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語文《屈原列傳》_第1頁
2023年高中語文《屈原列傳》_第2頁
2023年高中語文《屈原列傳》_第3頁
2023年高中語文《屈原列傳》_第4頁
2023年高中語文《屈原列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屈原列傳司馬遷1.了解作家司馬遷、作品《史記》的相關(guān)知識2.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3.積累文言知識、古代文化常識4.認(rèn)識屈原形象,學(xué)習(xí)屈原的愛國精神和志潔行廉、剛正不阿的高尚品德5.學(xué)習(xí)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并用敘議結(jié)合的方式凸顯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寫作方法

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羋(mǐ)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出生于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宜昌),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qiáng)識,志向遠(yuǎn)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nèi)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張對內(nèi)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lián)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后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后,自沉于汨羅江,以身殉楚國。

屈原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xué)的奠基人,“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家,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tǒng),被譽(yù)為“楚辭之祖”。其主要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楚國有名的辭賦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響。屈原的出現(xiàn),標(biāo)志著中國詩歌進(jìn)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chuàng)的新時代。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將屈原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蘭天文學(xué)家哥白尼、法國文學(xué)家拉伯雷、英國文學(xué)家莎士比亞)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jì)念。

屈原一生經(jīng)歷了楚威王、楚懷王、楚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的前夕,屈原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對內(nèi)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qiáng),對外堅決主張聯(lián)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xiàn)了國富兵強(qiáng)、威震諸侯的局面。但由于在內(nèi)政外交上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tuán)產(chǎn)生了尖銳的矛盾,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yuǎn)。懷王十六年,張儀由秦至楚,以“獻(xiàn)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后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此后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jìn)行瓦解齊楚聯(lián)盟的活動,使齊楚聯(lián)盟未能成功。秦楚結(jié)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guān)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楚襄王即位后繼續(xù)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zhuǎn)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楚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自覺無力挽救楚國危亡,政治理想無法實現(xiàn),悲憤不已,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楚國。

他的政治理想“美政”:圣君賢相的政治和民本思想。當(dāng)理想在現(xiàn)實中難以實現(xiàn)時,就用詩歌傾吐自己的憂愁幽思、纏綿悱惻的情緒。

代表作《離騷》《天問》《九歌》《九章》《招魂》等。

楚襄王21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自覺無力挽救楚國危亡,政治理想徹底破滅,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了。寫作背景“楚辭”戰(zhàn)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創(chuàng)造的一種新詩體。作品運(yùn)用楚地的文學(xué)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fēng)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離騷》,后人又把“楚辭”的體裁稱為“騷體”。《楚辭》漢代時,劉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編輯成集,名為《楚辭》。它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并成為繼《詩經(jīng)》以后,對后世詩歌具有深遠(yuǎn)影響的一部詩歌總集。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太初年間,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書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紀(jì)、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妒酚洝凡粌H是一部完備的古代史書,也是代表著我國古代史傳文學(xué)最高成就的作品。魯迅譽(yù)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本紀(jì):敘述歷代帝王的歷史世家:敘述貴族王侯的歷史列傳:歷代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跡表:各個歷史時期的簡單大事記書:記載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全書人物塑造形象鮮明,文筆簡練樸素,其中也有許多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高度結(jié)合的作品。魯迅贊譽(yù)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稘O父》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峨x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峨x騷》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離騷》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湘夫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shù)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此事?!恫肪印方?jīng)典名句

屈原出身于沒落貴族家庭,因為才華出眾而擔(dān)任要職,但因為受人嫉妒,楚懷王聽信讒言而疏遠(yuǎn)他,后被放逐。從此,楚國日益衰微,楚懷王受秦國使臣張儀的欺騙,與齊國斷交,使楚國陷入孤立境地,發(fā)兵攻秦后喪失大片國土。楚懷王晚年時,不聽屈原的勸阻,親自到秦國被扣留,客死他鄉(xiāng)。楚頃襄王即位后,楚國繼續(xù)對秦投降,此時屈原又遭小人陷害,被放逐到江南一帶,屈原對國家命運(yùn)憂心如焚,痛恨奸佞誤國,不肯與惡勢力同流合污,始終堅持自己高尚的理想。后來楚國郢都被攻破,屈原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背景探尋第一部分(1—3)寫屈原由見“任”而見“疏”,以致憂愁幽思而作《離騷》;第二部分(4-9)寫屈原由“黜”到“遷”和楚國由強(qiáng)到衰的過程;第三部分(10-11)以回答漁父讓屈原抒發(fā)矢志不渝的信念,寫屈原自沉汨羅以及死后的影響;第四部分(12)司馬遷對屈原的贊詞。課文結(jié)構(gòu):課文誦讀第1段: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qiáng)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王甚任之。譯文: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族。他擔(dān)任楚懷王的左徒。知識廣博,長于記憶,明曉國家治亂的道理,擅長外交辭令。對內(nèi)就與懷王謀劃計議國家大事,以發(fā)號施令;出外接待賓客,應(yīng)酬諸侯。懷王很信任他。1.……者,……也:判斷句。

2.為:擔(dān)任,動詞。3.博聞強(qiáng)志:知識廣博,長于記憶。聞:學(xué)識,名詞;志:記憶,名詞。4.明于治亂:明曉國家治亂的道理。治:國家安定。亂:國家動蕩5.嫻于辭令:擅長外交辭令。嫻,熟練、熟悉。辭令,應(yīng)對的言辭。6.圖議:謀劃計議。7.入、出:對(在)內(nèi),對(在)外、出外。8.任:信任。

王怎樣“甚任”之?為什么“甚任之”?由此可見,屈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王甚任之:“為左徒”,“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左徒:楚官名。相當(dāng)于上大夫而次于令尹。在國王左右參預(yù)政事,起草詔令,規(guī)諫皇帝、舉薦人才,是相當(dāng)重要的職位。)“王甚任之”的原因:①楚之同姓:楚王族本姓羋,楚武王熊通的兒子瑕封于屈,他的后代遂以屈為氏,瑕是屈原的祖先。屈、景、昭氏都是楚國的王族同姓。(古代姓比氏大,后來姓氏不分。上古八大姓是指姬、姜、姒、嬴、妘、媯[guī]、姚、姞[jí]。)(楚國王族)②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聞強(qiáng)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杰出的才能)屈原出身貴族,學(xué)識淵博,善于治國理政。第2段: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蓖跖枨?。1.同列:位次、地位相同。列:朝列、班列。2.害:嫉妒。3.造為:制定。憲令:國家的法令。4.屬(zhǔ):撰寫。5.奪:強(qiáng)取。因:于是,就。6.伐:自夸,炫耀。(伐功矜能:伐、矜:夸耀。指吹噓自己的功勞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7.“曰”和“以為”:同義詞連用。(一說衍文,是因抄寫、刻版、排版錯誤而多出來的字句。)譯文:上官大夫和屈原地位相同,想爭得懷王的寵愛,嫉妒屈原的才能。懷王讓屈原制定國家法令,屈原撰寫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見了想強(qiáng)取為己有,屈原不同意。于是上官大夫就向懷王讒毀屈原說:“大王讓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沒有不知道的。每一項法令發(fā)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勞,說'除了我,沒有誰能做'。”懷王很生氣,就疏遠(yuǎn)了屈原。思考:根據(jù)第二段內(nèi)容,王為什么“怒而疏屈平”?屈原的人物形象又有什么特點呢?“疏”的原因:(1)“爭寵而心害其能”“因讒之”(小人的嫉妒詆毀)(2)王怒(楚王的昏庸)屈原:才能杰出,剛正不阿。

按:“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一句有兩種理解?!秴⒖紩返淖g文是:“上官大夫看見了就想改動,屈平不贊同”。依教材對“奪”、“與”的注釋,應(yīng)譯作:“上官大夫看見了想搶過去(看),屈原不給。”“因讒之曰:‘……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辟Y料認(rèn)為“曰”、“以為”重復(fù),疑有衍文,此說似不妥。如重新標(biāo)點,作“……平伐其功,曰:‘(王)以為非我莫能為也?!崩斫?,文辭便可貫通。聯(lián)系上下文,可補(bǔ)出“以為”前省略的主詞。

第3段: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1.疾:痛心。聽:動作名,聽覺,聽力。聰:明察。2.讒諂之蔽明:說人壞話、奉承獻(xiàn)媚的小人混淆黑白,蒙蔽懷王(使懷王看不明白)。讒諂,說人壞話,奉承獻(xiàn)媚的小人動作名3.邪曲之害公:品行不正的小人損害國家。邪曲:形作名,品行不正的小人4.方正之不容:端方正直的人不為昏君讒臣所容。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5.幽:深沉作:寫,創(chuàng)作。譯文:屈原痛心于楚懷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說人壞話、奉承陷媚的小人混洧黑白,蒙蔽懷王,品行不正的小人損害國家,端方正直的人不為(昏君讒臣)所容,所以憂愁苦悶郁結(jié)于心,寫下了《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

,未嘗不呼父母也。6.猶:如同,好像。離憂:遭遇憂患。離:同“罹”,遭受。7.始、本:開始、起源,根本。……者,……也:判斷句。5.窮:困窘,處于困境。反:同“返”,返回。文章有追念的意思6.倦極:疲倦困苦。極:疲困慘怛:憂傷,悲痛。譯文:“離騷”,相當(dāng)于“遭遇憂患”的意思。天,是人類的本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困窘?jīng)]有出路,就會追念根本,所以疲倦困苦的時候,沒有不向天吶喊求助的;遇到病痛或內(nèi)心憂傷悲痛的時候,沒有不呼喚父母的。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1.正道直行:堅持正道,遵照道義行事/使(自己的)道德端正,使(自己的)品行正直2.竭忠盡智:互文,竭盡忠心和智慧。事:侍奉。3.間:離間。見、被:被動句。蓋:大概譯文:屈原堅持正道,遵照道義行事,竭盡自己的忠誠和智慧來侍奉君主,讒邪的小人離間他,可以說處于困境中了。誠實不欺卻被懷疑,忠貞不二卻被毀謗,能沒有怨恨嗎?屈原創(chuàng)作《離騷》,大概是由怨憤引起的。《國風(fēng)》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4.淫:過度,無節(jié)制。兼:兼有,同時具有。5.上、下、中:就歷史縱向而言,名詞作狀語,往遠(yuǎn)處,往近處,在中間。6.刺:譏刺。明:形容詞作動詞,闡明。廣崇:廣大崇高7.治亂:安定動蕩。條貫:條理8.靡:無,沒有。見:同“現(xiàn)”,表現(xiàn)。譯文:《國風(fēng)》好描寫男女戀情但不失分寸,《小雅》怨憤發(fā)牢騷但不壞亂禮法。像《離騷》,可以說是兼有二者的特點了。往遠(yuǎn)處說提到帝嚳,往近處說提到齊恒公,中間稱述(述說、敘述)商湯、周武王,以此譏刺當(dāng)世的事。闡明道德的廣大崇高、國家治亂興亡的條理,無不透徹明白。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yuǎn)。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1.約:簡約微:含蓄隱晦。廉:正直;方正。

指:同“旨”,意旨。2.舉類邇:列舉的事例淺近。類:事物。邇:近。與“遐”相對。(見:同“現(xiàn)”,表現(xiàn)。)行遠(yuǎn)必自邇,登高必自卑。譯文:他的文筆簡約,文辭含蓄隱晦,志趣高潔,行為端正。其文辭描寫的是尋常事物,但是它的意旨卻極為博大(因為關(guān)系到國家的治亂),列舉的事例淺近,而表達(dá)的意思很深遠(yuǎn)。由于志趣高潔,所以作品中稱述的事物也是芬芳的(《離騷》里面多用美人香草來比喻);由于行為端正,所以至死不容于世。文段解讀1-3段,主要敘述的是屈原由“王甚任之”到“王怒而疏”。①交代了屈原的才干;②寫出了大臣對屈原的嫉妒與讒毀;③介紹屈原寫作《離騷》的原因,最后贊美志潔行廉,可與日月爭輝。司馬遷議論屈原的《離騷》的原因是什么?

司馬遷用大量篇幅議論屈原的《離騷》,是為了表現(xiàn)屈原的人品和政治追求。他認(rèn)為《離騷》是有為而作、自怨而生,這種怨是出自一片愛國衷心?!峨x騷》的作品風(fēng)格與屈原的人格是密切相關(guān)的,即“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yuǎn)。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钡?段:屈原既絀,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乃令張儀詳去秦,厚幣委質(zhì)事楚,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愿獻(xiàn)商於之地六百里?!背淹踟澏艔垉x,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1.絀:同“黜”,(被)罷免官職。2.從:同“縱”,合縱,聯(lián)合抗秦。3.患:以...為患,擔(dān)憂。詳:同“佯”,假裝。去:離開

4.厚幣:豐厚的禮物。“幣”,禮物。名詞作狀語,用厚幣。委:呈獻(xiàn)。質(zhì):同“贄”,見面禮。5.

絕齊:與齊國斷絕外交關(guān)系6.使:派遣。使:使者。如:到,往。譯文:屈原已被罷免,此后秦國準(zhǔn)備攻打齊國,齊國和楚國合縱相親。秦惠王很擔(dān)憂這件事,就派張儀假裝離開秦國,拿著豐厚的禮物進(jìn)獻(xiàn)給楚國,表示愿意侍奉楚王,說:“秦國非常憎恨齊國,齊國與楚國合縱相親,如果楚國確實能與齊國斷絕外交關(guān)系,秦國愿意獻(xiàn)上商於六百里的土地?!背淹踟澬亩犘艔垉x,于是與齊國絕交,派使者到秦國接受秦國答應(yīng)割讓的土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背古ィ瑲w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fā)兵擊之,大破楚師于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匄[gài],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乃悉發(fā)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zhàn)于藍(lán)田。魏聞之,襲楚至鄧。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1.興:發(fā)動。2.破:打敗。3.悉:全,盡。4.竟:終究,最終。5.困:困窘,處于困境。譯文:張儀欺騙他說:“我和楚王約定的只是六里的地方,沒有聽說過六百里?!背拐邞嵟仉x開秦國,回去報告懷王。懷王大怒,大規(guī)模出動軍隊討伐秦國。秦國發(fā)兵反擊,在丹水、浙水一帶把楚軍打得大敗,殺了八萬人,俘虜了楚國大將屈句,于是奪取了楚國的漢中一帶。懷王于是發(fā)動全國兵力,深入秦國境內(nèi)攻打秦國,在藍(lán)田交戰(zhàn)。魏國知道這一情況,趁機(jī)襲擊楚國,一直打到鄧地。楚軍恐懼,從秦國撤退。而齊國終究因為氣憤而不來援救楚國,楚國處境極為艱難。黜①<動>貶退,廢免?!诀碲臁恐腹倮艚得饣蛏w。②<動>消除,摒棄,排斥。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鳖胘uān除去;免除。③<動>減少。誠:①真誠、真心。竭誠以待下。②真實情況。子以吾言為不誠,試入診太子。如果你認(rèn)為我的話是不真實的,請進(jìn)去試著診視太子③(副詞,)確實、的確。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④(連詞)如果,果真。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xiàn)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往、到、去、拜訪:之、適、徂、過、赴、如、去、造、詣、訪、顧、謁(見)1.造:拜訪。如《世說新語.言語》:庾公造周伯仁。

到……去?!蹲T嗣同》:“君徑造袁所寓之法華寺?!?.過、訪、顧:探望,拜訪。如《明史》:端午日過友人,出酒飲之。

如《宋史.曹谷》:欲徒步訪兩蘇。

如諸葛亮《出師表》:三顧臣于草廬之中。3.彼且奚適也?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4.謁(見):拜見,進(jìn)見(地位或輩分高的人)。

如《史記·蕭相國世家》:上至,相國謁。(上:指劉邦。)4.楚王不聽,日:“吾事善矣!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背醪宦爮模f:“我的計劃已經(jīng)妥當(dāng)了,你就閉口不要多說,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吧。”“善”,形容詞,妥當(dāng),好;“其”,副詞,表命令語氣,還是;“弭口”,住口。5.張儀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日:“從某至某,廣從六里?!睆垉x在證實楚齊確實斷交以后,才出來接見楚國的索土使臣說:“是這里到那里,縱橫總共是六里土地?!薄敖^”,動詞,斷絕;“乃”,副詞,才;“廣從”,縱橫。謫:因罪被降職或流放。如: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貶:①降職。如:貶連州刺史。(《劉禹錫傳》)②降職并外放。貶邵州刺史,不半道,貶永州司馬。(《新唐書·柳宗元傳》)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fù)見。(《卜居》)左遷:降職貶官,特指貶官在外。如: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琵琶行》)竄[cuàn]:放逐,貶官。如:暫為銜使,遂竄南夷。(韓愈《進(jìn)學(xué)解》)左除、左降、左轉(zhuǎn):降職。如:帝怒,乃罷(陸)贄宰相,左除(張)滂等官。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郎官上應(yīng)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則民受其殃。相關(guān)知識古代表示貶官、免官的詞語罷:免去,解除官職。如:竇太后大怒,乃罷逐趙綰、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傳》)絀、黜:廢掉官職。如:本文中“屈原既絀”?!敖I”同“黜”,罷免官職。免:罷免。如:免官削爵。(《漢書·貢禹傳》)奪:削去,罷免。如: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書縛雞者事》)第5段: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張儀而甘心焉?!睆垉x聞,乃曰:“以一儀而當(dāng)漢中地,臣請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shè)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1.明年:第二年。與:給以和:用來講和2.甘心:即“心甘”,心里舒服。3.以:用,拿。當(dāng):抵當(dāng)。因:趁機(jī)。4.厚幣:名詞作動詞,送厚禮、賄賂。用事:執(zhí)政;當(dāng)權(quán)。5.設(shè)詭辯:說假話,編造謊言。設(shè)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狀語后置譯文:第二年,秦國割讓漢中之地給楚國以求(用來)講和。楚王說:“我不愿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張儀就甘心了。”張儀知道后,就說:“用一個張儀來抵當(dāng)漢中之地,我請求前往楚國?!钡搅顺?,他又趁機(jī)送厚禮給楚國當(dāng)權(quán)的臣子靳尚,讓他在懷王寵姬鄭袖面前說假話。懷王竟聽鄭袖,復(fù)釋去張儀。是時屈原既疏,不復(fù)在位,使于齊,顧反,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第6段:其后,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眜。6.釋去:放走。去:使……離開。7.疏:被疏遠(yuǎn)。使:出使,動詞。8.顧反:反,同“返”,回來。9.及:追趕上。其后:這以后。譯文:懷王最終聽信了鄭袖的話,又放走了張儀。這時屈原已被疏遠(yuǎn),不再在原來的職位上,出使到齊國,回來后,勸諫懷王說:“為什么不殺張儀?”懷王很后悔,派人追張儀,沒追上。此后各國諸侯聯(lián)合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殺了楚國將領(lǐng)唐昧。第7段: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睉淹踔勺幼犹m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1.婚:名作動,通婚,聯(lián)姻,結(jié)為兒女親家。會:會晤,會面。2.秦,虎狼之國:判?;⒗牵合窕⒗且粯?.奈何,表示疑問的固定形式,譯為“怎么、為何”。歡:友好、交好。在這里指兩國間的友好關(guān)系①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qiáng)秦之歡,不可。②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4.卒:最終,終于。譯文:這時秦昭王與楚國通婚,想要與懷王會晤。懷王想要去,屈原說:“秦國是像虎狼一樣(貪婪殘暴)的國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睉淹醯男鹤幼犹m勸懷王前去,說:“為什么要斷絕與秦國的友好關(guān)系呢?”懷王終于前往。入武關(guān),秦伏兵絕其后,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nèi)。復(fù)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1.

聽:答應(yīng)2.亡走:逃亡,逃跑。

內(nèi):同“納”,接納。3.之:去,到。動詞。竟:最終譯文:進(jìn)入武關(guān),秦國埋伏軍隊斷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懷王來強(qiáng)求楚國割讓土地。懷王很憤怒,不答應(yīng)。他逃往趙國,趙國不肯接納。又到秦國,最后死在秦國才回國安葬。文段解讀4-7段,主要敘屈原被免官職后,楚懷王三次被秦欺騙,最終客死秦國。①張儀第一次騙楚王——損兵折將;②張儀再次出使出國——買通靳尚,巧妙化解危機(jī);③秦楚通婚,楚王入秦國——客死秦國此篇為《屈原列傳》,作者司馬遷為何用如此多的筆墨記敘楚國日漸衰弱的歷史事實,敘述懷王三次受騙上當(dāng)?shù)慕?jīng)歷呢?結(jié)果屈原的處境寫作意圖第一次受騙(第4段)受騙于張儀,齊楚絕交;兵敗丹淅;藍(lán)田退兵第二次受騙(第5段)受騙于靳尚、鄭袖,放走張儀。第三次受騙(第7段)受騙于秦昭王,客死于秦。①揭露楚王的昏庸和用人不當(dāng)造成國家的衰敗;(聽之不聰,讒諂蔽明,邪曲害公,方正不容。)②從側(cè)面表現(xiàn)屈原具有遠(yuǎn)見卓識和卓越的政治才能,凸顯屈原與楚國命運(yùn)之息息相關(guān)。(用楚國外交上的一系列失敗印證屈原外交上的遠(yuǎn)見卓識說明屈原被排斥給楚國造成的巨大影響)③既呼應(yīng)前面《離騷》創(chuàng)作蓋自怨生,也為后面的議論抒情及對話作鋪墊屈原既絀屈平既疏,不復(fù)在位,使于齊信子蘭而不信屈平本文是為屈原立傳,為什么用大量篇幅記敘楚國的命運(yùn)?

課文自“屈平既絀”以后,歷述了楚國在政治上、外交上、軍事上的一系列失失敗,楚懷王多次被騙,最終客死秦國。其用意是想強(qiáng)調(diào)這些失敗都是排斥屈原造成的,說明屈原的去留,關(guān)系著楚國的命運(yùn)。這樣敘述,作者便把屈原個人的命運(yùn)同楚國的命運(yùn)連在一起,把屈原“眷顧楚國”同“系心懷王”緊密地連在一起,具體而又深刻地表現(xiàn)了屈原忠貞不渝的愛國精神。

同時,作者也想通過繼續(xù)這些史實揭示楚懷王的昏聵無能、貪利好色的本性,這也是導(dǎo)致屈原這樣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最終自投汨羅江的悲劇發(fā)生。第8段: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①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②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1.立:登上王位,繼位。以……為:任用2.令尹:戰(zhàn)國時楚國執(zhí)掌軍政大權(quán)的長官,相當(dāng)于丞相,明清時指縣長。3.既①:<副>全;都;皆。皆、盡、悉、咸、舉、畢、俱、一、胥咎:怪罪,責(zé)怪。(例如:既往不咎)反:同“返”,返回狀語后置,楚人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既咎子蘭。4.既②<連>與“且”、“又”、“亦”相呼應(yīng),表并列關(guān)系。嫉:憎恨。(例如:嫉惡如仇)雖:雖然。放流:流放,放逐。(被動)譯文:懷王的長子頃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蘭為令尹。楚國人都怪罪子蘭勸懷王人秦而致其未回來。(楚國人因為他勸說懷王到秦國去卻沒有返回而全都怪罪子蘭。)屈原也痛恨子蘭,雖然被流放,仍然眷戀楚國,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1.無:無論。不肖:品行不好,沒有出息。②謙辭。不才,不賢。肖:像《說文》“肖,骨肉相似”?!安恍ぃ凰破湎取?.忠:形容詞作名詞,忠心的人。3.自為wèi:幫助自己。為,動詞,幫助。舉:選拔。賓語前置,莫不欲求忠以為自,舉賢以佐自。4.亡、破動詞使動用法,使……滅亡,使……破敗。5.相隨屬:接連出現(xiàn)。治國:安定太平的國家。6.累世:歷代、世世代代,連續(xù)好幾代。譯文:國君無論愚笨或明智、賢明或昏庸,沒有不想求得忠臣來幫助自己,選拔賢才來佐自己的。然而國破家亡的事接連出現(xiàn),而圣明的君主、安定太平的國家卻多少世代也難以見,這是因為他(指君主)認(rèn)為是忠臣的人并不忠誠,認(rèn)為是賢臣的人并不賢明。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

1.以:因為。分:職分,職務(wù)范圍內(nèi)應(yīng)盡的責(zé)任。2.內(nèi)、外:名詞作狀語,在國內(nèi)/外。于:表被動。3.挫、削:被挫敗、被削割。亡:丟失,喪失。4.客死:死于異地他鄉(xiāng)??停好~作狀語,像客那樣5.為:被知:了解。譯文:懷王因為不明白忠臣的職分,所以在內(nèi)被鄭袖所迷惑,在外被張儀所欺騙,疏遠(yuǎn)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令尹子蘭,(結(jié)果)軍隊遭到挫敗,土地被削割,失去了漢中一帶的六個郡,自己客死于秦國,被天下人所恥笑。這是不能知人善任所招致的禍患啊。......第9段: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1.使:指使,唆使。2.短:詆毀。狀語后置,使上官大夫于頃襄王短屈原3.遷:放逐。

譯文:令尹子蘭聽說屈原怨恨他,非常憤怒,最終指使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詆毀屈原,頃襄王發(fā)怒,就放逐了屈原。

“頃襄王怒而遷之”說明了什么?頃襄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已見糊涂,“怒而遷”屈原,更見其昏憒。文段解讀8-9段,敘述屈原被“遷”的過程,司馬遷為屈原鳴不平。①先從屈原的角度寫出了他的“衷”與“賢”,闡明他與楚國命運(yùn)的息息相關(guān)。②又從懷王的角度,寫出他的做法的結(jié)果是“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死他國”,闡明了“不知人之禍”帶來的后果。第10段: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1.被:同“披”,披散。行吟:邊行走邊吟唱2.顏色:面容,臉色。(今)色彩

形容:外貌,模樣。形,身形。容,面容。枯槁:草木枯萎;憔悴、羸瘦。3.漁父(fǔ):古代對老年男子的尊稱。漁父即漁翁,捕魚的老人。4.舉:全。是以:因此。見放:被放逐。譯文:屈原到了江邊,披散頭發(fā),在水邊一面走一面吟詠著,臉色憔悴,外貌像干枯的樹木一樣枯瘦。有個漁翁看見他,問他說:“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來到這兒?”屈原說:“整個世界都是污濁的,只有我一人清白,眾人都昏醉了,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漁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zhì]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yáng)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bū]其糟而啜[chuò]其醨[lí]?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1.圣人:聰明通達(dá)的人。2.不凝滯于物:不為事物所拘束。凝滯,停滯,有拘泥、執(zhí)著的意思。(被動)3.揚(yáng)其波:推波助瀾。4.餔:吃。啜:喝。醨:薄酒。見:表被動。5.懷瑾握瑜:喻指保持高潔美好的節(jié)操志向。瑾、瑜,都是美玉。6.為:用在句尾,表反問語氣。自令見放:賓前、被動。譯文:漁翁說:“聰明通達(dá)的人,不被外物所拘束,而能夠隨世道變化而變化。整個世界都是污濁的,為什么不隨從世俗,與之同流?眾人都昏醉了,為什么不吃眾人的酒糟,喝眾人的薄酒(與眾人同醉)?為什么要懷抱美玉一般高潔美好的志向節(jié)操,而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mén)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huò]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1.沐:洗頭發(fā)。彈冠:彈去帽子上的灰塵。2.?。合丛?。振衣:抖去衣服上的灰塵。3.察察:潔凈的樣子。汶汶:渾濁的樣子。身之察察物之汶汶:定語后置句以察察之身,受汶汶之物者乎4.常流:即“長流”,指江水。晧晧:皎潔的樣子。晧晧之白:比喻品德的高尚純潔。5.溫蠖:塵垢譯文: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人一定要彈去帽子上的灰塵,剛洗過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服上的塵土。作為一個人,又有誰能讓自己潔凈的身體,蒙受渾濁的事物(玷污)呢?我寧可投人江水,葬身于魚腹中,又哪能拿自己高潔的品質(zhì),去蒙受世俗的塵垢呢?”他就寫了《懷沙》賦。......于是懷抱著石頭,自己跳進(jìn)汨羅江自殺了。文段解讀10段,敘述屈原和漁父的兩次對話。①第一次,解釋屈原悲劇的原因: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②第二次,突出了屈原高貴品質(zhì):寧愿葬身魚腹,也不同流合污、茍且偷生。分析屈原和漁父的兩次對話。

漁父和屈原的兩次對同,代表兩種不同的人生哲學(xué)、兩種不同的品格操守、兩種不同的政治取向。漁父對人生、對世事都不要太認(rèn)真、太執(zhí)著,最好是得過且過,隨遇而安,即文中的“與世推移”“隨其流而揚(yáng)起波”。屈原則反對這種人生哲學(xué),他認(rèn)為絕對不能隨波逐流,決不能同流合污,他寧可葬身魚腹也要保持自己志潔行廉的品格。用對比的手法突出了屈原的高風(fēng)亮節(jié)。第11段: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其后楚日以削,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g文:屈原死后,楚國有宋玉、唐勒、景差這一類人,都愛好文學(xué),而以善于作賦被稱贊;但他們都繼承屈原文辭委婉得體的一面,始終不敢像屈原那樣直言進(jìn)諫。此后楚國一天天削弱(領(lǐng)土一天天縮?。瑤资旰?,終于被秦國滅掉。1.之:這。徒:同一類人。好:愛好。辭:文辭,這里指文學(xué)。2.以:憑稱:稱道,贊揚(yáng)。見:表被動賦:名作動,作賦3.祖:名作動,效法,繼承。從容:委婉得體。從容:不慌不忙,悠閑舒緩;斡旋、周旋。4.日:名詞作狀語,一天天地。為……所:表被動文段解讀11段,寫屈原對后世的影響。

宋玉等人皆效法屈原的“從容辭令”,卻“終莫敢直諫”,鮮明的對比,更突出屈原精神的可貴。第12段:太史公曰:“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服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悲:悲嘆,為動用法,為……感到悲傷。2.適:到某地去。吊:憑吊。3.以彼其材:憑借他那樣的才能。游:游說。4.同:把……同等看待。輕:把……看輕。去就:離官去職或在朝任職。5.爽然自失:茫然若有所失譯文:太史公說:“我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為他的志向不能實現(xiàn)而悲傷。到長沙,看到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嘗不流下眼淚,推想他的為人。等看到賈誼寫文章憑吊他,又奇怪屈原如果憑他那樣的才能去游說諸候,哪個國家不會容納,卻讓自己選擇了這樣的道路!讀了《服鳥賦》,看到他將生死等同看待,把離官去職或在朝任職看得很輕,又茫然若有所失了?!蔽亩谓庾x12段,寫作者對屈原的評價?!爸尽敝盖揖龕蹏乃枷耄南祰?、希望國家繁榮富強(qiáng)的理想追求以及高潔不屈的品格。司馬遷“悲其志”,既是對屈原的人格和政治追求的肯定,也是對腐朽政治和黑暗社會的鞭笞。屈原人物形象分析

愛國、正直是屈原性格的主要特征。作者在表現(xiàn)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時,把屈原的個人遭遇同整個楚國的命運(yùn)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從而說明其遭遇與祖國的命運(yùn)是休戚相關(guān)的;把屈原的“眷顧楚國”同“系心懷王”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通過他的“存君興國”的思想集中表現(xiàn)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屈原的正直集中體現(xiàn)在他敢于同邪惡勢力抗?fàn)幎鴽Q不妥協(xié)的斗爭精神上。疾王聽之不聰……方正之不容竭忠盡智以事其君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現(xiàn)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冀幸……其存……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忠君愛國堅持真理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蟬蛻……浮游……泥而不滓舉世混濁……眾人皆醉……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司馬遷寫此傳也意在抒寫個人幽憤,在本文末說他對屈原是“悲其志”。聯(lián)系屈原生平,說說屈原的“志”是什么,司馬遷為什么“悲其志”。思考:在文末,司馬遷說對屈原是“悲其志”,悲的是什么?一悲屈原的懷才不遇、報國無門,心懷怨憤而作《離騷》,忠言未被釆納;二悲屈原品性高潔,受讒被疏,不為楚國所容,以死殉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