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心脾兩虛病程記錄_第1頁
眩暈心脾兩虛病程記錄_第2頁
眩暈心脾兩虛病程記錄_第3頁
眩暈心脾兩虛病程記錄_第4頁
眩暈心脾兩虛病程記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次病程統(tǒng)計患者張X,女,49歲,因“頭暈重復發(fā)作1年,加重伴心悸1周?!庇?1月19日由門診以“高血壓”診療收入院。病例特點:1、現病史摘要:患者于1年前無誘因出現頭暈不適,就診于外院,監(jiān)測血壓最高達mmHg,診為“高血壓”,予以降壓治療,癥狀好轉,但此后仍時因勞累或情志不暢而感頭暈,平素長久口服硝苯地平控釋片30mg日一次及阿爾馬爾片半片日一次(量不詳)以降壓,但血壓控制不抱負,本次發(fā)病于入院前1周病人因勞累而感頭暈癥狀明顯加重,伴有胸悶,心悸,自服上藥,上述癥狀無好轉,故來診,門診以“高血壓”之診療收入院。病來無意識障礙,無偏癱失語,無惡心嘔吐,無聽力進行性下降。現癥見及普通狀況:頭暈目眩,肢體麻木,腰膝酸軟,胸悶,心悸,乏力,胃納及夜寐差,二便調。2、重要既往xx:藥品及食物過敏史:無;其它疾病xx:無。3、重要xx:體溫36℃,脈搏7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壓,中醫(yī)四診所見:有神,面色不華,舌質暗淡,舌體適中,舌苔薄白,脈象沉細,聲息氣味無異常。頸軟,無抵抗,雙肺呼吸音清,心界叩之不大,心率70次/分,律齊,心臟各瓣膜聽診區(qū)未聞及雜音,腹軟,無壓痛、反跳痛,雙下肢無水腫。神經系統(tǒng):四肢肌力Ⅴ級,肌張力正常,雙側肱二頭肌反射,雙側膝腱、跟腱反射對稱引出,無亢進及削弱。雙側Babinski征(一)、雙側Chaddock征(一)、xx、xx(一)。4、輔助檢查:心電圖(-11-19內一病房):ST-T變化(Ⅱ、Ⅲ、avF)。中醫(yī)辨病辨證根據:病由于女性患者,年近半百,素體虛弱。病機:心脾兩虛,清陽不展,清空失養(yǎng)則頭暈目眩;腎氣漸虛,腰府失養(yǎng)則腰膝酸軟;脾主四肢,脾虛則四肢沉重麻木,心神失養(yǎng)則胸悶心悸乏力,夜寐差;舌暗淡,苔薄白,脈沉細為氣虛之征。病位:病位在清竅,涉及心脾。病性:屬于虛證,心脾氣虛為主。病情:為重,有xx的風險。病勢:為逆,預后不佳。證名:四診相參,辨屬心脾兩虛之眩暈。中醫(yī)類證鑒別:1.與中風病相鑒別。中風病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語;或不經昏仆,僅以歪斜不遂為特性。中風昏仆與眩暈之仆倒相似,且眩暈可為中風病先兆,但眩暈患者無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及舌強語謇等體現。2.與厥證相鑒別。厥證以忽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為特點,發(fā)作后普通在短時間內逐步蘇醒,醒后無偏癱、失語、口舌歪斜等后遺癥。嚴重者也可一厥不醒而死亡。眩暈發(fā)作嚴重者也可有眩暈欲倒的體現,但普通無昏迷不省人事的體現。xx診療根據:1、癥狀:因“頭暈重復發(fā)作1年,加重伴心悸1周?!比朐?。2、體征:血壓。3、輔助檢查:心電圖(-11-19內一病房):ST-T變化(Ⅱ、Ⅲ、avF)。4、多次非同日靜息狀態(tài)下監(jiān)測血壓高于正常。xx鑒別診療:該患者診為原發(fā)性高血壓,其應與繼發(fā)性高血壓相鑒別。(1)慢性腎臟疾病:慢性腎臟病早期都有明顯的腎臟病變的臨床體現,在病程的中后期出現高血壓。腎穿刺病理檢查有助于診療慢性腎小球腎炎;多次尿細菌培養(yǎng)和靜脈腎盂造影對診療慢性腎盂腎炎有價值。(2)腎血管疾?。耗I動脈狹窄是繼發(fā)性高血壓的常見因素之一。高血壓特點為病程短,為進展性或難治性高血壓,舒張壓升高明顯(常>110mmHg),腹部或肋脊角持續(xù)性或收縮期雜音,血漿腎素活性增高,兩側腎臟大小不等(長徑相差>1.5cm)。可行超聲檢查,靜脈腎盂造影,血漿腎素活性測定,放射性核素腎顯像,腎動脈造影等以明確。初步診療:中醫(yī)診療:眩暈心脾兩虛xx診療:1.高血壓病3級(高危)診療計劃:1、護理:二級護理2、飲食方案:低鹽低脂飲食3、調護:xx起居,避風寒,調情志4、理化檢查計劃及大型檢查的理由:監(jiān)測腎功、離子、血脂、血糖及心肌酶學等。行頭部CT以查明與否有急性腦血管病,行肺CT以查明與否肺內占位,行頸部血管彩超以查明與否有動脈硬化,行甲功及甲狀腺彩超以查明與否有甲狀腺疾患,行心臟彩超以查明心臟大小,行腹部彩超檢查以查明與否有肝膽疾患。5、治療方案:(1)中醫(yī):治則治法:xx脾,養(yǎng)心安神藥品:中湯藥:予以炙甘草湯加減。方中取炙甘草、黨參、大棗益氣以補心方藥以下:炙甘草25g生姜10g桂枝10g黨參15g生地10g阿膠10g(烊化)麥冬15g茯神20g大棗10g甘松10g遠志10g石菖蒲10g一劑二次/天,煎藥機煎藥,口服。中成藥:患者心悸癥狀明顯,予以口服穩(wěn)心顆粒并靜點生脈液以養(yǎng)心安神。中醫(yī)非藥品療法:予以耳穴壓豆、穴位貼敷、中藥熨燙及雷火灸以補心脾,通經絡。(2)xx:治療原則:予以降壓為主。具體用藥:口服硝苯地平控釋片并自備阿爾馬爾片以降壓。6、預后及告知:有發(fā)展急性腦血管病的可能,向家眷交待。-11-2009:56患者現訴頭暈癥狀好轉,偶有心悸,胃納及夜寐差,二便調,舌質暗淡,舌苔薄白,脈象沉細。血壓,雙肺呼吸音清,心率70次/分,律齊,腹軟,無壓痛,雙下肢無浮腫。繼續(xù)監(jiān)測血壓。醫(yī)師簽名:XXX,手簽:醫(yī)師簽名:XXX,手簽:XX主治醫(yī)師初次查房統(tǒng)計一、對病志書寫評價:病志書寫完整,辯證精確。二、中醫(yī)(一)中醫(yī)診療:眩暈心脾兩虛(二)辨病辨證根據:女性患者,年近半百,素體虛弱。心脾兩虛,清陽不展,清空失養(yǎng)-11-2015:45則頭暈目眩;腎氣漸虛,腰府失養(yǎng)則腰膝酸軟;脾主四肢,脾虛則四肢沉重麻木,心神失養(yǎng)則胸悶心悸乏力,夜寐差;舌暗淡,苔薄白,脈沉細為氣虛之征。病位在清竅,涉及心脾。病性:屬于虛證,心脾氣虛為主。病情為重,有中風的風險。病勢為逆,預后不佳。四診相參,辨屬心脾兩虛之眩暈。補充或改正:無(三)中醫(yī)類證鑒別:1.與中風病相鑒別。中風病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語;或不經昏仆,僅以歪斜不遂為特性。中風昏仆與眩暈之仆倒相似,且眩暈可為中風病先兆,但眩暈患者無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及舌強語謇等體現。2.與厥證相鑒別。厥證以忽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為特點,發(fā)作后普通在短時間內逐步蘇醒,醒后無偏癱、失語、口舌歪斜等后遺癥。嚴重者也可一厥不醒而死亡。眩暈發(fā)作嚴重者也可有眩暈欲倒的體現,但普通無昏迷不省人事的體現。3.與癇病相鑒別。癇病以忽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兩目上視,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豬羊叫聲,移時蘇醒,醒后一如常人為特點。癇病昏仆與眩暈甚者之仆倒相似,且其發(fā)前多有眩暈、乏力、胸悶等先兆,發(fā)作日久常有神疲乏力、眩暈時作等癥狀體現,故應與眩暈鑒別,其鑒別要點為癇病昏仆必有昏迷不省人事,且伴口吐涎沫,兩目上視,抽搐,豬羊叫聲等癥狀。(四)治則治法:xx脾,養(yǎng)心安神(五)方名:予以炙甘草湯加減。(六)藥品構成:炙甘草25g生姜10g桂枝10g黨參15g生地10g阿膠10g(烊化)麥冬15g茯神20g大棗10g甘松10g遠志10g石菖蒲10g一劑二次/天,煎藥機煎藥,口服。(七)方解或藥品加減闡明:方中取炙甘草、黨參、大棗益氣以補心脾,生地、麥冬、阿膠以養(yǎng)心補血,潤肺生津,生姜、桂枝以通陽復脈,川芎、赤芍以活血。三、xx(一)對病史體征必要改正或補充:無(二)西醫(yī)診療:1、診療:高血壓病3級(高危)根據:(1)多次非同日靜息狀態(tài)下監(jiān)測血壓高于正常。鑒別診療:該患者診為原發(fā)性高血壓,其應與繼發(fā)性高血壓相鑒別。(1)慢性腎臟疾?。郝阅I臟病早期都有明顯的腎臟病變的臨床體現,在病程的中后期出現高血壓。腎穿刺病理檢查有助于診療慢性腎小球腎炎;多次尿細菌培養(yǎng)和靜脈腎盂造影對診療慢性腎盂腎炎有價值。(2)腎血管疾?。耗I動脈狹窄是繼發(fā)性高血壓的常見因素之一。高血壓特點為病程短,為進展性或難治性高血壓,舒張壓升高明顯(常>110mmHg),腹部或肋脊角持續(xù)性或收縮期雜音,血漿腎素活性增高,兩側腎臟大小不等(長徑相差>1.5cm)。可行超聲檢查,靜脈腎盂造影,血漿腎素活性測定,放射性核素腎顯像,腎動脈造影等以明確。(3)嗜鉻細胞瘤:高血壓呈陣發(fā)性或持續(xù)性。典型病例常體現為血壓的不穩(wěn)定和陣發(fā)性發(fā)作。發(fā)作時除血壓驟然升高外,尚有頭痛、心悸、惡心、多汗、四肢冰冷和麻木感、視力減退、上腹或胸骨后疼痛等。典型的發(fā)作可由于情緒變化如興奮、恐懼、發(fā)怒而誘發(fā)。血和尿兒茶酚胺及其代謝產物的測定、胰高糖素激發(fā)實驗、酚妥拉明實驗、可樂定實驗等藥品實驗有助于作出診療。(4)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典型的癥狀和體征有:①輕至xx高的癥狀和體征有:①輕至中度高血壓;②多尿特別夜尿增多、口渴、尿比重偏低;③發(fā)作性肌無力或癱瘓、肌痛、搐搦或手足麻木感等。凡高血壓者合并上述3項臨床體現,并有低鉀血癥、高血鈉而無其它因素可解釋的,應考慮本病之可能。實驗室檢查可見血和尿醛固酮升高,PRA減少。(5)皮質醇增多癥:垂體瘤、腎上腺皮質增生或腫瘤所致,體現為滿月臉、多毛、皮膚細薄,血糖增高,24小時尿游離皮質醇和17羥或17酮類固醇增高,腎上腺超聲能夠有占位性病變。(6)主動脈縮窄:多體現為上肢高血壓、下肢低血壓。如患者血壓異常升高,或伴胸部收縮期雜音,應懷疑本癥存在。CT和MRI有助于明確診療,主動脈造影可明確狹窄段范疇及周邊有無動脈瘤形成。四、診療計劃:治療原則及用藥:治療原則:予以降壓為主。具體用藥:口服硝苯地平控釋片并自備阿爾馬爾片以降壓。醫(yī)師簽名:XXX,手簽:主治醫(yī)師手簽:XXX主任醫(yī)師初次查房統(tǒng)計一、中醫(yī)-11-2108:05(一)中醫(yī)診療:眩暈心脾兩虛(二)辨病辨證根據:女性患者,年近半百,素體虛弱。心脾兩虛,清陽不展,清空失養(yǎng)則頭暈目眩;腎氣漸虛,腰府失養(yǎng)則腰膝酸軟;脾主四肢,脾虛則四肢沉重麻木,心神失養(yǎng)則胸悶心悸乏力,夜寐差;舌暗淡,苔薄白,脈沉細為氣虛之征。病位在清竅,涉及心脾。病性:屬于虛證,心脾氣虛為主。病情為重,有中風的風險。病勢為逆,預后不佳。四診相參,辨屬心脾兩虛之眩暈。補充或改正:無典型引用:《xx·眩運》篇中指出:“眩運一證,虛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但是十中一二耳?!睆娬{指出“無虛不能作眩?!鳖A后分析:頭暈重復發(fā)作,xxxx,預后差。(三)治則治法:xx脾,養(yǎng)心安神(四)方名:予以炙甘草湯加減。(五)藥品構成:炙甘草25g生姜10g桂枝10g黨參15g生地10g阿膠10g(烊化)麥冬15g茯神20g大棗10g甘松10g遠志10g石菖蒲10g一劑二次/天,煎藥機煎藥,口服。(六)方解或藥品加減闡明:方中取炙甘草、黨參、大棗益氣以補心脾,生地、麥冬、阿膠以養(yǎng)心補血,潤肺生津,生姜、桂枝以通陽復脈,川芎、赤芍以活血。二、xx(一)對病史體征必要改正或補充:無(二)西醫(yī)診療:1、診療:高血壓病3級(高危)根據:同前。2、補充診療:甲狀腺結節(jié)(性質待查)根據:(1)輔助檢查:甲狀腺彩超:甲狀腺雙葉多發(fā)混合性結節(jié)伴部分鈣化。三、對下級醫(yī)師診療評價:xx診療明確,用藥合理。四、指導意見:繼續(xù)監(jiān)測血壓和心率。除了應用藥品之外,還應進行生活方式干預。避免被動吸煙,保持心情舒暢,適宜運動。心臟彩超:主動脈瓣鈣化并關閉不全(輕度),二尖瓣返流(輕度),左室舒張功效減低(假性正?;?。建議定時隨診復查。五、學術進展: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病,控制高血壓是防治心腦血管病的核心。長久以來,高血壓治療以藥品為主,并逐步形成了包含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α-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克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在內的六大類降壓藥品及其不同組合。在新藥研制上,以上六大類降壓藥有了新的突破。一、新一代選擇性醛固酮受體拮抗劑為心血管疾病治療開辟了新的道路。二、直接腎素克制劑與其它藥品相比有一定優(yōu)越性,而聯用則會使其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進一步增強。三、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雙重阻滯劑對于伴有癥狀的射血分數減低的慢性心衰患者(NYHAⅡ/Ⅲ),如果血壓正常并且耐受ACEI或ARB合理劑量,可替代為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克制劑。四、新型ARB類藥品其作用不依賴于血管緊張素Ⅱ的合成通路。五、第三代β受體阻滯劑對心功效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