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是探索生命的科學_第1頁
生物學是探索生命的科學_第2頁
生物學是探索生命的科學_第3頁
生物學是探索生命的科學_第4頁
生物學是探索生命的科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章探索生命第1節(jié)生物學是探索生命的科學P213.列舉生物學研究的對象和研究意義。1.了解生物學家的科學活動。2.認識生物學及其發(fā)展歷程。P21為什么地球上有多種多樣的生物?為什么北極熊能適應北極地區(qū)寒冷的氣候?為什么花朵能散發(fā)清香?為什么我們的心臟能夠有節(jié)律地搏動?你知道生物學家是怎樣工作的嗎?你心目中的生物學家是什么樣子的?P21生物學家的科學活動自然科學活動包括以下幾方面研究P22生物學家的科學活動1.如果要了解蠶的發(fā)育過程,應采用()A.調查法B.觀察法C.實驗法D.資料分析法B2.如果要了解新泰市中學生的近視情況,我們應選用()

A.觀察法B.實驗法

C.調查法D.查閱文獻資料C補充:現(xiàn)代生物學研究的重要方法是實驗法P22林奈達爾文哈維沃森和克里克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生物分類系統(tǒng)物種起源與生物進化理論血液循環(huán)連線:P2519世紀初,法國學者拉馬克(1744-1829)認為動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體,首次提出“生物學”這個科學名詞。他認為,生物學不僅要收集各種生物標本進行分類、命名,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研究生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生命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從拉馬克開始,人們才將植物學和動物學統(tǒng)一稱為“生物學”。1.拉馬克與生物學生物學及其發(fā)展歷程P222.林奈與生物分類

林奈-林內(1707-1778,又譯林耐、林內);瑞典科學家,創(chuàng)立了雙名命名法。林奈被稱為“分類學之父”分類學按大小和從屬關系可排列為界、門、綱、目、科、屬、種等分類單位。P23大多運用觀察法P232.林奈與生物分類分類的等級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是

種補充:

動物界

植物界

脊索動物門哺乳綱

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被子植物門單子葉植物綱莎草目禾本科小麥屬小麥種補充:1.單位越來越

,共同特征越來越

,親緣關系越來越

2.單位越來越

,共同特征越來越

,親緣關系越來越

大小多近少遠3.達爾文與生物進化論*生物進化論

(“自然選擇”)*《物種的起源》P235.哈維與血液循環(huán)的發(fā)現(xiàn)哈維(Harvey,William),出生于英國的一個富裕的農(nóng)民家里。他19歲畢業(yè)于英國的劍橋大學,之后到意大利留學,5年后他成為醫(yī)學博士。在意大利學醫(yī)時,他還常常去聽伽利略講授的力學和天文學,深受伽利略的影響,他的求知欲已跨越了學科的界線。伽利略注重實驗的做法,對哈維影響極大,這為他日后研究醫(yī)學,發(fā)現(xiàn)人的血液循環(huán)奠定了基礎。較早運用實驗法P24哈維與血液循環(huán)結扎和剖切血管放血實驗心臟在半小時里所推動的血量超過全身血液的總量,血液流出心臟后在相當短的時間里返回心臟,從而發(fā)現(xiàn)血液循環(huán)。研究方法實驗:運用儀器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進行研究的一種手段,實驗要獲取精確的數(shù)據(jù),實驗結果往往是定量的。P246.沃森和克里克

1953年,美國生物化學家沃森(JamesDeweyWatson,1928~至今)和英國生物物理學家克里克(FrancisHarryComptonCrick,1916~2004)提出了最偉大的模型——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P24林奈達爾文哈維沃森和克里克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生物分類系統(tǒng)物種起源與生物進化理論血液循環(huán)P251.現(xiàn)代生物學研究最重要的方法是2.被譽為“分類學之父”的科學家是3.在生物學發(fā)展過程中,達爾文的主要貢獻是建立4.首次提出“生物學”這個科學名詞的是5.哈維用結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實驗方法,研究血液流動的方向。因此發(fā)現(xiàn)了的過程。6.沃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