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學期10月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1頁
高二上學期10月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2頁
高二上學期10月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3頁
高二上學期10月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4頁
高二上學期10月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山東省濰坊市濰坊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年級10月考語文試卷(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文本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大學之道》)文本二: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保ā度私杂胁蝗倘酥摹罚?0.下列各項中,加點虛詞的用法和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3分)A.大學之道

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B.欲治其國者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D.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11.下列對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期鄒國人,哲學家、思想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有“亞圣”之稱,主張“仁政”“民貴君輕”等思想。B.《禮記》中國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相傳為孔門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所作,經(jīng)西漢戴圣匯編成書,和《周禮》《儀禮》并稱“三禮”。C.周朝時期,周天子分給諸侯的地方叫作“國”;諸侯封給大夫的地方叫作“家”,也稱為“采邑”“封邑”;周天子的轄區(qū)一般叫“天下”。D.《老子》與《莊子》在表達技巧上不同,前者善于借助寓言,曲達旨意;后者善于汲取世俗經(jīng)驗展開哲理思辨。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大學之道》提出的人生觀要求注重個人修養(yǎng),懷抱積極的奮斗目標,這一修養(yǎng)和要求與儒家的關(guān)于“入世與出世”的觀點是相悖的。B.《大學之道》著重闡述了提高個人修養(yǎng)、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與治國平天下之間的重要關(guān)系,提綱挈領(lǐng)地論說“三綱”“八目”體系。C.孟子認為,每個人都有同情心,先王有善良、仁慈之心,所以才會行仁政。如果當下的統(tǒng)治者也能把善心推廣到政治上,天下就很容易治理好。D.孟子認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個方面,即“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是仁、義、禮、智四種道德的發(fā)端。這為儒家的道德標準提供了心理基礎(chǔ)。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2)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14.《大學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這兩篇課文各有哪些語言特點?請簡要概括。(3分)山東省威海一中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公諱光,字君實。年十五,書無所不通。年二十,舉進士甲科。改奉禮郎。以天章公在杭,辭所遷官,求簽書蘇州判官事以便親,許之。未上,丁太夫人憂。未除,丁天章公憂。執(zhí)喪累年,毀瘠如禮。故相龐籍見公而奇之,薦公召試館閣校勘。天圣中,始禁田河西者,虜乃得稍蠶食其地,俯窺麟州,為河東憂。籍請公按視,公為之畫五策。籍移麟州,如公言。而兵官郭恩勇且狂,夜開城門,引千余人渡河,載酒食,不為戰(zhàn)備,遇敵死之。議者歸罪于籍,罷節(jié)度使知青州。公守闕前,三上書,乞獨坐其事,不報。王安石始為政,行其法于天下,謂之新法。邇英進讀①,至蕭何、曹參事,公曰:“參不變何法,得守成之道。故孝惠、高后時,天下晏然,衣食滋殖?!焙髷?shù)日,呂惠卿進講,因言:“先王之法,有五年一變者,巡狩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變者,‘刑法世輕世重’是也。有百年不變者,父患子孝兄友弟恭是也。前日光言非是,其意以諷朝廷。”上問公:“惠卿言何如?”公曰:“諸侯有變禮易樂者,王巡狩則誅之,王不自變也。刑新國用輕典,亂國用重典,平國用中典,是為世輕世重,非變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敞則修之,非大壞不更造也。大壞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無有,臣恐風雨之不庇也。”惠卿不能對。公又以書喻安石,且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彼忠信之士,于公當路時雖齟齬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諂諛之人于今誠有順適之快一旦失勢必有賣公以自售者”對賓客,輒指言之曰:“覆王氏者,必惠卿也?!逼浜罅?,而惠卿叛安石,上書告其罪。茍可以覆王氏者,靡不為也,由是天下咸服公先知。(選自蘇軾《司馬溫公行狀②》,有刪改)【注】①邇英進讀:指臣子定期在邇英圍向皇帝講讀詩文。②司馬溫公:指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司馬光字君實,去世后被追贈為溫國公。文本第一段中“天章公”指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曾任天章閣待制);“太夫人”是尊稱司馬光的母親。行狀:也稱“行述”或“事略”,為敘述死者世系、生平、生卒年月、籍貫、事進的文章,常由死者門生故吏或親友撰述,留作撰寫墓志或史官提供立傳的依據(jù)。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于公當路/時雖齟齬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諂諛之人/于今誠有順適之快/一旦失勢/必有賣公以自售者/B.于公當路時/雖齟齬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諂諛之人/于今誠有順適之快/一旦失勢/必有賣公以自售者/C.于公當路時/雖齟齬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諂諛之人/于今誠有順適之快/一旦失勢/必有賣公以自售者/D.于公當路/時雖齟齬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諂諛之人/于今誠有順適之快/一旦失勢/必有賣公/以自售者/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如”指依從、按照,與《老子(四章)》“慎終如始”中的“如”詞義不同。B.“不為戰(zhàn)備”中的“為”與《五石之瓠》“吾為其無用而掊之”中的“為”詞義相同。C.“虜乃得稍蠶食其地”中的“蠶”與《老子(四章)》“其未兆易謀”中的“兆”的用法不同。D.“議者歸罪于籍”中的“歸”與《論語(十二章)》“天下歸仁焉”中的“歸”詞義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因父親在杭州任職,為了就近侍奉,司馬光辭去所任的官職,請求調(diào)任蘇州,終因雙親先后離世,他連續(xù)守孝服喪而未能成行。B.司馬光的才干,得到宰相龐籍的賞識和舉薦。面對河東的憂患,龐籍請司馬光前往巡視查看,司馬光積極為其出謀劃策。C.龐籍在麟州任職時,采納了司馬光的建議進行防衛(wèi),但因手下軍官狂妄,夜晚遇敵戰(zhàn)死,龐籍受到牽連,被朝廷降職調(diào)離麟州。D.王安石利用臣子定期在邇英閣為皇帝講讀的機會,向朝廷提出變法主張,之后又在天下具體推行了新法。他的變革遭到司馬光的反對。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公守闕前,三上書,乞獨坐其事,不報。(4分)(2)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老子(四章)》)(4分)14.司馬光為何會反對王安石變法?請根據(jù)第三段相關(guān)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三條理由。(3分)山東省泰安市部分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質(zhì)量檢測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魯哀公問于孔子曰:“吾聞古者有夔一足,其果信有一足乎?”孔子對曰:“不也,夔非一足也。夔者忿戾惡心,人多不說喜也。雖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信也。人皆曰:‘獨此一,足矣?!绶且蛔阋?,一而足也?!卑Ч唬骸皩彾?,固足矣。”一曰:哀公問于孔子曰:“吾聞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無他異,而獨通于聲。堯曰:‘夔一而足矣?!篂闃氛?。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保ü?jié)選自《韓非子·說二》)材料二: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數(shù)傳而白為黑,黑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與狗則遠矣。此愚者之所以大過也。聞而審,則為福矣;聞而不審,不若不聞矣。齊桓公聞管子于鮑叔,楚莊聞孫叔敖于沈尹筮,審之也,故國霸諸侯也。吳王聞越王勾踐于太宰嚭,智伯聞趙襄子于張武,不審也,故國亡身死也。凡聞言必熟論,其于人必驗之以理。魯哀公問于孔子曰:“樂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樂傳教于天下,乃令重黎舉夔于草莽之中而進之,舜以為樂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樂,天地之精也,得失之節(jié)也。故唯圣人為能和樂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庇新劧鴤髦咴欢∈洗┚靡蝗藝说乐勚谒尉K尉钊藛栔诙∈?,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鼻舐勚舸耍蝗魺o聞也。子夏之晉,過衛(wèi),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弊酉脑唬骸胺且?,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至于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辭多類非而是,多類是而非,是非之經(jīng),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則何以慎?緣物之情及人之情,以為所聞,則得之矣。(選自《呂氏春秋·察傳》)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有聞A而傳之B者曰C丁氏穿井D得一人E國人F道之G聞之H于宋君。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惡,令人厭惡,“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的“惡”指奸惡小人,兩者用法不同。B.信,真實,與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煙濤微茫信難求”中的“信”詞義不同。C.審,指細察,與陶潛《歸去來兮辭》“審容膝之易安”中的“審”詞義相同。D.無聞,指沒有聽到,與現(xiàn)在所說“默默無聞”的“無聞”,意思并不一樣。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憑借他的學識告訴魯哀公,“夔只有一只腳”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夔一足”,是因為句讀上的分歧,產(chǎn)生了對“足”的理解偏差。B.齊桓公從鮑叔那里聽說了管仲,楚莊王從沈尹筮那里聽說了孫叔敖,這樣的事例體現(xiàn)了“審”的價值,所以兩國也就能在諸侯國中稱霸。C.同樣是關(guān)于“夔一足”的傳聞,材料一提供了孔子的兩種說法,材料二只涉及孔子的第一種說法,但比材料一更具體,更有說服力。D.有人讀歷史記載,說“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指出“三豕”應(yīng)為“己亥”,他后來到了晉國還不忘詢問真相,結(jié)果確實像他判斷的那樣。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雖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信也。(2)凡聞言必熟論,其于人必驗之以理。14.對于不實傳聞,為什么會有人相信?請結(jié)合材料二簡要概括。山東省濰坊市第七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卷(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楚莊王欲伐越,杜子諫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亂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王之兵自敗于秦、晉,喪地數(shù)百里,此兵之弱也。莊蹻①為盜于境內(nèi)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亂也。王之弱亂,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蓖跄酥?。故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故曰:“自見之謂明?!北怡o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被负钤唬骸肮讶藷o?!北怡o出?;负钤唬骸搬t(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本邮?,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被负畈粦?yīng)。扁鵲出?;负钣植粣?。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被负钣植粦?yīng)。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病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本游迦?,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负钏焖?。故良醫(yī)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爭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禍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從事焉。昔晉公子重耳出亡,過鄭,鄭君不禮。叔瞻諫曰:“此賢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積德?!编嵕宦?。叔瞻又諫曰:“不厚待之,不若殺之,無令有后患?!编嵕植宦牎<肮臃禃x邦,舉兵伐鄭,大破之,取八城焉。晉獻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qū)m之奇諫曰:“不可,唇亡而齒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晉滅虢,明日虞必隨之亡?!庇菥宦?,愛其璧而假之道晉已取虢還反滅虞此二臣者皆爭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則叔瞻、宮之奇亦鄭、虞之扁鵲也,而二君不聽,故鄭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謀也?!保ü?jié)選自《韓非子·喻老》)②材料二: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老子》第二十四章)【注】①莊蹻(qiáo):當時民間反對派首領(lǐng)。②《韓非子·喻老》出自《韓非子》,韓非子用二十五則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解釋了《老子》,使《老子》抽象的哲學思想有了具體可感的呈現(xiàn),在中國哲學史和訓詁學史上起著發(fā)凡起例的作用。10.文中畫波浪線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愛其璧\而假之道\晉已取虢\還反滅虞B.愛其璧而假之道\晉已取虢\還反滅虞C.愛其璧\而假之道\晉已取\虢還反滅虞D.愛其璧而假之道\晉已取\虢還反滅虞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兩則材料中加點的“伐”字意思相同,都翻譯為“討伐”。B.“蚤”與《鴻門宴》中“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意思相同。C.“過”與《項脊軒志》中“大母過余曰”中“探望”意思不同。D.“假”,意思為“借”,與《勸學》中“假舟楫者”意思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楚莊王沒有認識到楚國兵弱政亂的狀況,而認為越國“政亂兵弱”,想要討伐越國,在杜子進諫后,放棄了自己的想法。B.扁鵲認為,病在腸胃用火劑湯可治好,病在骨髓,大夫是無法醫(yī)治的,蔡桓公的病已入骨髓,因此不再請求為他治病了。C.鄭君不聽叔瞻的建議,最終被晉攻取了八座城池;虞君不聽宮之奇諫言,最終被晉所滅。說明做事只爭于腠理沒有意義。D.用“道”的觀點看,踮腳、跨大步、自以為是、自我夸耀等行為就是剩飯、贅瘤,會遭人們厭惡,有道的人不會這樣做。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2)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14.《韓非子·喻老》中“自見之謂明”與《老子》中“自見者不明”,是否矛盾?請分析。(3分)山東省”山東學情“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質(zhì)量檢測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太史公曰:吾嘗過薛,其俗閭里率多暴桀子弟,與鄒、魯殊。問其故曰孟嘗君招致天下任俠奸人入薛中蓋六萬余家矣。世之傳孟嘗君好客自喜,名不虛矣。(《史記孟嘗君列傳》節(jié)選)材料二靖郭君有子四十馀人,其賤妾之子曰文。文通儻饒智略,說靖郭君以散財養(yǎng)士。靖郭君使文主家待賓客,賓客爭譽其美,皆請靖郭君以文為嗣。靖郭君卒,文嗣為薛公,號曰孟嘗君。孟嘗君招致諸侯游士及有罪亡人,皆舍業(yè)厚遇之,存救其親戚。食客常數(shù)千人,各自以為孟嘗君親己。由是孟嘗君之名重天下。臣光曰:養(yǎng)士,以為民也?!兑住吩唬骸笆ト损B(yǎng)賢,以及萬民?!狈蛸t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頓綱振紀,其明足以燭微慮遠,其強足以結(jié)仁固義。大則利天下,小則利一國。是以君子豐祿以富之,隆爵以尊之。養(yǎng)一人而及萬人者,養(yǎng)賢之道也。今孟嘗君之養(yǎng)士也,不恤智愚,不擇臧否,盜其君之祿,以立私黨,張?zhí)撟u,上以侮其君,下以蠢其民,是奸人之雄也,烏足尚哉?!稌吩唬骸笆転樘煜洛吞又?、萃淵藪?!贝酥^也。節(jié)選司馬光《資治通鑒》材料三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王安石《讀孟嘗君傳》)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問其故A曰B孟嘗君招致天下C任俠D奸人E入薛中G蓋六萬余家矣。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存,指慰問,撫恤,與曹操《短歌行》中“越陌度阡,枉用相存”中“存”詞義相同。B.燭,指照、照亮,與《登泰山記》“蒼山負雪,明燭天南”中的“燭”詞性詞義都相同。C.擇,選擇,與《齊桓晉文之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中“擇”詞義相同。D.南面,面向南,古時國君聽政和接見臣下時,坐北朝南,所以“南面”在文中代指稱王。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司馬遷認為是孟嘗君統(tǒng)治薛城時有大量亂法犯禁的人進入薛地,導致直到司馬遷所在的漢朝,薛地仍民風彪悍。B.孟嘗君出身卑賤,但風流通達、富有智謀,為父親出謀劃策,才能在四十多個兄弟中脫穎而出,繼承了父親的薛地。C.司馬光認為,士人中賢良的人,用到大處可以有利于天下,用到小處可以有利于一國。所以賢德的君子才奉養(yǎng)和尊崇他們。D.司馬光引用《尚書》中的話說“商紂王是收留天下罪人的窩主、藏污納垢的匪巢”,是和孟嘗君的做法進行對比。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是以君子豐祿以富之,隆爵以尊之。(4分)(2)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4分)14.三則材料對孟嘗君養(yǎng)士的態(tài)度分別有什么不同?(3分)文言文閱讀山東省濰坊市濰坊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年級10月考語文試卷(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文本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大學之道》)文本二: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保ā度私杂胁蝗倘酥摹罚?0.下列各項中,加點虛詞的用法和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3分)A.大學之道

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B.欲治其國者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D.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句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結(jié)構(gòu)助詞,的。/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大學的宗旨。/人們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時失敗了。B.代詞,……的人。/表原因的判斷。句意: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的人。/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偏愛我。C.均為介詞,用。句意:用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施行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用卑劣的想法,去推測正派人的心思。D.介詞,向、對。/介詞,表被動。句意:不是因為要想在鄉(xiāng)鄰朋友中博取聲譽。/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么?故選C。11.下列對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期鄒國人,哲學家、思想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有“亞圣”之稱,主張“仁政”“民貴君輕”等思想。B.《禮記》中國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相傳為孔門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所作,經(jīng)西漢戴圣匯編成書,和《周禮》《儀禮》并稱“三禮”。C.周朝時期,周天子分給諸侯的地方叫作“國”;諸侯封給大夫的地方叫作“家”,也稱為“采邑”“封邑”;周天子的轄區(qū)一般叫“天下”。D.《老子》與《莊子》在表達技巧上不同,前者善于借助寓言,曲達旨意;后者善于汲取世俗經(jīng)驗展開哲理思辨?!敬鸢浮緿【解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D.“前者善于借助寓言,曲達旨意;后者善于汲取世俗經(jīng)驗展開哲理思辨”錯誤,《莊子》善于借助寓言,曲達旨意;《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經(jīng)驗展開哲理思辨。故選D。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大學之道》提出的人生觀要求注重個人修養(yǎng),懷抱積極的奮斗目標,這一修養(yǎng)和要求與儒家的關(guān)于“入世與出世”的觀點是相悖的。B.《大學之道》著重闡述了提高個人修養(yǎng)、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與治國平天下之間的重要關(guān)系,提綱挈領(lǐng)地論說“三綱”“八目”體系。C.孟子認為,每個人都有同情心,先王有善良、仁慈之心,所以才會行仁政。如果當下的統(tǒng)治者也能把善心推廣到政治上,天下就很容易治理好。D.孟子認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個方面,即“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是仁、義、禮、智四種道德的發(fā)端。這為儒家的道德標準提供了心理基礎(chǔ)?!敬鸢浮緼【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A.“相?!卞e誤。儒家的入世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的精神就是要積極入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與“注重個人修養(yǎng),懷抱積極的奮斗目標”不相悖。故選A。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2)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敬鸢浮浚?)知道要達到的“至善”境界,則志向堅定不移,志向堅定才能心不妄動,心不妄動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慮精詳,思慮精詳才能處事合宜。(2)凡是具有這四種萌芽的人(凡是跟我擁有這四種萌芽的人),如果知道都要擴大充實它們,就像火剛剛開始燃燒(終必不可撲滅),泉水剛剛開始流淌(終必匯為江河)?!窘馕觥款}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1)“止”,要達到的“至善”境界;“定”,志向堅定;“靜”,心不妄動靜;“安”,性情安和;“慮”,思慮精詳;“得”,處事合宜。(2)“端”,萌芽;“擴而充”,擴大充實;“然”,通“燃”,燃燒;“達”,流通,指泉水涌出。14.《大學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這兩篇課文各有哪些語言特點?請簡要概括。(3分)【答案】《大學之道》言簡義豐,長短句、整散句交叉使用,句式呈現(xiàn)參差錯落之美?!度私杂胁蝗倘酥摹飞朴帽扔?,語言生動形象,能夠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分析文章語言特色的能力?!洞髮W之道》的語言特點總體上是比較簡潔的,多用短句來表達豐富的道理,且使用排比的修辭,如“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等等。同時又長短結(jié)合,整散交叉,比如“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等,文章句式呈現(xiàn)參差錯落之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善用比喻,如“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等,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化抽象為具體。參考譯文:文本一: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親近愛撫民眾,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應(yīng)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zhèn)靜不躁;鎮(zhèn)靜不躁才能使內(nèi)心安定;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才能夠處事合宜。每一樣東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jié)。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認識、研究萬事萬物。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后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后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養(yǎng)品性;品性修養(yǎng)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都應(yīng)該以修養(yǎng)自身的品德為根本。文本二:孟子說:“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用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施行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運轉(zhuǎn)東西一樣容易了。之所以說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是因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見一個小孩要掉進井里面去了,必然會產(chǎn)生驚懼同情的心理——這不是因為要想去和這孩子的父母拉關(guān)系,不是因為要想在鄉(xiāng)鄰朋友中博取聲譽,也不是因為厭惡這孩子的哭叫聲才產(chǎn)生這種驚懼同情心理的。由此看來,沒有同情心,簡直不是人;沒有羞恥心,簡直不是人;沒有謙讓心,簡直不是人;沒有是非心,簡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發(fā)端;羞恥心是義的發(fā)端;謙讓心是禮的發(fā)端;是非心是智的發(fā)端。人有這四種發(fā)端,就像有四肢一樣。有了這四種發(fā)端卻自認為不行的,是自暴自棄的人;認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棄君主的人。凡是有這四種發(fā)端的人,都知道要擴大充實它們,就像火剛剛開始燃燒,泉水剛剛開始流淌。如果能夠擴充它們,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夠擴充它們,就連贍養(yǎng)父母都成問題?!鄙綎|省威海一中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公諱光,字君實。年十五,書無所不通。年二十,舉進士甲科。改奉禮郎。以天章公在杭,辭所遷官,求簽書蘇州判官事以便親,許之。未上,丁太夫人憂。未除,丁天章公憂。執(zhí)喪累年,毀瘠如禮。故相龐籍見公而奇之,薦公召試館閣校勘。天圣中,始禁田河西者,虜乃得稍蠶食其地,俯窺麟州,為河東憂。籍請公按視,公為之畫五策。籍移麟州,如公言。而兵官郭恩勇且狂,夜開城門,引千余人渡河,載酒食,不為戰(zhàn)備,遇敵死之。議者歸罪于籍,罷節(jié)度使知青州。公守闕前,三上書,乞獨坐其事,不報。王安石始為政,行其法于天下,謂之新法。邇英進讀①,至蕭何、曹參事,公曰:“參不變何法,得守成之道。故孝惠、高后時,天下晏然,衣食滋殖。”后數(shù)日,呂惠卿進講,因言:“先王之法,有五年一變者,巡狩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變者,‘刑法世輕世重’是也。有百年不變者,父患子孝兄友弟恭是也。前日光言非是,其意以諷朝廷?!鄙蠁柟骸盎萸溲院稳??”公曰:“諸侯有變禮易樂者,王巡狩則誅之,王不自變也。刑新國用輕典,亂國用重典,平國用中典,是為世輕世重,非變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敞則修之,非大壞不更造也。大壞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無有,臣恐風雨之不庇也?!被萸洳荒軐?。公又以書喻安石,且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彼忠信之士,于公當路時雖齟齬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諂諛之人于今誠有順適之快一旦失勢必有賣公以自售者”對賓客,輒指言之曰:“覆王氏者,必惠卿也?!逼浜罅?,而惠卿叛安石,上書告其罪。茍可以覆王氏者,靡不為也,由是天下咸服公先知。(選自蘇軾《司馬溫公行狀②》,有刪改)【注】①邇英進讀:指臣子定期在邇英圍向皇帝講讀詩文。②司馬溫公:指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司馬光字君實,去世后被追贈為溫國公。文本第一段中“天章公”指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曾任天章閣待制);“太夫人”是尊稱司馬光的母親。行狀:也稱“行述”或“事略”,為敘述死者世系、生平、生卒年月、籍貫、事進的文章,常由死者門生故吏或親友撰述,留作撰寫墓志或史官提供立傳的依據(jù)。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于公當路/時雖齟齬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諂諛之人/于今誠有順適之快/一旦失勢/必有賣公以自售者/B.于公當路時/雖齟齬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諂諛之人/于今誠有順適之快/一旦失勢/必有賣公以自售者/C.于公當路時/雖齟齬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諂諛之人/于今誠有順適之快/一旦失勢/必有賣公以自售者/D.于公當路/時雖齟齬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諂諛之人/于今誠有順適之快/一旦失勢/必有賣公/以自售者/10.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在您當權(quán)時,雖然與您意見不合,讓人憎惡,以后一定會慢慢地得到他的幫助;諂媚之人,在當下確實讓人順心痛快,一旦您失了權(quán)勢,一定會出賣您來顯揚自己?!坝凇瓡r”,介詞結(jié)構(gòu),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D;“得其力”是動賓結(jié)構(gòu),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故選C。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如”指依從、按照,與《老子(四章)》“慎終如始”中的“如”詞義不同。B.“不為戰(zhàn)備”中的“為”與《五石之瓠》“吾為其無用而掊之”中的“為”詞義相同。C.“虜乃得稍蠶食其地”中的“蠶”與《老子(四章)》“其未兆易謀”中的“兆”的用法不同。D.“議者歸罪于籍”中的“歸”與《論語(十二章)》“天下歸仁焉”中的“歸”詞義不同。11.B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正確。依從,按照;像。句意:司馬公仍按照禮儀守喪。/像開始那樣謹慎終了B.錯誤。動詞,作;動詞,認為。句意:沒有作戰(zhàn)斗的準備。/我認為它沒有什么用處就把它擊破了。C.正確。名詞作狀語,像蠶一樣;名詞作動詞,顯露跡象。句意:敵人就得以漸漸地像蠶一樣吞并那里的土地。/問題還沒有顯露跡象的時候容易解決。D.正確。歸于;稱贊,稱許。句意:論罪的官員把罪責歸于龐籍的身上/天下的人稱贊仁義。故選B。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因父親在杭州任職,為了就近侍奉,司馬光辭去所任的官職,請求調(diào)任蘇州,終因雙親先后離世,他連續(xù)守孝服喪而未能成行。B.司馬光的才干,得到宰相龐籍的賞識和舉薦。面對河東的憂患,龐籍請司馬光前往巡視查看,司馬光積極為其出謀劃策。C.龐籍在麟州任職時,采納了司馬光的建議進行防衛(wèi),但因手下軍官狂妄,夜晚遇敵戰(zhàn)死,龐籍受到牽連,被朝廷降職調(diào)離麟州。D.王安石利用臣子定期在邇英閣為皇帝講讀的機會,向朝廷提出變法主張,之后又在天下具體推行了新法。他的變革遭到司馬光的反對。12.D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王安石利用臣子定期在邇英閣為皇帝講讀的機會,向朝廷提出變法革新的主張”曲解文意,由原文“邇英進讀,至蕭何、曹參事,公曰……后數(shù)日,呂惠卿進講,因言”可知,文中沒有提到王安石在邇英閣侍講的內(nèi)容,選項無中生有。故選D。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公守闕前,三上書,乞獨坐其事,不報。(4分)(2)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老子(四章)》)(4分)13.(1)司馬光在宮殿前守候,多次上書,請求獨自承擔這件事的罪過,沒有得到回復。(2)(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等行為)用道的觀點來看,就叫作剩飯、贅瘤,人們常常厭惡它們,所以有道之人不會做(這些)。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基本上一句一分?!瓣I”,宮殿,“守闕前”狀語后置句;“坐”,承擔罪過;“報”,回復。(2)基本上一句一分?!百樞小保樍?;“或”,常常;“處”,為,做。14.司馬光為何會反對王安石變法?請根據(jù)第三段相關(guān)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三條理由。(3分)14.①有安守天下的先例,不用改革;②國家沒到非改不可的程度,不需改革;③國家不具備改革的條件,不能改革。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①由“參不變何法,得守成之道”“刑世輕世重,非變也”可知,有得守成之道的先例,不用改革;②由“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則修之,非大壞不更造也”可知,國家沒到非改不可的程度,不需改革;③由“大壞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無有,臣恐風雨之不庇也”可知,國家不具備改革的條件,不能改革。參考譯文:司馬公名光,字君實。十五歲時,書本上的知識沒有不理解的。二十歲時,考中進士頭等。改任奉禮郎。因為父親在杭州,他就辭去了所任的官職,請求改任蘇州判官以便于侍奉親人,朝廷答應(yīng)了。還沒有上任,恰逢母親去世。守孝還沒有期滿,又遇到父親去世。連續(xù)幾年守喪,哀傷過度而消瘦,司馬公仍按照禮儀守喪。原宰相龐籍見到司馬公,認為他很奇特,就推薦他做館閣校勘。天圣年間,朝廷禁止百姓到河西種田,敵人就得以漸漸地像蠶一樣吞并那里的土地,窺伺麟州,成為河東的憂患。龐籍請求司馬公前往巡視查看。司馬公為他謀劃了五個策略。龐籍轉(zhuǎn)任麟州,按照司馬公的話去做。但是掌管軍隊的郭恩勇猛而又狂傲,夜里打開城門,帶領(lǐng)一千多人渡過河水,運來酒食,沒有作戰(zhàn)斗的準備,結(jié)果遇到敵人,郭恩戰(zhàn)死。論罪的官員把罪責歸于龐籍的身上,罷去了他節(jié)度使的官職,改任青州知府。司馬光在宮殿前守候,多次上書,請求獨自承擔這件事的罪過,沒有得到回復。王安石開始主持政事,在天下推行他的法律,稱為新法。進邇英閣的臣子為皇上講讀,講到蕭何、曹參的舊事,司馬公說:“曹參沒有改變蕭何時的做法,得到安守天下的方法。所以孝惠帝和高后時期,天下太平,百姓衣食豐足?!边^了幾天,呂惠卿侍講。就說:“先王的治國方法,有五年一變的,是巡查考核等制度。有三十年一變的,‘是根據(jù)時代的不同調(diào)整刑法輕重’。也有百年不變的,是父慈子孝兄和弟恭的禮儀。前日司馬光說的不對,他意在諷刺朝廷變法?!被噬蠁査抉R公:“呂惠卿說的怎么樣?”司馬公說:“諸侯有改變禮樂的,皇上在巡查的時候就會懲罰他,因為皇上自己沒有改變。新建的國家用輕的刑罰,動亂的國家用重的刑罰,和平的國家用中等刑罰,這是刑罰根據(jù)社會情況確定輕重嚴寬,不是變化。況且治理天下,就像居住的房子,破舊了才修理,不是嚴重毀壞的就不重新建造。嚴重毀壞重新建造,沒有好的工匠和上等的材料無法完成?,F(xiàn)在二者都沒有,(如果執(zhí)意重新建造)我恐怕連風雨也無法遮蔽了?!眳位萸洳荒軐Υ稹K抉R公又給王安石寫信闡明這個道理,他在信中又說:“巧言令色的人缺少仁義。那些忠誠有信的士人,在您當權(quán)時,雖然與您意見不合,讓人憎惡,以后一定會慢慢地得到他的幫助;諂媚之人,在當下確實讓人順心痛快,一旦您失了權(quán)勢,一定會出賣您來顯揚自己?!泵鎸e客,司馬公常常指點著呂惠卿說:“讓王安石失敗的,一定是呂惠卿?!边@之后六年,呂惠卿背叛王安石,上書告發(fā)他的罪狀。如果是可以使王安石失敗的事,呂惠卿沒有不做的,由此天下人都佩服司馬光有先見之明。山東省泰安市部分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質(zhì)量檢測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魯哀公問于孔子曰:“吾聞古者有夔一足,其果信有一足乎?”孔子對曰:“不也,夔非一足也。夔者忿戾惡心,人多不說喜也。雖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信也。人皆曰:‘獨此一,足矣?!绶且蛔阋?,一而足也?!卑Ч唬骸皩彾?,固足矣?!币辉唬喊Ч珕栍诳鬃釉唬骸拔崧勝缫蛔?,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無他異,而獨通于聲。堯曰:‘夔一而足矣?!篂闃氛?。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保ü?jié)選自《韓非子·說二》)材料二: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數(shù)傳而白為黑,黑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與狗則遠矣。此愚者之所以大過也。聞而審,則為福矣;聞而不審,不若不聞矣。齊桓公聞管子于鮑叔,楚莊聞孫叔敖于沈尹筮,審之也,故國霸諸侯也。吳王聞越王勾踐于太宰嚭,智伯聞趙襄子于張武,不審也,故國亡身死也。凡聞言必熟論,其于人必驗之以理。魯哀公問于孔子曰:“樂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樂傳教于天下,乃令重黎舉夔于草莽之中而進之,舜以為樂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樂,天地之精也,得失之節(jié)也。故唯圣人為能和樂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试弧缫蛔恪?,非‘一足’也?!彼沃∈霞覠o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庇新劧鴤髦咴欢∈洗┚靡蝗藝说乐勚谒尉?。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鼻舐勚舸?,不若無聞也。子夏之晉,過衛(wèi),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弊酉脑唬骸胺且?,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至于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辭多類非而是,多類是而非,是非之經(jīng),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則何以慎?緣物之情及人之情,以為所聞,則得之矣。(選自《呂氏春秋·察傳》)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有聞A而傳之B者曰C丁氏穿井D得一人E國人F道之G聞之H于宋君。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惡,令人厭惡,“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的“惡”指奸惡小人,兩者用法不同。B.信,真實,與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煙濤微茫信難求”中的“信”詞義不同。C.審,指細察,與陶潛《歸去來兮辭》“審容膝之易安”中的“審”詞義相同。D.無聞,指沒有聽到,與現(xiàn)在所說“默默無聞”的“無聞”,意思并不一樣。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憑借他的學識告訴魯哀公,“夔只有一只腳”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夔一足”,是因為句讀上的分歧,產(chǎn)生了對“足”的理解偏差。B.齊桓公從鮑叔那里聽說了管仲,楚莊王從沈尹筮那里聽說了孫叔敖,這樣的事例體現(xiàn)了“審”的價值,所以兩國也就能在諸侯國中稱霸。C.同樣是關(guān)于“夔一足”的傳聞,材料一提供了孔子的兩種說法,材料二只涉及孔子的第一種說法,但比材料一更具體,更有說服力。D.有人讀歷史記載,說“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指出“三豕”應(yīng)為“己亥”,他后來到了晉國還不忘詢問真相,結(jié)果確實像他判斷的那樣。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雖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信也。(2)凡聞言必熟論,其于人必驗之以理。14.對于不實傳聞,為什么會有人相信?請結(jié)合材料二簡要概括。10.CEG11.A12.C13.(1)雖然如此,他之所以能夠避免被別人傷害,是因為他守信用。(2)凡是聽到傳聞,都必須深透審察,對于人都必須用理進行檢驗。14.因為傳聞經(jīng)過多次輾轉(zhuǎn)相傳就會出現(xiàn)很大的偏差;因為愚蠢的人聽到傳聞不加以審察。參考譯文:材料一:魯哀公問孔子說:“我聽說古代有個叫做夔的樂官只有一足(一只腳),他果真只有一足(一只腳)嗎?”孔子回答說:“不是的,夔并不是只有一足(一只腳)。夔這個人殘暴狠心,人們多半不喜歡他。雖然如此,他之所以能夠避免被別人傷害,是因為他守信用。人們都說:‘只要有這一點,也就足夠了?!再绮皇侵挥幸蛔?一只腳),而是說他只要有這一個優(yōu)點就足夠了。”魯哀公說:“確實是這樣的話,自然足夠了?!绷硪环N說法:魯哀公向孔子詢問說:“我聽說夔僅一足,可信嗎?”孔子說:“要是人,怎么會僅有一只腳呢?他和別人沒有什么差別,唯獨能精通音律。堯說:‘這種人有一個就足夠了?!谑桥伤鲋鞴芤魳返墓?,所以君子說:‘夔有一個就足夠了?!⒉皇侵挥幸恢荒_?!辈牧隙簜髀劜豢梢圆粚彶?,經(jīng)過輾轉(zhuǎn)相傳白的成了黑的,黑的成了白的。所以狗似玃,玃似獼猴,獼猴似人,人和狗的差別就很遠了。這是愚蠢的人犯大錯誤的原因。聽到什么如果加以審察,就有好處;聽到什么如果不加審察,不如不聽。齊桓公從鮑叔牙那里得知管仲,楚莊王從沈尹筮那里得知孫叔敖,審察他們,因此國家稱霸于諸侯。吳王從太宰嚭那里聽信了越王勾踐的話,智伯從張武那里聽信了趙襄子的事,沒有經(jīng)過審察便相信了,因此國家滅亡自己送了命。凡是聽到傳聞,都必須深透審察,對于人都必須用理進行檢驗。魯哀公問孔子說:“聽說樂正夔只有一只腳,可信嗎?”孔子說:“從前舜想用音樂向天下老百姓傳播教化,就讓重黎從民間舉薦了夔而且起用了他,舜任命他做樂正。夔于是校正六律,諧和五聲,用來調(diào)和陰陽之氣。因而天下歸順。重黎還想多找些像夔這樣的人,舜說:‘音樂是天地間的精華,國家治亂的關(guān)鍵。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和諧,而和諧是音樂的根本。夔能調(diào)和音律,從而使天下安定,像夔這樣的人一個就夠了?!哉f‘一個夔就足夠了’,不是夔只有‘一只足’?!彼螄袀€姓丁的人,家里沒有水井,需要出門去打水,經(jīng)常派一人在外專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訴別人說:“我家打水井得到一個人力?!庇腥寺犃司腿鞑ィ骸岸〖彝诰诘搅艘粋€人?!倍汲堑娜思娂妭髡f這件事,被宋君聽到了。宋君派人向姓丁的問明情況,姓丁的答道“現(xiàn)在家里有了井,無需轉(zhuǎn)派一人住在外面打水,等于多得到一人使用,并不是在井中挖到一個人?!毕襁@樣聽信傳聞,不如不聽。子夏到晉國去,經(jīng)過衛(wèi)國,有個讀史書的人說:“晉軍三豕過黃河?!弊酉恼f:“不對,是己亥日過黃河?!惫盼募鹤峙c三字字形相近,豕字和亥字相似。到了晉國探問此事,果然是說晉國軍隊在己亥那天渡過黃河。言辭有很多似非而是,似是而非的。是非的界線,不可不分辨清楚,這是圣人需要特別慎重對待的問題。雖然這樣,那么靠什么方法才能做到慎重呢?遵循著事物的規(guī)律和人的情理,用這種方法來審察所聽到的傳聞,就可以得到真實的情況了。山東省濰坊市第七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卷(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楚莊王欲伐越,杜子諫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亂兵弱?!倍抛釉唬骸俺加藁贾?,智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王之兵自敗于秦、晉,喪地數(shù)百里,此兵之弱也。莊蹻①為盜于境內(nèi)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亂也。王之弱亂,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蓖跄酥?。故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故曰:“自見之謂明?!北怡o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被负钤唬骸肮讶藷o?!北怡o出?;负钤唬骸搬t(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本邮?,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被负畈粦?yīng)。扁鵲出?;负钣植粣?。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被负钣植粦?yīng)。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病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本游迦?,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负钏焖馈9柿坚t(yī)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爭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禍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從事焉。昔晉公子重耳出亡,過鄭,鄭君不禮。叔瞻諫曰:“此賢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積德?!编嵕宦?。叔瞻又諫曰:“不厚待之,不若殺之,無令有后患?!编嵕植宦?。及公子返晉邦,舉兵伐鄭,大破之,取八城焉。晉獻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qū)m之奇諫曰:“不可,唇亡而齒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晉滅虢,明日虞必隨之亡?!庇菥宦?,愛其璧而假之道晉已取虢還反滅虞此二臣者皆爭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則叔瞻、宮之奇亦鄭、虞之扁鵲也,而二君不聽,故鄭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謀也?!保ü?jié)選自《韓非子·喻老》)②材料二: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老子》第二十四章)【注】①莊蹻(qiáo):當時民間反對派首領(lǐng)。②《韓非子·喻老》出自《韓非子》,韓非子用二十五則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解釋了《老子》,使《老子》抽象的哲學思想有了具體可感的呈現(xiàn),在中國哲學史和訓詁學史上起著發(fā)凡起例的作用。10.文中畫波浪線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愛其璧\而假之道\晉已取虢\還反滅虞B.愛其璧而假之道\晉已取虢\還反滅虞C.愛其璧\而假之道\晉已取\虢還反滅虞D.愛其璧而假之道\晉已取\虢還反滅虞【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吝惜璧玉而借道給晉國,晉國攻取虢國以后,回來的時候,反過來滅了虞國?!岸弊质沁B詞,連接“愛其璧”和“假之道”,中間不斷開,排除AC?!皶x已取虢”中,“晉”是主語,“已取”是謂語,“虢”是賓語,主謂賓齊全,結(jié)構(gòu)完整,要在本句前后斷開,即“晉”前和“虢”后,排除D。故選B。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兩則材料中加點的“伐”字意思相同,都翻譯為“討伐”。B.“蚤”與《鴻門宴》中“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意思相同。C.“過”與《項脊軒志》中“大母過余曰”中“探望”意思不同。D.“假”,意思為“借”,與《勸學》中“假舟楫者”意思相同?!敬鸢浮緼【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意思相同”錯誤?!胺ァ保河懛?。句意:卻想討伐越國。/“伐”:夸耀。句意: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B.正確?!霸椤保憾纪ā霸纭?。句意:所以說,圣人處理事務(wù)要趁早。/“蚤”:通“早”。句意:不可不早點親自來向項王謝罪。C.正確?!斑^”:經(jīng)過。句意:經(jīng)過鄭國。/“過”:探望。句意:祖母來探望我說。D.正確?!凹佟保航?。句意:晉獻公用珍貴的璧玉向虞國借道去攻打虢國。/“假”:借。句意:借助船只的人。故選A。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楚莊王沒有認識到楚國兵弱政亂的狀況,而認為越國“政亂兵弱”,想要討伐越國,在杜子進諫后,放棄了自己的想法。B.扁鵲認為,病在腸胃用火劑湯可治好,病在骨髓,大夫是無法醫(yī)治的,蔡桓公的病已入骨髓,因此不再請求為他治病了。C.鄭君不聽叔瞻的建議,最終被晉攻取了八座城池;虞君不聽宮之奇諫言,最終被晉所滅。說明做事只爭于腠理沒有意義。D.用“道”的觀點看,踮腳、跨大步、自以為是、自我夸耀等行為就是剩飯、贅瘤,會遭人們厭惡,有道的人不會這樣做?!敬鸢浮緾【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說明做事只爭于腠理沒有意義”錯誤。文章中說二位臣子在小處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而君王不聽,才導致滅國。故選C。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2)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敬鸢浮浚?)我很愚昧為您這樣的想法感到擔憂,人的智慧就像眼睛,能看見百里之外的事物卻看不見自己的睫毛。(2)醫(yī)生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當作自己的功勞!【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愚”,愚昧地;“患”,為……擔憂;“見”,看見;“睫”,睫毛。(2)“好”,喜歡;“不病”,沒有病的人;“以為”,把……當作。14.《韓非子·喻老》中“自見之謂明”與《老子》中“自見者不明”,是否矛盾?請分析。(3分)【答案】不矛盾?!俄n非子·喻老》中“自見之謂明”的“見”應(yīng)解釋為看見、認識,句意為:能夠自我認知的人是明智的(顯明的);而《老子》中“自見者不明”的“見”應(yīng)該通假為“現(xiàn)”,解釋為自我彰顯、自我夸耀。這兩句是分別從內(nèi)在的自我認知與外在的自我表現(xiàn)兩個角度談“為人”的,所以不矛盾?!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分析評價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首先回答“不矛盾”?!俄n非子?喻老》中“自見之謂明”的“見”應(yīng)解釋為看見、認識,句意:能夠自我認知的人是明智的(顯明的)。從正面分析,指了解自己的情況,對自己有正確的估計,是從內(nèi)在的自我認知角度談“為人”。而《老子》中“自見者不明”的“見”應(yīng)該通假為“現(xiàn)”,解釋為自我彰顯、自我夸耀。句意:自我顯露的不能顯明。從反面分析,只看見自己,表現(xiàn)自己,執(zhí)著于自己的所見所聞,往往自以為是,孤芳自賞,是從外在的自我表現(xiàn)的角度談“為人”。這兩句分別從內(nèi)在的自我認知與外在的自我表現(xiàn)兩個角度談“為人”,一個正面,一個反面,所以并不矛盾。參考譯文:材料一:楚莊王想要討伐越國,杜子進諫說:“大王為什么討伐越國呢?”楚王說:“因為越國政治混亂軍事實力衰弱。”杜子說:“我很愚昧為您這樣的想法感到擔憂,人的智慧就像是眼睛,能看見百里之外的事物卻看不見自己的睫毛。大王的軍隊在與秦晉戰(zhàn)爭中被打敗,丟失了數(shù)百里的土地,這就是軍事實力衰弱的表現(xiàn)。莊蹻在國境內(nèi)做盜賊,官吏們不能禁止他,這是政治混亂的表現(xiàn)。我們國家的政治混亂、軍事衰弱,并不在越國之下,卻想要討伐越國,這就是智慧就像眼睛的體現(xiàn)?!背蹙头艞壛擞懛ピ絿南敕?。所以,了解人的難處不在于看清別人,在于自我認知。所以說:“能自知的人是明智的?!北怡o進見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會兒,扁鵲說:“您的肌膚紋理之間有些小病,不醫(yī)治恐怕會加重?!辈袒腹f:“我沒有病?!北怡o離開后,蔡桓公說:“醫(yī)生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當作自己的功勞!”過了十天,扁鵲再次進見蔡桓公,說:“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時醫(yī)治恐將會更加嚴重?!辈袒腹焕聿撬?。扁鵲離開后,蔡桓公又不高興。又過了十天,扁鵲再一次進見蔡桓公,說:“您的病在腸胃里了,不及時治療將要更加嚴重?!辈袒腹譀]有理睬。扁鵲離開后,蔡桓公又不高興。又過了十天,扁鵲遠遠地看見桓侯,掉頭就跑。蔡桓公特意派人問他。扁鵲說:“小病在皮膚紋理之間,湯熨所能達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膚里面,用針灸可以治好;病在腸胃里,用火劑湯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轄的事情了,大夫是沒有辦法醫(yī)治的?,F(xiàn)在病在骨髓里面,因此我不再請求為他治病了?!边^了五天,蔡桓公身體疼痛,派人尋找扁鵲,這時扁鵲已經(jīng)逃到秦國了。蔡桓公于是病死了。所以好的醫(yī)生治病注重于在表面解決問題,這就是在小處爭事功。事情的福禍也在小處,所以說,圣人處理事務(wù)要趁早。過去,晉公子重耳出逃,經(jīng)過鄭國,鄭君不禮待他。叔瞻進諫說:“重耳是賢明的公子,您應(yīng)該好好地對待他,可以用這種方式積累德義?!编嵕宦爮乃慕ㄗh。叔瞻又進諫說:“如果不厚待他,不如殺了他,不要留有后患?!编嵕植宦?。等到公子重耳返回晉國,舉兵討伐鄭國,打敗了鄭國,奪取了鄭國八座城池。晉獻公用珍貴的璧玉向虞國借道去攻打虢國,大夫?qū)m之奇進諫說:“不可以借道給晉國,唇亡齒寒,虞國、虢國兩國相幫,不是互相給予恩德。今天晉國滅了虢國,明天虞國必定會隨之而亡?!庇菥宦?,吝惜璧玉而借道給晉國,晉國攻取虢國以后,回來的時候,反過來滅了虞國。這是二人在小處爭事功,然而兩國君主不能采納。這樣看,叔瞻、宮之奇也就是鄭國、虞國的扁鵲,而二位國君不采納,所以鄭國、虞國都滅亡了。所以說:“局面安定時容易保持和維護,事變沒有出現(xiàn)跡象時容易圖謀?!保ü?jié)選自《韓非子·喻老》)材料二:踮起腳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穩(wěn),自我顯露的人不能顯明,自以為是的人不能彰顯,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長久。(這些行為)用道的觀點來看,就叫做剩飯、贅瘤,人們常常厭惡它們,所以有道的人不這樣做。(《老子》第二十四章)山東省”山東學情“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質(zhì)量檢測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太史公曰:吾嘗過薛,其俗閭里率多暴桀子弟,與鄒、魯殊。問其故曰孟嘗君招致天下任俠奸人入薛中蓋六萬余家矣。世之傳孟嘗君好客自喜,名不虛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