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漢語關系結構的生成句法推導
1.語法語義特征的限定性問題在這項工作中,所謂的“關系結構”(rel-con)指的是具有關系結構(rc)的名詞成分的名稱。該結構的句法語義特征一直是西方語法研究中的一大熱點問題,而漢語語法學界卻主要限于討論其限定性問題(見Chao1968;Huang1982;Tsao1986;Tsa1994;Zhang2002;Lin2003等),對于其它特征的探討則為數(shù)不多(僅見于Ning1993;Lu1998;Chen2005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漢語關系結構復雜,內(nèi)部語序多變,語義解釋不確定,學者們在很多方面尚未達成共識,難以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本文擬從生成語法角度做出嘗試,探討該結構的內(nèi)部結構及其生成過程。2.結構關系結構2.1[+定指]與[+特殊]就其構成成分來看,漢語關系結構可以僅僅包含一個名詞和一個修飾該名詞的關系從句,也可以包含更多成分,如指示代詞“這、那”以及數(shù)量詞。根據(jù)其構成成分及排列順序,可以把漢語關系結構分為如下5類:(1)a.從句+名詞(RC-NP)鑒于許多關系結構可以有不同的指稱屬性,單憑其顯性成分無法確定其內(nèi)部結構;要確定其內(nèi)部結構,必須首先確定其指稱屬性。下面先來確定(1a-e)的指稱屬性。文獻中按名詞性成分的指稱屬性將其分為定指(definite)、特指(specific)、泛指(generic)和數(shù)量(quantificational)四種。其中,[+定指]名詞表示聽說雙方所共知的特定事物,而[+特指]名詞則表示說話者知道而聽話者不知的特定事物(Fodor&Sag1982),二者都具有DP結構。由于本文不涉及[+特指]與[+定指]的語義區(qū)別,此處統(tǒng)稱為[+特定]屬性。由于(1d)(RC-D-NCL-NP)和(1e)(D-NCL-RC-NP)顯然都只有[+特定]屬性,無須討論1,以下著重討論(1a-c)的指稱屬性。先看(1a)(RC-NP)。舉例如下:(2)a.[他畫的畫]被偷了。b.我喜歡[他畫的畫]。c.[他畫的畫]有大師風范。在(2)中,“他畫的畫”可以表示“他畫的某一幅或幾幅畫”(如(2a-c)),也可以泛指“他畫的所有的畫”(如(2b-c))。由此,可以得出,RC-NP既可有[+特定]屬性,也可有[+泛指]屬性。接下來看(1b)(RC-NCL-N)和(1c)(NCL-RC-N)。看下列例子:(3)a.*房間里有[戴著紅帽斗的一個女孩]。b.房間里有[一個戴著紅帽斗的女孩]。(Tsai1994:162)(4)a.*我一共看見了[戴眼鏡的三個學生]。b.我一共看見了[三個戴眼鏡的學生]。(Huang1982:101)(5)a.*[兩個懂英語的秘書]辭職了。b.我辭退了[兩個懂英語的秘書]。綜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結論:(6)a.RC-NP可具有[+特定]或[+泛指]屬性;b.RC-NCL-NP僅具有[+特定]屬性;c.NCL-RC-NP僅具有[+數(shù)量]屬性;d.RC-D-NCL-NP和D-NCL-RC-NP僅具有[+特定]屬性。2.2rc-n結構下的多態(tài)性根據(jù)句法語義同構(isomorphism)原理,關系結構之間的指稱差異是由其不同的內(nèi)部結構決定的,同時也反映了其內(nèi)部結構的差異。本節(jié)討論不同關系結構的內(nèi)部結構,并歸納其基本的結構形式。首先來確定本文所要采納的DP結構框架。根據(jù)Zamparelli(1995,2000),完整的DP結構包括三個功能性層次:SDP,PDP,和KIP,分別代表“強DP”(StrongDP),“謂詞性DP”(PredicativeDP),和“類屬DP”(KindDP),如(7a)所示。其中,SDP相當于傳統(tǒng)上所說的DP,PDP相當于NumP,而KIP則表示受修飾語修飾的名詞性成分,分別具有[+特定]、[+數(shù)量]和[+泛指]屬性。本文采納Zamparelli的DP框架,但為了方便讀者理解,前兩個層次仍沿用傳統(tǒng)的名稱,第三個層次稱為GenericPhrase(GenP),如(7b)所示。下面據(jù)此分析各種關系結構的內(nèi)部結構。先看RC-NP。該結構可以有[+特定]和[+泛指]兩種屬性,理論上可將其表示為(8a-d)四種情況,其中“-”表示線性關系。然而,如(8a,8c)所示,表示[+特定]和[+泛指]的RC-NP都可充當句子主語。此時(8b)與(8d)中隱性的D和Gen得不到“適當管轄”(propergovernment),違反了“空語類準則”(EmptyCategoryPrinciple),因而(8b)與(8d)不合語法,RC-NP只能有(8a)和(8c)兩種結構。再來看RC-NCL-N和NCL-RC-N。前者只有[+特定]屬性,又可位于主語位置(如(9)所示),因而其結構只能為(10)。后者只有[+數(shù)量]屬性,可以有兩種結構,分別如(11a-b)所示。需要指出的是,當其結構為(11a)時,該關系結構表示“特定集合中的數(shù)量”,而當其結構為(11b)時,它表示“泛指的集合(全集)中的數(shù)量”,在結構和意義上分別相當于英語twoofthestudentswhocameyesterday和twostudentswhostudyhard。(9)[昨天打架的兩個學生]受到了批評。(11)NCL-RC-NP的可能結構最后看RC-D-NCL-NP和D-NCL-RC-NP。二者都是DP結構,前者的內(nèi)部結構應為(12),后者則可看作是限定詞(或指示代詞)與NCL-RC-N合并的結果,其內(nèi)部結構應為(13a-b)。(12)RC-D-NCL-NP的結構[DPRC[DAD[NumPNCLNP]]](13)D-NCL-RC-NP的可能結構a.[DPD[NumPNCL[DPRC[DADNP]]]]b.[DPD[NumPNCL[GenPRC[GenAGenNP]]]]比較(8a,c)以及(10)-(13),不難發(fā)現(xiàn),漢語關系結構都可看作是[DPRC[DADXP]](其中XP=NumP或NP)或者[GenPRC[GenAGenNP]]以及二者與其它成分繼續(xù)操作的結果。由此,我們認為,[DPRC[DADXP]]和[GenPRC[GenAGenNP]]是漢語關系結構的兩種基本形式,從句分別位于SpecDP和SpecGenP位置。22.3狀態(tài)稱謂詞信息本節(jié)討論不同位置(SpecDP與SpecGenP)的從句之間的差異。文獻中把關系從句分析為謂詞,在語義上表示具有某種屬性的事物的集合(參見Heim&Kratzer1998;Chierchia&MaConnell-Ginet2000)。例如,在關系結構“我昨天買的書”和“會飛的鳥”中,從句“我昨天買的”和“會飛的”分別表示“我昨天買的東西的集合”和“會飛的東西的集合”。按其謂語部分的屬性,從句可分為兩類:當其謂語部分表示恒久的、泛指的屬性時,從句屬于個體謂詞(individuallevelpredicate),稱為“個體謂詞從句”,而當其謂語部分表示瞬間的、具體的屬性時,從句充當狀態(tài)謂詞(stage-levelpredicate),稱為“狀態(tài)謂詞從句”3。從(14)-(15)可以看出,個體謂詞從句只能出現(xiàn)在名詞之前,不能出現(xiàn)在數(shù)量詞或限定詞(指示代詞)之前4,而狀態(tài)謂詞從句既可出現(xiàn)在名詞之前,也可出現(xiàn)在數(shù)量詞或限定詞之前,如(16)。a.我討厭[那兩個[e昨天打架的]學生]。b.我討厭[[e昨天打架的][那兩個學生]]。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兩種從句都可以出現(xiàn)在名詞與數(shù)量詞之間,它們并非占有同一位置。從(17)可以看出,當二者同時出現(xiàn)在名詞和數(shù)量詞之間時,狀態(tài)謂詞從句總是位于個體謂詞從句之前。(17)a.[[e上次考試得滿分的][e工作認真負責的]學生]名叫李四。b.*[[e工作認真的][e上次考試得滿分的]學生]名叫李四。c.我喜歡[那個[[e上次考試得滿分的][e工作認真負責的]學生]]。d.*我喜歡[那個[[e工作認真負責的][e上次考試得滿分的]學生]]。由此,我們認為,狀態(tài)謂詞從句始終位于SpecDP位置,而個體謂詞從句則始終位于SpecGenP位置。需要說明的是,當個體謂詞從句位于數(shù)量詞之后時,后者的補足成分(complement)是GenP,而當狀態(tài)謂詞從句位于數(shù)量詞之后時,后者的補足成分則為DP。3.關系結構的形成3.1不同狀態(tài)稱謂詞的均衡本節(jié)討論關系從句與D或Gen中心詞之間的關系。先來探討兩種基本關系結構[DPRC[D;DXP]](XP=NumP或NP)和[GenPRC[Gen;GenNP]]的語義解釋。首先看從句位于SpecDP位置的情況。為簡化討論,我們采取Lin(2003)的做法,當D后面出現(xiàn)數(shù)量詞時,將D-NCL一起看作D中心詞,表示為λPλQThatx[[P(x)^R(x)]&Q(x)],其中That相當于ι算子,R(x)表示自由變量(freevariable)5(有關自由變量的分析參見Lin2003和Gobbo2004)。當從句RC與D;合并時,該變量受到λ算子的約束。由此,關系結構DP的意義從根本上說是從句到D;的函項。換句話說,對于關系結構DP的意義,從句起著決定性作用,因為后者替換了D;中的自由變量。這類關系結構的語義組合過程如(18)所示(見下頁)。再看從句位于SpecGenP的情況。我們將Gen中心詞表示為λPλQGenx[[P(x)^R(x)]&Q(x)],其中Gen表示泛指算子(GenericOperator)(見Larson1998,2000;Larson&Takahashi2004和Gobbo2004等人對泛指算子的分析),R(x)同樣表示自由變量。如(19)所示,關系結構GenP的意義可以看作是從句到Gen;的函項。從(18)-(19)可以看出,漢語關系從句的位置是由相關的功能性中心詞D和Gen及從句本身的時空特征(spatial-temporalproperties)決定的,這說明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允準關系。事實上,在中心語居前的語言中,這種關系早已被討論過(如Kayne1994;Bianchi1999;DeVries2000;Schmitt2000)。此處略舉幾例予以說明。首先,英語限定詞短語theNP不能表示泛指,然而,當名詞受到個體謂詞從句修飾時,theNP可以有[+泛指]解讀。b.Thestudentslikeschool.(無[+泛指]解讀)c.Thestudentswhoworkhardaresuccessful.(有[+泛指]解讀)要解釋這種現(xiàn)象,不妨按照“嚴格影射原則”(theStrictMappingPrinciple),將(20c-d)中的thestudents看作GenP,而非DP。這樣一來,英語the既可以充當Gen中心詞,又可充當D中心詞,取決于其所指屬性6。當它充當Gen時,必須受到個體謂詞的允準,而當其充當D時,既可由狀態(tài)謂詞允準,也可由語境變量(contextualvariable)允準。其次,在英語中,any通常只出現(xiàn)在下列情況下:當它充當否定極性詞(negativepolarityitem)時,any只能出現(xiàn)在否定詞所成分統(tǒng)治(C-command)的位置;當其充當自由變量時,any只能出現(xiàn)在含有情態(tài)動詞的語境中或表示客觀真理的語境中,如(21)-(23)所示。然而,Chen(2005)注意到,當(21-23)b句中的anyNP被狀態(tài)謂詞從句修飾時,句子符合語法7,如(24)所示。要解釋(24),則可認為,量化詞any出現(xiàn)在非常規(guī)位置時,必須選擇一個DP,而當D中心詞沒有語音內(nèi)容時,必須受到狀態(tài)謂詞的修飾才能得到允準。這一點似乎可以解釋(24)與(25)在語義上的相似之處。當然,也可簡單地認為,any是個需要修飾成分來允準的D中心詞。最后,根據(jù)Longobardi(1994,2000),意大利語中光桿復數(shù)名詞(barepluralnoun)不能充當主語,原因在于,該名詞前面存在一個沒有語音內(nèi)容的空位成分,該成分無法受到適當管轄,違犯了空語類準則,故而得不到允準。然而,Dayal(2004)注意到,受到關系從句修飾的光桿名詞可充當主語,如(26)所示。我們認為,(26a-b)的差異在于后者的空位成分(D或Gen中心詞)得到關系從句的允準,故而整個結構符合語法。83.2語言研究的一般分析方法上節(jié)指出,無論是在漢語還是在中心語居前的語言中,功能性中心詞D和Gen都分別與狀態(tài)謂詞從句和個體謂詞從句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允準關系。這種允準關系其實就是從句的時空屬性與中心詞D或者Gen的指稱屬性之間的匹配關系。那么這種屬性到底是什么呢?我們認為,從句的時空屬性可以看作其時體特征,而D或者Gen的指稱屬性(或者說名詞性成分的指稱屬性)似乎也可看作是名詞的一種時體特征9。對于D或者Gen來說,這種特征是不可解釋的,需要被核查掉。而要核查這種特征,要么需要借助于語境(僅指D特征),要么需要與關系從句的相同特征進行匹配。在中心語居前的語言中,這種特征屬于弱特征,僅僅需要特征匹配而無須通過句法移位就可以核查;而在漢語中,這種特征屬于強特征,必須通過關系從句移位來實現(xiàn)。因此,不同語言關系結構之間的差異僅在于特征核查的方式不同。同英語一樣,漢語的從句也是生成在中心語名詞之后,并且在句法層面上移位到SpecGenP或SpecDP位置上的,如(27)所示。這樣一來,漢語關系結構(28a-b)分別是由(29a-b)中的從句移動而推導出來的。下面討論(29a-b)的生成過程。文獻中有關關系結構的句法研究,主要是建立在對西方語言的研究之上,其主要分析方法有兩種:嫁接分析(theAdjunctionAnalysis)和提升分析(theRaisingAnalysis)。按嫁接分析,中心語基礎生成于其表層位置,而從句則嫁接(adjoin)到中心語之上。該分析還認為,從句都具有CP結構,其標志語(SpecCP)位置上的關系算子(relativeoperator)(wh-詞或空算子(0-operator,Op))是從從句內(nèi)部空缺位置上移位而來的,與中心語具有相同的指稱屬性(見Chomsky1982;Safir1986;Browning1987等人的分析),如(30)所示。按照提升分析,關系結構都是限定詞短語DP,具有D0-CP結構,中心語基礎生成于從句CP內(nèi)部,經(jīng)由一次或幾次提升而出現(xiàn)在限定詞D之后的位置(見Kayne1994;Bianchi1999;Vries2002等分析)。(31a-c)分別表示從句由that,wh-詞和“介詞+wh-詞”引導的情況。Chen(2005)對這兩種分析進行了詳細的回顧,指出,盡管它們都有一些明顯的優(yōu)點,但同時也有一些難以克服的缺點,因而都不是最優(yōu)的分析。Chen認為,按照中心語名詞在從句中的作用,可將從句分為“論元從句”和“嫁接成分從句”兩種,中心語在論元從句中充當主語或賓語,而在嫁接成分從句中則充當嫁接成分,分別如(32)-(33)所示。Cinque(2001)和Murasugi(2000)分別注意到,在意大利語和日語中兩類關系結構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具體說,論元從句允許長距離依存關系(long-distancedependency),而嫁接成分從句則不允許這種關系。這種差異在英漢兩種語言中同樣存在(Chen2005)10。例如:按嫁接分析,關系算子是由從句內(nèi)部移至SpecCP位置的,而按提升分析,中心語名詞是由從句內(nèi)部移至SpecCP的。鑒于長距離依存關系可通過“連續(xù)移動”(cyclicmovement)來建立,這兩種分析都無法為(34b)和(35b)提供合理的解釋??紤]到論元從句和嫁接成分從句在依存關系距離上的差異,我們在此提出一種新的分析方法,即RelP分析,認為關系結構主要有如下(36a-b)兩種基本形式,分別表示[+泛指]和[+特定]的關系結構。當然這兩種基本形式還可與其它成分(數(shù)量詞和限定詞)繼續(xù)進行句法操作,生成更加復雜的結構。按照這種分析,關系結構生成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是RelP的生成,此處稱為“關系化操作”,其目的在于消除Rel中心詞所攜帶的不可解釋性特征[+Rel]11。其中,中心語既可以基礎生成于SpecRelP位置,也可從從句內(nèi)部提升移動而來。具體說來,當中心語在從句內(nèi)作嫁接成分時,它是基礎生成的;當中心語在從句內(nèi)部充當主語或賓語等論元成分時,它是移位而來的。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后者顯示移動的性質(zhì)(即長距離依存關系),而前者卻沒有。由于合并與移動都是特征核查的方式,這種分析符合最簡方案的精神(見Adger&Ramchand2005對wh-特征核查的分析)。須指出的是,由于關系化操作實際上是一種修飾關系的建立過程,無論中心語是移位而來的,還是基礎生成的,它與從句之間都需要一種語義聯(lián)系來允準。從邏輯語義角度來說,這種語義聯(lián)系體現(xiàn)為中心語與從句所表示的兩個集合之間有交集成分。在中心語移位的情況下,這種聯(lián)系總能建立,而在中心語基礎生成的情況下,就要注意它與從句是否存在這樣的語義聯(lián)系,沒有語義聯(lián)系的中心語與分句無法構成RelP。例如:在(37)中,從句表示的集合{John學習英語的原因}與中心語所表示的集合{方式}沒有交集,亦即沒有語義聯(lián)系,故不合語法。最后簡單分析(29a-b)的生成過程。由于其中心語在從句中都是論元,因而二者都是從從句內(nèi)部提升而來的,其推導過程分別如(38a-b)所示。綜上所述,漢語關系結構的推導主要分兩步來完成:中心語先通過關系化操作移位或合并至SpecRelP位置,從句再移位至SpecDP或SpecGenP位置。4.求解[+數(shù)量]屬性本文討論了漢語關系結構的內(nèi)部結構及其句法推導過程。我們首先證明了漢語關系結構的兩種基本形式為[DPRC[DCDXP]](XP=NumP或NP)和[GenPRC[GenCGenNP]],其中,狀態(tài)謂詞從句位于SpecDP位置,而個體謂詞從句則位于SpecGenP位置,從句與中心詞之間存在一定的允準關系。然后,考慮到這種允準關系在中心語居前的語言中同樣存在,我們提出,這種允準關系實際上是中心詞D或Gen與從句之間的一種特征核查關系,該核查關系在不同語言中實現(xiàn)方式不同:漢語通過從句顯性移位來實現(xiàn),中心語居前的語言則僅僅通過特征匹配來實現(xiàn)。由此,漢語關系結構的句法推導僅比中心語居前的語言多出一步,即:從句移位;在此之前,不同語言關系結構的推導過程是一致的。根據(jù)這一發(fā)現(xiàn),我們提出了一種分析自然語言關系結構的方法——RelP分析,并用于討論從句移位之前漢語關系結構的推導過程。b.從句+數(shù)量詞+名詞(RC-NCL-NP)c.數(shù)量詞+從句+名詞(NCL-RC-NP)d.從句+限定詞+數(shù)量詞+名詞(RC-D-NCL-NP)e.限定詞+數(shù)量詞+從句+名詞(D-NCL-RC-NP)(3)是存現(xiàn)句,要求表示“存在”的名詞僅具有[+泛指]或[+數(shù)量]屬性,而不能有[+特定]屬性。(4)中的副詞“一共”要求后面的動詞賓語只能有[+數(shù)量]特征,不能有[+特定]屬性。鑒于(3a)與(4a)不合語法,可以推出RC-NCL-N只具有[+特定]屬性;(3b)和(4b)則顯示,NCL-RC-N可以有[+數(shù)量]屬性。在(5b)中,NCL-RC-N既可具有[+特定]屬性,表示“某兩個特定的秘書”,也可僅具有[+數(shù)量]特征,表示“辭職秘書的數(shù)目”;(5a)則顯示,此類關系結構不能位于主語位置,因此不能有[+特定]屬性。由此,可以斷定,當NCL-RC-N具有[+特定]屬性時,其前面存在一個沒有語音內(nèi)容的限定詞(或指示代詞),此時的關系結構應為D-NCL-RC-N,而不再是NCL-RC-N。因此,真正的NCL-RC-N只具有[+數(shù)量]屬性。(7)a.[SDPSD[PDPPD[KIPKINP]]]b.[DPD[NumPNum[GenPGenNP]]](8)a.[DPRC[DADNP]]b.[DPD[RC-NP]]c.[GenPRC[GenAGenNP]]d.[GenPGen[RC-NP]](10)[DPRC[DAD[NumPNCLNP]]]a.[NumPNCL[DPRC[DADNP]]]b.[NumPNCL[GenPRC[GenAGenNP]]](14)個體謂詞從句的位置a.我喜歡[那兩個[e工作認真負責的]學生]。b.*我喜歡[[e工作認真負責的][那兩個學生]]。c.他表揚了[兩個[e樂于助人的]同學]。d.*他表揚了[[e樂于助人的]兩個同學]。(15)狀態(tài)謂詞從句的位置c.他表揚了[兩個[e上次考試得滿分的]同學]。d.他表揚了[[e上次考試得滿分的]兩個同學]。(16)狀態(tài)謂詞從句-限定詞-數(shù)量詞-狀態(tài)/個體謂詞從句-NP(20)a.Thestudentsaresuccessful.(無[+泛指]解讀)d.Thestudentswhoaresmartlikeschool.(有[+泛指]解讀)(Dayal2004:4)(21)a.JohndidnIttalktoanywoman.b.*Johntalkedtoanywoman.(22)a.Anyowlcanhuntmice.b.*Anywomancontributedtothefund.(23)a.Anyowlhuntsmice.b.*AnymandidnItgetannoyed.(24)a.Johntalkedtoanywomanthatwantedtocamein.b.Anywomanwhowenttothemeetingcontributedtothefund.c.Anymanthatcametothemeetinggotannoyed.(25)a.Johntalkedtoanyofthewomenthatwantedtocamein.b.Anyofthestudentswhowenttothemeetingsignedthepetition.c.Anyofthementhatcametothemeetinggotannoyed.(26)a.*Studentihannotelefonato.[Italian]studentshavetelephonedb.StudentichevolevanosapereladatadellIesamehann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駐馬店消防合同范本
- 學校課程共同體保證金合同
- 簡單醫(yī)病合同范本
- 豬血銷售合同范本
- 商品推銷承包合同
- 延期提貨合同范本
- 鋼材供貨合同范本范本
- 集裝箱裝卸承包合同范本
- 金融設備租賃合同范本
- 展會(會議)服務合同范本
- 年產(chǎn)60萬噸摻混肥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申請立項
- 2025年江蘇省中職《英語》學業(yè)水平考試高頻必練考試題庫400題(含答案)
- 2025年濟寧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語文2018-2024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含答案解析
- 高三一模“生存與強弱關系思辨”審題立意及范文
- 2025年湖南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近5年??及鎱⒖碱}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茂名市高三年級第一次綜合測試(一模)物理試卷(含答案)
- 《電子商務法律法規(guī)》電子商務專業(yè)全套教學課件
- 《產(chǎn)后出血預防與處理指南(2023)》解讀課件
- 全套教學課件《工程倫理學》
- 江蘇省建筑與裝飾工程計價定額(2014)電子表格版
- 清華大學考生自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