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聯(lián)考精品試卷PAGEPAGE1河南省開封市五縣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二次月考聯(lián)考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在河北武安磁山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有80座窖穴內發(fā)現(xiàn)了糧食堆積,一般厚度0.3一2米,其中有10座窖穴堆積達2米以上,出土時部分顆粒清晰可見有粟的痕跡;在河北正定南楊莊遺址中,同樣也發(fā)現(xiàn)了粟。據(jù)此可知,當時此地A.采用刀耕火種的耕作方式 B.種植業(yè)為主飼養(yǎng)業(yè)為輔C.氏族內部出現(xiàn)了貧富分化 D.原始農業(yè)得到一定發(fā)展〖答案〗D〖解析〗根據(jù)材料“清晰可見有粟的痕跡”“同樣也發(fā)現(xiàn)了粟”可以看出,粟米的窖藏較為普遍且儲量豐富,D項正確;刀耕火種是原始農業(yè)生產方式,但在材料中無從體現(xiàn),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飼養(yǎng)業(yè)的信息,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到貧富分化,排除C項。故選D項。2.原始人類經歷了從群居到聚族而居,從采集到種植,從狩獵到飼養(yǎng)家畜的演進過程。推動上述演進的主要因素是A.建筑技術的進步 B.人工取火的發(fā)明C.飼養(yǎng)水平的提高 D.生產工具的改進〖答案〗D〖解析〗根據(jù)所學可知,由于生產工具不斷改進,勞動能力的不斷提高,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人類經歷了從群居到聚族而居,從采集到種植,從狩獵到飼養(yǎng)家畜的演進過程,D項正確;ABC項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故選D項。3.某學者在其所著的歷史論文中先后呈現(xiàn)了如下的材料:“芒芒禹跡,劃為九州”;“夏有亂政,而作禹刑”;“鯀作城郭”。據(jù)此推斷,這位學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為了說明A.階級的產生 B.王的出現(xiàn) C.早期國家的誕生 D.世襲制的確立〖答案〗C〖解析〗根據(jù)“夏有亂政,而作禹刑”;“鯀作城郭”可得出當時出現(xiàn)了刑罰以及城市,這些都是早期國家出現(xiàn)的象征,C項正確;材料中的內容不能反映階級、王、世襲的出現(xiàn),排除ABD項。故選C項。4.西周初期,在王室冊命諸侯儀式上,受封者要進行盟誓?!蹲髠鳌份d:“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曰:世世子孫無相害也?!鼻浯蠓颉⑹康膬悦约白訉O世襲爵位時也都要盟誓。西周盟誓活動的主要意圖是()A.維護嫡長子繼承制 B.維護宗族內部的團結C.穩(wěn)固周朝統(tǒng)治秩序 D.宣揚政權更替合法性〖答案〗C〖解析〗通過盟誓活動,對受封者進行權力約束,統(tǒng)治階層能夠維護統(tǒng)治秩序、鞏固政權,C項正確;此活動并非指向嫡長子繼承制、政權更替,也不局限于宗族內部團結,排除ABD項。故選C項。5.占卜是商代統(tǒng)治者通過貞人(專職占卜的人)借上天以神化王權的一種手段。從已發(fā)現(xiàn)的卜辭來看,商代前期占卜的范圍非常廣泛,多為貞人解釋和發(fā)布;但后期的范圍卻大為縮小,多為商王行止的記錄。這反映出A.商代后期政局更加穩(wěn)定 B.商王的權力在不斷增強C.宗教祭祀活動逐漸減少 D.神權與王權正走向分離〖答案〗B〖解析〗后期占卜范圍縮小,并且多為商王行止的記錄,說明貞人不能隨意進行占卜并發(fā)布卜辭,發(fā)布和解釋卜辭的權力更多的被掌握在商王手中,體現(xiàn)了商王權力的增強,故選B;材料體現(xiàn)的是商王權力的增強,不能說明政局更加穩(wěn)定和宗教祭祀活動逐漸減少,排除AC;神權與王權分離的說法無從體現(xiàn),排除D。故選B。6.下列事件按其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②七七事變③淞滬會戰(zhàn)④九一八事變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④②③①〖答案〗D〖解析〗根據(jù)所學可知,④九一八事變發(fā)生于1931年9月18日;②七七事變發(fā)生于1937年7月7日;③淞滬會戰(zhàn)爆發(fā)于1937年8月13日;①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是在1945年8月15日。故按其先后順序排列是④②③①,因此D項正確,排除ABC項。故選D項。7.宋朝時期,社會出現(xiàn)了“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的新現(xiàn)象,這反映出當時A.門第觀念逐漸淡化 B.社會控制相對松弛C.等級差別已經消失 D.中央集權逐步削弱〖答案〗A〖解析〗“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反映了當時大量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進入政壇,人們的婚姻擇偶以當下政治、經濟地位為重,不關心祖宗名望,說明門第觀念逐漸淡化,故A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xiàn)政府對社會的控制,排除B項;C項表述太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宋朝時期,中央集權得到加強,排除D項。故選A項。8.1924年國民黨由一個被視為隱秘的,封閉的、個人領導的“暴民”黨,發(fā)展為一個開放的、具有廣泛群眾基礎和政治動員能力的現(xiàn)代型政黨。推動這一變化的主要因素是A.孫中山思想的改變 B.帝國主義侵略加劇C.國民大革命的開展 D.國民黨改組的完成〖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1924年國民黨發(fā)展為“為一個開放的、具有廣泛群眾基礎和政治動員能力的現(xiàn)代型政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4年孫中山召開國民黨一大,提出新三民主義和“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與中國***進行第一次合作,完成了對國民黨的改組,實現(xiàn)了國民黨的轉變,D項正確;1924年國民黨轉變的主要因素是改組的完成,而孫中山思想的改變、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不是最主要因素,排除AB兩項;國民黨改組完成后,國民大革命才開始,排除C項。故選D項。9.關于國家的起源,恩格斯明確指出:“國家是表示:這個社會陷入了不可解決的自我矛盾,分裂為不可調和的對立面而又無力擺脫這些對立面。為了把這些對立面的沖突和斗爭保持在一定秩序的范圍內,使社會和這些階級不致在無謂的斗爭中被消滅,于是產生了國家。”這一觀點A.意味著國家必然走向衰亡 B.揭示了國家是階級矛盾的產物C.證明國家必將徹底解決階級矛盾 D.表明國家是生產力發(fā)展的結果〖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強調國家是社會上階級矛盾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B正確;材料并未涉及國家未來的走向問題,A排除;在階級矛盾的作用下產生國家,并不意味著國家將徹底解決階級矛盾,C錯誤;D項材料信息無法體現(xiàn),排除。10.北宋初年,某地商人發(fā)行一種紙幣,命名為交子(如下圖),代替銅錢流通。成都16戶富商為了印造發(fā)行并經營銅錢與交子的兌換業(yè)務而開設交子鋪。這一現(xiàn)象最早出現(xiàn)在A.東京 B.四川 C.臨安 D.大都〖答案〗B〖解析〗紙幣在四川地區(qū)首先流通,B項正確,排除A、C、D項。11.在清代早期和中期,滿洲貴族控制權力中心。而從19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政府的權力從滿人逐漸轉到了漢人,勢力強大的地方督撫時時會擺脫中央政府自行其是。造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松了專制控制 B.漢族地主與清廷對抗C.外國侵略削弱清廷實力 D.鎮(zhèn)壓農民起義的需要〖答案〗D〖解析〗19世紀五六十年代,天平天國運動興起,在鎮(zhèn)壓這一運動的過程中,漢族官僚地位逐漸上升,勢力強大的地方督撫時時會擺脫中央政府自行其是,D項正確;近代清政府并未放松專制控制,排除A項;漢族地主地位上升是因為其效力于清政府,而非其與清政府對抗,排除B項;外國侵略不是漢族官僚地位上升的主要原因,排除C項。故選D項。12.觀察如圖,這是清朝“光緒十七年”發(fā)行“開平礦務局股份票”。對近代中國造成了最直接的影響是A.中國最早的股票之一,開風氣之先B.中國已經卷入資本主義市場體系中C.清政府洋務運動已經取得較大成功D.反映了中國經濟近代化的一種表現(xiàn)〖答案〗D〖解析〗股份票是西方工業(yè)文明的成果,中國向西方學習,是中國經濟近代化的表現(xiàn),D項正確;股份票對于促進思想解放和社會風氣的西化有其積極意義,但這不是最直接的影響,排除A項;股份票能體現(xiàn)中國經濟卷入資本主義經濟世界市場,但不是最直接的影響,排除B項;發(fā)行股票并不能證明洋務運動取得了較大成功,可排除C。故選D項。13.圖是1901年美國雜志刊登的漫畫《難以孵化的巨蛋》。這反映當時西方列強認為()A.“中國是一塊肥肉,不咽不快” B.“瓜分中國一事,實為下策”C.“中國是沉睡的獅子,不要吵醒” D.“中國是一艘頭等戰(zhàn)艦,破爛不堪”〖答案〗B〖解析〗1901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剛剛結束,由于義和團運動中體現(xiàn)出中國人民的反抗意志,因此列強放棄了武力瓜分中國的企圖,而《難以孵化的巨蛋》恰恰反映出單憑若干列強難以吞并中國,“瓜分中國一事,實為下策”,B項正確;A項與漫畫主旨相反,排除A項;材料不是強調中國的潛力,排除C項;D項強調的是中國本身是腐敗不堪,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4.陳天華在《猛回頭》中寫道:“這中國,哪一點,還有我份?這朝廷,原是個,名存實亡……一俺同胞,除非是,死中求活,再無有,好妙計,堪做主張……那怕他,槍如林,炮如雨下;那怕他,將又廣,兵又精強?!边@反映了作者主張()A.暴力革命 B.實業(yè)救國 C.維新改良 D.思想啟蒙〖答案〗A〖解析〗根據(jù)“這朝廷,原是個,名存實亡……一俺同胞,除非是,死中求活,再無有,好妙計,堪做主張……那怕他,槍如林,炮如雨下;那怕他,將又廣,兵又精強?!笨傻贸鲫愄烊A是革命派的代表人物,其主張用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A項正確;BCD項與材料無關,排除BCD項。故先A項。15.1917年,陳獨秀主張“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了的通俗的社會文學”。陳獨秀意在A.發(fā)動新文化運動 B.批判封建倫理 C.否定傳統(tǒng)文化 D.推動文學革命〖答案〗D〖解析〗根據(jù)材料“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之一是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即進行文學革命,材料內容體現(xiàn)了文學革命的史實,D項正確;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1915年新文化運動已經開始,不符合題干內容,排除A項;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否定我國以儒學為核心的傳統(tǒng)文化,批判封建倫理,但材料內容沒有體現(xiàn)批判封建倫理的信息,排除B項;根據(jù)材料信息可知,題干內容體現(xiàn)了新文化運動中推行文學革命的史實,沒有體現(xiàn)否定傳統(tǒng)文化的信息,排除C項。故選D項。16.“中國仍屬于以農業(yè)生產方式為主體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濟和交通極端落后,各地區(qū)發(fā)展又極不平衡,那種在資本主義比較發(fā)達的國家主要依靠工人階級利用危急時刻在反動統(tǒng)治力量強大的城市進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國國情”?;谶@種認識,中國***A.聯(lián)合國民黨建立了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 B.開辟了工農武裝割據(jù)的革命道路C.明確了農民階級應掌握革命領導權 D.動員了工農紅軍進行戰(zhàn)略性的轉移〖答案〗B〖解析〗立足中國落后的農業(yè)國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否定中心城市革命的理念和道路等思想,促使中國***開辟了工農武裝割據(jù)的革命道路,B項正確;材料體現(xiàn)的是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破裂后的中國***對國情和革命道路的反思,排除A項;農民階級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而非領導者,排除C項;工農紅軍在戰(zhàn)略性轉移即長征之前,并未進行思想動員,排除D項。故選B項。17.五四運動是近代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標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最能說明這一結論的依據(jù)是A.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B.發(fā)生在俄國十月革命后C.運動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 D.無產階級成為運動主力〖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五四運動中無產階級逐漸成為革命運動的主力,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成為中國革命新的領導階級,由此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D項正確;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發(fā)生在俄國十月革命以后和運動中心的轉移都不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的標志,排除ABC項。故選D項。18.按照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的謀劃,一旦法西斯德國與蘇聯(lián)爆發(fā)戰(zhàn)爭,日本有義務出兵協(xié)助德國在東方夾擊蘇聯(lián)。然而1941年前后,日本大本營多次表示,日本大部分陸軍都用于中國戰(zhàn)場,難以及時北上。這充分說明A.中國是抗擊日軍的唯一戰(zhàn)場 B.中國戰(zhàn)場對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支援C.日本國小力弱難以進攻蘇聯(lián) D.蘇聯(lián)避免兩線作戰(zhàn)取得對德勝利〖答案〗B〖解析〗根據(jù)材料中“日本有義務出兵協(xié)助德國在東方夾擊蘇聯(lián)”“日本大部分陸軍都用于中國戰(zhàn)場,難以及時北上”及所學知識可知,中國作為世界反法西斯重要力量,牽制了日本大量的兵力,為二戰(zhàn)的勝利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B項正確。日軍還有部分兵力分布于美洲、亞洲等國,并非唯一戰(zhàn)場,排除A項;根據(jù)材料可知,日本為進攻蘇聯(lián)的原因在于中國牽制了日軍大量兵力,并非國力弱小,排除C項;蘇聯(lián)由于避免了兩線作戰(zhàn),取得了對德勝利,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項。故選B項。19.毛澤東對某一事件的歷史作用有一個精辟的說明:“它成為國民黨轉變的關鍵。沒有它,轉變時期也許會延長┅┅它的力量使國民黨結束了十年的錯誤政策┅┅它是劃時代轉變新階段的開始?!边@一“事件”最有可能是A.第三次長沙會戰(zhàn) B.西安事變C.華北事變 D.平型關大捷〖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國民黨結束了長達十年的內戰(zhàn)政策,是扭轉時局的關鍵,B項正確;第三次長沙會戰(zhàn)之前,國民政府積極抗戰(zhàn),執(zhí)行的政策沒有原則性錯誤,排除A項;華北事變只是影響國民黨調整政策的客觀因素,排除C項;八路軍在太原會戰(zhàn)中取得的平型關大捷與國民黨政策的轉變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20.20世紀60年代通過的《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中提出,在保證集體經濟占絕對優(yōu)勢的條件下,人民公社應該允許和鼓勵社員利用剩余時間和假日,發(fā)展家庭副業(yè),增加社會產品,增加社員收入,活躍農村市場。這一草案A.改變了農村的經濟基礎 B.推動了人民公社的出現(xiàn)C.是對農村左傾錯誤的糾正 D.導致了左傾錯誤的泛溢〖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發(fā)展家庭副業(yè),增加社會產品,增加社員收入,活躍農村市場”,可知這一草案注重打破平均主義的局限性,借用市場化手段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是對人民公社化體制的糾正,C項正確;農村的經濟基礎始終是公有制,排除A項;人民公社體制在1958年已經出現(xiàn),排除B項;材料中的草案內容有利于糾正左傾錯誤下平均主義的弊端,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排除D項。故選C項。21.如圖為1994—2007年我國電信行業(yè)增長貢獻率情況統(tǒng)計。據(jù)此可知,這一時期我國A.深化改革對行業(yè)增長意義重大 B.電信行業(yè)增長仍具有較大空間C.市場結構已發(fā)生了革命性變化 D.市場經濟比計劃經濟更加優(yōu)越〖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分析可知,這一時期電信行業(yè)增長主要來源于經濟體制改革,體現(xiàn)了經濟體制改革力度越大,對電信行業(yè)增長貢獻越大,這說明繼續(xù)深化改革對行業(yè)增長意義重大,A項正確;材料體現(xiàn)了繼續(xù)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對促進電信行業(yè)增長仍然具有較大空間,排除B項;市場結構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而不是革命性的變化,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比較,無法說明誰優(yōu)誰劣,排除D項。故選A項。
22.黨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新年社論的高頻詞匯均能夠反映當年中國社會發(fā)展的主題。據(jù)此推測,該報1979年新年社論《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產建設上來》的高頻詞匯可能包括A.中國人民志愿軍中國美帝國主義 B.合作社贖買農業(yè)生產先進C.技術現(xiàn)代化先進科學 D.開放穩(wěn)定市場改革〖答案〗C〖解析〗1979年新年社論《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產建設上來》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基礎上發(fā)表的,主要內容是強調要盡快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必須要解放思想,相信科學,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努力進行生產建設,C項正確;由“志愿軍”“美帝國主義”可知,這是新中國成立之初兩極格局之下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的背景下所用的高頻詞匯,而1979年元旦中國與美國正式建交,這些詞匯與1979年的時代特征不符,排除A項;“合作社”“農業(yè)生產”等詞匯是三大改造(1953~1956年)時期所用的高頻詞匯,與1979年的時代特征不符,排除B項;“穩(wěn)定”“市場”“改革”等詞匯應該是國企改革的高頻詞匯,開放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高頻詞匯,與1979年新年社論《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產建設上來》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23.漢初,丞相陳平、太尉周勃與宗室大臣平定“諸呂之亂”后,商議新帝人選,經再三討論,認為代王劉恒在高祖劉邦在世諸子中,“最長,仁孝寬厚,太后家薄氏謹良”,決定迎立劉恒為帝,是為漢文帝。這一做法A.反映嫡長子繼承制得到執(zhí)行 B.旨在預防外戚干政的重演C.推動仁孝成為選帝主要標準 D.表明相權對皇權構成威脅〖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漢初的“諸呂”屬于外戚,所以大臣在迎立劉恒為帝時的標準是劉恒本人的仁孝以及太后薄氏的謹良,所以這一做法是為了預防外戚干政的重演,故選B;劉恒是劉邦的第四子,不是嫡長子,排除A;仁孝只是選帝的標準之一,這一做法也不是為了確立選帝的標準,排除C;材料未涉及相權與皇權的矛盾,排除D。24.東漢永建二年(127年)漢順帝征召知名隱士樊英,但樊英稱病推辭。于是,皇帝下詔“切責郡縣”,地方官府遂用公車將樊英送至東城。該責問方式體現(xiàn)了A.君權削弱 B.中央集權 C.吏治腐敗 D.豪強崛起〖答案〗B〖解析〗據(jù)題意可知,東漢漢順帝由于名士樊英沒有順從朝廷的征召而責問地方郡縣,地方官府則用公車將樊英送至東城,由此體現(xiàn)了漢代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加強,是中央集權強化的表現(xiàn),B項正確;該責問方式體現(xiàn)的是中央集權的強化,而非君權削弱、吏治腐敗和豪強崛起,排除ACD項。故選B項。25.國學大師錢穆認為,中國古代史“前一段落為秦以前的封建統(tǒng)治,后一段落為秦以后之郡縣政治”。以下對這兩大“政治”的理解正確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 B.都以血緣為紐帶,實現(xiàn)了權力的高度集中C.都順應了歷史潮流,維護了奴隸制度 D.前者是貴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答案〗D〖解析〗依據(jù)所學可知,“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是指封邦建國即分封制,官員的任免是世卿世祿制即貴族政治;“秦以后之郡縣政治”指的是秦始皇開始實行的郡縣制度,長官由皇帝直接任命,是官僚政治,D項正確;分封制沒有加強中央集權,排除A項;郡縣制不是以血緣為紐帶,排除B項;郡縣制維護的是封建統(tǒng)治,排除C項。故選D項。二、材料分析題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察舉制確立于西漢。察舉制是科舉制的前身和母體,但它與成熟的、典型的科舉制相比仍有很大不同。察舉制是一種推薦制度;科舉制采取招考與投考的方式取人。察舉制的取士標準是多樣的,德行、經術、吏能等都可構成得舉之資格??婆e制以文辭和經術取士,士人之進退一決于程文之等第,考試成績成為得官與否的關鍵。察舉制下得舉者固然有布衣,也有大量中央到地方的官員。察舉既是入仕途徑,也含有銓選、升遷和考課的成分??婆e制下入仕和銓選有明顯區(qū)別??婆e制是一種入仕制度,入仕的士子通過禮部主持的考試后,只獲得仕官資格,此后需參加吏部銓選方能得官。——摘編自閻步克《察舉制度變遷史稿》材料二魏氏……立九品之制,粗且為一時選用之本耳?!虚g漸染,遂計資定品,使天下觀望,唯以居位為貴?!幾浴稌x書》請回答(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察舉制和科舉制的區(qū)別。(2)根據(jù)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古代文官選拔的演變趨勢。(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從中國古代文官選拔的演變中得到的認識。〖答案〗(1)區(qū)別:察舉制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推薦官員,科舉制采取考試的方式選拔人才;察舉制選官的標準多樣,科舉制則以文辭和經術取士;察舉制不僅是入仕途徑,也具有考核、升遷等職能,科舉制只是入仕制度,職能單一;相比察舉制,科舉制的選拔標準更加客觀、公正;察舉制為鄉(xiāng)舉里選,而科舉制下選官權利收歸中央。(2)演變趨勢:①選拔范圍:由貴族擴大到平民。②選拔標準(依據(jù))由以家世、門第為選拔標準,演變?yōu)橐圆拍?、學識為選拔標準。③選拔方式:由地方評議推薦的方式,演變?yōu)榭荚?。④人才選拔逐漸趨向制度化,體現(xiàn)公開、公正、客觀的原則。(3)認識:人才選拔必須體現(xiàn)公平、公正原則;選拔標準不能過于單一,通過綜合指標確定人才的取舍;選拔人才的方式應多樣化。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冀馕觥剑?)綜合材料內容,可從選拔方式、選拔標準、制度職能等方面進行總結概括。即察舉制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推薦官員,科舉制采取考試的方式選拔人才;察舉制選官的標準多樣,科舉制則以文辭和經術取士;察舉制不僅是入仕途徑,也具有考核、升遷等職能,科舉制只是入仕制度,職能單一;相比察舉制,科舉制的選拔標準更加客觀、公正;察舉制為鄉(xiāng)舉里選,而科舉制下選官權利收歸中央。(2)根據(jù)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的選拔標準和影響等方面可知,中國古代文官選拔的演變趨勢是選拔范圍擴大、選拔標準客觀、選拔方式發(fā)生變化,而且趨向制度化。(3)本題為開放性試題,沒有固定〖答案〗。綜合材料內容并結合所學進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人才選拔必須體現(xiàn)公平、公正原則;選拔標準不能過于單一,通過綜合指標確定人才的取舍;選拔人才的方式應多樣化。27.向西方學習,尋求變革是中國近代思想解放的主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倡導維新的人物,無一不受到西方的影響。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國病源所在的為嚴復。……復就物競天擇、弱肉強食、優(yōu)勝劣敗、適者生存的原理,闡發(fā)救亡的論證?!⒁浴督袊肪V》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張民權……孟子實為我等民主主義之鼻祖?!M織聯(lián)邦共和政體……將取歐美之民主以為模范?!秾O中山全集》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輸入吾國,最初促吾人之覺悟者為學術,相形見絀舉國所知矣:其次為政治,年來政象所證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殘之勢。繼今以往,國人所懷疑莫決者,當為倫理問題。此而不能覺悟,則前之所謂覺悟者,非徹底之覺悟,蓋猶在悄憂迷離之境。吾敢斷言日,倫理的覺悟,為吾人最后覺悟之最后覺悟——陳獨秀材料三俄國的革命,不過是使天下驚秋的一片桐葉罷了。Bolshevism這個字,雖為俄人所創(chuàng)造:但是他的精神,是二十世紀全世界人類人人心中共同覺悟的精神。所以Bolshevism的勝利,就是二十世紀世界人類人人心中共同覺悟的新精神的勝利!——李大釗《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請回答:(1)據(jù)材料一,先指出嚴復宣傳維新思想的理論來源,再指出孫中山民權主義思想的來源。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嚴復和孫中山在政體主張上的不同。(2)據(jù)材料二,概括國人對西洋文明覺悟的過程。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最后的覺悟”的核心內容。(3)據(jù)材料三,指出李大釗的政治主張。綜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目的?!即鸢浮剑?)來源:生物進化論。來源:吸收古代民本思想;借鑒歐美資本主義學說。不同:嚴復主張君主立憲制;孫中山主張民主共和制。(2)過程:從器物技術--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核心內容:民主和科學。(3)主張:向俄國學習。目的:救亡圖存〖解析〗(1)來源:依據(jù)材料“復就物競天擇、弱肉強食、優(yōu)勝劣敗、適者生存原理,闡發(fā)救亡的論證”,得出生物進化論。民權主義來源:依據(jù)材料“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張民權……孟子實為我等民主主義之鼻祖”,得出吸收古代民本思想;借鑒歐美資本主義學說。不同:結合所學可知,嚴復主張君主立憲制;孫中山主張民主共和制。(2)過程:依據(jù)材料“自西洋文明輸入吾國,最初促吾人之覺悟者為學術,相形見絀舉國所知矣:其次為政治,年來政象所證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殘之勢。繼今以往,國人所懷疑莫決者,當為倫理問題”,得出從器物技術--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核心內容:結合所學,民主和科學。(3)主張:依據(jù)材料“但是他的精神,是二十世紀全世界人類人人心中共同覺悟的精神”,得出向俄國學習。目的:結合所學,可知救亡圖存。2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周代受封諸侯從周天子手中得到的最重要的權力便是因地制宜、開疆拓土,周初分封“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在分封各諸侯“并國”“開地”的過程中,周王的天下一統(tǒng)局面才得以形成和擴展,達到空前廣袤的程度。在分封制條件下,整個西周時期,周天子與各地諸侯的君臣關系和天下共主的權威一直到春秋都是實際存在的?!幾远髁帧墩撝艽址庵婆c國家統(tǒng)一》材料二秦自變法以來,侵略所得的土地,大抵直隸君主,大的置郡,小的置縣,郡縣的長官都非世職,也無世祿。始皇沿著成例,每滅一國,便分置若干郡?!韧滩⒘肆鶉?,秦遂成為一個純粹郡縣式的大帝國。于是始皇分全國為三十六郡,每郡置守,掌民政;置尉,掌兵事;置監(jiān)獄史,掌監(jiān)察。這種制度是仿效中央政府的?!幾詮埵a麟《中國史綱》(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西周實行分封制的作用。(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純粹郡縣式”的特點及其影響。〖答案〗(1)作用:促進地方開發(fā)和疆域擴大;鞏固周王室的統(tǒng)治;促進天下統(tǒng)觀念形成。(2)特點: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縣長官由皇帝任免調動;實行官僚政治。影響:強化了對地方的控制,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對此后2000多年的中國政治與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冀馕觥剑?)作用:根據(jù)材料“周王的天下一統(tǒng)局面才得以形成和擴展,達到空前廣袤的程度”和所學知識可知,可從地方開發(fā)和疆域擴大、鞏固周王室的統(tǒng)治及促進天下統(tǒng)觀念形成等角度進行分析即可。(2)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郡縣制的特點主要體現(xiàn)為: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縣長官由皇帝任免調動;實行官僚政治。意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郡縣制強化了對地方的控制,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對此后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呼倫貝爾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傾向性測試題庫匯編
- 2025年度土地互換與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合同
- 2025年度客戶價格保密與農業(yè)科技合作開發(fā)合同
- 2025年度工地食堂員工滿意度調查與提升承包合同
- 2025年度夫妻雙方子女撫養(yǎng)權及探望權離婚協(xié)議書
- 2025年度房屋贈予與遺產分配協(xié)議
- 2025年度大型活動臨時聘用保安人員合作協(xié)議
- 2025年度人工智能教育平臺建設合同變更協(xié)議
- 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限用農藥違規(guī)售賣現(xiàn)狀調研報告
- 2025年度總經理聘任與質量管理體系合同:提升產品質量合作協(xié)議
- 《中國古代文學史及作品選II》教學大綱
- 代工生產合同范本
- 瑜伽課程合同轉讓協(xié)議書范本
- 2005室外給水管道附屬構筑物閥門井05S502
- 人教版(2024)六年級全一冊 第16課 智能種植初探秘
- 初中班會 教師讀書分享《教師的語言力》 課件
- 導言中職專用《職業(yè)道德與法治》(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 新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每節(jié)課后練習+答案(共28份)
- ipsecvpn技術詳解
- 《醫(yī)隱》系列之《傷寒易玄》
- 理化生實驗操作訓練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