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圖》與辛亥革命_第1頁
《國圖》與辛亥革命_第2頁
《國圖》與辛亥革命_第3頁
《國圖》與辛亥革命_第4頁
《國圖》與辛亥革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圖》與辛亥革命

一推動了中國學術的學術之學劉世培(1884-1919),字“申”,姓“左廟”。他的化名包括光漢、光漢代、史培、魏氏、無畏、金少福和激烈學派的第一位成員。江蘇儀征人,在《春秋左傳》中代代相傳,并得到了繁榮。1903年科考不第,輾轉(zhuǎn)上海。章太炎因其年少卻“內(nèi)典道藏旁及東西洋哲學,無不涉獵及之”1而折節(jié)與之訂交,遂更名為劉光漢,續(xù)黃梨洲《明夷待訪錄》作《中國民約精義》,續(xù)王夫之《黃書》作《攘書》宣傳民族主義思想,反對清王朝的種族專制統(tǒng)治。劉師培還為蔡元培主辦的《俄事警聞》(后改為《警鐘時報》)撰寫文章,反對沙俄對我國東北的侵略,抨擊清政府的賣國外交政策。1904年參加光復會并參與刺殺清廷大吏的活動,時人稱之為“東亞盧騷”2。1905年春,《警鐘日報》遭查封,他被迫避難在蕪湖皖江中學和安徽公學教書,化名金少甫,發(fā)行《安徽白話報》。同年與鄧實等共同創(chuàng)辦《國粹學報》。1907春,他應章炳麟邀請赴日,擔任《民報》編輯,參加同盟會。他和張繼等人在東京舉辦所謂社會主義講習會,并主編《天義》、《衡報》等刊物,宣傳無政府主義。1908年,投靠清廷。辛亥革命后,他還參與了袁世凱的帝制活動,成為臭名昭著“籌安會六君子”之一?!秶鈱W報》是清末民初“國粹學派”組織“國學保存會”的喉舌。1905年2月創(chuàng)刊,鄧實任主編,編輯發(fā)行所設在上海四馬路老巡捕房東面的惠福里。其辦刊宗旨是:“發(fā)明國學,保存國粹”,反對東瀛文體粗陋惡習,用西學證明中學?!安淮骈T戶之見,不涉黨派之私”,弘揚中華民族文化3。1911年,《國粹學報》社開始在北京琉璃廠土地祠內(nèi)設立分社,并在全國24個地方的幾十個書店辦了代售書報處。陰歷每月20日發(fā)行一期,閏月照出。連續(xù)刊行7年,從未間斷。從創(chuàng)刊到1912年初停刊,共出82期。之后,改名為《古學匯刊》?!秶鈱W報》初為有光紙,后用連史紙,鉛印、豎排、線裝本。所有圖版用道林紙印刷,刊在每期卷首??锇嫘纳隙耸饒竺?中署欄目名稱及該欄頁碼,下端書四處署期數(shù),每期只有分欄頁碼,沒有總的頁碼。所發(fā)該刊前4年為大32開本,后3年為25開本??镉袃煞N版本行世,一為分期原刊本,一為分類匯編會訂本。辦報伊始,經(jīng)費全部由“國學保存會”會員捐資,劉師培因家境貧寒,無銀可繳,遂分批將家中所藏部分珍、善本古籍捐出,以充“國學保存會”藏書樓之空?!秶鈱W報》撰稿人員十分龐大,除主筆劉師培外,主要有章太炎、王國維、鄧實、黃節(jié)、馬敘倫、羅振玉、王愷運、廖平、黃侃、鄭孝胥、柳亞子等五十多名國內(nèi)知名國學大師。正因如此,使得《國粹學報》從創(chuàng)刊之日起,就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普遍關注以及學術界的贊頌。這一方面說明它在國內(nèi)知識分子中有一定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說明該刊雖然以學術研究、保存國學的面目出現(xiàn),但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不可避免地帶有了一定的政治色彩,而這種政治色彩正是那些熱衷于重新整理和研究傳統(tǒng)學術、推動其現(xiàn)代化的國學大家——《國粹學報》主辦者們追求中國社會民主化,關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命運,復興中國文化的結(jié)果,是中國民族主義革命思想在學術領域的延伸罷了。正如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指出的那樣:在東西文化的沖突中,東方因無法阻止西方文化對自己的輻射和滲透,那么,“他惟一的出路便是來一個心理革命”4,所謂“心理革命”就是國人對外來文化的挑戰(zhàn),不能不做出積極的回應。劉師培作為一位激進的民族主義者和年輕的國學巨子,他的政論與學術研究始終與《國粹學報》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他的文章“率皆隨作隨登”3。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共出82期的《同粹學報》,除兩期外,每期都有他的文章,共連載有33種。值得注意的是,劉師培1905—1907年在《國粹學報》的論著,皆署名劉光漢,大多都宣傳排滿復漢思想;從1908年至1912年???所發(fā)文章多是純學術著作,不談政治,署名也改為申叔或師培。而《國粹學報》的辦刊思想和辦刊方向也耐人尋味地經(jīng)歷了相同的變化過程。二《民族解放運動學》的專題思想是人們重清思想的表現(xiàn)之一劉師培學識淵源深厚,倡導學術經(jīng)世。在他擔任《國粹學報》主筆后,便將“發(fā)明國學,保存國粹”作為該刊的辦刊宗旨,認為在用暴力推翻清朝統(tǒng)治,使?jié)h文化獲得獨立發(fā)展之同時,需要重新探索中華民族的立國精神,因此,他將《國粹學報》的辦刊方向集中在秦漢專制政體產(chǎn)生以前的經(jīng)史百家之學和秦漢以后帶有反抗民族壓迫、反抗專制色彩的異端之學,并以此來彌補國粹,鼓吹民族主義。《國粹學報》創(chuàng)辦初期,劉師培一改前一時期直接針砭時政的做法,而采用以史鑒今的隱晦手段來宣傳“排滿反清”的主張。劉師培稱之為“微文見志”,是開辟“精神革命之先河”,為“清朝退位,漢德中華”做出貢獻。凡文章中出現(xiàn)“滿”、“胡”二字,皆加邊框,“以示非我同類”5。他在《國粹學報》上連續(xù)發(fā)表了《讀左札記》、《群經(jīng)大義相通論》、《國學發(fā)微》、《兩漢學術發(fā)微論》等文章,闡述了“區(qū)析華戎”的思想,指出:兩漢國勢強盛,儒生“辨別內(nèi)外”,目的在于鼓吹對四周少數(shù)民族居住地大肆征伐,開拓疆土,“振大漢之大聲,伸攘狄之大義……奮發(fā)興起,掃蕩胡塵,以立開邊之功”6。南宋滅于蒙古,理學家“倡內(nèi)夏外夷說,漢族守其遺訓者,卒成明太祖光復之勛。流風余韻,至今未泯。蓋民族思想者,國民獨立之性質(zhì)也,得之則存,失之則忘”7。同時,劉師培為《國粹學報》撰寫的《清儒得失論》、《六儒傳》以及大量的人物傳記,通過對歷史人物在民族斗爭中的表現(xiàn),來宣傳他“攘夷”的民族主義思想。當“蠻夷猾夏,宗社丘墟”之際,“烈士殉名,匹夫抗憤”,“上者損身湛族,百折不回,其次亦篤守苦節(jié),潔身遠行”。顧炎武、黃宗羲等人,始而起兵抗擊,兵敗后猶“抱堅貞之大節(jié)”8,死不臣清;張奇逢、張履祥、梅文鼎等人“以學自隱”,“恥事二姓”;江聲、余蕭客“終身未嘗應童子試,亦不通姓名于顯宦之門”;戴震、孔光森、王念孫等雖如仕,但“無仕宦情念”,“淡于榮利”。而魏象樞、李光地等人則“道于虜,炫寵弋榮”;胡渭、毛奇齡等人雖以“博學命”,但投靠清廷,“行尤卑”;段玉裁、洪亮吉、孫星衍等人入仕,“以貪黷名”,“嗜利若渴”9,正是通過對人物氣節(jié)的褒貶,來激勵人們的反清氣節(jié)。劉師培還認為,“西人東漸”,中國“悉為歐洲勢力范圍”,已經(jīng)到了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因此,要“保土”、“愛國”,就必須保存、光大“國學”。在他看來,滿族是“異族”、歐人也是異族,將之比喻為春秋時期的“四夷交逼”,東晉時期的“五胡肇亂”,都在攘除之列?!敖裉髡軐W大家創(chuàng)為天擇物競之說。物競者,物爭自存也。天擇者,存其宜種也。種族即殊,競爭自起,其爭而獨存者,必種之最宜者也。中國當夷族入主之時,夷族劣而漢種優(yōu),故有亡國而無亡種。當西人東漸之后,亞種劣而歐種優(yōu),故憂亡國,更憂亡種”。他指出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是中華民族更為嚴重的憂患和中國民族危機產(chǎn)生的根源,喚起人們“保土”、“愛國”的意識。但是,他把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爭取民族獨立與反對滿清政府的民族壓迫、實現(xiàn)國內(nèi)民族平等等同起來,混淆了兩類不同性質(zhì)的民族矛盾,以狹隘的民族主義來看待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之間的民族矛盾,認為:“無滿洲入侵之因,即無白種內(nèi)侵之果?!边@一時期的《國粹學報》,在劉師培、章太炎等人的主持下,客觀上成為國粹學派以學術研究為武器,向清王朝宣戰(zhàn)的主要陣地?!秶鈱W報》的另一個辦刊宗旨是:“不存門戶之見,不涉黨派之私?!睆钠渥髡呷簛砜?幾乎囊括了國學的各個學派,即使在今、古文經(jīng)學激烈論爭之際,作為對立面的今經(jīng)學代表人物廖平的文章時有發(fā)表,頗為活躍。這是由于劉師培在確立了古文經(jīng)學的歷史地位之同時,提出了“今、古文經(jīng)學相通論”,打破了經(jīng)學研究的門戶之見。他認為,無論是今文經(jīng)學還是古文經(jīng)學,盡管它們傳承的學派不同,其本源卻是相同的,因此有許多相通之處。由于古代典籍的闕失和散佚,使經(jīng)學上的一些問題長期得不到正確的或合理的解決,如果堅守門派家法,不進行比較,不吸收別家異派的長處,就不可能對古代社會有一個全面深入的了解。然而,此舉卻遭到以國學保存會精神領袖自居的章太炎的強烈反對。他寄書劉師培,在斥責廖平“荒謬誣妄”、“全未讀書”之同時,批評劉師培“今乃錄其學說,不已過乎?”10劉師培雖與章太炎在經(jīng)學研究上被學人稱為“二叔”(劉師培字申叔,章太炎字枚叔),但在學術研究和重大問題上仍以章太炎是瞻。自此之后,今經(jīng)文學派的文章絕無刊載??梢?《國粹學報》所謂的“不存門戶之見”,只不過是劉師培、鄧實等人的初衷罷了,其實在國粹派內(nèi)部也是各有不同看法的。三劉師培的學術思想對《民學學術志刊的影響一般地說,《國粹學報》在清末民初曾起過革命的作用,對批判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反對清朝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因此,人們往往把他視為是一種政治刊物,在肯定其革命作用的同時,指責它“從一開始就存在著封建性和復古傾向”,“它抱殘守缺,懷疑西學”,“一味反對所謂‘醉心歐化’”?!皬墓偶埗牙锖凸攀ハ荣t那里除了找到一點種族革命的思想武器外,再也找不到也不可能找到什么解決顯示問題的靈丹妙藥”?!八皇且龑藗兿蚯翱?面對現(xiàn)實,展望未來,而是拉著人們向后看,面向過去,陶醉以往”。并且將其與劉師培在政治上的“激烈”、“迷?!?、“叛變”、“沉淪”結(jié)合起來,勾勒出《國粹學報》從興盛到?jīng)]落的過程。因而,對其辦刊主旨持批判的態(tài)度。其實,《國粹學報》從一開始,它就是一個以學術為主的刊物。從辦刊宗旨來看,它正是在西方文化的劇烈沖擊下,面對“國學淪亡”的危機時刻,為“保存國粹”、“發(fā)揚國光”、“拯救國學于水火之中”而應運而生的。若從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看,這個主旨也是無可非議的。就是在中國加入世界貿(mào)易組織的今天,我們?nèi)匀幻媾R著如何對待外國文化思潮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沖擊和影響的考驗,也存在著“保存國粹”、“發(fā)揚國光”的問題。從它開設的欄目看,頭兩年設七門:即社說,用以言志;政篇,為執(zhí)政者提供參考;史篇,匡古志今,作為針砭;學篇,是為不分門戶,實事求是治學;文篇,用以論文章源流;叢談,是為博采異聞,知舊求新;撰錄,是為搜羅遺籍,闡發(fā)幽光。第三年增設博物篇、美術篇,第四年第一期又設成書志,為國學保存全藏書樓所藏書籍編寫提要;第二期開地理篇;第五期設紹介遺書。第六年起,欄目有較大更動,分通論、經(jīng)籍、史篇(包括政治、地理學、目錄學)、子篇(附理學)、文篇(附小學)、博物篇、美術篇(附金石學)、叢談、撰錄等。并且每篇分為內(nèi)、外,內(nèi)將刊社內(nèi)自撰稿及其他生存人著述,外篇專錄前人遺著。綜觀全刊,欄目的變化,不只是一個技術性問題,而是反映了該刊學術思想傾向的變化。一個刊物的社說是最能直接表現(xiàn)它的思想動向的。該刊的社說一開始就比較薄弱,排滿革命的調(diào)子更是隱陶而低沉。到了后來,專門的學術研究,也被搬上了社說。曾有人做過統(tǒng)計,作為當時“大革命派”的章太炎,他在1906—1911年期間的《國粹學報》上所發(fā)表的著述共計29篇,基本上都屬于學術著作,只是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些排滿復漢的革命情緒??梢?章太炎并沒有給《國粹學報》帶來多少革命生氣,反而更增加了該刊的學術價值。這也說明《國粹學報》完全是一個學術刊物,而不是政治刊物。毋庸置疑,作為主筆,劉師培的學術思想和研究方向確實給《國粹學報》的辦刊思想產(chǎn)生過很大的影響。在1908年以前,劉師培主張做一些實事求是的學術研究工作,其《國粹學報三周年祝詞》正是對學術研究進一步發(fā)展的積極思考,對《國粹學報》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和指導作用。1908年,劉師培赴日本投靠端方后,實際上脫離了該報的編輯工作,花大量精力??敝T子。辛亥革命后,劉師培意志消沉,為維護“揚州學派”殿軍的寶座,他嘔心瀝血于《周禮》等古文經(jīng)典的古注集疏。這種研究方向的轉(zhuǎn)變與《國粹學報》辦刊思想的變化不謀而合,也是當時國粹派思想變化的集中表現(xiàn)。1908年,國粹學派進行了文化理論的調(diào)整,其結(jié)果是章太炎和劉師培放棄了用無政府主義理論來發(fā)展國粹派文化理論的企圖,并在所謂力避浮華,琢精求實,探索歷史文化典籍的客觀面貌上達到了默契。1909年《國粹學報》第13號(總第62期)刊有編輯社所謂“明年之特色”,其中歸納出《國粹學報》歷年的撰述大旨就是:“力避浮華而趨于樸學,務使文有其質(zhì),博而富要,非關于學術源流,有資考古者不錄。庶幾韓子所云惟陳章之務去者。至于保存古物,不遇故聞,訓釋周秦諸子之書,使盡可讀,引申乾嘉指儒之學,不絕其結(jié),經(jīng)明小學,以為求學之門徑,謹守主誼,以毋越先民之訓,五年于茲?!边@雖然是對《國粹學報》前五年辦刊宗旨的概括和總結(jié),同時也指明了《國粹學報》今后的辦刊方向。1909年前后,章太炎以音韻訓詁為基,以周秦諸子為極,亦講經(jīng)釋典;而劉師培則致力于十典籍的校釋,他們都好像不愿引西證中,不愿再去討論玄言妙理?!秶鈱W報》辦刊方向的變化,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1908年后的中國,西方列強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大肆入侵,清王朝的黑暗統(tǒng)治,民族革命運動的低落,使得革命黨人以及知識界意氣頹廢、思想混亂,就連黃興也說:“同盟會無事可為矣,以后再不問黨事,惟盡個人天職,報死者于地下耳。”辛亥革命爆發(fā)之后,面對紛至沓來的種種現(xiàn)實問題,章太炎也不可能做“使魏晉情賢尚在,可與對談”的純粹學術研究,劉師培孤心苦詣,以經(jīng)師自居的同時,也要用宗教來化解內(nèi)心的幽憤。而國粹派陣營也就因喪失一個統(tǒng)一的奮斗目標和宗旨漸形消散。流散的國粹派成員,在政治主張上漸歸于消極。曾經(jīng)一時“念亡國之無日,懼棟榱之同壓”,“以血淚之語喚醒國人”的鄧實在上海以金石書畫自娛。作為鄧實得力助手的黃節(jié)是除鄧實之外為《國粹學報》出版發(fā)行捐資最多的主編之一,此時卻醉心于雕辭琢句,后一度出任廣東高等學堂監(jiān)督,但不久即往北大任教。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不滿現(xiàn)實,尤其是對民國建立以來的種種社會弊端深惡痛絕,認為民國社會與他們所理想的社會相差甚遠。國粹派文化觀點的變化充分顯示出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反帝反封建性。它所期望實現(xiàn)的理想社會與中國傳統(tǒng)社會有著巨大的反差。它既要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統(tǒng)治,又要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壓迫,還必須根治中國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各個方面的歷史積弊。在社會歷史變革面前,國粹論者朦朧地意識到國粹似乎不能為社會變革提供實質(zhì)性的幫助,朦朧地感受到社會變革醞釀著對傳統(tǒng)社會的全面反叛,于是他們重新調(diào)整了自己的文化觀點?!秶鈱W報》的辦刊方向以及劉師培的思想變化在政治上一直遭到人們的批判,拋開社會原因,僅從學術研究的多樣性上來看,應該是無可非議的。劉師培為《國粹學報》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而《國粹學報》也為劉師培提供了一個發(fā)表研究成果的園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