讖緯與佛、道及自然科學_第1頁
讖緯與佛、道及自然科學_第2頁
讖緯與佛、道及自然科學_第3頁
讖緯與佛、道及自然科學_第4頁
讖緯與佛、道及自然科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讖緯與佛、道及自然科學

bole書與經文配合。古代的經書囊括一切學問,是個無所不包的龐大體系,所以配經的緯書,也是包羅萬象的。讖緯代表東漢王朝的統(tǒng)治思想,在經學上,它是東漢時代具有權威性的,勢力最大的一派。當時凡是善于附會圖緯的就能得官,反對讖緯的就會得罪。范曄說:“桓譚以不善讖流亡,鄭興以遜辭僅免,賈逵能附會文致,最差顯貴,世主以此論學,悲矣哉!”(《后漢書·范鄭陳賈傳論》)讖緯的哲學思想體系,是以陰陽五行說為骨架的唯心主義神學目的論,這是董仲舒天人感應論的繼承和發(fā)展,這些封建性的神學迷信思想是應該徹底批判的。但是由于讖緯的內容龐博繁多,其中主要是漢朝的東西,時代比較古。它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古代神話傳說、古代歷史、社會學、民俗學、宗教學的資料。我們只要摒棄其體系,就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不少有價值的東西。現(xiàn)就讖緯與佛、道及自然科學的關系分述如下,由此可見讖緯的價值和影響。(一)是對古代道教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讖緯神學盛于東漢時代,魏晉以后屢次遭到禁止,乃日漸衰頹。《隋書·經籍志》說:“至宋大明中,始禁圖讖,梁天監(jiān)以后,又重其制。及高祖受禪,禁之踰切。煬帝即位,乃發(fā)使四出,搜天下書籍與讖緯相涉者,皆焚之,為吏所糾者至死。自是無復其學,秘府之內,亦多散亡”。讖緯書雖然大量散失,但讖緯神學的一些內容卻為佛教、道教所吸取。僧道中都講天人感應的讖語。三國時候,西域來的康僧會通天文圖緯。吳主孫皓問他什么是善惡報應?康僧會說:夫明主以孝慈訓世,則赤烏翔面,老人星見;仁德育物,則醴泉涌而嘉禾出。善既有瑞,惡亦如之。故為惡于隱,鬼得而誅之;為惡于顯,人得而誅之。(《出三藏記集》卷十三《康僧會傳》)這里說君主能孝慈仁德就會出現(xiàn)醴泉涌,嘉禾出,赤鳥翔等瑞應?!缎⒔洝ぴ衿酢氛f:“王者孝及于天,甘露降;澤及地,醴泉涌”?!缎⒔洝ぶ衅酢氛f孔丘作《孝經》,文成道立,于是有赤烏翔,摩青云??瞪畷侵魉觥o@然是用讖緯來勸善戒惡,說明佛教的善惡報應是真實的。后趙時,佛圖澄諫石勒曰:“王者德化洽于宇內,則四靈表瑞;政弊道消,則彗孛見于上。恒象著見,休咎隨行,斯乃古今之常征,天人之明誡”。(《高僧傳》卷九《佛圖澄傳》)劉宋時,僧含對瑯琊顏峻說:“如今讖緯不虛者,京師尋有禍亂,真人應符,屬在殿下。檀越善以緘之。俄而元兇構逆,世祖龍飛,果如其言”。(《高僧傳》卷七《僧含傳》)這些佛教徒不僅相信讖緯,而且所宣傳的也完全是一套天人感應的思想。中國古代的神仙方術為讖緯所吸收,讖緯產生于道教之前,讖緯中的一些內容,又為后來的道教所吸取?!对姟ず耢F》言少室之山,“此山巔亦有白玉膏,得服之,即得仙道,世人不能上也。(《山海經·中山經》郭注引)又說:“太華之山上,有明星玉女,主持玉槳,服之神仙?!?《后漢書·張衡傳》注引)《河圖玉版》曰;“少室山,其上有白玉膏,一服即仙矣。”(《山海經·西山經》郭注引)《魚龍河圖》云;“玄洲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南岸十萬里,上有芝草生玄澗,澗水如蜜味,服之長生?!?《太平御覽》卷五九引)古詩里說:“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本晻鲇诎揭院?服食求仙的內容正反映出當時的風尚。這是讖緯吸取古代服食神仙之說的證明?!洞呵锖险\圖》說:“黃帝請問太乙長生之道,太乙曰齋戒六丁,道乃可成?!?《文選》鮑昭《升天行詩》注引)這些神仙長生,齋戒之法都為道教所吸收,構成道教的主要內容。原始道教的經典《太平經》中說:“天道億萬,少得其真,《河圖》《洛書》,廢者眾多”《太平經》卷六十九在《天讖支干相配法》里講到要“洞通天地之圖讖文?!边@是道教經典直接談到圖讖的證明。晉朝著名的道教徒葛洪大肆宣傳服藥成仙。《抱撲子·仙藥篇》里就引《孝經援神契》曰“椒姜御濕,菖蒲益聰,巨勝延年,威喜避兵。”巨勝就是芝麻?!秴⑼酢氛f:“巨勝可延年?!薄鹅`寶五符經》云:“胡麻本生大宛,……東度關,留在中土,……自名巨勝?!幌?與世長存?!?卷中)《本草》謂巨勝“久服、輕身不老?!蓖布词擒蜍?方士認為威喜可以避兵。足見道教中的服食成仙之術至少有部分直接從讖緯中來的。梁朝著名道士陶弘景精通圖讖。梁武帝代齊,“弘景援圖讖,數(shù)處皆成‘梁’字?!?《梁書·處士·陶弘景傳》)他的《真誥》七篇《運期象》《甄命授》《協(xié)昌期》《稽神樞》《闡幽微》《握真輔》《翼真檢》都是仿照緯書命名。所以宋代高似孫說:“《真誥》之作,其緯于經者乎!其目自《運象》至于《翼真檢》者凡七,蓋有象乎緯,能通乎緯,必知誥矣?!?《真誥序》)隋末道士桓法嗣以圖讖說王世充?!杜f唐書·王世充傳》云:有道士桓法嗣者,自言解圖讖,乃上《孔子閉房記》,畫作丈夫持一竿以驅羊。釋云“隋·楊姓也,干一者,王字也。王居羊后,明相國代隋而為帝也。”又取《莊子》《人間世》《德充符》二篇上之。法嗣釋曰:“上篇言世,下篇言充,此即相國名矣,明當?shù)卤蝗碎g,而應符為天子也。”世充大悅曰:“此天命也?!痹侔菔苤?即以法嗣為諫議大夫。案《易內戒》及《赤松子經》及《河圖記命符》皆云,天地有司過之神,隨人所犯輕重,以奪其算,算減則人貧耗疾病,屢逢憂患,算盡則人死。諸應奪算者有數(shù)百事,不可具論。又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紀者三百日也:小者奪算,算者三日也。這里的《易內戒》《河圖記命符》,在朱彝尊《經義考》里皆列入“毖緯”中,屬于讖緯一類的書?!冻嗨勺咏洝芳吹啦刂械摹冻嗨勺又薪浣洝贰=浿姓f天上有三臺北辰之主管人的命運和俸祿,“常在人頭上,察其有罪,奪其算壽,若奪一年,頭上無光?!薄逗訄D紀命符》說:“天地有司過之神,隨人所犯輕重,以奪其算?!?《長生療養(yǎng)方》卷一引)在《醫(yī)心方》卷二十六里引用了《河圖記命符》的全文;天地有司過之神,隨人所犯輕重,以奪其竿(算)紀。惡事大者奪紀,過小者奪,隨所犯輕重,所奪有多少也。人受命得壽,自有本數(shù),數(shù)本多者,紀算難盡,故死遲。若所稟本數(shù)已少而所犯多者,則紀算速盡而死早也。又人身中有三尸,三尸之為物。實魂魄鬼神之屬也。欲使人早死,此尸當?shù)米鞴碜苑趴v游行,餉食人祭醊,每到六甲窮日,輒上天白司命,道人罪過,過大者奪人紀,小者奪人算。故求仙之人,先去三尸,恬淡無欲,神靜性明,積眾善仍服藥有益,乃成仙?!逗訄D記命符》這段文字成為道教的重要文獻,不僅為《抱樸子》引用,宋時的《太上感應篇》里也沿用這段文字,由于《太上感應篇》的廣泛流傳,影響很大,以后又發(fā)展成“功過格”認為積善立功,則可延年益壽,成仙不死;為非作惡,則天奪其算,短命夭折。但究其淵源,則道教直接吸取自讖緯。《河圖絳象》云:太湖中洞庭山,林屋洞天,即禹藏真文之所,一名包山,吳王闔閭,登包山之上,命龍威丈人,入包山,得書一卷,凡一百七十四字而還。吳王不識,使問仲尼,詭云:“赤烏銜書以授王?!敝倌嵩弧拔粑嵊挝骱V?聞童謠曰:‘吳王出游觀震湖,龍威丈人名隱居,北上包山入靈墟,乃造洞庭竊禹書,天帝大文不可舒,此文長傳六百初,今強取出喪國廬。’丘按謠言,乃龍威丈人洞中得之,赤烏所銜,非丘所知也?!眳峭鯌?乃復歸其書(《古微書》)卷三二引。這段話據明朝孫瑴說又見于后漢袁康的《越絕書》。只是在《越絕書》里多了“神人曰:我有《靈寶五符》以投蛟龍水豹,子能得之,不日而就。因授禹而誡之曰:事畢,可秘之于靈山。”(見《古微書》卷三十二引)只是今《越絕書》中無此文,蓋《越絕書》佚文。這里明確地指出闔閭所得即《靈寶五符》。把《河圖絳象》同《越絕書》佚文兩相比勘,不難看出:《河圖絳象》是比較原始的文字?!逗訄D絳象》中的“洞天”等詞為后世道教三十六洞天所本,而“林屋洞天”亦在三十六洞天中?!鹅`寶五符》為早期道教經典,關于《靈寶五符經》來源的故事,葛洪在《抱樸子·辨問篇》說:《靈寶經》有《正機》《平衡》《飛龜·授祑》凡三篇,皆仙術也。吳王伐石以治宮室,而于合石之中,得紫文金簡之書,不能讀之,使使者持以問仲尼,而欺仲尼曰:“吳王間居,有赤雀銜書,以置殿上,不知其義,故遠咨?!背手倌嵋砸曋?“此乃《靈寶》之方,長生之法,禹之所服,隱在水邦,年齊天地,朝于紫庭者也。禹將仙化,封之名山石函之中,乃今赤雀銜之,殆天授也”?;ハ嘤∽C,可見道教關于《靈寶五符經》出現(xiàn)的故事,直接取自讖緯《河圖絳象》。我頗懷疑《靈寶五符》一段乃漢末魏晉間道流所加入以證明《靈寶五符經》淵源甚古,并非《河圖絳象》原文?!兜啦亍分杏小短褰鹨航洝?據孟安排說:“此經所明多是金丹之要,又是緯候之義?!?《道教義樞》卷二《七部義第六》)正說明緯書與道經的密切關系。至于扶乩降神的儀式,不僅為道教所繼承,并且造作了不少的讖語。如東晉的《太上洞淵神咒經》把神靈的預言稱為“道言”,例如:道言:甲申垂至,洪水不久,今有疫鬼殺人。(《太上洞淵神咒經》卷二《遣鬼品》)道言:及壬午年,壬辰之歲,殺人大水來矣。國王不治,民多暴死。甲申之災,死絕矣。(同上,卷三《縛鬼品》)道言:甲申之旬歲中。有大災起西北,水來疾病。人死十中有八九耳。(同上·卷七《斬鬼品》)道言:自庚辰之年到壬午年九月十月、人多有病。(同上)道言:天下運盡,水來不久,男女之人無不死矣,唯有奉三洞之人,乃得全耳。(《太上洞淵神咒經》卷八《召鬼品》)這些讖語成為道書的一個組成部分,漢魏以后,讖緯流入道教,制作讖語成為道教的一項宗教活動?!端鍟そ浖尽纷従曨愑小犊桌献彙肥?《老子河洛讖》一卷,《嵩山道士歌》一卷,就是這類作品。由此可見,讖緯與道教的關系比佛教更為密切。(二)關于地球的運動在古代,科學和神學往往是雜揉在一起的。許多自然科學知識都保存在神學的書籍里,因之剝開神學體系的外衣,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科學知識。讖緯中包括許多天文歷法的知識。在緯書中既有蓋天說也有渾天說?!渡袝检`曜》說,“仰視天形如車蓋,眾星累累如連貝?!?《初學記》卷一引)又謂:“天以圓覆,地以方載?!?《周禮·考工記》疏引)天形象車蓋,天圓而地方,這是古老的蓋天學說?!洞呵镌氛f:“天如雞子,天大地小,表里有水。天地各承氣而立,載水而浮,天如車轂之過?!?《說郛》卷二引)這與張衡《渾天儀注》說;“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中黃,孤居于內,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天地各乘氣而立,載水而浮?!燹D如車轂之運也?!边@兩節(jié)文字基本相同?!对泛盟啤稖喬靸x注》的縮寫。兩者誰先誰后難于判斷。但天體如雞子,地體是球形的,如雞子中黃,這反映了漢代渾天學說的先進科學水平。在緯書中還載有關于地動的學說?!逗訄D》云:地恒動不止,譬人在大舟上,閉牖而坐,舟行而人不覺。(《白孔六帖》》卷一,《唐類函》卷十二引)地有四游,冬至地上行,北而西三萬里;夏至地中行,南而東三萬里;春秋二分是其中矣。地常動移而人不知,誓若閉舟而行,不覺舟之運也。(《文選·勵志詩》注引)這里講到“地動”、“地有四游”,顯然是由于天文歷法的進步,對于太陽周年的視運動已經能精密地測定日行黃道上二至二分的季節(jié)。冬至地球偏北,相對來說則太陽偏南;夏至地球偏南,太陽則相對偏北。“地有四游”,春夏秋冬四時不停地運動著,這是我國古代天文學上認識宇宙的一個創(chuàng)見。在古代天文學和宇宙論中,對于日月星辰的運行,特別是行星的順行、逆行等復雜的視運動,總不能提出合理的解釋,其根本原因就是假定“地”是靜止不動的。因之,一個運動著的地球乃是現(xiàn)代天文學的起點,而在漢代的緯書中,對于地球運動的認識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春秋·運斗樞》說:“地動則見于天象?!?《北堂書鈔》卷一五○引)這說明地球的運動可以由觀測天象(日、月,星辰)的變化來認識。這里應用了運動的相對性,到現(xiàn)在還是一種測驗地球運動的科學方法。尤其可貴的是它從地球運動對節(jié)氣的成因做出科學的說明,同時對于地恒動不止而人并不感覺也做了通俗易懂的科學解釋。這些都反映出當時先進的科學水平。在物理學方面,對于雷電也有符合科學的解釋。“《易緯稽覽圖》陰陽和合,其電耀耀也,其光長而雷殷殷也?!薄逗訄D·開始圖》“陰陽相薄為雷?!?《開元占經》卷一〇二引)《春秋元命包》“陰陽合為雷,陰陽激為電?!?《太平御覽》卷十三引)“陰陽相激”說明陰陽兩種力量的斗爭?!瓣庩柡秃稀敝竷煞N力量的統(tǒng)一。晉顧凱之《雷電賦》說:“陰陽相薄,為雷為電?!?《初學記》卷一引)就是本緯書之說解釋雷電的成因是陰陽兩種物質力量的矛盾統(tǒng)一。在生理學方面,如《春秋元命包》說:“腦之為言在,人精在腦?!?《太平御覽》卷三七五引)《爾雅·釋沽》“在,察也。”這說明人精在腦,腦能察物。中國古代傳統(tǒng)的說法都認為“心之官則思?!卑研漠敵伤季S的器官,實際上是錯誤的,緯書里說腦是思維的器官,則是符合科學的。在地理學方面,緯書吸取了鄒衍的大九洲小九州之說?!逗訄D括地象》云:凡天下有九區(qū),別有九州,中國九州名赤縣,即禹之九州也。(《初學記》卷五引)按照鄒衍的說法,中國名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又分為九州,這就是《禹貢》上的小九州,不能算“州”數(shù)。在大九州中,赤縣神州只能算一州,象中國這樣的九個才能稱為州。九州之外有海環(huán)繞,彼此各不相通,這樣的九州又有九個,這才是大九州,大九州的外面還有“大瀛海”環(huán)繞著,這就到天地交界的地方。所以中國只能居天下的八十一分之一。在《禹》貢的九州之內,由于各地的水土不同,因之各地人的性情、語言聲音也不一樣。《河圖》說:九州殊題,水泉剛柔各異。青徐角羽集,寬舒遲,人聲緩,其泉咸以酸。荊揚角徵會,氣漂輕,人聲急,其泉酸以苦。梁州商徵接,剛勇漂,人聲塞,其泉苦以辛。充豫宮徵合,平靜有慮,人聲端,其泉甘以苦。雍冀商羽合。端烈、人聲捷,其泉辛以咸。(《初學記》卷八引)這是認為九州的土地、水泉的性質不同,因之各地人的性情、聲音不同。它注意到水土與人的性格、語音的關系,這是值得注意的問題。在這些科學知識的基礎上,經過綜合概括,分析推理,在緯書中提出一種樸素唯物土義的宇宙生成論。《河圖·括地象》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未分,共氣混沌,清濁既分,伏者為天,偃者為地?!?《初學記》卷一引)《洛書·靈準聽》說:“太極具理氣之原,兩儀交媾而生四象,陰陽位別而定天地。其氣清者,乃上浮為天,其質濁者,乃下凝為地。”唯心主義者認為“太極”是理,是精神性的東西;唯物主義者認為“太極”是氣,是物質性的;兩者互相對立。實際上理氣不可分割,理是離不開氣的。所以《洛書》說:“太極具理氣之原,”這是極為深刻的見解?!疤珮O”是混沌狀態(tài)的元氣,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