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電影產業(yè)發(fā)展報告_第1頁
2023年中國電影產業(yè)發(fā)展報告_第2頁
2023年中國電影產業(yè)發(fā)展報告_第3頁
2023年中國電影產業(yè)發(fā)展報告_第4頁
2023年中國電影產業(yè)發(fā)展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中國電影產業(yè)發(fā)展報告摘要:2022年,在全球電影格局中,當歐美各國市場有增有減、喜憂參半,世界票房平均增長僅為7%的時候,中國電影市場的熱火朝天顯得格外耀眼。中國內地的票房規(guī)模和觀眾人次連續(xù)第十年保持著全球罕見的亢奮,以30%以上的增長速度,超過170億元人民幣的票房總量(27億美元)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與此同時,好萊塢進口電影配額的增加,則在刺激電影市場的同時對國產電影競爭力帶來了威脅,為這一年度中國電影產業(yè)發(fā)展蒙上了一絲不祥的陰影。市場的大繁榮,對電影制作的大挑戰(zhàn)正在變得越來越嚴峻。關鍵詞:2022年中國電影電影產業(yè)好萊塢電影2022年,在全球電影格局中,歐美各國市場有增有減、喜憂參半,世界票房平均增長僅為7%的時候,中國電影市場的熱火朝天顯得格外耀眼。中國內地的票房規(guī)模連續(xù)第十年保持著30%以上的增長速度,超過170億元人民幣的票房總量(27億美元)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2022年,電影故事片產量增長34%,故事片產量高達745部,此外,還生產動畫電影33部、紀錄影片15部、科教影片74部、特種電影26部,各類影片總量達893部。全國電影總票房達170.73億元,同比增長30.18%,增幅超過上一年度。從2002年市場化改革以來,10年之間中國內地電影年票房增加了18.5倍。在環(huán)境與政策上,2022年2月18日,中美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達成諒解備忘錄。中國政府同意在20部海外分賬電影配額之外每年新增14部分賬電影配額。另外,2022年12月初,國家廣電總局電影管理局明確表示臺灣影片進入大陸不受進口配額限制。臺灣電影開始復興,一批臺灣電影新人陸續(xù)涌現,海峽兩岸的交流需求和市場需求越來越明顯。在跨國化上,2022年5月,萬達集團宣布以26億美元(包括20億美元債務)的價格收購美國最大的電影院線之一AMC,成為了全球第二大影院運營商。在影片上,《畫皮2》與年底的《人再囧途之泰囧》成了2022年國產電影救市的最大黑馬。合拍片申請88部,66部通過立項;其中,內地與香港合拍立項作品為39部,大陸與臺灣合拍影片14部,中美合拍立項2部。雖然內地香港合拍片的票房號召力近年來有所降低,但仍然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在國產動畫電影上,精品缺乏,但重視營銷使其保持增勢,而投資巨大、制作精良的進口動畫在國內市場遇冷,值得深思。在實踐中,無論是海外巨頭以及中國的動畫企業(yè)都需要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不斷地及時制訂營銷計劃并有效實施,在動畫電影產品和營銷方式上持續(xù)創(chuàng)新。在市場整體大熱的背景下,全年票房冷熱不均的現象反映出市場對更多優(yōu)質電影產品的投放需求。2022年的中國電影市場似乎供求兩旺。電影放映場次、電影發(fā)行數量、電影票房、觀影人次、銀幕數、影院的增長等都數據喜人??傮w來看,2022年的中國電影產業(yè)格局沒有發(fā)生重大改變,特別是電影工業(yè)體系和市場體系的建設仍然任重道遠。國營電影企業(yè)雖然產量不少,但是大多投資規(guī)模不大,創(chuàng)作動機比較復雜,真正具有市場影響的產品很少。從2022年產業(yè)發(fā)展的大勢來看,中國電影市場依然保持鮮明的上升態(tài)勢。中國內地市場則仍然保持著30%以上的驚人增長。按照目前的發(fā)展速度預計,未來5年中國銀幕數量和票房總量都可能翻一番,銀幕總量達到25000塊,年票房達到450億人民幣。中國電影制作水平也有望在市場推動下不斷提升,逐漸滿足觀眾日益增長、日益提高、日益豐富的電影文化消費需要。經過10年的產業(yè)改革,從“有產品缺市場”發(fā)展到“市場火熱產品不足”,應該說面臨的是新挑戰(zhàn)、新難題。某些難題的解決甚至不是由電影行業(yè)自身可以完成的,更多地要依賴國家的整體文化產業(yè)政策和社會政治文化氛圍的改變。2022年中國電影產業(yè)備忘錄一數字解讀:電影產量與電影消費大國1.電影故事片產量增長34%,中國躋身世界電影生產大國2022年,內地電影生產保持增長。故事片產量高達745部(見圖1),此外,還生產動畫電影33部、紀錄影片15部、科教影片74部、特種電影26部,各類影片總量達893部。產量與世界上最大的兩個電影生產國印度、美國基本相當。同時,電影播映渠道更加多元,除商業(yè)影院之外,電視、網絡、會展、公益放映、節(jié)慶活動、主題公園等都用不同方式播出電影。2.電影票房增幅約30%,中國內地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2022年度電影市場繼續(xù)繁榮。全國電影總票房達170.73億元(見圖2),同比增長30.18%,增幅超過上一年度。中國內地市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票房總量相當于北美市場108.35億美元票房收入的1/4,占全球340億美元總票房的6%。但中國電影的電影海外收入下降,電影頻道收入增長不明顯,約200億的電影綜合收入,增長幅度明顯低于電影票房。3.電影觀眾人次穩(wěn)步增長,全國人均每三年進影院觀看一次電影enbotracker日票房數據顯示,2022年城市影院觀影約4.7億人次(見圖3),同比增長27%,漲幅與前一年基本持平。內地觀眾總人次在印度、北美市場之后居全球第三位。美國本年度觀影13.6億人次,人均年觀影頻次約為4.5次;而中國內地人均年觀影人次僅為0.34次,相當于每3年進影院觀看1次電影。由于內地人均年觀影次數仍然遠遠低于歐美以及印度、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電影市場的消費潛力仍然巨大。4.內地銀幕數量突破1萬塊,3D銀幕總數居全球第二2022年全年內地新增銀幕3832塊,增長率達41%,平均每天新增10.5塊,為近10年來數量增長最快的一年。目前,內地總銀幕數已達13118塊(見圖4)??h級城市數字影院銀幕數量超過3000塊,普及率達到35%以上,電影消費半徑明顯擴大。5.全年票房過億國產影片21部,國產影片票房份額近7年來首次低于進口影片2022年,引進片從前一年的62部增加到76部,其中34部為分賬片。國產電影票房份額連續(xù)下降,國產影片份額首次跌破50%(見圖5)。本年度票房過億影片共41部,其中國產影片21部。2022年的中國電影產業(yè)整體數據保持良好,但市場的繁榮與國產電影競爭力的提升并未完全匹配。無論是國內市場份額的連續(xù)下滑,還是國產電影海外收入的明顯下降,似乎都顯示出中國電影產業(yè)出現了市場需求的提升與有競爭力的本土產品供給不足的反差。電影市場的不斷擴大,使國產電影的生產數量與生產質量的矛盾更加凸顯。二產業(yè)格局:電影工業(yè)體系與市場體系的緩慢建構2022年,好萊塢電影走進來的多了,中國電影走出去的步伐也大了。老牌電影公司繼續(xù)開拓,新興電影企業(yè)頑強生長,國有電影企業(yè)仍然步履蹣跚,民營企業(yè)積極地尋求產業(yè)優(yōu)化。但整體產業(yè)格局沒有發(fā)生重大改變。風生水起的電影行業(yè)盡管利潤不高但影響很大,影響力的雷聲價值遠遠高于市場回收的雨點效果,充分體現出電影行業(yè)“雷聲大雨點小”的文化產業(yè)特征。1.政策影響:好萊塢成為好萊虎2022年2月18日,中美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達成諒解備忘錄。中國政府同意在20部海外分賬電影配額之外每年新增14部3D或IMAX分賬電影配額。美國電影在中國的票房分賬比例也由此前的13%提高到25%。增加進口分賬發(fā)行電影客觀上刺激了電影市場,推動了內地電影票房30%的高增長。盡管在發(fā)行上采用了國產電影集中放映和進口影片密集消耗等檔期策略,國產電影得到了一些軟性保護,但國產片市場仍然受到巨大沖擊,某些放映周中,國產片份額甚至下降到20%以下。好萊塢真正變成了好萊虎。2022年11月底,在好萊塢高新技術格式電影的壓力下,電影專項資金管委會公布了4項針對片方和院線的補貼政策?!蛾P于對國產高新技術格式影片創(chuàng)作生產進行補貼的通知》宣布,政府將對進入市場發(fā)行放映的國產3D、巨幕等高新技術格式影片按照票房收入分檔獎勵。票房收入在500萬元及以上者,獎勵扶持資金100萬元;票房收入在1億~3億元者,獎勵扶持資金200萬元;票房收入3億~5億元者,獎勵扶持500萬元;達到5億元票房的,獎勵扶持1000萬元。這項旨在促進國產電影運用高新技術、提升制作技術含量的政策,效果如何還有待驗證。2.走出去:電影企業(yè)的跨國化2022年5月,海內外媒體報道,擁有內地最大電影院線的萬達集團宣布以26億美元(包括20億美元債務)的價格收購美國最大的電影院線之一AMC。交易完成后,萬達成為了全球第二大影院運營商。在內容生產方面受到經驗不足、文化差異等方面的制約,中國電影企業(yè)從終端市場入手開始跨國化戰(zhàn)略,對于中國電影產業(yè)具有里程碑意義。電影越來越成為全球產業(yè),而中國電影要加入全球競爭,前提必須有真正的跨國企業(yè)。萬達在這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電影工業(yè)的國際化特征,使越來越多的中國內地電影企業(yè)從過去的影片合拍走向了更廣泛的國際合作??仿 逅辜瘓F中國總部落戶天津,上海電影集團與夢工廠合辦“東方夢工廠”。此外,水晶石、合生創(chuàng)景等技術公司也越來越重視國際平臺打造。近兩年來,華誼兄弟等企業(yè)也加大了與國外電影企業(yè)的股權交易和企業(yè)重組。中外電影的合作,從合拍片開始向合資公司轉換,這對于提升中國電影整體工業(yè)水平將產生積極影響。盡管目前國內電影企業(yè)體量較小,還難以與主要的好萊塢公司抗衡,但這些跨國化策略一方面積累了中國電影企業(yè)的國際化經驗,另一方面也為中國電影開拓了國際空間,為中國電影真正走向跨國化升級開辟著道路。3.產業(yè)鏈:做大做好做強隨著光線傳媒上市,電影業(yè)已有包括華誼兄弟、博納在內的3家民營上市企業(yè)。加上香港借殼上市的電影公司,中國電影企業(yè)的融資能力得到明顯提升。與此同時,中國證監(jiān)會公布的“首次公開發(fā)行(IPO)股票”申報企業(yè)基本信息表顯示,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與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兩大國營電影企業(yè)也于2022年11月16日至22日間加入IPO行列。西影、瀟影等均躍躍欲試。電影企業(yè)上市成為一股風潮。民營電影公司目前均在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主要為內容生產企業(yè),雖然上市規(guī)模有限,但電影的產業(yè)集中度卻因而得以提高。但是,由于中國電影企業(yè)產業(yè)鏈條不完整,產業(yè)規(guī)模也相當有限。甚至單部電影的票房成敗都會對企業(yè)效益、股價產生重大影響。《泰囧》票房一路走高后,光線傳媒股價相應攀升,從19.28元一度超過30元,漲幅逾50%,遠高于同期大盤漲幅。而稍早之前推出馮小剛大制作影片《一九四二》的華誼兄弟,上映后第二天,由于市場和觀眾反應不如預期,致使股票跌停,市值蒸發(fā)近8億。直到華誼與香港英皇合作的影片《十二生肖》熱映,華誼的股價才重新得到提振。由于市場空間不大,特別是版權保護不力,電影成本回收主要依賴影院票房,一方面這會導致電影企業(yè)盈利風險加大,另一方面也會導致電影生產和營銷過于急功近利、投機取巧。所以,中國電影企業(yè)不僅需要上市,更需要延伸產業(yè)鏈,不僅需要充分釋放電影版權在各個市場環(huán)節(jié)的價值,同時還需要利用電影影響力創(chuàng)造跨行業(yè)、跨領域、跨國界的附加值。電影企業(yè)上市融資之后,主要資金投向仍然是電影生產,在一定程度上,生產環(huán)節(jié)資金的過多投放,反而帶來名導演、名編劇和明星等“生產資料”價格高漲。電影成本大幅度提升帶來的電影投資風險也會更加明顯。如何能夠通過資本市場的力量將電影企業(yè)不僅做大而且做好做強,對于中國電影產業(yè)來說,還是一個長期的難題。4.游戲規(guī)則:上下游之間的市場博弈2022年11月15日,在賀歲檔期漸入高潮之際,中影、星美、華誼、博納、光線五大發(fā)行方聯合署名發(fā)布《關于調整國產影片分賬比例的通知》,單方面宣布將發(fā)行方在電影票房中的分成由43%提高至45%。經過媒介輿論的熱炒、電影管理當局的斡旋、制作、發(fā)行、放映三方的公開和私下談判,最終得到“和解”。公司分別簽署了不同的階梯分賬合同。這次制發(fā)放環(huán)節(jié)之間的沖突,具體結果也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重新啟動了市場的利益分配調節(jié)機制。而制片方的獲利能力是否能夠得到提高,歸根結底來源于其控制的內容資源是否為影院所需要的稀缺產品。中國電影制片方議價權目前仍然不大,主要還是能夠被市場認可的影片內容不足。中國由于缺乏具有行業(yè)影響力和合法性的行業(yè)組織,使得這種行業(yè)內部的利益調整不得不通過媒體隔空喊話形成公眾事件。這充分說明,符合市場規(guī)律、得到行業(yè)認同的中國電影內部協調平臺和機制的建設刻不容緩??傮w來看,2022年的中國電影產業(yè)格局沒有發(fā)生重大改變,特別是電影工業(yè)體系和市場體系的建設仍然任重道遠。一方面是專業(yè)化、分工化、高科技化的電影工業(yè)支撐體系薄弱,導致中國電影在面對好萊塢電影高新科技力量沖擊的時候幾無還手之力;另一方面,電影企業(yè)仍然不能擺脫依賴一兩部電影定乾坤的資源依賴狀態(tài),電影產業(yè)鏈條比較薄弱,市場支配能力不足,導致企業(yè)的短期利益導向仍然明顯。三電影制作:中國電影的改朝換代2022年國產電影生產數量雖然大幅度增長,但其中相當部分影片都是在各種資助性、贊助性、政策性、流動性資金推動下生產的訴求多元的影片,有的甚至從一開始就沒有明確的票房回報需求。這部分影片雖然對電影市場貢獻很小,但是對電影市場格局卻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例如造成檔期的擁擠、電影生產要素價格的競爭等。這是中國電影生產的特殊性。在所有生產影片中,真正具備商業(yè)價值的影片數量遠遠低于電影生產總量。全年上映國產影片共315部,不到電影生產總量的一半。在全年發(fā)行的國產影片中,21部過億元票房影片的票房占國產影片總票房的65%,票房排行前50位的國產影片占國產電影總票房80%以上,真正對市場產生貢獻的國產影片不足百部,有較強競爭力的影片不足50部。電影制作數量的龐大與電影市場競爭力之間存在鴻溝。1.電影制作機構:國營拓展、民營活躍中國電影制作機構已經數以百計。其中,大致分為國營和民營兩大陣營。國營電影機構大都已經改制為企業(yè)。產業(yè)鏈條最完整的是中影股份公司,本年度除生產若干主旋律影片和藝術影片之外,其主導的《春嬌與志明》等合拍影片有一定的市場反響;上影集團推出了3D版的《大鬧天宮》等動畫電影;長影集團出品了創(chuàng)造了過億票房的商業(yè)電影《銅雀臺》;西影的《白鹿原》成為年度最受關注的影片之一;天津北方出品的《邊境風云》雖然票房不高但口碑反映較好;寧夏合作生產的《畫皮2》是本年度國產影片的票房亞軍;紫禁城影業(yè)制作的《飛越老人院》獲得了較好評價;總體上來看,國營電影企業(yè)雖然產量不少,但是大多投資規(guī)模不大,創(chuàng)作動機比較復雜,真正具有市場影響的產品很少,更多是利用自己的資源去參與其他民營企業(yè)生產的影片并獲得投資回報。進入主流電影市場的影片大多還是由民營企業(yè)主導。華誼兄弟先后推出《逆戰(zhàn)》《愛Love》《太極》《一九四二》《十二生肖》等影片,產生了很大的市場影響;剛剛上市的光線影業(yè),陸續(xù)完成《四大名捕》《人再囧途之泰囧》等,都成功推上市場,特別是《泰囧》以幾千萬投資規(guī)模,創(chuàng)造了近13億元的驚人票房紀錄,更是創(chuàng)造了新的電影制片模式;博納影業(yè)則繼續(xù)與香港電影人合作,先后拍攝了《大上?!贰洞竽g師》《河東獅吼2》等,這些影片有一定的商業(yè)價值,但在電影元素的發(fā)掘方面收效不大;此外,星美影業(yè)的《新天生一對》《殺生》《王的盛宴》《血滴子》,炫動傳播的“喜羊羊”系列,銀都機構的《桃姐》《大追捕》《寒戰(zhàn)》,寰亞的《奪命金》,小馬奔騰的《黃金大劫案》,美亞娛樂的《大武當》以及英皇影業(yè)參與合拍的一些影片,都是本年度比較有影響的國產影片。內地和香港目前大約有近20家電影企業(yè)比較活躍,提供了電影市場上絕大部分有影響的產品。但從總體來看,生產的規(guī)模、對生產要素的控制力、電影工業(yè)和技術水平、電影盈利能力、電影專業(yè)化管理等,都仍然與好萊塢企業(yè)相去甚遠。由領導性的現代企業(yè)引導的大電影產業(yè)架構仍然沒有真正形成。2.大制作電影:正面失守延續(xù)了前一年的態(tài)勢,投資規(guī)模過億的大制作電影2022年的表現沒有明顯起色。多數大制作電影仍然以武打古裝為主,重視大導演、大明星、大場面。全年票房過億的21部國產影片中,僅有5部為古裝片。而大制作影片中也僅有《畫皮2》(70451萬元)、《十二生肖》(53532萬元,截至2022年底)、《一九四二》(37200萬元)3部影片票房超過3億元,《一九四二》的票房回收并不理想,而更多的大制作影片的票房也都在2億元以下,相繼在賀歲檔上映的《王的盛宴》和《血滴子》,同樣沒有逃脫票房滑鐵盧?!锻醯氖⒀纭烦杀?000萬元,預期票房3億元,最后票房不到8000萬元;《血滴子》投資1500萬美元(9500萬元人民幣),最終獲得1.5億元票房。按票房總量約42%返回制片方,這些影片的回收與其投入成本相比都不匹配。題材上的雷同、手法上的慣性、技術上缺乏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上硬傷頻頻,都使不少大制作電影逐漸失去市場青睞。盡管由于這些影片營銷力度大、明星有一定號召力,往往首周票房還差強人意,總體能夠產出億元上下票房,但是往往都面臨口碑和市場熱度迅速銳減,市場影響力每況愈下的困局。正因為大制作商業(yè)電影市場競爭力不足,導致國產影片在以3D影片為主的好萊塢電影沖擊下,難以正面抵擋。3.類型片:黑馬當道當大制作商業(yè)電影失去正面競爭力的時候,市場對“游擊隊”式的黑馬的期待就自然而然了。如同2011年靠《失戀33天》的異軍突擊救市一樣,2022年國產電影救市的最大黑馬則來自年底的《人再囧途之泰囧》?!短﹪濉烦浞掷昧?010年《人在囧途》的口碑效果,用一個中等成本的產品奇跡般地創(chuàng)造了國產影片票房歷史新紀錄,不僅成為該年度票房總冠軍,而且成為了第一部超過10億元票房的國產電影,創(chuàng)造了在內地超過《阿凡達》的觀影人次最高紀錄。這種偶然性中當然有其必然性。適當的時機出現了一部適當的電影,而這種適當既體現為影片本身題材、類型、風格、節(jié)奏、演員配置等方面恰到好處,也體現為它找到了一種與中國本土觀眾溝通的質地、方式、內容和情感。它沒有宏大場面、超級明星、奇觀傳奇、高新技術等“重磅炸彈”,卻用笑點密集的喜劇、一氣呵成的故事、接地氣通人情的人物形象、不裝不假的敘述態(tài)度,完成了對觀眾的逆襲?!懂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用類型雜糅來完成與觀眾溝通的影片。它借用了《畫皮1》的影響力,將神幻故事與情感雞湯結合,將重口味的偷心換心場面與煽情的海誓山盟、披肝瀝膽的愛情故事嫁接起來,形成了對青年觀眾特別是眾多女性觀眾的沖擊點。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用一種非好萊塢的神幻劇類型演繹了好萊塢電影的戲劇邏輯。在目前國產主流商業(yè)電影制作水平、工業(yè)水平、投資水平遠遠落后于好萊塢電影的大背景下,這種接地氣的本土化類型策略的確顯示了其特殊的市場競爭力。黑馬當道,一方面是因為大制作電影沒有能夠發(fā)揮主力軍正面對抗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說明在強敵壓境之際,地頭蛇的本土策略往往能夠突破強龍的控制。4.系列化生產:打造電影品牌價值在2022年票房過億的21部國產影片中,《人再囧途之泰囧》《畫皮2》《聽風者》《喜羊羊與灰太狼4》《太極1》《太極2》等6部影片都是系列片或準系列片,加上票房超過7000萬元的《春嬌與志明》《河東獅吼2》等,這些系列影片的出現一方面表明中國電影開始通過系列化方式推出商業(yè)電影,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國商業(yè)電影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原創(chuàng)并不等于創(chuàng)新,原創(chuàng)也并不等于文化價值和市場價值。多數原創(chuàng)產品的影響力大大低于重拍、重排、系列產品。文化創(chuàng)新的目的是情感的傳播。過于喜新厭舊恰恰是文化的天敵。如果國產電影能夠打造出更多的像“星球大戰(zhàn)”“007”“變形金剛”“暮光之城”“冰河世紀”“馬達加斯加”這樣可以被系列化的電影,才真正證明中國電影具備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命力,才能滿足觀眾文化精神消費變與不變的辯證需求。熟悉的陌生與陌生的熟悉,體現了文化創(chuàng)造和文化生產的辯證法。當然,成功系列片的每一次生產都必然是一次創(chuàng)新,是對品牌意義的重新注入?!度嗽賴逋局﹪濉泛汀懂嬈?》在這方面都積累了經驗,它們既是前一部作品的延續(xù)又是對前一部作品的超越。而如果僅僅是借助前一部作品的影響,粗制濫造、急功近利,那么品牌價值就會流失。某些系列影片已經或者正在面臨這樣的危險。5.藝術影片繁榮:大蛋糕上的新鮮奶油正是在商業(yè)電影的培育下,電影市場規(guī)模迅速擴大,觀眾看電影的習慣逐漸形成,這也使藝術電影獲得了更多的市場機會。在電影市場是塊小餅干的時候,小眾化取向的藝術電影很難生存,而當電影市場變成大蛋糕以后,藝術電影如同這塊大蛋糕上點綴的新鮮奶油,才有了被觀眾接觸到的可能。觀影習慣的逐漸養(yǎng)成使觀眾的觀影趣味必然多樣化。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藝術電影2022年得到了比較充分的發(fā)展。從大制作的《白鹿原》到利用情人節(jié)上映的內地、臺灣合拍電影《愛Love》,特別是市場表現搶眼的《搜索》《二次曝光》《桃姐》以及年底上映的王家衛(wèi)的《一代宗師》,還有得到觀眾較多好評的《神探亨特張》《飛越老人院》《邊境風云》《萬箭穿心》《殺生》等,一方面體現了藝術電影自覺尋求與觀眾的溝通的努力,力爭最大限度地得到觀眾接受;另一方面也說明電影觀眾在走向成熟和分化。這說明中國電影市場已經發(fā)展到既能容納商業(yè)娛樂電影,又能夠容納嚴肅的有一定人性深度、社會深度、美學深度的優(yōu)質電影的階段。電影的市場化改革也為藝術電影帶來了春天。6.動畫片:產品多品牌少在北美,近十年來票房排行榜前20位的影片中通常有1/3以上為動畫片;2022年日本電影市場上票房排行前10位的影片中5部為動畫片。動畫電影全家消費的特殊性往往造就高票房。而中國動畫片生產近年來雖然數量多,但定位依然模糊,或者過于低幼難以激發(fā)成年人主動帶孩子觀看的興趣;或者過于青春期風格使成年觀眾和低幼觀眾望而卻步。2022年,全年共上映國產動畫電影19部,包括3D版的《大鬧天宮》“喜羊羊4”“凡爾賽2”等以及《神秘世界歷險記》,幾乎覆蓋所有檔期。但除了“喜羊羊4”連續(xù)三年進入億元票房區(qū)間以外,其余影片的票房效果都不夠鮮亮。國產動畫片的創(chuàng)作水平、制作水平、營銷水平目前都還遠遠不能適應市場要求,具有品牌價值的動畫片目前還只有影響力已經逐漸下降的“喜羊羊7.電影導演:從“三國演義”到“春秋戰(zhàn)國”從2002年到2022年,中國電影全面市場化改革十年來,以張藝謀的《英雄》開始,他與馮小剛、陳凱歌三人都是風云人物,三人共制作了17部票房過億的電影,幾乎年年占據國產電影票房榜首。但是,2022年,62歲的張藝謀電影缺席、60歲的陳凱歌影片《搜索》不到2億票房,幾乎從不失手的馮小剛(54歲)的《一九四二》也止步4億票房之前。三人無一人進入國產電影票房排行榜前三名。“三國演義”時代似乎回轉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代。本年度,除了香港的成龍、麥莊、爾冬升、陳嘉上、王晶等傳統商業(yè)影片導演之外,真正嶄露頭角的是一批更年輕和新生的導演。該年度票房冠亞軍由內地兩位年輕導演徐崢、烏爾善摘取,加上近兩年嶄露頭角的兩岸三地的滕華(《失戀33天》)、尚敬(《武林外傳》)、寧浩(《黃金大劫案》)、李玉(《二次曝光》)、蔡岳勛(《痞子英雄》)、馮德倫(《太極》)、鈕承澤(《愛Love》、陸劍青和梁樂民(《寒戰(zhàn)》)等,一批40歲上下的年輕導演開始叱咤風云。盡管這批導演目前的國際地位不高,行業(yè)影響力還不足,但21部票房過億的國產影片中,青年導演占9席,這的確宣告著華語電影新時代正在隱約到來。8.3D電影制作:蹣跚學步、期待提升2022年,國產3D制式影片11部,較2011年增加5部;IMAX影片4部,增加1部。國產3D、IMAX影片票房約占全年票房12.8%,較2011年增加5個百分點。11部3D影片中6部為動畫片?!懂嬈?》盡管技術上受到批評很多,但卻是國產3D影片中市場最成功的作品。未來以3D、IMAX為代表的高新技術格式影片將成為電影市場的持續(xù)增長點。9.合拍片:國產電影的重要力量2022年中國電影合作制片公司共受理合拍片申請88部,66部通過立項;其中,內地與香港合拍立項作品為39部,大陸臺灣合拍影片14部,中美合拍立項2部。全年共審查合拍片、協拍片47部。中國與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亞、英國、法國、新西蘭、新加坡、比利時等國家簽署了合拍協議。2022年度,產出1000萬以上票房的合拍影片共29部,其中8部票房過億,合拍片創(chuàng)造的票房總和占國產片總票房的約42%(見表1)。雖然內地、香港合拍片的票房號召力近年來有所降低,但仍然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特別值得提到的是,大陸與臺灣電影的合拍在2022年也取得了明顯突破。全年共有10部臺灣電影進入內地放映,2部與大陸合拍。合拍片《愛》突破了1.5億元票房(見表2)。合拍片可以利用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正如有專家指出,“國際聯合制片已經成為一種日益重要的模式……因為聯合制片就是一種利用影視節(jié)目共同消費和文化貼現特型盈利的策略。它使得合作者在制作‘母拷貝’的時候可以為實際預算共同投資,而在給額外增加的市場制作‘母拷貝’的復制品時只需花費極低的費用。進入合作者所在的市場,也許還有第三市場,就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文化貼現的盈利”。遺憾的是,中國目前的合拍片進入“額外”國際市場的盈利效果仍然沒有體現出來。請進來后如何走出去,是合拍片發(fā)展面臨的嚴峻考驗。四電影市場:消費需求釋放、產品供給不足由于影院建設繼續(xù)高速增長,同時增加了分賬發(fā)行進口電影的數量,2022年的中國電影市場似乎供求兩旺。電影放映場次、電影發(fā)行數量、電影票房、觀影人次、銀幕數、影院的增長等都數據喜人。全年影院放映國產影片數量增加33%,進口片增加18.7%。傳統的高產出電影市場區(qū)域依然地位穩(wěn)固。廣東、北京、江蘇、浙江和上海五個市場票房收入都在10億元以上,共計82.7億元,占全國市場份額幾近一半。其中廣東以23.7億元連續(xù)第三年高居榜首,而北京則以16.12億元居全國城市票房榜首。同時,伴隨二、三線城市市場的興起,電影市場半徑逐漸擴大,電影觀眾規(guī)模迅速提升。在市場整體大熱的背景下,全年票房冷熱不均的現象反映出市場對更多優(yōu)質電影產品的投放需求。1.銀幕與觀眾:半徑擴大、增長持續(xù)2022年的影院和銀幕保持高增長。銀幕總量以41%的增長率創(chuàng)造近年之最。電影數字化放映覆蓋率高達99%,位居全球第一。3D銀幕在國內放映占比高達80%,中國擁有IMAX全球銀幕數量的1/7。此輪銀幕增長,更集中在二三線城市和縣城影院。北京、上海、天津、山東、浙江、河北、寧夏、重慶等省市區(qū)率先實現了縣級城市數字影院全覆蓋。到2022年底,全國縣級城市擁有數字影院近千座,銀幕數超過3000塊,縣級城市數字影院普及率達到35%以上。這種發(fā)展趨勢大大提升了電影消費輻射范圍,為今后中國電影市場的持續(xù)增長創(chuàng)造了條件。2.票房:喜憂參半、遠慮近憂2022年共有43部影片(含2011年年底開始放映的影片)票房過億,比上一年新增5部;43部影片共創(chuàng)造125億元票房,約占總票房的74%。國產過億電影較上年新增1部,票房52億元,占國產影片總票房的65%。高票房電影仍然是支撐市場的主要力量(見表3)。在國產片中,《畫皮2》以3D推出,沒有重量級引進片的前追后堵,首周以2.99億元創(chuàng)下國產片新高,并以總票房7.05億元成為當時的國產片歷年來票房之冠。但半年之后,賀歲檔喜劇《泰囧》前32天取得12.13億元的票房,另一部國產片《十二生肖》也在上映四周后超過《畫皮2》,分別奪得國產片票房冠亞軍?!短﹪濉房傆^眾3732萬人,超過了《阿凡達》在中國創(chuàng)造的3100萬觀眾總數紀錄。這表明,不是國產影片缺乏足夠的觀眾而是觀眾缺乏足夠滿意的國產片。2022年上半年進口影片連續(xù)23周奪冠,引進片總票房達52.67億元,其中12部影片票房過億元,而國產片票房只有28.05億元,票房過億元的只有6部。下半年,由于采取種種檔期策略,甚至不惜犧牲暑期檔票房大爆發(fā)的市場機會,國產片市場份額才出現明顯回升(見圖6),形成了不太正常的所謂逆轉。2022年,雖然年度票房冠軍由黑馬《人再囧途之泰囧》獲取,但超過3億元票房的影片進口片占11部,國產片僅有4部;超過2億元票房的進口片15部,國產影片也只有6部。過億票房進口片創(chuàng)造的總票房近75億元,國產過億電影總票房為52億元。這種結果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在檔期保護、發(fā)行控制的前提下獲得的。從另一角度上說,如果有足夠豐富的影片供給,本年度中國影院票房成績已經可以沖刺200億元門檻了。從這個意義上說,國產電影面臨的市場壓力不是更小而是更大了。3.院線:大格局小變化2022年共有25條院線年度票房超過億元。萬達、上海聯和、中影星美、中影南方、廣州金逸、廣東大地6條院線票房超過10億元。其中,排在首位的萬達院線年度票房超過24億元,成為首個年度票房超20億元的院線,上海聯和院線和中影星美院線票房均超過16億元(見表4)。電影院線的基本格局變化不明顯。院線集中度沒有大規(guī)模提高。4.檔期:政策調控與市場無序的共振2022年,進口影片數量增加、國產影片產量提升,檔期擁擠成為必然現象。而由于進口影片的沖擊以及年度重大政治活動的進行,影片發(fā)行和檔期安排又遭遇一些臨時性政策調控。發(fā)行商眾多,檔期協調機制、信息透明制度缺乏,將各種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糾結在一起,創(chuàng)造了許多新的檔期消費記錄,同時也帶來某些檔期安排的無序。前幾年暑期票房大爆發(fā),2022年則由于進口片的缺席暑期竟然成為沒有高峰的平臺,明顯拉低了全年票房總收入(見圖7)。而在傳統賀歲檔,國產優(yōu)質影片的集中放映,帶來了預期中的票房井噴。11月票房只有12億元左右,到12月賀歲檔,《人再囧途之泰囧》單月產出票房近10億元,《十二生肖》《大上海》《一九四二》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共同將月票房推到了25億的驚人高度。單月國產片收入占全年國產影片總收入1/4。這一方面說明賀歲檔的市場潛力,另一方面也說明觀眾消費需求釋放的潛力。遺憾的是,6月底至7月初,原定在內地影院上映的進口大片《蝙蝠俠前傳3》《超凡蜘蛛俠》等影片延期上映,竟然出現了《畫皮2》上映三周均無新大片進場的現象。由于限制進口影片發(fā)行,優(yōu)質國產影片又供應不足,推高了一部影片但拉低了整個檔期,往年票房井噴的7月,同比竟下滑5%。由于檔期被發(fā)行所累,供應過多與供應不足的失衡全年比較明顯。某些放映周竟有八九部新片同時上映,甚至出現9天內4部好萊塢大片《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超凡蜘蛛俠》《普羅米修斯》《敢死隊2》一起上陣的局面。而某些放映周又僅有一兩部影片上映。市場供求關系與行政管理的共振,對市場的有序化形成了嚴峻挑戰(zhàn)。5.電影市場:窗口小、窗口少市場“多窗口化”已經是電影產業(yè)的世界慣例。電影企業(yè)往往“將消費者明確細分為不同的群體,然后根據不同的需求彈性向消費者收取‘預定價格’”,以此實現利潤最大化。所以,在英美等世界主要電影生產國,國內電影票房收入通常只占影片總收入35%,海外收入、電視/網絡點播、電視/網絡播映、音像租賃、音像零售、知識產權轉讓等收入占電影總收入65%以上。但是,中國電影市場目前仍然嚴重依賴影院收入。光線總裁王長田曾經對記者表示,“中國的電影市場還是不完善的,電影的獲利方式太依賴票房了,票房收入占到電影產值的90%,這是不正常的……影視產品的周邊產品沒有市場,盜版又給票房收入雪上加霜。所以在中國,通過投資電影賺錢可以說非常困難”。這種情況,本年度仍然沒有得到明顯改善。國際市場通常是電影收入的重要來源。好萊塢國際票房收入幾乎是國內票房收入的兩倍,但2022年中國共有75部影片銷往8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海外票房和銷售收入即便重復計算在內也僅為10.63億元,大約為國內票房收入的7%。本年度,盡管多部影片宣布賣出海外版權,甚至全球同步放映,也僅僅是在海外華人聚集區(qū)集中放映而已,很少進入主流商業(yè)院線規(guī)模放映,單片票房總收入都在數十萬美元的規(guī)模上徘徊,與當年《英雄》單片數千萬美元的北美票房收入不能同日而語(見表5)。海外收入連續(xù)下降的趨勢,既反映了中國電影缺乏被國際市場接受的文化表達、產品質量、制作水準和受眾定位,也反映了中國電影缺乏國際營銷的能力。近年來,視頻網站的發(fā)展為電影提供了新的市場窗口。本年度的網絡院線正在醞釀成形。電影網、優(yōu)酷、新浪視頻、土豆網等10多家視頻網站討論并通過了由中國電影制片人協會發(fā)起的《促進電影網絡院線發(fā)展的若干意見》,同意當影片從影院下線后,片方與各家網絡院線協商網絡上映日期并進行為期60~90天的互聯網付費播放;網絡院線在播出時不插播任何形式的廣告,且應具備完善的數字版權保護系統等。在電視的電影頻道缺乏有效競爭的大環(huán)境下,電影在互聯網和新媒體上的版權交易將逐漸形成規(guī)范,為國產電影擴展新的收入窗口。6.港臺地區(qū):華語片危機重重香港地區(qū)2022年票房從前一年的13.9億港幣增加到15.6億港幣,增長率12%,電影發(fā)行量從276部增加到300部,增加9%。但是港產影片的發(fā)行數量則從前一年的56部下降為50部?!稄统鹫呗撁恕贰厄饌b:黑暗騎士崛起》《超凡蜘蛛俠》三部好萊塢電影占據票房前三甲。全年僅有梁樂民、陸劍青導演的《寒戰(zhàn)》一部港片以420萬港幣成績進入票房排行前10位。此外,彭浩翔的兩部影片《低俗喜劇》《春嬌與志明》則分別排列在港產電影票房排行二三位?!短医恪贰赌鎽?zhàn)》在本地影片票房排行中分列4~5位。港產影片在與好萊塢電影的抗衡中繼續(xù)處于明顯下風。內地電影在香港市場上也沒有重大影響力,香港電影繼續(xù)把市場希望寄托在中國內地。在臺灣,臺北電影票房則較前一年下降了5%,從37.9億新臺幣下降為36億元新臺幣(相等于1.24億美元,約9億元人民幣)。本年度臺北發(fā)行的臺灣電影數量從36部增加到44部,票房最好的本地影片前10位中7部都是處女作,而且全部得到好萊塢機構的支持。但臺灣本地電影的市場份額卻從上一年的18.8%下降到本年度的11.9%。2011年,《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賽德克·巴萊》上下集等3部影片都突破了1億元新臺幣紀錄,而2022年僅有《陣頭》一部影片突破1億元新臺幣。臺灣電影的復蘇之路還不平坦。結語市場的繁榮與制作的滯后從2022年產業(yè)發(fā)展的大趨勢來看,中國電影市場依然保持鮮明的上升態(tài)勢。2022年北美電影總票房約為108億美元,相比2011年上升6%;而中國內地市場則仍然保持著30%以上的驚人增速。按照目前的發(fā)展速度預計,未來5年中國銀幕數量和票房總量都可能翻一番,銀幕總量達到25000塊,年票房達到450億元。然而,不斷做大的市場,必然要求不斷豐富的高品質的影片供給。應該說,中國內地電影市場對好萊塢電影的依賴明顯高于亞洲近鄰日本和韓國。在幾乎沒有市場保護的背景下,亞洲的日本、韓國近年來都保持了國產電影的市場優(yōu)勢。日本票房前10位中只有2部美國電影,韓國本土影片份額占總票房60%,前10位中僅有3部好萊塢電影。在中國市場上,2022年度增加的好萊塢電影進口配額,讓我們看到了市場對優(yōu)質電影的巨大渴望以及市場可能釋放出的巨大潛力。往年第二季度的低谷在2022年由于進口影片的出現,幾乎達到了暑期檔的票房高度;而暑期檔,則因為進口電影的缺席反而從往年的高峰回落。造成市場對好萊塢電影過度依賴的根本原因,除了好萊塢電影本身的文化、藝術、技術和營銷優(yōu)勢之外,更與國產電影的競爭力不足息息相關。繼續(xù)停留在古裝、武打類型的商業(yè)娛樂大制作電影缺乏藝術創(chuàng)新和技術突破;除了喜劇片和驚悚恐怖片之外,科幻片、幻想片、戰(zhàn)爭片、史詩片、災難片、諜戰(zhàn)動作片、警匪片、青春片、“高概念”動畫影片等重量級類型產品嚴重匱乏;不僅3D、巨幕等高新技術格式影片數量少、質量低,即便2D影片的整體制作水平、工藝水平都與國際水平有明顯差距;中小成本影片對人性、社會、現實、歷史的揭示深度、反省深度、表達深度嚴重不足,導致藝術電影在國際電影舞臺上缺乏亮點。國產電影產品無論在豐富性或是優(yōu)質性方面,都不能完全滿足市場需求。對于國產電影來說,2022年的最大亮點,就是《人再囧途之泰囧》《畫皮2》等幾匹“黑馬”的出現。應該說,“黑馬”的效果是明顯但也是有限的。完善的產業(yè),如果僅僅依靠黑馬支撐,風險極高且前景難測。如同正規(guī)軍不能制勝,只能依靠游擊隊出奇一樣,難以保證戰(zhàn)役必勝。中國電影產業(yè)的未來發(fā)展,必須正視和解決一些重大問題。第一,通過電影文化建設,讓政府管理部門和社會各方解放思想,尊重藝術原創(chuàng)力,開拓題材空間,增加電影藝術表達的自由度。只有這樣,才能出現更豐富的商業(yè)電影類型和產生更有藝術深度的電影作品。第二,盡快制定和推出電影分級制,在有效保護未成年人的前提下,擴展電影的題材領域和表現空間。第三,繼續(xù)開放產業(yè)政策,鼓勵電影企業(yè)特別是民營電影企業(yè)跨行業(yè)、跨國界進行更大范圍的企業(yè)優(yōu)化重組,走向更大更強更好;第四,支持電影的專業(yè)化服務、技術性企業(yè),全面提高中國電影的管理運營水平和工業(yè)化水平;第五,加快對適應數字化、國際化、分工化要求的電影制作、創(chuàng)作、管理人才的培養(yǎng),為中國電影的發(fā)展提供智力保障。

2023年出版行業(yè)分析報告2023年9月目錄一、技術進步與新媒體發(fā)展帶動出版業(yè)數字化轉型 PAGEREFToc357197373\h31、數字化是出版行業(yè)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PAGEREFToc357197374\h32、新媒體時代用戶消費習慣改變 PAGEREFToc357197375\h53、移動終端普及帶動產業(yè)發(fā)展 PAGEREFToc357197376\h74、政策大力扶持數字出版產業(yè)轉型 PAGEREFToc357197377\h8二、傳統出版業(yè)增長平緩,但用戶需求仍然旺盛 PAGEREFToc357197378\h91、圖書期刊報紙整體增速保持平穩(wěn) PAGEREFToc357197379\h92、用戶消費需求仍然旺盛,綜合閱讀率穩(wěn)步提升 PAGEREFToc357197380\h11三、教材教輔是中國出版業(yè)的支柱和驅動力 PAGEREFToc357197381\h121、初高中毛入學率不斷提高,教育出版市場前景廣闊 PAGEREFToc357197382\h122、出版集團深耕教育出版市場,開拓全國盤活出版資源 PAGEREFToc357197383\h14一、技術進步與新媒體發(fā)展帶動出版業(yè)數字化轉型1、數字化是出版行業(yè)未來的發(fā)展趨勢隨著技術的發(fā)展,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進步、電腦的普及以及數字閱讀器的開發(fā),人們的閱讀習慣和閱讀環(huán)境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相比于傳統的報紙、期刊、圖書等傳媒方式,人們越來越傾向于選擇數字媒體,數字出版產業(yè)也隨之迎來了一個高速發(fā)展期。傳統出版公司在數字化浪潮中也同樣而臨著沖擊,目前行業(yè)龍頭公司已經開始積極布局數字出版等新領域。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使得通過提供內容實現價值的出版行業(yè)將不再囿于紙質圖書的產品形態(tài),得以突破貨架經濟的限制,成為互聯網經濟的一部分,規(guī)模經濟、長尾效應作用更加突出;在定價機制、盈利模式等方而也有望制定新的規(guī)則、開創(chuàng)新的空間。2023年,全球電子書市場增速加快,美英市場發(fā)展最快。美國電子書市場占美國整個圖書市場份額的近8%,達到了2.7億英鎊。英國市場2023年的電子書產品銷售同比增長20%至1.8億英鎊。德國的電子書市場不到整個圖書市場份額的1%,即少于7500萬英鎊。2023年日本電子書市場占圖書市場的1.1%,即117億日元(9000萬英鎊),韓國電子書市場銷售額達到了1975億韓元(C1.1億英鎊)。近年來,我國數字出版產業(yè)也發(fā)展迅猛,2023年國內電子圖書產業(yè)收入規(guī)模達到4億元,同比2023年增長33%}2023年國內電子圖書產業(yè)入規(guī)模達到5億元,同比2023年增長25%。2、新媒體時代用戶消費習慣改變根據“第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2023年我國18-70周歲國民包括書報刊和數字出版物在內的各種媒介的綜合閱讀率為77.6%,其中傳統媒介如報紙、期刊閱讀率都下降,數字化閱讀方式同比大幅增長。數字化閱讀方式主要包括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光盤閱讀、PDA/MP4/MP5閱讀等。對各類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情況進行分析發(fā)現,2023年我國18周歲-70周歲國民的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光盤讀取等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現代生活節(jié)奏加快,受到高強度的工作、豐富的娛樂活動以及網絡沖浪的擠壓,在家中、辦公室等固定場所的整塊閱讀時間漸漸萎縮。人們的時間被分散到上下班路途、會議就餐等過程中,形成越來越多的“時間碎片”。充分利用這些“時間碎片”的移動閱讀,釋放了大批有心沒時間的讀者的閱讀需求,成為當下閱讀的流行方式,手機、平板電腦、電子書等移動電子閱讀器正在讓人們的閱讀習慣“移動化”。2023年,在報紙期刊閱讀率走弱之時,以手機、電子閱讀器為代表的移動數字閱讀成為促進國民閱讀率增長的主要引擎。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等新型便捷的閱讀方式走進人們的生活,使閱讀行為不再受時間、空間和環(huán)境的限制,閱讀變得更加容易進行。這些數字化閱讀方式的發(fā)展,也成為國民綜合閱讀率上升的一個重要因素。2023年,我國18周歲-70周歲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光盤閱讀、PDA/MP4/MP5閱讀等)的接觸率為38.6%,比2023年的32.8%上升了5.8個百分點,增幅為17.7%。根據《第九次國民閱讀調查》統計,從2023年到2023年的4年間,呈現出逐年攀升的態(tài)勢,特別是在2023年以后,年均增幅度都在6個百分點左右。3、移動終端普及帶動產業(yè)發(fā)展數字閱讀產業(yè)的興起很大程度受益于數字終端的普及,數字閱讀器包括兩類,一類是專門的電子閱讀器、電紙書等設備,另一類是移動終端,包括平板電腦、手機等。根據IHSiSuppli2023年12月的數據整理發(fā)現,2023年全球電子閱讀器出貨量較2023年增長了108%,達到了2710萬臺的規(guī)模。據預測,該數據在2023年將達到3710臺,但是增長率放緩,約為37%。預計未來電子閱讀器的出貨量仍將保持增長的趨勢,但增速會逐漸放緩,主要是由于前期固定用戶的使用率基本趨于飽和,另外來自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的快速發(fā)展,也會影響純電子閱讀器終端的增長率。近年來移動終端快速發(fā)展,2023年全球智能移動終端(平板及手機)出貨量達到了4.87億部,首次超過了全球市場PC(臺式本及筆記本)的出貨量。我們認為,未來移動終端是帶動產業(yè)發(fā)展的主要力量,單一功能的電子閱讀器會被逐漸淘汰,隨著相關應用和內容的豐富,未來趨勢是平臺化的運作,通過云端進行存儲和交互。在中國市場上,智能終端發(fā)展迅速,我們預計智能手機出貨量在2023年將超過功能手機。4、政策大力扶持數字出版產業(yè)轉型2023年4月末,新聞出版總署《新聞出版業(yè)“十四五”時期發(fā)展規(guī)劃》正式發(fā)布?!兑?guī)劃》第一次將“電子書包研發(fā)工程”列入“十四五”重大工程項目。《規(guī)劃》指出,通過電子書包及配套資源數字化工程提高教學資源重復使用率,推動節(jié)能減排,形成內容豐富、互動性強、易于學生使用、符合青少年閱讀習慣的數字教學出版體系,推動電子書包的發(fā)展。2023年出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23-2023年)》明確要求,加強優(yōu)質教育資源開發(fā)與應用。2023年下半年,新聞出版總署等牽頭組織的專門機構就電子書包的標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