張家看不起司家:去,有什么技術(shù)含量,棉花用手撕著也能撕蓬松!張鐵匠打鐵打乏了,要喝釅茶,收拾了錘子,也讓兒子歇下。。張鐵匠抬頭看到遠處的梁背上過來了人,說:把那些貨都掛出來!新打造的扎锨、鏟锨、板镢、犁鏵、齒耙、鐮刀、砍刀、鋼釬、撬杠以及碾滾子梿枷軸,解板的長鋸,錐子夾子鉤子釘子,齊齊掛了鋪門兩邊的木架上和擺了木架前的攤位上。來人果然是買家,要挑一把牙子镢。張鐵匠明明知道是羊角村的,卻要問:哪個村的?回答是:羊角村的。張鐵匠又說:羊角村不是也有鐵匠鋪嗎?那人說:這不是貨怕比貨么!爺爺是鐵匠,爹是鐵匠,張鐵匠也是打了二十年鐵了,要把手藝再傳下去,兒子卻越來越心不在焉。他常常用鉗子從爐火里夾出一疙瘩鐵,在砧子上用小錘子敲,讓兒子掄起大錘子砸,敲兩下,砸一下,他覺得節(jié)奏有致,叮叮咣咣著是戲臺上一出戲。但后來,砸著砸著,大錘子就亂了。這些年里,白蘆峪里的年輕人時興著出山進城去打工,他知道兒子受了誘惑。就罵生處的水,熟處的鬼,別上了那些人的當。強壓著沒有讓兒子外出,而兒子要么吊個臉,要么消極怠工,嘴里嘟嘟囔囔。這樣的日子又持續(xù)了三年。村子里已沒了牛,連狗都沒有了,來買锨、鋤、镢頭的越來越少,而齒耙、犁鏵、鋼釬、撬杠幾乎無人問津。鐵匠鋪的爐火再不日夜通紅,大錘子小錘子的敲打聲,響一會兒就消停了,就是還響,也節(jié)奏大亂。而西頭彈棉花店里嗡嗡聲依舊。這使張鐵匠恨恨不已。他問兒子:咱村你那些同學去了城里,峪里別村的那些同學也都去了城里?兒子說:就是。他說:都不種地啦?兒子說:種一年地抵不住打一月工。他告誡兒子:這不會長久的,是農(nóng)民么能不種地?種地能不用農(nóng)具?咱多打些鐵貨放著。在第四年里,一件都沒賣出,鐵匠鋪就關(guān)門了。沒了鐵打,張鐵匠腰卻疼起來,脾氣也比以前壞。兒子每天一早往鎮(zhèn)上跑,天黑才回來,說縣政府在發(fā)展旅游產(chǎn)業(yè),鎮(zhèn)街都開始改造老鋪面房了,他和人正謀劃著做些生意。張鐵匠在罵兒子:放著家傳的手藝,做什么生意!腰疼得站不住,睡在躺椅上了,還在罵。兒子再也不怕爹罵了,先是出去偶爾夜不歸宿,后來就十天半月不回來。終于回來了,卻讓爹打造一批鐵叉。張鐵匠問:做鐵叉干啥?兒子說:在河灘淤泥里叉鱉呀。現(xiàn)在一只鱉在城里賣五十元,在鎮(zhèn)街飯館里也賣十幾元。游客要是親自去河灘體驗叉鱉,叉上叉不上,按時間收費,一小時四十元。張鐵匠說:還有這事?他就打造起了鐵叉。打鐵叉是小活,用不著兒子掄大錘子,他一個人能干,干著腰也不疼了。他打造了四十個鐵叉,兒子和他一手交錢一手拿貨。不久,兒子又定新貨了:你打釘子,能打多少我就收多少。告訴是他們在臨河岸上修三千米長廊,全用木頭,釘子的需求量很大。張鐵匠再生爐火,開始打造釘子,叮叮當,叮叮當,白天打,夜里還點了燈打。這天下雨,鐵匠鋪外邊的場子上積了水,雨還下著,水面上的雨腳像無數(shù)的釘子在跳躍,張鐵匠突然就不打了。他耷拉著腦袋坐在里間屋去吃煙,里間屋黑咕隆咚,他就想在黑暗里,不愿見外人,自己也見不得自己。兒子回來了,還領(lǐng)著一個人。兒子給爹介紹這是他的合伙人,張鐵匠看了一眼,沒搭理。兒子問爹生誰的氣了,張鐵匠說他生他的氣。兒子說他們是來收貨的,看到的筐子里怎么只有那么一些釘子?張鐵匠說:不打啦!那合伙人說:咋不打啦?我們急需要的,貨款都帶來了。張鐵匠說:丟先人哩,我這么大的鐵匠,就打這些小零碎?咹?咹?他攤開手,臉色十分難看。合伙人卻嘿嘿地笑,在說:這有啥呀老爺子,發(fā)明了火藥還不是做鞭炮嗎,恐龍那么大的,現(xiàn)在挖出來的恐龍蛋不也是拳頭那么小?只要能賺錢,打啥還不一樣啊!張鐵匠一下子火了,撲過來要打人呀,兒子忙喊:爹,爹!張鐵匠并沒有去打合伙人,一腳卻把火爐蹬倒,又一腳把淬火的水桶蹬倒。地上的紅炭在水里嗞嗞冒煙,他老牛一樣地嗚嗚,哭鼻子流眼淚。張鐵匠到山上去看父親和爺爺。在墓堆前蹴了一整晌,站起來往遠處看,能看到白蘆峪河,白蘆峪河是一條線。那線的拐彎處是鎮(zhèn)街,更遠更遠的云外是縣城省城吧。他一步一步再下山回鐵匠鋪,開口唱起小時候?qū)W會的山謠,唱得不沾弦。西頭彈棉花店里好像還有嗡嗡響,也已經(jīng)不是火把燎著蜂巢漫天轟鳴,而蚊子似的,聲愈來愈細,愈來愈小。(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中羅列張鐵匠新打造的鐵具,意在表明他技藝的高超,也顯示了作者對于農(nóng)村生產(chǎn)工具及勞作方式的諳熟。B.“張鐵匠明明知道是羊角村的,卻要問:哪個村的?”是為了下一步表現(xiàn)他對手藝的自負,也是他爭勝心理的流露。C.兒子的合伙人是生意人的典型代表,他頭腦靈活,追求經(jīng)濟利益,不顧張鐵匠的感受,認為只要能賺錢,打啥都一樣。D.張鐵匠思想保守,固步自封,他兒子則能順應(yīng)發(fā)展潮流,積極接受新事物,小說對此表達了褒貶分明的價值評判。7.下列對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語言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人物語言口語化,靈活運用了大量的方言土語,有助于展現(xiàn)人物的形象特點。B.小說開頭寫村里牛和狗的生存狀態(tài),后文又寫村里牛和狗沒有了,前后照應(yīng)的同時又暗示了生活方式的變化。C.“水面上的雨腳像無數(shù)的釘子在跳躍”一句運用了比喻修辭,形象地寫出了張鐵匠想象自己打造出釘子后的喜悅。D.小說結(jié)尾寫張鐵匠去山上看父親和爺爺,說明他無法面對現(xiàn)實,內(nèi)心感到愧對先人,傳達了一種感傷的情調(diào)。8.文中多次寫到西頭的彈棉花店,有何用意?請簡要分析。9.汪政在《論賈平凹》中說,賈平凹的作品表現(xiàn)了“社會的變革尤其是經(jīng)濟生活的變革與古老的生產(chǎn)方式、生活方式和倫理價值觀的沖突”。請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簡要分析。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王羲之字逸少,幼訥于言,人未之奇。及長,辯贍,以骨鯁稱。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深為從伯敦、導所器重。時太尉郗鑒使門生求女婿于導,導令就東廂遍觀子弟。門生歸謂鑒曰王氏諸少并佳然聞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東床坦腹食獨若不聞鑒曰正此佳婿邪訪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不樂在京師,初渡浙江,便有終焉之志。嘗與同志宴集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羲之自為之序以申其志,曰: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必M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羲之書為世所重。曾與人書云:“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蹦晡迨抛洹#ü?jié)選自《晉書·王羲之傳》)文本二:以暮春之始,禊于南澗之濱。高嶺千尋,長湖萬頃,隆屈澄汪之勢,可為壯矣。乃席芳草,鏡清流,覽卉木,觀魚鳥,具物同榮,資生咸暢。樂與時去,悲亦系之。往復推移,新故相換,今日之跡,明復陳矣。(節(jié)選自孫綽《三月三日蘭亭詩序》)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門生歸謂鑒曰/王氏諸少并佳/然聞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東床坦腹食/獨若不聞/鑒曰/正此佳婿邪/訪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B.門生歸謂鑒曰/王氏諸少并佳/然聞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東床坦腹/食獨若不聞/鑒曰/正此佳婿邪/訪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C.門生歸謂鑒曰/王氏諸少并佳/然聞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東床坦腹/食獨若不聞/鑒曰/正此佳婿邪/訪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D.門生歸謂鑒曰/王氏諸少并佳/然聞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東床坦腹食/獨若不聞/鑒曰/正此佳婿邪/訪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歲在癸丑”中“癸丑”與“元豐七年六月丁丑”(《石鐘山記》)中“丁丑”都用干支紀日。B.“茂林修竹”與“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項脊軒志》)兩句中的“修”字含義不同。C.“其致一也”與“以致其性焉爾”(《種樹郭橐駝傳》)兩句中的“致”字含義不同。D.“使人耽之若是”與“女之耽兮,不可說也”(《詩經(jīng)·氓》)兩句中“耽”字含義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王羲之小時候說話木訥,人們認為他沒有什么奇特,但他長大后善于辯論,擅長隸書,為古今第一,深受堂伯王敦、王導器重。B.王羲之不愿意留在京城,有終老浙江之意,曾經(jīng)在三月三日這一天,和志同道合者在會稽蘭亭聚會宴飲,親自作序來申明心志。C.王羲之在序中暢敘幽情,情感由樂轉(zhuǎn)痛,他指出不同人雖然各有各的愛好,但是生命最終會消亡,不由痛感世事無常,人生短暫。D.王羲之已看淡生死,贊同把死和生、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看法;他認為后世的讀者也將會對這次蘭亭集會的詩文有所感慨。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2)乃席芳草,鏡清流,覽卉木,觀魚鳥,具物同榮。14.王羲之和孫綽的序中表達的情感有哪些相同之處?請簡要概括。(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蘇幕遮周邦彥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故鄉(xiāng)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呼”寫出歡快的叫聲,“窺”表現(xiàn)活潑的神態(tài)。B.“舉”字富有動感,寫風中之荷尤見精神,把荷修長挺拔、英姿颯爽的精氣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C.“五月漁郎相憶否”直接抒發(fā)對家鄉(xiāng)親朋的思念之情,通過反問句加強語氣,突出思鄉(xiāng)之情。D.詞中虛實相生,實寫客居在外所見的景象,虛寫夢回家鄉(xiāng),營造出了清新明麗的藝術(shù)境界。16.本詞與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都寫到“荷”,作用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屈原《離騷》中“及行迷之未遠”的意思相近。(2)《陳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出李密孤單無依靠地獨自生活,只有影子與自己作伴的境況。(3)古詩詞中常以“木”這一意象來表情達意,如鮑照《擬行路難》中“__________________”和黃庭堅《登快閣》中“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通過北京冬奧會閉幕式對光電聲色的綜合運用,為世界獻上了精彩絕倫的一場中國文化。閉幕式文藝演出中最()的一幕場景莫過于“折柳送別”。舞臺上,陽春三月,(),舞者伴隨著柳枝翩躚,在“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送別》歌聲中折柳,贈送外國友人,讓他們在返回故鄉(xiāng)時也帶上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折柳”作為獨具中華文化韻味的送別方式由來已久。“柳”同“留”,有留戀之意,故而人們喜歡折一枝柳,①,以此寄托情誼。最早的記載源自《詩經(jīng)》“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其他如漢樂府《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wù)哿稳瞬黄鸸蕡@情”等有關(guān)“折柳”的詩句(),積淀著濃厚的文化意蘊?!罢哿那椤雹?,而且送別的代入感十足,展示了中國式含蓄的浪漫和祝愿。張藝謀說:“我們常常是在紀念的同時,展望未來?!边@也是我們中國人的生命觀、價值觀的展現(xiàn)。“折柳”寄的不是一份哀傷,③,指引著中國人民,也指引著世界人民,向著美好的未來邁進。18.請在文中括號內(nèi)填入恰當?shù)某烧Z。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