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聲樂表演中所需的專業(yè)素養(yǎng)_第1頁
淺談聲樂表演中所需的專業(yè)素養(yǎng)_第2頁
淺談聲樂表演中所需的專業(yè)素養(yǎng)_第3頁
淺談聲樂表演中所需的專業(yè)素養(yǎng)_第4頁
淺談聲樂表演中所需的專業(yè)素養(yǎng)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IIPAGE淺談聲樂表演中所需的專業(yè)素養(yǎng)摘要:聲樂是一門具有文化屬性,文化內涵的藝術,演唱者要駕馭好這門藝術,除了具備優(yōu)秀的嗓音條件和較好的音樂綜合素質、聲樂技能技巧外,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更能讓演唱者對作品進行最全面、最深刻的音樂注解,將聲樂作品詮釋的更具藝術感染力。為此,本文僅從文化素養(yǎng)對聲樂藝術的重要性、在歌唱技巧、歌唱表演中的突出作用,以及如何提高演唱者的文化素養(yǎng)等幾個方面進行闡述。關鍵詞:文化素養(yǎng);聲樂;音樂記憶;悟性;藝術表現Abstract:vocalmusicisaculturalattribute,theculturalconnotationofart,thesingertoharnessthisart,inadditiontohavegoodvoiceconditionandgoodcomprehensivequalitymusic,vocalskills,goodliteracycanletthesingertothemostcomprehensiveandprofoundworksofmusicnotes,interpretationofthevocalmusicworksmoreartisticappeal.Forthisreason,thisarticleonlyfromtheculturalqualityoftheimportanceofvocalmusic,singingskills,theprominentroleofsingingperformances,aswellashowtoimprovetheculturalqualityofthesinger'spaperexpoundsseveralaspects.Keywords:culturalliteracy;Vocalmusic;Musicmemory;Understanding;Artperformance

目錄52891緒論 1322751.1選題意義 1176821.2國內研究現況分析 1160832聲樂表演含義與意義 271732.1聲樂表演藝術的本質 2166362.1聲樂表演的地位和作用 222093聲樂表演學習方法和技巧 324423.1聲樂表演的基礎訓練 3197033.11呼吸訓練 318283.12語言訓練 316483.13發(fā)聲訓練 434643.14形體,臺風和表現力的訓練 4322473.2聲樂表演中如何聲情合一的表達 575394聲樂表演中所需的其他綜合素質 699424.1文化素養(yǎng)的積累 6257554.2實際演出時心理調整 7105435結論 832443參考文獻 932110致謝 11PAGE81緒論1.1選題意義聲樂是人類文化發(fā)展中的產物,特別是音樂文化的產物,它是以人聲作為樂器去抒發(fā)感情,溝通人與人之間的一門綜合性的表演藝術,它需要演唱者不光是有一副好嗓子,好的聲樂表演技巧,同時更要有豐富的文化素養(yǎng)作為根基,去推動聲樂藝術的表現,而現階段,音樂專業(yè)的學生文化知識普遍欠缺,常常只追求音高、音色而忽視其文化素養(yǎng)、內涵的提高。我國古典聲樂論著《樂府傳聲》中說“必唱者先設身處地,模仿其人之性情氣象,宛若其人自述其語,然后其形象逼真,使聽者心會神怡,宛若親對其人,而忘其為度曲矣。”充分說明,一個真正的演唱者需要有豐富的文化素養(yǎng)、人生體驗和高尚的思想情操作支撐,這樣才能將聲樂作品演繹得更加深刻,打動人心。聲樂表演主要指通過優(yōu)美的聲音表達唱者的情感,同時運用一定的形體藝術,如臉部的表情、歌唱者的眼神、身體的姿態(tài)、特定的手勢以及臺位形式表現出作品深層次的內涵,從而全方位的展示出音樂魅力所在。聲樂表演可以分為三大部分的內容:聲音部分、語言部分和表演部分。其中聲樂的發(fā)聲訓練是每個演唱者聲樂學習基礎所在,聲樂的語言是聲樂的靈魂所在。聲樂表演是全身心投入的活動,除了通過聲音方面和情感方面的創(chuàng)作來展現,還能通過一定的形體創(chuàng)作詮釋一首歌曲。所以,聲樂表演要重視演唱方法、技巧處理同時,充分的重視形體藝術。1.2國內研究現況分析洪建民(2018)認為聲樂是一門優(yōu)雅的藝術,不同聲樂所表達的意境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對聲樂表演中的情感把握應格外注重。聲樂之美除了技巧上的運用,更關鍵的是情感的表達。聲樂有了情感的注入,就像有了靈魂有了生命一般,最高水平的表演者可以達到人歌合一的狀態(tài)。鄭璐(2011)認為接受美學理論是文藝研究領域中的重要成果之一,對于推動文化藝術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價值。聲樂藝術是眾多表演藝術種類中最具特色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它既是表演者與人聲"樂器"的巧妙配合,同時也是音樂與文學的完美結合,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廣泛的受眾。2聲樂表演含義與意義2.1聲樂表演藝術的本質在聲樂表演環(huán)節(jié)中,演唱者不僅僅要準確唱出歌詞,而且還要具有個性化的表演。聲樂表演是將聲樂作品演變成直接的表達方式,這從表面上看是對旋律和歌詞的再現,沒有任何的創(chuàng)造性,但是,事實上,聲樂表演要在樂曲的基礎上,將詞曲準確表達出來,并且還要融入演唱者對詞曲的理解。一個成功的演唱者無論是表現音樂中的喜悅之情,還是悲傷之情,都能表達得淋漓盡致,引起觀眾的共鳴。這不僅僅是演唱者具有高超的演唱技巧,同時也是通過二度創(chuàng)作,使音樂作品更加具有生機,表現了演唱者的藝術功底。聲樂演唱的二度創(chuàng)作,原因在于樂譜是表達音樂的符號,作曲家通過這些符號將自己的情感記錄下來,大量的信息在轉化成符號的過程中都不再具體,盡管記譜法的形式在不斷完善,但是符號的表現形式還是比較單一,不能充分將音樂內容表達出來,導致音樂僅僅用符號展現而沒有任何的生命力。所以,聲樂表演的基本任務在于使樂譜的內涵得以充分發(fā)揮,展現音樂作品的活力。當一部音樂作品從沒有生命力的符號演變成生動的音樂后,音樂不再是作曲家一個人在創(chuàng)作,同時也融入了表演者的創(chuàng)作,音樂作品是通過表演者更加直觀地展現在觀眾面前。這不是對原作原封不動的照搬,而是通過表演者的再創(chuàng)造,對音樂的內容進行豐富,甚至比作曲家要展現的內容還要豐富,給音樂增加了更多生機。2.1聲樂表演的地位和作用聲樂藝術的兩大主要元素是技巧和情感,對于聲樂藝術來說,技巧和情感是辯證統(tǒng)一、相輔相成的關系,在實際應用中,若只有情感便顯得空洞無力,只有技巧更是如同雜耍一般,只有兩者應用和諧才能由技巧帶來審美愉悅,由情感進入深層內涵,使人感受到作品的愉悅。所謂“無技不驚人、無情不動人、無戲不服人”正是體現出了技巧、感情和表演在表演藝術中的辯證關系,而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技巧在聲樂藝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聲樂技巧深化了聲樂藝術的審美內涵,聲樂藝術的意義和價值通過語言和人聲的技巧得到體現,傳遞出了聲樂藝術本身的神韻和美感、蘊含的文化和品質,深化了聲樂藝術的審美內涵。情感和風格都是聲樂藝術重要的組成部分,情感是靈魂,風格就是核心,但是這兩者都離不開聲樂技巧,聲樂技巧是它們最主要的表現手段。我國各民族之間文化差異導致的聲樂藝術的區(qū)別和差異已非常明顯,世界民族之間民族語言、人文環(huán)境和風俗習慣等的巨大差異,更是使得世界音樂在風格上體現出巨大的不同。對于聲樂藝術,這種巨大差異體現在語言、發(fā)聲、咬字、呼吸、語氣等聲樂技巧運用上。風格是聲樂藝術的重要標志。在藝術領域中,風格為不同是主要區(qū)分不同流派的方法,而技巧的不同便是區(qū)別不同藝術風格的主要手段。3聲樂表演學習方法和技巧3.1聲樂表演的基礎訓練3.11呼吸訓練學生初始發(fā)聲往往是不完滿的,大都有“擠、卡、壓”或者“虛、空、暗”等毛病。這些問題應讓學生明白發(fā)聲必須要有氣息支持。我們觀察小孩睡覺時的呼吸,會發(fā)現吸氣、呼氣的時間長短幾乎一樣。但歌唱中的吸氣時間較短,呼氣的時間要長得多。因此,聲樂教學吸氣肌肉組織在短時間內吸入較多的氣(吸入多少要根據樂句的需要)進行訓練,也就是說有效的吸氣并保持住,有控制地釋放氣的這部分肌肉組織進行訓練。這一短一長的吸、呼動作,學生往往只注意后者,如果沒有前者的吸入,后者的發(fā)聲進行則不佳,或者困難較大,因此,學生踏實地練習“快吸――慢呼”是必不可少很有效果的練習,一當掌握運用,發(fā)聲就變得很容易了。3.12語言訓練在教學中不難發(fā)現學生發(fā)元音,有的好些,有的差些。五個基本元音ieaou(意大利語),前面兩元音ie在口腔的前部即門齒處形成,而ou兩元音在口腔的深處即舌根處,而a元音在前兩者的中間,學生練習時,常常出現困難,要嘛是聲音太“白”要嘛是太靠后,聲音暗而空洞,字音不清。遇到“白”者,要求ie元音適當后移,ie兩元音出現“白”的現象較多,主要時聲帶過分用力,通過元音恰當后移可以的緩解。聲音太暗大都表現在ou兩元音上,可以要求發(fā)聲自然些,聲音位置高位安放,可以得到解決。為使教學順暢,還可加上輔音進行練習,如mi可以幫助尋找“亮”點以及用哼鳴尋找“高位置”等,都是切實可行的方法,由于學生有較大差異,選用學生最方便的元音,進行打開喉嚨的練習是很有效的方法之一。打開喉嚨的方法多種多樣,在此就不一一列舉。打開喉嚨的訓練和呼吸訓練是同時進行的,喉嚨打不開,發(fā)音不暢,咬字不清(聲母與韻母拼讀所需的氣息量),吐字不亮(韻母不純而無漂亮音色),常常是呼吸問題。為結束打開喉嚨這一話題,引用下面一段話:“‘哈欠’確切一點說是‘隱蔽的哈欠’是歌唱時,用來降低喉頭位置,并使嗓音飽滿,甚至不會唱歌的人也易于相信打‘哈欠’,的狀態(tài)會使聲音飽滿,重要的不是‘哈欠’本身,而是產生‘哈欠’的那些器官的開始動作,它不但能降低喉頭位置,并能改善咽腔形態(tài),增加聲門下壓力,從而改善了口咽腔形態(tài)不佳和聲門下壓力不足而產生的音色暗淡”。3.13發(fā)聲訓練為使中聲區(qū)到高音區(qū)順利轉換過渡,中聲區(qū)的聲音應力求放在高位置上,所謂高位置即“面罩”?!懊嬲帧本驮陬€的上方,是共鳴室,由所有的腔體如額竇和上頜竇等及額骨組成。⑤面罩共鳴作用很大,其聲音透明、集中。由于聲音發(fā)出是在同一位置,母音(韻母)也就統(tǒng)一了,唱者會感到發(fā)出聲音很容易。從中聲區(qū)過渡高聲區(qū)的練習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中聲區(qū)切忌聲音太粗、太重,音量過大,力求自然,柔和,中聲區(qū)向高聲區(qū)過渡就容易許多。解決過渡音的傳統(tǒng)方法是:“掩蓋”、“關閉”即中聲區(qū)唱較為開放的a,臨到過渡音加o進行過渡,即掩蓋,爾后加u進行關閉。因為u母音喉頭自然位置比較低,容易形成通道,聲音容易上去,但在教學中用上述方法,有時也難奏效,因此,要根據具體情況,尋找學生最方便的母音來練習過渡音,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過渡音的訓練是復雜的過程,它必須通過人體的喉、咽、口腔、鼻腔、竇這些共鳴體以及整個人體協(xié)調工作的結果。特別竇作為高音區(qū)的共鳴體十分重要。“只有具備高的‘2800’的胸聲,才能產生真正的竇腔共鳴。”“這個共鳴體雖然如此令人難以捉摸,但能用控制喉功能的同樣方式去控制它。也就是用耳朵,用過去的經驗的記憶和詩意般的聯想,學生必須學會傾聽‘2800’,然后把它保持在他發(fā)出的每一個音”。3.14形體,臺風和表現力的訓練明確了形體藝術的表演應從各方面單獨配合訓練。訓練的過程里尤其是在練習身體部位動作都會有些總體的目標、具體的要求,達到聲和形的統(tǒng)一。同樣,脫離藝術表演而僅僅是單純的歌唱,也會讓那個演唱的技巧失去自身價值。形式和內容完美的統(tǒng)一,是表演追求最高的境界。聲樂表演和形體藝術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聲樂表演是門實踐性很強的藝術,形體藝術則是融合技巧、臺風等為一體的舞臺表演藝術,是聲樂表演的靈。沒有形體的表演,聲樂作品也就只能成為一種樂譜符號存在而已,不會成為真正的藝術。所以在聲樂表演里,形成肌體歌唱的生理運動和得益思維活動聯覺行為必須有機的結合。一是,形體藝術要表達真實的情感。要讓聲音有足夠的感情,先把自己感動,才能同時也打動觀眾。虛假的表演不能讓觀眾信服。在實際演出過程中,我們追求的一種形體方面的落落大方、唯美典雅,充分領悟和體會藝術的魅力,能夠非常準確的塑造出想要表達出的人物的藝術形象。通常認為,聲樂的表演演員需要站在舞臺之上,將給以觀眾的感覺就是演員始終是落落大方,沒有任何的拘謹的感覺。二是,形體藝術中的動作要保持延續(xù)性。從音樂開始進入到角色中,全身心演唱,動作保持連貫和統(tǒng)一。杜絕無動于衷、心猿意馬的表演。對于聲樂演員來說,在音樂舞臺的表演方面,歌唱藝術是心靈對世界的感應,以獨特藝術形式,充分展示審美價值,有利于決定著能夠直接的或者間接的引起音樂審美領域的聯覺活動的是后續(xù)的心理活動接著"下行"接連上下"純五度"之間的起伏波浪弦律的靈活線條,歌唱表演者在舞臺上必須神形兼?zhèn)?,從頭到尾嚴格要求,樹立扎實的臺風,全身投入歌唱。3.2聲樂表演中如何聲情合一的表達深刻理解是對作品的第一印象,進一步深入升華再創(chuàng)作的過程。一首觸人情懷的歌曲無疑是作者與演唱者的藝術結晶。因而人們在抒發(fā)感情的同時,因時代、社會、民族、文化等審美不同其藝術表現中的聲音、風格、語言及各種音樂中的抑陽頓挫等也不同。如陜北民歌《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高腔凄美,新疆民歌節(jié)奏鮮明歡快,蒙古民歌舒緩遼闊,青藏民歌高遠奔放等。各類藝術歌曲、歌劇詠嘆調,其作品風格、內容形式不同,其表現方法也不同。因此歌唱者必須在深刻理解作品的基礎上調動全部身心進行全面設計、布局,使聲音音色、語言、呼吸、動靜相溶的音樂張力,將自己的生活經歷、體驗融入作品中而不是冷漠的局外人。要從知情、唱情、傳情達到水到渠成的技藝結合。我國古代聲樂大師李漁在《閑情偶寄》文章中特別提出“唱曲宜有曲情……曲情者、曲中之情節(jié)鮮明、情節(jié)知其意之所在,則唱出口時,儼然此種神情,悲者黔然魂消而不致反有喜色,歡者怡然自得而不見稍有瘁容,各種具有區(qū)別,此所謂曲情是也……”李漁是針對當時演唱中所存在的某寫不良傾向所做的評論,但對我們今天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演唱過程中,激發(fā)自己的激情就會使各發(fā)音器官都處于完全開放、自然放松的狀態(tài)。如兩肋張開,腭蓋高抬,保持吸氣狀態(tài)發(fā)聲等。而且由于精神飽滿,精力集中也益于做到聲音既有力度又有支點,而這樣的聲音也正是情感表達所需要的。激情的演唱對訓練高音也有很大的幫助,在練習時高音往往不易唱好,我們就可以把它引入自己喜歡的練習曲中,注入豐富的感情,這樣就可以忘記原來唱這個高音時的“緊張感”,甚至是“恐懼感”,而下意識地把這個音唱得很好。這樣反復訓練后再帶到原來的演唱中,記住的這種感覺逐步變成下意識的演唱,并能達到隨時再現的能力,這就是“以情帶聲”的典型例子。另外,呼吸、共鳴、位置等一些技巧常常是感情被激發(fā)后,注意力高度集中時的感覺。這樣的感覺會印象深、記憶牢、進步快。由此可見,激發(fā)演唱者的情感對聲樂技能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4聲樂表演中所需的其他綜合素質4.1文化素養(yǎng)的積累“文化素養(yǎng)是指一個人對這些人類精神活動的創(chuàng)造物認識多少,把握多少,運用多少。如果一個人文化素養(yǎng)深厚,那么他的精神氣質、思維方式、審美尺度、價值取向等,就會上升到更高的層次,從而變得深邃而深刻,豐富而博大,厚重而成熟,向著既定的人生目標去顯示自己的本質力量;相反如果一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不足,那么這個人的精神氣質、思維方式、審美尺度、價值取向和悟性就缺少成熟的機制和敏銳,從而像破舊的船擱淺在膚淺的岸邊,無法使自己的本質力量最大限度的,完美的對象化?!甭晿匪囆g具有文化屬性,其作品是古今中外人們一代代創(chuàng)造出來的,整理出來的,其從內容到形式都是在不斷變化,不斷發(fā)展,不斷充實,里面滲透著人類的聰明智慧、美學思想、音樂觀點、音樂思維。正如許多學者所說的那樣:“一部聲樂藝術發(fā)展史實質就是一部世界音樂思想的發(fā)展史?!薄耙魳肥且愿行缘男问匠霈F的,但是這個形式的內部卻凝聚著深厚的文化內涵?!雹趯τ谝粋€歌唱者來說,豐富的人生體驗以及廣博文化修養(yǎng)是其歌唱表演的升華。古往今來,凡優(yōu)秀的歌唱家都有著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他們根植于沃土,孜孜不倦的從各類藝術中吸取豐富的營養(yǎng),崔開出音樂藝術之花,因此,演唱者必須不斷地積累豐富的知識,開闊視野,兼收并蓄,發(fā)揮無限的想象去創(chuàng)造準確而完美的音樂,使自己的藝術之樹常青。4.2實際演出時心理調整藝術與文化自身以及兩者之間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內在聯系,演唱者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就要開拓視野,多看一些不同形式的演出,如:歌劇、話劇、戲曲、舞蹈、電影和電視節(jié)目等,“像在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片頭曲的演唱中,就融入了京韻大鼓的唱腔風格,使詞曲的演唱更貼近中國古代三國時期的時代風韻,增添了歌曲的活力與真實感。”④多參觀畫展及各種藝術展覽,俄國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亞賓演唱《伏爾加船夫曲》的生動形象與俄國著名畫家列賓的油畫《伏爾加纖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個事例充分說明藝術之間是相通的。還有著名表演藝術家郭蘭英就很喜歡繪畫,她畫的蘭花能使人聯想到她的表演藝術,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因此,我們應從姊妹藝術中吸取寶貴的營養(yǎng),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學習藝術的前提是要有一個完善的人格,著名的琵琶演奏家劉德海先生曾說:“藝術是心靈的鏡子,真正的藝術感染來自心靈的真誠純潔,人以藝傳,藝以人傳,藝術里人格便是一切。”由此可見,完善的人格是人們進行一切實踐活動的保障,是提高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根本。提高文化素養(yǎng)還須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養(yǎng)成勤奮積累的好習慣,多讀一些文字性的藝術作品和音樂理論書籍,還要多讀樂譜,瀏覽一些作品,盡可能是一些古今中外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風格、不同作曲家的作品;多聽音樂會,多聽唱片以及錄音等資料,尤其是多聽名家的演唱;多觀察和體驗生活,因為一切藝術都來源于生活,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啟迪和感染;善于分析和思考,分析作品,從旋律到歌詞都要進行推敲,琢磨,還有歌曲的曲式、結構、調性、風格以及歌詞詩體、題材內容、思想內涵和語言的邏輯重音都認真的研究;多唱作品積累曲目,參加實踐演出;多積累其他一些非專業(yè)性課程知識,由于文化之間是彼此相通的。據聲樂心理學了解:“開朗樂觀、積極愉快的情緒會使身體分泌一種能緩解痛感的激素,會對個體的聲樂演唱產生良好的影響”。由此可見,良好的心理素質對一名聲樂演唱者是十分重要的,當然,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是演唱者體會個人文化素養(yǎng)的奠基石。古人曾言道:“人身以心為主,心忿則熱,心勞則汗,心恐則憟,心驚則顫,心憂則癖?!睕]有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何談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所以要求演唱者能動的培養(yǎng)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平日多上臺表演,多參加比賽,培養(yǎng)起個人的信心,從而便于將自身的音樂氣質、歌唱水平充分展現。5結論綜上所述,聲樂表演是需要用真情體驗作品、通過聲、身共同表現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聲樂表演的演員不僅要在舞臺上歌唱,同時要具備舞臺表演的形態(tài)藝術。如果歌唱者在舞臺一動不動只是歌唱,就顯得特別的呆板而缺乏形象和生動感。聲樂演員有必要認真研究舞臺的藝術和表演方面問題。出色的形體表演技巧和完善的歌唱手法,可以在表演中實現相輔相成。各種表象充分證明,需要同樣的表達更加清晰的形體藝術形式,并且能夠呈現在廣大的觀眾眼前。因此,眾多聲樂表演演員們通常在多層次舞臺的表演過程中,需要更加關注面部的表情的變化和表演,重點準確掌握更加貼切、更加真實、更加自然的藝術表演要領,萬萬不能夠矯揉造作,要始終堅持表里如一的基本原則。因此,要科學根據沿襲歌曲的主要內容的想要表達的思想,結合日常的形態(tài)領域的訓練,將自己的表演表情作為歌唱領域演員的重要基本功。

參考文獻[1]趙青.牢牢把握聲樂表演藝術再創(chuàng)作的審美原則[J].音樂研究,2001,04:80-85.[2]洪建民,孫樂.論聲樂表演中的情感把握[J].黃河之聲,2018,02:16.[3]鄭璐.接受美學觀照下的聲樂表演藝術及其美學特征[J].江西社會科學,2011,06:188-191.[4]王硌.論聲樂表演中的美學思維問題[J].音樂研究,2006,03:112-115.[5]張錦華.關于聲樂表演的幾點思考──在作品中尋找自我,在自己身上發(fā)現音樂[J].中國音樂學,1998,04:105-112.[6]姚丹.聲樂表演藝術的審美體現[D].東北師范大學,2005.[7]趙鶴.聲樂表演中肢體語言運用研究[D].河北大學,2015.[8]田丁.論聲樂表演的藝術再創(chuàng)造[J].中國音樂,2002,03:48-5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