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曾國藩思想體系中的世界觀的形成摘要:以世界為觀測點,從曾國藩所看到的和感知的“世界”出發(fā),梳理其在籌辦洋務、大興翻譯、興辦留學事宜等方面被迫融入“世界”的過程。關注曾國藩在不平等的國家關系中所展開的外交“世界”,管窺其思想中對“世界”的認識與理解。關鍵詞:曾國藩;思想;世界;在悠悠五千載的中國歷史長河中,有兩個詞中國人接觸和理解得較晚,一個是“個人”,一個是“世界”。直到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它們才被逐漸發(fā)掘與重視。這兩個貌似矛盾的詞卻折射出近代中國變革的開始。對于“個人”,在此不做贅述。我們今天所認識的世界已是眾所周知的常態(tài),而在兩個世紀前的中國,人們對于“世界”的認識與體味是艱難的、五味雜陳的。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對中國造成了與外來勢力接觸的新邊疆,也成了中國對世界想象的新開端。但是,對于當時大部分官員和士大夫而言,這種沖擊并不如現(xiàn)在教科書上所渲染的那樣大,也未必有普遍且強烈的反應。即使當時的中國人有著某種對于近代世界的地理學意義上的認知,也絕不意味著可以抵消“華夷”或者說“夷夏”觀念和“朝貢”體制的歷史記憶——這種記憶有一個符合心理學原理的不斷自我強化的過程,以及由此所構(gòu)成的政治文化認同。因為,關于“蠻夷”,時人已經(jīng)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認知機制和“心理防御”機制,“天朝上國”的迷夢并非局部的震動可以輕易喚醒。兩次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人對中國的軍事、經(jīng)濟、文化侵略,一方面給中國民眾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另一方面也以前所未有的近距離讓國人親身感受和目睹了“世界”。作為清政府上層的曾國藩更是在華洋雜處中深刻感受著中西對視。一、“海國環(huán)伺”——初識世界中國是以自然經(jīng)濟為主的農(nóng)業(yè)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古代文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手工業(yè)生產(chǎn)在技術(shù)上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疆域遼闊,物產(chǎn)豐富,在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的范圍內(nèi),無求于人,加之亞洲國家在19世紀40年代以前,普遍不發(fā)達,近鄰小國大多對中華封建帝國保持朝貢關系,沒有現(xiàn)代意義的國際交往。然而,這些優(yōu)點都成了—種歷史負擔,特別在民族文化心理上,使歷代統(tǒng)治者養(yǎng)成了一種虛驕自大的心理,認為中國是天下的中心,自己是“天朝上國”,別人都是“夷狄蠻貊”。明末傳教士利瑪竇等人來華繪制“輿地全圖”,圖上的中國不在世界中央,引起官紳大嘩。從圖上看,中國顯得不是很大,官紳們更加不滿意,于是,他們斷言利瑪竇是邪說惑眾。清乾隆年間修的《皇朝文獻通考》之《四裔考》對世界的描述是:“中土居大地之中,瀛海四環(huán),其緣邊濱海而居者,是謂之裔;海外諸國亦謂之裔,裔之為言邊也?!兵f片戰(zhàn)爭以前的亞洲文明,基本上是農(nóng)業(yè)文明,中國農(nóng)業(yè)文明的先進和國力的雄厚,使許多近鄰國家與中國保持著臣服的朝貢式依附關系,這又形成了統(tǒng)治階級的錯覺,以為凡與中國通使交往的,都是“輸誠向化”,前來朝貢的。中國人真正認識到“世界”,首先從認同地緣政治空間開始。1840年,西方的大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為了救亡圖存,一些有識之士開始認識到必須了解“天下大勢”。這個“大勢”,就包括世界地理知識(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尤其是后者)在內(nèi)。應該說,古代中國人關于國外地理的知識是很少的。林則徐主持編譯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國圖志》和徐繼畬的《瀛寰志略》等書,是中國人講述世界地理的開始。在晚清,中國的“世界”概念首先表現(xiàn)為對翻譯成地理概念(“西方”)的地緣政治空間的認知或是反抗的行為。無論哪種,都使鴉片戰(zhàn)爭后出現(xiàn)了研究世界地理興趣的浪潮。這一時期國人的世界觀念是從“陸地”到“海國”空間觀念的轉(zhuǎn)變,再到內(nèi)在世界視野的擴充,初步超越了對于“世界”的純輿地學概念認知,而逐步上升至文化、政治層面?!逗鴪D志》和《瀛寰志略》的問世,使“近來談海外掌故者,當以徐松龕中丞之《瀛寰志略》、魏默深司馬之《海國圖志》為嚆矢”[1]22,促使中國人產(chǎn)生“不披海圖、海志,不知宇宙之大、南北極上下之渾圓”[2]70的新世界意識,并形成“天地氣運,自西北而東南,將中外一家”[2]70-71的新“世界觀”。而《海國圖志》和《瀛寰志略》在以明晰的地圖介紹世界各國及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這一地學的知識外,還用“以圖說史”的方式介紹各國的歷史沿革,并用“左圖右史”的著述體例,更感性地介紹各國的歷史地理。這種方式及體例能更加明了中國在世界中的位置,進而描寫中國置身于其中的世界歷史及其走勢,探索中國的前途命運。對于曾國藩而言,并不是從一開始就強烈意識到“世界”的存在以及對于中國的意義。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時,曾國藩30歲,時授翰林院檢討。對于這次戰(zhàn)爭,曾國藩僅以“五胡亂華”相比較,“天朝上國”的思想仍占其思想的主導地位。因此,曾國藩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以及戰(zhàn)爭結(jié)束后的這段時間里所寫下的家書、日記和信函等,涉及外國侵略者的字眼,更多地體現(xiàn)了其本能的痛恨和對前線戰(zhàn)敗、官吏指揮失措的種種憂慮。曾國藩把這種后果的原因首先歸咎于中國敗類之助紂為虐,而并未真正明了資本主義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后,必然要對弱小民族進行侵略蠶食,以掠奪這些弱小民族的財富的侵略本質(zhì)。曾國藩說:“英夷滋擾以來,皆漢奸助之為虐。此輩食毛踐土,喪盡天良,不知何日罪惡貫盈,始得聚而殲滅!”[3]21-22于是,一種舊式的暴力碰上了一種強勁的新暴力,并帶來了不可回避的逼迫之勢。當曾國藩接到中國與英、法、美等三國新訂的和約時,“閱之不覺嗚咽”[4]105;而他的同僚胡林翼巡視安慶期間馳馬江邊,卻眼見汽船鼓輪西上,“訊如奔馬,疾如飄風”,因之而“變色不語,勒馬回營,中途嘔血,幾至墜馬”[5]17。曾國藩和胡林翼的悲憤與倉惶正是歷史壓力下產(chǎn)生的一種改變時代的潛意識。曾國藩對于“世界”的認識更多或者更深刻地來自于親身經(jīng)歷的戰(zhàn)爭。早在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歲末,曾國藩就在一件奏折中提出“此次款議雖成,中國豈可一日而忘備”[6]618的質(zhì)疑和提醒。曾國藩領教過“西洋之落地開花炮”的厲害,血肉閱歷之后的切膚感受油然而生的首先是一種懼畏,懼畏后則是啃心噬肺之痛,“四更成寐,五更復醒。念夷人縱橫中原,無以御之,為之憂悸”[4]212。在“海國環(huán)伺”的懼畏與憂悸中,初識“世界”的曾國藩更多地表現(xiàn)出面對西方優(yōu)勢的危機感。二、“師夷智以制夷”——融入世界對于近代中國而言,從“天下”到“世界”的認識是被動的、屈從的,包含著深重的民族屈辱,但這種認識激起當時的趨新人士棄舊圖新、了解新世界、開創(chuàng)新中國的欲望。于是,“睜開眼看世界”成為晚清趨新人士獲取新知、了解世界與重構(gòu)中國的重要方式。這些趨新人士借助“他者”的形象,從域外反觀國內(nèi),觀看“世界”的視野發(fā)生了變化,有關世界的新知識成為塑造中國、描述“自我”的動力和愿景。一種新的世界認識或者說全球性的意識在中國漸漸成形,即清政府需要通過一種全球手段站在世界的高度來處理與日俱增的威脅。曾國藩成為繼林則徐、魏源之后,再鳴“將來師夷智以造船制炮,尤可期永遠之利”[6]618之聲的人。1.籌辦洋務曾國藩在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基礎上,提出要“師夷智”,比之魏源等又有了認識層面上質(zhì)的飛躍。最初,曾國藩上奏朝廷要購買外洋船、洋炮,但經(jīng)歷了“阿思本事件”后,認識到自立自強的重要性,故“訪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將,始而演習,繼而試造”[7]603。曾國藩在安慶時就著手大力延攬人才,包括李善蘭、華蘅芳、徐壽等當時最為先進的一批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都被其收歸門下,中國最早的留美歸國人士容閎后來也成為曾國藩的知己,他的很多建議都在曾國藩的支持下得以實施。1861年,曾國藩在安慶建立了近代中國第一家兵工廠。1862年,華蘅芳、徐壽試制出中國第一臺自主研究的火輪船蒸汽機。曾國藩親自觀看演習后,喜不自禁道:“中飯后,華蘅芳、徐壽所作火輪船之機來此試演。其法以火蒸水,氣貫入筒,筒中三竅,閉前二竅,則氣入前竅,其機自退,而輪行上弦;閉后二竅,則氣入后竅,其機自進,而輪行下弦。火愈大,則氣愈盛,機之進退如飛,輪行亦如飛。約試演一時。竊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國人亦能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盵4]306為擴大規(guī)模,改進技術(shù)設備,制造出更大、更先進的輪船,曾國藩又派容閎赴美采購“制器之器”,并準備在兩湖一帶擇址設立新廠。1865年,曾國藩和李鴻章在上海創(chuàng)辦江南制造總局。1867年,曾國藩又上奏朝廷撥??钤O立船廠,專門從事新輪船試制工作,并將江南制造總局遷至上海城南高昌廟并擴建,使之成為當時國內(nèi)規(guī)模最大、技術(shù)設備最好的綜合性軍事工廠。興辦洋務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新的生產(chǎn)力,它的出現(xiàn)勢必會帶來新的生產(chǎn)關系的改變。2.翻譯之事籌辦洋務、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shù)首先要在語言上暢通無阻。近代中國在沒有進行科技知識、社會制度等軟件升級的條件下就強行開展機器工業(yè)的發(fā)展,無疑是揠苗助長,而語言障礙更是加深了這種錯誤。曾國藩認為:“翻譯之事,系制造之根本。洋人制器出于算學,其中奧妙,皆有圖說可尋。特以彼此文義捍格不通,故雖日習其器,究不明夫用器與制器之所以然?!盵8]95在曾國藩看來,翻譯之事不僅關乎制造業(yè)的根本,也關乎對于“世界”的了解與認識,而這種認識則關乎“自強御敵”的實際存在。1867年冬,曾國藩采納著名科學家徐壽的意見,為解決制炮造船——制器之器的困難,附設翻譯館和印書處于江南制造局內(nèi),先后聘請徐壽、李善蘭、華蘅芳、李鳳苞、趙元益、徐建寅及外國人傅蘭雅、偉烈亞力、瑪高溫、金楷理、林樂知等為該館主要翻譯人員。翻譯館自開館到清朝末年,一共譯書200多種,約占全國同期所譯之書的一半,所譯書籍以化學、數(shù)學等方面的居多。翻譯館不僅培養(yǎng)了一批卓有成效的專家,而且奠定了中國近代諸多學科的基礎,為中國社會的轉(zhuǎn)型提供了科技智力支持。這些譯著不僅輸入了實用技術(shù),同時也輸入了科技知識,在加快西學東傳的同時,對近代思想界也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這無疑會讓時人改變原來的世界觀。3.留學事宜1870年,曾國藩辦完天津教案回到南京,立即著手選派幼童出國留學事宜。這是古老中國第一次以官方的視角打開看“世界”的雙眼,清廷被迫放下“天朝上國”的高傲姿態(tài),向世界學習。1872年,第一批30名少年在容閎的帶領下,從上海啟程赴美,此舉開歷史上官方公派留學之先端。到1875年,4年間4批120名幼童赴美留學。曾國藩力圖通過西為中用的方式,把中國留學生培植成既通曉西洋技藝,又恪守封建綱常、不忘祖宗典制的封建地主階級人才。無論主觀上曾國藩怎樣地為封建階級考慮,客觀上其卻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提供了更為廣闊的領域。近代中國第一批著名的科技專家由此誕生:首批鐵路工程師詹天佑、羅國瑞、楊昌齡等;首批礦業(yè)工程師鄺榮光、曾溥等;首批電報專家梁敦彥、牛尚國等。曾國藩去世后,留學計劃遭到頑固派的阻撓和破壞,清政府于1881年撤回了所有留學生,原定20年的計劃中道而輟。古老中國剛剛睜開的遙望世界之眼,又一次被蒙上。三、“覓夷罅而圖之”——外交中的“世界”兩次鴉片戰(zhàn)爭后,曾國藩駐節(jié)東南,身近洋場,在華洋雜處中感受著中西對立。世界格局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西方日益上升,中國日益下降,中國在世界格局中的定位不得不隨之而變,相應朝貢體系亦須隨之調(diào)整?!爸袊词澜纭钡挠^念在現(xiàn)實中遭到重創(chuàng),于是中國不得不后退一步,將“中國即世界”格局變?yōu)椤爸袊菄摇备窬帧M砬逯H,中國非復天下,甚至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險,中國只有轉(zhuǎn)變?yōu)槊褡鍑?實現(xiàn)富國強兵,之后方有資格重新進入新的世界格局,參與競爭。弱國無外交。如何在備受欺凌的地位與各國斡旋,保持封建社會的基本生存,成了曾國藩在“自強”“持己”之后所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士大夫與西方人打交道主要是通過兩種途徑:戰(zhàn)爭與議和。這是沒有外交意識的交往,但又是真正的外交意識出現(xiàn)的前導。中國人以扭曲的形式被迫接受著前所未見的“世界”。曾國藩曾多次論及與華洋相處之道,一言以蔽之——“推誠”。這是源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道德的推己及人之道,用周旋于資本主義諸國之間,這似乎有些“洋涇浜”,甚至成為后人指責曾國藩為賣國賊的有力依據(jù)。然而,“推誠”政策超越了中國只有朝貢沒有外交的傳統(tǒng)觀念?,F(xiàn)在看來,這種“推誠”政策的出現(xiàn)是槍炮推動下的中西交鋒必有的階段,也以一種畸形的歷史形態(tài)顯露了中國近代外交意識的最初萌芽。曾國藩說:“中外交涉,總宜堅守條約,條約所無之事,彼亦未便侵我之利權(quán)。”[9]356面對無法挽回的被侵之權(quán),曾國藩唯一能做的只有“堅守”,以維護條約之外的民族權(quán)益。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曾國藩經(jīng)受了一生中最大的精神窘迫,來自“天津教案”的處理。一方面,曾國藩深深了解教案之后凝結(jié)的是中國民眾反侵略的憤怒,另一方面,作為半殖民地的外交代表,又不得不屈服于列強。曾國藩用自己的雙手,在心膽俱裂中將他的名字與這段屈辱的歷史牢牢地綁在了一起?,F(xiàn)在,我們在剝離了民族情感之后,客觀地重審這段歷史,還是可以窺見曾國藩對于外交“世界”的獨特見解的。曾國藩以其敏銳的觀察力發(fā)現(xiàn),各國列強并非一塊鐵板無法撼動,他們之間是有矛盾的,有利益沖突的。因此,曾國藩提出要區(qū)別對待各國,使其相互牽制。在“天津教案”中,主要矛盾是清政府與法國,而法國又聯(lián)合其他國家共同提出無理要求,對中國產(chǎn)生環(huán)逼之勢,曲清政府就范。曾國藩決定先與俄、英、美單獨妥為商辦,不與法國牽扯,再各個擊破俄、英、美,分化其陣營,用以牽制法國,達到解困的目的。盡管當時的輿論及后世的學者大多因此歸咎于曾國藩懼洋媚外,這使曾國藩雖然沒有失去性命卻失去了比性命更加重要的名節(jié)。然憑心而論,曾國藩當時所采取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經(jīng)典古代文學史試題及答案集
- 2024年美容師考試模擬題與亮點試題及答案
- 二手車評估的市場信用體系試題及答案
- 寵物營養(yǎng)標識解析與應用試題及答案
- 食品檢測數(shù)據(jù)解讀試題及答案
- 小學一年級語文考試探索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質(zhì)檢員崗位職責與技能要求試題及答案
- 考試前的美容師心理調(diào)適方法試題及答案
- 小學語文練習題庫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寵物營養(yǎng)學國際標準與影響試題及答案
- 《新零售管理實務》期末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水滸傳中林沖的性格特點探析6700字(論文)】
- DZ∕T 0227-2010 地質(zhì)巖心鉆探規(guī)程(正式版)
- 00071-社會保障概論
- 會務活動策劃方案
- 學校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應用推廣實施方案
- 數(shù)字經(jīng)濟衛(wèi)星賬戶國際經(jīng)驗及中國編制方案的設計
- 青島宏文國際學校入學考試真題
- 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qū)2023一2024學年下學期 七年級數(shù)學期中素質(zhì)評估試卷
- MOOC 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中):建模與設計-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光伏項目備案授權(quán)委托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