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國家森林公園-終南隱廬內(nèi)部文件_第1頁
終南山國家森林公園-終南隱廬內(nèi)部文件_第2頁
終南山國家森林公園-終南隱廬內(nèi)部文件_第3頁
終南山國家森林公園-終南隱廬內(nèi)部文件_第4頁
終南山國家森林公園-終南隱廬內(nèi)部文件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z.終南山國家森林公園終南山又名太乙山,位于市長安區(qū)。開展歷史1992年建園,總面積為4800公頃。主峰終南山海拔2604米、是我國山崩地質(zhì)作用最為發(fā)育的地區(qū)之一,而翠華山國家地質(zhì)公園則是終南山國家森林的重要組成局部。早在1937年,就在這里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森林公園--省立南山森林公園。1992年,經(jīng)林業(yè)部批準建立終南山國家森林公園,面積7675公頃,海拔650-2608米。全園劃分南五臺、翠華山、石砭峪、羅漢坪四個景區(qū),設計景點、景物208個,其中主要景點58個。主要景點景區(qū)介紹南五臺南五臺,為"終南神秀之區(qū)",是佛教圣地之一。山上有清涼、文殊、舍身、靈應、觀音五臺,因位于古長安城南,故名南五臺,是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南五臺廟宇始于西漢,盛于隋唐,原有寺廟50多處,號稱72道湯坊?,F(xiàn)有彌陀寺、圣壽寺(塔爾寺)、五馬寺、白衣堂、五佛殿、勝寶泉(寶泉寺)、紫竹林寺、黑虎殿、西林寺(大茅棚)、觀音臺寺、小茅棚等。翠華山相傳涇陽翠花姑娘在此成仙,因而得名,也是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太乙池,又名翠花湖、天湖,是崩塌形成的堰塞湖,水面長約600米,寬90-300米,水深5-10米,碧波蕩漾,游船穿梭,是游人最為集中的景點。還有玉泉池、水淵池、碧水湖、十八盤道、鬼門關(guān)、望鄉(xiāng)臺、臥虎石、鷹嘴石、翠花峰、玉案峰、雙瀑飛虹、鷹崖珠簾、翠花廟、天池寺、老君廟、石洞寺、九天圣母洞等,尤以冰洞、風洞、洞最為奇特誘人。石砭峪南五臺西側(cè),山谷有石砭峪水庫,總庫容2810萬立方米,水面長約4公里,寬100-250米,是垂釣、蕩舟的好去處。(石砭峪水庫已被防護網(wǎng)圍住,無法靠近水面〕羅漢坪羅漢坪位于石砭峪河上游,植物種類繁多。這里有種子植物100余科、1300多種,還有藥用植物486種,野生花卉及欣賞植物300多種。羚牛、金錢豹、青羊、林麝、大鯢、杜仲、天麻等,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野生動植物。景點介紹崩塌石??偭?億立方米、石塊巨大,集中分布在翠華峰--甘湫峰和大坪。巨石堆砌、相互疊置,或雄獅望月。或猛虎下山,或仙女散花、或頑童嬉戲,宛如石頭的海洋、波瀾起伏、浪擊長空。著名景點有劍石、玉兔醉臥、通靈玉璽等、極富陽剛之氣。崩塌石海在山崩過程中因石塊崩落相互欹嵌、形成了上百個洞穴,有天洞、冰洞、蝙蝠洞等。其中冰、風二洞最讓人稱奇,洞外夏季溫差可達23℃以上。冰洞夏季結(jié)冰,冷徹肌骨;炎炎酷暑,冰柱倒立。風洞是由兩塊巨石頂端相撐形成,高約20米、寬3米、由于狹管效應和空氣對流、洞中常有冷風嗖嗖,故風洞盛夏六月,涼風習習。山崩主景區(qū)還有一景點,俗稱小冰洞,洞冷氣凝結(jié)飄向洞外,洞外四周還是鮮花初開、芳草蔭動的春天,煞是好看。蝙蝠洞洞長100余米,曲折迂回,寬窄不一、空間變換多樣。在30米深處,千余只蝙蝠附于洞壁。翅聲清晰可辨,為翠華山一新奇之處。玄關(guān)是游覽冰、風二洞必經(jīng)之地、兩塊巨石聳立,相隔咫尺,天成一線,上有一小橋,行人至此,昂首而望,有天門之感。十八盤崩塌石海北側(cè)邊緣,高約200米、莽莽蒼蒼,巨石遍生,鷹岸瀑布傾瀉而出,一道銀練,掛于山川,有中國山水畫之感。堰塞湖堰塞湖是指由山崩倒塌堵塞而形成的湖泊,在翠華山有三處。一處在甘湫池,位于甘湫峰下,面積0.2平方千米,由于水源缺乏嚴重滲漏成為干涸之湖,故名甘湫池;一處在大坪,現(xiàn)由于泥沙堆積,湖已被沖積填平,故名大坪;一處在水湫池,山體崩塌堵塞太乙河形成,又名天池、澄源池、太乙湖等。此地塞湖湖面長600米,寬100-300米、水深5-l2米、水域面積0.14平方千米、可劃船、垂釣等,此湖有"嶺明珠"之稱、為嶺72峪惟一一處堰塞湖,煙波浩淼、云蒸霞蔚、蔚為壯觀,山崩巨石與天池湖光相融、碧峰綠水、奇石異洞,構(gòu)成了-處人間仙境。招隱寺招隱山原名獸窟山,因南朝著名藝術(shù)家戴"隱居于此,拒不出仁而得名。招陷寺初建于山上,由戴"故宅改建。"只生一女,"死后,女矢志不嫁,舍宅為寺,故名招隱寺。唐駱賓王游寺有詩云:共尋招隱寺,初識戴"家。還依舊泉壑,應改昔云霞。招隱寺最初創(chuàng)于南朝宋景平元年〔423〕,距今已有一千五六百年的歷史,當時殿宇宏麗,甚負盛名。唐宋以來,幾經(jīng)興廢。清咸豐間,寺毀于戰(zhàn)火,同治、光緒間,慧傳和尚重建大殿、讀書臺等,規(guī)模已不如前??箲?zhàn)時,又遭日軍毀壞,現(xiàn)在正全面修復,大局部勝跡已煥然一新。虎跑泉在山路左側(cè),相傳東晉法安禪師初來山時,飲水困難,虎為他刨出此泉,故名虎跑泉。泉方池,中有井,泉眼在井中,水清澈,可烹茶。上有虎跑亭,一名虎泉亭,長方形,設計美觀大方。明嘉靖年間袁繼祖重砌方池,改名"萬古常清池",說明泉水常年清澈見底,故虎跑亭又稱"萬古常清亭"。池旁石壁上嵌有"虎跑泉"三字碑刻,為明崇禎年間知府程峋所書?;⑴苋膩須v還有一個傳說。說是昭明太子來招隱寺讀書,環(huán)境十分幽雅,但苦無水喝。他閑暇無事就滿山跑,尋找泉眼。有一天,太子漫步在山坡上,突然一陣風過,樹葉沙沙作響,直落地上。古語說:"云從龍,風從虎。"太子不禁毛骨悚然,哪知崗下有個小山洼,一猛虎前腳落空,一下陷了下去。太子一見,暗暗吃驚。只見這只虎大吼一聲前爪猛刨這處,留下一個跳有三尺深的塘兒,虎便咆哮而去剎那間,塘便有清泉不斷向外滲出,太子雙手掬著泉水,嘗了一口,只覺清涼香冽,甘美香甜。這時泉水源源不斷向外涌流,太子驚喜之余急忙吩咐,把泉水蓄起來,泉眼四周石頭砌成池子,因虎刨此泉,故取名"虎跑泉"。鹿跑泉在聽鸝山房東側(cè)。據(jù)清代文學家夏慎樞"招隱有夏序"載,"吸鹿泉,煮新茗,甘香潤吻"泉旁有亭,三角形,下大上小,造型別至,名鹿泉亭,亦稱"如斯亭"。當年此處林壑幽美,野鹿出沒,聞呦呦鹿鳴,聽泠泠泉響,別有一番情致。唐著名詩人祜形容為:古寺人名在,清泉鹿跡幽。竹光寒閉院,山影夜藏樓。玉蕊亭在增華閣東南,為一座六角亭,石柱有楹聯(lián)曰:"絕頂共攀躋,此地來騷人墨客;三山相揖讓,何處訪瓊枝。"亭旁原有玉蕊仙蹤堂,久已廢毀。唐時這里有兩株名貴的玉蕊仙花,只有皇帝的御花園和翰林院地允許植種,是稀世奇葩,開放時如瑤林瓊樹,因此有仙女游賞等神話傳說。唐朝宰相德裕任潤州刺史時,常游招隱寺,于玉蕊花下飲酒賦詩,有"招隱山觀玉蕊樹戲書即事,奉寄大夫閣老"詩:玉蕊天中樹,金閏昔共窺。落英閑舞雪,密葉乍低帷。舊賞煙霄遠,新歡歲月移。今來想顏色,還是憶瓊枝。并特為觀花建此亭,名"玉蕊亭"。昭明太子讀書臺和增華閣昭明太子蕭統(tǒng),字德施,南朝**〔今〕人,梁武帝長子,他性愛山水,聰明好學。被立為太子后,在招隱寺讀書,于讀書間招集文學名流在增華閣編輯"文選"三十卷,即著名的"昭明文選",是我國第一部韻文、散文合集,對后代文學有重大影響。太子未及即位而卒,年三址一歲,謚昭明。讀書臺建于山腰,為小巧平房三間,門旁柱上有楹聯(lián)曰:妙境快登臨,抵許多福地洞天,相對自知招隱樂;伊人不可見,有無數(shù)松風竹籟,我來悅聽讀書聲。房屋四周有回廊,窗明幾凈,環(huán)境清幽。有石案一塊,長約一點三米,寬約半米,厚約十厘米,為太子伏案處。讀書臺北還有濟祖殿,藏有出土文物,如元氏五蝠〔福〕捧壽大型碑刻和明代重修招隱寺碑記。讀書臺右邊為增華閣,是當年昭明太子編輯文選的地方。蕭統(tǒng)云集天下才學賢士,包括"文心雕龍"作者勰,在"山水有清音的"增華閣,編纂了我國第一部文學總集--"昭明文選",成為南朝文壇的中心。"文選"入選之作,上起周代,下迄蕭梁,文體各異,大都文質(zhì)并重,詞藻華美,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閣正中墻有"增華選文圖",左墻角有一博古架,列昭明文選樣本。門旁楹聯(lián)為:景仰古賢風,此地得江山之助;熟精文選理,斯人與翰墨為緣。增華閣、讀書臺面臨群山環(huán)抱林木幽深之境,氣魄宏大,別有洞天,使人有"四周有山疑無路"之感。珍珠泉在招隱山北腳下,傳為昭明太子所鑿,泉水涌上如珍珠,故名"珍珠泉"。泉旁原有亭,宋迪建,名"珍珠亭",久已廢圯。解放后在泉附近山谷中筑一水庫,取名"珍珠水庫",有灌溉和防洪作用?,F(xiàn)珍珠泉亭建于水庫大堤山坡上。清郭野有"試珍珠泉"詩,曰:秋云沉碧古苔綠,風激珠光流萬斛。仙人倚檻撫瑤琴,松外泠泠漱寒玉,我生嗜飲兼嗜眠,老懷抑郁煩憂煎??赡芤簧追謬L后,還我聰明似少年。鳥外亭位于招隱山頂,因亭高出飛鳥,故名。始建年不詳,清初尚存,毀于太平天國戰(zhàn)火?,F(xiàn)重建,為混凝土仿木構(gòu)造,圓形,單檐尖頂,直徑六米,亭有石凳石桌,供游人休憩。登臨遠眺,江山風光,盡收眼底。竹林寺位于南郊夾山下的竹林寺本名夾山不見寺禪院,東晉法安禪師始建,頹廢已久。明末崇禎年間,林皋大師在此搭建草房,獨居二年,創(chuàng)立名藍。因寺處大片竹林中,遠遠望去只見竹林不見寺,故名。清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南巡親書寺額。雍正十一年,皇帝下詔重建,計有殿宇二百五十九楹,規(guī)模甚為宏大,年希堯有記。咸豐六年毀于太平天國戰(zhàn)火。咸豐八年和尚雪峰仿舊寺重建,剛砌成百間,兩年不到又毀。同治三年和尚旭雯率領(lǐng)徒弟回山修建,規(guī)模已不如前。竹林寺依山而建,一組石階,一層平臺,上下五層,層層登高,竹林繁茂,古木參天,曲徑通幽,引人入勝。寺前有月牙河,河周有數(shù)株古老銀杏樹,高聳入云。山門前原有凝翠亭,背山面水,風景優(yōu)美,可供游人小憩。傾圯后未修復。山門天王殿已修葺一新,共五間,門上石額為"竹林禪寺"。從天王殿大門入寺,拾級而上,至第三平臺,地面寬廣,兩旁建東西客堂,各五間,設計精巧,形象古樸,修整后面貌一新。地理環(huán)境終南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省市長安區(qū)、1992年建園,總面積為4800公頃。主峰終南山海拔2604米、是我國山崩地質(zhì)作用最為發(fā)育的地區(qū)之一,而翠華山國家地質(zhì)公園則是終南山國家森林的重要組成局部。翠華山山崩分布面積5.2平方千米,目前初步開發(fā)15平方千米,分布在水湫池、甘湫池、大坪三處。主要由殘峰斷崖、崩塌石海、堰塞湖三大局部組成。殘峰斷崖主要指土案峰、甘湫峰、翠華峰及形成的山崩臨空面。三峰鼎立、突兀險峻,直沖云霄。玉案峰海拔1688米,半峰劈裂,崩面平齊峻峭,好似玉案倒豎,甚為壯觀。"關(guān)中記"載:"太乙谷東,山峰齊如案、峰腰有洞、洞中常有冉冉行云如瀑則澍雨.故古有'云案峰頭起,雨自洞中來'之名句"。玉案性云與雁塔晨鐘、杏園賜宴齊名,同為關(guān)中勝景甘湫峰,海拔2045米,是-條1500多米、寬260-900米、高差約300多米的山岳、近南北就地崩塌、形成石海波濤的壯景。翠華峰、海拔1414米、似一巨大的銅墻鐵壁橫旦翠華山中,兩端被高達200余米的峭壁截切、形成一條長近千米、高200多米、寬300多米的石坎,墻塞太乙谷。三峰氣勢恢宏、有玉筍簇生之姿、堡壘踞霄之勢,堪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