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芙蓉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三生物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1頁
江蘇省常州市芙蓉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三生物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2頁
江蘇省常州市芙蓉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三生物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3頁
江蘇省常州市芙蓉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三生物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4頁
江蘇省常州市芙蓉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三生物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常州市芙蓉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三生物期末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本題共40小題,每小題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有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水參與有氧呼吸中第三階段的反應

B.光合作用產(chǎn)生[H]的過程發(fā)生在葉綠體囊狀結構薄膜上

C.氧氣參與有氧呼吸中第二階段的反應

D.ATP可以從葉綠體的基質移向類囊體薄膜參考答案:B2.已知某RNA一端的三個堿基順序是GAU,它所轉運的是亮氨酸,那么決定此氨基酸的密碼子是由下列哪個堿基序列轉錄而來A.GAT

B.GAU

C.CUA

D.CTA參考答案:A3.下列關于物質跨膜運輸?shù)臄⑹觯_的是()A.線粒體DNA上的基因所表達的酶與線粒體的功能有關,若線粒體DNA受損傷,對神經(jīng)細胞吸收K+沒有影響B(tài).相對分子質量比較小的物質都可以通過自由擴散進入細胞C.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時消耗能量,因此胰島素出入細胞屬于主動運輸D.對離體培養(yǎng)的小腸上皮細胞進行紫外線處理,結果吸收甘氨酸的功能喪失,最可能的原因是細胞膜上的載體蛋白缺失或結構發(fā)生變化參考答案:D4.食指長于無名指為長食指,反之為短食指,該相對性狀由常染色體上一對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長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達受性激素影響,TS在男性為顯性,TL在女性為顯性.若一對夫婦均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長食指又有短食指,則該夫婦再生一個孩子是長食指的概率為()A.3/4 B.1/3 C.1/2 D.1/4參考答案:D【考點】基因的分離規(guī)律的實質及應用.【分析】由題意分析可知,控制食指長短的基因(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長食指基因.)表達受性激素影響,在男女性中表現(xiàn)不同.【解答】解:已知控制食指長短的基因(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長食指基因.)表達受性激素影響,TS在男性為顯性,TL在女性為顯性.一對夫婦均為短食指,則妻子的基因型是TSTS,丈夫的基因型是TSTS或TSTL,所生孩子既有長食指又有短食指,所以丈夫的基因型是TSTL,則該夫婦再生一個孩子的基因型及概率是TSTS或TSTL,前者在男女性中都是短食指,后者在男性中是短食指,在女性中是長食指,所以該夫婦再生一個孩子是長食指的概率為=.故選:D.5.若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氨基酸,以追蹤抗體合成與分泌的途徑,則在效應B細胞內出現(xiàn)放射性標記的結構及順序是 A.核膜、高爾基體、核糖體、細胞膜 B.核糖體、內質網(wǎng)、線粒體、高爾基體 C.核膜、內質網(wǎng)、高爾基體、分泌小泡

D.核糖體、內質網(wǎng)、高爾基體、分泌小泡參考答案:D考查分泌蛋白的形成過程。分泌蛋白是由內質網(wǎng)上的核糖體合成,通過內質網(wǎng)的折疊、組裝,加上糖基團等成為成熟的蛋白質,由高爾基體再加工后分泌到出去。故選D6.“三鹿奶粉事件”是不法分子在奶粉中添加了三聚氰胺。三聚氰胺的分子式為C3N6H6,含氮量約66%,用凱氏定氨法測定飼料或食品中蛋白質含量時,根本區(qū)分不出真?zhèn)蔚鞍踪|。長期食用含三聚氰胺的奶粉會損害泌尿系統(tǒng),形成膀胱腎部結石。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蛋白質所含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R基中

B.三聚氰胺與氨基酸組成元素相同,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可提高含氮率,使劣質食品通過質檢機構的檢測。

C.用雙縮脲試劑鑒定牛奶和三聚氰胺,后者不會生成紫色復合物

D.三聚氰胺在細胞內脫去氨基酸后可氧化分解最終生成CO2和H2O參考答案:答案:C7.小麥植株中能使ADP含量增加的是

①產(chǎn)生O2的過程

②葉綠體中[H]被消耗的過程③線粒體中[H]被消耗的過程

④無氧呼吸產(chǎn)生酒精的過程⑤神經(jīng)遞質釋放的過程

⑥核糖體中水的生成過程

⑦葉綠體中DNA的復制過程A.②⑤⑥⑦B.②③⑤⑥⑦

C.②③④⑤⑦

D.①②③⑤⑥參考答案:A8.圖甲表示某環(huán)型DNA分子經(jīng)限制性核酸內切酶(EcoRⅠ)完全酶切后的片段電泳結果,若改變條件使其酶切不充分就有可能獲得如圖乙所示的電泳結果(Kb即千個堿基對)。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該DNA分子全長至少為7KbB.該DNA分子中至少含有4個EcoRⅠ酶切位點C.反應時間越長,得到圖甲結果的可能性越大D.適當增加EcoRⅠ濃度,可得到圖乙的結果參考答案:D9.植物從土壤吸收硝酸鹽合成下述物質,唯獨

例外

A.氨基酸

B.蛋白質

C.磷酯

D.核苷酸參考答案:C10.湖泊中的濱螺以多種藻類為食。下圖為藻類種數(shù)與濱螺密度的關系。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各種藻類之間的關系為競爭

B.濱螺密度過大時,藻類種數(shù)明顯減少

C.若沒有濱螺,藻類多樣性會增加D.中等密度的濱螺可提高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營養(yǎng)結構的復雜程度參考答案:C11.動物細胞中的一類基因是維持基本生命活動的,在各種細胞中都處于活動狀態(tài)。另一類基因是選擇性表達的基因。右圖為胰島B細胞,關于該細胞中三個基因的開閉狀態(tài),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其中有一個處于活動狀態(tài),即胰島素基因B.其中有一個處于活動狀態(tài),即ATP合成酶基因C.其中Ⅰ號染色體上的兩個基因處于活動狀態(tài)D.三個都處于活動狀態(tài)參考答案:C12.

抗維生素D佝僂病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該病屬于A.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B.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C.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D.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參考答案:C【考點定位】人類遺傳病【名師點睛】學生對不同類型人類遺傳病的特點理解不清不同類型人類遺傳病的特點遺傳病類型

家族發(fā)病情況

男女患病比率

常染色體

顯性

代代相傳,含致病基因即患病

相等

隱性

隔代遺傳,隱性純合發(fā)病

相等

伴X染色體

顯性

代代相傳,男患者的母親和女兒一定患病

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隱性

隔代遺傳,女患者的父親和兒子一定患病

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伴Y遺傳

父傳子,子傳孫

患者只有男性

多基因

遺傳病

①家族聚集現(xiàn)象;②易受環(huán)境影響;③群體發(fā)病率高

相等

染色體異

常遺傳病

往往造成嚴重后果,甚至胚胎期引起流產(chǎn)

相等

13.在人體特異性免疫反應中,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的關系是

A.只有體液免疫才需要抗體的參與,只有細胞免疫才需要淋巴細胞的參與

B.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分別組成人體內防止病原體入侵的第二、第三道防線

C.對侵入人體的病原體由體液免疫發(fā)揮作用,對癌細胞由細胞免疫發(fā)揮作用

D.在抗病毒感染中,往往經(jīng)過體液免疫→細胞免疫→體液免疫的作用過程

參考答案:D

14.對于生物科學史上一些經(jīng)典實驗的敘述,表中“方法與結果”和“結論或觀點”能相匹配的是

參考答案:A15.下列關于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敘述,正確的是A.蛙紅細胞無絲分裂、細菌的二分裂及病毒DNA復制時均可發(fā)生基因突變B.γ射線處理使染色體上數(shù)個基因丟失引起的變異屬于基因突變C.減數(shù)分裂四分體時期姐妹染色單體局部交換可導致基因重組,受精過程中也可進行基因重組D.抗性基因若為敏感基因中單個堿基對替換所致,則該抗性基因編碼肽鏈中肽鍵數(shù)目一定不變參考答案:A【分析】有關基因突變,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1、基因突變是指基因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2、基因突變的類型:自發(fā)突變和人工誘變。3、基因突變的特點:基因突變具有普遍性、低頻性(個體的基因突變率低,但種群中個體數(shù),其突變率較高)、隨機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4、基因突變的意義:基因突變是新基因產(chǎn)生的途徑;基因突變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驹斀狻客芗t細胞無絲分裂、細菌的二分裂及病毒DNA復制時均可發(fā)生基因突變,A正確;用射線處理生物使其染色體上數(shù)個基因丟失引起的變異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缺失,B錯誤;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的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局部交換,可導致基因重組,受精過程不屬于基因重組,C錯誤;抗性基因若為敏感基因中的單個堿基對替換所致,若替換部位轉錄形成的密碼子變?yōu)榻K止密碼子,則該抗性基因編碼的肽鏈長度變短,該抗性基因編碼肽鏈中肽鍵數(shù)目減少,D錯誤。故選A。16.關于哺乳動物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敘述,錯誤的是A.機體缺鐵時,血紅蛋白的合成量會減少B.成熟紅細胞中沒有血紅蛋白mRNA的合成C.紅細胞中能貯存大量氧氣分子,故氧氣分子進入紅細胞為主動運輸D.血紅蛋白基因突變可導致鐮刀型細胞貧血癥參考答案:C17.關于細胞的多樣性的舉證不屬實的是()A.鴕鳥的卵細胞直徑達5cm,是最大的細胞B.動物的神經(jīng)細胞可伸出長達1m的神經(jīng)纖維C.獨立生活的支原體直徑約10nmD.專營寄生生活的病毒需借助于電鏡才能看到參考答案:D【考點】細胞的發(fā)現(xiàn)、細胞學說的建立、內容和發(fā)展.【分析】細胞多樣性包括細胞的大小、種類、形態(tài)、結構不同.病毒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構成,不能獨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內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離開了活細胞,病毒就無法進行生命活動.【解答】解:A、鴕鳥的卵細胞直徑可達5Cm,是陸生動物最大的細胞,屬于對細胞形態(tài)大小的舉證,屬于細胞多樣性的內容,A正確;B、動物的神經(jīng)細胞可伸出長達1Cm的神經(jīng)纖維,屬于對細胞形態(tài)大小的舉證,屬于細胞多樣性的內容,B正確;C、獨立生活的支原體具有細胞結構,直徑約10nm,屬于對細胞形態(tài)大小的舉證,屬于細胞多樣性的內容,C正確;D、寄生生活的病毒無細胞結構,不屬于細胞多樣性的內容,D錯誤.故選:D.18.如右圖是番茄根細胞對K+吸收速率和氧分壓的關系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圖中A、B兩處用于根代謝活動的酶不同B.A→B段,ATP是限制根細胞對K+吸收速率的主要原因C.在B點以后,通過中耕松土可進一步促進對K+的吸收D.氧分壓為8時,AB曲線將演變?yōu)镸2形態(tài)參考答案:C19.下列有關人體內環(huán)境及其穩(wěn)態(tài)的敘述,錯誤的是()A.機體細胞生活的直接環(huán)境主要由組織液、淋巴和血漿組成B.血漿蛋白的含量下降可能會引起機體組織水腫C.機體產(chǎn)生乳酸后,主要依賴H2CO3/NaHCO3緩沖體系來維持血漿pH的穩(wěn)定D.飲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會導致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失調參考答案:D【考點】E8:內環(huán)境的組成;E1:穩(wěn)態(tài)的生理意義.【分析】內環(huán)境的理化性質主要包括溫度、pH和滲透壓:(1)人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漿接近中性,pH為7.35~7.45.血漿的pH之所以能夠保持穩(wěn)定,與它含有的緩沖物質有關;(3)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在組成細胞外液的各種無機鹽離子中,含量上占有明顯優(yōu)勢的是Na+和Cl﹣,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來源于Na+和Cl﹣.【解答】解:A、內環(huán)境是人體細胞賴以生存的細胞外環(huán)境,內環(huán)境主要包括血漿、淋巴和組織液,所以機體細胞生活的直接環(huán)境主要由組織液、淋巴和血漿組成,A正確;B、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血漿蛋白的含量下降,相對的組織液的滲透壓升高吸水能力增強,結果導致組織水腫,B正確;C、血漿中的H2CO3/NaHCO3參與維持血漿pH的穩(wěn)定,C正確;D、飲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進水分的重吸收,有利于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維持,D錯誤.故選:D.

20.下列有關實驗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實驗中灑精是無關變量B.鹽酸能夠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

C.對照實驗中自變量和因變量只能是單一的

D.活細胞中的線粒體可被健那綠染液染成灰綠色參考答案:B21.在其他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在供試植物正常進行光合作用時突然停止光照,并在黑暗中立即開始連續(xù)取樣分析,在短時間內葉體綠中C3和C5化合物含量的變化是()A.C3和C5都迅速減少 B.C3和C5都迅速增加C.C3迅速增加,C5迅速減少 D.C3迅速減少,C5迅速增加參考答案:C22.將酵母菌接種到一定濃度的淀粉糊溶液中,先在30℃條件下通氣培養(yǎng)6小時,等菌體繁殖到一定種群數(shù)量時進行如下實驗,并回答相關的問題:(1)通入不同濃度的氧氣,根據(jù)實測其產(chǎn)生的酒精和放出的二氧化碳的量精確繪制成如1所示的曲線.在氧濃度為e時,酵母菌通過無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占葡萄糖總消耗量的.(2)若要設計實驗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現(xiàn)有實驗裝置一如圖2所示.若想得到實驗結論還必須同時設置對照實驗,請問對照實驗裝置如何設計?

(3)假設對照組實驗裝置為裝置二,預測實驗現(xiàn)象及結論如下表所示,請將表格中a、b空格補充完整.序號裝置中紅色液滴移動情況結論裝置一裝置二1a、

不移動只進行有氧呼吸2不移動向右移動只進行無氧呼吸3向左移動向右移動b、

參考答案:(1)0.6(2)將裝置一中的NaOH溶液換成等量的清水(蒸餾水),其他相同(3)向左移動

既進行有氧呼吸,又進行無氧呼吸【考點】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分析】分析圖1:隨著氧氣濃度的增加,無氧呼吸逐漸受到抑制,而有氧呼吸逐漸增強,因此酒精相對量不斷減少,而二氧化碳量不斷增加.分析圖2:因為氫氧化鈉可以吸收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因此裝置測量的氧氣消耗量.【解答】解:(1)分析圖解可知,在氧濃度為e時,酒精產(chǎn)生量的相對值為6,二氧化碳的釋放量相對值為18.由于無氧呼吸條件下: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1:2:2,因此無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相對值為3;則有氧呼吸釋放二氧化碳量=18﹣6=12,又由于葡萄糖:二氧化碳=1:6,因此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相對值為2,因此酵母菌通過無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占葡萄糖總消耗量的比例為60%.(2)遵循實驗單一變量原則,裝置Ⅱ除用等量清水代替氫氧化鈉溶液外,其他設計與裝置Ⅰ相同.(2)因為氫氧化鈉可以吸收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如果Ⅰ向左移動,Ⅱ不動說明消耗的氣體和產(chǎn)生的氣體量相等,應只進行有氧呼吸.如果Ⅰ不動說明沒有消耗氧氣,而Ⅱ右移說明產(chǎn)生了二氧化碳,應是只進行無氧呼吸.如果Ⅰ向左移動,Ⅱ向右移,說明既進行有氧呼吸又進行無氧呼吸.23.當呼吸底物不是糖時,有氧呼吸消耗的O2和產(chǎn)生的CO2的體積并不相等。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兩套,設為甲、乙,測定單位質量小麥種子呼吸時CO2釋放量與O2消耗量的比值,下列構思可以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甲裝置燒杯中盛放清水,在光照下測定O2釋放量,乙裝置在黑暗下測定CO2釋放量B.甲裝置燒杯中盛放清水,測定CO2釋放量,乙裝置換成CO2吸收劑測定O2消耗量C.甲裝置燒杯中盛放清水,測定氣體體積變化量,乙裝置換成CO2吸收劑,測定O2消耗量D.甲裝置燒杯中盛放CO2緩沖劑(可吸收和放出CO2),測定氧氣消耗量,乙裝置放死亡種子作對照參考答案:C24.呼吸底物不是糖時,有氧呼吸消耗的O2和產(chǎn)生的CO2的體積并不相等,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兩套,設為甲、乙,測定單位質量小麥種子呼吸時CO2釋放量與O2消耗量的比值,下列構思可以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甲裝置燒杯中盛放清水,在光照下測定O2釋放量,乙裝置在黑暗下測定CO2釋放量B.甲裝置燒杯中盛放清水,測定CO2釋放量,乙裝置換成CO2吸收劑測定O2消耗量C.甲裝置燒杯中盛放CO2緩沖劑(可吸收和放出CO2),測定氣體體積變化量,乙裝置換成CO2吸收劑,測定O2消耗量

D.甲裝置燒杯中盛放清水,測定氣體體積變化量,乙裝置換成CO2吸收劑,測定O2消耗量參考答案:D25.下列有關酶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酶的催化效率總是高于無機催化劑

B.酶提供使反應開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C.在葉綠體基質中不存在ATP合成酶D.低溫下酶的活性降低是因為酶的空間結構被破壞參考答案:C26.右圖為某哺乳動物的一個細胞示意圖,它屬于

A.卵原細胞

B.初級卵母細胞

C.第一極體

D.卵細胞參考答案:C27.用某種藥物處理大鼠,其肝細胞受到刺激開始細胞分裂,導致肝體積增大。當藥物作用停止后,發(fā)生凋亡的肝細胞數(shù)量會明顯增加,使得一周之內大鼠的肝就恢復到原來的大小。對比過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A.機體可通過調節(jié)細胞凋亡和細胞增殖的速率來維持組織器官細胞數(shù)量的穩(wěn)定B.在細胞分裂和細胞凋亡過程中均發(fā)生了基因的選擇性表達C.肝臟體積增大的過程中,細胞的物質運輸效率降低D.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參考答案:C據(jù)題意可知,該藥物可抑制細胞的凋亡,故機體可通過調節(jié)細胞凋亡和細胞增殖的速率來維持組織器官細胞數(shù)量的穩(wěn)定,A正確;在細胞分裂和細胞凋亡過程中均受基因的控制,均發(fā)生了基因的選擇性表達,B正確;肝臟體積增大過程中,細胞代謝加快,細胞的物質運輸效率升高,C錯誤;細胞凋亡屬于生理性死亡,是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D正確?!究键c定位】細胞凋亡的含義;探究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28.對硝化細菌的敘述正確的是①含有核糖體不含葉綠體②含有DNA和RNA,且DNA位于染色體上③因為它是需氧型生物,所以含有線粒體④基因的傳遞不遵循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⑤在繁殖過程中可能發(fā)生基因突變A.②③④

B.①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參考答案:B29.圖是綠色植物葉肉細胞的部分代謝過程圖解,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過程①表示光合作用暗反應,無光條件下能正常進行B.過程②發(fā)生在細胞質基質中,所有活細胞都能進行C.過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階段,無氧條件下能正常進行D.過程③產(chǎn)生的[H]、ATP、CO2都用于過程①參考答案:B過程①表示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應階段三碳化合物的還原,需要消耗光反應階段產(chǎn)生的[H]和ATP,A錯誤;過程②表示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發(fā)生在細胞質基質,無氧呼吸全過程發(fā)生在細胞質基質,B正確;過程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發(fā)生在線粒體基質,有氧呼吸需要氧氣,C錯誤;過程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產(chǎn)生的[H]用于用氧呼吸的第三階段,還原氧氣,不能用于過程①的光合作用,D錯誤?!究键c定位】光反應、暗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和物質變化;細胞呼吸的過程30.取生理狀態(tài)相同的某種植物新鮮葉片若干.去除主脈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塊,隨機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別放入三種濃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時間后得甲的濃度變小,乙的濃度不變,丙的濃度變大.假設蔗糖分子不進出細胞,則關于這一實驗結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實驗前,丙的濃度>乙的濃度>甲的濃度B.乙的濃度不變是因為細胞內蔗糖濃度與乙的濃度相等C.實驗中,細胞與蔗糖溶液間的水分移動屬于協(xié)助擴散D.甲、丙的濃度變化是由水分在細胞與蔗糖溶液間移動引起的參考答案:D【考點】細胞質壁分離與質壁分離復原現(xiàn)象及其原因.【分析】分析題意可知:將生理狀態(tài)相同的某種植物新鮮葉片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塊,隨機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別放入三種濃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時間后得甲的濃度變小,乙的濃度不變,丙的濃度變大.說明甲溶液吸水,即甲濃度>細胞液濃度,乙的濃度不變說明乙濃度=細胞液濃度,丙的濃度變大,丙溶液失水,則丙濃度<細胞液濃度,據(jù)此答題【解答】解:A、根據(jù)試題分析,生理狀態(tài)相同的葉片的細胞液濃度是相同的,甲濃度>細胞液濃度,乙濃度=細胞液濃度,丙濃度<細胞液濃度,則實驗前甲的濃度>乙的濃度>丙的濃度,A錯誤;B、乙的濃度不變是因為細胞內細胞液濃度與乙的濃度相等,B錯誤;C、水分移動屬于自由擴散,C錯誤;D、甲、丙的濃度變化是有滲透作用引起的,是由水分在細胞與蔗糖溶液間移動引起的,D正確.故選:D.

31.如圖是某二倍體生物四個處于不同分裂時期的圖象,相關表述不正確的是()A.核DNA數(shù)和姐妹染色單體數(shù)相同的是b圖與c圖所示細胞B.染色體行為變化相同的是a圖與d圖所示細胞C.圖中所有細胞可能是由同一個器官產(chǎn)生的D.圖中含二個染色體組的細胞是a、b、c參考答案:D【考點】61:細胞的減數(shù)分裂;47:細胞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分析】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a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分裂,處于有絲分裂后期;b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同源染色體分離,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c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都排列在板上,處于有絲分裂中期;d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分裂,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解答】解:A、核DNA數(shù)和姐妹染色單體數(shù)相同的是b圖與c圖所示細胞,都是8個,A正確;B、染色體行為變化相同的是a圖與d圖所示細胞,都是著絲點分裂,染色體移向細胞兩極,B正確;C、由于性腺中的細胞既能進行有絲分裂,也能進行減數(shù)分裂,所以圖中所有細胞可能是由同一個器官產(chǎn)生的,C正確;D、圖中含二個染色體組的細胞是b、c、d,a細胞中含四個染色體組,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結合細胞分裂圖,考查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細胞分裂圖象的識別,要求學生掌握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特點,能正確區(qū)分兩者,準確辨別圖示細胞的分裂方式及所處時期.細胞分裂圖象辨別的重要依據(jù)是同源染色體,要求學生能正確識別同源染色體,判斷同源染色體的有無,若有同源染色體,還需判斷同源染色體有無特殊行為.32.如圖為細胞核結構模式圖,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①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B.核孔對物質的運輸具有選擇性C.蛋白質和RNA通過被動運輸進出細胞核D.只有在真核細胞中,使用電子顯微鏡才可以看到此圖所示的結構參考答案:

考點: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分析:1、細胞核包括核膜(將細胞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染色質(DNA和蛋白質)、核仁(與某種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實現(xiàn)核質之間頻繁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2、細胞核是遺傳物質貯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和代謝的控制中心.解答:解:A、圖中①是染色質,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細絲狀結構,A正確;B、核孔也具有一定的選擇性,DNA、蛋白質不能通過核孔自由進出的通道,B正確;C、③是核膜是兩層膜,有核孔,蛋白質、RNA等生物大分子必需通過核孔進出細胞核,C錯誤;D、原核細胞沒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只有在真核細胞中,使用電子顯微鏡才可以看到此圖所示的結構,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33.當一條鯉魚被釣魚人誘騙上鉤后,能迅速分泌一種化學物質遺留在釣鉤上,使釣魚人長時間釣不到鯉魚。鯉魚的這種習性是一種A.種內斗爭

B.種內互助

C.種間斗爭

D.種間互助參考答案:B34.如圖曲線a和b不能用于分別表示()A.質壁分離過程中植物細胞液濃度和原生質體體積的變化B.萌發(fā)的植物種子在出土之前有機物種類和干重的變化C.夏季晴天正午時分棉花葉肉細胞中ADP和[H]含量的變化D.細胞分化程度和全能性高低的變化參考答案:C【考點】32:細胞質壁分離與質壁分離復原現(xiàn)象及其原因;3J:光反應、暗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和物質變化;51:細胞的分化.【分析】1、質壁分離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內因:原生質層相當于一層半透膜,細胞壁的伸縮性小于原生質層;表現(xiàn):液泡由大變小,細胞液顏色由淺變深,原生質層與細胞壁分離.2、種子萌發(fā)過程中,種子吸收水分,鮮重增加;種子萌發(fā)前,消耗有機物使得干重減少,出芽后進行光合作用,有機物增加.3、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NADPH和ATP.4、細胞的分化程度越高,脫分化困難,全能性越低.【解答】解:A、細胞質壁分離是由細胞滲透失水造成的,細胞失水越多,植物細胞液濃度越大,原生質體的體積越小,A正確;B、萌發(fā)種子在出土前,有機物種類增加,由于細胞呼吸旺盛,消耗的有機物增加,因此干重下降,B正確;C、夏季晴天正午時分存在光合午休現(xiàn)象,此時光反應產(chǎn)生的ATP、[H]數(shù)量較多,同時由于二氧化碳不足暗反應消耗的ATP、NADPH數(shù)量減少,因此ADP含量下降,[H]含量上升,C錯誤;D、細胞的分化程度越低,細胞全能性越高,一般情況下細胞全能性與分化程度呈反相關,D正確.故選:C.35.光合作用過程中,在葉綠體類囊體薄膜產(chǎn)生的物質是

A.C3、C5和葡萄糖

B.C3、C5和ATP

C.ADP、[H]和O2

D.ATP、[H]和O2參考答案:答案:D36.右圖為生物膜與人工脂雙層膜對多種物質的透性值,下列選項中不正確的是A.K+透過生物膜的速度比Cl-快B.K+透過人工膜的速度比Cl-快C.CO2過生物膜的方式是自由擴散D.Na+過人工膜的方式是協(xié)助擴散參考答案:DNa+過人工膜的需要載體,需要能量,從低濃度一側運輸?shù)礁邼舛纫粋龋侵鲃舆\輸。故選D37.下列關于酶的敘述,錯誤的是(

)A.溶酶體本身不能合成和分泌多種酸性水解酶B.激素都是通過影響細胞內酶活性來調節(jié)細胞代謝C.同一個體內的各類活細胞所含酶的種類有差異,數(shù)量不同D.酶既可以作為催化劑,也可以作為另一個化學反應的底物參考答案:B38.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對家禽和人類有很大危害。下列人體對禽流感病毒的免疫調節(jié)中屬于體液免疫的是

A.皮膚組織禽流感進入體內

B.效應T細胞產(chǎn)生淋巴因子發(fā)揮免疫效應

C.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接觸,使靶細胞裂解死亡

D.該病毒侵入體內后,使機體產(chǎn)生抑制病毒活性的抗體參考答案:D39.2009年國內某醫(yī)院通過胰島異體移植手術治愈了一名糖尿病患者,該患者治愈的檢查指標和出院后還需服用的藥物分別是A.尿糖和胰島素

B.胰島素和抗過敏劑

C.血糖和胰島素

D.血糖和免疫抑制劑參考答案:D40.某農科所通過右圖所示的育種過程培育成了高品質的糯小麥。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a(chǎn)過程中運用的遺傳學原理是基因重組B.a(chǎn)過程需要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的種子C.b過程需要通過逐代自交來提高純合率D.利用c過程定能更快獲得高品質的糯小麥參考答案:C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40分。)41.以下是某研究小組所做的調查,請回答相關問題.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動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敗葉為食.為探究蚯蚓對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小組做了如下實驗.(1)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屬于,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為促進了.(2)研究者選擇4個樹種的葉片首先做了半分解和未分解兩種不同處理,于6~9月進行了室外實驗.將每種葉片與土壤混合均勻后置于兩個盆中,將數(shù)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飼養(yǎng),統(tǒng)計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結果如表.單位體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不同處理蒙古櫟楊樹紅松白樺未分解葉2.445.944.797.30半分解葉7.209.428.715.23①實驗所選擇蚯蚓生長狀況基本一致,其目的是

.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動物和微生物對實驗的影響,應該在實驗前對土壤進行處理.②據(jù)表分析,蚯蚓在不同葉片中,對

最為喜好.由此說明

是影響蚯蚓攝食偏好的主要因素.(3)依據(jù)上述實驗分析,若在紅松林和蒙古櫟林中種植一些楊樹,有利于增加的數(shù)量,提高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

.參考答案:(1)分解者

物質循環(huán)(2)①排除蚯蚓個體差異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滅菌②楊樹的半分解葉

葉片種類和分解(腐解)程度(3)蚯蚓

(抵抗力)穩(wěn)定性(或“自我調節(jié)能力”)

【考點】G3: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G6: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分析】1、設計實驗應遵循對照原則、等量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等.2、生物群落:

生產(chǎn)者消費者分解者營養(yǎng)方式自養(yǎng)異養(yǎng)異養(yǎng)主要生物綠色植物動物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地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基石生態(tài)系統(tǒng)最活躍的成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關鍵成分作用制造有機物,儲存能量,為消費者提供食物和棲息場所加快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有利于植物的傳粉和種子的傳播分解有機物,供生產(chǎn)者重新利用【解答】解:(1)蚯蚓能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因此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屬于分解者,能夠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2)①實驗所選擇蚯蚓生長狀況基本一致,其目的是排除蚯蚓個體差異對實驗結果的影響.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動物和微生物對實驗的影響,應該在實驗前對土壤進行滅菌處理.②據(jù)表可知,半分解葉的量比未分解葉的量多,說明蚯蚓對半分解葉的消耗量大于對未分解葉的消耗量;表格中,蚯蚓對楊半分解葉最多,說明蚯蚓對楊半分解葉最喜好;根據(jù)表格可知,葉片種類和分解程度是影響蚯蚓攝食偏好的主要因素.(3)依據(jù)上述實驗分析,若在紅松林和蒙古櫟林中種植一些楊樹,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數(shù)量,提高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42.(00上海卷)(8分)下圖是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食物網(wǎng)簡圖。圖中甲-庚代表各種不同的生物。請據(jù)圖分析回答:(1)此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作為生產(chǎn)者的生物是______;作為次級消費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