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550-2018 火力發(fā)電廠燃油系統設計規(guī)程_第1頁
DL/T 5550-2018 火力發(fā)電廠燃油系統設計規(guī)程_第2頁
DL/T 5550-2018 火力發(fā)電廠燃油系統設計規(guī)程_第3頁
DL/T 5550-2018 火力發(fā)電廠燃油系統設計規(guī)程_第4頁
DL/T 5550-2018 火力發(fā)電廠燃油系統設計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付費閱讀全文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7.100

60

備案號:J26402019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行業(yè)標準

55502018

火力發(fā)電廠燃油系統設計規(guī)程

Codefordesignoffueloilsystemfor

fossil-firedpowerplant

20181225發(fā)布20190501實施

國家能源局發(fā)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行業(yè)標準

火力發(fā)電廠燃油系統設計規(guī)程

Codefordesignoffueloilsystemfor

fossil-firedowerlant

pp

/—

DLT55502018

主編部門:電力規(guī)劃設計總院

批準部門國家能源局

施行日期:年月日

201951

中國計劃出版社

北京

2018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行業(yè)標準

火力發(fā)電廠燃油系統設計規(guī)程

/—

DLT55502018

中國計劃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網址: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木樨地北里甲號國宏大廈座層

11C3

郵政編碼:電話:()(發(fā)行部)

10003801063906433

三河富華印刷包裝有限公司印刷

/印張千字

850mm×1168mm1325.375135

年月第版年月第次印刷

201941201941

印數—冊

14000

:·

統一書號

1551820482

定價:元

49.00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侵權舉報電話:()

01063906404

如有印裝質量問題,請寄本社出版部調換國家能源局

公告

年第號

201816

《〈

依據國家能源局關于印發(fā)能源領域行業(yè)標準化管理辦法

(試行)〉及實施細則的通知》(國能局科技〔〕號)有關規(guī)定,

200952

經審查,國家能源局批準《光伏發(fā)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等項

204

行業(yè)標準,其中能源標準()項、電力標準()項,現予

NB32DL172

。

以發(fā)布

附件:行業(yè)標準目錄

國家能源局

年月日

20181225

附件

行業(yè)標準目錄

序號標準編號標準名稱代替標準采標號出版機構批準日期實施日期

……

火力發(fā)電廠

/中國計劃

DLT

燃油系統設

191.2018-12-252019-05-01

出版社

55502018

計規(guī)程

……前言

根據《國家能源局關于下達年第一批能源領域行業(yè)標準

2013

()》(〔〕),

制修訂計劃的通知國能科技號的要求編制組經

2013235

過調查研究,認真總結火力發(fā)電廠燃油系統設計、運行等方面的工

作經驗,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訂本標準。

:,,,

本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有總則術語和符號基本規(guī)定燃油

特性,卸油系統,貯油系統,供、回油系統,輔助系統,消防及安全防

護等。

本標準由國家能源局負責管理,由電力規(guī)劃設計總院提出,由

,

能源行業(yè)發(fā)電設計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負責日常管理由中國電力

工程顧問集團中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

釋。執(zhí)行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寄送電力規(guī)劃設計標準化管

(:,:,

理中心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安德路號郵政編碼郵

65100120

:_)。

bzzhongxin@

本標準主編單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審查人:

主編單位: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中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陳牧王輝郭建胡玉清田慶峰

陳勇王謙王為程永新

主要審查人:趙敏鐘曉春李淑芳王文雅李文凱

林忠權李佩建吳冬梅彭紅文談琪英

李江波魏繼平丁雁湘霍沛強宮書宏

目次

總則…………………()

11

術語和符號………………()

22

術語……………………()

2.12

……………………()

符號

2.23

基本規(guī)定…………………()

35

燃油特性…………………()

46

………………()

一般規(guī)定

4.16

閃點……………………()

4.26

黏度和密度……………()

4.37

發(fā)熱量…………………()

4.48

卸油系統…………………()

510

一般規(guī)定………………()

5.110

系統設計………………()

5.210

()

布置設計………………

5.313

貯油系統…………………()

6

16

一般規(guī)定………………()

6.116

系統設計………………()

6.216

……………()

儲油罐及附件

6.320

布置設計………………()

6.426

供、回油系統………………()

727

一般規(guī)定………………()

7.127

…………………()

燃煤和燃油鍋爐發(fā)電廠

7.227

燃氣輪機和柴油機發(fā)電廠………………()

7.336

布置設計………………()

7.439

··

1輔助系統…………………()

840

………………()

燃油系統的加熱蒸汽系統

8.140

燃油管道和設備的伴熱系統……………()

8.242

燃油管道吹掃系統………()

8.349

………………()

含油污水收集及處理系統

8.452

消防及安全防護…………()

955

附錄卸油泵、供油泵及輸油泵的選型計算……………()

A57

附錄供油系統設計出力計算……………()

B64

附錄油罐的散熱損失計算………………()

C66

本標準用詞說明………………()

69

引用標準名錄…………………()

70

附:條文說明…………………()

71

··

2Contents

………()

1Generalrovisions1

p

………()

2Termsandsmbols2

y

…………………()

2.1Terms2

………………()

2.2Symbols3

………()

3Basicreuirements5

q

…………………()

4Proertiesofthefueloil6

p

……()

4.1Generalrequirements6

……………()

4.2Flashpoint6

……()

4.3Viscositanddensit7

yy

…………()

4.4Calorificvalue8

………………()

5Fueloilunloadingsystem10

……()

5.1Generalreuirements10

q

…………()

5.2Sstemdesin10

yg

()

…………………

5.3Arrangementanddesign13

…………………()

6Fueloilstoraesstem

gy16

……()

6.1Generalreuirements16

q

…………()

6.2Systemdesign16

……………()

6.3Fueloiltanksanditsannex20

…………………()

6.4Arranementanddesin26

gg

……()

7Fueloilsulandreturnsstems27

ppyy

……()

7.1Generalrequirements27

……()

7.2Coal-firedandoil-firedpowerplants27

………………()

7.3Gasturbineanddieselelectricowerlants36

pp

…………………()

7.4Arranementanddesin39

gg

··

3………()

8Auxiliarysystems40

…()

8.1Steamheatingsystemoffueloilsystem40

……()

8.2Heattracinsstemoffueloiliesandeuiments42

gyppqp

…………()

8.3Purinsstemoffueloilies49

ggypp

……………()

8.4Oilysewagecollectionandtreatmentsystem52

………()

9Firecontrolandsafetrotection55

yp

……()

AendixACalculationofoilumteselection57

ppppyp

AppendixBCalculationofcoal-firedboilerfueloil

…()

supplyingsystemcapacity64

AendixCCalculationofheatdissiationofoil

ppp

…………()

tanks66

…()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69

……()

Listofuotedstandards

q70

:………()

AdditionExlanationofrovisions71

pp

··

4總則

1

為了規(guī)范火力發(fā)電廠燃油系統設計,做到技術先進、安全

1.0.1

適用、經濟合理,制定本標準。

本標準適用于燃煤發(fā)電廠的點火及助燃油系統設計和以

1.0.2

燃油為主燃料的燃油鍋爐發(fā)電廠、燃氣輪機發(fā)電廠及柴油機發(fā)電

廠的燃油系統設計,包括系統擬定、設備選型、計算及布置等。

,

火力發(fā)電廠燃油系統設計除應符合本標準的規(guī)定外尚應

1.0.3

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

··

1術語和符號

2

術語

2.1

燃煤鍋爐助燃

2.1.1coal-firedboilercombustionsuortin

ppg

,

燃煤鍋爐在升負荷過程或減負荷過程中向爐膛提供燃油與

噴入鍋爐內的燃煤共同燃燒,使燃煤鍋爐能夠按照需要安全、穩(wěn)定

地升、降負荷。

燃煤鍋爐穩(wěn)燃

2.1.2coal-firedboilerstabilizincombustion

g

燃煤鍋爐在不投油最低穩(wěn)燃負荷以下運行及事故變負荷等特

定工況下,由燃油系統向燃煤鍋爐供應燃油,使爐內的燃煤能夠穩(wěn)

定地燃燒,保證燃煤鍋爐的安全運行。

快速接頭

2.1.3quickcoupling

是一種用于卸油軟管末端的機械裝置,可在不使用任何工具

的情況下就能快速、簡單、重復地實現管路的連通或斷開。

凈卸油時間

2.1.4netunloadintime

g

,

指卸油設施自卸油開始至卸油完畢所需時間未包含單項作

業(yè)時間,如油罐車接車及退車、油品加熱或油船靠離泊時間等輔助

工時。

局部加熱器

2.1.5localheater

燃油在儲油罐內的儲存溫度不能滿足燃油轉運所需要的黏度

時,在儲油罐出油口罐壁處設置的蒸汽加熱器或電加熱器,僅在油

罐出油時投運,一般用于原油及重油儲油罐。

伴管

2.1.6tracingpiping

通入伴熱介質的管道,貼近燃油管道布置用以維持管道內的

油溫。

被伴管

2.1.7tracediin

ppg

··

2。

需要設置伴熱系統的燃油管道

符號

2.2

、、:

流量耗量揚程

2.2.1

———燃油管道伴管的蒸汽耗量;

g1

———含油污水收集及處理系統設計容量;

Q

———卸油泵流量出力;

Q

x

———。

卸油泵揚程

Px

含量、黏度、密度:

2.2.2

———燃油的空氣干燥基灰分含量;

A

ad

———;

燃油的干燥基灰分含量

A

d

———燃油的收到基碳元素含量;

Car

———燃油的收到基氫元素含量;

H

ar

———燃油的空氣干燥基水分含量;

M

ad

———;

燃油的收到基水分含量

Mar

———燃油的收到基氧元素含量;

Oar

———燃油的收到基硫元素含量;

S

ar

———,;

在溫度下燃油的動力黏度

t

t

η

———在溫度下,燃油的運動黏度;

νtt

t

———燃油在溫度時的相對密度;

4t

ρ

———在溫度下,燃油的密度。

t

t

ρ

、:

熱量溫度

2.2.3

———燃油的空氣干燥基低位發(fā)熱量;

Qnet.v.ad

———燃油的收到基低位發(fā)熱量;

Q

net.v.ar

———燃油的干燥基低位發(fā)熱量;

Q

net.v.d

———;

燃油的干燥無灰基低位發(fā)熱量

Q

net.v.daf

———采用外伴管蒸汽伴熱時,被伴管的熱損失量;

q

1

———采用電伴熱帶伴熱時,被伴管的熱損失量;

q

2

———儲油罐內燃油設計儲存溫度。

T

··

3、:

幾何特征數量

2.2.4

———伴管計算外徑;

d

———儲油罐的設計儲存高液位;

h

———;

伴管根數

n

———燃油加熱后的體積。

V2

··

4基本規(guī)定

3

燃油鍋爐發(fā)電廠、燃氣輪機發(fā)電廠和柴油機發(fā)電廠的燃油

3.0.1

系統應為燃油鍋爐、燃機及柴油機等主設備正常運行提供穩(wěn)定、可

;

靠和滿足要求的燃油供應燃煤鍋爐的點火助燃油系統應滿足鍋

爐啟動點火、機組升降負荷助燃和低負荷穩(wěn)燃等功能的要求。

火力發(fā)電廠燃油系統可分為卸油系統、貯油系統、供回油

3.0.2

,:

系統和其他輔助系統等各系統設計范圍宜符合下列規(guī)定

卸油系統指從燃油運載設備的卸油口或輸油管道的分界

1

線至儲油罐的進油口的設備與管道,主要包括卸油設施、過濾器、

抽真空輔助系統、卸油泵、流量計、卸油管道及閥門等;

貯油系統指從儲油罐的進油口至供油泵進口的設備與管

2

道,主要包括儲油罐、供油泵入口管道等;

供、回油系統指從供油泵進口至用油設備本體油系統供油

3

管道的分界線的管道與設備;從用油設備本體油系統回油管道分

,、、

界線至儲油罐的回油口的設備與管道主要包括供油泵過濾器

流量計、供油管道、回油管道及閥門等;

燃油系統的輔助系統主要包括加熱蒸汽系統、燃油管道和

4

、、。

設備的伴熱系統燃油管道吹掃系統含油污水收集及處理系統等

燃油系統設計應充分考慮擴建時對系統、設備和管道的影

3.0.3

響和要求。對于擴建的燃煤發(fā)電廠應充分利用已有燃油設施,對

于擴建的燃油鍋爐發(fā)電廠應預留相關的公用接口。

火力發(fā)電廠燃油系統的設備管道的保溫油漆應滿足現行行

3.0.4

業(yè)標準《火力發(fā)電廠保溫油漆設計規(guī)程》/中的相關要求。

DLT5072

火力發(fā)電廠燃油系統管道布置及附件選擇應滿足現行行

3.0.5

《》/。

業(yè)標準發(fā)電廠油氣管道設計規(guī)程中的相關要求

DLT5204

··

5燃油特性

4

一般規(guī)定

4.1

火力發(fā)電廠燃油種類可分為原油、柴油、重油以及其他燃

4.1.1

。

料油

火力發(fā)電廠燃油系統設計應取得以下燃油特性參數:

4.1.2

燃油的碳、氫、氧、氮、硫元素分析數據,以及水分、灰分、機

1

、、、、、;

械雜質黏度密度閃點傾點或凝點發(fā)熱量等參數

燃油需要加熱控制黏度時,還應取得燃油的黏度溫度

2-

曲線;

燃油鍋爐還應取得燃油中的釩和鈉的成分分析數據,需要

3

,;

設置除塵設備的燃油電廠還應取得燃油中的灰分分析資料

對于柴油機發(fā)電廠和燃氣輪機發(fā)電廠,除取得釩和鈉的成

4

分分析數據以外,還應取得鋁、硅、鋅、磷、鈣等微量元素的成分分

析數據。

燃油的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4.1.3

柴油的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車用柴

1

油》的技術要求;

GB19147

重油的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爐用燃

2

料油》的技術要求;

GB25989

原油和其他燃料油的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應根據工程項

3

目中約定的標準執(zhí)行。

閃點

4.2

火力發(fā)電廠燃油的閃點宜采用閉口閃點。

4.2.1

,

燃油的火災危險性應根據油品閃點判定具體分類應符合

4.2.2

··

6。

表的規(guī)定

4.2.2

表燃油的火災危險性

4.2.2

類別特征或燃油閃點()

F℃

t

時的蒸汽壓力大于的烴類液體及其他類似的液體

A15℃0.1MPa

甲類以外,

BAF<28

t

A28≤F<45

t

B45≤F<60

t

A60≤F≤120

t

BF>120

t

黏度和密度

4.3

火力發(fā)電廠燃油系統設計中宜采用運動黏度作為燃油黏

4.3.1

度的判定依據。

燃油的動力黏度和運動黏度可按下式換算:

4.3.2

t

η

()

νt=4.3.2

t

ρ

2

:———,(/);

式中在溫度下燃油的運動黏度

νtms

t

———在溫度下,燃油的動力黏度(·);

ttPas

η

3

———在溫度下,燃油的密度(/)。

ttkgm

ρ

燃油恩氏黏度、賽氏黏度或雷氏黏度與運動黏度可按下列

4.3.3

公式換算

6.31

-6

()

7.31E

νt=t-×104.3.3-1

()

E

t

180

6

-

()

0.22SU

ν=-×104.3.3-2

t

()

SU

171

-6

()

ν0.26R1-104.3.3-3

t=×

()

R1

2

:———(/);

式中燃油的運動黏度

νms

t

———燃油的恩氏黏度();

Et°E

··

7———();

燃油的通用賽氏黏度

SUs

———燃油的雷氏號黏度()。

R11s

燃油的密度隨溫度變化可按下式計算:

4.3.4

()()

=-γt-204.3.4

t20

ρρ

3

:———(/);

式中燃油在溫度時的密度

tkm

tg

ρ

3

———(/);

燃油在溫度時的密度

20℃kgm

20

ρ

———溫度修正系數(/),可按表的規(guī)定取值。

γ1℃4.3.4

表燃油密度的溫度修正系數

4.3.4γ

3

密度(/)

km溫度修正系數(/)

gγ1℃

ρ

20

806.4~829.10.71

829.2~853.30.68

853.4~879.30.65

879.4~907.30.62

907.4~938.20.59

938.3~972.90.56

973.0~1013.10.53

發(fā)熱量

4.4

火力發(fā)電廠燃油系統設計中燃油發(fā)熱量宜采用收到基低

4.4.1

位發(fā)熱量。

燃油高位發(fā)熱量和低位發(fā)熱量之間的換算可按下式計算:

4.4.2

()

Qnet.v.ar=Qr.v.ar-25(9Har+Mar)4.4.2

g

式中:———燃油的收到基低位發(fā)熱量(/);

Qnet.v.arkJkg

———燃油的收到基高位發(fā)熱量(/);

QkJk

gr.v.arg

———();

燃油的收到基氫元素含量

H%

ar

———燃油的收到基水分含量()。

Mar%

當燃油系統設計中缺少燃油發(fā)熱量實測資料時,燃油的發(fā)

4.4.3

熱量可按下列方法進行估算:

··

8,:

根據元素分析資料燃油的發(fā)熱量可按下式估算

1

()

Qnet.v.ar=339Car+1030Har-109Oar-Sar-25Mar

()

4.4.3-1

式中:———燃油的收到基碳元素含量();

C%

ar

———燃油的收到基氧元素含量();

O%

ar

———()。

燃油的收到基硫元素含量

S%

ar

根據燃料密度,燃油的發(fā)熱量可按下式估算:

2

2

()

Q46415.63.16770.008794.4.3-2

net.v.ar=+-

ρ15ρ15

3

式中:———燃油在時的密度(/)。

15℃km

g

ρ15

··

9卸油系統

5

一般規(guī)定

5.1

火力發(fā)電廠燃油運輸可采用鐵路、公路、水路運輸和管道

5.1.1

。

輸送等方式

卸油方式應根據運輸方式和油品特性進行選擇,并應符合

5.1.2

下列規(guī)定:

,,

鐵路運輸卸油時對重質油品宜采用強制下部卸油方式對

1

輕質油品宜采用鶴管上部卸油方式,當采用下部卸油時宜在棧臺的

端頭設置事故罐車上部卸油設施,事故罐車車位數宜為個個;

1~2

公路運輸卸油時,宜采用強制下部卸油方式;

2

,,

水路運輸卸油時宜采用船載卸油泵進行卸油船載卸油

3

泵出力不足時,應設置中轉卸油泵。

系統設計

5.2

不同來油條件下的卸油系統宜采用下列工藝流程

5.2.1

當鐵路來油時,宜采用鐵路油罐車下卸軟管或卸油鶴

1→

管集油母管過濾器卸油泵油罐的流程;

→→→→

,

當公路來油時宜采用公路油罐車軟管及快速接頭卸

2→→

油支管集油母管過濾器卸油泵油罐的流程;

→→→→

當水路來油時,宜采用運油船舶船載卸油泵裝卸臂或

3→→

軟管及快速接頭過濾器中轉卸油泵(若需要)油罐的流程;

→→→

,

當管道來油時宜采用外部輸油管線過濾器中轉卸油

4→→

泵(若需要)油罐的流程。

不同來油條件下的凈卸油時間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5.2.2

,;

當鐵路來油時一列火車油罐車宜為

12h~3h

··

10,;

當公路來油時單臺汽車油罐車宜為

20.5h~1h

,

當水路來油時宜根據運油船舶的容量和同類泊位的營運

3

,,

條件綜合考慮無實際資料時油船凈卸油時間可按表的規(guī)

5.2.2

定選取

表油船凈卸油時間

5.2.2

()()

油船容量凈卸油時間

th

5004~6

10006~8

20008~10

30009~11

500011~13

1000012~15

2000012~15

3000015~18

5000017~18

8000022~25

10000024~27

12000024~27

15000026~30

20000030~35

25000035~40

30000035~40

油罐車、油船來油需蒸汽加熱卸油時,加熱后的燃油溫度

5.2.3

應高于凝點溫度以上,并低于閃點溫度減,具體燃油設計

5℃10℃

溫度應根據卸油泵的最大輸送黏度要求、泵的結構允許溫度和泵

。

的允許吸入高度等要求綜合確定

卸油泵的配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5.2.4

··

11,,

卸油泵臺數不宜少于臺當最大臺泵停用時其余泵

121

的總流量應滿足在所要求的卸油時間內卸完車、船的燃油裝載量;

水路或管道來油需設置中轉卸油泵時,其臺數不宜少于

2

;

2

卸油泵的壓頭及其電動機的容量應按滿足最低輸送溫度

3

下黏度工況計算,卸油泵的選型計算可按本規(guī)程附錄的方法;

A

燃油為輕質油品時,卸油泵宜選用離心泵或齒輪泵,燃油

4

,。

為重質油品時卸油泵宜選用螺桿泵或齒輪泵

卸油管道設計溫度應高于管內介質最高工作溫度,當配置

5.2.5

伴熱管道時,還應與熱力計算確定的伴熱時管壁的溫度比較,取溫

度高者作為設計溫度

卸油管道設計壓力應根據卸油方式確定,并應符合下列

5.2.6

規(guī)定:

對于單級強制卸油管道,卸油泵進口側管道可按全真空設

1

,

計卸油泵出口側管道設計壓力應按卸油泵出口閥關閉情況下泵

的閉門揚程取值,當卸油泵出口設有安全閥時,管道的設計壓力不

得低于安全閥的開啟壓力;

對于兩級強制卸油的中轉卸油泵進出口管道,中轉卸油泵

2

進口側管道設計正壓應按第一級卸油泵出口閥關閉情況下泵的閉

門揚程與進口側壓力之和取值,設計負壓可按全真空設計,中轉卸

油泵出口側管道設計壓力應按中轉卸油泵出口閥關閉情況下第一

級卸油泵與中轉卸油泵兩級泵的閉門揚程與第一級卸油泵進口側

壓力之和取值,當中轉卸油泵出口設有安全閥時,管道的設計壓力

不得低于安全閥的開啟壓力;

對管道來油的管道,其設計壓力應與上游管道設計參數

3

相同

當卸油管道設有清掃管道時,管道設計壓力不得低于清掃

4

介質最高工作壓力。

,。

對于鐵路輕質油品上卸時可采用電動鶴管潛油泵方式

5.2.7

··

12,

鐵路來油采用下卸方式時應配備快速接頭每支快速接頭對應一

輛油罐車,接口規(guī)格宜采用,卸油軟管應采用導靜電耐油

DN100

軟管。

,

對于級及以下油船根據所卸油品和作業(yè)量等條件

5.2.85000t

可采用軟管進行卸油作業(yè)。對于級以上大中型油船卸油,

5000t

碼頭宜裝設裝卸臂,臂端設置快速接頭與油船的輸油管相接。

汽車卸油時,卸油區(qū)域宜按不少于支卸油支管配置,并

5.2.93

。,

宜用軟管和快速接頭與下卸口連接連接軟管長度宜大于快

8m

速接頭接口規(guī)格宜采用。

DN100

卸油泵入口管道上應設置過濾器,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5.2.10

,,

過濾器宜每臺卸油泵入口設置臺不設備用對于燃油

11

電廠,宜采用雙聯過濾器;

過濾器的通流量不應小于卸油泵的出力,過濾精度應根據

2

卸油泵的功能、型式和油泵制造廠的要求確定。

,

油船卸油管道應在水陸域分界處設置緊急關斷閥該閥

5.2.11

門應具有遠程控制和現場手動操作功能。

油船卸油管道在與裝卸臂或軟管連接的工藝管段上應串

5.2.12

聯裝設兩個關斷閥;汽車或火車來油方式的卸油管道在與快速接

頭或鶴管連接的支管上裝設一個關斷閥卸油泵出口應裝設止回

閥和關斷閥。

卸油泵出口管道上宜裝設燃油流量計量裝置和油質分析

5.2.13

取樣管

對于有伴熱的卸油管道,在進入油罐前的管段上應設安

5.2.14

全閥。

布置設計

5.3

鐵路來油采用上卸時應設卸油棧臺。卸油鐵道線宜做成

5.3.1

整體式道床,且直而平,不應有坡度,兩側設置淺溝。棧臺上宜設

,。

活動鋼梯每隔宜設棧臺清洗用軟管接頭

20m

··

13,

鐵路卸油棧臺宜按盡頭式設計棧臺最后一個停車位的末

5.3.2

端距車擋的安全距離不應小于。

20m

卸油棧臺的長度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5.3.3

,

對單機容量在級以下的燃煤電廠卸油棧臺的長

1125MW

度可按節(jié)節(jié)油罐車設計,并應滿足鐵路部門的調車要求,對

1~2

單機容量在級及以上的燃煤電廠,卸油棧臺的長度宜按

125MW

節(jié)節(jié)油罐車設計,卸油棧臺可單側布置卸油線;

4~10

,

對燃氣輪機發(fā)電廠卸油棧臺的長度可按節(jié)節(jié)油

212~24

罐車設計,卸油棧臺可單側布置卸油線;

對燃油鍋爐發(fā)電廠,卸油棧臺的長度宜按節(jié)油罐車或

324

,。

整列車的一半長度設計卸油棧臺可雙側布置卸油線

卸油棧臺的寬度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5.3.4

采用上卸方式時,單側卸油棧臺寬度不宜小于,雙側

11.5m

卸油棧臺寬度應為;

2m~3m

,。

采用下卸方式時卸油棧臺寬度宜為

21.5m~2m

鐵路卸油棧臺上應設安全欄桿。在棧臺的兩端和中間每

5.3.5

隔應設人員疏散用的角斜梯。

60m~80m45°

卸油棧臺上的管道可架空敷設在棧臺結構梁上或敷設在

5.3.6

。。

棧臺下方地面管墩上棧臺與泵房間的管道宜沿地面敷設卸油

管道宜布置在靠近鶴管側,蒸汽、氮氣或水管的快速接頭宜布置在

鶴管的相對一側靠近棧臺欄桿處。

鐵路卸油棧臺邊緣與油罐車卸油線中心線的距離應符合

5.3.7

下列規(guī)定:

當卸油棧臺的頂面距軌面高差不大于時,其距離不應

13m

小于;

2m

,

當卸油棧臺的頂面距軌面高差大于時其距離不應小

23m

于。

1.85m

對于汽車運油應設汽車卸油平臺,地面坡度不宜小于,

5.3.80.02

,

坡度方向應便于汽車低位卸油汽車卸油平臺周圍不應有妨礙倒車

··

14。,

的管道和其他設施卸油場地大小應滿足倒車要求汽車進出應快

捷方便。

對于油船輸油應設卸油碼頭,卸油碼頭的容量和設施應根

5.3.9

。

據與交通部門商定的油船噸位及卸油時間確定當卸油碼頭和煤

碼頭共用時,卸油和卸煤應分區(qū)作業(yè)。

卸油泵可布置在卸油棧臺附近或油泵房內。油泵區(qū)宜采

5.3.10

用封閉式泵房布置,環(huán)境條件許可時可采用半露天布置。

··

15貯油系統

6

一般規(guī)定

6.1

對于采用多種燃油油品的火力發(fā)電廠,其貯油系統應按燃

6.1.1

。

油的油品分開設置

火力發(fā)電廠燃油采用管道輸送且油源穩(wěn)定時,可不設置儲

6.1.2

油罐。

系統設計

6.2

燃煤發(fā)電廠以柴油作為點火及助燃燃料時,宜設個儲油

6.2.12

罐,容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大中型火力發(fā)電廠設計規(guī)范》

GB

。

的相關規(guī)定

50660

燃煤發(fā)電廠煤粉鍋爐以柴油作為點火燃料、以重油作為助

6.2.2

燃燃料時,儲油罐的容量及臺數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3

對于蒸發(fā)量為/級鍋爐,柴油儲油罐為,

1480th1×100m

33

;

重油儲油罐為或

2×500m3×200m

3

對于蒸發(fā)量為/級鍋爐,柴油儲油罐為,

2670th1×100m

33

重油儲油罐為或;

2×1000m3×500m

3

/,(

對于蒸發(fā)量為級鍋爐柴油儲油罐為

31000th1×100m~

3333

),重油儲油罐為()或;

200m2×1000m~1500m3×1000m

3

對于蒸發(fā)量為/級鍋爐,柴油儲油罐為(

42000th1×200m~

3333

),重油儲油罐為()或(

300m2×1500m~2000m3×1000m~

3

);

1500m

3

對于蒸發(fā)量為/級鍋爐,柴油儲油罐為(

53000th1×300m~

333

),重油儲油罐為或。

400m2×2000m3×1500m

、、

燃油鍋爐發(fā)電廠燃氣輪機發(fā)電廠柴油機發(fā)電廠主燃料

6.2.3

··

16、、

的總貯油量應根據燃油消耗量燃油價格運輸方式和供油周期等

因素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對于船舶及火車運輸方式,主燃料的總貯油量宜按不小于

1

;

的全廠機組最大耗油總量計算

15d

對于汽車運輸方式,主燃料的總貯油量宜按不小于的

210d

全廠機組最大耗油總量計算;

對于管道運輸方式,主燃料的總貯油量宜按不小于的

33d

全廠機組最大耗油總量計算

燃油系統總貯油量可包括廠內的沉淀油罐、日用油罐的

4

容量;

、、

燃油鍋爐發(fā)電廠燃氣輪機發(fā)電廠柴油機發(fā)電廠以重油

5

或原油作為主燃料且不采用管道輸送時,儲油罐數量不宜少于

個;

3

燃氣輪機發(fā)電廠、柴油機發(fā)電廠以柴油作為主燃料且不采

6

,。

用管道輸送時儲油罐數量不宜少于個

2

當燃油鍋爐發(fā)電廠、燃氣輪機發(fā)電廠、柴油機發(fā)電廠以柴

6.2.4

油作為點火燃料及沖洗燃料時,全廠宜設置個儲油罐,儲油罐的

2

容量宜根據油源條件、機組的負荷性質確定。

,。

火力發(fā)電廠的儲油罐應采用鋼制儲油罐并宜地上布置

6.2.5

大型原油儲油罐應采用浮頂式儲油罐,并應根據使用條件

6.2.6

選用外浮頂儲油罐或內浮頂儲油罐。

,

柴油及重油儲油罐宜采用固定頂儲油罐當容量不大于

6.2.7

3

時,可選用臥式儲油罐。

100m

外浮頂儲油罐、無密閉要求的內浮頂儲油罐、臥式儲油罐

6.2.8

的設計壓力應為常壓,固定頂儲油罐的設計壓力應符合現行國家

《》。

標準立式圓筒形鋼制焊接油罐設計規(guī)范的相關規(guī)定

GB50341

儲油罐的設計溫度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立式圓筒形鋼制

6.2.9

焊接油罐設計規(guī)范》的相關規(guī)定。

GB50341

():

儲油罐的設計儲存高液位圖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2.106.2.10

··

17:

固定頂儲油罐的設計儲存高液位宜按下式計算

1

()

()

h=Hg-h1+h2+h36.2.10-1

式中:———儲油罐的設計儲存高液位();

hm

———();

罐壁高度

Hm

g

———泡沫產生器下緣至罐壁頂端的高度();

h1m

———儲油罐最大進液量折算高度();

h10min~15minm

2

———安全裕量(),宜取,且不應小于地震作用下儲

hm0.3m

3

,

油罐內液面的晃動波高晃動波高可按現行國家標準

《立式圓筒形鋼制焊接油罐設計規(guī)范》—

GB50341

的附錄計算。

2014D

、

外浮頂儲油罐內浮頂儲油罐的設計儲存高液位宜按下式

2

計算:

()

hh(hh)6.2.10-2

=4-2+3

式中:———浮頂設計最大高度()。

hm

4

圖儲油罐設計儲存液位示意圖

6.2.10

儲油罐的設計儲存低液位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2.11

··

18

H

hh

h

h

h

hh

h應滿足從低液位報警開始內油泵不會發(fā)

110min~15min

生汽蝕的要求;

外浮頂及內浮頂儲油罐的設計儲存低液位宜高出浮頂落

2

;

底高度以上

0.2m

不應低于儲油罐的罐壁出油管的上緣及儲油罐加熱器的

3

最高點。

燃油在儲油罐內的儲存溫度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2.12

,

最低儲存溫度應為燃油的凝點溫度加最高儲存溫度

15℃

應為燃油的閃點溫度減,且不應高于。

10℃90℃

設計儲存溫度可按下式確定:

2

()

T=T-Δt6.2.12

1

式中:———儲油罐內燃油設計儲存溫度();

T℃

———滿足油泵輸送所需的燃油溫度();

T℃

1

———油罐局部加熱器最大溫升(),宜為。

Δt℃10℃

,,

當不小于時無需設置油罐局部加熱器當小于

3TTTT

11

時,應設置油罐局部加熱器。

油罐加熱器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2.13

歷年最冷月平均氣溫低于燃油在儲油罐內的最低儲存溫

1

,;

度時應設置油罐加熱器

重油、原油需要加熱脫水時,可設置油罐加熱器;

2

燃油在儲油罐內的儲存溫度不能滿足燃油轉運所需要的

3

,;

黏度時宜在儲油罐出口罐壁處設置局部加熱器

油罐加熱器宜選用排管式或蛇形管式加熱器;

4

重油及原油儲油罐需要設置局部加熱器時,每個儲油罐宜

5

設置臺容量的局部蒸汽加熱器。

1100%

儲油罐保溫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2.14

歷年最冷月平均氣溫低于燃油在儲油罐內的最低儲存溫

1

度時或燃油需要在儲油罐內加熱升溫時,應設置罐壁保溫;

;

儲存石蠟基原油的浮頂儲油罐應設置罐壁保溫

2

··

19;

儲油罐的罐頂可不保溫

3

外浮頂儲油罐的罐壁保溫高度應與頂部抗風圈的高度一

4

致,固定頂或內浮頂儲油罐罐壁保溫高度宜與罐壁高度一致,且儲

。

油罐頂部應設置防水檐

當燃油在儲油罐內溫度可能超過最高儲存溫度時,儲油

6.2.15

罐可采用噴淋降溫設施、熱反射隔熱防腐蝕涂層、隔熱型罐壁保

溫、設置回油冷卻器等降溫設施。防腐涂層及隔熱涂層的設計應

《》/

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質石油儲罐防腐蝕工程技術標準

GBT

的相關規(guī)定。

50393

儲油罐的陰極保護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質石油

6.2.16

》/、

儲罐防腐蝕工程技術標準現行石油天然氣行業(yè)標

GBT50393

準《鋼質儲罐罐底外壁陰極保護技術標準》/的相關規(guī)

SYT0088

定,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儲油罐基礎應根據建罐地區(qū)的土壤特性、地下水的水位、

1

附近建筑物及附近儲油罐的電流干擾等因素確定是否采用陰極保

護系統,采用鋼筋混凝土整板式基礎的儲油罐的罐底板下表面可

不設置陰極保護系統;

原油儲油罐的罐底內表面及油水分界線的壁板內表面應

2

;

采用犧牲陽極和絕緣型防腐蝕涂層相結合的保護形式

采用陰極保護的儲油罐連接管道的第一個靠近儲油罐的

3

法蘭應采用絕緣法蘭或絕緣接頭。

,

油罐區(qū)內應設置漏油及事故污水收集系統漏油及事故

6.2.17

污水收集池的容量應按照現行國家標準《石油庫設計規(guī)范》

GB

—的第條確定。當燃煤發(fā)電廠儲油罐的計算

50074201413.4.2

3

總容量不大于時,漏油及事故污水收集池可與含油廢水處

4000m

理裝置入口的調節(jié)池合并設置

儲油罐及附件

6.3

、

立式儲油罐及附件的設計施工及驗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

6.3.1

··

20《》、《

準立式圓筒形鋼制焊接油罐設計規(guī)范石油化工鋼

GB50341

制設備抗震設計標準》/、《立式圓筒形鋼制焊接儲罐施

GBT50761

工規(guī)范》、《鋼質石油儲罐防腐蝕工程技術標準》/

GB50128GBT

、《》

石油儲罐阻火器及現行石油天然氣行業(yè)標準

50393GB5908

《鋼質儲罐罐底外壁陰極保護技術標準》/、《石油儲罐附

SYT0088

件》/的規(guī)定。

SYT0511

固定頂儲油罐、外浮頂儲油罐、內浮頂儲油罐的罐壁高度

6.3.2

,,

與罐體直徑比宜為大型儲油罐宜取較小值中小型儲

0.16~1.6

油罐可取較大值。

自支撐式拱頂帶肋球殼的固定頂及內浮頂的儲油罐直徑

6.3.3

,

不宜大于鋼制單層球面網殼的固定頂及內浮頂的儲油罐直

40m

徑不宜大于,設置有固定式和半固定式泡沫滅火系統的固定

80m

頂儲油罐直徑不應大于。

48m

外浮頂儲油罐根據使用條件可采用鋼制單盤式或鋼制雙

6.3.4

。

盤式浮頂

外浮頂的附件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3.5

外浮頂應設置轉動浮梯及軌道、浮頂排水管、自動通氣閥、

1

導向及限位裝置、浮頂密封裝置、靜電導出裝置、浮頂人孔及隔艙

;

人孔

有暴雨的地區(qū),雙盤式外浮頂應設置緊急排水裝置,緊急

2

排水裝置的規(guī)格及數量應根據建罐地區(qū)的降雨強度確定;

,

對罐壁上可能產生凝油的儲油罐應裝設刮蠟裝置刮蠟裝

3

置可采用機械刮蠟方式;

外浮頂各類附件的技術要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立式圓

4

筒形鋼制焊接油罐設計規(guī)范》的規(guī)定。

GB50341

,

內浮頂儲油罐的內浮頂應采用金屬材質可采用鋼制單盤

6.3.6

式、鋼制雙盤式、浮筒式,不應采用淺盤式或敞口隔艙式內浮頂;當

儲存原油且直徑大于時,內浮頂不應采用易熔性材質;直徑

40m

,。

大于時應選用鋼制單盤式或鋼制雙盤式內浮頂

48m

··

21:

內浮頂的附件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3.7

內浮頂應設置自動通氣閥、導向及限位裝置、浮頂密封裝

1

置、靜電導出裝置、浮頂人孔及隔艙人孔;

;

內浮頂可不設置排水裝置

2

對罐壁上可能產生凝油的儲油罐應裝設刮蠟裝置,刮蠟裝

3

置可采用機械刮蠟方式。

固定頂儲油罐附件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3.8

,,

儲存柴油時應裝設阻火器及呼吸閥呼吸閥的排氣壓力

1

應小于儲油罐的設計正壓,呼吸閥的進氣壓力應高于儲油罐的設

計負壓,當呼吸閥所處的環(huán)境溫度可能小于或等于時,應采用

0℃

;

全天候式呼吸閥

儲存丙類重油時,應裝設阻火器及通氣管,儲存丙類

2AB

重油時,應設置通氣管,可不裝設呼吸閥及阻火器,通氣管上應設

置防雨雪罩,并配備目或目的耐腐蝕鋼絲網;

23

,,

重油儲油罐宜設置清掃孔柴油儲油罐宜設置排污孔柴

3

油儲油罐設有帶排水槽的排水管時,可不設置排污孔;

固定頂儲油罐的通氣管或呼吸閥、量油孔、透光孔、罐壁人

4

孔、排污孔或清掃孔、排水管的數量和規(guī)格宜按表的規(guī)定

6.3.8

。

確定

表固定頂儲油罐附件配置

6.3.8

排污孔/

設有阻火器的未設阻火器的

清掃孔

通氣管/呼吸閥通氣管

排水管

(個)

罐壁

儲罐量油透光個數

×

進出儲進出儲

個數公稱

×DN600

個數

×

容量孔孔公稱

罐的最罐的最

直徑人孔

DN

公稱排污清掃

3

()(個)(個)直徑

m

大液大液

()

直徑孔孔

通氣呼吸DN

體量體量

DN

管閥

33

(/)(/)

mhmh

100≤601×501×80≤601×50111111×50

200≤501×501×80≤501×50111111×50

··

22續(xù)表

6.3.8

/

排污孔

設有阻火器的未設阻火器的

清掃孔

通氣管/呼吸閥通氣管

排水管

(個)

罐壁

儲罐量油透光個數

×

進出儲進出儲

個數公稱

×DN600

個數

×

容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