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簡冊中的呈文與簿籍類冊書的排列
100多年來,漢代的張禮和敦煌挖掘出了大量的簡化文獻,豐富多樣,其中許多是類型的文獻。對此,自王國維開始就不斷有學者加以研究,成果斐然。其中一項重要的工作是同類簿籍的集成與同一冊書的復原,在這方面,森鹿三、陳公柔、徐蘋芳、邁克爾·魯惟一(MichaelLoewe)、永田英正、大庭脩、謝桂華與李天虹等均做出過重要貢獻。①關于漢簡冊書復原的方法也不斷有學者加以總結與反思;①對于簿籍的性質與關系,亦有學者反復深入探討。②不過,這類簿籍的研究上還有一些問題沒有解決。仔細分辨,學者對于簿籍的構成,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些實際默認“簿籍”單獨構成一類文書,因此在歸納“簿籍”時只收入相關標題簡與內容簡,并未包含相關的上呈文書之類的內容,賬簿加上呈文則稱為“會計報告”,③而有關文書則被認為是正文,簿籍屬于附件。④另有學者在討論簿籍時則一并包含呈文(或稱送り狀〔呈送狀、送狀〕、呈報,以下統(tǒng)稱為“呈文”)。⑤但對于以簿籍為主體的文書是如何排列的,卻少有明確討論。⑥涉及呈文在簿籍冊書中的位置時,針對不同的冊書,意見仍有分歧,自然得出的這些簿籍諸簡的排列也就不同。具體而言,關于“橐他莫當燧守御器簿”中的“始建國二年五月丙寅,橐他守候義敢言之:謹移莫當燧守御器簿一編,敢言之”簡(73EJF16:1537),除去1978年發(fā)表的《簡報》認為置于冊書之首外,其余學者(包括簡報作者后來的論述)均認為應置于冊書的末尾;⑦而關于甲渠候官出土的“始建國天鳳亖年當食者案”(EPT68:194-207),則幾乎都認為呈文位于冊書之首,⑧以至有學者認為簿籍的“呈文”或位于一冊文書的最前(如EPT68的“當食者案”)或最后(如“永元兵物簿”)。⑨究竟是否如此,可惜至今未見學者進一步討論。這枚(有時會是兩枚,甚至三枚)小小的呈文位于冊書何處,牽涉到如何復原西北漢簡中數量最為龐大的簿籍類文書。另外,有不少文書雖非簿籍,但亦包含類似的呈文,如起訴官吏的“劾狀”,呈文在此類文書中的位置亦是見解不一,①這些都表明此問題不可不辨。本文將圍繞此問題做進一步的探討。一、簿書的日期下限要確認呈文的位置,最穩(wěn)妥的辦法是參考出土時原有編繩尚存的同類冊書。為此,我們先從現存最長、最完整的東漢永元兵物簿說起。東漢永元兵物簿(128.1)出土于A27(查科爾帖),遺址在漢代究竟屬于哪個機構尚無定論。②此簿是由77枚簡組成的一冊,編繩完好,全冊由編繩分四次連綴在一起,內容涉及不同年份的五份簿書,具體分為月言簿(簡1-16、17-32、33-48)與四時簿(簡49-77,兩份)兩種。時間是從永元五年六月、七月、永元六年七月、永元七年正月至三月、四月至六月,跨三年,從筆跡看前兩份月言簿出自一個書手之手,后一份月言簿與兩份四時簿由另一書手抄寫,整個簿冊被認為是文書的副本。③各個簿書的時間不同,但格式基本一致,茲引錄格式最為齊整的第二份簿書如下:其余四份簿書內容不同,但格式基本相同。這種兵物簿的格式可概括如下:●×部言×年×月×簿承前月余××今余××●××××××●右×隧×物●××××××●右×隧×物●凡××出入×年×月×朔干支×叩頭死罪敢言之謹移××簿一編叩頭死罪敢言之構成此冊書的五個簿書的核心或為“月言簿”,或為“四時簿”,均為按月、按時定期編制的簿書,“呈文”所記的日期可視為簿書完成的下限。五個簿書編成的日期下限見下表:五個簿書先后跨了三個年份,但編成的下限均在月或三、六、九、十二月的一、二日,可見這種簿書的編制有其一定之規(guī),下屬的部則是照例執(zhí)行。當然這種由部制作的簿書都是要上呈候官,乃至更高級別的機構,所以會附有“呈文”。這種按照一定時間間隔編制的簿書屬于“定期簿書”,加上“呈文”構成“定期文書”。①這種“定期簿書”的特點之一就是有固定的名稱,且反復按一定時限編制,不需要上級下達命令,下級機構就會按期制作,所以我們可以找到不少相應的標題、內容與呈文,而找不到有關的下行文書?!氨锊尽本褪且焕?魯惟一、永田英正與李天虹均搜集到不少關于兵物、守御器之類的簡。②值得注意的是,與簿書相連的“呈文”是置于簿書的最后,簿書最前面則往往是帶有“●”的標題簡。這在類似的簿書簡的排列中是否為孤例呢?是否僅是東漢的制度呢?不是。敦煌懸泉出土的西漢簿書亦采用了相同的排列方式。懸泉置遺址出土的簡Ⅰ90DXT0208②:1-10發(fā)現時兩道編繩尚存,上道完整,下道前半部分殘損,簡則多有殘斷。按簡上的稱呼名為“傳車亶轝簿”。先依原簡格式移錄釋文如下:□/□敦煌□/□/故完,可用。□/乘,敝,可用。弟四傳車一乘,敝,可用。弟五傳(車①)一乘,轝完,輪敝盡,會楅(輻)四折傷,不可用□/弟六傳車一乘,轝左軸折,輪敝盡不可用□/亶轝一,左軸折。亶轝一,左軸折。亶轝一,左軸折。陽朔二年閏月壬申朔癸未,縣泉置嗇夫尊敢言之,謹移傳車亶轝薄一編,敢言之②觀察圖版,此冊為相當工整的隸書,各簡筆跡相同,應為一位書手一次書寫而成,先寫后編,從右側開始編,兩道編繩的繩結均系在最左側簡旁。前面9枚均為單行的札,最后一枚為兩行。此冊為上行文書,收件人應是效谷縣,卻發(fā)現于發(fā)件人處,有些奇怪。且此冊日期、官吏名字完備,一次寫成且字跡相當規(guī)整,應該不是草稿,或屬于待發(fā)的正本,也許是存檔的底本,③此點仍需研究。冊書上呈的時間是西漢成帝陽朔二年(前23)閏三月壬申朔癸未,為十二日,非月初月末,似為不定期編制的簿書,不過,懸泉傳舍為懸泉置中機構之一,任務就是接待往來的官吏、使者,傳車是必不可少的裝備,④定期清點傳車的完損情況,事關傳舍能否正常運轉,應屬重要工作。懸泉簡中尚有關于傳車的資料,如:十二月余傳車十五乘,其一乘右輪傷;一乘右輪傷三楅,橐敝盡,左傷;一乘右軸折傷;一乘左□敝傷;四右輪案敝盡Ⅵ92DXT1222②:28⑤“十二月余”顯屬某種月度或四時簿書統(tǒng)計上的用語,⑥表明存在某種連續(xù)定期編制反映“傳車”狀況的簿書。與傳車密切相連的“傳馬”名籍有多種,此外,還有標題簡“·縣泉置元康三年九月官牛簿”(Ⅱ90DXT0111④:1)、“·縣泉置初元年十月官牛車簿”(Ⅴ92DXT1311③:134),⑦上引“傳車亶轝薄”當屬某種定期編制的傳車簿書,月言簿或四時簿均有可能,與居延地區(qū)烽燧上編制“兵物簿”類似。只是目前懸泉簡僅公布很少一部分,相信其中包含大量相關內容。正因為是定期簿書,沒有下行的命令,并有固定的標題。此冊書關涉本文之處在于十簡的排列,尤其是“呈文”的位置。有論者認為前三簡應是“第一傳車一乘”、“第二傳車一乘”、“第三傳車一乘”,⑧很有可能。只是第一枚簡殘存兩字為“敦煌”,其下空白,或許第一傳車當時不在置中,被調往敦煌。傳車在各置之間接力迎送官吏、使者,很是常見。①若此說成立,則此冊書沒有標題簡,只有最后的“呈文”。這是兩件基于定期簿書構成的定期文書,呈文均置于簿書的末尾,即整個文書的最后。再來看看“不定期簿書”與“不定期文書”。所謂“不定期簿書”是指臨時根據上級的命令而編制的簿書,基于這種簿書的文書不僅包含呈文,還有上級下達的命令(來文),整個文書的構成更為復雜。我們也要先從保留有編繩的冊書入手。懸泉置遺址中出土一件由6枚簡組成,兩道編繩完好如初的冊書“建昭三年付懸泉廄穬麥簿”,茲依格式轉引錄文如下:本冊書前5枚簡為“札”,最后一枚為中間起脊的“兩行”,賬目使用“札”,呈文則用“兩行”。具體內容是淵泉縣移送懸泉置的文書,告知該縣派遣吏與御帶領傳馬送迎使者時已經提供了多少廩糧,要求計入懸泉相應的廩糧出入簿書。這實際是將臨時發(fā)生的事務納入定期簿書中,此冊書本身記錄的是一件臨時發(fā)生的迎送接待事務(“遣吏、御持傳馬送迎使者諸國客”)中涉及的糧食出入。河西四郡地處中西交通孔道,往來的人員很多,且事務出現時間不固定,迎來送往的隨機性事務很多,除去定期上呈的簿書外,還有大量的按照每件事務來編制、移送的不定期文書,“不定期簿書”往往沒有確定的名稱,圍繞它的編制會形成往來的文書。此冊書只是懸泉置接到的一件附帶移文的“不定期簿書”,接到之后,當如何處理,未見資料,據同一探方出土的同類冊書,“建昭元年懸泉置穬麥受簿上報書”,可以了解后續(xù)工作。先移此簡冊錄文如下:諦觀圖版,此四枚簡中的第一枚與后三枚原先應分屬兩個冊書,后被套在一起,當是事后,或按一定時限整理文書時被系聯(lián)起來,如上引東漢永元兵物簿。此冊書首簡為中間起脊的兩行,從編繩保存情況與內容看,其前面原先應還有簡,出土時已脫去。后三枚為一般的札,形狀并不齊整,單行書寫。文字均潦草,應是某種留底性質的底本。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這四枚簡記錄的是一件事,還是兩件同類而不同的事?我現在的看法是同一件事。第一枚簡開始的時間表示方式為“十月己巳”,未寫年號、月朔,應是接在前文后面向下轉達文書時的寫法,觀大庭脩復原的“元康五年詔書”冊,便是如此。②因此,此簡中的“寫移書到”的“移書”應指效谷縣所接到其他同級機構的來文,并非效谷縣自己下達的命令,最有可能的就是附近的某個縣。而第二至四枚簡涉及的時間與此銜接,同時有“廷移淵泉書曰”云云,顯然命令是來自效谷縣轉來的淵泉縣的文書,與第一枚簡書寫格式所反映的文書性質是一致的,兩者間對下級的要求以及下級的回復之間亦相對應,加上日期相連,編繩又套在一起,視為同類同時出現的不相關的兩件事,恐怕幾率有點低。為何會分別編為兩個冊書,恐怕冊書一相當于上面所引的“建昭三年付懸泉廄穬麥簿”,是外部機構的移文與簿書,冊書二是懸泉置的答復。兩者同屬一事務,故編聯(lián)在一起。這些穬麥出入記錄如何納入懸泉置的簿書,目前已刊的資料尚無直接的說明,但有些線索可循。我們看到有這樣的標題簡:·縣泉置五鳳三年九月谷出入薄87-88C:23③恐怕也應該有“縣泉置建昭三年七月穬麥出入薄”與“縣泉置建昭元年十月穬麥出入薄”之類的簿書。具體如何記載,“元康四年雞出入薄”可供參考。其中的入雞部分:入雞二只,十月辛巳,佐長富受廷入雞一只,十月甲子,廚嗇夫時受毋窮亭卒□入雞一只,十二月壬戌,廚嗇夫時受魚離鄉(xiāng)佐逢時十月盡十二月丁卯,所置自買雞三只,直錢二百卌,率只八十,唯廷給·縣泉置元康四年十月盡十二月丁卯雞出入?、?0DXT③:122-126④雞屬于比較貴重的食材,且為副食,只是用來招待級別較高的使者或官吏,獲取與消費并不頻繁,三個月編制一份簿書尚可。穬麥屬于主食,消費頻繁,簿書當是按月編制,但其形式應與“雞出入簿”出入不大。據此,這種臨時發(fā)生的物資出入最終會被納入定期簿書中??梢哉f那些不定期的簿書只是文書作業(yè)中的一環(huán),定期簿書與定期文書乃是其常態(tài)化的歸宿。定期簿書與不定期簿書之間的關系大體如上。而后者的構成亦是簿書在前,文書附在后面,盡管我們見到的是平行機構間的移文,下級的回復在事后則編在文書的最后。這樣一種構成,實際與上引定期文書是一致的。從上述出土時編繩尚存的冊書看,無論是定期文書與不定期文書,均是先列簿書,最后是文書。其他數量龐大的散亂定期文書與不定期文書是否也是如此排列呢?有無線索可循?答案是有,那就是文書上起草與抄寫者———書吏的署名。關于文書上書吏的署名,陳夢家以來有很多學者做過研究,不過,多關注的是署名者的官職,以及與文書撰寫間的關系。①這里討論的是書吏的署名與冊書排列之間的關系。學者曾指出,起草人的署名“通常位于正文之后或簡背。凡正文與起草人書于同一面者,二者之間以界隔符‘/’或空格隔開”。②觀上引“建昭三年付懸泉廄穬麥簿”,“掾延年、嗇夫竟”寫在末簡背面;“建昭元年懸泉置穬麥受簿上報書”則是簽在文書末行的尾部,并用“/”與正文分隔,正與學者的歸納相同。需要補充的是,所謂“簡背”應是指末簡的簡背,而非首簡或其他簡的背面。“元康五年詔書”以及筆者復原的關于肩水候通知行塞而委任代理者的文書均不出這兩種方式。③像元康五年詔書之類需要逐級抄寫下發(fā)的文書,各級機構中的書吏的署名均在其所抄寫的文書的末簡,到達肩水候官時,其“行下之辭”便積累了多行末簡。文書起草或抄完之后,書吏在末簡左下角或其背后署名,亦符合抄寫文書的流程,既順手亦方便,是當時通行的做法。學者認為此點乃是漢代官府往來文書中較為固定的結構程式的一部分,④是有道理的。依據李天虹對居延簿籍簡的整理,在“呈送”類簡(即本文所說的“呈文”)中有一些就帶有書吏的署名。先將此類簡臚列如下,分類則依據李天虹:此外,敦煌漢簡中同類簡,見下表:肩水金關簡中同類簡,見下表:這些簡的時間是從元康元年(前65)到東漢建武四年(28),前后近百年;地點以甲渠候官為多,亦包含少量肩水候官(地灣)及其下屬的金關,以上均屬于張掖郡,還有敦煌郡玉門都尉與屬于民政系統(tǒng)的懸泉置。涉及的簿籍類別可以說五花八門,涵蓋了李天虹區(qū)分的十類中的七類。概言之,無論是簿是籍,不論具體涉及的對象是人、錢還是物,編制是按月或四時,書寫格式高度一致,說明是遵照一定之規(guī)進行的。學者曾指出漢代西北邊塞的文書書寫存在“范本”———式,并從殘簡中找到一些,①遺憾的是雖然發(fā)現一些簿書的范本,卻尚未發(fā)現與此類文書有關的,不過,我們相信一定存在過此類的范本,且通行很久,不然無法解釋近百年間不同地點出土此類格式相同的文書。以上諸簡背面均有書吏的署名,②按照上引學者的看法,均應位于文書的末尾。而簡文的內容均屬于不同簿籍的呈文。再參照前文引述的帶有編繩的簿籍文書,可以肯定,這些呈文簡應置于簿籍的最后。此外,西北出土的漢簡中還有很多格式相同的簡,均屬于與簿籍相連的呈文,只是簡的左下角或背面沒有相關書吏的署名。永田英正與李天虹先后搜集了居延漢簡中的此類簡。茲將此后新公布的漢簡以及兩人沒有論及的敦煌漢簡中的同類簡,列于次:③這些簡的行文格式與前引帶有書吏署名的簡完全一致,之所以不見書吏的署名,有些是因為殘斷,有些則是因為發(fā)文者是隧長或候史,一隧之中,能完成文書工作的應該只有隧長一人,其手下只有戍卒二至四人,大多為三人,②再無書吏。擔任隧長需要“能書會計,治官民,頗知律令”,③其所上的文書原則上均應為隧長自己起草書寫。候史平日亦負責文書工作,其發(fā)文的文書無須再署名。士吏或許也是如此。其他簡為何沒有署名,還需要研究。個別簡,如73EJT21:127、73EJT23:855為何會在金關出土,頗費思量。兩簡字跡均較工整,不似底本,后一簡的背面更是帶有別筆書寫的收文記錄,且云“令史發(fā)君前”,難道是候外出或行塞時,關嗇夫代行候事時處理的文書?因為這些簡與上引帶有書吏署名的簡行文格式一致,應該是按照同樣的“式”來起草抄寫,它們也應該放在簿籍最后,而不是前面。此外,簿籍類冊書的編綴與收卷方式,據現存帶有編繩的冊書,均是從首簡向末簡穿系,繩結置于冊書的末尾,并有多余的編繩,可以連綴更多的簡。墓葬出土的一些帶有標題的律令類簡亦是置于末簡的背面,如睡虎地秦簡中的“封診式”、張家山漢簡中的“二年律令”與“奏讞書”,這些均說明其收卷是從首簡有字一面開始向左側卷入,使得冊書的末簡出現在整卷冊書的最上邊,①將呈文放在簿籍冊書的最末,不必展開全冊就可知曉其內容,正便于接受文書的一方迅速了解文書的內容與性質。若此說無誤,對于“始建國天鳳亖年當食者案”(EPT68:194-207)冊書諸簡的排列,需要重新考慮。因為未能考慮簿籍冊書簡的排列方式,或在復原或引用這兩個冊書時均將本應置于最后的簡(EPT68:194)放在了首位,顛倒了諸簡的次序,不免造成訛誤。此冊書原先的排列次序應如下:·三十井候官始建國天鳳亖年亖月盡六月當食者案EPT68:195三月余戍卒二十一人亖月盡六月積六十三月EPT68:196出戍卒二十一人亖月二十日盡六月晦減積亖十九月EPT68:197入戍卒十九人亖月盡六月積五十桼月EPT68:198出戍卒十九人亖月盡五月三日減積二十月二十桼日EPT68:199入戍卒亖十一人亖月盡六月積百二十三月EPT68:200出戍卒亖十一人亖月盡五月三日減積亖十一月EPT68:201入戍卒桼人亖月盡五月亖日積二十一月EPT68:202出戍卒桼人亖月盡五月亖日減積桼月□日EPT68:203入戍卒二十八人亖月盡六月積八十亖月EPT68:204出戍卒二十八人亖月盡五月晦減積五十六月EPT68:205·凡戍卒百一十六人亖月盡六月定積百桼十三月五日EPT68:206·三十井候官始建國天鳳亖年三月盡六月當食者案EPT68:207始建國天鳳亖年六月甲申朔丁酉三十井鄣候習敢言之謹移亖月盡六月當食者案敢言之EPT68:194以帶有“·”的標題簡置于冊書之首,應該是當時通行的做法,即便沒有呈文也是如此。金關出土的編繩尚存的冊書“勞邊使者過界中費”(73EJT21:2-10)就是一例。“居延都尉府奉例”冊的排列亦應是以文書結尾。至于是否漢代所有簿籍類冊書均是如此排列?目前還沒有看到反例,但已知總是有限的,未來不能排除出土將呈文列于冊書之首的簡牘。二、本表1:文書結尾處西漢中后期見于西北邊地的簿籍文書的排列方式,并非西漢一朝自創(chuàng),而是襲自秦代。湖南龍山縣里耶鎮(zhèn)出土的秦代洞庭郡遷陵縣保存的行政文書簡牘中就不難找到類似的先例。茲引數例如下:卅二年五月丙子朔庚子,庫武作徒薄:受司空城旦九人、鬼薪一人、舂三人,受倉隸臣二人·凡十五人其十二人為藇:獎┕慶忌、┕、船┕何┕冣┕交┕頡┕徐┕娃、聚一人纟式:竄二人捕羽:┕亥┕羅(正面)卅二年五月丙子朔庚子,庫武敢言之,疏書作徒日薄一牒,敢言之。ノ橫手五月庚子日中時佐橫以來/圂發(fā)(背面)8-1520+8-1434+8-1069①此木牘是由三枚碎牘綴合而成。經檢視圖版,綴合無誤。三牘綴合后長度為46.3厘米,合秦代兩尺。此文書是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五月由庫(守或嗇夫?②)武向縣呈報的“作徒簿”,這種簿恐怕是一種按月呈報的簿書,有固定的稱呼:作徒簿,亦很常見,簡8-1559有“上五月作徒薄”之說,可能是月度性的簿書。簿書在列舉了作徒的來源后,便按類分三行列出(疏書)十五人當時從事的工作,背面則是呈文。之所以斷定呈文是在背面,一是里耶的行政文書末尾通常會有書手的署名:“×手”,這件木牘的“橫手”便寫在呈文的下面,此面應是文書結尾處。二是此面還有遞送與拆啟文書的記錄,這通常亦是出現在文書的末尾,因此,筆者認為校釋者綴合后確認的木牘正背面的順序是正確的。③此例的排列便是時間、負責人與標題“作徒簿”在前,隨后是簿書具體內容,最后是呈文。類似的文書還有:卅一年五月壬子朔壬戌,都鄉(xiāng)守是徒薄□/受司空城旦一人、倉隸妾二人□/一人捕獻□/二人病□/(正面)五月壬戌,都鄉(xiāng)守是□□□□/五月壬戌旦,佐初以來/氣發(fā)□/(背面)8-2011又如:卅年十二月乙卯,畜□□□作徒薄□/□/□□/受司空居貲一人□/凡□/受倉隸妾三人□/一人□/(正面)十二月乙卯,畜官守丙敢言之:上。敢言□/十二月乙卯水十一刻刻下一,佐貳以來□/(背面)8-199+8-688又如:卅一年后九月庚辰朔壬寅,少內守敞作徒薄:受司空鬼薪□/其五人求羽;吉、□、哀、瘳、嬗。一人作務:宛□/后九月庚辰朔壬寅,少內守敞敢言之:上。敢言之。/□/(正面)后九月壬寅旦,佐□以來/尚發(fā)□/(背面)8-2034還有:二人付□□□其廿六人付田官□/一人付田官一人守園:壹孫□/一人付司空:牧二人司寇守:囚└嫭□/一人作務:臣二人付庫:恬、擾□/一人求白翰羽:章二人市工用:、亥□/一人廷守府:快二人付尉:□□□/(正面)五月甲寅倉是敢言之;寫上,敢言之□/(背面)8-663此外,還有一木牘,性質相同,不過,殘存的記錄分為上下五欄,內容頗多,為節(jié)省篇幅,僅引存有文字的第二欄與最后一欄以及背面文字:……·小城旦九人……其一人付少內……六人付田官……一人捕羽:強□/……圂└假└卻……一人與吏上計七人市工用……·小舂五人八人與吏上計……其三人付田官一人為舄:劇……一人徒養(yǎng):姊九人上省……一人病;□二人病:復、卯……一人□徙酉陽……(正面)□/□圂敢言之:寫上,敢言之ノ痤手(背面)8-145①以上根據呈文的內容、“×手”的位置以及收文記錄(××以來,×發(fā))的位置,可以肯定這幾枚木牘亦是簿書在前,呈文在后。不過,里耶秦簡中也有一些將呈文寫在前面,簿書放在后面的文書,如:卅四年八月癸巳朔癸卯,戶曹令史疏書廿八年以盡卅三年見戶數牘北、移獄具集上,如請史書ノ手(正面)廿八年見百九十一戶卅二年見百六十一戶廿九年見百六十六戶卅三年見百六十三戶卅年見百五十五戶卅一年見百五十九戶(背面)8-487+8-2004②此木牘由兩枚牘綴合而成,檢圖版,無誤。此文書說“疏書廿八年以盡卅三年見戶數牘北”,校釋者認為“北”通“背”,表示將六年的現戶數抄錄在木牘背面。若此,此文書則是呈文在前,具體內容在后,與上面的簿書不同。又如:八月乙酉庫守悍敢言之:疏書作徒薄牒北上,敢言之ノ逐手乙酉旦,隸臣負解行廷(正面)廿九年八月乙酉,庫守悍作徒薄:受司空城旦四人,丈城旦一人,舂五人、受倉隸臣一人?!し彩蝗顺堑┒丝樇住酢跽沙堑┮蝗思s車:缶廿廿年上之城旦一人治輸□□隸臣一人門:負劇城旦一人約車:登舂三人級:姱、□、娃(背面)8-686+8-973③類似的文書還有簡8-1517、8-1566。必須指出的是,如果將具體內容寫在木牘背后,則要在呈文中明確說明,表明此做法異乎尋常,這亦反證簿書在前,呈文在后乃是常態(tài)。即便出土的里耶秦簡中遷陵縣保存的文書,或是收到的來文的抄件,或發(fā)文的底本,轉錄或抄寫時一般不會改動文書正本的格式,也許會改變使用的簡牘形制。如學者研究所揭示的,至少里耶秦簡中,帳簿與呈文是書寫在木牘這類被稱為“單獨簡”之上來遞送的,④若此,帳簿居前,呈文在后應是此類文書構成的常態(tài)。盡管里耶與張掖居延、敦煌相距數千里,時間上也前后相隔150年左右,在簿書的排列上卻呈現相當的一致性,當然不是說兩地之間存在什么相互影響,兩地均是在秦、漢律令與式的規(guī)范下進行文書行政。這種一致性是源于漢代文書制度相當程度上繼承了秦制,所以才會穿越了時空,在百余年后的異地他鄉(xiāng),見到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年級數學北師大版上冊 第十單元《總復習》教學設計 教案
- 2025年度五金建材電商運營與推廣合作協(xié)議
- 2025年人美容院與美容護膚學校實習合作合同
- 2025年中冷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寵物店裝修保修協(xié)議樣本
- 2025年度股權退出與創(chuàng)業(yè)投資風險控制合作協(xié)議
- 2025年度培訓機構與學校教育資源共享與市場拓展合作協(xié)議
- 2025年度公司員工技術合作開發(fā)合伙協(xié)議
- 買房合同買房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健康養(yǎng)生館特許經營授權合同
- 預防性試驗四措一案及施工方案
- 第十八屆“地球小博士”全國地理知識科普競賽題庫(附答案)
- 第13課《 擴音系統(tǒng)的控制》說課稿 2023-2024學年 浙教版六年級下冊信息科技
- 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三個維度與內部控制
- 2025甘肅省事業(yè)單位聯(lián)考招聘(3141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JJF 1176-2024(0~2 300) ℃鎢錸熱電偶校準規(guī)范
- 8.4+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課件+2024-2025學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
- 2024年河北省邢臺市公開招聘警務輔助人員(輔警)筆試專項訓練題試卷(2)含答案
- 家政公司服務員考試題庫單選題100道及答案解析
- 人工智能:AIGC基礎與應用 課件 實訓項目九 使用度加創(chuàng)作工具和剪映進行智能化短視頻創(chuàng)作
- 《日影的朝向及長短》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