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武威介紹武威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武威地圖武威市位于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的東端,東臨省會蘭州,西通金昌,南依祁連山,北接騰格里沙漠。古稱涼州,歷史上曾經(jīng)是著名的“絲綢之路”的要沖。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對外開放城市,是“中國旅游標志之都”“中國葡萄酒的故鄉(xiāng)”“西藏歸屬祖國的歷史見證地”和“世界白牦牛唯一產(chǎn)地”。阿面積3324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91.83萬人,轄涼州區(qū)、民勤縣、古浪縣兩個縣和天祝藏族自治縣,有7個街道辦事處、116個鄉(xiāng)鎮(zhèn)、1125個村委會,聚居著漢、藏、回、蒙等38個民族。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1處、國家4A級景區(qū)2處、省級自然保護區(qū)3處。武威瑰寶述略
中國旅游標志之都——歷史文化名城武威,是“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它,名勝繁多,古跡遍地。自古以來,史書說其有“兵食恒足,戰(zhàn)守多利,斗粟尺布,人不病饑”之譽;有“河西都會,襟帶西蕃、蔥右諸國,商旅往來,無有停絕”之險要和繁榮。縱觀武威五千年文明史,它不僅是“山開地辟結雄州”的軍事重鎮(zhèn),還是“人煙撲地桑柘稠”的河西都會;不僅是“市廛人語殊方雜”的多民族聚居地,還是文人謀士冠蓋薈萃之所,烈士武將耀武揚威之地。絲路漫漫,歲月悠悠。五千年的盛衰變遷給武威留下了眾多的文化遺產(chǎn),眾多的文化遺產(chǎn)向世人見證著武威上下五千年綿延更迭的民族奮斗史。武威景點天祝三峽國家森林公園
天祝“三峽”地處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西南部,深處祁連山腹地,東西橫,向63公里,南北縱向68公里,總面積162萬畝,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15%。境內(nèi)山高谷深,地貌奇特,山勢峻險,怪石嶙峋。民族風情獨特,宗教色彩濃厚。境內(nèi)海拔2040—4446米,年均氣溫0.2-0.4℃,聚居著藏、漢、回、蒙古族等多個民族。
朱岔峽、金沙峽、先明峽和石門溝組成了風景秀麗的天?!叭龒{”森林公園。它處于絲綢古道之要沖,東距省會蘭州144公里,距民航中川機場80公里,國道312線和蘭新鐵路橫穿縣城而過,景區(qū)內(nèi)公路暢通,可驅(qū)車直達各景點,交通通迅十分便利沙漠公園位于城東19公里處,為騰格里沙漠邊緣,是我國第一座融大漠風光、草原風情、園林特色為一體的沙漠公園。游人既可蹬上起伏的沙丘,遠眺浩瀚的西部大沙漠自然景觀,又可穿行于花土叢中領略鳥語花香的沙漠綠化風情。園內(nèi)沙丘起伏,亭臺不絕。公園開有跑馬場、游泳池以及“大漠亭”、“陶心閣”、“鴛鴦亭”、“桃花亭”等游樂設施。園內(nèi)沙丘起伏,百草叢生,有梭梭、樺木、紅柳、沙米、蓬棵等沙生植物,并提供沙浴、水浴、滑沙、騎駱駝、游泳等項獨特活動。這里可以使人更多地領略奇妙的西部情趣。白塔寺遺址白塔寺遺址位于甘肅省武威市東南20公里白塔村,海拔1500米。白塔寺為元代忽必烈(1260年-1295年)時期藏傳佛教薩迦派法王赴涼州會談西藏統(tǒng)一、并達成協(xié)議的居所。
白塔寺遺址由寺院、塔院、塔林等建筑構成。寺院有圍墻,東西420米、南北430米,墻基寬3.1米。院內(nèi)探明6座殿基,墻基為磚或石砌。塔院中的殿基存有磚砌墻基、磚鋪地面。塔院中薩班靈骨塔為主體建筑,始建于元、明、清重修?,F(xiàn)存基座為土心磚表結構,邊長26.75米、殘高5.1米。
白塔寺遺址是藏傳佛教的重要寺院,也是中國元代祖國統(tǒng)一的歷史見證。其建筑形制和出土遺物對研究藏傳佛教寺院布局、藏傳佛教傳播等有很高價值。
民勤沙生植物園建立在巴丹吉林大沙漠的東南緣,占地面積為400公頃,是中國第一座沙漠植物園。甘肅民勤沙生植物園以沙生、早生植物的引種馴化為中心,主要從事發(fā)掘沙區(qū)野生植物資源,選育良科,繁殖推廣等工作。同時開展荒漠植物的生理學、生態(tài)學的觀察,測定及探索其經(jīng)濟利用途徑等試驗研究,為發(fā)展荒漠地區(qū)的林牧農(nóng)副業(yè)提供優(yōu)良種苗、技術措施和科學依據(jù),是改造和利用沙漠的科研基地海藏寺在武威城西北2.5公里處,也有人稱海藏寺,因寺院周圍林泉茂密,猶如海中藏寺,故名。創(chuàng)建年代現(xiàn)在無從考證,是現(xiàn)存比較完整的一處古建筑,占地11,600平方米,是河西的名剎古寺,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nèi)山門、大殿、靈鈞臺、天王殿、無量殿等保存完整。
海藏寺面南而開,紅色宮墻外,一座四柱三間三層的木構牌樓,古樸玲瓏,巧奪天工,頗具民族特色。走馬板上書有“海藏禪林”4個大字,恣意而輝煌。每至日出時分,牌樓東側一縷青煙裊裊直上,盤旋繚繞于白楊、垂柳之間,縹縹緲緲,給海藏古剎增添了一種神奇絕妙的氣氛,人稱“海藏煙柳”、“日出寒煙”,為海藏寺一大奇景。天佛寺石窟 位于城南50公里處中路鄉(xiāng)燈山村,是我國早期的石窟之一。創(chuàng)建于十六國北涼,后經(jīng)歷代開鑿,規(guī)模宏大,建筑雄偉,有學者稱為“中國石窟鼻祖”。窟內(nèi)保存壁畫數(shù)百平方米,現(xiàn)存洞窟三層,大小佛龕17個,佛像100多尊,以及魏、隋、唐時期的漢、藏寫經(jīng)、初唐絹畫等珍貴文物。其中主體建筑大佛窟如來坐像高達30多米。大佛左右兩邊站立迦葉、阿難、普賢、文殊、廣目、天王六尊造像,神態(tài)逼真,形象各異,塑造精致。因修黃羊河水庫,大部分佛像、壁畫、經(jīng)卷等搬遷于省博物館保存?,F(xiàn)窟內(nèi)大佛依山造像、中心柱,佛龕及部分壁畫尚存,是珍貴的歷史文物。雷臺漢墓是1969年10月在雷臺下發(fā)現(xiàn)的一處東漢晚期的大型磚石墓葬,因出土了文物珍寶,中國旅游標志銅奔馬而著名。雷臺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因在一高約十米的土臺上建有明朝中期建造的雷祖觀而得名。據(jù)出土馬俑胸前銘文記載,雷臺漢墓系“守張掖長張君”之墓,約在公元186-219年之間。墓道長19.34米,墓室分前、中、后三室及配以左右耳室三處,出土有金、銀、銅、鐵、玉、骨、石、陶器等文物231件,銅車馬儀仗俑99匹。其中以銅奔馬藝術價值最高。銅奔馬又稱馬超龍雀,呈發(fā)綠古銅色,馬高34.5厘米,長45厘米,重17.5公斤,馬呈飛奔狀,三足騰空,昂首揚尾,右后足下踏一展翅奮飛回首驚視的“風神鳥”龍雀,改變了傳統(tǒng)天馬的造型手法,又符合力學平衡原理,蘊含豐富的天馬文化內(nèi)涵,鑄造技巧精湛,堪稱青銅藝術極品。銅奔馬原件現(xiàn)珍存于甘肅省博物館。漢墓雷臺大云寺銅鐘坐落在武威城東北角的大云寺內(nèi),與文廟、羅什寺塔、海藏寺、雷臺等古建筑遙相呼應。於1981年9月l日,被甘肅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大云曉鐘被譽為“涼州八景之一”。
大云寺,原名宏藏寺,歷史悠久,規(guī)模宏偉,是聞名遐邇的佛教古剎,為東晉十六國前涼升平七年(363)張?zhí)戾a所建造。唐載初元年〔689)七月重修后改名為大云寺。因?qū)以獾卣?、兵燹,寺廟一度受到破壞。明洪武十六年(1383),日本僧人沙門志滿曾遠渡重洋來涼州朝拜大云寺,并主持募化重修,被傳為中日人民友好史上的一段佳話。
1927年4月23日河西發(fā)生7.8級地震時,大云寺遭到嚴重破壞,唯存寺內(nèi)的古鐘樓。古鐘樓建造在拔地而起的磚包臺基上,南7.8米,基底約125平方米。樓上懸掛巨鐘1口。由合金鑄成,據(jù)說是唐鐘,鐘鼓腹,通高2.5米,徑1阿.2米,重600d余公斤。鐘體鑄八耳,飾有圖案三層十八格,第一層飾飛天,頭戴花冠,耳飾明月鐺,上身袒露,下著長裙,手托果盤,足探祥云,飛舞翱翔。第二層飾天王鬼族,三天王形象武威,手執(zhí)武器各異,頭戴塔耳帽,身穿鎧甲,騎坐夜叉,旁立兩個小鬼,赤身短褲,神態(tài)各異。下飾十二野獸,姿態(tài)相近,看去迎面撲來。第三層兩格飾龍,一格飾天王,其余磨損不全。
鐘為佛教法器,佛教徒作法事時,敲擊作召集僧眾之用;也有“曉擊則破長夜,警睡眠”以及“暮擊則覺昏衡、疏冥味”的作用。故此大云寺銅鐘,也叫“曉鐘”或“暮鐘”。鐘鈕鑄蒲牢像,蒲牢是龍的兒子,牛頭、鹿角、蝦眼、蛇身、鷹爪、獅尾集于一身,形象猙獰,生性愛鳴。以此作鐘鈕,大概是象征鐘聲宏亮。每年逢農(nóng)歷正月十六日、五月端陽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涼州民間有撞鐘避邪的風俗。每至日出時分,霞光萬里,自西向東仰觀大云曉鐘,但見巨鐘通體被朝霞煨成紅色,四周透出道道瑞光金色。此刻,若登上鐘樓擊鐘,鐘聲轟然,響徹云霄,“郎啊——郎——”之聲“遠聞數(shù)十里,發(fā)人深省”。羅什寺塔矗立在武威北大街,是為了紀念鳩摩羅什在武成弘揚佛法、翻譯經(jīng)典的功績而建造的。羅什寺塔最早建于后涼(386—402),唐時曾大力擴建,明、清皆有修葺。其間于明代成為陜西涼州大寺院,英宗正統(tǒng)十年二月十五日,為羅什寺院頒發(fā)了大藏經(jīng)。并下了圣諭,諭中道:“刊印大藏經(jīng),頒賜天下,用廣流傳,茲以一藏,安置陜西涼州大寺院,永充供養(yǎng)。”此諭現(xiàn)完好保存于武威市博物館。清康熙二十六《重修羅什寺碑記》載,經(jīng)過重修的羅什寺“前后三院,煥然一新,乃五涼之福地;壯麗改觀,誠河西之勝地也”。
現(xiàn)存羅什寺塔八角十二層,高32米,全以條形方磚砌成。從下起第三、五、八層均沒門,頂部是葫蘆形的銅質(zhì)寶瓶,最上層東西各有小佛龕,龕內(nèi)有佛像,據(jù)說是真金的。
1927年遭大地震被毀,1934年重修。巍然屹立的羅什寺塔,象征著武威古城悠久而文明的歷史,也是2500多年前絲綢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見證.唐鐘現(xiàn)在懸掛在張掖市鎮(zhèn)遠樓上,且以銅為主的合金鑄成,鑄造工藝精湛,形體渾厚雄偉。鐘的外壁略呈黃色,黃中又帶鐵青色。鐘高1.3米,紐高15厘米,孔徑10厘米,唇高9厘米,口徑1.15米。上細下粗,略呈喇叭形,口沿為六耳,口耳較直。重約600公斤。鐘身飾圖案,分鑄三層,每層又分六格,其中三格為物像圖,三層共九圖,圖像間的格內(nèi)以“”紋將圖像隔開。上層三圖為飛天,飛天頭戴花冠,上身袒露,下著長裙,露腳,手持花束,輕盈飄逸,飛舞翱翔,頗有敦煌莫高窟壁畫中唐飛天的風格。中層三圖二格為雀,一格為玄武。朱雀曲長頸,伸長腿、翹長尾,展翅欲飛;玄武長嘴、長腿、展翅,作奔走狀。下層三圖,二格為白虎,一格為青龍,龍騰而虎躍。這口鐘鑄造為合金,是六分其金而錫居一,它既能承受重擊,又能產(chǎn)生宏亮的聲音,鐘聲可傳至全城。解放前張掖沒有消防設施,城內(nèi)發(fā)生火災,就靠這口鐘報警。此鐘1963年公布為省級保護文物。皇娘娘臺遺址皇娘娘臺遺址舊名尹夫人臺。在甘肅武威縣城西北2.5公里,屬“齊家文化”遺址,距今4000年左右。遺址東西長500米,南北寬250米,文化層厚度0.62米至2.3米,內(nèi)涵豐富,曾發(fā)掘出房址9座,窯穴圍繞房屋,有圓形,橢圓形和長方形3種。出土文物以陶器為最多,石器,骨角器,銅器,卜骨都有。刀,錐為紅銅,分鑄造,鍛打兩種。石器以打制為多,磨制石器也有增加。
隨葬器物各墓多寡懸殊,象征權力和財富的玉爺,玉壁也有發(fā)現(xiàn)。說明當時已進入銅石并用階段,屬新石器時代晚期雷臺公園位于武威市北關中路。該園分:飲食文化區(qū)、歷史文化區(qū)、民俗文化區(qū)、娛樂休息區(qū)、花鳥魚肆區(qū)、接待服務區(qū)六個區(qū)域。主要標志為銅奔馬。觀賞游覽點有:絲綢之路群雕、詩思入涼州書畫院、天馬來儀群雕、九天靈泉瀑布假山、觀瀑榭、西涼樂園歌舞廳、把盞聽濤閣、醉聽堂、五神宮、八仙閣、仙泉亭等30多個。水上有石拱橋8座,其中雷臺湖是本園主要旅游景點,湖中有雷臺,黃土壘筑,上有雷祖廟,為清代建筑。周圍多泉,匯流成湖。湖周楊柳,臺上古柏巨槐,翳天避日。雷臺公園是您休閑娛樂的最佳去處。馬踏飛燕
雷臺公園武威的現(xiàn)狀武威亦稱涼州,歷史上曾是絲綢之路的要沖。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大將軍霍去病遠征河西,擊敗匈奴,為表彰其“武功軍威”而取名武威。武威地區(qū)地處黃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交匯地帶,地勢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依次形成南部祁連山山地、中部走廊平原和北部荒漠三個地貌單元,海拔介于1020—4874米之間。武威是一個充滿生機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對外開放城市,也是中國旅游標志“銅奔馬”的出土地。武威自古就是“人煙撲地桑拓稠”的富撓之地,素有“銀武威”之美稱。武威農(nóng)業(yè)條件優(yōu)越市內(nèi)地勢平坦,光、熱、土資源豐富,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甘肅省糧、油、肉、瓜、萊重要產(chǎn)區(qū)。武威是中國葡萄酒的故鄉(xiāng),武威以其特有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成為釀造葡萄的最佳產(chǎn)地,著名詩句“葡萄美酒夜光杯”就是武威盛產(chǎn)葡萄酒的歷史寫照。工業(yè)初具規(guī)模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已形成釀造、食品加工、建材、紡織、機械、冶金、化工、醫(yī)藥、煤炭等重點產(chǎn)業(yè)。城市概況,歷史沿革,氣候,地理,民俗風情
旅游資源豐富武威悠久的歷史留下了許多聞名遐邇的文物古跡和文化藝術珍品,目前有出土文物3萬多件,文物保護點54處。其中比較知名的有被國家指定為中國旅游標志的“銅奔馬”及其出土的“雷臺漢墓”;有元太子闊瑞與西藏宗教領袖薩班舉行“涼州會盟”,見證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的“涼州百塔寺”;有舉世無雙,具有較高研究價值的國家級珍貴文物“西夏碑”;有建于明正統(tǒng)四年,氣勢恢弘、號稱“隴右學宮之冠的武威文廟和被譽為中國石窟之祖的天梯山石窟:還有古長城遺址、絲綢之路名剎海藏寺、古鐘樓、羅什寺塔等大量珍貴歷史文物古跡,有亞洲第一的沙漠水庫、沙漠公園、沙生植物園,還有景色秀麗的天祝“三峽”,這些都是觀光旅游的理想境地。1986年,涼州市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同年涼州區(qū)和民勤縣被國務院批準為對外開放城市。位置:武威地區(qū)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東 端,位于東經(jīng)101度49分至104度43 分,北緯36度29分至39度27分之間, 南依祁連山,北靠內(nèi)蒙古,東南與蘭州 市、白銀市接壤,西北和金昌、張掖毗 鄰面積:總面積3.3平方公里。人口:人口200萬左右。行政區(qū)劃分:現(xiàn)轄現(xiàn)轄涼州區(qū)、民勤縣、 古浪縣、天祝藏族自治縣一區(qū)三縣,景觀:麥羅什寺塔、雷臺漢墓、沙漠公園、 武威文廟、天梯山石窟、海藏寺等交通蘭新、干武鐵路和312國道橫貫全境,武威鐵路分局武南車站是西北較大的鐵路編組站之一,省道和地方道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形成了良好的交通網(wǎng)絡,為武威擴大開放和經(jīng)濟交流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
火車站美食武威飲食文化,兼容并蓄,南北口味融為一體。其風味食品歷史悠久,制做精細,品種繁多,如絕代佳人般秀色可餐,最大的特點是經(jīng)濟實惠。小吃有:面皮、油炸糕、米湯油馓、炸油馓子、滿族餑餑、燕窩酥、青粉、黃粉、沙米粉等
中秋大月餅俗話說:“八月十五端出來”,這端出的就是大月餅。涼州大月餅,除了千層餅變形的色澤花紋十分漂亮外,最大的特點就是“大”。下雨天,小孩子常叫:“天爺天爺大大下,月餅蒸上車輪子大,小伙子吃上把房跳塌?!贝蟮脑嘛?,足有十來八公斤,像小汽車輪子似的。過了八月十五日,女婿攜妻帶子去丈母娘家,大多左面提的大月餅,右面提的涼州酒。三套車三套車是指茯茶、行面、臘肉三樣食品,它們是組合起來,捆綁在一起賣的,如三駕馬車一樣,缺一不可。少了一樣,便不完美。先說茯茶,一杯滾燙的茯茶,酸甜開胃,消渴解乏。這茶中有山楂、桂圓、紅棗、枸杞、鎖陽、葡萄干、核桃仁,經(jīng)長時間的熬煮,喝前外加冰糖。茯茶的湯汁呈赭色,像紅茶,像咖啡,更像葡萄酒。深沉中透出暖意,很有生氣,也很誘人。尤其在哈氣成霜的寒冬,有著強大的招徠性和親和力。這茶隨喝隨續(xù),任憑盡興。
二為行面,也叫餳面。將面加水揉勻后,讓其「醒」半個小時。「行」據(jù)了解與分析應是「餳」的筆誤。據(jù)字典解釋,「餳」有使面團發(fā)軟的意思。因「餳」相對冷僻,少用。在當?shù)亍葛h」某重意義上與「醒」通用。待面「醒」后,經(jīng)搓揉拉,便可成型。這面條可圓可扁,圓的筷子般粗細、扁的手指般寬窄。滿滿的一碗面條,澆上稠稠的鹵汁,這鹵是勾了芡的,厚實明亮。鹵中有胡蘿卜絲、芹菜絲、肉丁、肉片諸等配料,可謂內(nèi)容豐富。這面滑爽筋道,既耐嚼,又熬饑。三為臘肉,這是用新鮮豬肉用老湯老鹵,經(jīng)文火長時燜制出來的。這肉色澤金黃,香而不沖,肥而不膩,熟而不爛。至于臘肉分量的多少,肉塊的大小厚薄,隨顧客的心愿。一般臘肉隨意地碼放在盤中,撒上青椒絲、大蔥絲、香菜絲算是點綴和調(diào)味。這種擺放不像豪華飯店那樣過于嚴謹,講究章法,它于隨意中透出從容閑適的生活態(tài)度。這臘肉的口味既不齁人,也不寡淡。你可就著茶吃,也可拌在面里吃,悉聽尊便。在武威,賣三套車的均同在一處,分門別類,單一經(jīng)營。三樣食品同時兼營的,幾乎沒有。這樣的好處是精力集中,精益求精。事實上三者之間也形成了唇齒相依,興衰與共的關系。牛肉面炒面面皮子,涼面人參果購物武威的民間工藝主要是刺繡和編織。刺繡在清朝、民國時期比較普遍,有繡像(神像和人像)、裝飾物、如寺觀中的傘蓋、幃慢、旗幟、商號門前的橫幅、豎旗,家庭中的桌裙、椅披;穿著方面的坎肩、馬褂、圍肚、繡花鞋,直到生活小用品如錢荷包、煙荷包、筆袋子等,也有繡戲裝的。濃濃地情、密密地意,這些荷包、針扎反映了淳樸的絲路古風。編織在清朝、民國時期很多,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銷售,實際是一種農(nóng)副產(chǎn)品。有麥桿編織品,如草帽、蟋蟀籠等,蘆葦編織的炕席,芨笈草編織的炕席、糧囤、擔筐、背斗、車圈等。柳條編織的簸箕、柳筐、簸籃等。近年來有用高粱桿子編織廚房小用具如蒸蔑子、鍋蓋子的。古浪縣百貨公司古浪百貨大樓武威市百貨大樓娛樂天馬夜總會--位于西小什字路口東側,涼州賓館卡拉OK廳--位于市中心大什字路口東面,涼州賓館多功能歌舞廳--位于大什字路口東面,四季歌舞廳--位于西小什字路口東側。
民俗文化春節(jié)社火每年春節(jié),在涼州大地上,傳統(tǒng)的社火活動就伴隨著送暖的春風和歡慶的鑼鼓,為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增添了濃郁的歡樂氣氛。流行于涼州的民間社火,陣容龐大,形式獨特,裝扮艷麗,表演精彩,引人入勝,風格鮮明,明顯地保留了古典西涼樂舞的遺風。涼州舞獅“獅”者勢也。古時候官府衙門,寺廟廳堂,富門豪宅的門樓兩側都擺放石獅以示權貴勢要,舞獅也在鎮(zhèn)宅避邪的寓意中逐漸興起。作為國內(nèi)獅子舞先模的涼州麻獅舞在唐代最為盛行。無論是宮廷宴會還是慶功祝捷都以舞獅助興。那首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西涼伎》早已將精彩的涼州麻獅舞描述得酣暢淋漓。新區(qū)夜景工業(yè)園區(qū)武威體育館太陽能電站天馬文化旅游節(jié)武威的發(fā)展武威物產(chǎn)豐富,人杰地靈,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有明顯的比較優(yōu)勢。一是有比較明顯的區(qū)位優(yōu)勢。武威居于河西“扼五郡之咽喉,通一線于廣漠”的關鍵位置,地處泛中亞與東亞交匯之處,在亞歐大陸橋的中端,是蘭新線與包蘭線、包中線的交匯點、處于蘭州、西寧、銀川經(jīng)濟發(fā)展三角形的重心位置和西隴海蘭新線經(jīng)濟的中心地。蘭新鐵路、干武鐵路、312國道貫穿全境,擁有西北最大的鐵路編組站武南火車站,西氣東輸和亞州最長的鐵路隧道--烏鞘嶺隧道正在建設,道路交通四通八達。市內(nèi)流動人口多,市場活躍,商埠氣息濃厚,是甘肅省比較繁華的商貿(mào)集散地。二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版帶物業(yè)增值服務物業(yè)房產(chǎn)買賣合同書3篇
- 二零二五版新能源研發(fā)及生產(chǎn)廠房買賣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廚具行業(yè)人才培養(yǎng)與輸送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贖樓金融產(chǎn)品合作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軌婚姻解除后的子女撫養(yǎng)權及財產(chǎn)分割協(xié)議4篇
- 2025年度宗教活動場地租賃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彩鋼屋面防水隔熱一體化工程承包協(xié)議3篇
- 2025年人力資源經(jīng)理員工關系與勞動爭議處理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床墊售后服務質(zhì)量保證合同3篇
- 2025年建筑工程勞務市場調(diào)研與行業(yè)分析合同3篇
- GB/T 45120-2024道路車輛48 V供電電壓電氣要求及試驗
- 春節(jié)文化常識單選題100道及答案
- 12123交管學法減分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寒假實踐特色作業(yè)設計模板
- 24年追覓在線測評28題及答案
- 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動能和勢能》教學課件
- 高考滿分作文常見結構
- 心肌梗死診療指南
- 食堂項目組織架構圖
- 原油脫硫技術
- GB/T 2518-2019連續(xù)熱鍍鋅和鋅合金鍍層鋼板及鋼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