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古詩詞誦讀-1知識導學(第1課時)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龜年-2023-2024學年七年級語文上冊備課資(統(tǒng)編版)_第1頁
課外古詩詞誦讀-1知識導學(第1課時)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龜年-2023-2024學年七年級語文上冊備課資(統(tǒng)編版)_第2頁
課外古詩詞誦讀-1知識導學(第1課時)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龜年-2023-2024學年七年級語文上冊備課資(統(tǒng)編版)_第3頁
課外古詩詞誦讀-1知識導學(第1課時)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龜年-2023-2024學年七年級語文上冊備課資(統(tǒng)編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第1課時)班級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學習目標學習目標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峨眉山月歌》和《江南逢李龜年》,結合朗讀展開想象,感受詩歌。2.感悟詩歌中寄寓的情感,體會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課前學習任務課前學習任務通過查閱資料,說說你了解的李白和杜甫各自的人生經(jīng)歷。課堂學習任務課堂學習任務《峨眉山月歌》一、自主學習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和查閱資料,回顧作者及其作品,了解其寫作風格。李白,字_________,號____________,______代詩人。他是屈原之后偉大的__________主義詩人,有“_________”之美譽。與杜甫合稱“_________”。其詩以抒情為主,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汲取營養(yǎng),使其詩歌具有獨特的瑰麗絢爛的色彩。代表詩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二、合作探究1.把握詩歌朗讀節(jié)奏及情感。(1)聽《峨眉山月歌》范讀,把握停頓,讀準節(jié)奏。(2)自由朗讀《峨眉山月歌》,嘗試融入自己理解的情感。2.梳理詩歌內(nèi)容。結合注釋,理解詩歌大意,用生動的語言描繪詩歌的內(nèi)容。(注意避免逐字翻譯。)3.品味語言,感悟情感。(1)詩歌中表明時間的詞語有哪些?(圈畫出表明時間的詞語。)(2)詩歌中表明地點的詞語有哪些?(圈畫出表明地點的詞語。)(3)詩中連用五個地名,有何作用?(先思考五個地名所在的位置,然后從寫作背景入手,體會作者當時的感情。)(4)詩中用了哪兩個景物表達了詩人對故鄉(xiāng)對友人的眷戀之情?(根據(jù)對詩句的理解,先找到表現(xiàn)眷戀之情的句子,然后分析具體景物表達的詩人感情。)《江南逢李龜年》一、自主學習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和查閱的資料,回顧作者及其作品,了解其寫作風格。杜甫,字_________,自號____________,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西)人,唐代偉大的_________主義詩人,被世人尊為“_________”,其詩被稱為“_________”。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有《杜工部集》傳世。二、合作探究1.把握詩歌朗讀節(jié)奏及情感。(1)聽《江南逢李龜年》范讀,把握停頓,讀準節(jié)奏。(2)自由朗讀《江南逢李龜年》,嘗試融入自己理解的情感。2.梳理詩歌內(nèi)容。結合注釋,理解詩歌大意,用生動的語言講述詩歌內(nèi)容。(注意避免逐字翻譯。)3.品味語言,感悟情感。(1)賞析詩句: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根據(jù)詩句的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