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延慶區(qū)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1頁
2023北京延慶區(qū)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2頁
2023北京延慶區(qū)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3頁
2023北京延慶區(qū)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4頁
2023北京延慶區(qū)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延慶區(qū)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高一語文2022.12本試卷共10150150試卷上作答無效??荚嚱Y(jié)束后,將答題卡提交。一、本大題共5小題,共閱讀下面材料,完成1-5材料一蘇東坡十一歲時,進入中等學校,認真準備科舉考試。為應付考試,當時的學生必須讀經(jīng)史詩文,經(jīng)典古籍必須熟讀至能背誦。最努力苦讀的學生會將經(jīng)書和正史抄寫一遍。蘇東坡讀書時也就是用這種方法。若對中國詩文樸質(zhì)的經(jīng)典,以及正史中常見的名對那本書所知的深刻,絕非僅僅閱讀多次所能比。這種用功方法,對蘇東坡的將來大有好處。蘇東坡與弟弟蘇轍正在這樣熟讀大量的文學經(jīng)典之時,他們的父親趕考。蘇洵對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雖未能考中,但他以純粹而雅正的文體教兒子,教兒子深研史書為政之法。這樣的家庭氣氛,正適于富有文學天才的青年的發(fā)育。(取材自林語堂《蘇東坡傳》)材料二蘇軾生活在佛教傳播相當發(fā)達的四川,處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蘇軾家庭的宗教氛圍也十分濃厚,其父蘇洵是云門宗四世圓通居訥的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優(yōu)婆夷,其弟和其繼妻都信佛,這對他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蘇軾的經(jīng)歷看,他剛開始雖受社會和家庭的影響對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沒有真正信奉佛教,元豐三年“烏臺詩案”后,四十一歲的蘇軾被貶黃州團練副使,政治上的他審視自己的經(jīng)歷以及處世態(tài)度,重新尋找心靈的支撐點,開始思考人生的真諦,開始接受佛教思想。謫居黃州以來,蘇軾躬耕東坡,作詩賦詞,向世人展現(xiàn)了一個極富魅力的“東坡居士”形象。黃州詞如此豐產(chǎn)的數(shù)量也預示著他內(nèi)容的豐富性,其中有對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貶后曠達心情的抒發(fā),有登高臨水、吊古傷今,有對親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對世間丑高一語文第1頁(共10頁)他前期的作品大氣磅礴,豪放奔騰如洪水破堤,一瀉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則空靈雋永,樸質(zhì)清淡。蘇軾詩詞的主導風格是灑脫曠達,其曠達風格的形成并非因其個人與偶然,同時也是整個宋代文化浸染下的產(chǎn)物。蘇軾從來都是以一種無所不適的超然態(tài)度來面對自己所遇到的種種挫折,佛學思想的影響讓他形成了一種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詩詞中抒發(fā)人生如夢的感觸,表現(xiàn)超然自如的人生態(tài)度,營造出一種空靈、恬淡而又清雅的獨特的意境,從而構(gòu)建出一個“詞意高妙”的超然曠達的藝術(shù)高境。(取材自趙凡龍《蘇軾黃州詩詞論析》)材料三相比唐詩,詞在日本的影響要弱一些,這是因為觀念上詩為正宗,詞為詩余,而且寫作技術(shù)更難。盡管如此,日本文人寫詞還是代不乏人,他們學習、模仿唐宋詞人,其中特別喜歡效仿蘇軾的詞作。蘇軾是開辟了宋詞新天地的一代詞人,其詞不僅在國內(nèi)影日本詞人學習、效仿蘇軾的詞,首先是仿調(diào),即采用蘇軾創(chuàng)作的詞調(diào)。蘇軾最有名在日本詞人中,森槐南特別心折于蘇軾,也最有蘇詞之風,夏承燾在《域外詞選》序言的步韻和蘇軾原作韻字相同且次序一致,如林讀耕齋的《滿庭芳·警世》詞,韻腳與蘇軾的《滿庭芳·警世》詞完全一樣。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蘇詞的語詞句式、立意、風格來進行創(chuàng)作。有的直接擷高一語文第2頁(共10頁)調(diào)歌頭》中的“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的模仿,高野竹隱的《水“杯浸琉璃千頃,月照山河一片”和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落日繡簾垂)中“一千頃,都武瓊樓玉宇,酒醒不勝寒?!痹谠~中抒發(fā)胸襟懷抱,表達詞學見解,與蘇軾一樣境界宏闊開放,豪健清雄。(取材自錢錫生《日本詞人對蘇軾詞的接受》)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北宋時期,學生科舉應考必須熟讀經(jīng)史詩文并背誦經(jīng)典古籍,蘇軾則常常用抄錄經(jīng)書和正史的辦法苦讀。B.蘇軾的思想以及灑脫曠達的詩風,在很大程度上與蘇軾從小就受到佛教思想的熏陶,信奉佛教有關(guān)。C.夏承燾對蘇軾的詩詞頗有研究,并作詩加以稱道;他對許多日本詞人及其作品也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D.日本詞人森槐南非常崇尚蘇軾的詞作,常在詩詞創(chuàng)作中效仿蘇軾的詞調(diào)和詞意,堪稱蘇軾的“異代知己”。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2分)A.蘇軾詩詞題材非常廣泛,涉及個人情緒和生活的諸多方面,蘇軾詞作的數(shù)量之多已然突破了前人。B.蘇軾詞作雖然有其主導的風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風格迥乎不同,相對來說后期作品更趨成熟。C.蘇軾構(gòu)建了一個“詞意高妙”的藝術(shù)境界,其作品無論生前還是身后,不僅在國內(nèi),在國外也廣為傳播。D.森槐南等日本詞人在模仿蘇詞時,經(jīng)常擷取蘇軾詞的經(jīng)典語詞,表達相同情懷,足見蘇軾對其影響之深。3.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能作為論據(jù)支撐材料二核心觀點的一項是(2..A.蘇軾的人生痛苦體驗比一般人要沉重得多,但在作品中依然表現(xiàn)出豪邁清曠的胸高一語文第3頁(共10頁)B.蘇軾被貶黃州之后慢慢適應殘酷的現(xiàn)實,交游酬唱,親近自然,借詩詞告別消極懈怠。D.蘇軾在《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月夜孤鴻自喻來托物寓懷,表達孤高心境。..二、本大題共5小題,共19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6-10劉開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也。等于已者,問焉以資切磋,所謂交相問難,審問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有未達,強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則終狎之而不甘問焉,如是,則天下幾無可問之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國之政事尚問及庶人,是故貴可以問賤,賢可以問不肖,而老可以問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孜淖硬粣u下問,夫子賢之。古人以問為美德,而并不見其有可恥也,后之君子反爭以問為恥,然則古人所深恥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為恥者多矣,悲夫!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A.等于己者,問焉以資切磋同樣,齊.高一語文第4頁(共10頁)B.審問而明辨之也.C.理有未安,妄以臆度.D.賢可以問不肖..不孝順的人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A.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B.問焉以求一得作師說以貽之..C.舍問,其奚決焉積土成山,風雨興焉..D.好學而不勤問忌之而不愿問焉..8.下列語句編為四組,全部反映勤問的重要性的一組是(3①非問無以廣識②問且先于學也⑤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也,然則問可少耶④智者千慮,必有一失⑥后之君子反爭以問為恥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⑥C.②③④⑤D.①③⑤⑥9.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1)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2)孔文子不恥下問,夫子賢之。選文這部分首先提出了轉(zhuǎn)而強調(diào)指出:好學一定要勤問。第2段從正面闡明“問”的重要作用:3第4段從“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的角度,指出。第5段運用①的中心論點,接著辯證地分析②的關(guān)系,再③。作④。⑤⑥的方法,強調(diào)為學決不能少問,不應以問為恥,應當學習古人,以好問為美德。三、本大題共3小題,共32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1-13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辛棄疾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筆。兒女淚,君休滴。荊楚路,吾能說。要新詩準備,廬山山色。赤壁磯頭千古浪,銅上三更月。正梅花萬里雪深時,須相憶。②③④高一語文第5頁(共10頁)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監(jiān)察等事務。②繡衣:官服。③相如檄:司馬相如所作《喻巴蜀1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B.李正之即將遠赴蜀地擔任要職,作者滿含深情地稱許友人才華出眾,巨筆如椽。C.作者認為荊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詩的好素材,如廬山景、赤壁浪、襄陽月。D.詞的結(jié)尾兩句,懷念過去與李正之雪中賞梅的情景,表達對友誼的珍惜與贊美。12.辛棄疾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來抒情達意。下列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A.“東北看驚諸葛表”,借用諸葛亮上表出師的典故,勉勵友人報國立功。B.“赤壁磯頭千古浪”,借用蘇軾游覽赤壁的典故,抒發(fā)人生短暫的感慨。早歸。D.“兒女淚,君休滴”,化用王勃的“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表現(xiàn)宦游漂泊的凄苦。20(1)______________,洵美且異。——《靜女》(2)采之欲遺誰?______________。——《涉江采芙蓉》(3)______________,心念舊恩?!抖谈栊小罚?)______________,池魚思故淵?!稓w園田居(其一)》(5)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濁酒杯?!兜歉摺酚鹕染]巾,談笑間,______________?!赌钆珛沙啾趹压拧罚?)及既上,_________,明燭天南?!兜翘┥接洝罚?)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難。——《琵琶行》(9)劉義隆輕率舉兵北伐,妄想追求漢代大將霍去病那樣的功業(yè),結(jié)果吃了敗仗,張皇南逃,狼狽不堪的句子是: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開解,這也是韓愈在當時很先進的認識。高一語文第6頁(共10頁)()中國眾多古詩文中多提及“酒”,如李清照《聲聲慢》中的雖說是赤壁懷古》中蘇軾酒祭江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我們讀到的卻是落寞和慨嘆。()荀子在《勸學》中說明“學”與“思”的關(guān)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的情感不盡相同。其悲咽低回的音調(diào)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歡樂轉(zhuǎn)入悲涼。四、本大題共4小題,共18分。閱讀下面作品,完成15-18題。登泰山記登泰山不難,不必有什么登山裝備,最多在山門那里花幾元錢買根手杖。泰山的一一種趕廟會式的活動,扶老攜幼,浩浩蕩蕩、摩肩接踵,不是去探險,而是回家,回到某種永恒的懷抱之中。泰山本來也是舒緩陡峻、地勢不同的,登山的石階一修,山勢也就變成了直達山頂?shù)亩钙拢÷粤嗽忌铰返钠邚澃斯?,時間也快多了。但許多路段很無趣,石階一蹬接著一蹬,登山者喘氣喘得像是在參加奧運會,年輕人還要比賽,最短時間抵達山頂成了它陡你陡;它霧出高岫,你撥霧而深,它泉過低谷,你涉水而濕。要像水一樣地順著山之路,而不是一條強行霸占的直線。泰山?jīng)]有這種直線,登頂也不是唯一目的,對山勢本身的體會才是登山之樂。象,泰山似乎是寸草不生,只有石刻、不朽的文字和神跡。我要為泰山準備的不是腳底板而是磕膝頭。當我在一個春天抵達泰山時,發(fā)現(xiàn)它其實草木蔥蘢,流水潺潺,山谷蒼翠,霧去云高一語文第7頁(共10頁)生,真是一座可以頤養(yǎng)生命的靈山。齊魯大地上出現(xiàn)這樣一座天賜的花果松柏清泉美石之山,那就不僅是給養(yǎng),也是啟示。世界已經(jīng)如何,世界應當如何,泰山是一種準繩。道法自然不是亂法,法的是泰山。這就是泰。如果把滿山的蒼松比作筆,把滿山的巨石比作墨,那么登泰山就像是在文房四寶中行走,何況歷代文人還在山石上刻了那么多字。在石頭上刻字是大事,那石頭本是黑暗之身,字一旦鐫入石皮,石頭就被文身了,文明了,被文照亮了。石頭本來不朽,但現(xiàn)在升華到更高層次的不朽,在我們這些一代代生下來又死去的人群中不朽了。?每一代人都知道泰山石刻,登泰之路簡直就是一部中國書法史。山腳是近代的,力道氣息奄奄;到了山頂,寫字的是秦朝的李斯,遒勁剛健。內(nèi)容也不同,近代的文人,山頂李斯的字,意思看不明白了,只剩越發(fā)蒼涼雄勁的一筆一畫,似乎上天被這文字的神力感動,風吹雨刷,雷摹電刻,日日夜夜跟著描畫。一路上的文人刻字,大都在歌頌孔子。我以為山頂大約也是孔廟獨尊,卻不獨有孔是泰山一泰。香火最旺的是泰山奶奶廟,孔廟反倒冷清。另一個熱鬧處是皇帝祭天地,就是泰山海拔最高的幾塊石頭,蓋了廟圍著。從前,天子在此設壇,跪在石頭上,在泰山這離天最近的地點,他終于意識到自己的有限?,F(xiàn)在的守廟人在石頭周圍圍起一圈,供游客朝這些石頭扔錢幣,掛銅鎖,意思是獲得好運長久財源旺盛。黃澄澄的銅鎖燦爛丘,卻沒料到此丘不是彼丘。下山時瞥見路邊有牌子指出通往經(jīng)石峪的路,就離開直線拐進去了。這是古代的小路,順著山勢走。松老橫,鳥霸道,霧厚,苔滑,沒遇見什么人。谷底是一大片平坦的在枯水期才偶爾露出。經(jīng)文清晰可見,雄勁飛揚,仿佛剛剛鐫入。不知道是誰寫的,書者已逝,繼續(xù)將這些字往深里刻或者磨去它的,乃是泰山。沉默良久,詠而歸。(取材自于堅同名散文,有刪改)15.下列對文章的理解,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A.現(xiàn)代人為節(jié)省時間,修建了直達泰山山頂?shù)氖A,這使登山變得無趣。B.久負盛名且數(shù)量眾多的泰山石刻,從側(cè)面呈現(xiàn)了中國書法藝術(shù)的發(fā)展。C.孔子登泰山后發(fā)出“小天下”的感慨,將泰山推到了文化圣地的高度。D.由于泰山頂上孔廟冷清又敗落,作者對自己此次的泰山之行極為失望。高一語文第8頁(共10頁)16.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A.在作者看來,登泰山就應該依山勢而行,盡享攀登過程的樂趣,而不能只在意于是否以最短時間實現(xiàn)登頂。B.受泰山的厚重歷史和文化的影響,作者內(nèi)心對泰山充滿敬畏,這種沉重的壓迫使他感覺自己無法面對泰山。折射出欣賞者的審美趣味。D.文中寫《金剛經(jīng)》石刻的書寫者已逝,然而經(jīng)文仍清晰可見,流露出一種生命短暫而文化光芒永恒的思考。17.文中說:“那石頭本是黑暗之身,字一旦鐫入石皮,石頭就被文身了,文明了,被文照亮了?!比绾卫斫馕闹羞@句話的含意?(6五、本大題共3小題,共65分。19.語言文字運用(52020年11月28日,創(chuàng)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斗者”號勝利返航。②“奮功能化進程。③在萬米海試任務中,海試隊員克服大風、多雨、高溫等困難,進行了多項驗收試驗。④試驗充分驗證了【甲】潛水器的各項功能、性能以及【乙】我國在深海下潛技術(shù)上的突破。⑤“奮斗者”號的成功海試,將為我國后續(xù)深淵深海科學研究、積極參與國際深淵科考活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shù)支撐。(1)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2A.①句中的“返航”一詞可替換為“凱旋”。B.②句中“加快”之前應加關(guān)聯(lián)詞“而且”。C.③④句中的“試驗”不能換為“實驗”。D.⑤句與②句的位置互換,文段會更連貫。20.微寫作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語,展開合理想象,描繪一個歡樂的場景。要求:描寫生動,注意特定的氛圍。高一語文第9頁(共10頁)(2)學校開展“走進延慶”系列活動,請你寫一段文字,向大家介紹某一處民宿、博物館或者特色街區(qū)。要求:言之有物,條理清楚。(3)請為在抗新冠病毒期間的快遞小哥(快遞大姐)寫一首小詩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摯,有形象。21.作文(50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1)閱讀下面兩則材料,你的感悟是什么呢?請寫一篇議論文。①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剛到美國時學的是實用物理學。這門科學要求研究者有很強的動手能力,而楊振寧恰恰缺少這方面的才能。他做實驗時常常發(fā)生事故,以至于他所在的實驗室里流傳著這樣的戲言:哪里有楊振寧,哪里就有爆炸。楊振寧經(jīng)過痛苦的思考,決定放棄他心愛的專業(yè),轉(zhuǎn)而投入理論物理的研究中。他最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②法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家凡爾納年輕時就喜歡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因無人賞識,稿件屢屢被退。他心灰意懶,決定放棄并準備燒掉所有稿件。他的妻子鼓勵他再努力一下,他凡爾納一發(fā)而不可收,終于成為享譽全球的科幻小說家。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語言流暢,書寫清晰。(2)請以“和解”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耙螅核枷虢】?;內(nèi)容合理、充實,有細節(jié)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高一語文第10頁(共頁)延慶區(qū)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高一語文答案2022.12一、本大題共5小題,共16分。1.(2分)B解析:“蘇軾從小就受到佛教思想的熏陶,信奉佛教”有誤,由材料二第二段“從蘇軾的經(jīng)歷看,他剛開始雖受社會和家庭的影響對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沒有真正信奉佛教……這一時期,他審視自己的經(jīng)歷以及處世態(tài)度,重新尋找心靈的支撐點,開始思考人生的真諦,開始接受佛教思想”可知。2.(2分)C解析:A項“蘇軾詞作的數(shù)量之多已然突破了前人”錯,材料二第三段說“題材之廣泛已然突破了前人”。B項“相對來說后期作品更趨成熟”于文無據(jù),材料二第三段說“他前期的作品大氣磅礴,豪放奔騰如洪水破堤,一瀉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則空靈雋永,樸質(zhì)清淡”。D項“擷取蘇軾詞的經(jīng)典語詞,表達相同情懷”錯,材料三第四段說“有的直接擷取化用蘇軾詞的經(jīng)典語詞,表達其相似情懷”,“擷取”應為“擷取化用”,“相同”應為“相似”。3.(2分)D解析:《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所表達的“孤高心境”主要是孤獨高傲,并不是曠達,所以不能用來支撐材料二的核心觀點。4.(4分)鎩羽而歸自出機杼5.(6分)①青少年時期運用科學的讀書方法,加深對經(jīng)典詩文的理解;②父親在文體和為政之法方面的教育對蘇軾大有裨益;③家庭環(huán)境和宗教氛圍對他的成長和思想都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④政治上的挫敗和對人生價值意義的重新思考使他的創(chuàng)作題材廣泛,風格獨特;⑤整個宋代文化的浸染以及佛教文化的影響使他的思想藝術(shù)境界達到極致。二、本大題共7道小題,共19分。63分)D73分)B(A項“其,前一個是指示代詞,“那些,后一個是人稱代詞,“它們;B項“以”C項“焉,前一個是語氣詞,“呢“在這里;D項“而,前一個表轉(zhuǎn)折,“卻;后一個表因果,“因而8.(3分)A941)認為自己正確,認為別人不對,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采分點有1“是”“非,語意連貫)(2)孔文子不以向不如他的人請教為恥辱,孔子認為他道德學問高。(采分點有“恥“下問“賢,錯1處扣1分)10.(6分)①“君子之學必好問”②“問”與“學”相輔相成有得③問不擇人,問必④“是己非人”者在“問”上的錯誤態(tài)度⑥例證和對比論證⑤問是取得成就不可或缺的條件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32分。113分)D123分)A13.(6分)“龍吟虎嘯”與“和緩”相對,分別指作者用典的大氣與情感的細膩。作者通過“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表達對友人的祝愿和期許,希望他能建功立業(yè),給人以“龍吟虎嘯”之感;又通過“中年多病”“兒女淚”“須相憶”感懷自身老病交加、懷才不遇,同時抒發(fā)了對友人遠行的不舍之情,此為“和緩。14.(20分)(1)自牧歸荑(2)所思在遠道(3)契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