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化常識題(帶有教師版答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674ad4de65848aa41313f8025e6bd37/e674ad4de65848aa41313f8025e6bd371.gif)
![古文化常識題(帶有教師版答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674ad4de65848aa41313f8025e6bd37/e674ad4de65848aa41313f8025e6bd372.gif)
![古文化常識題(帶有教師版答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674ad4de65848aa41313f8025e6bd37/e674ad4de65848aa41313f8025e6bd373.gif)
![古文化常識題(帶有教師版答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674ad4de65848aa41313f8025e6bd37/e674ad4de65848aa41313f8025e6bd374.gif)
![古文化常識題(帶有教師版答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674ad4de65848aa41313f8025e6bd37/e674ad4de65848aa41313f8025e6bd37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5高二古代文化常識練習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1.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親起的,字是二十歲舉行冠禮才起的。B.謚號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據(jù)其生平事跡評定的稱號,如武帝、哀帝、煬帝。C.嗣位指繼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實行長子繼承制,君位由最年長的兒子繼承。D.闕是宮門兩側(cè)的高臺,又可借指宮廷:“詣闕”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2.A.明清形成了完備的科舉考試制度,共分四級:院試、鄉(xiāng)試、會試和殿試。考中會試的稱為進士。B.舅,文中是指丈夫的父親。有如“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C.古代人的名字和現(xiàn)代有很大的差別。名是出生后不久父母起的,供長輩呼喚;字是二十歲舉行冠禮或行笄禮時才起的,以表示對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稱呼。D.除,是任命,授職,如“除徽州推官”;擢,是在原官職上提拔,如“擢禮科給事中”。3.A.舉進士中第:又稱為進士及第,指科舉時代經(jīng)朝廷考試合格后錄取成為進士。B.服除:指守喪期滿。古時父母去世,在朝做官的兒子要辭官回家為父母守喪。C.六經(jīng):指孔子晚年整理的《詩》《書》《禮》《易》《樂》《論語》六部儒家經(jīng)典。D.慶歷:是宋仁宗的年號。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名號,始于漢武帝。4.A.“元敬”是戚繼光的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表德之字,所以也稱字為表字。B.“勒石”是碑刻術語。指將法書鉤摹本背面加朱復印到石面上的工序。唐代碑刻上常有??钣涊d勒石者。C.“郊廟”是指帝王、諸侯在郊外祭祀。古代祭祀講求置辦三牲祭禮,“三牲”包括豬、牛、馬。D.“三十六年”、“四十年”屬于年號紀年法。中國古代的紀年法包括干支紀年、年號紀年、生肖紀年等等。5.A.翰林是我國古代官職名。它的由來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由于翰林學士參與機要,有較大實權,當時號稱“內(nèi)相”。B.河東代指山西西南。因黃河流經(jīng)山西省的西南境,則山西在黃河以東,故這塊地方古稱河東。
秦漢時指河東郡地,唐代以后泛指山西。
C.掖庭,古代營建皇室宮城時,都以一條南北向的中心線為主,再向東西兩側(cè)去延伸其余宮區(qū)。
D.
吏部是在隋、唐、五代被列為尚書省六部之首,掌管天下文武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勛封、調(diào)動等事務。6.A.甲第,舊時豪門貴族的宅第,文中的意思指豪門貴族的身份。附原文:“十余年,書生用甲第為相國”B.井臼,水井和石臼,文中是汲水和舂米的意思,泛指操持家務。C.妾媵,妾是舊時男人娶的小老婆;媵是指古代隨嫁,亦指隨嫁的人。D.宗廟,古代帝王、諸侯或大夫、士為維護宗法制而設立的祭祀祖宗的處所。7.A.在古代,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去世指稱有所不同。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庶人死稱死,小孩夭折和青年人病死的則稱“殘”。B.中國古代圖書分類,將群書分為經(jīng)、史、子、集四類,稱“四部”?!敖?jīng)部”收儒家經(jīng)典著作,“史部”收歷史著作,“子部”收先秦百家著作,“集部”收歷代作家作品。C.金履祥所說的“士”,指的是士大夫,是古代統(tǒng)治階級中次于卿大夫的一個階層,常常是在中央政權和州郡縣供職的官吏的泛稱。附:原文“既乃受業(yè)金履祥之門,履祥語之曰:‘士之為學,若五味之在和,酸醬既加,則酸咸頓異。子來見我已三日,而擾夫人也D.四書之名始于宋朝,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豈吾之學無以感發(fā)子那!’”8.A.李密的上疏《陳情表》被認定為中國文學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敘述祖母撫育自己的大恩,自己應該報養(yǎng)祖母的大義,又傾訴自己不能從命的苦衷,言辭慷慨,表達感情直接坦率。B.三國時期的蜀漢,終于漢懷帝劉禪。蜀國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后,魏帝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并將他遷居魏國都城洛陽居住,劉禪卻樂而忘本,樂不思蜀。C.文中所提皋陶是古代傳說中的人物,是與堯、舜、禹齊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為中國司法鼻祖,后常為獄官或獄神的代稱。D.古代臣民上書言事分為“上書”、“上疏’和‘上封事”,其區(qū)別在于“上書”是臣民向皇帝進言所采用的最常見的形式,“上疏”是在朝官員專門上奏皇帝的一種文書形式,上封事則是向皇帝進諫帶有機密性文書。9.A.“明經(jīng)”,選舉官員的科目,漢朝時候出現(xiàn),直到清代。被推舉者須明習經(jīng)學,故以"明經(jīng)"為名。B.“太傅”,輔弼天子的官職,周代設置。歷代沿置,多用為大官加銜,為三公之一,一直有較大的實際職權。C.“行在”,皇帝臨時居住的地方,也可以指天子巡行所在的地方。D.“謚號”古代的君主、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據(jù)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yǎng),評定褒貶,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評價,帶有評判性質(zhì)的稱號。10.A.郎中是尚書省中分掌各司事務的高級官員,其職位僅次于尚書、侍郎等,屬員外級。B.字是男子18歲舉行加冠儀式后所起的,是對名的解釋和補充;謙稱自己稱名,尊稱他人稱字。C.百家是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種學術派別的總稱,代表流派有儒、道等,也可用來代指百家著作。D.熙平,年號。年號是古代紀年方式之一,紀年主要有干支紀年和帝王紀年,“熙平”屬后者。11.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與當今某些國家內(nèi)閣或政府首腦的含義并不相同。B.建儲義為確定儲君,也即確定皇位的繼承人,我國古代通常采用嫡長子繼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職設官,各有專司,所以可用“有司”來指稱朝廷中的各級官員。D.契丹是古國名,后來改國號為遼,先后與五代和北宋并立,與中原常發(fā)生爭端。D(應為文官。)6.A.甲第,舊時豪門貴族的宅第,文中的意思指豪門貴族的身份。附原文:“十余年,書生用甲第為相國”B.井臼,水井和石臼,文中是汲水和舂米的意思,泛指操持家務。C.妾媵,妾是舊時男人娶的小老婆;媵是指古代隨嫁,亦指隨嫁的人。D.宗廟,古代帝王、諸侯或大夫、士為維護宗法制而設立的祭祀祖宗的處所。A文中意思應是科舉考試中的第一等。7.A.在古代,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去世指稱有所不同。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庶人死稱死,小孩夭折和青年人病死的則稱“殘”。B.中國古代圖書分類,將群書分為經(jīng)、史、子、集四類,稱“四部”?!敖?jīng)部”收儒家經(jīng)典著作,“史部”收歷史著作,“子部”收先秦百家著作,“集部”收歷代作家作品。C.金履祥所說的“士”,指的是士大夫,是古代統(tǒng)治階級中次于卿大夫的一個階層,常常是在中央政權和州郡縣供職的官吏的泛稱。附:原文“既乃受業(yè)金履祥之門,履祥語之曰:‘士之為學,若五味之在和,酸醬既加,則酸咸頓異。子來見我已三日,而擾夫人也,豈吾之學無以感發(fā)子那!’”D.四書之名始于宋朝,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C此處的“士”應為“讀書人”8.A.李密的上疏《陳情表》被認定為中國文學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敘述祖母撫育自己的大恩,自己應該報養(yǎng)祖母的大義,又傾訴自己不能從命的苦衷,言辭慷慨,表達感情直接坦率。B.三國時期的蜀漢,終于漢懷帝劉禪。蜀國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后,魏帝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并將他遷居魏國都城洛陽居住,劉禪卻樂而忘本,樂不思蜀。C.文中所提皋陶是古代傳說中的人物,是與堯、舜、禹齊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為中國司法鼻祖,后常為獄官或獄神的代稱。D.古代臣民上書言事分為“上書”、“上疏’和‘上封事”,其區(qū)別在于“上書”是臣民向皇帝進言所采用的最常見的形式,“上疏”是在朝官員專門上奏皇帝的一種文書形式,上封事則是向皇帝進諫帶有機密性文書。A“慷慨陳詞,直接坦率”有誤,言辭懇切,表達情感委婉暢達9.A.“明經(jīng)”,選舉官員的科目,漢朝時候出現(xiàn),直到清代。被推舉者須明習經(jīng)學,故以"明經(jīng)"為名。B.“太傅”,輔弼天子的官職,周代設置。歷代沿置,多用為大官加銜,為三公之一,一直有較大的實際職權。C.“行在”,皇帝臨時居住的地方,也可以指天子巡行所在的地方。D.“謚號”古代的君主、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據(jù)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yǎng),評定褒貶,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評價,帶有評判性質(zhì)的稱號。A明經(jīng),漢朝出現(xiàn)的選舉官員的科目,始于漢武帝時期,至宋神宗時期廢除10.A.郎中是尚書省中分掌各司事務的高級官員,其職位僅次于尚書、侍郎等,屬員外級。B.字是男子18歲舉行加冠儀式后所起的,是對名的解釋和補充;謙稱自己稱名,尊稱他人稱字。C.百家是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種學術派別的總稱,代表流派有儒、道等,也可用來代指百家著作。D.熙平,年號。年號是古代紀年方式之一,紀年主要有干支紀年和帝王紀年,“熙平”屬后者。B.加冠應為20。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成年。11.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與當今某些國家內(nèi)閣或政府首腦的含義并不相同。B.建儲義為確定儲君,也即確定皇位的繼承人,我國古代通常采用嫡長子繼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職設官,各有專司,所以可用“有司”來指稱朝廷中的各級官員。D.契丹是古國名,后來改國號為遼,先后與五代和北宋并立,與中原常發(fā)生爭端。A12.A.禮部為六部之一,掌管禮儀、祭祀、土地、戶籍等職事,部長官稱為禮部尚書。B.教坊司是管理宮廷音樂的官署,專管雅樂以外的音樂、歌舞的教習等演出事務。C.致仕本義是將享受的祿位交還給君王,表示官員辭去官職或到規(guī)定年齡而離職。D.歷史上的“兩京”有多種所指,文中則指明代永樂年間遷都以后的南北兩處京城。A戶部(戶籍、財經(jīng))、13.A.伶是封建時代對歌舞或戲曲演員的稱謂,又叫伶人、伶官、優(yōu)伶。馬伶就是一個姓馬的伶人。B.金陵是六朝古都南京的別稱。除金陵外,南京還有“建康”“建鄴”“江寧”“石頭城”等別稱。C.肆,即市肆、店鋪,此處指的是瓦肆。瓦肆是隨著宋代農(nóng)業(yè)和商業(yè)的繁榮而興起的一種游樂、商業(yè)集散場所。D.商、羽是中國古代五音中的商聲和羽聲,此處泛指曲調(diào),五音指的是宮商角徵羽五個音階。A官之伶人才稱伶做官14.A.
登進士第,又可稱為進士及第,指科舉時代經(jīng)考試合格后錄取成為進士。B.
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等事宜。C.
廟號是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如高祖,太宗,欽宗。
D.
太子指封建時代君主兒子中被確定繼承君位的人,有時也可指其他兒子。D。太子指封建時代君主兒子中被確定繼承君位的人,不能指其他兒子15.A.“郡守”和“州牧”都是官職名,“州牧”也叫作“刺史”,“郡守”即“太守”。B.太史慈的“手戟”和孫策的“兜鍪”都是作戰(zhàn)時用的攻擊武器,供作戰(zhàn)者手持或投擲,常與盾牌配合使用。C.“署”“拜”都是任命官職的意思,但“署”是暫時代理,“拜”是正式任命。D.《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之一,分《魏書》、《蜀書》、《吳書》,因尊魏為正統(tǒng),所以魏書有本紀、列傳,而蜀、吳二書只有列傳。B“兜鍪”是古代戰(zhàn)士作戰(zhàn)時戴的頭盔16.A.漕運,水道運輸,唐宋以來,指東南各地經(jīng)水路運糧食往京師或指定的公倉。B.先帝,指當朝皇帝之前已經(jīng)去世的歷代皇帝,有時也指前朝皇帝。C.鴻臚寺,古代官署名,主官為鴻臚寺卿,掌管朝會、賓客、禮儀等。D.閏月,農(nóng)歷中逢閏年加的一個月,閏月加在某月之后稱為“閏某月”。B。先帝不能指前朝的皇帝?,F(xiàn)任皇帝之前的已故的皇帝,與現(xiàn)任皇帝同朝。17.A.“本紀”簡稱紀,是中國古代紀傳體史書中的帝王傳記。始于司馬遷的《史記》,在該書中,歷代的帝王傳記稱為“XX本紀”,不過也有例外,如呂雉不是皇帝,但其傳記也稱本紀。B.“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簡稱,夏朝始設,周代沿襲,“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時高級長官或爵位的稱謂,如晉國六卿。另外古時,公卿也指丈夫。C.“武庫”,古代官名。漢代置武庫署,有武庫令丞,掌藏兵器。本屬執(zhí)金吾,晉以后屬衛(wèi)尉,歷代因之,到宋代才廢。明置武庫司,屬兵部,清末廢。D.“謚”,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評給的稱號。如謚號等。另外也有叫做、稱為的意思,如“身死無名,謚為至愚”。C(“武庫”,是指古代儲藏器物的倉庫。漢代置武庫署,有武庫令丞,掌藏兵器。本屬執(zhí)金吾,晉以后屬衛(wèi)尉,歷代因之,到宋代才廢。明置武庫司,屬兵部,清末廢。也有稱譽人的學識淵博,干練多能的意思。)18.A.登第,即登科。第,指科舉考試錄取列榜的甲乙等次。隋唐時用于考中進士,明清殿試的一甲三名稱賜進士及第。B.冠,即弱冠,古代男子到了20歲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C.嘉祐,年號。年號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用于紀年的專有名號,中國的年號制度是從秦始皇稱帝開始啟用的。D.謚,指謚號。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據(jù)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稱為謚或謚號。C。中國的年號制度是從漢武帝開始啟用的19.A.中宮是皇后所居之宮,后來又可以借指皇后,這與東宮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樣道理。B.陛下指宮殿中立有護衛(wèi)的臺階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為對帝王的尊稱。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調(diào)動等,長官為吏部尚書。D.移疾指官員上書稱病,實際是官員受到權臣詆毀,不得不請求退職的委婉說法。D20.A.博士,古為官名,現(xiàn)為學位名稱。秦漢時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后成為學術上專通一經(jīng)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B.文帝,謚號。周朝確立謚號制度,對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為給予或褒或貶的評價。秦穆公、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都是謚號。C.贈,古代朝廷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19183.2-2024電氣和電子設備機械結(jié)構(gòu)戶外機殼第2部分:協(xié)調(diào)尺寸
- PB-22-N-4-Hydroxypentyl-3-carboxyindole-metabolite-生命科學試劑-MCE-7583
- EMPO-生命科學試劑-MCE-2695
- 二零二五年度自動駕駛車輛測試與示范運營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健康產(chǎn)品銷售折扣與會員管理系統(tǒng)合同
- 2025年度體育設施建設與運營簽合同授權委托書
- 2025年度董事薪酬體系設計與聘任合同
- 2025年度荒山開發(fā)使用權出讓合同
- 2025年度林業(yè)保護駕駛員聘用與巡護服務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船舶船員勞動合同及船舶事故應急處理合同
- GB/T 19228.1-2024不銹鋼卡壓式管件組件第1部分:卡壓式管件
- 2024年計算機二級WPS考試題庫380題(含答案)
- (高清版)DZT 0399-2022 礦山資源儲量管理規(guī)范
- 初一英語英語閱讀理解專項訓練15篇
- 部編人教版五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全冊課件(完整版)
- 廣西貴港市2023年中考物理試題(原卷版)
- 仁愛英語八年級閱讀理解測試題和答案
- DB11∕T 1875-2021 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規(guī)程
- 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英文介紹課件
- 水資源論證報告
- 實現(xiàn)結(jié)構(gòu)化: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的核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